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8 05:29:00

導語:大豆栽培技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豆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1選擇高產、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

農業(yè)生產中種子的貢獻率為23.8%,根據試驗及在遜克縣范圍內對大豆品種的篩選,遜克縣第4積溫帶應以黑河43號、黑河8號、黑03-3559為主栽品種。第5積溫帶應以黑河31號、墾鑒豆27號為主栽品種。第6積溫帶應選擇黑河35號、黑河33號為主栽品種。在同一積溫帶,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塊輪流更換使用增產10%~15%,發(fā)揮品種增產優(yōu)

勢。

2改變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

改春整地為秋整地,秋整地能將秋季雨水貯存在土壤中,保墑保苗,且能延長土壤熟化時間,提高土壤肥力,既解決了春整地大豆缺苗斷壟問題,又提高了產量。經調查,在相同條件下,秋整地大豆保苗率達98%以上,而春整地保苗率只在70%左右。由于整地時間不同,產量也不一樣,秋整地比春整地增產12.5%左右。改年年耕、深翻為淺翻、深松(據有關專家測定,深松的深度每增加1cm,可增加蓄水量600t/hm2),可增加作物產量

15%~20%,是一項很好的增產措施。

3秸稈還田

將農作物秸稈還田利用,不僅避免了因腐爛焚燒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實現了以地養(yǎng)地;而且為大面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夯實了地力基礎。遜克縣目前有耕地面積10.56萬公頃,有90%以上耕地種植大豆,從1998年開始就進行秸稈還田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截至2008年全縣應用小型混輪脫粒機和大型聯合收割機收獲還田,面積已達5.33萬公頃,有機質連續(xù)提高1.0%~1.5%,通過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水分無效蒸發(fā),提高農田保水蓄水能力,從而達到了保墑節(jié)水目的,減少了黑土層流失。經調查,利用秸稈還田技術,可增收450元/hm2。

4進行種子包衣

大豆重迎茬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蟲害加重,遜克縣大豆種植區(qū)90%以上發(fā)生根腐病,不少鄉(xiāng)鎮(zhèn)大豆孢囊線蟲病危害嚴重,并且發(fā)生面積呈上升趨勢,要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就要杜絕白籽下地,用適樂時、生物表面活化劑進行種子包衣。經調查,使用種衣劑加適樂時進行拌種,防治大豆根腐病,增產112.50kg/hm2,增加收入310元/hm2,提高產量10%~15%。

5改壟三栽培為45cm窄行密植

大豆45cm雙條密植栽培技術是近幾年推廣的一項新技術,是在壟三栽培的基礎上增加密度實現增產的一項新技術,行距由65~70cm縮小至45cm,采用雙條密植的栽培方法,比常規(guī)的壟三栽培技術增產幅度達13.2%。45cm雙條密植增產原因:一是增加了保苗株數,擴大了綠色面積;二是植株分布均勻合理,在加大密度的條件下,由于行距縮小,加大株距,縮壟增行,增加綠色面積,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協調比較好,從而達到增產。經調查車陸鄉(xiāng)10戶農民應用大豆45cm雙條密植技術,在2009年歷史罕見的大旱之年,平均產量1271.93kg/hm2,比遜克縣大豆平均產量增產15%,比常規(guī)大豆栽培增效益564.00元/hm2。

6施用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

為改善微生物環(huán)境,可施用有機肥15t/hm2以上,改善土壤養(yǎng)分狀況。為解決大豆重迎茬養(yǎng)分消耗單一問題,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廣泛應用噴漿造粒工藝生產的復合肥,增施土壤磷素活化劑,既能分解土壤中的磷、鉀,又能起到固氮作用。根據土壤養(yǎng)分的豐缺來確定氮、磷、鉀的比例和用量,既能節(jié)本,又能增效,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目的。經過3年的測土配方工程實施,大豆平均增產幅度為8%,遜克縣節(jié)省化肥投入800萬元,節(jié)本增效達1800萬元。

7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進行田間管理,苗期淺趟深松,中耕除草。一定要使用既不抑制大豆生長,又能殺滅田間雜草的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生育調控,進行追肥,使用既能促進大豆生長,又能防止前茬農藥殘留的生長調節(jié)劑——奈安葉面肥,防治病蟲害,保障大豆植株健壯,以獲得高產。

參考文獻

[1]張鳳泉,李成財.重迎茬大豆減產原因及控制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4):159,161.

[2]張友,王煒,陳中寬.大豆重迎茬減產機理與技術對策[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1999(1):29-30.

論文關鍵詞重迎茬大豆;高產栽培;黑龍江遜克

論文摘要重迎茬大豆有很多負面影響,通過選擇高產抗病優(yōu)良品種、改變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秸稈還田、進行種子包衣、改壟三栽培為45cm窄行栽培、科學施肥、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可以解決重迎茬大豆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