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體會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7: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轉課堂的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翻轉課堂的體會

篇1

關鍵詞 翻轉課堂 藥物化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53

Som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Drug Chemistry

GUAN Shaoyu, JIANG Ru, LI Muqiong

(Depart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as a new teaching mod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broaden knowledge, improve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courseware making ability,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a new definition of "student" and "teacher" role. Students learn before teach the preview, make more thorough knowledge, knowledge level, knowledge system more clear and more three-dimensional; teachers from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to a "mentor" mod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guide and inspire students. "Flipped classroom" greatly promoted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teaching of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achiev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drug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s

而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教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的責任更多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因此,這種顛倒教與學的反轉模式被人們稱為:“翻轉課堂教學法”。①

筆者作為一名大三學生,首次參加了藥物化學的翻轉課堂教學,較之以往的專業(yè)課傳統(tǒng)教學,“翻轉課堂”更大程度地激發(fā)了我們的學習熱情,鍛煉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課件制作等能力,以下是筆者在此次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 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我們組承擔的是《藥物化學》第七章“抗腫瘤藥”第五節(jié)“腫瘤治療的新靶點及其藥物” 的一段教學,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教學任務,我們查閱了生物化學、基因組學等大量文獻資料。這樣不僅復習了前幾章學習的內容,又了解到很多課程以外的知識。

我們搜集了一系列相關視頻,從中篩選出與本節(jié)教學相關的、生動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例如:信息轉導的基本過程、細胞信息轉導的基本途徑等等。觀看視頻后,將視頻里涉及到的知識進行剖析、講解,這樣就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在所講內容上。適當?shù)姆纸M討論視頻內容,再總結知識點,這樣對比較抽象、難懂的內容理解起來更加容易,教學效果也很顯著。

在搜集教學素材,擴充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的知識面也隨之擴寬,并對相關知識理解更加深刻。例如:伊馬替尼(imatinib)是人類第一個分子靶向腫瘤生成機制的抗癌藥,能抑制Bcr-Abl、PDGFR、C-kit等酪氨酸激酶活性。吉非替尼(gefitinib)是首個獲準上市的EGFR-TK抑制劑,用于前列腺癌、食管癌、肝細胞癌(HCC)、胰腺癌、膀胱癌、腎細胞癌(RCC)、惡性黑色素瘤等。而這些抗腫瘤藥物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的“背后的小故事”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更加深入地掌握藥物的作用機制。

2 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傳統(tǒng)教學中,“填鴨式”或者“栓羊式”教學方法,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準備授課內容。學生則只需要用心聽、認真記,完全充當“聽者”的角色;而“翻轉課堂”中,學生需要組織教學,講解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授課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yè)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課,內容都是專業(yè)術語和名詞,例如反義核苷酸、蛋白激酶C(PKC)等等,要將這些內容流暢的、生動的,富有感染的表達,授課者需要反復試講,互相聽課,還不止一次請教師指導。通過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試講,最終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上能夠熟練表達,注重語言的邏輯性、嚴密性;組織語言既要承上啟下,通匯貫通,又要融合知識性、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翻轉課堂”的授課,授課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面對授課對象,內心沉穩(wěn),語言清晰,語速適中,能夠抓住聽課者的注意力。同時,我們也深切體會到“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神圣和偉大,教師為了課堂上短短幾十分鐘講授,在課前要做很多準備,學生以往對教師授課的辛苦付出熟視無睹,甚至不以為然,而當我們擔任這個“角色”的時候,才深切體會到教書育人的意義。而這些,都是 “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帶給我們的巨大收獲。

3 提高課件制作能力

PPT在如今的教學中充當重要的角色,它以其形式多樣,變化靈活,界面豐富,資源共享等優(yōu)點備受大家的喜愛。然而,對于學生來講,平時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課,課下拷貝PPT進行輔助學習。而“翻轉課堂”中,學生要自己制作課件,熟悉其制作過程,細化美化PPT,并熟練操作,使之與教學融為一體,更好地為授課內容服務。

最初接觸PPT制作時,授課小組的同學對此并不擅長。但是,我們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積極著手PPT的制作,從模板的選擇到圖片、文字的大小、位置、色彩、動態(tài),再到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等等,我們認真學習,虛心請教,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制作方法,不斷改進。例如:生物烷化劑的定義是這樣描述的:在生物體內能形成缺電子活潑中間體或化合物 ,與生物大分子中的富電子基團發(fā)生共價結合,使其喪失活性或使DNA分子發(fā)生斷裂。定義語言嚴謹?shù)狈ι鷦有裕蝗菀子洃浐驼莆?,授課小組在備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試圖找出相關圖片以便更好地進行闡述。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有圖片甚少,并且表述不夠準確。我們經(jīng)過學習制作圖片,將這一定義用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在課堂上,聽課者一目了然,如圖1所示:

4 先學后教的預習化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同樣倡導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譬如一些學校實行的校訊通,把學生的作業(yè)以短信的形式發(fā)給家長。從這點上看,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倡導模式與美國的翻轉課堂有相似之處,異曲同工,形式相似,目的一樣,②最終也是讓學生先預習;不同點是“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預習的材料更加豐富,伴有教師的指導和建議,把預習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更有利于學生的預習。

學期初,在“師生見面會”上,教師將教學計劃中 “翻轉課堂”的相關章節(jié)加以詳細講述,并舉例說明“翻轉”,明確授課組的教學任務。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負責的相關章節(jié)進行準備。要講好“腫瘤治療的新靶點及其藥物”一節(jié),我們要聯(lián)系上下章節(jié),遵照課程設計和課程標準進行備課。這比傳統(tǒng)教學中“預習”的要求要高很多,這不僅要求我們要熟悉掌握該部分知識,更要把知識轉化為語言、文字、圖表、視頻、習題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跋葘W后教的預習化”使我們更好掌握知識,融會貫通。

