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哲學思想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7: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計的哲學思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程設計學 哲學思想 系統(tǒng)論 矛盾論 辯證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c)-0081-02
人類在長期改造自然世界的實踐過程中,逐漸積累了相關學科的自然科學知識、設計理論和方法,形成了工程設計學的理論體系??梢哉f,工程設計學來源于人類解決自然問題的工程設計實踐積累,并致力于更好地解決工程設計問題。
在人類的工程設計活動過程中,離不了哲學問題的思考。工程設計學與哲學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該文從哲學的視角分析工程設計的對象、過程與方法,分析機械領域工程設計學的主要研究內容,闡明工程設計學所蘊含的哲學思想。
1 工程設計學與哲學的關系
工程設計學又稱設計方法學,通常認為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為滿足各應用領域在工程設計方面的發(fā)展需求,在總結機械、建筑、化工、水利等工程設計方面的理論、方法和設計經驗的基礎上,綜合系統(tǒng)工程學、價值工程學、創(chuàng)造工程學優(yōu)化設計理論和決策學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多種理論建立起來工程設計學。其理論發(fā)展經歷了圖1所示的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類社會早期的自發(fā)設計階段,又稱直覺設計階段,設計過程主要依靠直覺摸索和設計靈感,大大依賴于設計者的經驗。第二個發(fā)展階段是16世紀后,隨著數學、物理等基礎自然科學的充分發(fā)展,人類在工程設計過程中開始自覺應用自然科學知識,設計過程由自發(fā)階段走向自覺階段,工程設計學理論逐漸建立形成,設計的可靠性大大增加。第三個階段是計算機輔助的現代設計階段,設計過程面向制造、分析、工藝等,并向著智能化設計發(fā)展。
工程設計學理論研究領域廣泛,研究者對理論內涵的認識也不一樣。廣義上的工程設計學研究各種工程設計中所共有的問題,總結和探討各工程普遍適用的一般原理、規(guī)律和方法,而不局限于具體討論某個工程專業(yè)的設計原理和方法。但總的來說,工程設計學來源于人類長期的工程設計實踐活動積累,其理論研究內容也圍繞著如何指導工程設計活動展開。在工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不僅要解決自然領域的問題,而且常常需要面對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一社會學問題,即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社會領域的問題,也就是說,工程設計活動離不開哲學問題的思考和哲學思維的指導。工程設計學從雛形形成之初到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都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些哲學思想及思維方式貫穿在工程設計學的理論研究中,體現在工程設計學的研究內容和要素中。
2 工程設計學中貫穿哲學思想
在工程設計學的理論與方法中,貫穿著系統(tǒng)論、矛盾論以及辯證思維等哲學思想,這些哲學思想貫穿在工程設計的各基本要素中,例如設計對象的結構,設計過程的模式,設計方法的創(chuàng)新等。
2.1 工程設計學中的系統(tǒng)論思想
工程設計學中的系統(tǒng)論思想首先表現在設計對象的功能結構是一個系統(tǒng)。例如,在機械領域,作為設計對象的機械產品通常是由若干機械要素組成,彼此間有機聯系,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機械系統(tǒng)。從功能結構來講,機械系統(tǒng)主要由圖2所示的幾個要素組成,包括動力系統(tǒng)、執(zhí)行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支撐等輔助系統(tǒng)。不管是簡單設計對象還是復雜設計對象,設計對象的各個組成部分都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同時又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
其次,從設計對象的功能屬性及其實現來看,機械系統(tǒng)的某些功能在實現過程中,必然與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關系,因此,基于功能實現進行工程設計時,需要把人、機器和環(huán)境視為一個系統(tǒng),從大工程的視角考慮人、機器及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即把設計對象從純粹的技術系統(tǒng)升級到人機系統(tǒng)后進行全局設計。
再次,工程設計學中的系統(tǒng)論思想還表現在設計過程和方法的系統(tǒng)性。所謂系統(tǒng)化設計即采用系統(tǒng)工程方法進行分析和綜合,把總的設計任務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并按照設計進程有步驟地執(zhí)行各級設計任務,各子任務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綜合各子任務在一起完成總設計任務,表現出系統(tǒng)的層次性特點。在德國學者Pahl和Beitz合著的《工程設計學(Konstruktionslehre)》中按照系統(tǒng)設計的思想,提出工程設計的一般進程模式,把設計進程分為明確任務、概念設計、具體化設計和詳細設計4個階段,每個階段制定詳細的設計步驟,按照這些步驟完成設計內容,制定工程設計的一般模式,規(guī)范設計過程的條理性,體現出系統(tǒng)化設計的思想。
工程設計學中的系統(tǒng)性特點要求設計者能夠從整體觀和全局觀進行分析、評價、完成工程設計。優(yōu)秀的工程設計項目也都是把人、技術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納入到設計考慮要素,從而體現出人-機一體化設計的哲學思想。
2.2 工程設計學中的矛盾論思想
矛盾作為一種普遍現象存在于許多工程研究問題。例如,在機械生產線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性能形成一對矛盾;在機械運動與動力性能問題中,動力與摩擦阻力形成一對矛盾;在機械結構中,強度性能與輕量化性能形成一對矛盾,等等。在工程設計環(huán)節(jié)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矛盾,綜合各種矛盾的影響進行優(yōu)化設計。例如,在設計凸輪機構時,凸輪的基圓半徑和壓力角之間構成一對互相矛盾的設計約束參數。從凸輪輕量化角度出發(fā),基圓半徑小更好,但是基圓半徑小會導致凸輪機構的壓力角變大,傳動性能變差;若是從傳動性能好角度出發(fā),就要保證壓力角小,但會引起基圓半徑變大,導致凸輪結構的尺寸和材料變大。因此設計凸輪時需要綜合兩種矛盾參數進行設計,通常在滿足壓力角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再減小凸輪基圓半徑。
工程設計學中的矛盾論還體現在產品的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產品創(chuàng)新是工程設計的核心,在工程領域中矛盾推動了技術發(fā)展,實現了產品創(chuàng)新。工程設計過程中,矛盾的產生和解決構成了工程技術進步的內在驅動力,推動了工程技術系統(tǒng)的不斷發(fā)展和演化。
既然矛盾普遍存在于工程設計問題并貫穿于工程技術進化的始終,在解決工程設計問題時,必須處理好矛盾體中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應用辯證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矛盾。
2.3 工程設計學中的辨證思維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辯證思維?!弊鳛榭茖W實踐活動中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辯證思維在工程設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體現在工程設計學理論中。
首先,設計者在工程設計過程要正確審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基于辯證思維宏觀考慮工程設計。無論是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設計理念,還是現代設計理論中的綠色設計,都要求設計者充分考慮工程設計活動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影響,并在工程設計、工程評價和工程決策中,自覺運用辯證的、哲學的思維方式科學解決工程中的對立統(tǒng)一辯證關系。
其次,工程設計中的辯證思維體現在設計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統(tǒng)一。工程設計學中的理論來源于人類長期的工程實踐活動,并為更順利地展開工程活動為目的,設計理論的科學性也以工程實踐為衡量標準。在工程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正確看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既要重視設計理論對工程實踐的指導作用,又要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性。
最后,辯證思維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歸納與演繹等幾乎應用到各個領域的工程設計中。例如,在機械產品的方案設計階段,設計者需要對設計資料、功能需求等進行綜合與分析研究;在動作構思與機構選型階段,不斷應用到抽象與具體的思維方法構思產品概念設計雛形。
3 工程設計教育中應注重哲學思維的培養(yǎng)
工程設計學來源于工程設計實踐活動,并致力于解決工程設計問題。該文從哲學視角分析工程設計學的主要研究內容,論述哲學思維與工程設計的研究理論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哲學思維不但對于工程設計活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為工程設計教育中的哲學思維培養(yǎng)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G.帕爾,W.拜茨.工程設計學―學習與實踐手冊[M].張直明.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2.
[2] 陳德志,張翔.設計方法學的發(fā)展與應用[J].機電技術,2009(S1):20-23.
[3] 毛謙德,Gerhard Pahl.Wolfgang Beitz與工程設計學[J].工程設計學報,2009(4):237-241,246.
