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情境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9:42:00

導語:古詩詞情境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詩詞情境教學管理論文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里,古典詩詞猶如繁星點點,熠熠生輝。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學習古代詩歌,是了解傳承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優(yōu)秀的古詩詞特有的“感情”力量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古詩詞教學可以啟迪學生的心智,使學生培養(yǎng)扎實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可以指引他們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增進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健康、高雅的情趣和情操,可以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生活信念,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選入教材的古詩詞,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古詩詞本身頗具情感性,如韻律之美,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涌結晶。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古詩詞中一瀉千里的感情激流,領悟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這樣,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號,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說,“情感教育”是古詩詞教學的靈魂。

1、以情傳情

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感的這一特點,以情育情。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學生“親老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厭惡甚至憎恨老師,那么對其所教學科也自然沒有學習熱情。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差生要傾注更多的愛。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可愛。其次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相信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生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币蚨怀鰧W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特別是探討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xiàn)障礙而中斷和錯誤時,要多引導啟發(fā),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師,表現(xiàn)出更大的學習和參與熱情。再者,教師要注意對孩子個性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在不忽視任何一個孩子的基礎上,對于孩子的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見解要給予肯定和寬容。遇喜不狂、遇激不怒、遇繁不厭、遇挫不沮、遇驚不慌。由此看出,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以誠心喚醒真心,以情傳情,促進學生的情感教育。

2、想象入情

有些古詩詞將感情寓于一定的形象融于意境之中,要啟迪學生通過想象來體味和賞析。“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愛因斯坦語),令他興奮,令他深味,令他珍藏永遠,以至激發(fā)抑之不滅的興趣,產生神圣的好奇心與驚人的創(chuàng)造!譬如:杜甫的《旅夜抒懷》中“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學生一般把它當作了比喻來理解,難以窺透詩人的心情??梢约ぐl(fā)想象,在當時國滅家破、妻離子散、顛沛流離的情景之下,詩人“危墻獨夜”,說自己象一只沙鷗那樣渺小,那般魂無所依、漫無目的地飄忽于天地之中,該是一種怎樣凄惶的心境?。∵@種復雜的心境正是由“沙鷗”的形象具體表達出來的。而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引導和幫助學生借助各種資料充分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以提供想象來源,圍繞詩詞中的形象進行發(fā)掘和想象,進入情境,產生共鳴,促進理解詩詞的內涵,體悟到詩詞的深遠意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感受。又如陶淵明的《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痹娙穗[居桃源,在低頭采菊與仰望見山這一不經意的瞬間,與籬笆和南山形成了一種若有若無的默契,進入了悠然恬淡自適的佳境。這兩首古詩中的形象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幾種形象構成了一個整體的意境,需要學生對詩作背景、詩人情調有所了解,并且進行想象,才能夠進入情景。教學中,不宜對學生進行直接講解,而是靠點撥,想象來自我感悟。對于學生感悟到的內容,只要不違背詩人表達意圖,我們就應當給以肯定和鼓勵。

3、借景悟情

優(yōu)秀的古詩詞,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還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這些情感又可分為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但是由于時代的距離和隔閡,學生難以體會和感悟,那么我們可以在課堂之前搜集相關的圖片、影像,組織走進圖書館,調查人文歷史等,以產生最佳學習情境。例如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以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钡?,由于學生沒有親眼目睹黃河滾滾、濁浪排空的氣勢以及動態(tài)的壯觀,自然不會有豪邁的氣概和放曠的感受,就難以產生真實感受,就更不容易體會到詩人借助這些意象所表現(xiàn)的內心感受。教學之前,我精心制作了幻燈片,搜集到有關黃河氣勢逼人的錄相,課堂上那雄渾磅礴、泰山壓頂般的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以及“山隨平野盡”的畫面生動的展開,將學生帶入忘我的情境之中,再來組織教學,就會身臨其境,言出由衷了。

4、璧合擴情

所謂璧合,就是珠聯(lián)壁合,利用比較、對照、映襯等手段,與學生熟悉的詩詞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這無疑有助于學生拓寬、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增強對“情”的感受力。同樣是寫月亮,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借明月自喻孤高,試圖忘懷一切,發(fā)出“我欲乘風歸去”的奇想,但終究不如人間。以月圓襯托離別之情,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形象地勾勒出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境界以及對普天之下的人們的平安祝愿。同樣是蘇軾的詩詞,“明月夜,短松岡?!眳s寄托了身居偏地,事過境遷,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也是寫月亮,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北磉_了送別之情;白居易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笔卿佋O情境,營造氣氛。

再如杜甫《旅夜書懷》可與《春望》聯(lián)系起來看,體會詩人情懷;《送元二使安西》可與《芙蓉樓送別辛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聯(lián)系起來看,多角度感受離別情意;《過故人莊》與《田園四時雜興》、《社日》等聯(lián)系起來看,多方領略田園風光,深切感受那種恬淡之情;《絕句》(志南作)與《憶江南》、《春望》等聯(lián)系起來看,體悟同樣是寫春天,詩人不同的感觸。

一個孩子能夠通過誦讀古詩詞,能夠準確把握先人的心境,開拓自己的思維,認識祖國文化的偉大,是何等幸福啊,相信古詩詞教學好似“忽如一夜春風來”,孩子們真正能夠“一輩子有用”,養(yǎng)成健康、高雅的情趣和情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生活信念,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既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們定可以看見“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