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09:1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jīng)典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jīng)典作文

篇1

關于國慶見聞的經(jīng)典作文篇【1】一年一度的國慶節(jié)到來了,大街小巷都布置得漂漂亮亮,到處張燈結(jié)彩,洋溢著一派節(jié)日的氣氛。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帶著異常愉悅的心情出去玩。

在街上,每家店的門口都插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微風吹拂,一面面紅旗迎風招展,顯示著中國人的堅強不屈。一家家商店看得我眼花繚亂,可是每一家店唯一不變的就是為慶國慶而舉辦了更多的優(yōu)惠活動。家家戶戶有放鞭炮有唱歌的,每家和和融融地慶祝著國慶。

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汽車開來開去,馬路兩邊掛著紅燈籠,還有非常好看的花燈、工廠、商店門口都掛著彩旗。那里熱鬧極了,有綠色的草坪,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人們都在那里拍照留念。我也拍了一張留作紀念。人民公園里的晚上更加美麗熱鬧,公園門口停滿了車子。人們紛紛來這里看表演,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今天我很開心,而且我會相信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關于國慶見聞的經(jīng)典作文篇【2】今天是國慶節(jié),是祖國媽媽的生日,我和奶奶、爸爸去迎澤公園觀看展。什么是展?只是幾盆花嗎?好看嗎?香不香?有沒有我喜愛的丑菊?

一路上,我滿腦子都是問號。到了,到了!我沖下公交車,站在公園門口,一下子呆住了:兩只吉象立在大門口,一只得意洋洋地昂著頭,一只乖乖地趴在地上,可愛極了。

奶奶拉著我進入公園里,我更是看呆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簡直可以說是的海洋,花的種類也是多得數(shù)不清,有黃色的野,有白絨絨的天馬……香氣灑滿了整個公園,別提多壯觀了!咦?那不是我最喜愛的丑菊嗎?我立刻跑過去仔細觀察,丑菊的顏色是粉色的,它的形狀和向日葵很像,只不過比向日葵小了幾倍,花朵一層包一層,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像一個剛洗完澡留著短發(fā)的小姑娘,頭發(fā)上還有未干的小水珠,顯得十分可愛。

聽了我的描述,你是不是也喜歡丑菊了,快去公園看看吧!

關于國慶見聞的經(jīng)典作文篇【3】一年一度的國慶節(jié)又到了,每到國慶節(jié)的時候,很多職業(yè)人員及同學們可以開心地享受7天的長假。

篇2

打開網(wǎng)絡,一句句稀奇古怪的所謂的“火星文”令人費解,同行告訴我,那就是時尚。

書店里,一位推銷員熱情向我推薦我從未聽說過的小說,這也稱之為時尚。

在這個滿大街都充滿時尚氣息的時代,我們的經(jīng)典呢?我們的中山裝、唐裝呢?我們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呢?我們傳統(tǒng)的方塊字都去哪了呢?

曾經(jīng)在朋友的推薦下,抱了本郭敬明的《幻城》品位,即沒有《詩經(jīng)》的精練,也沒有唐詩宋詞的豐富,所擁有的不過是華麗得令人產(chǎn)生夢境的辭藻罷了。幾天之后我就淡忘了書中的內(nèi)容。

這就是時尚的文學,沒有經(jīng)典的有哲理,有思想。

但在當下,時尚文化較之傳統(tǒng)文化更受關注。一批青年十分有市場,但究竟誰的作品可以成為經(jīng)典是要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的。所以出現(xiàn)韓寒壓著坡一點也不用大驚小怪。1996年,英國第四電視臺及連鎖書店“水石”舉辦了“最能代表本世紀的一百本書”投票,當時的奇幻暢銷書《魔戒》名列榜首。這種莎士比亞在西方受氣,李白杜甫在中國衰敗的現(xiàn)象,使那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

在電視里看過這樣的報道,以前很多大學生研究古典文學、歷史、哲學等,我們稱之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F(xiàn)在,金融、經(jīng)濟常常爆滿。因為那些帶有功利色彩的時尚文化已經(jīng)侵占了人們的大腦,而古樸的經(jīng)典早已被人們所遺忘。