5 學生團隊合作的協(xié)作化

“翻轉課堂”教學中引入團隊合作與競爭模式,每個人的成長都與團隊成長密切相關。從課堂教學的流程來看,“主講團隊”先學后教,積極準備教學素材,包括視頻、圖片等搜集,團隊協(xié)作進行PPT的制作,試講等課前準備活動。在此期間, “主講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圍繞教學,群策群力,力圖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展現(xiàn)得更加完美,講解更加透徹。

在課堂上,本班一共16人,4人一組,由同學們自由組合形成。每一個團隊以面對面討論模式安排座位, 徹底自己學的狀態(tài)。這種模式推崇互幫互助、 共同進步,鍛煉團隊合作能力。③具有領導力的同學就會成為團隊中的靈魂人物。課前同學們在“主講團”的安排下就相關知識點進行線上學習并在團隊中討論。課堂上對仍有疑問的部分,團隊成員輪流發(fā)表意見,每個團隊的同學給出自己的答案,最后進入 PK 模式 。同學們認真聽別人在講什么,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對有爭議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這樣的辯論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斗志 ,挖掘他們的潛能。試圖在辯論中取得主導地位,就要搜集更多的證據(jù)以支持自己觀點。學生的知識面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擴大,知識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而如此新穎的授課的模式也得到了學生的喜愛。

6 教師角色的導師化

教師角色的導師化是“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又一特點。在本節(jié)課的準備、講授、討論和總結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從傳統(tǒng)模式的備課,講課,批改作業(yè)到“翻轉課堂”的引導“主講團隊”先學后教、誘導“辯論團隊”在PK中尋求問題的真正答案,再到教學內容的總結,學生學習程度的測評等等,教師的導師化得到了完美的轉化,既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保證課堂知識、拓展能力的質量。

藥物化學翻轉課堂教學讓整個課堂和全體學生充滿勇于創(chuàng)新、迎難而上的氣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通訊作者:李穆瓊

注釋

① 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l48-161.

篇2

關鍵詞:翻轉課堂;酒店專業(yè);餐巾花設計;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1-0123-03

一、引言

餐巾折花是餐飲六大基本技能之一,是職業(yè)資格考試以及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餐宴會擺臺項目考核的關鍵技能點。隨著餐飲行業(yè)的發(fā)展,主題宴會越來越受到客人的青睞,餐巾花設計也就成為衡量酒店個性化服務的重要指標。近年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將翻轉課堂的思想引入到酒店專業(yè)餐飲服務實訓教學中。如在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的教學中,教師將低層次的記憶、理解放在課前,在課堂上以行動導向教學法創(chuàng)設服務情境給學生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設計出符合宴會主題且讓顧客滿意的餐巾花造型,完成學習任務,這就將高層次的綜合運用和深層歸納放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肯定、點撥的作用,師生一起做中學、學中研、研中用,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教學即將傳統(tǒng)課堂講授的知識傳遞、課后通過練習進行知識內化的“先教后學”,轉變?yōu)檎n前自學,課中進行內化訓練的“先學后教”。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翻轉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創(chuàng)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更易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技術運用的最終目的不僅是達成某項任務的目標,而且是聚集了認知、思維、情感等綜合因素形成了課題的獨特解決模式,這就是翻轉教學的獨特魅力。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無論在互動主體,教學過程以及效果評價等方面均體現(xiàn)出較大的優(yōu)勢,具體對比如表1。

根據(jù)翻轉課堂的內涵以及中職酒店專業(yè)餐飲服務實訓課程教學的特點、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理念,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構建了適用于中職酒店專業(yè)實訓課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見圖1)。

三、“翻轉課堂”在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教學中的實施

(一)課前學知領任務

根據(jù)翻轉教學理論,學生依托微學習平臺課前完成自學。教師課前上傳《主題宴會餐巾花秀》微課,微課中播放各種主題的餐巾花圖片,分析獲獎作品,剖析典型實例,總結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的原則及注意點,讓知識點以更富趣味、更精悍的形式呈現(xiàn)。學生課前點撥觀看微課,對微課內容有疑問的可在線問答,師生互動。

學生通過學習任務書,讓自學有了方法和目標。在學習任務書中,要求學生六人一組,各小組到酒店宴會部調研或通過網(wǎng)絡調研,收集不同主題宴會的餐巾花圖片或視頻,并采用PPT、Word文稿、微視頻等方式制作調研成果。

(二)課中展示研中做

課堂活動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堂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任務來實現(xiàn)從知識學習到知識運用的轉換,其過程概括為:確定任務――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展示交流――評價反饋――課后拓展。以酒店專業(yè)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為例,具體過程如下:

1.展示調研成果,確定任務

課前激發(fā)學生興趣,各小組采用PPT、Word文稿、微視頻等方式展示調研成果。教師播放在我校實訓基地錄制的4個不同主題宴會預訂情境,布置任務。

2.分析服務情境,制定方案

各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合理分工、展開討論,結合服務情境中顧客的需求,分析主題宴會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在線查看微學習平臺,使用百度等信息化手段開展設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成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方案,突破教學重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酒店專業(yè)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3.小組分工合作,實施方案

根據(jù)設計方案,各組分工合作,實施方案,完成餐巾花的折疊和擺放。在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效果對方案進行修改,從而使設計的餐巾花能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宴會主題,突破教學難點。同時,要求學生用手機拍攝折疊過程,為評價反饋做好準備。

4.成果展示交流,評價反饋

各組展示成果,推選一名學生陳述餐巾花設計意圖,其他組對其進行評分。同時請實訓基地餐飲部經(jīng)理將學生設計成果的圖片與顧客交流,顧客和經(jīng)理通過微學習平臺在線評價小組作品,提出修改意見。通過顧客和經(jīng)理的在線評價,用行業(yè)標準鑒定教學成效,達成了學習目標,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與行業(yè)的接軌。

