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初探

時間:2022-05-28 11:28:00

導語: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初探

廣西南寧市邕寧縣那陳中學李其效李其效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已成為中國近1億農民工的一大心病。目前,有近2000萬名流動兒童隨農民工父母進入城市。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視,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性的政策,如: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規(guī)定,城市公辦中小學接收進城就業(yè)農民工子女就學的主體,收費標準等方面與城市學生同等對待;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實施了專門資助進城農民工子女讀書的“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所有的這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然而他們上了學之后呢?社會上就有這樣的誤區(qū):農民工子女有書讀了,教育的事情,那就是學校的工作了。這種說法,確實是遠離了黨中央制定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初衷,與黨中央于2004年2月26日所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是背道而馳的,更談不上關心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了。近幾年來,農民工子女的犯罪率有所抬頭,深圳市去年曾經就此專門做過一個大型的調查,結果顯示外地戶籍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逾八成是農民、個體私營者和無業(yè)游民。如何加強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問題,也就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熱點。一、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狀況及形成的原因1、學校不是很重視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軟指標,升學率才是硬指標。這幾來,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但不少學校,還是把學生的中高考成績視為學校的“生命線”、“命根子”,教學成績視為評判學校行政領導的“戰(zhàn)績”,片面追求“升學率”。因此,學校方面還在暗地里還開設“重點班”、“實驗班”之類的特殊班,這與義務教育工作的要求相違背。由于農民工子女的整體素質與城市的子女整體素質相差比較大,因此在這一方面他們的子女往往還是享受不到學校的“特殊待遇”的。也由于學校更關心的是中高考的成績,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軟指標”,更談不上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2、民工學校(含民工子弟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難以開展。目前,在極個別民工學校的教育教學條件比不少公辦學校的設施建設還好,但更多的民工學校的校舍還是非常簡陋的,有的只是一棟只蓋了一半的兩層舊樓,教室之間只是用磚塊簡單地壘起隔開。下課鈴一響,廁所前不一會就排起了長龍。學校方面很無耐:“沒有錢,想干什么都不行,只能先湊合下去”。民工學校是大多數民工子女的選擇,但這些學校存在許多問題,多為私人辦學,沒有合法手續(xù),如北京豐臺區(qū)現有民工子弟學校57所,其設立均未經豐臺區(qū)教育部門批準,辦學者僅一人有北京市常住戶口,文化程度多為初、高中,有的只有小學水平。如上海有一個承包者兼任6所學校校長,怎能辦得好學校?由于辦學條件差,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無證上崗較普遍;教學質量堪憂,停留在識字、掃盲和托管的層次上。但就是這樣的學校,就是在廣州市,卻接受了當地70%以上流動人口的子女就讀;這樣的學校,又如何談上加強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呢?3、農民工無力顧及子女的管教。農民工家庭大多居住在環(huán)境差、管理混亂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家長一般工作不穩(wěn)定、收入很低,整天忙于生計,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他們的子女大多在附近學校借讀,有些則因經濟拮據和其它原因根本上不了學,因此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也有相當多的家長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自從孩子上學以后,子女的教育就完全交給學校。家長只顧“撈錢”,做自己的活兒,從不關心自己的子女的思想動態(tài),只關心他的孩子考得多少分。由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孩子們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不能得到很好地發(fā)展,甚至出現了學校教育與家長的做法相違背。4、農民工流動性決定了他們的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連貫性。農民工的最大特點是流動性大,打“游擊戰(zhàn)”。由于工作地點的不確定,他們的子女的讀書地點往往也就不確定,因而學校、老師就很難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他們的子女的思想道德狀況,也就無法因材施教。有時候學校、老師剛找到教育學生的好方法,教育初步有所成效,學生又因父母的流動而“轉移”,又要到“新”的學校,“新”的學校也只能從頭開始。如此“惡性循環(huán)”,又怎能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呢?5、農民工子女進城后,眼界開闊了,對新鮮事物無所適從;城里的學生歧視,農民工子女自卑,決定了對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難度大?!俺抢锖⒆訍燮圬撊恕?、“城里孩子瞧不起我們”、“我媽媽很少給我零花錢,我也沒有什么新文具。城里的同學就笑話我家里窮,還罵一些難聽的話。我心里難受極了,可是我不敢告訴媽媽。”,這是農民工子女與城里孩子同坐一個教室的切實感受。農民工子女在這樣的環(huán)境讀書,很容易使他們的子女產生“階層等級”、“攀比心理”,從而扭曲了他們的靈魂,甚至使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當學生有了這些想法之后,原本父母和老師就和他們存在這么一種“代溝”,這時,就難以對他們進行更進一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了。學校方面現應該關注這一“弱勢群體”。6、社會上的不良因素影響著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毒賭黃”產品腐化著青少年一代。正由于農民工整天為過日子而辛勤勞作,無力管教自己的子女,社會上的“毒賭黃”更容易腐蝕這些學生。某些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得不到很好的根治,一些人的自由觀念泛濫,過分追求享樂主義,過分地追求金錢享樂。為達到此目的,一些不法分子偷稅漏稅,謀財害命,一些人迷信思想抬頭,迷信活動有所抬頭,一些人損公肥私。