想一想,今天的經(jīng)典在昨天可能是時尚,今天的世上在明天也可能成為經(jīng)典。但是有惡搞色彩的時尚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經(jīng)典。

在惡搞文化中,千千萬萬青少年崇敬的偶像一再被丑化:“雷鋒是幫人太多累死的”,“是摔倒了才堵槍眼的”,“是因為被炸藥包上的雙面膠粘住才死的”……

以上都反映出這個時代的浮躁,價值取向的低俗和人性的墮落。以此為代表的時尚是對經(jīng)典的玷污,是對文化的犯罪。

時尚如同一個集市,魚龍混雜,有待時間的考驗;但經(jīng)典是大浪掏沙后的黃金,代表了我們民族的價值。

篇3

就像以前我看那些江湖上的故事,我總是感覺有一些懷念,比如《小魚兒與花無缺》這部劇相當來說是比較經(jīng)典了吧。也許上一代人和我們這一代人都看過,而且也深深沉迷于其中的劇情,被演員的角色扮演所迷倒。

不像現(xiàn)在很多電視劇他們演出來的感覺和效果都是一樣的。

雖然有一些無腦,但是確實看著讓人感覺很舒服,很減壓很輕松。也許從一開始導演和編劇就是在追求這樣的效果吧,比如說傳聞中的陳芊芊,這無腦爽劇真的讓人看起來特別的開心。

但是如果說懷念起經(jīng)典的話,還是要那些以前的東西更能夠具有說服力。其實我有時候在想,當我翻回去看那些經(jīng)典電視劇和電影的時候,我看的并不是電視劇和電影,而是我的童年。

那那樣一段什么都不懂的,無憂無慮的時光當中,我們不懂得歲月的流逝有多么殘酷,也不懂得歲月的沉淀,也同樣會給人一些反饋。

我們只是一直覺得時光只是這樣過去了,我們跟隨著這樣的發(fā)展,也在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走,小時候最希望能夠快點長大,然后就有自己很多事情的決定權(quán)。

篇4

人們通常用時間來考量經(jīng)典與流行文化的差別,因為只有時間才能公正地審視出任何一種文化所存在的價值和內(nèi)涵,那些最豐盛的精神食糧并(雖)保存了下來,但那并不意味著那些被舍棄的都是文化垃圾。對生活的真實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離真。從這個意義上講,流行的文化是一種美,它是一種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美。

我們是同時讀著經(jīng)典與流行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在金庸的作品中尋找江湖義氣、俠骨柔情,同時我們在李白和杜甫(身)上體味古人真實的豪邁或者沉郁;我們哼著《同桌的你》來紀念自己初長成的喜悅,祭奠我們終會逝去的青蔥歲月,同時我們也學習吟聽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寧和貝多芬《命運》中的悲愴。流行與經(jīng)典有時候是兩個范疇的東西,偶爾的交集卻不會因此而相互抵觸、相互磨滅。我們不必因為文化的普及而焦慮經(jīng)典的喪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寬泛,卻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善于吸收的一種氣度。

活在當下的我們并沒有被賦予權(quán)利標榜剛剛誕生不久的東西為經(jīng)典,所以它們以流行的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它們?nèi)匀皇且粋€時代的真實寫照?;蛟S一百年后,當人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其中的一部分會被確立為這個時代某種物象的象征,并成為經(jīng)典。因為這個時代有一些紙醉金迷,所以意識流成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常見表現(xiàn)手法,當言語不再能表達文化人的內(nèi)心焦灼時,有些雜亂不著邊際的搭配實際正是他們心中的吶喊。文化人正尋求著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為他們思想情感傳遞的媒介。于是,形式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但雜而不亂、雜卻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稱之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蘊含著對現(xiàn)實深深的思索,流行誕生于此,經(jīng)典也從這里孕育。