學生展示交流后,教師指出各組餐巾花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與合理性,結合小組評分、顧客評價、經(jīng)理評價,評出優(yōu)勝小組。

5.師生共同討論,小結拓展

教師通過提問 “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的方法和程序?”來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和反思,總結主題宴會餐巾花設計的方法和程序,讓學生能夠一課一得。

各組課后根據(jù)顧客和經(jīng)理提出的修改意見,完善餐巾花的設計,同時使用PPT、Word文稿、微視頻、印象筆記等方式,制作本組各種餐巾花造型的設計過程,并共享到學校信息資源平臺,供全校同學學習交流。這樣既能教會學生養(yǎng)成收集、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又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課后學習氛圍,同時也為下次課到實訓基地真正地為客人設計餐巾花打下了基礎。

篇3

(一)需求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可深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翻轉課堂能夠促使課堂教學時間實現(xiàn)最優(yōu),教師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不但豐富了教學形式,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變淡,只是課前教師要做一定的準備工作,比如學習任務單、微課視頻。通過充分利用微課資源,使學習任務轉化為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使學生自己動手的時間變多,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諸多弊端,保證了學生知識學習的融會貫通,進而應用于實際生活。翻轉課堂教學有助于實現(xiàn)良好師資力量以及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結合,進一步緩解教師能力局限性的問題。由教師自行錄制的視頻教學能夠在網(wǎng)上共享,學校方面也可以組織有關力量打造出更加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的研究

通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滲入,教師能夠改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對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加強。研究中以高中學生為對象,以實驗的形式驗證翻轉課程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效性。

二、設計、開發(fā)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

(一)學習任務

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目的、特點及方法,體會知識點的作用與應用技巧。

(二)教學目標

1.指出知識點學習的重要意義。2.說出知識點的概念與內容。3.體會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應用效果。4.把握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三)教學過程

備課:任課教師制定學習任務單;準備微課視頻;制定學習導航,如本節(jié)課的任務、分段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考核。課堂教學:任課教師有效安排課堂時間,合理進行教學。按照備課內容有順序、有把握地將課堂教學內容教授給學生,充分利用微課視頻、學生互動、教學效果小測等方法實現(xiàn)科學、高效教學。階段練習:任課教師要有完善的知識點查漏工具,通過對此工具的使用來檢測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指定練習題,定期進行測試,比如填空題、選擇題、分析題等,選擇題還可以設置多選擇題與單項選擇題。以此來保證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科學評價教學效果

1.學生自我評價: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學生通過習題自測、課堂教學內容回憶等方法進行自我測試,對自己的學習查漏補缺。2.學生相互評價:翻轉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知識點的相互考察,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提問來讓學生互補式學習,進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教學也可以參與其中,更好得把握教學方法的科學應用。3.任課教學評價:任課教學的教學評價方法有兩種:其一,在課上進行知識點的教學時,通過觀察學生表情、神態(tài)的反映、或者通過學生回答知識點提問的正確與否,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該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其二,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集體考試,通過考試題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

三、實施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學生態(tài)度及水平前測

在教學前先對班級學生進行測試,可通過問卷形式了解學生的態(tài)度。為查看學生學習水平,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并進行限時,讓學生以PPT或者Word的形式來介紹自己熟悉的、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內容,然后各小組派一人匯報。

(二)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自主學習在家中,學生根據(jù)知識導圖及相關說明完成任務,教師還可自行開發(fā)學習資源以及學習監(jiān)督平臺,適當干預學生自學。2.課堂教學教師根據(jù)教學活動設計完成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重點查看學習的表現(xiàn)情況。教師根據(jù)這一情況來改善教學方法。

(三)學生水平及態(tài)度后測

學生水平及態(tài)度后測主要包含調查問卷、針對性訪談以及最終考核,其中調查問卷可定期發(fā)放一次,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課前自學以及課堂學習翻轉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的態(tài)度,以及在學習方面滿意程度的調查。

四、結語

篇4

1. 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特征

1.1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的翻轉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中心,他們需要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學習的任務來建構知識,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運用“促進學生的學習,但不能干預學生的選擇”的新的教學策略達成教學目的。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學生可以從教師處方便的獲取、利用學習資源,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亍⒂嗅槍π缘孬@取知識。

1.2教學流程的翻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課堂外自主學習課程內容完成知識的學習,替代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而學生被動學習的過程。而原來學生課堂外內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以學習討論或課上探究的形式轉變?yōu)檎n堂內的學習活動,通過生生及師生間的合作探究及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翻轉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

1.3教學理念的翻轉

翻轉課堂在課堂外通過視頻控制進行分層教學,然后在課堂內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實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課堂翻轉后,課堂外學習,課堂內交流,課堂教學關注到了學生的層次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更加注重交互互動及提升課堂互動的品質和效果。

2.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英語語法教學案例

筆者在語法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模型,并嘗試運用于定語從句教學設計中。

2.1課堂外知識學習模塊設計

(1) 教學目標的確立

課堂外學生自主學習階段的教學目標:認知定語從句語法項目的相關術語和關系詞選擇的技巧,體會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下自主探究過程中建立學習定語從句的信心和興趣。課堂內學生合作探究階段的教學目標:在理解定語從句概念和相關術語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定語從句的結構特征和語言意義,探究關系詞的選擇規(guī)律及技巧。

(2) 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

筆者制作的教學微視頻圍繞突破這一語法難點設計制作。先幫學生理解定語的語法現(xiàn)象, 接下來出示結構,讓關系代詞以動畫的形式替換先行詞在從句中的位置,直觀形象的展示了從句構成的過程。讓學生明白下列關系詞的用法:which,who, whom, whose。初步理解關系詞和先行詞的關系,把握定語從句中關系詞的確定方法。

