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編程入門指導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編程入門指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計算機編程入門指導

篇1

C語言程序設計 ACM競賽平臺 教學效果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有效推進素質教育和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是新時期IT人才培養(yǎng)面臨的新課題。程序設計能力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檢驗畢業(yè)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作為一項世界性的競賽活動,正好迎合了當今社會對創(chuàng)新性IT人才的需求,競賽較全面地考驗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IT界具有超凡的影響力。該項賽事極大地提高了參賽同學的學習熱情、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

本人自2009年開始致力于C語言教學改革,將ACM/ICPC競賽平臺用于程序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編程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繼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二、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

1.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入門第一課

程序設計能力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從課程學習的角度看,它是很多課程的基礎,沒有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將導致許多后續(xù)課程難以學好。從計算機專業(yè)課程體系來看,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高校都把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計算機解題過程,培養(yǎng)學生用計算機解題的思維方式,破除學生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繼專業(yè)課程打下良好基礎,幫學生打開計算機世界的大門。所以,如何教好這入門第一課對學生今后其它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

2.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的重點是“程序設計”,C語言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對語法的研究上,而是教學生用C語言的語法表達自己的算法思想。目前很多C語言教材過于詳盡的語法解釋是對老師和學生的一大誤導。老師在課堂上用大量篇幅強調語法,再加上大部分高校C語言考試采用筆試,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以語法為中心,導致會做選擇題、填空題、讀程序題,但就是不會自己寫程序。

三、ACM競賽平臺在C語言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C語言的教學重在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編程能力,清華大學吳文虎教授經(jīng)常對學生說:“你不是看會的也不是聽會的,而是動手動腦練會的”。要想教好C語言這門課,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對編程的興趣。ACM競賽平臺正是起到了激發(fā)學生編程熱情的作用。

1.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只是照著詳細的實驗指導書或課本,輸入一些代碼,進行一些驗證性實驗,起不到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學生獨立完成了編程任務,傳統(tǒng)模式下缺少嚴格的評判,只是學生自己運行評判自己的程序,而這樣的測試是遠遠不夠的,一種輸入正確,不等于所有的輸入都正確;一次運行正確,不等于次次運行都正確。因此傳統(tǒng)模式下實驗效果根本就無法保證。

而借助競賽平臺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學生需要提交源程序,由機器使用大量的測試數(shù)據(jù)評判學生的程序是否正確,然后返回相應的信息:成功通過、語法錯誤、答案錯誤、超時或內(nèi)存溢出等等。學生可以根據(jù)系統(tǒng)返回的信息繼續(xù)修改程序,然后再提交,直到評判成功為止。編程中遇到問題了,苦思敏想、單步調試找出bug了、或者求助老師、學長解決了,就真正掌握了一個重要知識點、或積累了一個重要編程經(jīng)驗,程序員就是這樣成長的。

通過這一平臺,教師可以隨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分析學生的代碼,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每做出一道題,系統(tǒng)都有記錄和排名,同時學生也能查看其他同學做了多少題、做了那些題,無形中在他們間形成一種互相競爭的狀態(tài),激起繼續(xù)努力的勁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靠理論課和實驗課上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在課下進行大量的編程練習,在編程、調試的過程中才能深入掌握理解C語言的語法,并培養(yǎng)程序設計思想。而ACM競賽平臺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程序在線測試平臺。為了能夠在下次實驗或競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他們會充分的利用課余時間,在競賽平臺下大量的做題,雖然有些知識的學習很枯燥,但是由于在攻克題目中行之有效,又是學以致用,他們常常會樂此不疲,直到把每一個知識點都理解透徹,這在無形中正好彌補了我們教學中的不足,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3.引導著C語言教學理念的改變

C語言被國內(nèi)大部分高校列為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入門第一課。但國內(nèi)高校C語言的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成了打擊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成長的絆腳石。早期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大都以講解語法為中心,鉆語法的牛角尖。教學生寫程序,好比教小學生寫作文,只講語法是教不會寫作的。而ACM競賽平臺的引入,把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引導到案例驅動的教學模式中來。C語言的學習,不再以語法為中心,而是以培養(yǎng)編程能力為中心。C語言的教學重點得到了撥亂反正,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

四、結語

新的教學模式對專業(yè)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求教師要熱愛編程,能帶學生領略編程之美,激發(fā)學生的編程熱情;第二,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責任感,及時解決學生編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護學生的編程積極性。本人自09年開始嘗試借助ACM競賽平臺進行C語言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提高顯著。進行教學改革的兩個班級中的學生進入高年級以后,有的在ACM-ICPC國家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獲得大獎,有的成了學生科研團隊的主力軍,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質量也有明顯提高。這一教學改革成果于2012年開始在全院推廣,使得2012級新生整體編程能力有很大提高。這一教學改革成果的推廣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質量的IT人才。

參考文獻:

[1]何莉輝,梁滄.基于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學習模式[J].經(jīng)濟與文化,2008,(6):95-96.

篇2

記得在我剛上小學那年,第一次隨爸爸去計算機房,看著爸爸熟練地操作著計算機。在他的敲擊下,熒屏中不斷地閃爍著各種的信息,當時我就著了迷。在我的央求下,爸爸同意從最基本的操作開始教我。

在爸爸的指導下,我很快學會了使用鍵盤,然后爸爸教我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下使用鼠標。這鼠標,真像一只活生生的小白鼠,可愛極了,上面還有三個扁平的按鈕呢!移動、左單擊、右單擊,我不過“眨幾下眼睛”的功夫就學會了。但是左、右雙擊卻難住了我,由于沒掌握好要領,計算機總是認為我在單擊。我讓爸爸給我做示范,看著爸爸快速地雙擊,我想:爸爸的手真神奇,我要有那雙神奇的手該多好呀!從那以后,我便對計算機更加著迷了。

三年級時,我參加了學校計算機興趣小組。在那里,我接觸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basic語言編程。記得第一次上計算機課時,老師講解著一個現(xiàn)在看來非常簡單的程序,當時我望著那一條條的語句就像看“天書”似的。老師循循善誘,我逐漸“入門”了。在這之后,我對計算機的興趣更濃了,晚上睡著后也常常說著與計算機有關的夢話。第二天早上媽媽告訴我昨晚說夢話的內(nèi)容,逗得我都直笑。

篇3

關鍵詞:編程語言;課程群;編程能力;過程化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5-0140-02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has basic function in developing students' programming ability.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reform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group teaching are posted. these measures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ogramming.

Key words: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Group; Programming Ability;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1 引言

編程能力是軟件工程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它的培養(yǎng)是通過一系列課程來實現(xiàn)的。編程語言如C語言、Java、Web程序設計、Java Web等組成了編程語言課程群,這個課程群在培養(yǎng)學生編程能力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編程語言課程群在編程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已受到廣泛認同,在我校新修訂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為了適應應用型技術大學轉型發(fā)展需要,編程語言課程群地位更加突出,特別是作為基礎的第一門編程語言教學時數(shù)大大增加,同時調整了實驗學時數(shù),基本上理論與實驗學時數(shù)各占一半,而且鼓勵教師在實驗室上理論課,加大了學生動手實踐要求和機會。

近年來,我校在編程語言群教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如:公開發(fā)表了十余篇編程語言教學改革論文,多個編程語言課程改革項目獲得省級、校級立項建設,出版了幾部編程語言自編教材或教學輔導書等。盡管如此,目前編程語言課程群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不適應學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fā)展的需要,不適應編程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至少下面五個問題比較突出。

(1) 編程語言課程群的教學缺乏統(tǒng)一管理,部分教學內(nèi)容重疊

編程語言課程群的教學工作缺乏統(tǒng)一管理,各門課程教學各行其是,課程之間部分教學內(nèi)容重疊,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從總體上看,編程語言群中各編程語言的語法基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C語言與Java(或C++)。Java是在C語言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語法基礎與C語言相近。若在上Java課程時,對其前面的語法基礎介紹與訓練太多,將無法用更多的時間來介紹面向對象設計、GUI、異常處理、多線程、網(wǎng)絡等高級主題;同時,對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基礎的語言基礎進行過多的重復,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

(2) 第一門編程語言的基礎不牢固

學好第一門編程語言相當重要,但是萬事開頭難。若第一門編程語言學得好,將對后繼編程語言及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之,就可能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目前通常選用C語言作為第一編程語言,C語言對初學者來說是一門較難的課程,學好它并不容易,需要學生用心學習才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一開始學習不上心,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更重要的是,C語言的語法嚴謹,不能隨意編寫程序,少數(shù)學生從課程開始到課程結束仍然寫不出幾個正確的程序,總是包含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有的學生閱讀、編寫、調試程序的時間與精力不夠,軟件開發(fā)平臺(如:Eclipse)使用不熟練,軟件工程基本素養(yǎng)的訓練和培養(yǎng)不夠。

