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生產技術分析
時間:2022-09-15 10:22:17
導語:糧食安全生產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施目的
本項目分布于當?shù)貜V大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侯,適宜水稻、玉米高產種植。近年來,一些地方和農民重工輕農,不重視糧食生產,大量耕地糧食產量不高,糧食生產安全受到嚴重影響。為了發(fā)揮農業(yè)新品種和新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以期促進廣大農民增收增效,我們組織實施了本次糧食安全生產工程項目。
二、項目指標
(一)規(guī)模與單產
水稻增產規(guī)模15000畝,平均畝產達615公斤,比前三年平均畝增產105公斤,增長17.1%;玉米增產規(guī)模4000畝,平均畝產達38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畝增產80公斤,增長21.1%。
(二)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
1.水稻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
(1)水稻優(yōu)良品種覆蓋率達100%;(2)水稻規(guī)范化栽培達100%;(3)水稻測土配方施肥達90%;(4)水稻旱育保姆覆蓋率達80%;(5)水稻生態(tài)旱育秧覆蓋率達80%;(6)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達100%。
2.玉米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
(1)玉米優(yōu)良品種推廣達100%;(2)玉米育苗移栽達90%;(3)玉米測土配方施肥達90%;(4)玉米規(guī)范化定向移栽覆蓋率達80%;(5)玉米種子包衣推廣應用達90%。(6)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達100%;
三、項目技術
(一)水稻生產技術
水稻以推廣雜交水稻優(yōu)良品種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為核心,配套應用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配套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著力狠抓品種布局和增密、增鉀、調氮等“兩增一調”關鍵措施,確保整個水稻生產的安全。
(二)玉米生產技術
玉米以推廣雜交玉米優(yōu)良品種和玉米育苗移栽技術為核心,配套應用寬窄行單株定向栽培技術,配套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突出合理增密、改低產品種為高產品種,改粗放施肥為配方施肥等“一增二改”關鍵措施,確保整個玉米生產的穗足穗大和高產穩(wěn)產。
四、技術措施
(一)水稻增產技術措施
1.項目區(qū)全面選用優(yōu)質高產雜交品種:中9優(yōu)838選、中優(yōu)169、內香優(yōu)8518、香早優(yōu)2017等雜交水稻組合;2、大力實施旱育稀植,狠抓苗床增肥、苗期管理、規(guī)范淺插、合理密植、蘗穗肥施用、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管水用水關鍵環(huán)節(jié),提高技術到位率;3、適時播種,播期為3月25日—4月12日;4、規(guī)范化栽插,一律拉繩規(guī)范化插秧,密度控制在1.1—1.3萬窩/畝;5、大力推廣應用旱育保姆和無紡布等物化高新技術,技物結合,促進推廣與自我發(fā)展;6、著力狠抓病蟲害綜合防治,加大項目區(qū)病蟲害監(jiān)測,適時組織機防聯(lián)防,減少農藥污染和殘留;7、大力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堅持“有機無機結合,重施基肥,適追蘗肥,巧施穗肥,配方施肥,增施硅肥”的大田施肥原則,一般田塊N:P2O5:K2O 比例為1:0.5:0.8,高產田為1:0.8:1.5?;实收伎偸┓柿康?0%,追蘗肥占15%—25%,追穗肥占25%—35%,酸性田塊適當增施硅肥;8、抓好“增鉀、調氮”技術,拔節(jié)前畝增施8—10公斤鉀肥,后期看苗增施5—8公斤尿素。
(二)玉米增產技術措施
1.全面選用優(yōu)質高產貴單8號、貴單6號、遵玉8號、興黃單999、興黃單206等雜交玉米組合;2、適期播種,播期為3月20日—4月20日;3、全面推廣營養(yǎng)塊(球)育苗定向移栽技術;4、合理密植,規(guī)范移栽,適齡移栽,實行拉繩定距定株定向移栽,一般畝栽2800—3500株;5、大力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堅持“有機無機結合,重施基肥,早追壯苗肥,施足穗肥,巧施粒肥,配方施肥”的施肥原則,一般地塊N:P2O5:K2O 比例為1:0.5:0.8配施,有機肥、磷肥、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缺鋅土壤畝施2—4公斤硫酸鋅作基肥;6、大力推廣應用玉米種子包衣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7、大力狠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項目區(qū)各丘塊一旦出現(xiàn)病蟲危害就及時加以防治,確保不出現(xiàn)因病蟲害而減產。五、結論水稻和玉米是我們主要的糧食作物,全國栽培面積較大。為了繼續(xù)發(fā)揮水稻和玉米的增產潛力,通過糧食生產安全工程的實施,大規(guī)模、全方位提高了水稻和玉米核心技術及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項目區(qū)15000畝水稻,平均畝產增加到627.8公斤,畝增產122.8公斤,總增產1842000 公斤,增值5526000元;項目區(qū)4000畝玉米,平均畝產量達388.5公斤,畝增產85.7公斤,總增產342800公斤,增值1234080元。水稻、玉米總增產2184800公斤,總增值6760080元。水稻、玉米縣鄉(xiāng)級示范點新技術投入和單位產量的增加更為可觀,充分發(fā)揮了示范點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實踐證明,糧食生產安全工程的實施,確保了水稻、玉米等糧食生產的安全,強農、穩(wěn)農和惠農力度得到了提高,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組織廣大農民大力開展實施。
作者:閔國鳳 雷天林 單位:貴州省修文縣龍場鎮(zhèn)農業(y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