篇2
關鍵詞:墨子;節(jié)用;設計哲學
墨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思想界的巨匠,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以“兼愛,非攻”為核心的系統(tǒng)理論,其思想給當時的社會帶來影響巨大,孟子贊譽墨子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墨子反對窮奢極欲的行為,其多種主張超越時空具有普遍適應性?!豆?jié)用篇》中提及的注重“致用”、主張“利人”,反對過度裝飾的工藝美術思想,預言了現代設計哲學的發(fā)展方向。
1《墨子?節(jié)用篇》產生的時代背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兼并、貴族侈糜腐化。統(tǒng)治者為了擴張疆土,征戰(zhàn)不斷。墨子目睹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曰“今天下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財不足,凍飽死者,不可勝數也”。墨子嚴厲批判這種腐朽的社會現實,認為戰(zhàn)爭是最大的浪費。墨子在經濟上主張“強本節(jié)用”,所謂“強本”,即重視農業(yè)、手工業(yè)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節(jié)用”,即節(jié)約開支,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非常實用和符合民意的。墨子從天下百姓的立場提出“節(jié)用”的經濟觀,也是墨子提倡“兼相愛”以謀求“國家人民之大利”主張的體現。
2《墨子?節(jié)用篇》的思想剖析
“圣人為政一國,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墨子?節(jié)用上》)。即一個好統(tǒng)治者只有從內部實行節(jié)約開支用度,才能實現國家財富的增長,而不是從外面掠奪而來的?!肮?jié)用”觀是墨子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
墨子的“節(jié)用”觀主張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費需經濟實用,反對過度消費并提出了相應的準則。在服飾設計上,墨子主張衣著“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墨子?辭過》)。其他的裝飾“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在飲食原則上,“增氣充虛,強體養(yǎng)腹”即可,不窮極五味,不招致遠國珍貴奇怪的食物。在建筑設計上,墨子認為營造宮室的目的只是為御寒避暑、別男女之禮。此外凡屬勞民傷財,“諸加費不加民利者,圣王弗為”(《墨子?節(jié)用 上》)。在交通工具設計上,主張遵循“車為負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的設計原則?!肮?jié)葬”是墨子針對統(tǒng)治者耗費物資喪葬而提出的節(jié)約主張,提倡用“節(jié)葬短喪”代替之前的“厚葬久喪”。
墨子提倡的以“節(jié)用”為準則的經濟思想,主要是針對貴族和統(tǒng)治者而言的,是在保證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下的“節(jié)用”。墨子的節(jié)用觀是建立在區(qū)分生活必需品與奢侈品基礎上的。他認為只有合乎“法”或“義”的消費才是正當的消費。通過禁止一部分人的過度欲望以滿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具體標準是“物以致用”,“致用”是指衣食住行能滿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肮?jié)用”的出發(fā)點實際上就是“利民”。
3墨子“節(jié)用”思想中設計原則的論述
墨子針對當時的社會情況提出“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的節(jié)用觀,提倡設計只需能做到對人民有利、滿足人民的基本物質需求的功能就可以“止”。墨子的設計美學思想判斷事物的利弊人民的現實生活是否從實際效用出發(fā),“利人”在當時物資不豐富的時代是設計的基本原則,也是現在藝術設計理論中“以人為本”思想的基準點。從這個基準點出發(fā),墨子提出的設計美學原則:產品設計的實用性、建筑設計的功能性藝術審美活動的利人性思維早已包含在古代工藝設計和工藝制作的基本原則之中。
墨子在服飾設計的選料和色彩上認為,“冬則輕暖,夏則輕清,皆已具矣?!蹦印肮?jié)用”觀倡導的服飾設計法則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簡約化都屬于時代環(huán)境下的產物,但亙古不變都是以追求舒適、合體為設計服飾的最根本原則,必須保障產品功能與用途的充分體現,關于這點的論述是墨子對服飾設計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也是墨子核心設計思想“功能第一”的觀點的體現。這與現代設計中包豪斯提出的“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相一致。
墨子的建筑觀詳細闡述了房屋功能性的設計原則,“高足以辟濕潤,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墨子?辭過》)。由此看出墨子對房屋功能性的要求與現代設計中對功能性的關注如出一轍。房屋設計要注重功能性與實用性,在當時社會設計的形式是次要的。威爾得在《為藝術清除障礙》一書中強調:“根據理性法則和合理結構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符合功能的作品,乃是求得美的第一個條件”,這是現代設計倡導者對于墨子設計美學思想的詮釋。
“其為舟車何以為?車以行陵陸,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墨子?節(jié)用上》)。交通工具的設計要為其功能服務,這是設計最基本最切實的目標。當時的統(tǒng)治者完全背離了舟車便民的初衷,“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墨子?辭過》),增加繁復的工藝樣式以取悅統(tǒng)治者奢靡的心理訴求,這對于當時的社會是不利的。墨子的“芊眠,不加者去之”與現代設計中功能主義倡導者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少就是多”的設計思想異曲同工。
4墨子“節(jié)用”思想的現實意義
墨子設計美學的“節(jié)用”觀和現代設計中的功能主義都是對一個時期之內社會現狀與經濟發(fā)展不相符的客觀性思考。他們都批評過度裝飾所造成的浪費,但他們并不是決然地反對裝飾,只是提出藝術設計應當重視設計主體的功用性。墨子從匡正時弊、安邦定國的角度出發(fā),以限制統(tǒng)治者的揮霍浪費為主旨思想,以滿足人民的日常需要為重要原則,是平民哲學家對社會現狀的期許。
當今現代社會,在倡導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背景下,墨子的“節(jié)用”觀具有深刻的指導作用。在藝術設計市場中也存在的產品包裝過度、裝修設計繁瑣等問題,要求我設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職業(yè)素養(yǎng)和責任感。從中借鑒墨子的設計美學思想對于糾正藝術設計中過度設計,以及對于構建合理的現代消費觀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12:17:15:168.
[2] 孫詒讓.諸子集成?墨子閑詁[M].上海:上海書局.101:99.
[3] 孟子.滕文公下[A].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49.
