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公選課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10-30 09:40:38
導語:藝術公選課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公共藝術課程現(xiàn)已在全國高大校普遍開設,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藝術這門學科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并不適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斟酌,教師選擇最合適的教法進行教、學生選擇最優(yōu)的學法進行學、師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獲得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藝術;南廣;公選課;教學方法
一、藝術公選課開設之意義
藝術是什么?“arts”一詞起源于拉丁詞“ars”,意思為藝術、技藝或工藝之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普遍對藝術的定義,但共識是,藝術是通過技巧和想象力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出美麗或有意義的東西,它是主觀的,藝術的定義在歷史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所改變。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明確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公選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yǎng),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南廣學院作為一所傳媒藝術類本科獨立學院,依托中國傳媒大學特色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共設有文化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院、攝影學院、戲劇影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傳媒技術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10個二級學院。截至2016年4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超1.2萬人,其中藝術類生源約占70%。因此藝術公選課的開設對于南廣學院有著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二、南廣藝術公選課當下存在的問題
藝術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是綜合教育組成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統(tǒng)計了2015-2016、2016-2017學年共四學期的公選課情況。2015-2016第一學期開設74門課程,其中與藝術相關課程18門,占比23﹪;2015-2016第二學期開設70門課程,其中與藝術相關課程19門,占比27﹪;2016-2017第一期開設100門課程,其中與藝術相關課程14門,占比14﹪;2016-2017第二學期開設84門課程,其中與藝術相關課程13門,占比15﹪;從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公選課開設總數是在逐年上升,但是藝術公選課開設的數量和比例確是在下降。(一)公選課地位尷尬。南廣學院定位為傳媒類應用型大學,努力打造成為國內傳媒與文化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基地、產學研項目合作基地、行業(yè)培訓與社會服務基地。因此學校課程設置首先是以職業(yè)培養(yǎng)、應用性為宗旨。公選課程因其自身特點、地位對學生學業(yè)的直接影響力不夠顯著,其作用更多體現(xiàn)在隱性方面,所以造成在主觀意識上不夠重視公選課程。(二)缺乏專業(yè)公選課教學和管理團隊。南廣學院藝術類公選課的開設者均為專業(yè)課教師兼職,并不是專職公選課教師,教學目標、授課內容、方式,教材幾乎采用同專業(yè)課一樣的規(guī)格,很難保證“兼職”教師的授課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同時,沒有相應的教學部門進行管理和指導,很難保證實際的教學質量和成效。
三、藝術類公選課教學法
由于藝術教育差異性特點決定其并不適合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戲劇、美術、文學、音樂等藝術課程特點明顯,因此符合藝術特征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一)避免說教,激發(fā)學生對于藝術的興趣。藝術類公選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即“接受”——感知、理解、想象、再創(chuàng)造等綜合心理活動,是人們以藝術形象為對象,通過藝術作品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的審美活動。再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抱著學分而來,認為選修課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便可拿到學分。如果教師這時再用生硬、枯燥的教學方法進行藝術教育,勢必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欠佳。所以這對于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語言、表達方式、精神面貌等都要有相應調整,對所教專業(yè)的理解和把握以及運用豐滿的語言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自然而然地感受藝術,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真正對于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二)練習法。藝術是創(chuàng)造,如果展示機會較少,學生對于藝術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作藝術的機會,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發(fā)揮其藝術潛能的機會。例如美術的繪畫、歌曲演唱、劇本創(chuàng)作、音樂劇的排演等過程,一方面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面又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藝術學習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三)討論法。在課堂上適時采用分組討論法,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團隊協(xié)作和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藝術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各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里自由討論,以團隊為單位展示討論結果,以此方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類公選課由不同門類藝術專業(yè)學科組成,集藝術性、審美性與一體,因此勢必教學方法不可能是單一而應是豐富多樣的,不可能用統(tǒng)一標準去衡量,應根據藝術學科自身專業(yè)的特點和教學規(guī)律,制定相應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他們對于藝術的興趣,引導其融入藝術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水平,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
作者:王敏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注釋:
①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