(3) 教學過程化管理不夠

不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期末筆試所占學期總成績的比例大(占60%),而實驗成績占的比例?。ㄕ?0%)。而且實驗考試在實驗成績中的比例沒有具體規(guī)定,沒有明確規(guī)定:實驗考試不及格,則課程總成績不及格。實驗考試過程沒有期末筆試那么正規(guī)、正式,考試時間通常只有筆試的一半,試卷的批閱也沒有規(guī)定。這不利于調動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平時的教學秩序、教學效果很難保證。實際上,學生閱讀、編寫、調試程序的能力主要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的,期末筆試時間短、內(nèi)容不全面,不能全面考核編程能力。

(4) 課外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實訓管理不夠

目前編程語言的實驗主要是在老師指導下的課內(nèi)實驗,而缺少課程規(guī)定的課外實驗。盡管現(xiàn)在多數(shù)學生都有自己的計算機,但是缺乏在計算機實驗室的集體學習環(huán)境。編程語言課程沒有統(tǒng)一要求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學生學習一門編程語言編碼量不夠。課程實訓往往規(guī)定在一兩周內(nèi)完成,通常3-5人為小組完成項目,但少數(shù)學生沒有自己寫代碼,學生動手獨立編程訓練不夠。不少學生沒有認真訓練如何編寫好的程序和較大規(guī)模的程序,軟件開發(fā)平臺使用技巧掌握不夠。

(5) 非編程語言課程的編程能力訓練不夠

非編程語言課程,特別是數(shù)據(jù)結構、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wǎng)絡、編譯原理、軟件工程等課程,程序設計的訓練也非常重要,學習這些課程也是提高編程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這些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不愿自己編寫程序,而只是調試老師指定的代碼、粘貼來自網(wǎng)上的代碼,這樣既無法提高編程能力,也無法學好、學活相應的課程。

2 優(yōu)化編程語言課程群的具體措施

2.1 加強編程語言課程群的教學管理

建立編程語言課程群教學指導小組,加強編程語言課程群的教學管理,改革課程考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與實驗成績的比重。深入研究編程語言課程群(C語言、Java、Web程序設計、Java EE、C#等)教學內(nèi)容的交叉、關聯(lián)與繼承關系,分析它們在培養(yǎng)編程能力過程中的角色和任務,對編程語言課程群的教學進行整體規(guī)劃與優(yōu)化[1]。必須讓學生牢記:單憑閱讀和學習語法結構并不能真正掌握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必須進行編程實踐――親自編寫程序并研究別人寫的程序。學習一門新程序設計語言的唯一途徑就是使用它編寫程序[2]。

精心設計各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典型案例、編程項目與實訓項目等,從簡單的順序結構(Input、Process、Output,簡稱IPO)編程,到模塊化、結構化編程,再面向對象編程,再到Java Web開發(fā)、Java EE流行框架技術開發(fā)應用等。避免課程之間不必要的重復,提高教學效率。注重典型案例的基礎作用,循序漸進地進行開展編程能力訓練。任課教師要在教學指導小組的指導下工作,深入研究教學內(nèi)容,講究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注意課程之間的教學內(nèi)容銜接。

加強學生調試程序能力的培養(yǎng),從第一門語言課程開始,學生就要練習編程語言和開發(fā)工具的基本調試技巧[3]。不斷學習流行軟件開發(fā)平臺(如Visual Studio、Eclipse、MyEclipse等),最終熟練掌握開發(fā)平臺的使用技巧,提高編寫程序、調試程序、分析程序的能力。

2.2 突出第一門編程語言的基礎地位

通常C語言作為入門語言教學,C語言對初學者來說是一門較難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實施“教、學、做”合一、“課堂與實驗室合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閱讀、編寫、調試程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力使他們感受到編程的快樂和成就感[4]。另外,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流行軟件開發(fā)平臺(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的使用方法,從最基本的命名規(guī)范、注釋、縮進的細微入手訓練軟件工程素養(yǎng)[5]。為加強C語言的編程能力,我們在大一的下學期開設“C實例分析與應用”課程,同時為后繼課程(如:數(shù)據(jù)結構與算法等)打好基礎。

此外,C語言作為第一門編程語言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困難,也可以選擇其他語言(如:Python)作為第一語言。Python語言的設計哲學是“優(yōu)雅”、“明確”、“簡單”。國際上用Python做科學計算的研究機構日益增多,一些知名大學已經(jīng)采用Python教授程序設計課程[6,7,8]。

2.3 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嚴格實驗考核

嚴師出高徒,第一堂課應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要求,約法三章,嚴格課程管理。注重教學過程化管理,根據(jù)編程語言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要加強實驗教學的過程化管理[9,10]。不僅要提高實驗學時數(shù)占總學時數(shù)的比例,還要提高實驗成績在學期總成績中的比重(如:40%以上)。加強平時的實驗項目考核,學生編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平時的實驗項目中實現(xiàn)的。鼓勵學生使用開發(fā)平臺進行大量調試、修改程序訓練,從中感受編程中失敗的痛苦、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通過在線考試系統(tǒng)或在線測評系統(tǒng)平成實驗項目成績的統(tǒng)計與管理。

實驗考試過程應該正規(guī)、正式,考試時間不少于筆試。嚴格實驗考試,若實驗不及格,課程總成績不及格。實驗考試采用在線考試系統(tǒng)或在線測評系統(tǒng)方式,隨機抽題,自動閱卷。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以及閱讀、分析、編寫、調試程序的能力,鼓勵學生平時在實驗過程中(如:規(guī)定的實驗項目完成之后)通過考試系統(tǒng)進行積極訓練。

2.4 加強課外實驗、實訓教學管理

課內(nèi)實驗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的學生一離開老師的指導就無能為力了。課外實驗正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找機會問老師,課外實驗的學時數(shù)應不少于課內(nèi)實驗。

大量項目實踐是提高編程能力的根本保證。課內(nèi)的課程設計、單獨的課程實訓以及企業(yè)實訓是主要的項目實踐活動。通過這些項目實踐活動,逐漸掌握如何編寫好的程序和較大規(guī)模的程序,掌握軟件開發(fā)平臺的使用技巧與程序調試能力,理解軟件工程的基本方法,熟悉軟件工程過程(問題定義、需求分析、系統(tǒng)設計、算法設計、模塊測試和調試、集成測試等)。還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問題分析能力、規(guī)劃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綜合能力。通過完成各種實驗項目可以不斷贏得自信。

上述實踐活動只有通過認真、踏實的態(tài)度,不斷堅持下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因此關鍵是要嚴格管理,絕對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應規(guī)定實訓項目成績等級的具體標準。

2.5 編程能力培養(yǎng)應貫穿所有專業(yè)課程

不斷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僅靠編程語言課程群是不夠的,要加強非編程語言課程(如:數(shù)據(jù)結構、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組成原理、編譯原理、數(shù)據(jù)庫原理、計算機網(wǎng)絡等)的編程能力與編程能力訓練,應提高非編程語言課程實驗學時占整個課程學時的比例,以及實驗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比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編程實踐與軟件工程訓練,提高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把這些課程的內(nèi)容當做應用開發(fā)的工具、技術、系統(tǒng)、項目的成功案例,加以學習研究,特別是掌握其相關的設計與實現(xiàn)的基本思想和方法[11]。

此外,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程序設計競賽,如:ACM程序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等等,通過比賽展示自己計算機應用與創(chuàng)作才智,進一步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3 結語

加強編程語言課程群的管理,對課程群中各門課程教學內(nèi)容進行總體規(guī)劃和優(yōu)化,精選編程案例、編程項目與實訓項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對于每一門編程語言課程,要加強教學的過程化管理,特別是實驗教學的管理與考核。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所有專業(yè)課程和專業(yè)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編程能力與軟件工程素養(yǎng)。在第一門編程語言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踐,表1是三學期“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成績統(tǒng)計分析表,盡管這三個學期試題難度不全相同,對教師的評價指標也不完全一致,但從總的情況看,教學改革實踐還是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表1是第一門編程語言教學改革實踐過程的情況分析,隨著改革的進行,學生的滿意度不斷提高,采取了多種措施提高了學生的編程能力和軟件工程素養(yǎng)。但全面提高編程能力,還需不斷探索,采取改革編程語言課程群教學的綜合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基溫.計算機課程體系整合暢想[J].計算機教育,2014(8):59.

[2] Brian W. Kernighan, Dennis M. Ritchie. 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M].徐寶文, 等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3] 羅先錄,羅顯松,胡韶峰,等.應用型本科計算機類專業(yè)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 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 2016(3):38-41.

[4] 吳元斌. 提高C語言初學者編程能力的幾點措施[J]. 現(xiàn)代計算機,2015(1):13-15.

[5] B. A. Forouzan, R. F. Gilberg. C程序設計-軟件工程環(huán)境(原書第3版)[M].黃林鵬 等, 譯.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6] 梁勇(Liang Y. D.).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M]. 李娜 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

[7] 沙行勉. 計算機科學導論: 以Python為舟[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8] 嵩天,黃天羽,禮欣. Python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J].《中國大學教學》, 2016(2):42-47.

[9] 郭小清,謝忠紅.計算機專業(yè)程序設計類實驗課程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探討[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5(1):11-12.