篇3
【關鍵詞】 丹紅注射液;急性腦梗死;il8;大梗死灶
【摘要】 目的 觀察丹紅注射液急性腦梗死(aci)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影響。方法 開放隨機對照研究,70例患者按1∶1∶1方法隨機分成三組:對照組,治療組a和治療組b,三組均采用基礎治療,兩治療組在基礎治療外合并應用丹紅注射液40 ml溶解于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組a治療3 d(d0~d2),治療組b治療6 w+1 d(d0~w6)。采集血樣即入院后即刻(d0),次日(d1),d2,d3,d4,d6,d9,d12及入院后第4周,第5周和第6周各抽空腹靜脈血2 ml檢測il8水平的變化。結果 丹紅注射液可明顯降低血清il8的水平(p<0.05),但早期應用丹紅注射液3 d,80 ml/d和持續(xù)應用到第6周,40 ml/d對il8的變化曲線無影響(p>0.05),對大梗死灶(最大直徑> 2 cm 者)受益更加明顯(p<0.05)。結論 大梗死灶早期應用大劑量(80 ml/d)丹紅注射液可明顯降低血清il8水平,對小梗死灶(最大直徑≤2 cm 者)或持續(xù)應用至6 w均無臨床意義
【關鍵詞】 丹紅注射液;急性腦梗死;il8;大梗死灶
隨著對急性腦梗死(aci)發(fā)病機制的深入研究,炎性細胞因子的作用備受關注,炎癥和免疫反應在aci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癥介質水平升高被認為是此類疾病的危險標志。白細胞介素8(il8)是這類炎癥介質之一,能誘導中性粒細胞黏附于血管內皮,加重炎癥反應。有研究證實ci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外周血il8均明顯升高〔1〕。有研究發(fā)現丹紅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腎衰竭(crf)患者外周血il8的水平〔2〕,但尚無在aci人群中的研究報道。本研究旨在觀察丹紅注射液對aci患者血清il8水平變化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70例aci患者均為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神經內科或其他科室推薦的住院病人。入組標準為發(fā)病48 h內,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根據梗死范圍大小,分為大梗死灶(梗死范圍最大直徑>2 cm者)和小梗死灶(梗死范圍最大直徑≤2 cm者),梗死灶的測量以入院當天檢測為準,如當天檢測無法進行或無法評估,以次日檢測為準;如果次天檢測無法評估或進行則不入選此例患者。排除栓死性、腔隙性及其他病因腦梗死,排除有其他重大合并疾病或損傷尚未恢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各種原因無法進行溶栓治療。所有患者在進入臨床試驗前均要簽署知情同意書(icf)。本試驗經本院倫理委員會(ec)批準后執(zhí)行,因丹紅注射液并未在腦梗死患者治療中獲得確切的療效,故此可獲得ec批準的理由。
1.2 方法
采用步長制藥贊助的iwrs(international web randomization system)軟件按照1∶1∶1比例進行隨機分組,共分為對照組、治療組a、治療組b,三組的人口學特征見表1,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史和梗死灶大小的構成比特征方面平衡,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本研究因為無法設盲,所以為開放性研究。三組患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吸氧、抗感染、補液、利尿及其他對癥治療,也可按醫(yī)生對患者的判斷采取個體化治療,不限制應用對癥治療的具體方法及合并治療,但患者不能同時參與其他的臨床試驗,同時對所有伴隨用藥均給予記錄以分析其是否潛在影響丹紅注射液的療效。其中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合用丹紅注射液(濟南步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6866)40 ml稀釋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糖尿病患者用0.9%生理鹽水250 ml)中,治療組a從入院開始(d0)給藥,連續(xù)給藥3 d,2次/d;對d0無法完成2次/d治療的患者,排除心腎疾患后,可一次性給予丹紅注射液80 ml。治療組b從入院開始(d0)給藥,連續(xù)給藥6 w,1次/d,根據以往臨床治療經驗選擇給藥方法。
1.3 外周血中il8的檢測
患者入院后即刻(d0),次日(d1),d2,d3,d4,d6,d9,d12及入院后第4、5、6周各抽空腹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20℃儲存待測。試劑藥盒為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產品,批內cv<3%,結果以pg/ml表示。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數據用x±s表示。組間均數差異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成組數據應用fish′s確切概率檢驗,計數數據應用秩和檢驗。進行三組il8對比時按照意向性治療(itt)原則只分析隨訪的患者,對出組的4例患者只進行了藥物和治療程序的安全性評估。本研究在隨機時因樣本量較少,不進行分層隨機,但在統(tǒng)計數據時按照患病史進行分類,根據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史進行記錄和分類〔3〕。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及恢復期il8水平變化的統(tǒng)計學分析因樣本量無法滿足統(tǒng)計學需求,所以其差異只能表達組間變化的趨勢。
2 結 果
2.1 各組血清il8水平的變化
見圖1和圖2。對照組患者在急性期(d0~d12)血清il8水平較高,恢復期(4~6 w)血清il8水平有所下降。治療組a和治療組b的曲線相互重疊,其血清il8變化的趨勢相似,入院后d12內血清il8下降較明顯,說明用藥后急速降低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水平。顯示小梗死灶d12和6 w的il8水平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568,0.998),而大梗死灶d12和6 w的il8水平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1)。
2.2 不同病史的患者急性期(d12)和恢復期(6 w)血清il8水平變化
見表2、表3。對照組、治療組a和治療組b中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與全部病人的均值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有肥胖病史的患者與全部病人的均值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三組中具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恢復期第6周的血清il8水平與全部病人的均值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 三組患者的一般人口學特征表2 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d12)血清il8水平變化表3 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恢復期(6 w)血清il8水平變化圖1 各組患者血清il8水平變化(x±s)
圖2 不同大小梗死灶d12和6 w血清il8水平的變化
3 討 論
本研究選擇aci患病人群,通過對人群基礎特征的描述顯示中國人群aci多與高血壓、糖尿病及肥胖相關,且發(fā)病48 h以內的大、小梗死灶比例相當。丹紅注射液可明顯降低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il8的水平,但早期應用丹紅注射液3 d、80 ml/d與持續(xù)應用到第6周、40 ml/d對il8的曲線變化無影響,這說明早期應用丹紅可改變血清il8曲線變化規(guī)律,但尚無證據支持持續(xù)應用。從對梗死灶大小構成比的分析來看,大梗死灶應用丹紅注射液更加受益,而小梗死灶則無明顯受益。
il8能誘導中性粒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使中性粒細胞黏附于血管內皮,經過中性粒細胞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趨向炎癥灶,釋放炎癥介質和氧自由基,加重腦血栓部位的炎癥反應〔4〕;袁平等〔5〕研究證實,il8在aci后較長時間內保持高水平,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起重要作用。狄政莉等〔6〕等研究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時發(fā)現il8在腦缺血再灌注時水平急劇上升,表明il8可能對中性粒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及進入損傷區(qū)起趨化作用。本研究觀察到aci后的對照組患者直到入院后第6周血清il8仍然保持較高水平,平均值780 pg/ml,與吳映曼等〔1〕對健康人群統(tǒng)計的280 pg/ml數據相比,明顯增高,這說明aci患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血清il8保持在較高水平,與前述學者臨床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徐曉華等在crf病人研究中發(fā)現,應用丹紅注射液可降低crf病人外周血和尿液中il8的水平,且在亞組分析中發(fā)現對加重組患者應用丹紅注射液效果更顯著〔2〕。本研究發(fā)現丹紅注射液同樣可以改變aci患者血清il8的變化規(guī)律,且亞組分析中發(fā)現對大梗死灶患者效果更顯著。提示丹紅注射液可改變crf及aci患者外周血il8的變化,il8與上述兩種類型疾病的發(fā)生或預后相關,而與其他血管性疾病的相關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認為對發(fā)病在48 h內大梗死灶患者早期連用大劑量丹紅注射液3 d可有效改變血清il8的變化規(guī)律,但尚無證據支持對小梗死灶患者應用或持續(xù)更長時間應用。由于本研究中不同病史的患者血清il8變化的組間比較例數較少,故此只能看到變化趨勢,更多樣本研究有待于進一步進行。關于il8是否與患者的癥狀、體征及影像學和功能的預后相關,以及是否應該在aci早期更大劑量給予丹紅注射液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映曼,蔡毅,急性腦梗死患者il6、il8和tnfα的測定及臨床意義〔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0;10(8):9979.
2 徐曉華,袁義梅,譚 巖.丹紅注射液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外周血及尿液中il8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2):252930.
3 zhang xp,hu y,hong m,et al.plasma thrombomodulin,fibrinogen,and activity of tissue factor as risk factor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am j clin pathol,2007;128:28792.
4 elmas e,lang s,dempfle ce,et al.high plasma levels of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 and interleukin8 (il8) characterize patients prone to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complicat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chem lab med,2007;45(10):13605.