(3) 課堂外針對性自測練習

筆者在此環(huán)節(jié)精心挑選10個單選題讓學生自己檢測學習成效,單選題設置成互動式,學生對錯即時顯示,強化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同時,依據(jù)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拓展性單選題,引入關系詞“when, where, why”, 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好基礎。

2.2課堂內知識內化模塊設計

(1) 調查反饋學生自學情況,確定課堂內三維目標。復習定語從句相關術語及結構特征。學生探究關系詞“when, where, why”的用法。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樹立成就意識。

(2) 課堂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a. 復習回顧、集中釋疑

讓學生以小組為活動單位反饋自主學習效果――學生小組互助,修正答案,找出錯誤原因,教師對學習小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和釋疑;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教師進行指導和小結,教師進一步演示關系詞的確定方法,再度破解難點。

b. 協(xié)作探究、完成任務

筆者設計一些例句,讓學生合作探究關系詞“when, where, why”的用法。然后完成相關習題。學生探究的突破口是:抓住先行詞在從句中是以“介詞短語的形式”出現(xiàn)的,即先行詞填入從句中時,需在其前面添加相應的介詞。

本環(huán)節(jié)活動中,學生基于任務,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課堂外微視頻的學習內容,合作探究,基礎好的學生指導基礎差的學生,學得快的學生指導學得慢的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匯報、交流展示,分享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

篇5

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與推廣,離不開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發(fā)展,也得益于美國學校一直采用的探究式教學與項目式教學。而以往近十年的時間里,在我國中小學界所開展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活動中,各種各樣的整合理念、模式及制度紛紛出現(xiàn),雖不乏值得重視、借鑒的理論思考與實踐舉措,但終究沒有像翻轉課堂模式這樣引起重大的反響。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剖析翻轉課堂模式之“重大技術變革”的要因,揭示其中蘊含的“技術用于課堂”研究的新思維與新內容,以期對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化有所啟示和借鑒。

一、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翻轉課堂模式之“重大技術變革”的要因

(一)從“知識傳授之所”到“共同發(fā)展之體”:課堂功能的翻轉與提升

王鑒教授透過歷史的考察認為,對課堂的理解有三個層面:一是課堂教學的場所,即教室;二是課堂教學,即發(fā)生在教室里的傳授知識活動;三是學習共同體,即學生成長、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提高的共同體。翻轉課堂模式使課堂功能實現(xiàn)了從“知識傳授之所”到“共同發(fā)展之體”的翻轉與提升。

“知識傳授”的課堂模式將課堂用作專門傳授知識的場所;考慮如何在固定的課堂空間、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大量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關注教學內容安排與實施的“秩序問題”與“效果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考慮學生原有認知、注重結合生活體驗的“知識傳授”課堂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維、演繹推斷、系統(tǒng)思考、受納知識等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轉課堂模式把教師的“知識傳授”過程錄制成教學視頻,由學生在進入課堂前觀看及完成簡單的練習,從而在具備一定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再進入課堂通過與教師及同學的互動完成作業(yè)、操作或實踐等任務。

“學習共同體”課堂模式將課堂視為學習型組織;強調注重學生的權利與自由,尊重學生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集體生活;旨在促進成員的共同發(fā)展與提升。翻轉課堂模式圍繞學習問題展開,通過操作或實踐任務深入:學習問題可能來自學生的課前學習、教師的課初測評、補充的拓展性作業(yè)等,教師或針對共同問題進行集中講解,或針對個別問題進行深度指導,學生之間也可就綜合性問題協(xié)作討論;操作或實踐任務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需要學生的實際參與、獨立探索或團隊協(xié)作才能完成;學生在與教師及同學的互動協(xié)作中實現(xiàn)知識積累、技能形成、心智發(fā)展,教師在指導與促進學生學習中豐富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技能??梢?,翻轉課堂模式使課堂功能在“學習共同體”層面上得到實現(xiàn)。

(二)從“教師控制外塑”到“學生自發(fā)內生”:課堂議程設置的翻轉與提升

議程設置是一個關于顯要性轉移的理論,即通過影響議題議程在大眾媒介中的顯要性,使媒介的議題議程成功轉移為公眾的議題議程。課堂的議程設置,作為傳播媒介的教師是議程設置者,而翻轉課堂模式使課堂議程設置實現(xiàn)了從“教師控制外塑”到“學生自發(fā)內生”的翻轉與提升。

以往的課堂議程由教師控制。無論是近乎強制式地灌輸教科書內容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還是在講授時考慮學生興趣、聯(lián)系生活體驗、激發(fā)思維想象、引入合作探究等的“被教師操縱的課堂”,教師均是課堂的主角: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重點的區(qū)分與突出、教學難點的認定與突破、教學練習的指向與形式、教學進度的安排與控制、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均由教師分析與確定、設置與建立、調控與推動;學生的需要與關注、想法與疑問、活動與經(jīng)驗等均依存于教師的發(fā)動、牽引與塑造,在課堂上少有機會表達、構建與實施。

翻轉課堂模式的課堂議程由學生內生。首先,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思維與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在此主動提出學習問題、自由表達思想觀點、深入探索知識意義、協(xié)作完成實踐任務;課堂成為了記錄與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認知、經(jīng)驗體會、實踐操作、生命情感的載體。其次,課堂中的議題議程由學生設置。教師集中講解的內容與學生先前學習或作業(yè)中的共有問題相關聯(lián);個別指導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與特點、需要與體驗;課堂活動的設計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強調學生間的溝通與激勵、競爭且合作的關系;可見課堂的主體是每位學生,學生們應走到課堂的最前沿。通過學生自發(fā)內生課堂議程,推進了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與學習體驗興趣、學習方法態(tài)度的結合,促成了個人活動與合作活動、個體成長與共同發(fā)展的統(tǒng)一。