篇4

摘要:針對Java語言實驗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本文探討了該課程實驗教學方面的改革。通過在課程中引入敏捷方法和自動單元測試,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改善學生編寫程序的質量。

關鍵詞:Java;敏捷方法;結對編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Java自1995年由Sun公司正式推出,就迅速成為全球主流與應用廣泛的開發(fā)語言,其跨平臺的技術優(yōu)勢為網(wǎng)絡計算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從一種編程語言發(fā)展成為全球第一大領先開發(fā)平臺。為了適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各高校紛紛開設了Java程序設計語言的課程,該語言也逐漸成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和軟件工程專業(yè)學生需掌握的一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我校軟件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中將該課程安排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之后開設,即二年級上學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該課程教學大多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個體的動手實踐,而忽視了溝通與交互,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理解不夠深入、開發(fā)效率較低。且大多數(shù)同學習慣于編寫“基本正確的程序”,而不是致力于編寫“盡量正確的程序”,結果所編程序的質量不高。

敏捷方法首次提出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其目的是為了在需求和技術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快速的軟件開發(fā)。敏捷的價值觀是:個體和交互勝過過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軟件勝過面面俱到的文檔;客戶合作勝過合同談判;響應變化勝過遵循計劃。敏捷方法強調應加強開發(fā)人員之間的交互,加強與客戶的交互,注重有可工作的軟件和完善、不過分的文檔,積極、快速應對客戶的需求變化,而不是回避。近年來,敏捷方法已經(jīng)受到工業(yè)界和學術界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一些方法,如結對編程等已經(jīng)被實踐證明能有效提高軟件設計質量,并應用于程序設計和軟件開發(fā)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分析Java語言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踐背景的基礎上,針對該課程傳統(tǒng)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局限性,通

過引入敏捷方法和自動單元測試,來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本課程特點

“Java語言程序設計”是軟件工程專業(yè)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選修課,主要講授面向對象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及應用。在選修本課程之前,學生已經(jīng)修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具有C++的基本知識,并對面向對象思想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面向對象的思維方式,理解Java語言特有的一些屬性,能夠明白Java語言與其他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區(qū)別,使用Java語言有能力編寫有實際意義的應用程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不大,編程的質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有:

(1) 學生雖然已經(jīng)學過C++,但是不夠熟練,且對面向對象思想理解不深,在學習Java語言的初期有不少疑惑。如經(jīng)常有同學提出“Java 到底有什么用?”,“我已經(jīng)學了C++,為什么還要學Java?”以及“Java怎么感覺與C++有很大的不同?”等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將導致學生在隨后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散失信心。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通過比較Java與C++的異同來展示Java的基本語法和一些特性,使學生充分了解學習Java的必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2)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通過實例來展示Java的特性,并要求學生模仿實例來使用這些特性編寫應用程序,但是忽略了程序的質量,甚至有些實例代碼本身就不夠嚴謹。因此學生所編寫程序的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3) 學生獨立性較強,不善于團隊合作和溝通。在之前的程序設計等先修課程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邏輯思考和編程能力,而忽視了溝通、交互與團隊合作。

從以往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反饋來看,不少同學反映對Java語言掌握得不好,并且在今后兩年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很少采用Java技術。然而這將導致學生在今后就業(yè)時失去不少機會。因此,在Java語言實驗教學中,應該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進行適當調整。通過引入結對編程這一敏捷方法和自動單元測試,來培養(yǎng)學生實際編程能力和溝通能力。

3實驗教學改革及實施過程

通過分析Java語言課程的特點和敏捷方法的主要特征,在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入敏捷方法有助于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改善學生所編寫程序的質量。因此,首先,教師通過比較Java與C++的異同來展示Java的基本語法和一些特性,使學生充分了解學習Java的必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加快入門過程。從中期開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以結對編程的形式完成實驗,并全程指導如何有效地應用結對編程。在后期,教師介紹JUnit測試框架,并要求在實驗中編寫測試代碼,從而進行自動單元測試。

具體實施包括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對比加快入門、引入結對編程和自動單元測試。

3.1利用對比加快入門

對比的目的是理解隱藏在程序語言背后的設計哲理,使我們知道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為什么在此語言中是這樣一種解決方案,而在彼語言中又是那樣一種解決方案?這樣思考會讓我們更好地掌握編程語言的精髓。

通過與C++的對比,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Java的語法特點和設計原理,明白Java是如何做的,并進一步知道Java“為什么”這么做。通過對比性實驗來學習,不僅效率很高,而且充滿樂趣,加深學生對Java的理解。

在初期,教師并未引入結對編程,因為學生剛開始接觸Java,對語言不熟悉,而且在此期間布置的實驗題目較簡單。如果匆忙要求學生采用結對編程,可能操之過急,無法體現(xiàn)其優(yōu)越性。所以,在實驗教學初期,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而且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全程指導,糾正學生在使用Java編程時的一些不良習慣,幫助他們形成較好的編程風格。

3.2引入結對編程

結對編程是敏捷方法中最重要的實踐之一。結對編程的通俗含義指的是兩個程序員在同一臺計算機上進行編程活動,一個同伴使用鼠標和鍵盤來編碼,另一個同伴關注整體?;旧?,所有的開發(fā)環(huán)節(jié)都一齊肩并肩地、平等地、互補地進行,它的核心在于兩名成員緊密合作,時刻交流。采用結對編程進行合作的學生能更有效地交流,相互學習和傳遞經(jīng)驗;能提供更好的設計質量和代碼質量;能訓練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采取結對編程的學生更容易樹立信心,從工作中獲取更多的滿足感。

從中期開始,教師在實驗課上要求學生自由組成結對來完成實驗內(nèi)容。學生剛開始感到很新奇,并樂意組成結對來完成實驗,但是在隨后的實踐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1) 有些結對中一直固定由某個學生編碼,而在旁的另一個學生雖然仍在關注,但注意力有些不集中。教師立即要求學生們根據(jù)實驗中上機題來輪換角色,這樣不至于使某個學生因長時間擔任某一角色而出現(xiàn)疲憊狀況或產(chǎn)生厭倦情緒,且使得學生們能得到全面鍛煉的機會。

(2) 也有些結對中出現(xiàn)了一些指責和埋怨。教師應及時指出,在結對中,盡量不要用“你的設計有問題”或“這個錯誤是你引起的”之類的話語。結對成員應共同承擔責任,不能相互指責,兩人意見不同時,可以協(xié)商解決,雙方應互相關心和體諒。

(3) 在個別結對中,某位同學總是處于強勢,而他的搭檔沒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強調公平結對。即使一方比另一方更有經(jīng)驗,也不要讓另一方感覺自己不重要。在結對中,每一方都有平等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雙方對代碼的控制權是平等的。

此外,在剛開始引入結對編程的幾周內(nèi),鼓勵輪換結對。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機會考慮性格融合和技術互補等因素來調整結對。

在實踐過程中,有不少學生反映在實驗室進行結對編程時效果較好,而課后缺乏合適的環(huán)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建議可以首先在同宿舍的同學中找到合適的搭檔。另外,可以在學生的個人計算機中安裝支持分布式協(xié)作開發(fā)的軟件來支持分布式結對編程。比如,Eclipse通訊框架(Eclipse Communication Framework――ECF)可以作為Eclipse IDE的插件,給使用Eclipse的團隊提供了實時通訊和協(xié)作特性。比如P2P(peer-to-peer)文件共享、遠程打開Eclipse視圖、屏幕截圖共享、以及實時共享編輯。該框架還提供一套通訊API和框架,建立在已有協(xié)議(如Google Talk、XMPP、SSH、HTTP/HTTPS、Rendevous、IRC及其他協(xié)議)之上,使得開發(fā)者可以給自己的基于Equinox的插件增加通訊和消息傳遞功能,或者自定義及擴展ECF應用。組成結對的學生使用Eclipse IDE作為Java開發(fā)工具,且安裝了ECF插件后,再配上Google Talk或Skype等即時通訊工具,就可以進行文字、語音以及視頻通訊、屏幕截圖共享、視圖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實時共享編輯,可以相互實時關注對方編程,并發(fā)表觀點。

引入結對編程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在溝通與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從而提高開發(fā)效率。從實驗結果的質量和學生的反饋來看,結對編程的引入有利于編程效率的提高、代碼質量的明顯改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3引入自動單元測試

在Java語言實驗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在程序開發(fā)過程中忽視了程序質量。隨著學習的深入,實驗布置的編程題目越來越復雜,學生們所編寫的程序中所暴露出來的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主要是由于他們對軟件測試不夠重視,沒有針對實際問題設計出足夠全面的測試用例,此外對軟件測試的手段和技術了解很少,無法為有些代碼設計相應的測試用例。

針對這一現(xiàn)象,可以通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自動單元測試技術來改善程序質量?;貧w測試框架JUnit提供了基于API的自動測試方法,可以在測試代碼中調用這個框架來進行斷言檢查,檢查條件是否滿足,并報告錯誤的數(shù)量和類型。在后期,教師在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介紹如何使用JUnit編寫自動測試代碼來進行自動單元測試。

通過引入自動單元測試,學生們在隨后的實驗中大多采用JUnit框架進行單元測試,代碼質量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

4結束語

目前,在軟件工程專業(yè)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實驗教學中已經(jīng)進行了上述的改革實踐。通過利用對比學習Java,學生能較快地從C++編程過渡到Java編程,并逐漸對Java語言感興趣。當引入結對編程之一敏捷方法后,學生普遍反映結對編程這一方式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溝通與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編程和團隊合作能力。后期的實驗教學中所引入的自動單元測試增強了學生們的程序質量意識,大大改善了代碼的質量。

在實踐過程也出現(xiàn)了一些個別現(xiàn)象,比如有極少數(shù)編程能力較強且個性較孤僻的同學不愿參與結對,而且認為自己獨立開發(fā)效率應該更高。在今后的實驗教學實踐中,針對這些現(xiàn)象,將思考解決辦法,進一步完善該改革方案。

參考文獻:

[1] 邵奇峰,車戰(zhàn)斌. Java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8(12):50-52.