文化市場的“黃色產品”(黃色書刊、黃色錄像)仍有自己的“天地”。所有這些,與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宣明的反差,使得學校這根本來就脆弱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便變得指揮不靈了,形成了思想道德教育學校天天講,不良風氣學生照樣學,“黃色產品”偏偏看的局面。二、解決農民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的措施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實加強學校對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近2000萬名流動兒童,農民工子女是全國未成年人的一支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關系到一個城市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也關系到城市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學校應從大局出發(fā),從整體利益出發(fā),確實做好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納入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關鍵是走出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觀念,真正地把德放在首位,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猿种c行相統(tǒng)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他們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自覺遵循道德規(guī)范。幫助他們在錯綜復雜的歷史煙云中,端正政治方向,明辯是非,堅定立場,真正地成為人民群眾所歡迎的人。在學生當中尤其是城市學生和農民工子女開展“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教育,走城市學生與農民工子女結成“一幫一”、“手拉手”的路子,使農民工子女能夠在大都市中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2、根據城市農民工的數量,擴大公立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加強對私立學校監(jiān)管工作。像廣州市這樣的一些大中城市和發(fā)展中城市,農民工比較集中,也是農民工子女入學較為困難的地方,“在大多數城市的民工小學中,每年從學校畢業(yè)的學生中只有3至4人考進公辦初中借讀”。作為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建設,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中央對農民工問題的重視,把農民工子女入學納入整個規(guī)劃之中。合理調整學校布局,財政方面增加對學校教育教學設施的投入,使農民工子女能進入到公辦學校讀書,接受正規(guī)教育,是提高農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品質的一個非常重要途徑。目前,“改革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體制,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等建議,已被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在立法規(guī)劃中研究采納。加強對民工學校監(jiān)管工作,逐步逃汰辦學條件差的民工學校,走民辦公助辦學之路,這是加強對農民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舉措。3、認真落實2004“中央一號文件”。保證“城市公辦中小學接收進城就業(yè)農民工子女就學的主體,收費標準等方面與城市學生同等對待”的要求得到兌現?,F在,不少學校在落實這一政策過程當中,確實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法,巧立名目亂收費,農民工子女入學費用的門檻并沒有降低。教育亂收費仍然是2004年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2003年我國共查處教育違規(guī)收費8.53億元,清理違規(guī)收費6.39億元,處理責任人2488人,其中395名校長全部被撤職。2004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全面推行“一費制”收費辦法。隨著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的全面實施,物價部門在核定費用標準和管理上應嚴格把關,杜絕中央的政策得不到貫徹執(zhí)行。只有這樣,才能減輕農民工的負擔,減少農民工的頻繁流動,才能使農民工更有能力送子女上學,才能使他們更有時間和精力對子女的教育和教養(yǎng)。4、各有關部門可聯合社區(qū)居委會,開辟“兒童之家”之類的文化活動場所,接納農民工子女。農民工“背井離鄉(xiāng)”投入到城市的建設當中,為城市建設以及城市的發(fā)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社區(qū)居委會成為了他們的“娘家”,成為了他們的“依靠”。社區(qū)居委會應為幫助解決其子女入學問題,開辟“兒童之家”之類的文化活動場所,接納農民工子女,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擾,使他們更安心地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發(fā)展貢獻力量。社區(qū)居委會在開展各項工作的同時,派專人負責農民工子女的管理工作。在所管轄區(qū)內的農民工子女的輟學問題、違法亂紀等問題上,更應該起到“娘家”的作用,幫助他們安全度過未成年這一“危險期”。對農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家庭、學校、社會要齊抓共管,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多格局。學校教育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到鄉(xiāng)村、工廠、部隊、機關商店、集貿市場進行調查訪問,把學校思想道德教育擴展到家庭和社會;作為家庭,要嚴格教育子女,不能忽視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社會,要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者都要硬,堅決反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的漫延。5、建立學校和家長定期聯系制度、家長和子女定期聯系制度、轉學跟綜調查制度等,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的運行機制,建立好學生個人思想道德檔案。正因為農民工的最大特點是流動大,學校定期聯系家長、家長定期聯系學校的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對轉學次數多的學生,家長應主動把學生以前的各種表現告知學校,轉入學校也應與轉出學校主動聯系,共同探討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經驗,盡快地掌握教育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失教育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