的確,由于大量新鮮事物的涌入,其中確實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對此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寬容。因為經(jīng)典與流行更多的是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他們的時間范疇不同,導致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但他們都曾經(jīng)伴隨我們體驗成長的喜悅與悲苦。還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希望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說李斯特的音樂曾經(jīng)只是被當作那個時代情歌哼唱,那么說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風也可以成為音樂史上的絢爛一筆。

流行美麗,經(jīng)典依然永恒……

篇5

這是一個浮躁卻美麗的年代,我哼著光良的歌在海邊大聲許愿,我們手牽著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著你這樣活著真好”,流行音樂、電視劇、小說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將我們緊緊包裹住,偶爾生出一絲迷亂,偶爾有些彷徨,但這并不影響對于真善美的認知。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流行文化與經(jīng)典同行的年代,當流行的美成為一種時尚,他并沒有憾動經(jīng)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經(jīng)典。

人們通常用時間來考察經(jīng)典與流行文化的差別,因為只有時間才能工整地審視出任何一種文化存在的價值和內(nèi)涵,那些最豐盛的精神糧雖保存了下來,但那并不意味著那些被舍棄的都是文化垃圾。對生活的真實反映是甕它的,真既是美,美不離真。從這個意義上講,流行的文化是一種美,它是一種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美。我們同時讀著經(jīng)典與流行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在金庸的作品中尋找江湖義氣、俠骨柔情,同時我們在李白和杜甫身上體味古人真實的豪邁禍沉郁;我們哼著《同卓的你》來紀念自己初長成的喜悅,祭奠我們終會逝去的青春歲月,同時我們也學會吟聽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寧和貝多芬《命運》中的悲愴。流行與經(jīng)典有時候這是兩個范疇的東西,偶爾的交集卻不會因此而互相抵觸、相互磨滅。我們不必因為文化的普及而焦慮經(jīng)典的喪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寬泛,卻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善于的一種氣度。

活在當下的我們并沒有被賦予權(quán)利標榜剛剛誕生不久的東西為經(jīng)典,所以它們以流行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它們?nèi)匀皇且粋€時代的真實寫照。

或許一百年后,當人們回過頭來老的時候,其中的一部分會被確立為這個時代某種物象的象征,并成為經(jīng)典。這個時代有一些紙醉金迷,所以意識流成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個常見表現(xiàn)手法,當言語不再能表達文化人的內(nèi)心焦灼時,有些雜亂不著邊界的搭配實際正是他們心中的吶喊。文化人正尋求著更多更新的突口作為他們思想情感傳遞的媒介。于是,形式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但雜而不亂、雜卻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稱之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蘊含著對現(xiàn)實深深的思索,流行誕生于此,經(jīng)典也從這里孕育。

的確,由于大量新鮮的通入,其中確實也存在著文化垃圾,對此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寬容。因為經(jīng)典與流行更多的是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他們的時間范疇不同,導致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但他們都曾經(jīng)伴隨我們體驗成長的喜悅與悲苦是一個浮躁卻美麗的年代,我哼著光良的歌在海邊大聲許愿,我們手牽著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著你這樣活著真好”,流行音樂、電視劇、小說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將我們緊緊包裹住,偶爾生出一絲迷亂,偶爾有些彷徨,但這并不影響對于真善美的認知。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流行文化與經(jīng)典同行的年代,當流行的美成為一種時尚,他并沒有憾動經(jīng)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經(jīng)典。

還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希望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說李斯特的音樂曾經(jīng)只是被當做那時代情歌哼唱,那么說不定哪一天NewAge的曲風也可以成為音樂史上的絢爛一筆。

篇6

既然文學經(jīng)典有這么多的積極影響,那么傳承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努力汲取文學經(jīng)典的營養(yǎng),并且投身到積極向上的社會實踐中去,應該是我們現(xiàn)代青少年應所追求的問題。中學語文教學中也不能離不開文學經(jīng)典的參與,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更與其息息相關。