[2]Robert C. Martin.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M].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3]Armour P. Agile and Offshor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7,50(1):13-16.

[4]Kim Man Lui, Keith C.C. Chan, John Teofil Nosek. The Effect of Pairs in Program Design Tas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2008,34(2):197-211.

[5]Jeffrey C. Carver, Lisa Henderson, Lulu He, et al. Increased Retention of Early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tudents using Pair Programming[C]//In Proceedings of 20th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 Training (CSEET'07). Washington,DC,USA: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7:115-122.

[6]Richard G. Epstein. Getting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How Agile Processes can be Made More Secure[C]//In Proceedings of 21st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 Training (CSEET'08). Washington,DC,USA: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51-58.

[7] 俞輝. 計算機專業(yè)提高Java語言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14):48-49.

[8] 劉竹松,李振坤,王文彥. 極限編程在計算機本科畢業(yè)設計中的應用[J]. 計算機教育,2007(7):25-27.

[9] 鐘揚,劉業(yè)政,馬向輝. 小團隊結對編程實踐研究和重構[J]. 計算機技術與發(fā)展,2007,17(11):160-163.

Explora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Java Programming Course

CHEN Hao, MING Zh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518060 Shenzhen, China)

篇5

隨著中國科技的發(fā)展,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C語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C語言教學中,實驗教學對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學生學習C語言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紹了計算思維在創(chuàng)新人才中的作用以及C語言實驗教學目前的現(xiàn)狀,其次分析了C語言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C語言教學培養(yǎng)目標、方法、教學內(nèi)容、指導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以及編程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

計算思維;C語言;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近年來,新興技術發(fā)展過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計算機科學技術。新技術主要通過先進的技術、方法等來進行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計算思維又常常穿插在不同的學科當中。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對于C語言的教學仍是以計算機工具的應用教育為主,其教學內(nèi)容卻忽視了對于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不符合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因此,對于學校的C語言教學而言,學校應將以計算機技術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改革為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編程能力為主的教學方式。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計算思維在創(chuàng)新人才中的作用

計算思維不應當只是計算機方面的專家的技能,而應當是每個人都應當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計算思維主要通過啟發(fā)的方法來推理出問題的答案,采用抽象法和分解法來將復雜的任務或者系統(tǒng)簡單化??偠灾?,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理論來解決問題、設計系統(tǒng)、理解人類的一些行為等具有科學性的思維活動。計算思維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對計算機學科有著很大的作用,也能夠影響到其他的學科領域。對于生物學領域而言,生物學家通過計算思維的作用研究出了計算生物學。在化學領域方面,化學家主要通過計算思維中的納米計算來進行問題的思考。在經(jīng)濟學領域方面,經(jīng)濟學家在分析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是計算博弈理論。在物理領域方面,物理學家通過計算思維中的量子計算構建了物理模型。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是為了進行計算科學的教育。計算思維不僅能夠幫助其他學科有效地解決問題,還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專業(yè)知識,使學生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工作和個人的發(fā)展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C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擁有計算機技術和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編程能力。因此,C語言教學對學生來說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夠輔導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使用。

三、C語言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

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而言,C語言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邏輯性。學生需要通過較多的實踐教學來更好地掌握C語言這門編程課程。因此,C語言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C語言目前的實驗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在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上,實踐內(nèi)容的設計主要是通過課本的理論知識來進行的。例如:數(shù)組、結構體以及題的設計都是單獨應用。并且在實踐課程上,題目的難度并沒有增加,處于比較平穩(wěn)的趨勢。因此,如果學生的編程基礎較好,那么實踐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第二,對于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言,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方式是教師在上課之前首先分析題目,其次學生進行實踐,教師查看學生學習的過程并對學生加以輔導。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登記。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學生對于C語言課程的入門較困難,并且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害怕編程類的課程。另外,實踐課程比較普通且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這使得學生對于實踐課程不會有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地進行思考和提問。這也導致有的學生會通過抄襲來應付實驗結果。第三,在考核方式上,學生在操作完實驗內(nèi)容之后,教師通過運行結果來進行成績的登記。如果學生沒有完成,那么教師將無法登記。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另外,教師主要通過手工的方法來進行登記,這樣不僅浪費時間,還降低了課堂效率,使教師不能夠很好的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取平均成績來進行學生成績的登記。

四、C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C語言教學無法做到學習致用。C語言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并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需要通過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入門,認為這門課程比較的枯燥。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雖然能夠按照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操作,但是學生不能夠真正理解C語言課程教學的意義。這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編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當遇到一些新問題或者和實際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時,學生不能夠通過計算思維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不會將所學到的內(nèi)容運用到自己的專業(yè)上。這導致教師和學生認為C語言課程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也無法達到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1]第二,忽視了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的教學。在實驗課堂,教師更多注重的是語法和語句的教學,而忽視了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只是注重語法和語句的結構的練習。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只了解了語法和語句的格式,而無法提高自身的編程思想以及編程能力,甚至一些學生認為編程課程就是打字,只是將課本上的程序照搬到電腦上。因此,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夠運用計算思維,也不能夠通過C語言來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另外,C語言的語法和語句的學習過程太過乏味和單調。這導致學生沒有了學習的興趣。[2]第三,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不合理。實驗教學主要通過C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來設置教學內(nèi)容。教師主要通過驗證型實驗和設計型實驗來加強學生對于語法和語句的理解,缺少一定的開放性和綜合性。另外,對于不同的專業(yè)而言,實驗教學課程并沒有采用統(tǒng)一的大綱和要求。這使得實驗教學脫離了專業(yè)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個專業(yè)之間的差別,也不能表現(xiàn)出C語言在不同專業(yè)當中的作用。因此,學習較好的學生則不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學習,也阻礙了學生對于C語言以及C語言在自身專業(yè)當中的更深層次的研究。[3]第四,考核方式的單一性和不實用性。目前,中國主要通過書面考試成績來了解學生的優(yōu)異程度。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封閉性。其中,實驗成績只占了很少的比例。但是在國外的許多國家,實驗成績以及課堂作業(yè)等占到了總成績的百分之七十,而書面考試成績只占到了百分之三十。這表明了國外更注重的是教育的過程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國外的這種考試制度應值得學習。[4]

五、實現(xiàn)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

第一,明確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目前,國內(nèi)外各大高校都將計算思維作為最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通過計算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思維主要是指利用計算機科學的概念來解決問題、設計系統(tǒng)的一種思維活動。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計算思維不應當只是科學家具備的一種能力,應該成為人們的一項基本技能。C語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習C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的最好方法。各大高校主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來進行人才的創(chuàng)新。因此,對于各個專業(yè)而言,計算思維能力將成為新時期創(chuàng)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質。第二,注重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學生要通過計算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應當將生活中的問題轉換為計算機能夠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如何通過計算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于C語言課程而言,學生在有了一定的思路和解決方法之后,只要將思路轉化為C代碼。因此,教師不應當只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語法和語句上,而更應當注重學生的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生活中應用計算機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第三,改進實驗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制訂一套比較詳細且規(guī)范的實驗教學計劃。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使實驗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在學習C語言課程時應和自身的專業(yè)緊密結合。在設置題目時,教師應當考慮不同專業(yè)的差別,使題目能夠和專業(yè)相聯(lián)系,并且應當具有不同類別和不同層次的題目。例如:對于醫(yī)學、外語類等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題目的難度應當相對較低。而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其課程的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脑黾宇}目的數(shù)量和難度。對于成績較優(yōu)異的學生來說,教師也可以設置具有開放性的實驗。第四,改革實驗指導方法。學校應摒棄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第一,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使學生能夠自行思考并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實驗內(nèi)容,并且可以更好地掌握學到的知識。第二,在學習新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點來思考問題。當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應用新知識解決的方法。這樣可以通過不斷引入新知識來使所有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也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的知識點。第五,改革考核方式。學校應改變以往書面考試的單一性和封閉性,通過形成性教學來提高實驗考核在考試中的百分比,更加注重學生的考核過程以及對學生能力的考核。另外,制定一套能夠反映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評估方法。大量的實驗表明,如果考核比較注重學生的實驗成績以及考核的過程,那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真正的掌握C語言課程的思想以及設計的理念,使學生可以運用計算思維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編程能力。而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雖然能夠使學生獲得一個很好的考試成績,但是無法真正地理解這門課程,不能夠獲得運用計算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學校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應用型大學生的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實驗教學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和編程能力,也能夠為學生開拓一個較好的發(fā)展方向。對于C語言教學而言,學習當前的教學課程無法使C語言教學做到學以致用,忽視了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不合理,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過于單一和不實用。因此,學校應能夠通過明確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注重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的培養(yǎng),改進實驗教學內(nèi)容,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來實現(xiàn)基于計算思維的C語言教學實驗改革。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和編程能力。但是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培養(yǎng),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的進行研究。

作者:于麗 單位:新疆警察學院

參考文獻:

[1]秦芳,李倩,李娟.基于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電腦迷,2016(07).