(三)從“接受式教學的秩序控制者”到“活動式教學的自主成就者”:教師角色重心的翻轉與提升

翻轉課堂模式的率先實踐者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通過觀察認識到:學生并不需要教師在課上講授和傳遞知識,他們可以自己學習和體會;真正需要教師在身邊提供幫助,是在他們做功課遇到問題被卡住時,但這時教師往往并不在現(xiàn)場。翻轉課堂模式將課堂時間規(guī)劃為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及指導學生間的協(xié)作學習,從而使教師的角色重心實現(xiàn)了從“接受式教學的秩序控制者”到“活動式教學的自主成就者”的翻轉與提升。

學生在以往的課堂中主要是接受式學習,課堂教學活動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為了整體的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課堂控制的最直接功能是保障課堂的秩序與效率。翻轉課堂模式將學生的接受式學習過程放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師的教學視頻完成簡單的練習。通過開放課堂,為學生自主活動延續(xù)了時間、擴展了空間、增加了自由度: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探索、教師幫助、同學協(xié)作等方式完成作業(yè)、操作或實踐等活動;可以主動發(fā)出疑惑、自由發(fā)表見解、平等參與交流、自主合作探究;教師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個性特點,通過課堂活動設計,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機會和自由。翻轉后的課堂是活動式教學的課堂,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者。

翻轉課堂模式不僅表現(xiàn)為教學時間的延長、教學空間的擴展,更是教與學行為的效應提升。課堂功能的翻轉、教師角色重心的翻轉、課堂議程設置的翻轉,是基于對“技術用于課堂”所涉及的每個要素(課堂、人員、媒體、教學內容)的性質作用、水平要求和層次特點進行認真分析與細化而做出的教學改革。這種對課堂時間、教師角色、教學關系、教學管理、教學過程等的細化切分、合理配位、有序組織等,本質上是一種技術的運用,是被評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的原因所在。

二、“技術用于課堂”的新思維與新內容――翻轉課堂模式的啟示

(一)從“要素增長”到“流程再造”:“技術用于課堂”的新思維

從“要素增長”到“流程再造”,是指今天“技術用于課堂”的發(fā)展已經(jīng)不僅僅是通過要素的新增、要素的成長來帶動新的成長與發(fā)展空間,而更多地是通過要素與要素、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重新關聯(lián)、嫁接、整合,形成新的結構、新的流程、新的產(chǎn)品、新的功能,這就是今天“技術用于課堂”的新思維。

追溯以往我國中小學所開展的“技術用于課堂”活動,其基本發(fā)展邏輯可主要概括為“要素增長”。“要素增長”方式使“技術在課堂中運用的要素”得以豐富和發(fā)展:從幻燈與投影媒體,到視聽媒體,再到交互與通信媒體;“要素增長”方式使“技術在課堂中的功能”得以豐富和發(fā)展:從信息的多元呈現(xiàn)工具,到資源的便利獲取工具,再到全方位的即時溝通工具;“要素增長”方式使“對技術在課堂中定位的認識”得以豐富和發(fā)展:從學習對象,到教學工具,再到學習工具;“要素增長”方式使“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得以豐富和發(fā)展: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素增長”方式使“技術用于課堂的著眼點”得以豐富和發(fā)展:從技術的掌握,到資源的建設,再到環(huán)境的構建。課堂教學在新增加要素的背景下,由新要素與舊要素形成新的總體,通過總體結構的優(yōu)化,使課堂教學與社會需要、時展相對應。

翻轉課堂模式是在課堂要素增長到一定平臺期,不是通過發(fā)現(xiàn)新要素,而是通過已有要素的配位翻轉、功能組合、時序銜接等,使“技術用于課堂”具有新的發(fā)展空間。它通過課堂功能的翻轉、教師角色重心的翻轉、課堂議程設置的翻轉等方式,將課堂教學的時間要素(課前與課中)、空間要素(課外與課內)、人員(教師、學生)行為及性能要素、媒體要素(資源、工具)等重新調整、序化、融合,實現(xiàn)要素的合理配位、功能的充分發(fā)揮、過程的精細組織,最終提高教學成效,即通過“流程再造”,通過要素與要素、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重新關聯(lián)、對接、融合,形成新的結構與功能。

(二)獨特的需求主張、獨擅的資源與能力、獨到的程序步驟:“技術用于課堂”模式的新內容

《教育大辭典》中對教學模式的解釋:教學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廓的,為保持某種教學任務的相對穩(wěn)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結構。依此可知“技術用于課堂”的模式應具備完成某種教學任務、依據(jù)一定教學理論、穩(wěn)定具體的教學操作程序、教學條件保障等要素。翻轉課堂模式通過注重學生的需求主張、教師擁有獨擅的資源與能力、形成獨到的翻轉程序來達到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

翻轉課堂模式起初是教師為了幫助缺席課堂的學生補課,使用錄屏軟件將文稿播放和聲音講解過程錄制成教學視頻;后來又發(fā)現(xiàn)學生對教師的需要,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刻;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旨在課堂教學過程的保存與重現(xiàn),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完成教學任務”是宏觀且顯而易見的需求,“錄制教學視頻以保存與重現(xiàn)課堂教學”的需求、“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的需求是中微觀層次的,是通過教師對“完成教學任務”需求的還原與挖掘而準確定位的。翻轉課堂模式之所以受學生歡迎及得到推廣,與教師對學生學習需求的還原、挖掘、注重有極大的相關。