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無非兩條途徑,一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獲取,二是從自己的閱讀材料中獲取。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生活經(jīng)歷尚淺,即便是從家長朋友那得來的有效信息也是微乎其微,他們在寫作中涉及到的材料絕大多數(shù)還是來自于課本和他們閱讀的書本。這樣看來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踏不踏實,寫作動機純不純凈,寫作思想深不深刻與閱讀內(nèi)容就有莫大的關系了。很多學生寫作之所以輕漂,沒有分量,原因就在于對作品,對社會的認識不夠徹底。一葉蔽目的文章也層出不窮,無病的文章更是不可枚舉。這都是因為學生沒有正確選擇閱讀材料,缺乏對一些經(jīng)典著作的閱讀,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不能深刻地審題,看待題目的深意。

但中學生比起小學生來說,在接受感知閱讀的基礎上已經(jīng)逐漸延伸到對作品的理性認識,認識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作品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學生對作品的研讀也不僅僅限于有限的經(jīng)典名著推薦,更多的愛讀書的學生開始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書本,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閱讀興趣,即閱讀具備了指向性。剛進初中的學生對于書本的選擇是沒有任何標準的,但是一旦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有了自我閱讀意識時,對于閱讀選擇難免會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正確選擇有益健康的讀本,學生都熱衷于一些情節(jié)比較跌宕,能滿足自我的心理暗示的讀本,譬如網(wǎng)絡文學。久而久之便沉迷其中,最終讓讀經(jīng)典不再是便于其學習的手段了,而是娛樂休閑的方式,這就更別提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提高應試技巧了。因此,引導中學生閱讀文學經(jīng)典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話題。

教師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正確閱讀經(jīng)典的時候務必要從認識素材或者文章的深度入手,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理解經(jīng)典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學會探究作品的社會價值,分析作者的思想,讓學生在其中尋找到讀經(jīng)典的樂趣所在,這樣就能避免閱讀經(jīng)典指向的引導空白。另外,家長和教師有沒有讓學生把閱讀和寫作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個重要的問題。很多教師比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上也很注重聲情并茂地講解文章,甚而引導學生去鑒賞文章,這點是應該值得稱道的,但是我們往往沒有把自己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保護起來,學生是有了閱讀興趣了,走近圖書館、書店的學生也多了,但是他們選擇了什么樣的讀本?怎么樣去讀?讀了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恐怕就無從得知了,他們的選材就會傾向于簡單有趣的網(wǎng)絡文學、圖像文學。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原著的價值,使名著離我們的中學生越來越遠,更別提讓他們寫作能力提升了。如何讓閱讀經(jīng)典作品在學生的生活和寫作中中發(fā)揮作用呢?

我們最終還是要引導中學生回到閱讀名著原著的道路上來。因此我們應該在閱讀選材上下大功夫,采取恰當手段,限制學生閱讀選材,嚴格驅(qū)逐不健康和亞健康閱讀內(nèi)容進入學生閱讀范圍。另外,可以每周閱讀經(jīng)典任務布置,讓學生閱讀養(yǎng)成習慣,積累習慣??梢岳霉?jié)假日布置一些觀書作業(yè),并且寫出讀后感。而少布置一些給定題目就讓寫出作文的作業(yè)。通過積累語文素養(yǎng)作文素養(yǎng)來提高作文成績,而不是靠提高應試技巧來提高作文成績的那種治標不治本的教學手段。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經(jīng)典誦讀 習作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177-01

一、“讀”與“寫”的關系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的意思就是讀是基礎和積累,寫是提升和應用。因此,想要將誦讀經(jīng)典與作文教學相結(jié)合,一定不能忽視誦讀。好的文章中靈巧的修辭和流暢的語句,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在誦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積極的指導作用。“讀經(jīng)典,學作文”要把握好兩個要點,即“讀”與“寫”。讀是基礎,寫是目的。在讀的基礎上,完成對古詩詞的改寫和再創(chuàng)作。在教學實踐中,讀與寫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促進。在學生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才可以開始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在教學過程中,讀和寫之間是相對獨立,且相互促進的,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讀,還要學會用心寫。