[2]葛欣,席景科,李政偉,劉厚泉.基于計算思維的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探討[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5(01).

篇6

關鍵詞: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6-0040-03

1研究背景及目標

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趨勢是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對于培養(yǎng)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注重質量、特色,形成應用型學院的辦學特色,體現(xiàn)高等教育在多樣性基礎上的個性,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討的。

20年來,通過參加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研究會組織的學術研究研討會,我們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認識,使我們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的,非計算機專業(yè)和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學區(qū)別,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和社會培訓的區(qū)別,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等問題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提高。3年來,我們通過不斷地學習“CFC2004”、“CFC2006”和教指委“白皮書”精神,明確了突出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計算機公共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面向應用、學以致用是課程的教學目標,從而構建了適應我學院特點的突出應用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體系。

2構建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體系

“CFC2004和CFC2006”中給出了各類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我們按照“面向應用需要,采用多種模式,啟發(fā)自主學習,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團隊精神”的教育理念,構建了適應我學院的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公共課程結構及建設目標。

2.1公共課程結構

北京聯(lián)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是一所文、理專業(yè)綜合的一所應用型學院,針對我學院學生的特點,以及學院規(guī)定的一學年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時,我們按照學院對課程目標的要求,了解了個專業(yè)的需求設置了1+2的計算機公共課程結構。1是指“大學計算機基礎”:,2是指根據(jù)專業(yè)需要設置第二學期的程序設計課程,分別為“Access數(shù)據(jù)庫技術應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2類課程。針對以上三門課程,我們對如何突出應用性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在近3年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構建了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公共課程。

面向應用的計算機課程是指我們在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突出應用性。在教學模式上我們采用邊講邊練的教學形式,以示例驅動教學內(nèi)容,講練結合地組織課堂教學,建設了實驗操作練習庫,提供實驗拓展內(nèi)容,以鞏固學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促進創(chuàng)新實踐和動手能力。對每一門課程設置了學生自選綜合實驗項目,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根據(jù)綜合實驗項目的基本要求,設計并完成綜合實驗項目。例如,Access數(shù)據(jù)庫技術應用課程,學生自選綜合項目是做一個小型的數(shù)據(jù)庫應用系統(tǒng),以進一步拓展設計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建立了多元立體化教學和學習資源,在課堂上或通過網(wǎng)站可以獲取化教學和學習資源。教學和學習資源包括課件、教學大綱、教學進度、通過郵件與教師交流、在線自測、實驗操作練習庫、綜合實驗項目要求和樣例等學習資源。例如,學生瀏覽課件、下載實踐練習素材,瀏覽綜合實驗基本要求等

2.2公共課程

三門課程的總體目標是掌握了解課程相關的理論知識,具有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具有程序設計及基本應用的能力,具有編制一個小型的應用系統(tǒng)的能力,突出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基礎理論教學由7個部分組成。

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的使用 Office辦公應用軟件的應用計算機網(wǎng)絡應用及多媒體應用算法與數(shù)據(jù)結構基礎程序設計與軟件工程基礎數(shù)據(jù)庫設計基礎。

(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基礎實踐教學由4個部分組成。

計算機基礎知識(通過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完成配置一臺電腦的設計。)Windows XP基本操作能力 Office 應用網(wǎng)絡應用。

2)“Access數(shù)據(jù)庫應用”課程

(1) “Access數(shù)據(jù)庫應用”課程基礎理論教學由7個部分組成。

數(shù)據(jù)庫基礎知識數(shù)據(jù)庫及表的基本操作創(chuàng)建和使用查詢主要介紹查詢的功能和用途,創(chuàng)建和使用查詢的操作方法文創(chuàng)建和使用窗體創(chuàng)建和使用報表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訪問頁和宏的應用VBA編程入門及模塊。

(2) “Access數(shù)據(jù)庫應用”課程基礎實踐教學由6個部分組成。

數(shù)據(jù)庫及表的操作(學會創(chuàng)建、編輯數(shù)據(jù)庫及表,建立設置表的關鍵字,設置表中字段的屬性,建立表之間的關聯(lián)。)查詢的應用(學會創(chuàng)建各類查詢,使用查詢進行統(tǒng)計計算,運行查詢。)窗體的應用(主要學會建立各種窗體,通過窗體控件事件運行宏。)報表的應用(主要學會建立不同的報表,在報表對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數(shù)據(jù)訪問頁和宏的應用(學會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訪問頁,創(chuàng)建宏、宏組,掌握宏的相關操作命令,運行宏。)VBA編程入門及模塊的應用(學會VBA編程的基本方法,掌握程序設計的3種基本結構的設計方法,學會模塊的應用,參數(shù)傳遞的實用方法等。)。

在課程結束之前完成一個小型的數(shù)據(jù)庫應用系統(tǒng)綜合實驗項目。

3)“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

(1)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基礎理論教學由8個部分組成。

Visual Basic程序開發(fā)環(huán)境、對象及其操作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基礎數(shù)據(jù)的輸入輸出以及Visual Basic常用控件Visual Basic程序控制結構Visual Basic數(shù)組及過程 Visual Basic事件過程Visual Basic菜單、對話框、多重窗體等程序設計Visual Basic數(shù)據(jù)文件。

(2)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基礎實踐教學由7個部分組成。

Visual Basic環(huán)境和程序設計初步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基礎及數(shù)據(jù)輸入輸出語句的應用常用標準控件的使用選擇結構和循環(huán)結構程序設計數(shù)組及過程程序的設計界面設計程序的設計文件應用(掌握順序文件和隨機文件的打開、讀寫操作和關閉。掌握文件系統(tǒng)控件的使用。)。

在課程結束之前完成一個小型的應用系統(tǒng)綜合實驗項目。

2.3教學資源設計和建設

為提高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程的教學效果,針對我學院學生的特點,近4年來,我們不僅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了改革,同時構建了3門課程的教學和學習資源平臺,利用兩種局域網(wǎng)環(huán)境的輔助教學系統(tǒng)和學院計算機中心主頁,提供了這3門課程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材、課件、教學進度、習題與實驗指導、試題庫、教學實踐素材和樣張、綜合實驗項目要求和樣例、網(wǎng)上自測練習、網(wǎng)上討論及答疑、在線考試系統(tǒng)等教學學習資源。教學和學習資源的建設,擴展了課堂的教學和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操作應用技能。圖1給出了教學學習資源展示圖。

2.4面向應用的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xiàn)

三門課程的教學模式設計主要是采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網(wǎng)站提供的教學和學習資源平臺、網(wǎng)站自測系統(tǒng)、郵件答疑等形式。課堂教學采用邊講邊練結合的形式,學生通過對示例的操作,進行感性理解,進一步理解知識點和操作方法;通過實踐教學練習,加強和鞏固知識點的理解,提高操作及應用的技能;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布置課程的綜合實驗項目,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操作的能力,構思設計自己要創(chuàng)建的應用系統(tǒng);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通過在網(wǎng)上瀏覽資源平臺的學習資料,通過自測系統(tǒng)自測所學知識和操作,通過郵件進行答疑解決知識點概念和操作等問題;這種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面向應用的理念,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收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設計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技能。

2.5考試機制的改革和實現(xiàn)

在2005年我們將筆試和上機考試機制改革為在線考試系統(tǒng)(無紙化考試,理論和上機兩部分),考試系統(tǒng)為B/S結構,可方便設定考試范圍、難易度、各題分值,可自動判卷,及時給出成績。大大解決教師閱卷和上機評判操作題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試的公正性和閱卷的準確性。考試機制改變后,我們?yōu)榱送怀鰬媚芰Φ目疾?,將考核標準比例進行了調整,綜合大作業(yè)設計和平時的實踐練習成績占40%,期末上機操作測試部分占30分,期末理論部分考查占30分??荚嚈C制的改革,注重了學習過程,突出了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

3改革效果

近幾年在構建面向應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有以下收獲:

提高了教師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目標的認識,加強了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提高了教師的團隊意識,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和工作量。

統(tǒng)一了3門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進度、教學知識點復習題、上機操作實驗指導等教學資料。

課堂教學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以示例驅動教學知識點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構建了3門課程的立體化教學和學習資源。在計算機中心網(wǎng)頁和局域網(wǎng)輔助教學系統(tǒng)中提供了教學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在家里、自由上機、電子閱覽室等上網(wǎng)獲取學習資料,并可以在局域網(wǎng)絡輔助教學系統(tǒng)中進行自測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在2005級學生的462份問卷調查中,313份認為課程學習內(nèi)容有所收獲,對教學效果認可率達到了67.7%。

注重課程教學過程,3門課程的綜合作業(yè)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和設計能力的空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應用能力。