翻轉課堂模式在課堂中持續(xù)而穩(wěn)定的運用,需要教師獨擅的資源和能力做支撐。教學視頻資源是教師使用錄屏軟件將文稿播放和聲音講解過程錄制而成,簡便易行且系統(tǒng)化,即教師不需要掌握復雜的制作技能與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就能擁有系統(tǒng)化的教學資源;而且基于以往教學經(jīng)驗,教師可以準確預見到將教學視頻資源用于學生課前學習的教學效果。同樣,在課堂時間內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及指導學生間的協(xié)作學習,需要依靠教師的學習問題創(chuàng)設能力、學習活動設計能力、學習機會提供能力、思維深度激發(fā)能力等;依靠教師對其所獨擅的資源與能力的持續(xù)改進與提升,翻轉課堂模式才得以在課堂中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運用。

富蘭克林學院的 Robert Talbert 教授,總結出翻轉課堂的實施步驟為:課前(觀看教學視頻、針對性的課前練習)與課中(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總結、反饋)。這個程序順利有效地實施需要教學管理的細致執(zhí)行、教學質量的嚴格控制,即必須保證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及完成簡單練習、學生的學習問題在課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疑惑的機會等,這些是構成翻轉課堂模式的獨到的程序步驟。

(三)導學案、異步教學法:中國實踐對翻轉課堂模式的借鑒

“翻轉課堂模式”成功利用技術與資源支持學生的課前學習,使其迅速引起國內教育技術界的較多關注,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qū)第五中學相繼開始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翻轉課堂模式不僅需要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持續(xù)改進與提升,而且在移植到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還需得到精心的調校和修正。以往我國在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留下了許多珍貴經(jīng)驗,其中導學案、異步教學法的運用對實施翻轉課堂模式格外有益。

導學案是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經(jīng)由教師的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而制定,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知識鏈接、問題探究、目標檢測等內容。相對于包括文稿播放和聲音講解過程的教學視頻,導學案中為學生課前學習所提供的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準確把握的重點難點、精到適用的學法指導、簡明相關的知識鏈接、精心編排的問題探究等,均可為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前教學視頻的設計與制作提供借鑒。

篇6

一、分析學情,制作視頻,點燃熱情

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注重多媒體技術的巧妙運用。通過制作微視頻課件將課文中的知識內容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觀看、思考、探究、自主學習,準確理解和把握知識。一般而言,用于翻轉課堂中的微視頻一方面應做到短小精悍、新穎有趣,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圍繞教學目標,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精心制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鴻門宴》一文中,梳理故事情節(jié)和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學生應把握的重難點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究動機,深化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和把握,筆者通過網(wǎng)絡搜索了相關的影視作品,剪輯其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片段,制作成微視頻課件上傳。然后讓學生觀看視頻,積極思維,獲得感悟,形成深刻的印象,學生自然就會更容易快速地融入到文本的自主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本故事內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本的主題內涵。這樣,通過翻轉課堂,將枯燥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的視頻課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拓展延伸,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深化了文本理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靈活指導

翻轉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展示視頻的過程中要注意為學生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由于運用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需要極大的自覺性,但大部分學生的自覺性不強,因此,在翻轉課堂實施初期,教師可以借助QQ、微信等網(wǎng)絡在線交際工具,作為學生在線學習的介入輔導。教師可以將有關學生自主學習和測試方面的資源上傳到群中,并以群公告的形式向學生學習任務,指導學生根據(jù)學習任務,自由選擇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展開自主學習,進而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比如,教學《鴻門宴》時,筆者在展示微視頻后,設置了如下的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自主預習。①鴻門宴上發(fā)生了哪些精彩的情節(jié)?請簡要說明。②“樊噲闖帳”是故事的,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了樊噲這一人物?作者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么?③ 劉邦脫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的態(tài)度為何不同?④根據(jù)你自己的理解,試分析文章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將學生合理分組,小組內部交流討論,形成自己本組的意見。最后,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協(xié)作學習,小組創(chuàng)編課本劇,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故事演繹。這樣,通過以問題為導向,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交流互動、創(chuàng)編劇本、角色扮演,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對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堂反饋,遷移應用,融會貫通

學生經(jīng)過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后,教師應借助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展示學習成果,并開展反思學習,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疑問、難以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進行反饋,尋求教師的幫助。學生之間可相互交流學習收獲和心得體會,碰撞思維,集思廣益,從而促進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拓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評,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并以此為契機,將其遷移應用到實際情境中,讓學生真正學會融會貫通。

譬如,《鴻門宴》一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總結了文中主要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劉邦的機敏精細、審時度勢、知人善用,項羽的直率輕敵、優(yōu)柔寡斷、為人不忍,范增的老謀深算、洞察敏銳、驕橫浮躁,張良的多謀善斷、沉著冷靜、處事不驚,樊噲的有勇有謀、粗中有細等。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先展示成果,交流閱讀體會,談一談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形成獨特的閱讀感受。接著,教師點評,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和創(chuàng)新點,適當補充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最后,列舉杜牧的《題烏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讓學生拓展延伸,對比分析,深入思考項羽這一人物形象,促進學生的深度自學。

篇7

一、翻轉課堂的特征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微課視頻中教師講解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通過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知識的內化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課后學生復習鞏固的模式,更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

二、翻轉課堂的設計原則

1.微課的設計原則

(1)依托慕課學習平臺的數(shù)字化資源,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教學資源保障。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慕課學習平臺的電子教學資源或教師上傳的微課視頻完成課前深入學習。教師在平臺上把具體的教學安排通過公告通知學生,鼓勵并敦促學生自主完成課前的學習任務,學生使用慕課學習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習規(guī)定的內容。

(2)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教師除了利用慕課學習的資源,還要結合學校情況、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特點和需求開發(fā)出相關的個性化課程。教師在開發(fā)微課時,一定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為例,微課的錄制不僅強調課程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不能忽視課程的人文內涵。

(3)細化微課的知識單元?,F(xiàn)有的微課視頻有圖像和聲音,傳遞的知識信息極為豐富,若微課過長,則學生不能完全集中精神接受所傳遞的信息,達不到很好的學習效果。一般來說,微課的時長一般應該控制在5~10分鐘。