篇4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藥糖腦絡通聯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對糖尿病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及內皮素水平的影響。方法 將確診為糖尿病并腦梗死、中醫(yī)辨證屬氣陰兩虛兼夾血瘀型的90例患者隨機分為3個治療組:激光組、中藥組(糖腦絡通)和激光+中藥組,觀察治療1個月后血液流變學、內皮素的變化。結果 治療后,激光+中藥組能顯著降低血中內皮素、纖維蛋白原水平,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療效優(yōu)于激光組和中藥組。結論 糖腦絡通聯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能明顯改善糖尿病并腦梗死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和內皮素水平,從而更好達到治療目的。
【關鍵詞】 糖腦絡通;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糖尿病;腦梗死;血液流變學;內皮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erms of level of blood rheology and endothelin after using both intravenous low intensity laser irradiation (ILILI)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ngnaoluotong in the treatment. Method Ninety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having the symptom of deficiency in both vital energy and yin with blood stasis, were p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at random:ILILI group (A), TCM treatment group (B), and a group with compound treatment of ILILI and TCM (C). The level of blood rheology and endothelin were observed after 1 month’s treatment. Result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C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fibrinogen and endothelin, improve the deformed ability of RBC. Conclusion ILILI with Tangnaoluotong can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blood rheology and endothelin o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result in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Tangnaoluotong;intravascular low intensity laser irradiation;diabetes mellitus;cerebral infarction;blood rheology;endothelin
糖尿病腦梗死患者多處于血流變高凝血狀態(tài),血管收縮狀態(tài)有所改變[1-2]。此類患者腦梗死區(qū)內凝血酶的濃度增高,刺激內皮素的合成與釋放,而內皮素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強的收縮血管物質[3]。筆者通過觀察中藥糖腦絡通聯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對糖尿病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和內皮素水平的影響,進一步探討其作用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1.1.1 糖尿病腦梗死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依據1999年亞太地區(qū)糖尿病診斷標準及分類方法確診為2型糖尿?。阂造o脈血漿葡萄糖,空腹≥7.0 mmol/l(126 mg/dL),或葡萄糖負荷2 h/或隨機≥11.1 mmol/l(200 mg/dL)。腦梗死診斷依據《腦血管病分類(1995年)》中“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
1.1.2 糖尿病中風氣虛血瘀型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參考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并的“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糖尿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具有口渴多飲、消谷善饑、尿多而甜、形體漸見消瘦等證候者。中風病診斷依據“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證候診斷標準結合“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消渴、中風及證候標準確定。
1.2 納入標準
凡符合糖尿病腦梗死診斷標準辨證屬氣陰兩虛兼夾血瘀者,中風分類屬中經絡、分期屬恢復期,均為本研究的入選對象。
1.3 排除標準
①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栓塞、高血壓腦病以及動脈炎、血液病引起的腦血栓形成和其他器質性腦病患者。②中醫(yī)辨證不屬于氣陰兩虛兼夾血瘀證型者。③合并重度心律不齊、心肺功能不全,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個月內有嚴重出血性疾病者。④近1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嚴重感染者。⑤18歲以下,70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中風發(fā)病達6個月以上的后遺癥患者。
1.4 一般資料
選擇2001年11月-2003年1月在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患者90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3組:激光組、中藥組和激光+中藥組,各30例。3組年齡、病程、性別、血糖、肝腎功能分別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可比性(P>0.05)。
1.5 治療方法
各組患者均實施糖尿病飲食、運動、心理治療和糖尿病教育,原用降糖西藥或用胰島素治療者,保持原治療藥物不變,不再使用其他血管擴張劑和其他中藥。
激光組:以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波長為632.8 nm,輸出功率為2~3 mW(ZJC480電腦多功能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儀,長春中吉光電公司生產)。取平臥位,經肘靜脈留置針穿刺,將激光針導入肘正中靜脈進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40 min, 10次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休息10 d,再開始第2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中藥組:以協定處方糖腦絡通方(由黃芪、生地黃、水蛭等組成)水煎服。頭煎以水500 mL煎取150 mL,二煎以水250 mL煎取150 mL,二煎混勻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劑。共服1個月。
激光+中藥組:服用協定處方糖腦絡通方,用法同上。同時配合激光療法1個月。
1.6 觀察指標及方法
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還原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變形指數、紅細胞聚集指數,采用LG-R-80血液凝度儀及LGB-190紅細胞變形/聚集測試儀,用光學測定法分析,儀器及試劑均購自北京世帝科學儀器公司。
內皮素-1,用GC-911-γ-放射免疫計數器(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放射免疫法測定,試劑盒購自華英生物技術研究所。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檢驗,計數資料采用PEMS軟件進行Ridit檢驗。
2 結果
2.1 各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1)表1 各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略)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激光組治療后比較,■P<0.05;與中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可見,各治療組均能降低全血還原粘度、纖維蛋白原,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激光+中藥組降低纖維蛋白原、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的作用強于激光組和中藥組。
2.2 各組治療前后內皮素水平的比較
(見表2)表2 各組治療前后內皮素水平的比較(略)
可見,各組均能降低血中內皮素的水平,激光+中藥組療效優(yōu)于激光組和中藥組。
3 討論
糖尿病腦梗死中醫(yī)命名為“消渴病中風”。消渴患者合并中風在古代中醫(yī)學文獻中可見記載,如《素問·通評虛實論》說:“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fā)逆、甘肥貴人,膏粱之疾也?!闭J為消渴與偏枯有共同的病理基礎。《證治要訣·消癉》:“三消日久,精血既虧損,或目無所見,或手足偏廢,如風疾?!笔状蚊鞔_指出消渴日久可以導致中風偏癱。筆者認為,氣陰兩虛、瘀血阻絡為糖尿病腦梗死的基本病機,其治療宜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皻鉃檠畮洠獮闅庵浮?,補氣以助血行,滋陰則虛熱自除,血液不受灼煉,血行自可流暢;活血以除血瘀,通絡以解絡阻。糖腦絡通方由黃芪、生地黃、水蛭等藥組成?,F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不僅能通過調節(jié)花生四烯酸(AA)代謝,使血栓素B2下降、6-酮-前列腺素F1α升高,還能拮抗內皮素釋放,降低內皮素水平[4-6]。生地黃促進胰島β細胞修復,拮抗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的生物活性,激活纖溶系統(tǒng),改善血液流變性[7]。水蛭能降低腦梗死患者的紅細胞壓積、全血比粘度,改善腦血流[8]。水蛭咸能走血,苦能降泄,功專破血逐瘀、通絡,不僅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濃、粘、凝、聚狀態(tài),還能激活纖溶系統(tǒng)促使已形成的纖維蛋白溶解,促進腦血腫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縮小梗死面積,保護腦組織免遭壞死,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諸藥合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通過對機體多環(huán)節(jié)、多層次調整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可降低血沉,提高紅細胞變形性和膜流動性、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的水平,提高纖溶系統(tǒng)和內源性肝素水平,從而降低血液粘度, 使血液處于低凝態(tài)。還能降低血液中血管痙攣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等,升高血管擴張和抗聚集作用的物質前列環(huán)素,從而起到改善血液流變學性質,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
本臨床研究證明,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內照射聯合糖腦絡通不但能夠更好的降低纖維蛋白原,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而且能夠降低糖尿病腦梗死患者血液中內皮素的水平,從而為本病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曹丙振,樊 紅,曲 伸,等.糖尿病人rCBF、血液流變學及血小板功能的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4,7(2):80-82.
[2] Rampling MW. Haemorhe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hypertension: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and smoking[J]. 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1999,21(3/4):183-187.
[3] Vane JR, Anggard EE, Botting RM, et al.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J]. N Engl J Med,1990,323:27.
[4] 雷正一,王碩仁.黃芪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1993,13(7):443-446.
[5] 余 靜,郭雪婭,趙 鋒,等.黃芪注射液對高血壓患者P選擇素、血栓素B2及6-酮前列環(huán)素F1α的影響[J].臨床薈萃,2005,20(13):721-723.
[6] 謝模英,陳金和,吳基良.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腦組織和血漿ET變化及黃芪對其的影響[J].咸寧醫(yī)學院學報,2002,16(2):108-109.