進行了考核機制的改革,實施在線考試,不僅考查知識點概念,同時測試操作技能。綜合成績的組成是(平時課堂練習+期中成績+綜合作業(yè)設計成績+期末成績),注重了學生的過程和綜合能力的考核,加強了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注重了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不斷學習、探討、研究和改革實踐中,我們在構建突出應用的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課程體系上以上的體會和收獲,我們將堅持面向應用的教育教學方向,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計算機公共課程。

參考文獻

篇7

C++語言是在C語言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門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對于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生的C++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方法,必須結合當前大學生基礎和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使得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生不但能夠掌握面向對象的理論知識,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視化編程與調試能力,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程應用型的實用人才水平。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使得大學生能夠找到科學的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4],盡快掌握C++語言基本理論和具備編程能力,是每位任課教師都需要面臨的難題。

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為了培養(yǎng)面向工程應用的C++程序設計人才,在知識、能力、應用、創(chuàng)新等各方面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本文提出“雙主互動為綱、兩個創(chuàng)新、兩個學習、兩個支持、四個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達到掌握理論知識和具備編程能力的工程應用水平。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本課題組的教學模式采用雙主互動教學為綱,即基于師生互動的教師主導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兩個創(chuàng)新是指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分別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是指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分解,突出重點,并及時將新內(nèi)容、新科研成果、新概念、新技術等內(nèi)容補充進來,改善課程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對計算機編程人才的需求。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是指采用互動式、全方位的教學方法,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兩個學習是指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對C++的開發(fā)環(huán)境進行學習,使得學生面向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兩個支持是指教師要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支持,包括面授支持、電話支持、e-mail和QQ等網(wǎng)絡支持。四個課堂是指理論教學課堂、上機實踐課堂、課程設計課堂和其它課余時間的課堂。

三、采用自然語言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C++語言是一門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C++語言教材從前到后系統(tǒng)性特別強,前后章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聯(lián)系緊密。由于面向對象的很多新的概念比較抽象,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把教材上的語法知識照本宣科地講給學生聽,會導致下面大部分學生聽不懂,學生會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和厭倦疲勞,從而產(chǎn)生排斥和厭學情緒。這種抵抗情緒一旦從開始就產(chǎn)生,則將影響后續(xù)整個學期的教學效果。由于從頭到尾都聽不懂,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學生也無法進行互動,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效果非常差。而教師要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第一次課程教學中,明確C++語言課程的重要性

目前C++語言是大多數(shù)電子、信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非常重要的程序設計課程,也是這些大學生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畢業(yè)設計、以后上研究生或參加工作進行計算機軟件和IT開發(fā)的主要編程語言,廣泛應用于軟件設計和開發(fā)中。要讓大學生有危機意識,在大學生就業(y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學好C++語言,能夠提高大學生以后在就業(yè)競爭中的籌碼。

2.講課過程中,對C++語言中的很多概念,結合自然語言進行講解

C++語言作為一門計算機語言,它和人類的自然語言相比,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在講解一些關鍵概念時,采用一些淺顯的自然語言的例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本文作者在講述一些關鍵概念時,將這些概念和自然語言結合進行循序漸進啟發(fā)式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舉幾個例子。

(1)引用是C++語言中第一個新的概念。引用類似于自然語言中的別名或者綽號,是正名的別名,沒有正名就沒有別名。例如唐太宗就是李世民的引用。李世民是正名,唐太宗是別名。正名和別名屬于一個變量,共用同一片內(nèi)存空間。引用主要用作函數(shù)的參數(shù)傳遞,形實結合后不會產(chǎn)生臨時的變量,節(jié)省了內(nèi)存空間

(2)類和對象是C++語言區(qū)別于C語言中普通數(shù)據(jù)類型和變量的概念。類是具有相同屬性和行為的一組對象的集合,它為屬于這個類的所有對象提供了統(tǒng)一的抽象描述,其內(nèi)部包括屬性和行為兩個主要部分。類和對象的關系就像模具和鑄件的關系一樣,類就相當于模具,對象就相當于鑄件。一個模具可以生產(chǎn)出成千上萬個鑄件。

(3)友元是C++語言中另一個新的概念。在數(shù)據(jù)共享與保護中,友元類似于自然語言中的朋友,但是友元和自然語言中的朋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人類的朋友關系通常是雙向的、可以傳遞的,但是C++中的友元關系是單向的、不能傳遞的。

3.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課程的學習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布置一些編程作業(yè),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并共享小組編程成果,使得他們對自己編制的程序能夠運行和產(chǎn)生正確的結果具有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每一個小組各自給全班同學講授和演示自己的算法、編程思路、運行結果,既能夠鍛煉學生的編程與演講能力,又能夠在課堂中產(chǎn)生良好的互動。

4.講課過程中盡量做到幽默風趣,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教師在上課時,要做到風趣幽默、聲音洪亮、帶人真誠、平易近人、知識淵博、通俗易懂,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在PPT幻燈片中多做一些動畫效果,或者以Flas演示程序的動態(tài)運行過程。教師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課堂中學生的反應,隨機應變,結合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最新國內(nèi)外時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一些難以理解的語法,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對一些難以區(qū)分的概念采用表格形式進行對比和總結

C++語言是在C語言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全面兼容C,但是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較為復雜的語法知識點。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語法知識點,如果教師不幫助學生及時進行總結和舉一反三,按照大學生初學的水平很難真正達到掌握和編程應用的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在講完某些知識點后采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和總結。例如,C++中引用和指針的區(qū)別總結表,普通指針、指向常量的指針和常指針三種指針所指向的內(nèi)容和指針本身能否改變對比總結表,對基類中具有不同訪問屬性的成員經(jīng)過不同方式繼承后在派生類中的訪問權限的比較和總結表,運算符重載時重載為類的成員函數(shù)和友元函數(shù)、前置、后置自增、自減運算符參數(shù)個數(shù)總結表。

五、熟悉Visual C++編程環(huán)境,具備圖形界面編程能力

目前,Visual C++ 6.0是比較經(jīng)典的開發(fā)環(huán)境。即使掌握了C++基礎知識,仍然難以高效掌握使用Visual C++的編譯器。為了培養(yǎng)實用型軟件開發(fā)人才,教師還應該進行Visual C++編譯器的入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掌握如下知識:

1.能夠使用Visual C++開發(fā)環(huán)境進行界面設計;

2.能夠創(chuàng)建簡單的基于MFC的應用程序;

3.能夠使用類、函數(shù)和消息映射機制;

4.能夠利用開發(fā)環(huán)境有效創(chuàng)建對話框、按鈕和菜單等資源。

當然,對于Visual C++的學習,一本好的教材也至關重要,現(xiàn)在的書店和圖書館各種Visual C++的學習教材五花八門,不泛互相抄襲、錯誤百出、誤人子弟的教材。如何從這些書籍的海洋中找到合適的入門教材,對于作為初學者的大學生來說有點難為他們。本文作者也買過不少Visual C++學習的書籍,其中不少書就沒有任何學習價值,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挑選一本優(yōu)秀的、很容易入門的教材。本文作者和周圍很多從事Visual C++語言開發(fā)的朋友們都認為Jon Bates主編的《實用Visual C++ 6.0教程》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教材。本人在每個學期給學生教學時,都會將這本教材的電子版發(fā)給同學們,而且從他們的反饋來說,效果確實不錯。

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程序編程與調試能力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驗證,否則只是紙上談兵。作為一門計算機語言,C++程序設計的實踐性操作特點決定了上機實踐是課程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編程序或調試程序,不如教會學生編程序或調試程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上課時教師提前給同學們將上機編譯器環(huán)境、各種單步調試、斷點調試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布置好上機操作的題目,這樣學生在上機前就會有充分的準備,做到有的放矢。

2.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程序設計題目,讓學生通過查資料、上網(wǎng)和請教老師等多種方式編程調試,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到有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對學生的上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對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在課堂上統(tǒng)一進行講解。并且也要對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實時總結和改進,形成閉環(huán)。

按照本文作者研究的教學方法,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學習,在學期期末考試前的一個月對201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1班全班52個學生劃分為13個小組布置了課程設計項目。每4人一個小組,由每個小組自己推選出1個組長、1個副組長和組員。組長負責課程設計項目的總體實施和分工,副組長協(xié)助,組員配合。課程設計的考核是每個小組交一份打印課程設計報告,包括項目題目、小組成員、程序設計結構、流程圖、源程序、實驗運行結果。每個小組推舉一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10分鐘的PPT演講,老師和學生進行5分鐘左右的提問??己顺煽兪怯衫蠋煾鶕?jù)課程設計報告、演講PPT內(nèi)容、回答問題效果等項目進行打分。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C++理論學習和一個月的課程設計,全部小組都按時遞交了課程設計報告和進行了匯報演講,其中不少學生講的非常精彩,這對于他們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實戰(zhàn)鍛煉。學生普遍反映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工程應用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七、結論

本文作者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體會,提出將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以活躍式課堂為形式、以課程實際相結合的多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真正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高效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鄭莉. C++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錢能. C++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譚浩強. 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王衛(wèi)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策略研究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2, 229(5):103-109.