(4)明確微課的教學信息。目前,國內較多的微課是對課堂實況的簡單錄制,并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問題的針對性不強,干擾信息較多,容易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自學。為保證微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而且方便學生查找,每節(jié)微課最好只針對一個特定的知識點。為了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還要保證微課能清晰明確地展示教學內容。

2.課前自主學習的控制原則

(1)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表明,學生在第一次觀看微課視頻時,大多數(shù)學生不是在聽講而是把重點放在做筆記上。因此,教師可以考慮針對微課的重點內容,為學生提供配套的文本筆記。

(2)轉變學生的角色。翻轉課堂教學要求學生的高度參與,并且賦予了學生很大的學習靈活性,但又絕非完全獨立的學習。在翻轉教學中,學生必須不斷與同學、教師進行討論,交換各自的學習體會,這樣才能擴展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3)學習的監(jiān)控機制要實現(xiàn)可視化。課前學習的監(jiān)控是為了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包括教師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和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當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都遇到同一個學習難點時,就可以創(chuàng)建討論組,設置討論主題,一并解決學生的學習疑問。

3.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原則

(1)重新分配課堂時間。在翻轉課堂教學中,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由學生支配的,翻轉教學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教師能否科學地組織課堂學習活動,從而實現(xiàn)課堂時間的最大化和高效化的使用。

(2)轉變教師的角色。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教師角色由知識講授者向學習的指導者和推動者的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但絕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他們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推動者。

(3)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學習活動是翻轉課堂的靈魂所在,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讓學生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協(xié)作學習完成知識的內化。為了有效地開展翻轉課堂的學習活動,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

三、小結

篇8

1. 關于微視頻制作

微視頻是學生課前學習的內容之一,旨在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的語言,將本節(jié)課的基本內容講解、梳理清楚,讓學生明白課程所學內容。前面上翻轉課堂實驗課,因種種原因,都沒成功錄制微課,用預習PPT代替。因本節(jié)課內容較深較難,決定要克服種種困難錄制微課。經(jīng)過制作微課課件,編撰微課講義,電腦錄課,終于成功。10分鐘的微課,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較為輕松地了解了課程內容,學生反映是積極肯定的,效果比預習課件好很多。微課的制作需要教師預先整合、設計好課程內容,熟悉錄頻軟件的操作,還能用清晰流暢或風趣幽默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講解清楚,錄課時語言不能重復、卡殼或停頓太久,否則又得重頭開始,時間控制在5-10分鐘。

2. 關于課前任務單的設計思路

本單元的主要重點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解讀物品所在的具置。例如,在上面,在對面等怎么正確地用英語表達,通過這一話題的練習,有效地培養(yǎng)及訓練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讓學生通過問答的方式詢問物品的地點,從問答的練習中獲取到一些我們常見的家居物品和學習用品的單詞,以及方位介詞in, on, under, behind 等的用法;分清楚in和on具體怎么使用,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本單元還要教會學生學習并掌握Where問句的問答,并用方位介詞來回答一般疑問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還包括名詞單復數(shù)及人稱代詞they,通過以上的學習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干凈、整潔、合理擺放物品的好習慣。為了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對于本課的課前學習任務,大約安排了約1小時的任務,包括看微視頻,閱讀教材和關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Section A中1a, 1b, 1c起到的的承前啟后的作用,復習之前所學的方位介詞的同時引出了我們這節(jié)課的新目標,學習了物品和學習用品單詞以及on和in的區(qū)別,Section B中就側重到一般疑問句where的用法了,應用到Section A的方位介詞,就可以完整地解決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然后我們再利用self check進一步強化知識,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這樣的課前任務既有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整合,也有重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還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疑難問題。通過檢查學生的課前任務完成情況,了解了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從而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的任務奠定基礎。

3. 關于教學整體性與學生問題的整合

傳統(tǒng)課堂,教師按照教學內容和教材邏輯順序展開教學,所以,教學的整體性較強。而翻轉課堂是基于學生問題的教學,教學從學生的問題入手,不一定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邏輯展開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是五花八門,非常零散的。對于這一問題,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雖然分散,但卻是可以歸類。然后,把學生的問題篩選出來,把相關問題融入、整合到相關的內容進行探究和學習。經(jīng)過這樣的處理,課堂教學既靈活又不分散,課堂教學整體性得以凸顯。

4. 關于課中教學的拓展和提升

篇9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考核體系

1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比較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前教學活動主要是學生進行預習新課知識,包括課本知識、例題等;課中教學活動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宰者,整個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知識,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課后教學活動主要是以課后作業(yè)或測試為主。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易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能自主性和合作性的探究問題,具主觀能動性,而教師僅僅是輔助者和引導者。課前教學活動主要是學生自學教師錄制的微視頻或教師精心設計的自主學習任務;課中教學活動主要是解答學生課前學習反饋的問題、教師輔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索新知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促進知識內化、教師評價學習情況并進行反饋;課后教學活動主要是課后練習與評價,包括學生通過QQ、網(wǎng)站、手機APP進行作品展示、師生互評、考核評價、知識拓展等。從學生角色、教師角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時間分配、技術支撐、評價考核等方面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如表所示。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步驟