二、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與習作練習有效結(jié)合的策略

(一)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利用班團隊組織、文學社團、課外實踐活動等形式開展各式各樣的誦讀活動,通過活動督促學生習作練習。每學期舉行評比活動,開展“經(jīng)典朗誦比賽”“作文競賽”等活動,評選“優(yōu)秀作文”等榮譽,以此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推動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科學構(gòu)建閱讀活動展示平臺

在墻報上開辟經(jīng)典誦讀的相關欄目,其中應該涉及優(yōu)秀讀后感等內(nèi)容,并及時進行更新。同時,還可以開設學校、班級讀書博客專欄等,將《閱讀日記》和《班級作文選》等學生閱讀積累的優(yōu)秀作品一一展示,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以摘抄積累型、讀書感悟型、自我創(chuàng)作型,定期或不定期地由感而發(fā)寫讀書筆記、讀后感。

(三)抓好“讀、想、寫、評”環(huán)節(jié)

為了保證學生既能充分理解詩句,又有充裕時間學習寫作。可以開展“讀詩詞寫話”大課活動,通過充分朗讀,讓學生了解此詩大意。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把這首詩改寫成更加具體的現(xiàn)代文。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尋找詩句中的留白,并精心設計提問。重點學習怎樣記敘釣魚的過程,抓住外貌、動作和內(nèi)心活動,刻畫出頑皮、認真、可愛的兒童形象。最后進行環(huán)節(jié)評析,在評析時,一定要注重肯定和鼓勵學生,激發(fā)其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和個性化的表達。

(四)加強促進親子共讀活動的開展

通過發(fā)告家長書、開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提出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的建議,讓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成為和孩子的學友,可以開辟一個家庭“小書屋”。同時,還可以制作閱讀檔案袋,讓家長積極引導孩子邊讀邊寫,將日記、讀書筆記、報刊剪輯上的資料等進行分類整合,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經(jīng)典閱讀與習作練習檔案袋”,以此作為孩子成長的記錄。

(五)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

1.對原文進行改寫和擴寫

我國的經(jīng)典文學內(nèi)容十分豐富,而且題材廣泛,形式多踴,其中很多作品都較短,但是內(nèi)容卻很精練,因此其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自我發(fā)揮的寫作空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對原進一步的擴寫和改寫。這種習作的方式不僅不會影響作品的主要內(nèi)涵,還會在已經(jīng)創(chuàng)造、細節(jié)描寫和修辭作用等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就學生自身來講,又大大降低了寫作難度。這還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把握寫作的重點,以及擴寫的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在哪些地方可以適當添加色彩,潤澤文章。

2.寫誦讀經(jīng)典作品的讀后感

寫讀后感是教師布置練筆作業(yè)最常用的方式,在習作教學進入到關鍵時期,學生會對文中的人與事物產(chǎn)生一定的感觸,從而與作者之間產(chǎn)生良好共鳴,這時,合理安排學生進行讀后感練習,就順其自然了。這樣的訓練,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掌握寫讀后感的要點,即重點內(nèi)容概述,個人對文章的理解,從文章中所獲得的啟發(fā),今后自己會怎樣做。剛開始,教師不能對學生有太高的要求,要學會循序漸進。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加強對學生的語言提煉能力和材料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

3.對經(jīng)典詩詞和故事進行復述

對經(jīng)典詩詞和經(jīng)典古詩的復述,并非是口述,這是習作練習中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從表面上來看,復述十分簡單,但實際上對于小學生而言,想要他們將故事有條理地敘述清楚,并寫出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古詩的內(nèi)容敘述在筆記本上,并要求語句通順,且情節(jié)完整。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吸收知識,領悟其中的道理,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賞析水平,樹立學生的習作自信,從而為高年級的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只要學生大量閱讀經(jīng)典,并用心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與作者情緒,具備了廣讀博覽的體驗,以及豐富扎實的語言積累和知識儲備,就會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再加上平時的習作練習,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就一定會有所提升。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積極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

參考文獻:

[1]高冬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篇8

基于上述的認識,我們盡力在作文實踐中多方探索,多次嘗試,初步形成了古詩詞改寫作文課堂模式。即分“讀?想?說?寫”四個階段:

“讀”就是讀詩誦詞,務求爛熟于胸,為展開想象作好充分準備。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們可以較快進入詩詞所渲染的情境之中。

“想”就是根據(jù)詩詞所描寫的情境,展開想象。分兩個層次:一是想象詩詞中的情境,將情境具象化于腦海中;二是想象與此類似的生活之景,使詩詞情境得以拓展。

“說”就是將詩詞情境或拓展后的情境口頭描述出來,要求表述要清晰,情境要具體。

“寫”就是將“想”到的、“說”到的、“聽”到的適當剪裁,按一定的結(jié)構(gòu)組織方式寫成小文章。

在這四個過程中,學生想、說、聽、寫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訓練。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線的原則,學生的自主性得到較充分的發(fā)揮。

由于我們堅持以生為本,方法切合學生實際,注重循序漸進,古詩詞改寫作文取得了預期的成果。

激發(fā)了興趣。設置具體的情境,以喚起回憶,啟迪想象,觸感,激發(fā)寫作熱情,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古詩文改寫正因此使學生逐步走出了困境,嘗到了寫作的甜頭,不少學生有話可說了,并且越寫越生動。

拓展了題材。在浩淼無邊的詩詞海洋里,詩詞題材多種多樣,這為古詩詞改寫作文提供了廣闊的題材空間。田園、山水、邊塞、軍旅,親情、友情、愛情,離愁、別緒,國仇、家恨,學生盡可遨游于題材之海中,取其所需,揚己所長,抒情議事,盡展懷抱。

鍛煉了思維。思維有兩個方向,一為發(fā)散思維,一為聚合思維?!叭魏蝿?chuàng)造活動都是學習者發(fā)散――聚合――再發(fā)散――再聚合如此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不少學生在古詩詞的熏陶下鍛煉了想象力、聯(lián)想力。

篇9

引經(jīng)據(jù)典:即是用已知公認的道理、原則作論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的方法。人們在分析某一問題,論證某一觀點時,為了把問題分析得更透徹,把道理論述得更充分,把觀點論證得更正確??傊瑸榱嗽鰪娬撟C的科學性、準確度、可信度和說服力,往往需要運用引言論證觀點。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詩名句、反映科學規(guī)律的俗話、諺語、警句、格言等。

引經(jīng)據(jù)典的作用:引經(jīng)據(jù)典能使文章妙筆生花 ,這些論據(jù),由于是經(jīng)過實踐,為無數(shù)事實所證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所以有很強的說服力,用時也給作文立意提供思想觀點,增強文章的厚重感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10

論語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它是一位好朋友,它也是一種營養(yǎng)品;它給我們?nèi)松膸椭?,也給我們心理的健康。

論語有二十篇,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是〈為政篇〉第二,里面的“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边@句話告訴我們:要多聽各種意見,把覺得懷疑的地方避開,謹慎地說出其余的,這樣少犯錯誤;要多看各種情況。把覺得危險的地方避開,謹慎地去做其余的。這樣就能減少后悔。在生活中不要夸夸其談,否則就會言多必失,而且還要三思而后行。

論語中還有很多讓我回味無窮的,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馑际牵簩W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只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在學習中,我們要刻苦鉆研,深入思考,不能空想,這樣才能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就不會被迷惑。比如在生活中:英語要多收集詞匯,記住音節(jié),理解詞義,不要死記硬背,要多聽多說,才能學好英語。

《論語》是我的一位好友。它教我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每次當我因為失敗而傷心難過時;每次當我因為挫折而流淚時,我都會想起《論語》中所講的哲理,讓我找到失敗原因,慢慢的忘記了煩惱,使我又恢復了自信。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地長大了,在生活中,我懂得了多讀課外書會增長我自己的知識。是《論語》這本書帶我走進知識的殿堂,是《論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痛恨。它還使我懂得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精神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