篇8

關鍵詞關鍵詞:VB程序設計;中職院校;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4)002019102

0引言

《VB程序設計》是編程效率最高的一種編程方法,實用性非常強,在計算機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VB程序設計已成為中職計算機和電信等相關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但學生對這門課的普遍感覺是學起來難,不容易掌握。那么,到底難在哪里呢?筆者試圖找出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1《VB程序設計》學習現(xiàn)狀及難點

1.1學習興趣缺乏,影響學習效果

中職生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積累中,所學的僅是《計算機應用基礎》這樣的課程,程序設計是第一次接觸。首先VB程序設計與之前的計算機課程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其邏輯性、抽象性、系統(tǒng)性更強;其次很多學生對該課程不了解,認為程序設計課程枯燥乏味,一開始就缺乏學習熱情,加之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難度不斷加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另外教材選擇偏難,不符合中職生學習基礎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1.2英語基礎不扎實,學習費時費力

VB程序設計中的控件及相應的屬性和代碼設計中用到了大量的英語詞匯,而很多學生英語基礎不好,加之又不愿意去記憶,就會覺得《VB程序設計》學起來很費力。

1.3課程入門有難度,概念理解有困難

VB程序設計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如控件、對象、事件、方法和屬性,在沒有任何知識背景的情況下,要完全理解這些概念比較困難,學生因此普遍覺得《VB程序設計》學習入門難,即便在學了一段時間之后,還是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些基本概念。

1.4編程理念難理解,知識應用欠缺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一般都是初次接觸程序設計的思維方式和概念,加之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由于缺乏抽象能力以及良好的編程習慣,要解決一道實際問題非常困難。有的學生能把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是對于知識的靈活應用仍很欠缺。

2VB程序設計教學策略

2.1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因此必須培養(yǎng)學生學習VB程序設計的興趣。首先應抓住VB可視化的特點,選擇有趣實用的例子,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筆者給學生演示了VB中用于顯示系統(tǒng)時間的實例,當學生看到時間顯示在屏幕上,并且每秒都在變化時,非常感興趣,就很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這時候可以演示程序的設計過程,即只需在窗體中添加兩個Label控件和一個Timer控件,進行相應的屬性設置和代碼設置就可以了。這樣直觀的演示,讓學生感覺學習VB程序設計是一件有趣而簡單的事情。與此同時,筆者向學生介紹VB程序設計的特點,即可視化的編程特點,以及VB程序設計應用的廣泛性,鼓勵學生樹立學好它的決心和信心。

2.2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

VB程序設計教材多采用“學中用”的教學方法,其重點往往局限于語言本身,講解語法、命令、控件等內(nèi)容,結果通常是:學生能非常熟練地掌握VB語言本身,卻不知道運用之法。因此,筆者按“用中學”的思路展開教學活動,將知識點融入實例開發(fā)中。學生總是能較容易地接受一些直觀的東西,所以在講解一些抽象概念時,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輔助,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例如把存儲空間形象化為一間間連著的教室。通過一些簡單的實例,讓學生觀看、模仿,在實際操作中慢慢探究和領悟這些抽象的概念,并適時地加以歸納總結,使學生較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同時在反復的實例編寫練習中,讓學生熟悉程序設計流程,以及所涉控件的屬性、代碼設計等,有些概念、知識點不需要死記硬背,引導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靈活掌握即可。

2.3由簡到難,逐步累積

學習程序設計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散難點、合理選材,為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順序,并注意適時、適量、學以致用,逐步滲透相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特別是對于較難的知識點,一定要注意由易到難地學習。如在介紹條件判斷語句時,通過實例,先讓學生掌握“If…Then…Else”語句的使用,然后介紹If語句的嵌套形式“If…Then…ElseIf…EndIf”語句的使用,最后介紹多重分支語句“Select Case”,對這3種條件判斷語句作總結和比較。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容易讓學生接受,對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

2.4多動手,舉一反三

2.5課程設計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

在一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VB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每個階段知識點的實踐操作對學習有著很好的鞏固和提高作用,但對于VB的綜合應用在每個章節(jié)中往往體現(xiàn)不夠,而且實踐指導書上類似的題目也比較少。對于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熟練掌握VB的綜合運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課程設計要在知識點的綜合、靈活運用方面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課程設計中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

3結語

雖然在《VB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采取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提高教學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世峰.Visual Basic程序設計[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

篇9

關鍵詞:VB程序設計;能力培養(yǎng);教學改革與實踐;互動教學;案例教學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VB programming guided by ability training

Chen Sijia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sines and technolog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s, VB programming is designed to develop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the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in college. 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status quo of VB programm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o the teaching reform guided by ability training, and introduce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nd its practice and effect.

Key words: VB programming;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teractiv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深入發(fā)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同時,計算機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具有較高信息素養(yǎng)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培養(yǎng)過程中占據(jù)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僅僅具有最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還應具有更深層次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以及將來在各專業(yè)領域中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VB程序設計課程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所開設的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公共基礎課程,課程核心內(nèi)容在于介紹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理論,以及如何應用VB進行基于Windows環(huán)境下一般應用程序的開發(fā)與設計。因此,為了讓這門課程在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對其進行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1 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 VB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

VB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它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使用窗體和控件設計應用程序界面,采用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VB程序設計語言具有好學易上手、界面友好等特點,對于未學過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學生而言,很適合作為程序設計的入門教學語言。因此,VB程序設計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掌握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規(guī)則、常用算法,學會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界面的程序設計方法,并了解使用VB程序設計語言開發(fā)應用軟件的過程,從而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或自學其他程序設計語言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一門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VB程序設計課程具有如下特點:

(1)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缺乏必要的程序設計背景知識,但VB卻易學易懂,入門較快;

(2)概念多、理論多、涉及內(nèi)容多,系統(tǒng)性不強;

(3)課程實踐性強,實踐教學的效果決定了這門課程的成??;

(4)后期編程對學生基礎要求高,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理解能力不夠強。

1.2 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校已開設VB程序設計課程多年,但是學生學習的效果卻不理想。目前的VB課程教學,重點放在了對語句、語法和一些細節(jié)的講解;同時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也強調語法的重要性,導致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學習語法,對上機操作嚴重缺乏興趣,忽視了程序設計課程中實踐的重要性。盡管學生可以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各種考試,甚至取得很高的分數(shù),可他們卻編不出一個簡單實用的程序,也不知怎樣運用所學編程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改善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我們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了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1)大部分VB程序設計教材和課程講授中對所有問題都闡述得很全面,但對一些重點問題的描述卻沒有足夠的深度,缺少對學生程序設計基本方法的訓練和解決編程問題基本思路的引導。

(2)教學中只是單一地采用“知識灌輸”式的舉例教學法,而不是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案例+啟發(fā)”式教學法,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和實例沒有和學生專業(yè)緊密結合,造成學生對課程逐漸失去興趣。

(3)學時分配不夠合理,理論課學時遠大于實驗課學時,對于強調實踐重要性的程序設計課程而言,造成的后果是大部分學生對實驗課不感興趣,而且編程及實際應用能力較差。

(4)缺少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缺乏知識的整體應用和實際工程項目的開發(fā)訓練。學生學完本課程后,無法理解和掌握開發(fā)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方法,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支離破碎,不成體系,容易遺忘。

(5)學生可利用的互動教學資源不完善,不利于學生課后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課后學習情況無法考核,不能全面體現(xiàn)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

2 教學改革措施與實踐

針對VB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的特點和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課程組教師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主要有如下一些措施和手段。

2.1 教學過程互動化

大多數(shù)高校的VB語言都采用 “集中授課+實驗輔導”的教學方式,先在多媒體教室中講授理論課知識,然后針對所講授的內(nèi)容布置實驗作業(yè);實驗課時由教師輔導學生上機編程完成實驗作業(yè),前一次理論課是后一次實驗課的基礎。在這種教學方式下,VB程序設計課程設置普遍存在理論課學時大于實驗課學時的問題,導致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缺乏動手能力,不利于編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多媒體教學這種“計算機+大屏幕”教學模式知識容量大,雖然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有些教師上課時照“片”宣科,沒有師生互動,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教師上課單純依賴于電子教案,使得授課方法單一,達不到預期效果,沒有發(fā)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因此,本課程從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室+實驗室”教學轉變?yōu)樵诨咏淌彝瓿烧麄€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練”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模式;變教師主控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模式,縮短了學生從教師所講內(nèi)容再到動手實踐的過程,學生上手快,通過實踐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

2.2 教學內(nèi)容案例化

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編程基礎薄弱,對一些計算機編程的專業(yè)術語理解起來有困難,而講授法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遞,教師講述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雖然講授法可以讓學生很快接受VB語言的基本概念、語法結構等基礎知識,但是卻無法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更加無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必須從“教為主”向“學為主”轉變,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逐步學會解決問題。

案例教學是一種互動式啟發(fā)教學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案例的選取和設計要與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和生活結合起來。