篇5
[關鍵詞] 參麥;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腦鈉肽;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c)-0125-02
陳舊性心肌梗死(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后續(xù)階段,瘢痕組織缺少血運并阻止周圍心肌血管進一步延伸使血運重建不暢,使其周圍心肌相對缺血缺氧,伴有游離脂肪酸代謝,進一步損害心肌,逐漸導致心力衰竭(CHF),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臨床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通過測定患者腦鈉肽(BNP)、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胱抑素C(Cys-C),探討參麥注射液對MI合并CHF的治療作用以及對腎功能保護作用,期望能提供一個療效明顯、能預防腎功能損害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住院治療MI合并CHF患者50例,MI合并CHF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科學》[1](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12版)中的有關標準,心功能分級標準參照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均在Ⅱ級以上,患者年齡性別不限。排除病例標準:低血壓狀態(tài),其他部位心肌梗死,冠狀動脈造影左主干病變或者三支病變,嚴重的肺部疾病,腎功能不全,外周動脈疾病等。
1.2 分組
將5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25例,治療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2~73歲,平均63歲,病程6~15年,心功能Ⅲ級7例,心功能Ⅳ18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50~76歲,平均64歲,病程7~18年,心功能Ⅲ級9例,心功能Ⅳ1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1.3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臥床休息,低鈉飲食,吸氧,保持呼吸通暢,抗感染,止咳,祛痰。兩組均按需給予血管擴張劑、洋地黃類、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治療。治療組加用參麥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鈉溶液250 mL,每日1次靜滴,14 d為1個療程。
1.4 檢測方法
(1)血清Cys-C、BUN、Cr的測定:兩組分別于治療前、后且禁食8 h后于清晨抽取肘靜脈血4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后血清于-70℃冰箱保存待測。血清Cys-C測量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Cys-C、BUN、Cr均在貝克曼SYNCHRON LX20型全自動生化儀上進行檢測。(2)血漿BNP濃度的測定:兩組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2 mL,利用內置傳輸管將血液移入到含10%EDTA抗凝的測試板條中,用美國BIOSITE-TriagMeter型測試儀,免疫熒光定量法,快速測定BNP濃度。
1.5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據用SPSS 10.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BNP、Cys-C 、BUN、Cr均有所下降(P < 0.05)表明常規(guī)藥物治療可改善患者癥狀。同時,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 < 0.05),說明常規(guī)治療加參麥注射液可更有效地改善心室收縮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動耐量,改善心力衰竭進程,并相應地促進腎功能的恢復。具體見表1。
3 討論
隨著社會日趨老齡化及諸多因素的影響,CHF的發(fā)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5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據我國50家醫(yī)院住院病例調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占40%[2]。CHF使用利尿劑、ACEI、β阻滯劑等治療,但各藥物的不良反應又限制了藥物的使用,為減少CHF的并發(fā)癥、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尋找一種能治療或輔助治療CHF且不良反應少的藥物,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中醫(yī)治療CHF的方法是“養(yǎng)心益氣、溫腎通陽、活血利水”,這與西醫(yī)“強心、利尿、擴血管”的規(guī)范治療方法可謂異途同歸。參麥注射液組方源于《千金要方》之生脈散,紅參大補元氣,麥冬養(yǎng)陰生津,兩者相配伍共奏益氣養(yǎng)陰、復脈固脫之功,其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麥冬皂苷、麥冬黃酮、微量人參多糖和麥冬多糖[3-4]?,F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人參皂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減少心肌耗氧量等[5];麥冬能顯著提高機體的耐缺氧能力和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對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并能穩(wěn)定細胞膜及改善心肌收縮力。在臨床研究中,沈明勇[6]、陳衛(wèi)仙[7]在常規(guī)治療CHF時,治療組給予SM,結果治療組治療后心功能參數較治療前改善,其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BNP濃度下降程度也優(yōu)于對照組。對腎臟影響方面,溫作增等[8]對40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進行研究,治療組采用常規(guī)抗休克治療的同時,給予烏司他丁及SM。結果表明烏司他丁聯合SM具有利尿、防止腎血流量減少的作用,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腎功能具有保護作用。但SM對MI合并CHF患者的腎功能是否有保護作用,目前缺少該方面的數據。
Cys-C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變化的理想內源性標志物,能反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早期變化,其含量變化將對患者的治療和腎功能監(jiān)測起指導作用。BNP是反映心功能最敏感的指標,廣泛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鑒別診斷及預后評估[9]。本文主要通過上述兩指標以評價患者的心、腎功能。50例病例通過對比,對照組與治療組治療后血清Cys-C、BUN、Cr、BNP均優(yōu)于治療前(P < 0.05),表明常規(guī)藥物治療可改善患者癥狀。同時,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 < 0.05),說明常規(guī)治療加參麥注射液可更有效地改善心室收縮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動耐量,改善心力衰竭進程,并相應地促進腎功能的恢復。本研究表明,SM可影響MI合并CHF患者的Cys-C值,促進其下降,說明其對腎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 1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331-1348.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23.
[3] 曹旭東,丁志山,陳建真,等. 參麥注射液藥理及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7(3):104-106.
[4] 平平,魏艷榮. 參麥注射液致過敏反應二例[J]. 醫(yī)藥雜志,2011,23(3):54-55.
[5] 丁大植. 紅參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J]. 中醫(yī)藥雜志,2005,15(6):325-327.
[6] 沈明勇. 參麥注射液聯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療效及對BNP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4):94-95.
[7] 陳衛(wèi)仙. 參麥注射液對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的影響[J]. 醫(yī)學信息,2010,23(7):73-75.
[8] 溫作增,丁梯杰,盧毅,等. 烏司他丁復合參麥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腎功能的保護作用[J]. 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08,13(2):174-175.
篇6
關鍵詞:園林設計;美學思想;差異
1 園林設計中的美學思想
1.1 認識觀方面
大多數中國園林在這方面都存在共同特點,即以“制器尚象”為基本觀?!爸破魃邢蟆睂儆诒容^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最早見于易經,對中國園林的發(fā)展史影響極大。“制器尚象”中的“器”和“象”分別指的是創(chuàng)造物、客觀存在,所以,此項思想的涵義也可以理解為制器需以萬象為基礎。此種思想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觀點,對建筑園林設計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古代建筑比較常見的“飛檐反宇”就是基于此種觀點的設計,其在園林設計中則體現在以云墻為代表的景觀上。以云墻為例,此項設計明顯是對浮云這一客觀存在的模擬,尤其是墻頂起伏的波浪,呈現的即是浮云變化的景象。
西方園林與中國園林差異極大,設計中經常體現出“天人相勝”的觀點,這一點在歐洲古典園林中尤為常見。結合西方歷史來講,歐洲園林受哲學思想的影響較重,由于西方哲學格外關注理性的價值,園林設計中也經常以理性追求的反映為明顯特點。畢達哥拉斯學派對西方園林美學思想的影響最為深刻,該學派在公元前6世紀就開始嘗試透過數量關系探尋美學因素,其思想滲透進了園林設計中,進而影響到了園林風格與設計傳統(tǒng)。此種美學思想的特點在于“唯美”,其非常重視秩序及對稱,受此思想支配的園林設計經常會運用很多幾何圖案或者正方形?!疤烊讼鄤佟闭f的支配地位在18世紀發(fā)生了動搖,隨著返璞歸真思想的滲透,傳統(tǒng)格局也不復存在。
1.2 哲學觀方面
在哲學觀方面,中國園林倡導“天人合一”。此種思想起源很早,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也曾提出“道法自然”。作為古代中國備受推崇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毫無懸念成為了園林設計遵循的規(guī)則。結合古典園林的特點來講,此種哲學思想不僅賦予了園林深刻的藝術內涵,還提升了其審美價值。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園林設計中往往會選擇貼近自然的位置,布設能夠融入自然的景觀,理念也以靜雅、脫俗為主。以瘦西湖為例,在設計園林時,設計者充分利用地形的優(yōu)勢,并結合島嶼進行合理布局,使得園林景觀與自然風景完美地融合,真正達到了“宛若天開”的境界。
但西方文化中對于美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相當一部分哲學家都強調過“美”的局限性,即自然美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借助人力改造方能實現“完美”。此種思想使得園林設計者非常重視“彌補自然的缺陷”,設計成果反映的也往往是人的意志。西方哲學思想強調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區(qū)別,認為前者只能作為素材,但沒有審美意義。受上述哲學思想的影響,西方園林在設計時普遍更為關注人工改造部分,設計成果經常是比較規(guī)則、嚴謹的人工美景,而此類園林也以圖案美為典型特征。