首先是課前教學活動階段。1)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分析哪些內容適合探究式教學,哪些知識點適合錄制視頻,哪些內容適合直接講解等,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2)教師錄制微視頻。錄制微視頻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部分。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哪些知識點通過微視頻的方式教學效果好。微視頻設計要點是1個微視頻只講1個知識點,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在錄制過程中,要選擇安靜的環(huán)境,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適應學生的學習習慣。3)教師微視頻。教師錄制完微視頻后,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課程網(wǎng)站、4A平臺等將微視頻及時發(fā)給學生。4)學生學習微視頻。每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觀看微視頻,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多看幾遍視頻,或遇到不會的,先暫停視頻,及時記筆記,上課時著重關注此問題。5)學生做練習。學生學習完微視頻后,需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教師通過與學生交流,及學生做練習的反饋情況,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及實際學習情況。然后是課中教學活動階段。教師確定學生們遇到的問題,課中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解答學生的疑問。學生也會將學習微視頻時遇到的問題,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獨立探究,獨立完成作業(yè),獨立進行實驗,在此過程中,學生逐漸構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養(yǎng)成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進行獨立學習探究后,需要通過合作交流將構建的知識體系進行內化;最終學生個人或小組將會完成作品,學生可以通過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宣傳欄、展示會、網(wǎng)站或比賽等形式進行交流,在分享交流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也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養(yǎng)成想學習、愛學習的好習慣。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考核體系的構建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其強調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若將現(xiàn)有的考核方式用于該教學模式中,將影響教學效果。需要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程考核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考核體系。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考核體系應該由課前自學評價、課中交流與合作、最終學習效果評價三部分,并進一步細化分解,包括觀看微視頻時間、練習完成情況、課中交流次數(shù)、課中發(fā)言質量、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情況、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能力等。其中觀看微視頻時間和課中交流次數(shù)可以量化,練習完成情況、課中發(fā)言質量、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合作情況,教師可以主觀打分,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實踐操作能力可以在期末組織學生統(tǒng)一考試,采用萬維全自動考試平臺配題庫,學生隨機抽取試題進行機試。最終成績評定核算采取新的考核體系,而不是傳統(tǒng)的平時成績占30%和期末成績占%70的核算方式。計算機基礎課堂期末總成績構成比例如圖所示。

作者:李倫彬 單位:黑河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篇10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翻轉課堂 研、改、思

一、翻轉課堂概述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則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ヂ?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與現(xiàn)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去使用更為優(yōu)越的教育資源,不再是單純地依賴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知識點的講解,教師與學生所扮演的角色也在發(fā)生變化,教師更多的責任是進行問題的引導與知識點的運用。

二、小學數(shù)學翻轉課堂的研究

在學校領導之下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翻轉課堂式進行全面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之中總結出了翻轉課堂教學之中的整體課堂教學流程。一般來說分為課前微學與課堂研討兩個大的部分,課前微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目標導學、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在線測學這四個,課堂研討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合作交流、釋疑解惑、練習鞏固、盤點收獲這四個。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對于自身學習進度的把握不斷地重復學習,加強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在課堂之上與教師進行互動與溝通,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溝通與探討,增加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知識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小學數(shù)學翻轉課堂的改進

在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周長”這一課的課堂教學之中,可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知識點學習與掌握,在學習過程之中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全面掌握,根據(jù)自身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學習進程的調節(jié)。在“周長”這一課學習之前就要了解周長的定義,運算周長所需要的各種條件以及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運算之中具體的運算公式。在課前的學習過程之中要制定出最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要明確學習目標。在課前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要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讀課本之后進行細讀,在這個過程之中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之后對照課本進行問題的分析。在學習“周長”這一課的時候,根據(jù)所得出的周長是否可以畫出相應的長方形分別有幾種;測量自家客廳的周長等等,將這些問題帶入到課程的學習之中加強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之后就是微課視頻的學習,如果在自己分析的情況之下依舊不能得出問題的答案,那就要借助于微課視頻,在視頻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最后就是在線測試,在經(jīng)歷過以上種種學習程序過后,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就要進行在線的題目練習與相對應的測試,來進行自己學習成果的檢驗。

翻轉課堂教學法中學生因為有了有目的、有方向的課前預習,對課堂上的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就會不再那么生硬笨拙,而是變得靈活自如,這就大大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自主學習中,把化曲為直、化圓為方、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的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學習方法根植在了自己的頭腦中,在不斷的探索中一定也能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領悟到數(shù)學學習的魅力,也就會讓學生更樂于對數(shù)學的探索和研究。

四、小學數(shù)學翻轉課堂的思考

如何讓翻轉課堂的理念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真正實現(xiàn),還是一個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翻轉課堂是個逐步實現(xiàn)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一種顛倒,首先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知識點的學習,之后在課堂之上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再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析。

舉例:在“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之上,首先就是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開始進行自主的課程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正確運用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運算公式,而且可以很好地運用到生活之中,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之中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過程之中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然后進行分析,進行問題的探索與解決,并且運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析一些題目,做到活學活用。最后在課堂之上進行問題的匯總,與教師進行探討,更加全面地掌握自己所學的知識。

在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方法之中,最大程度地運用了現(xiàn)如今的網(wǎng)絡技術,在網(wǎng)上進行課程的學習與擴展,將教學方式與網(wǎng)絡很好地連接在了一起,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問題進行自主的分析與理解,提高對于知識點的整體掌握能力與實用能力,也促進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的緩解,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翻轉課堂的課前預習視頻和課前檢測是可以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的一種重要方式。因為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的是“滲透”數(shù)學思想,而不是“傳授”數(shù)學思想。因為翻轉課堂中的課前預習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把提前錄好的微課視頻放在網(wǎng)站平臺上的,學生可以在家里通過觀看教師的視頻引導,先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做一些必要的操作和課前檢測,而且還可以把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困惑和疑慮通過在線形式及時發(fā)送到自己班級的QQ群里,和同伴進行及時地交流、討論。這也是翻轉課堂教學法中提到的同伴教學法中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結語

翻轉課堂不僅僅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改變。將教學方式與現(xiàn)如今的網(wǎng)絡技術相結合,拓展了教學的內容與途徑,提高了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也提高課堂的活躍度。整體教育思想路線的變化推動了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促進了教育的不斷改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