(2)應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根本出發(fā)點。

為使教學案例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jīng)驗: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案例,案例應目標明確并兼顧知識系統(tǒng)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主線案例貫穿始終;其次,案例的選取和設計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主,具備趣味性和實用性,結合學生實際,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夠深入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最后,案例還要有針對性和關聯(lián)性,既能夠針對當前所講的知識點,又能夠復習鞏固以往知識點及關聯(lián)今后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在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興趣放在首位,將教學內(nèi)容以案例的形式呈現(xiàn),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還可以很好地將學生生活和所學專業(yè)知識與VB教學結合起來,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新的培養(yǎng)模式自采用以來,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同學反映這樣上課很有意思,并且對編程產(chǎn)生了更大的興趣。

2.3 實踐教學自主化

VB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光靠課堂的時間和教師的輔導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在課下多練習、多實踐、多討論,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其進行了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劃分,方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督促。

學習小組的分組原則為以宿舍相鄰為依據(jù),方便成員溝通與交流,3~5人一組,每組設一名組長。組長的職責是:督促本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完成作業(yè);輔助教師記錄小組成員出勤情況;帶領小組成員順利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同時,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組長可以給予適當加分的獎勵。小組組長的選取是很重要的,在分組前用2~3周觀察學生,要選取學習態(tài)度端正且進步較快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分組以后,實驗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到一起,遇到問題時可以小組內(nèi)討論。學生之間更容易交流,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怎么講更容易讓對方聽明白,能快速解決疑難問題。分組討論使得學生在互相講授的同時,也鞏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

進行分組以后,也為后期的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做好了準備。以學習小組為基礎,各小組自選題目,組長負責組織與分工,成員之間互相協(xié)作,使得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能夠順利地完成,并取得較好的項目實訓效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學習小組大大促動了學生學習的動力,VB學習也變成立體化的形式,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課下還進行討論和自學,收到較好效果。

2.4 教學資源多樣化

VB程序設計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實驗教學效果決定整門課程的成敗,而實驗的關鍵又在于實驗教學資源。學生光靠課堂的時間來實際操作編程是遠遠不夠的,在課下要進行大量的個人練習,如何給學生提供課后習題、參考資料等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筆者先后以ftp、網(wǎng)站、空間3種方式提供資料,3種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ftp提供了方便地上傳下載功能,學生可以很方便地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料,也有利于學生在課下主動完成作業(yè),但是難以動態(tài)掌握學生課后情況,只能看是否提交過作業(yè);網(wǎng)站可以提供比較全面的資源列表,但是網(wǎng)站只能統(tǒng)計點擊率,無法和學生實現(xiàn)實時交互;空間在交互和點擊率上做得很好,但資料需要借助ftp和郵箱進行傳遞。因此,本課程采用了3種方式結合的方式,即用ftp提供作業(yè)空間和大型資源下載,用網(wǎng)站提供參考資料,用QQ空間實現(xiàn)和學生的實時在線交互,動態(tài)反映整個教學過程,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圖1為我校VB程序設計課程網(wǎng)站,圖2為筆者正在使用的QQ空間。

2.5 考核方式合理化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必然會牽動教學效果測量手段的改革。當前高校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學習效果大部分都是通過筆試的方式來測量。這種方式偶然性大,無法考核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大多忽視平時的學習,認為考試之前熬通宵也能考高分。同時筆試的形式也使學生不重視VB的實踐操作,學完本課程后,依然無法真正運用VB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得本課程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覺得這門課程學了也是白學,間接影響到新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不僅要在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上進行探索,還需要在課程考核和成績評價上進行積極探索,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并將

(下轉頁)

(上接頁)

知識應用于實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只注重學生最后期末考試成績,并不能夠完全考察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和能力,重視教學過程的考核,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而且還能夠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提出了期末考試改筆試為機試,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鳌⑦^程考核為輔、競賽獲獎加分的激勵考核方法,提出了6+2+2+X的考核比例,即期末機試成績占總成績60%,平時實踐作業(yè)完成情況、出勤率和課堂表現(xiàn)情況占20%,課程設計占20%,競賽獲獎單獨加分的考核形式。在教學實踐中,這種考核方式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同時也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了考核,加強了教學過程的考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期末考試采用上機考試的形式以后,學生在實驗課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很大改進,并且課下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到實驗室調試程序,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3 結束語

經(jīng)過課程組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本文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和手段陸續(xù)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得以實踐,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提升了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對學生考取計算機等級考試資格證書也起到了輔助作用,在學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下,本課程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苑永波.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J].中國電化教育,2001(8):25-27.

[2] 馮煙利.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篇10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 民辦高校 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28

C語言因為具有良好的計算機硬件編程能力,能夠編寫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程序,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1]。C語言還是數(shù)據(jù)結構、數(shù)據(jù)庫等課程的先修課程,也是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的科目之一。因此,很多院校都把C語言作為程序設計的入門課程。相比于傳統(tǒng)的研究性大學,民辦高校更注重自身辦學特色[2]。我校的辦學理念是“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走上社會”。具體到C語言這門課,就是要更加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實驗教學,著力推進應用型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實驗教學改革方法

我校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是:通過C語言實驗教學的改革,培養(yǎng)出具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的編程調試能力、持續(xù)的自學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需解決三個關鍵性問題:一是實驗指導書的編制;二是實驗教學和培養(yǎng)方式的改革方法和手段;三是實驗教學全過程規(guī)范制度的建立。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1 C語言實訓指導書的整理編制

結合我校育人理念和計算機類學生的特點,針對性地編寫相關實驗內(nèi)容。實訓指導書分為三個部分:實訓總要求、實訓模塊和項目拓展實例。第一部分為實訓總要求,目的是讓學生編寫規(guī)范的代碼,從開始程序設計就進行規(guī)范練習,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部分為實訓模塊,有三個:①基礎部分,為隨堂實訓;②深化部分,為綜合實訓;③課程設計,為期末的課程設計,是對整個內(nèi)容的一個綜合設計,可以使學生從軟件開發(fā)的角度開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第三部分為案例拓展實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本書具有基礎性、實用性和系統(tǒng)性,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從淺入深,從低到高的訓練過程,逐步提高他們的編程和動手能力。

1.2 實驗教學和培養(yǎng)方式的改革

改變實驗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具體體現(xiàn)在:①課前針對性提問,促使學生應用所學理論知識積極思考,并通過實驗來驗證解決;②少講多練,開頭5-10分鐘講述實驗內(nèi)容和重點,中間大段時間留給學生操作,最后5分鐘時間實驗總結;③注意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學生如遇問題并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養(yǎng)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

1.3 對實驗教學規(guī)范制度建立的探索

為了保證實驗教學達到最佳效果,針對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和缺乏持續(xù)學習動力的特點[4],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考勤制度和每次實驗現(xiàn)場的考評,加大實驗表現(xiàn)在最終期末成績中所占的比重。規(guī)定實驗課無正當理由缺勤2次以上,直接取消期末考試資格。設計現(xiàn)場考評成績表,每次實驗后給出所有學生當次實驗得分,并累積到期末,作為該課程的平時成績。增加C語言程序設計大賽等比賽的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參加比賽,獲得證書。

2 對應用型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的反饋

2.1 應用效果

本實驗教學改革方案首先在2012級軟件班進行實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有多名學生在2012年“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yè)人才設計與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獲獎,下一步,將盡快投入到理工學院大一其他專業(yè)的C語言程序設計的實驗課程教學中。同時,進一步探索C語言課程的整體教學模式與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結合,力求將應用范圍擴大到各年級和各專業(yè)。

2.2 評價與反饋

2.2.1 同行評價

《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教學,其教師隊伍合理,教學目標定位合理,實驗教學內(nèi)容設計有層次感,教學方法科學,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稊?shù)據(jù)結構》及《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師也對本門給予了很好的評價,綜合體現(xiàn)出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良好。

2.2.2 學生評教

在學生座談與學生問卷調查評比滿意度高達90%以上,其中有80%的學生認為是優(yōu)良。學生反映指導內(nèi)容充實,設計有層次性,與實際結合密切,學完之后有成就感,教師責任心強、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生互動良好。

3 后續(xù)研究工作和展望

一是實訓指導書還需進一步完善,可考慮將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加入到指導書中。在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中,問問題的人數(shù)較多時,需要教師有極強的責任心,考慮是否可以預先錄制相關疑難問題解答的視頻,直觀地“程序演示”,來增強學生們對程序的理解,提高教師指導效率;二是可以考慮構建集考勤、教學、評價一體化的實驗教學網(wǎng)站,構建自主學習平臺;三是改革C語言這門課程的考評體系,建議引進無憂二級C語言考試系統(tǒng),以二級考試的難度要求學生,促進學生C語言二級過級率的提升。

4 結語

上述方法在我校的計算機類專業(yè)的課程運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的編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培養(yǎng)計算機方面應用型人才邁出了重要一步。當然,C語言實驗教學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有許多內(nèi)容需要進一步去探究。

參考文獻:

[1]廖建華.任務驅動型案例教學在“C語言”課程教學中的實施[J].教育與職業(yè),2011,(5):157-158.

[2]夏季亭,王蕾.民辦高校構建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J].中國成人教育,2012,(1):20-22.

[3]白靈,韓瑩,鹿玉紅等.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考試改革實施方案[J].時代教育,2013,(9):39-40.

[4]程傳鵬.基于大學生心理特點的C語言教學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2,(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