1.3 意境觀方面
意境決定著園林的美學價值,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格外關注意境的營造方式。在這方面,中國園林普遍以情景交融為主要特點,在布局上也強調虛實相生。園林意境觀受文學藝術的影響較大,中國園林也因此格外關注“情”、“景”處理,并以實現情景交融為設計目標。中國園林總是讓人產生一種意境獨特的感覺,但究竟美在何處卻鮮少有人說得出,這說明園林設計中情境的營造十分巧妙。以揚州個園為例,其屬于十分典型的園林佳作,以四季假山聞名于世。四季假山的布設打破了四季的時間限制,使得藝術空間及時間均得到了延展,是一種極為巧妙和高明的造園手法,突出了藝術美感。歸根結底,“景”本身只是一種物質形態(tài),只有經過巧妙的設計,使其能夠觸思,情境交融方有可能實現。
西方對于園林意境營造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少西方人覺得只有將自然美升格為藝術美,才夠完美,因此,形式美是西方園林一直追求的境界。形式美與西方園林規(guī)則、嚴謹的特點相適應,是一種具有相應法則與規(guī)律的美感。不少西方園林會布設為軸對稱狀,就是受此思想的影響。這樣的園林大多圖案精美、布局均衡,無論是采用幾何形狀,還是各種線條的運用,均以實現形式美為主要目標。
2 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是美學思想的體現形式,其設計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哲學思想、文化藝術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外園林設計中所遵循的認識觀、哲學觀、意境觀均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并無高下及優(yōu)劣之分,但無論受何種美學思想的影響,園林設計的本質都是借助人力追求更高的美學境界。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紫砂壺;設計;哲學元素
紫砂壺的設計是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靈魂。不論是幾何形態(tài)、自然形態(tài),抑或是筋紋器形態(tài),他們的設計中如若未能融入哲學元素,其審美與傳世的價值便大打折扣。優(yōu)秀的紫砂作品,必定是以泥色、質地、造型、裝飾的整體搭配為載體,以不同層面彰顯了創(chuàng)作者的人生哲學,進而展示出獨特的生活、處世哲學,大者有神,小者有情,神情兼容,散發(fā)著深邃的哲學氣息。
一 紫砂壺的整體哲學,接準中國文化地氣
紫砂壺不論是其造型還是其材質,不論是其使用還是其審美,從整體而言,他所蘊含的哲學元素與中華文化的處世哲學是一脈相承的。泥、水、火的交融,木的拍打和錘煉,最終形成的金玉紫砂,本就是道家五行取法自然哲學思想的印證。形、神、氣、態(tài)四個抽象性的審美要素,蘊含于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tài)之中,由此凝練而成的“神韻”也應是儒家思想和諧仁厚處世哲學的表達。不論是方形器還是圓形器,他們的廣泛應用,也完全是受華夏先人“天圓地方”哲學思想的影響;而兩者的高度融合,則更是“圓出于方,方出于矩”這一哲學元素的體現。紫砂壺蘊含的這些哲學元素,高度地接準了中國文化的地氣,這也是其更具有長遠生命力的緣由之所在。因此,我們的創(chuàng)作者在設計時應該融入哲學元素。
二 紫砂壺的外形設計,理應表達哲學主題
圓形強調“圓、穩(wěn)、勻、正”,最終達到珠圓玉潤的境界,而將若干個大小、弧度不同的圓形進行重疊、變化、映襯,則更能構成壺體的“珠圓”之美,這就表現了為人 “圓潤中庸”的哲學主題;方形強調周正、端莊、大氣,最終實現一絲不茍與挺拔清奇,這就蘊含了處世剛正不阿、堅硬利索的哲學主題;兩者的交融,讓“方”補正了“圓”柔弱無力、臃腫含糊的不足,讓“圓”補正了“方” 僵硬生澀、棱角過堅的不足,這樣的組合式外形,彰顯出了“方中寓圓,圓中見方”的哲學主題,引領創(chuàng)作者與把玩者靜心地對“方與圓”進行辨證思考。
此外,更有一些壺的設計,直接流露出了該壺的哲學主題。其中尤為著名的則是呂俊杰大師的《陰陽太極壺》,該壺整體造型按照太極圖形設計,為立體的圓型壺器,以太極陰陽和虛實關系,對稱對分s線分割,陽為壺身,陰為壺把,極佳地將虛與實、陰與陽、天與地、白與黑融合在一起,優(yōu)效地表達出太極是萬物之源、內核在千變萬化的道家哲學核心。
三 紫砂壺的線條走勢,巧妙融入哲學思想
紫砂壺線條的走勢,不僅決定著外形的美觀,而且也包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它不僅可以利用線條的延伸和走向,使人們的視覺為產生幻覺,從而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而且可以通過線條實現絲絲入扣,線線相通,有效地將壺嘴、流把與壺體鑲接在一起,達到渾然天成之效果。壺中線條,以微曲線構成,每一處線的起筆與勾銷,每一邊線的轉合,每一結合的起承,每一棱角的銳鈍,都需要刻意經營,方能達到圓潤、端莊、明快的外觀,實現諧和比例,剛柔并濟之效果。在線條的設計與運用上,既要通過線的變化來體現面的幻化,更要讓兩者實現結合的協調、柔和、幻化而又高度統(tǒng)一,強化生命的張力,達到整體的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哲學思想,而這一哲學思想的流露,必定能讓品鑒者似乎有時間與思維同時停滯而又同時推進之功效,達到以線律美演繹著大自然生命輪回循環(huán)之哲學機理!這方面體現尤其突出的便是汪寅仙大師的《曲壺》,作品雛形源于蝸牛的有機生態(tài),整個壺體只用一條渦線貫穿,突破了紫砂壺藝的傳統(tǒng)規(guī)律,壺嘴和提梁內部形成的虛空間對比性強,是現代設計理念在傳統(tǒng)紫砂陶藝中的體現,更顯示壺體的輪廓美和韻律美,讓人凝思深邃。
四 紫砂壺的外形裝飾,更應彰顯哲學文化
篇8
關鍵詞:奧林匹克 哲學 思辨
現代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人類有史以來所完成的任何競技體育活動無不以“更快、更高、更強”為宗旨。奧林匹克的格言概括了整個奧林匹克哲學精神。然而,事實與理想之間總是有差距,從哲學的視角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格言、哲學思想與現實生活存在著的沖突進行思考。
一、奧林匹克哲學思想
對于現代人類而言,奧林匹克是現代競技體育的代表,奧林匹克哲學是現代競技體育哲學的代表。對奧林匹克思想的描述為奧林匹克思想是將從事競技體育的人員身心兩方面的品質均衡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一種人生哲學。奧林匹克將競技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思想和哲學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斗中所體驗到的樂趣、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競技體育基本原則的推崇為基礎的?!案臁⒏?、更強”潛臺詞所表達的肌肉、力量、破紀錄、奪金牌等內涵是現代奧運會和現代競技體育所有從業(yè)人員的追求目標,但是現代奧林匹克哲學所表達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獲得美的享受和最重要的人格尊嚴,建立公平競爭的意識與集體意識,從而培養(yǎng)出時代所需要的完整人格與品質?,F代奧林匹克之父德?顧拜旦的“奧林匹克思想是一個很強的體育文化概念,它一方面基于騎士精神,即醒目的稱之為‘公正競賽’;另一方面基于美學思想,即對美與崇高的狂熱追求”思想正是代表著奧林匹克哲學的精髓。
奧林匹克哲學所闡述的以現代奧運會為代表的現代競技體育哲學思想和哲學宗旨,即現代競技體育的所有從業(yè)人員,尤其是運動員、教練員和管理人員所必須具備的世界觀。從顧拜旦的闡述中不難發(fā)現他所主張的現代奧林匹克和競技體育哲學的精髓是公正競賽,只有公正競賽,才能產生對美與崇高的狂熱追求,公正是競技體育的前提,也是奧林匹克哲學的核心。
二、奧林匹克哲學思想發(fā)展
競技體育是一項公正競賽,目標并非要制造健壯的“人形動物”的思想在奴隸社會消亡后就確立了。雖然斯巴達人奪取了古奧運會數量眾多的冠軍,雅典人卻奠定了競技體育,使參賽者和運動員身心一致的奧林匹克和競技教育思想,由此形成了雅典人和斯巴達人在競技體育哲學和理論方面的分水嶺。雅典人所建立的嶄新的身心一致的競技體育哲學成為自文藝復興以來人類思想解放的源泉。古希臘人甚至在古希臘奧運會上已經開始貫徹和執(zhí)行這一奧林匹克競技體育哲學思想了。出乎現代人意料之外的是古希臘奧運會參賽人和運動員的參賽宗旨和奧林匹克競技哲學與現代奧運會竟然是如此的相似:公平競爭和誠實行為。當然維持公平競爭和誠實行為的奧林匹克哲學思想與現代人可能有些格格不入。神和宗教的力量,盡管他們在現代科學文明和商業(yè)行為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但這只是由于相對現代而言古希臘科學發(fā)展的滯后所致。古希臘奧運會的參賽人無一例外的都必須明白在比賽中玩弄詭計、欺騙對手和裁判的嚴重后果不僅要受到良心的譴責,更重要的是會造成對神的褻瀆,遲早都會受到神的嚴厲懲罰。很難想象古希臘奧運金牌選手在金牌相對普通人而言等于天文數字的金錢面前是否還能正襟危坐,不動聲色。
隨著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在近100多年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超過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總和,包括宗教在內的一切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都顯得相形見絀。限制古奧運會選手維持道德標準和公平競爭的宗教因素大大下降了,現代奧運會創(chuàng)始者們試圖采用其他限制措施達到限制效果,保持現代奧運和古代奧運在奧林匹克哲學和奧運思想方面的同步和一致。經過精心設計的現代奧運會一整套程序無處不凸現德?顧拜旦的繼承人試圖全力保持或保全古希臘奧運和現代奧林匹克哲學及奧運思想。從歷屆現代奧運到正式開始前就已啟動的圣火傳遞到隆重耗費巨資的開幕式,從火炬點燃儀式到運動員教練員面對五環(huán)旗和參賽國國旗的莊嚴宣誓和承諾,從奧運宣傳到奧運文化展等都源于表明參賽者的任何欺騙行為不僅是對個人品格的玷污,也是對神圣的奧林匹克思想、奧林匹克哲學、奧林匹克世界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和自己祖國的褻瀆。通過對自己理想的追求,對其他國家的尊敬,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來表達凈化參賽者的心靈展示奧運精神,奧運思想,奧運哲學和競技體育哲學,向世人展示參賽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奧林匹克哲學的困惑
相當一部分哲學家過去曾經認為奧林匹克競技在許多方面都是公平、平等、透明的,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行業(yè)能像奧林匹克競技那樣為人提供如此平等、僅僅依靠自身的艱苦努力和辛勤工作獲得相應回報的環(huán)境了。但事實卻與人類美好愿望背道而馳。進入80年代后,現代奧林匹克進入前所未有的改革期,改革的力度之大,帶來的變化之大,對奧林匹克宗旨,奧林匹克哲學的沖擊有時令世人瞠目。改革帶來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法忽視的商業(yè)副作用。在這種副作用的巨浪面前,競技體育的“更快、更高、更強”和公平競爭的哲學思想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和困惑。
不知從何時起,奧運會電視轉播權成了商業(yè)史上最大的一場商業(yè)大戰(zhàn),比賽的作息時間是由買斷電視轉播權的商家制定。奧運金牌選手有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在這些巨大商業(yè)價值面前,“更快、更高、更強”、公平競爭成為擺設,奧林匹克競技哲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為了奧運金牌,更為了商業(yè)利潤,服用興奮劑有之,打假球有之,行賄受賄者有之,黑哨有之……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奧林匹克思想與現代商業(yè)是一種扭曲的結合物,這種結合物的重心明顯的偏向商業(yè),偏向以金錢為代表的利潤。現代商業(yè)社會中還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有奧林匹克博物館?又有多少人知道奧林匹克藝術節(jié)?更有多少人知道奧林匹克科技大會的存在呢?
