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裝備情況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6-13 02:43:43

導語:中小學教育裝備情況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教育裝備情況調查與思考

關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漢語言教育改革的思考2013年,淮安市9個縣(區(qū))全部通過江蘇省區(qū)域教育現代化驗收,各學校硬件條件明顯改善。2014年,淮安市政府又將改善100所中小學教育裝備條件列為“民生十件實事”之一,中小學教育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為準確了解淮安市中小學教育裝備水平和管理、使用情況,總結成功經驗,查找突出問題,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教育裝備工作,更好的服務教育教學,促進“淮安教育”快速、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2014年11月我們開展了全市中小學教育裝備工作調研。調研采用查閱資料、實地查看、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進行,跑遍了9所市直屬中小學的13個校區(qū),9個縣(區(qū))教育局和36所樣本學校,召開教師、學生座談會各29次,回收了有效問卷792份(教師312份、學生480份)?,F將調查結果總結分析,并就提升全市中小學教育裝備水平提出幾點建議。

一、淮安市教育裝備現狀

1.建設和配備

中小學各學段的生均圖書和初中電子閱覽室座位/學生數均在省裝備一類和二類標準之間;小學、高中的電子閱覽室座位/學生數分別低于、等于省二類標準(詳見表4、表5)。小學、初中、高中校均館舍面積分別為350,390,1000平方米,小學均值與省一類標準相當,初中略低于二類,高中介于一、二類之間。(4)教育裝備管理隊伍:中小學教育裝備管理人員數量基本達省二類標準。在職人員參加市級及以上培訓的占91%。專職實驗員隊伍增加較快,兼職有所減少;小學和初中專職圖書管理人員有所增加,兼職減少;高中的專、兼職情況相反(詳見表6)。

2.管理和應用

(1)隊伍建設取得突破。各中小學都明確由1名校級領導分管教育裝備工作,約30%的學校設立了教育裝備處,其他學校由教務處、總務處代管,各功能室都配備了專職或者兼職管理人員,基本實現了“層層有人抓,室室有人管”。在中小學中,教育裝備工作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2)教育裝備培訓長效機制基本建立。教育裝備管理人員、實驗教師的培訓工作納入了教師繼續(xù)教育計劃中,全員培訓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實施,基本建立了長效培訓機制。每三年左右,實驗教師、實驗員、圖書管理人員就能接受至少1次市級培訓。部分人員還參加了全國、全省相關培訓。(3)規(guī)章制度較完備。各中小學都建立了較完善的功能室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制度,且做到制度“上墻”。學校每年都有教育裝備工作計劃和總結,各功能室檔案分類裝訂成冊,儀器設備賬冊齊全,賬目規(guī)范;能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留有檢查和維修記錄。(4)教育裝備采購逐步規(guī)范。各縣(區(qū))每年都有數量不等的財政經費用于添置設施設備和圖書資料,尤其是對省市創(chuàng)建項目,經費基本能保證建設需要。各學校在爭取經費上“各顯神通”,效果初現。七成教育裝備由政府集中采購,三成由學校自主購置。在抓教育裝備達標創(chuàng)建的前提下,根據學校辦學方向和特色,進行個性化地裝備。目前,個性化教育裝備在淮安市已經形成了特色。(5)教育裝備競賽活動成效明顯。每年至少組織1次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師生自制玩教具評選和中小學圖書館實務操作競賽,每項競賽前各縣(區(qū))都組織預選賽,以提高參加競賽的效果。近三年,淮安市獲國家級、省級各類裝備比賽一等獎共計七十多人次,二等獎一百多人次。(6)實驗教學研究走上正軌。在首期省級課題實施過程中,全市20個立項課題和1個重點課題全部結題,獲得成果近百項,第二期省級課題和首期市級課題正按計劃進行。每年組織1次教育裝備與實驗教學論文評選,總結升華工作經驗,探索工作新路。近三年,在全國教育裝備類雜志上發(fā)表或獲國家級一等獎論文共計39篇,獲得省二等獎以上的論文和教學設計120多篇。(7)教育裝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學校能按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裝備開好理科、信息技術、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特別是對藝體類、多媒體類教育裝備利用率非常高。圖書借閱率達省二類標準,小學、初中、高中年生均借書分別為13,18,22冊(次)。

二、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1.教育裝備經費投入不足

雖然各級財政近幾年對教育裝備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與教育現代化標準相比,差距仍舊明顯。教育裝備投入基本來自各類創(chuàng)建項目,正常、持久的教育裝備投入機制還沒有建成,各縣(區(qū))投入也不均衡,個別學校不能及時更新實驗儀器設備、藥品和圖書。個別縣教育局發(fā)文規(guī)定學校每年公用經費的10%用于教育裝備維護和易耗品、藥品的添置,但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2.教育裝備用房、運動場館不足

