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策略探討

時間:2022-12-23 10:03:36

導語: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策略探討

摘要: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養(yǎng)成習慣,而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加上長期的訓練。文章從師表垂范、持之以恒、緊抓點滴、學生積極參與四方面對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具體策略進行探究,并集合教學實際,提出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應注意的關鍵點。

關鍵詞: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行為習慣

中學生是學習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中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是極為重要的。通過不斷的教育促進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關系到中學生的學習習慣,而且還關系到他們的行為習慣。

一、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

(一)養(yǎng)成教育需要師表垂范

教師是學生的重要教授者,教師的自身形象和道德情操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學生。而中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教師猶如一面鏡子,在不知不覺中,教師的作用影響到每一個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個人形象,將好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榜樣,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通過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儀容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對待學生,教師要善于引導,將耐心的一面展現給學生。

(二)養(yǎng)成教育需要持之以恒

中學生的個性特點決定了他們行為的反復性和連續(xù)性。養(yǎng)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學生的長期積累和不斷堅持。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過程,這個過程艱難且時間久,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引下持之以恒。教師在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時,也應表現出耐心,反復進行指導和教育,直至學生領悟道理為止。一種好的習慣養(yǎng)成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教師要注重時間跨度,耐心指引每個學生,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三)養(yǎng)成教育需要緊抓點滴

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的,有些小事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也是養(yǎng)成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教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如見到地上有瓜果皮、紙屑等,要引導學生愛護衛(wèi)生,講究衛(wèi)生,共同維護良好環(huán)境。再如,見到教師要行見面禮、微笑示人等。這些習慣看似是小事,其實卻能夠不斷培養(yǎng)一個人的行為習慣。

(四)養(yǎng)成教育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

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的受教育來源于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參與,有了好的引導者,學生就能夠不斷進步。但是學生個體的主動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在養(yǎng)成教育方面,更需要學生個體自身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師配合引導的同時,學生主動性強,這樣養(yǎng)成教育的形成就顯得非常容易。學生個體可以將平時積累的學習經驗記錄下來,積累有關文明、道德或是學習習慣方面的經驗。例如,有些學生在遇到難題找不到解決方式而要放棄時,可以翻看經驗記錄,尋求教師或是其他學生的幫助,最終克服困難,解決難題。此外,學生個體的主動積極性也是自身良好個性的表達,在平時的學習中,講文明、懂禮貌、好學向上、勤思考、多努力、敢面對,充分展現自身各方面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應該努力克服困難,迎刃而上。

二、中學生養(yǎng)成教育應注意的關鍵點

(一)做事要有計劃性

中學課堂不只是知識教育的課堂,而且還是其他教育的課堂,教師要利用空余時間,比如自習課、晨會或其它時間,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計劃,制定一個周全縝密的計劃并付諸于實際行動。要讓學生知道做事情的計劃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事之前要準備什么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

(二)學會揚長避短

在很多事情面前,一些學生表現出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不懂得如何處理等。為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引導學生積極發(fā)揮或發(fā)揚自身優(yōu)點和有利條件,克服或是回避缺點和不利條件。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通過一些實際案例讓學生切實感受,學會揚長避短。

(三)構建“三位一體”教學體系

育人不僅是學校的任務,還關系到家長和學生個人,由此構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三位一體教育體系,即教師—學生—家長。學生在校期間教師不斷對其進行各種教育,在家中同樣也應如此,而且家庭氛圍的好壞嚴重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fā)育,家長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不斷督促學生,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這種習慣能夠運用到具體社會生活中去,對學生個人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三、結語

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中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內容,其好壞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和未來。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擺到工作的重要位置。

作者:胡俠 單位:遼寧省朝陽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常艷春.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關鴻羽教授訪談錄[J].家教指南,2005(10):9-13.

[2]白文飛.應用激勵性評價方法,促進中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4):45-46.

[3]朱玉文.學習習慣的形成特征及其培養(yǎng)方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79-81.

[4]徐漢林.好習慣是培養(yǎng)出來的[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