古希臘競技體育置公平為頭等大事,視欺騙、弄虛作假為不齒,現代奧林匹克思想和競技體育哲學的“更快、更高、更強”和公平競爭由此發(fā)展而來?,F代競技體育已構成以運動員為圓心的同心圓,在這個同心圓中,運動員已越來越失去自主,越來越失去對自己的控制。從此角度而言,現代奧林匹克的困惑,或可稱之為競技體育道德淪喪的行為就不僅僅是運動員和其他參與人員之過了,解決方法何在?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郝勤.奧林匹克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一致性.
[2]李學疏.簡論哲學形態(tài).
篇9
【關 鍵 詞】課程設計;取向;哲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5-0017-02
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是指“課程的實質性結構、課程基本要素的性質以及這些要素的組織形式和安排”。[1]在組織安排的過程中,會涉及價值選擇的問題,于是就會產生不同的課程設計價值取向。課程設計有學科中心、學習者中心和問題中心三種基本取向。以下將分別就這三種設計取向進行哲學溯源。
一、學科中心設計
學科中心設計強調從科學門類及分科知識體系出發(fā),以知識為中心設計課程。[3]在學科中心設計中,是以分科的形式呈現人類的文化遺產,注重知識本身的邏輯性,以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智能。學科中心設計由來已久,一直廣泛流行,到近代受到新教育運動和進步教育運動的沖擊,但作為進步主義對立面的永恒主義和要素主義,又復興了學科中心設計。
永恒主義以促進學生理智發(fā)展為目的,強調要以“永恒學科”為核心設置課程。因為永恒主義認為真理永恒、人性不變、人的理性可通過后天教育不斷完善。其思潮淵源于古希臘哲學、歐洲中世紀哲學以及新托馬斯主義。[4]這實際上是基于本體論中的古典實在論的觀點,即認為世界是由先驗的“實在”所組成的,因而在世界上存在著由“實在”構成的永恒不變的真理。[5]人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也存在不變的人性。但人的理性并不是出生就是完善的,需要后天的教育才能完善。學科中心設計吸收了永恒主義這些思想,課程設計上分學科教授人類傳承下的永恒不變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智能。
要素主義課程觀強調課程應該傳遞文化基本“要素”。課程應該是經過精心選擇、并由按照學科邏輯順序依次呈現的學科所組成,這也是學科中心設計的基本思想。[6]同永恒主義一樣,要素主義認為知識具有永恒的價值,課程內容必然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最好的、永恒不變的文化要素。要素主義的哲學思想源于觀念論中對存有物本質的追蹤,認為人類文化遺產作為一種存有物,其本質是有著永恒不變的共同要素。
學科中心設計理念除了源自永恒主義和要素主義,還吸取了結構主義的思想。結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過程就是把客體組合到自己先天圖式中的過程。布魯納把結構主義運用到教育上,強調要使學生掌握復雜知識的基本結構,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學。這種思想影響著學科中心設計中對知識邏輯結構順序的強調。
學科中心設計有科目設計、學術性學科設計和廣域設計三種基本形式。其中廣域設計是把兩門以上有關的科目合并起來,鼓勵學生通過意義建構去掌握整體意義。這種形式實際上吸收了一些進步主義的思想,開始嘗試打破學科界限,關注學生的認識特點,但其本質上還是分科的,以知識為中心的。
二、學習者中心設計
學習者中心設計強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目的,使課程適應學習者,而非學習者適應課程。[7]這種設計取向的端倪見于盧梭的教育思想,但主要哲學基礎是進步主義。
進步主義來源于實用主義哲學。實用主義哲學的中心概念是“經驗”,自然依據經驗而存在,事物依據人的思想而存在,經驗就是人在活動過程中主觀感覺的總和。[8]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在此基礎上,認為經驗是有機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有機體是主動適應環(huán)境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在教育中,有機體就是學生,學生在與生活、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經驗,因此進步主義提倡的課程是學習者中心的,是依據學生的心理結構設置課程內容,倡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個性的自由發(fā)展。
學習者中心設計有經驗中心設計、開放教室設計、人本主義設計等變式。其中,人本主義設計是以人的能力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主張將情感領域和認知領域結合起來,將課程組織成能給學習者提供更多選擇機會的形式,使學習者可以選擇要感受的事物。[9]這其中的課程觀除了來自于進步主義,還較多地吸收了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
存在主義是西方人本主義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它宣稱人是哲學的根本、存在先于本質,倡導個人自由選擇。所謂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存在,即是那種同個人及個人的感情、情感、情緒、體驗緊密聯系的東西。[10]人本主義設計中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以及對情感教育的重視,都是源自于存在主義的這些思想觀點。
三、問題中心取向
問題中心設計試圖在學科中心設計和學習者中心設計找到平衡。這里“問題”是指現實世界中所要求人們回答的問題,包括生活領域的問題和社會的問題。據此,問題中心設計分為生活領域設計和核心設計兩種形式。這種課程設計是圍繞困擾人們的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強調課程的整體性,通過問題的解決實施課程。其理念主要來自于改造主義哲學思想。
改造主義作為實用主義教育的一個分支,繼承了進步主義,但放棄了過分強調兒童中心的主張,強調教育對于社會改造的意義,以及社會對人的制約作用。改造主義從課程改革出發(fā),主張更新教學內容,編制適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杜會需要的課程。各門學科的內容統(tǒng)一于社會改造”,學習應圍繞解決社會改造的當代社會問題來進行,即“核心課程”或“問題課程”。[11]通過改善中學和大學、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改善社會的目的。
課程設計取向事實上是對知識、學生及社會三者之間關系進行權衡之后做出的價值選擇。這一過程源自于課程設計者的哲學觀,即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世界中的人,諸如兒童;怎么看待世界中的物,諸如知識;怎么看待世界中的現象與關系,諸如教育現象、社會關系。不同哲學流派,諸如要素主義、進步主義、改造主義,對于世界的看法是不同。課程設計者吸收不同的哲學流派思想,進行課程的設計,形成不同的課程設計取向。但是,任何極端的觀點都是不可取的,哲學如此,課程設計也如此,科學的課程設計應該是汲取這三種取向的優(yōu)點,深刻反映知識、學生和社會三因素對課程設計的共同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6.