約1/3的中小學缺少功能室用房,部分學校功能室用房破舊且面積較小。對照江蘇省裝備一類標準,全市中小學功能室缺少近1000間,圖書室面積差約10萬平方米。約70%的中小學圖書室面積未達二類標準,有的學校至今沒有學生閱覽室。農村學校運動場館普遍不足,多數只有室外籃球場。

3.儀器設備配置不夠科學

部分中小學的儀器設備配置缺少系統性、科學性,學科之間不平衡。例如,信息技術的投入遠大于理科儀器設備的投入,體育設施的投入遠多于藝術器材的投入。有的儀器設備采購事前缺少必要的論證,購置后才發(fā)現不實用、用不著或質量不過關。

4.教育裝備管理水平還有欠缺

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并沒有得到充分運用,尤其是在體藝器材、實驗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以及優(yōu)化配置等方面。行政管理、經驗管理依然較為嚴重,影響了教育裝備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進程。個別學校的管理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儀器設備沒能及時維護,完好率下降,影響使用。

5.教育裝備管理隊伍建設薄弱

實驗室、圖書室專職管理人員數量與江蘇省教育裝備一類標準相比,差距依然較大。兼職人員占比仍然較大,教育裝備管理人員年齡偏大、流動性強、專業(yè)不對口等問題在一定范圍內還較為嚴重。雖然市教育局下發(fā)文件,要求學校建立教育裝備管理機構,但由于缺少人事部門的支持而沒有執(zhí)行到位。

6.教育裝備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重配輕用”的現象在部分中小學仍然存在,在個別學校比較突出。理科實驗的開出率、圖書借閱率仍未達標。黑板實驗、多媒體實驗的占比在個別學校還比較高,甚至代替了在實驗室的動手實驗,致使部分儀器設備變成了學校應付檢查的道具,變成了裝點門面的擺設。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縣(區(qū))的教育主管部門、個別學校對教育裝備工作重視不夠,淡化機構建設,不愿意增加經費投入;二是許多學校因編制緊張,教育裝備管理人員長期得不到補充;三是教育裝備管理人員的工作性質沒有得到承認,待遇沒得到落實,例如市、縣(區(qū))教育局教育裝備管理部門人員至今不能評職稱;四是目前的考試模式對學生實驗實踐能力的要求太少;五是政府采購中心不了解教育裝備,十年前建立的評委專家?guī)熘两駴]有更新,采購后續(xù)監(jiān)管也未能跟上。

三、建議和對策

1.多管齊下切實提高對教育裝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教育裝備是教育教學的三大基石之一,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物質條件和技術保障,也是衡量學校教育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教育裝備管理部門應通過當面匯報、會議要求、媒體宣傳、專家講座、外出學習等方式,爭取各級政府領導關心和支持教育裝備工作,讓教育主管部門把教育裝備工作納入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和目標考核中,實現科學規(guī)劃,按需投入,強化管理,高效應用。

2.科學規(guī)劃建立教育裝備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

連續(xù)持久的投入機制是做好教育裝備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市、縣(區(qū))兩級政府應將中小學功能室用房的建設和設施的配套納入各學校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的教育裝備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學校教育裝備投入,并重點支持經費缺口大、財力相對薄弱的縣(區(qū))和學校。既要保證階段性的教育裝備項目投入,為各類創(chuàng)建活動提供經費支撐,又要保證儀器設備日常維護、易耗品添置等經費,為開齊、開足、開好各類實驗課提供物質支持。

3.規(guī)范采購確保進入校園產品的質量

教育裝備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質量和安全永遠是采購工作須首先考慮的問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同政府采購管理部門聯合設立符合教育特點的教育裝備采購專家?guī)?,并不斷更新,充實力量。教育裝備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學校教育裝備采購的監(jiān)管和論證,優(yōu)化配置結構,指導學校把好驗收關,確保學校采購的產品質量可靠、無安全隱患;加強招標采購的后續(xù)管理,及時了解采購方和供貨方的履約情況,建立健全教學儀器設備供應商信息庫,記錄企業(yè)誠信度,為以后的采購提供資料。

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裝備管理水平

教育裝備管理部門應主動與教育局人事管理部門協商,根據《淮安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裝備管理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出臺教育裝備機構的設立細則,爭取所有中小學均能根據學校具體情況設立教育裝備管理機構(裝備處),或與教務處合署辦公,配備必要人員。各中小學要按照省級標準,配齊配足實驗室、圖書室管理人員,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加強人員培訓,落實好職稱評定和績效工資等待遇;強化崗位職責,加強教育裝備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提升管理水平。

5.扎實抓好實驗教學促進教育裝備的高效使用

教育裝備管理部門應加強實驗教學的日常管理,加大實驗教學課題研究的力度,組織實驗教師參加實驗操作技能培訓,開展優(yōu)秀實驗課評選、實驗操作技能大賽以及師生自制教學具評比等活動,組織實驗教學示范課、觀摩課、公開課等活動,借此提升實驗教師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推動實驗課開齊、開足、開好,促進教育裝備高效使用。

作者:陳東勤 周麗 袁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