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游戲創(chuàng)新策略

時間:2022-08-12 10:32:18

導語:小學體育游戲創(chuàng)新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體育游戲創(chuàng)新策略

[摘要]小學是讓孩子養(yǎng)成運動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能加強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文章以森林教育為視角,對小學體育游戲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進行探究。

[關鍵詞]森林教育;小學體育;游戲;改編與創(chuàng)新

一、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南通市鶴濤小學的一至六年級學生群體,共計調研樣本240人,并對該校場地及綠地情況進行了簡單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調查法研究者查閱了大量的體育教學、游戲活動研究、森林教育等相關文獻,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2.問卷調查法為確保研究的科學性,保持問卷調查內容的合理性,筆者走訪了受調查群體,結合專家意見與查閱相關課題調研內容,確保問卷調查合理且有效。筆者將初稿先后發(fā)給10位專家,有7位專家對該問卷的有效性持肯定態(tài)度,3位專家肯定了問卷的合理性,說明此項調查問卷能夠達成此次研究的目的。

二、結果分析

(一)游戲形式

小學體育游戲組織形式較多,通過對問卷的歸納與整理顯示,該校常見游戲主要包括教師組織的接力賽、學校組織的競技賽、自發(fā)性質的小游戲等。根據表1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于自發(fā)性的游戲活動,學生群體都保持著較高的興趣;由學校組織的競技類體育游戲,在一至四年級的學生群體中,興趣程度并不高,五至六年級的學生更喜歡競技類體育游戲活動。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與學校組織的競技類游戲形成了反差。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在五至六年級的學生群體中,興趣缺失尤為嚴重。筆者認為這也間接說明,一至四年級學生對教師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所以對于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有很高的參與性。

(二)游戲資源

為了確保森林教育理念融入的有效性與該項研究的可行性,筆者調查了目標小學的整體面積后,分別對該小學的操場、草地、樹木等占地情況進行了整理。表2是某小學體育游戲場地可使用面積的調查情況。表2的相關數據顯示,該校樹木、草地的占地面積占學校整體面積的19%,外加操場面積15%,小學游戲場地可使用面積占小學整體面積的35%左右。該校具備構建仿生林地的環(huán)境,滿足了小學體育游戲創(chuàng)新的條件。

三、體育游戲對小學運動能力發(fā)展的分析

(一)小學一至二年級注重提升學生的運動基礎

一至二年級的學生處于節(jié)奏感與協調性欠缺的階段。該階段的小學生雖然有著很強烈的探索欲、好奇心,但經常會依靠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該階段教學需要教師以引導為主,配合足球等戶外運動,幫助小學生提高基礎運動能力。

(二)小學三至四年級注重加強學生的核心能力

對于三至四年級的學生群體,其運動發(fā)展是較為重要的一環(huán)。該階段的小學生已具備了基本運動素養(yǎng)的節(jié)奏感、自身協調能力。為增強學生的核心運動能力,教師與家長應提供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機會。體育游戲的質量關系著小學生獲取核心運動能力的效果。游戲的設計與構思應包含一定的自主探究內容。這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并對體育保持濃厚的熱愛和積極的學習興趣。

(三)小學五至六年級注重鞏固學生運動能力

五至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基礎運動能力,對于運動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認知。該階段學生有著強烈的自主欲和獨立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想要獨立完成目標的心態(tài),開展更加科學化、精準化的體育活動。由于游戲的水平、條件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教師要完善學生感興趣的自發(fā)性小游戲,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該階段學生的運動能力,打破環(huán)境因素的局限,同樣也能讓學生感受體育競技的魅力。

四、影響小學體育游戲成效的因素

(一)性質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子設備越來越智能化。這間接導致小學生運動體驗變得越來越少,學生間的互動性也隨之減少,阻礙了小學生的運動發(fā)展。

(二)時間的變化

一些家長讓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參加各類輔導、培訓,忽視了學生真正的需求,過度看重學生成績。此背景下的學生缺乏輕松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會逐漸喪失對新鮮事物積極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三)地點的變化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孩子的游戲場地逐漸從鄉(xiāng)村環(huán)境轉變?yōu)槌鞘协h(huán)境。游戲地點的變化成為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

五、基于森林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游戲創(chuàng)新策略

森林教育是指在原生態(tài)或仿生森林等林地環(huán)境下,以增強青少年自信心、自尊心為目標,集戶外學習、實踐、運動為一體的教育模式。目前,森林教育更側重于讓兒童或青少年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轉變依賴現代電子設備的現狀。小學體育游戲是以基礎運動知識與基礎動作為主要內容,采用游戲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適應力,以改善體質為主要目的的一項活動。教師將森林教育模式與小學體育游戲相互融合,讓游戲更具創(chuàng)造性、多樣性,可以在發(fā)展小學生運動能力的同時,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

(一)小學一至二年級的游戲創(chuàng)新以“教育與自然”為根本

森林教育下的體育游戲,借助自然生物(如花草樹木、小動物等)豐富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其天然特征要比人為環(huán)境所營造出的教育環(huán)境更有魅力。因此,小學教師的體育游戲改編與創(chuàng)新,應從游戲活動的方式上跟周邊的自然事物產生關聯。例如,在進行接力游戲時,教師可加入定時的設定,樹木起到保護或延時的作用;再讓學生自己去改編游戲內容,將不同的樹木作為各組的“要塞”;還可演變成“搶奪基地”的游戲。游戲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基于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自然環(huán)境的吸引力遠高于電子產品。教育與自然相互結合的體育游戲更容易調動小學一至二年級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二)小學三至四年級的游戲創(chuàng)新以“干預與引導”為方向

游戲是自由、自然的一項活動。對于三至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參與游戲活動更傾向于自主、自發(fā)地開展。但教師希望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學到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游戲活動中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例如,在學生了解周圍環(huán)境、主動探索自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以觀察為主,研究學生的心理與實際需求。學生的運動發(fā)展是一個反復練習后產生量變的過程。教師的引導與干預應基于學生對游戲的實際需求。對于三至四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干預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良性的游戲環(huán)境中,發(fā)現游戲的體育價值。

(三)小學五至六年級的游戲創(chuàng)新以“探索與多樣”為主旨

多樣性、神秘感是五至六年級學生對事物更易產生濃厚興趣的條件因素。根據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五至六年級的學生群體更加偏向自發(fā)性的小游戲。因此體育游戲內容的創(chuàng)新既要滿足多樣性,也要包含一定的神秘色彩。不同于一至二年級學生群體的基礎運動、三至四年級學生群體的核心能力培養(yǎng),五至六年級學生群體更重要的是熟練與鞏固運動技能與動作,小游戲的設置應該滿足高強度、競賽性等要求。

(四)游戲效果的增強以“健康與成長”為目的

多樣且強度不同的體育游戲對改善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各項運動能力有著一定的幫助,能夠使學生的抵抗力得到增強。在自然環(huán)境下開展小學體育游戲,借助校園環(huán)境構建仿生林地環(huán)境,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分享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

結語

總的來說,游戲對學生運動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森林教育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游戲活動讓體育游戲的創(chuàng)新形式變得更加豐富。體育游戲結合森林教育理念,讓游戲形式、游戲內容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有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洪云云.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有效性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0(8):68.

[2]毛國蓉,費永?。畤馍煮w驗教育的實踐及啟示[J].湖北林業(yè)科技,2020,49(1):64-67.

作者:許平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鶴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