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生本教育理念探究
時間:2022-04-28 10:54:18
導語:小學語文生本教育理念探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文章首先對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內(nèi)涵進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最后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就是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研究班級學生的特點,制定出完善的閱讀計劃,發(fā)揮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挖掘他們的內(nèi)在潛能,以達到生本教育的目標。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內(nèi)涵
生本教育理念具體是以小學生為主體力量,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步驟,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意見,并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便高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摒棄了機械化、單一的特點,融入了新型的教學手段,通過實踐閱讀讓學生體會語文知識的內(nèi)涵。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時代,語文教師要合理運用生本教育,引入多元化內(nèi)容,平衡師生之間的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快速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煩瑣的過程,需要不斷思考與規(guī)劃,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效率大幅下降。雖然新課改計劃的實施促使小學閱讀教學發(fā)生一定的改變,但是教學模式仍沒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打壓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加之教師不正確的引導,學生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生本教學理念的應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改善學生閱讀現(xiàn)狀,加強師生互動交流,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引領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提高閱讀效率[1]。筆者在實施合作學習法與自主閱讀法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教師在布置完閱讀任務與要求并分好閱讀小組后,不會主動詢問學生的閱讀情況,完全讓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沒有考慮到學生基礎知識與理解水平的差異化,容易造成學生理解錯誤,小組閱讀效果低下。這種形式化的閱讀形式雖然秉承了生本教育理念,但是沒有全面考慮實際情況,致使學生閱讀效率下降。其中,教師沒有規(guī)范監(jiān)督學生的閱讀進程,小學生缺乏教師的指導和建議,對于不理解的內(nèi)容只能跳過。針對這些問題,語文教師要積極完善教學方案,正確貫徹生本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生本教育理念是改變傳統(tǒng)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新整合教學結構,讓學生成為閱讀的把握者[2]。同時,語文教師要摒棄原始的單向教學模式,巧妙靈活地設計問題,搜集大量的閱讀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框架。在紛雜的語文閱讀環(huán)境下,教師要詳細地整理閱讀資源,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閱讀分析、個人朗誦、演講等,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求答案。教師可以從旁指導,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實踐運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如在教學小學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預習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所講的具體內(nèi)容。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采集一些圖片,讓學生傳閱觀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獨立思考。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為什么父親要把魚放回水里,作者的心理情感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讓學生探究回答,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成立閱讀分析小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解答閱讀問題,閱讀小組要劃分文章的段落結構,找出作者的心理變化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對于優(yōu)美的詞句,學生可以抄錄下來,為寫作練習提供素材。在小組閱讀討論中,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學習探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辦“閱讀大會”,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在課堂與其他學生分享,以講故事的形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深化學生的閱讀水平,實現(xiàn)雙倍的教學效益。(二)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交流。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教育模式,最大限度改變了權威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敢于發(fā)問,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語文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為了充分踐行生本教育,教師可以采集學生感興趣的書籍目錄,為學生提供最完善的服務,確保他們的閱讀學習。為了更好地營造氛圍,教師可以采用動畫視頻和圖片化教學,激起學生的興趣,完成閱讀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大量的閱讀活動,在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會主動參加,努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3]。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燕子》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看法,詢問學生的閱讀意見,如“同學們,你們喜歡怎樣來閱讀課文?你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會積極地討論分析,提出自己的閱讀需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要求,導入相應的閱讀內(nèi)容。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燕子》動畫教學視頻,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其次,教師可以在全校舉辦閱讀寫作大賽,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規(guī)定的題目,結合文章主題書寫一篇800字的作文。教師可以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確定寫作的主題,使學生在師生交流互動中提高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三)積極貫徹生本教育理念,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文基本都是經(jīng)典的文章片段,教師要合理地安排設計,考慮到小學生閱讀水平,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AR和VR成像技術,展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畫面,幫助學生迅速閱讀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內(nèi)容,并整合讀、寫、思、議等方法,促使學生高質(zhì)量閱讀,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與方法,加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和體驗。如在教學小學四年級課文《觀潮》時,為了實現(xiàn)生本教學理念,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自由地朗誦解讀。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學技術如3D技術,通過電腦模擬江潮起落的場景,借助電子投影儀讓學生觀看,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同時教師要輔助學生完成課本中的閱讀練習,概括每段的大意,總結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文章主旨。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本教育理念的導入應用,準確地把握教學方向,指導學生進行文章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斷的實踐和訓練,教師要布置多樣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fā),從而養(yǎng)成高效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知識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熊新紅.找準課文的“七寸”,點中閱讀的“命門”:高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8):101-102.
[2]鄭軍玉.立足文本解讀,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43):64.
[3]袁旭軍.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文脈”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7):41-43.
作者:任福新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玉井鎮(zhèn)嵐觀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