[2]黃甫全.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3.
[3][7]汪霞.課程設計取向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01(11):16,17.
[4]和學新.永恒主義課程思潮述評[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36.
[5]續(xù)潤華.永恒主義教育哲學課程論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68.
[6]劉茂軍,孟凡杰.要素主義課程觀的價值與代價探析[J].教育探索,2012(1):19.
[8]張蓉.進步主義教育的課程觀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9)13.
[9]王春燕.幼兒園課程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
篇10
關鍵詞:蒙德里安;風格派;哲學思想;美學追求
一、紅藍椅與風格派
1.紅藍椅――風格派的宣言
1919年,設計師里特維爾德在《風格》雜志的影響下設計了一款椅子,這款椅子以木材為主要材質,通過13根木條相互垂直構成其空間結構,黑色粗重的椅腿和扶手將藍色的坐墊和紅色的靠背穩(wěn)穩(wěn)地固定在空間中,造型簡潔,色彩明朗,這即是我們所熟知的紅藍椅。
紅藍椅是風格派運動的經典代表作品,簡潔的造型,理性的結構,流露出設計師對于精確、寧靜、秩序美的追求;各個構件間相互協調,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視覺心理上,都處于很好地平衡狀態(tài)。紅藍椅激進的結構突破了傳統(tǒng)坐具設計對于歷史風格的模仿和拼湊堆疊,剝離現有椅子的形式,回歸到坐具設計的本質,用一種全新的設計語言來進行重新表現。就使用功能而言,紅藍椅坐起來可能都不太舒服,但是它以實用產品的形式詮釋了風格派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追求:絕對的抽象簡化與和諧的宇宙法則,有著風格派運動宣言的性質。
2.風格派的哲學思想與美學追求
風格派由蒙德里安等人于1917年創(chuàng)立,組織松散,連完整的結構和宣言都沒有;參加成員包括畫家、設計師、建筑師等,他們之間大多互相不認識,也沒有同時展覽過作品。然而風格派對于設計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它對現代設計的開端――包豪斯產生了重要影響,并間接影響了現代主義設計。
風格派在藝術上的追求是“抽象與簡化”。藝術家們想要把物象簡化直至本身的藝術元素,整個畫面里沒有具象元素,線條只剩下直線,圖形被簡化到只有直角和矩形,色彩也減少到只有紅黃藍三原色和黑白灰三非色。
風格派想要建立一種全新的幾何風格,精確嚴格且自足完善,采用最簡單的結構元素來形成基本的設計語言,這樣設計就有了共通的基礎,有了內在的可認可性。所以,風格派總是反對個性,排斥自然主義的造型與主題,努力消除作品中的表現成分,只用單純的色彩和抽象的圖形去表現一種人類共同的純粹的精神。風格派堅持藝術、建筑、設計的理性表現,認為普遍與特殊,整體與局部之間存在平衡,并意圖尋求這一平衡之所在,這種對平衡和諧的精神追求表現在作品中就是一種秩序、精確、簡明、穩(wěn)固的美。
二、蒙德里安的藝術追求和探索
如果把紅藍椅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紅黃藍相間》放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出,在形式上,紅藍椅就是立體化了的《紅黃藍相間》。其實《紅黃藍相間》更像是一幅構成,它由蒙德里安創(chuàng)作于1930年,是幾何抽象風格的代表作。整幅畫非常簡潔,幾條粗重的黑色線條和幾個飽和的色塊通過巧妙的分割與組合,使平面抽象成一個有節(jié)奏有動感的畫面,非常符合蒙德里安所謂的幾何抽象原則:“借由繪畫的基本元素:直線與直角、三原色和三非色,這些有限的圖案意義與抽象的相互組合,象征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p>
蒙德里安稱自己的新型畫作為“新造型主義”,他想要在藝術中消除自我和個性的展現,尋找一種共同的創(chuàng)作語言,去表達一種純粹的精神,而這種新的精神具有社會作用,能夠改變未來、改變個人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蒙德里安期望的這種新精神,其實也是藝術家對一戰(zhàn)的反思與對抗的結果,希望這種新精神能夠改變混亂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使世界重回和平。所以,新造型主義的宗旨就是為了獲得和諧與平衡,失去和諧與平衡便會產生悲劇。蒙德里安在繪畫中為這一宇宙和諧提供了完美范例,它們平衡、秩序、樂觀,顯示出寧靜清澈的人類本性。
蒙德里安對新造型主義的探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蒙德里安成長在一個嚴格信奉加爾文教的家庭,自幼接觸宗教,后來又熱衷于通神論,這致使他在藝術方面的追求與宗教有著深刻的聯系。最初蒙德里安繪畫是從學院派寫實主義起步,大約在1909年,蒙德里安接觸到通神論,宗教的神秘教義使其在對于藝術的理解上也極富神秘色彩和象征意義。蒙德里安受到這種神秘和象征的影響,認為自然萬物都有其潛在的“純粹實在”,雖然外觀各不相同,但其實質卻是相通的,而畫家的任務就是把那隱秘的純粹實在和普遍的相通性在畫中揭示出來。于是蒙德里安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開始擺脫自然外形,追求一種內在精神的表達,意圖通過繪畫來展現自己思想上的探索,但當時他并沒有找到合適的繪畫語言。
1911年,蒙德里安接觸到立體主義的原作,立體派繪畫并不是去如實描繪自然物象,而是注重畫面的形體構成。蒙德里安認為這種表現手法非常適合用來揭示自然的內在本質,他開始嘗試采用立體派手法作畫,來探索純粹精神表現方式,他把自己看到的物象按照新的秩序展現,試圖用一種新的繪畫語言去實現藝術內在的可認可性。
1914年,蒙德里安對藝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認為立體主義的抽象并不徹底,沒有實現對“純粹實在”的表達,要達到“純粹實在”,只能通過純粹造型。蒙德里安開始轉向純抽象,他把自然的形體簡化為抽象的符號并成為形式語言,畫面中曲線的痕跡消失而完全由直線統(tǒng)帥。但蒙德里安感到自己仍然沒表現出那隱匿于自然表象之下的“純粹實在”。
蒙德里安關于“純粹實在”的思想,在他與荷蘭數學家、哲學家舒恩梅克的交往過程中日漸成熟起來。舒恩梅克也是一位通神論者,他提出了“造型數學”哲學思想,認為“造型數學以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看,意味著真正的有條不紊的思想”,透露出對于數學般的精確嚴謹和簡明秩序的追求。
舒恩梅克的“造型數學”思想啟發(fā)了蒙德里安,它提供了一條能賦予一幅畫精神意義而又與外在世界毫不相關的途徑。蒙德里安把“造型數學”的思想運用到自己的繪畫實驗中,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繪畫語言――幾何抽象。到1921年,蒙德里安發(fā)展出了簡化和提煉到極致的幾何抽象圖式:三原色、三非色,水平線――垂線的網格結構。他希望通過這種圖式,來實現各種視覺要素之間的絕對平衡。他作品中的每一構成要素都經過精心推敲,被謹慎地安排在適當位置,顯得恰到好處。而那幅作于1930年的《紅黃藍相間》就是蒙德里安幾何抽象風格的經典代表作。
三、蒙德里安對風格派的影響
縱觀蒙德里安一生的作品,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從寫實主義到幾何抽象進程中的一次次努力和一次次成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蒙德里安目標明確、永遠精進。其實蒙德里安藝術生涯的發(fā)展過程正是風格派思想的形成過程;蒙德里安對于簡化與抽象原則的追求,正是風格派對于簡潔秩序美學法則的追求;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純粹抽象去表達對和諧、平衡與寧靜的精神追求,這種和諧與平衡在風格派的作品中的得到展現。作品的純幾何造型,精確的空間結構,達到了內在力學上的平衡,這種平衡是通過元素間的完美協調實現的,象征著自然的和諧。
蒙德里安對于純粹精神的探求與表達,恰恰形成了風格派的美學思想,這種美學思想在里特維爾德等藝術設計師的應用與發(fā)展下,啟示了現代主義設計。設計不再是對于歷史風格的模仿或幾種風格的堆疊,開始了對于簡潔純凈充滿秩序的理性美的追求,而藝術作品也被賦予了精神的象征意義,在作品的平衡狀態(tài)中表達藝術設計師對于和諧美的追求。(作者單位:吉林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北京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