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效參與學校教育督導策略初探
時間:2022-06-08 02:48:42
導語:家長有效參與學校教育督導策略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生家長參與教育督導工作有利于督導過程和結果的公平與開放,體現(xiàn)了教育督導活動的社會性。當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督導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并不高,如何構建一種家長積極參與并保障督導效果的教育督導機制呢?從健全制度、豐富形式、搭建平臺以及重視反饋等方面探討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督導的若干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管理;教育督導;家長參與;策略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相關文件的頒布,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督導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在基礎教育階段,家長能夠合理地參與學校教育督導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對參與學校教育督導的認識不到位、參與意愿不強、實際參與率也不夠高。還有一些家長雖然關心學校的管理情況,也對參與教育督導有積極強烈的愿望,但是由于時間上的沖突或者缺乏與之相關的教育管理知識和能力,使其參與教育督導的作用和效果不大。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家長如何積極參與教育督導的機制進行探討,從而提出家長有效參與教育督導的可行性策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是家長主動、積極地全面參與學校實踐工作。為此,家長在參與督導的過程中應當要成為學校管理的支持者、配合者、主動參與者以及決策者。家長介入教育督導時,實質上是更深層次地對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關注。只有當家長參與到教育督導中去的時候,教育督導的“導”發(fā)揮得更有效,這種督導參與才最有效、最具有針對性。“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對教育督導的體制和機制進行新定位、新思考,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p>
一、健全制度———積極宣傳和引導家長參與教育督導
在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督導方面,學校相關部門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家長參與督導的制度和辦法,并開展前期宣傳引導工作讓全體家長知曉這一制度。據(jù)個人觀察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對于“學校有沒有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制度”這一問題,或者表示“不清楚”或者直接回答“沒有”,只有少數(shù)家長表示知道學校有設立相關制度。[1]家長對學校這一制度的活動頻率、活動方式,以及該制度要如何運行和發(fā)揮作用等問題并不了解,這一現(xiàn)象表明無論學校是否設立了家長參與教育督導這一制度,至少在家長群體中這一制度并沒有被普遍了解和重視。這也充分說明目前家長參與教育督導這一制度的宣傳、活動和聯(lián)系家長的工作不夠充分不夠細致,由此導致家長無法真正地參與到學校教育督導的工作中。學校在引導家長參與教育督導并健全相關制度上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校要提高家長參與教育督導工作的認識。學校要準確把握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督導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尊重家長,把家長當作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因素,看作促進學校健康發(fā)展的能動力量,高度重視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督導管理中的特殊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家長在教育督導中的積極作用。其次,要在家長群體中深入宣傳參與學校管理教育督導的意義,引導家長了解相關制度和政策文件,使所有家長都聚焦到學校發(fā)展的重點工作中來。引導家長從自身視角對學校發(fā)展經驗和面臨的問題進行觀察和分析,為教育督導活動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共同推進學校的良性發(fā)展。再次,學校有義務也有必要向家長提供學校發(fā)展以及學生成長發(fā)展中的可公開信息。這點可以借鑒國外學校在教育督導方面相對成熟的經驗,譬如在教育督導十分規(guī)范和成功的英國,要求學校要為家長提供相對全面的有關學校的信息,特別是有關學生學業(yè)水平與進步的信息;學校應當有計劃地嘗試按照家長的觀點進行一定的調整;學校與家長之間應形成并保持一種良好的伙伴關系;學校要盡量保證家長滿意,并有效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2]
二、豐富形式———滿足不同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需求
現(xiàn)實中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熱情和效率為什么不高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長自身因素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包括家長沒有時間參與,家長不具備參與的知識和能力等等??梢姡斍坝绊懠议L參與學校督導最主要的障礙,并不是由于學校缺乏相關的制度和機構,抑或是校長、教師的不支持,更多的是來自家長自身的因素。由此,我們認為,學校應針對家長的不同職業(yè)、不同學歷等多種情況,來豐富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形式。針對那些具備相關知識以及學歷的家長,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組織等途徑,使得這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讓他們能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工作經歷,對學校的教育督導工作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還有一部分家長雖然關心學校的相關教育管理狀況,同時具有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督導的強烈愿望,但是又因為時間上的沖突或者是缺乏學校教育相關的管理知識和能力,造成了在實際中無法參與或者參與之后也沒有起到作用的結果。所以針對家長可能會出現(xiàn)沒有時間參與的這一客觀現(xiàn)象,學校也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給出家長參與學校督導合理的建議,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督導進一步創(chuàng)造條件,來幫助他們真正地參與到學校管理的各項活動中去。例如,學??梢赃m當增加家長參與教育管理活動的內容以及數(shù)量,并將這些相關活動分門別類,讓家長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參與的學?;顒?在組織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活動時,學校相關負責人應把活動盡量安排在周末或法定節(jié)假日,并且最好能夠做到提前發(fā)出通知,以便工作忙碌的家長能夠合理地調配時間,并且安排好自己的其他事務,提前做好相關準備[3];學校也建立類似家長學校的一些培訓機構,通過講座、培研討等宣傳教育,為家長提供有關學校教育督導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培訓,使家長有關學校教育方面的知識能力得以提升。譬如,可借鑒相關類似的國外經驗,關于通知方面,學??梢蕴崆霸谙嚓P網站公示活動的時間,方便熱心的家長參與,或者相關人員可以設立一部分線上的調查問卷以及意見反饋的途徑來獲取家長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建議。
三、搭建平臺———讓家長參與教育督導步入正軌
大部分家長在是否有必要參與學校教育督導這個問題上持有肯定的態(tài)度,說明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清楚參與學校管理、教育督導的作用及意義,并且能夠形成正確認識,因此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參與意識,但這只是家長開始參與學校教育督導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仍有不少家長在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上不甚了了,這勢必會成為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教育督導的一大障礙,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進行。學校要想把家長參與教育督導工作發(fā)展成為一種長效機制,就要為他們搭建一些可以暢所欲言的話語平臺,比如家長委員會、家校互聯(lián)網平臺、家長活動中心等等。其中,家長委員會作為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及教育督導的重要途徑,在密切家校合作、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等方面可能發(fā)揮的作用備受矚目和期待。近年來,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家長委員會的建設得到了迅速推進,全國各地有條件的中小學和幼兒園紛紛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并參與到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之中,但是隨著家長委員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F(xiàn)實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校已經建立了家長委員會這一平臺,但是大多數(shù)家長對本校是否建立有家長委員會、有無相關文件等問題都表示不清楚。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可能是學校對相關制度的宣傳不夠到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些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從實質上來講只是名義上的,并沒有舉辦過相關的活動,更別提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應有的功能了,這顯然已經違背了建立家長委員會的初衷。更有甚者,在現(xiàn)實中已經成為學校的工具和擺設,出現(xiàn)了游離于自身以外的立場,使家長委員會真正的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所謂立場的游離,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家長委員會站在了學校的立場上,舉辦的所有活動完全是受學校的影響和支配,對家長真正的利益訴求視若無睹。這樣一來,就導致家長委員會起不到任何作用,學校在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及壓力面前,不得不因勢建立家長委員會,但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學校會利用既有的優(yōu)勢地位和資源為家長委員會設定運行規(guī)則,使其站到學校的立場上或符合學校利益需要的立場上。有些學校會明目張膽地指派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學校則傾向于采取更加隱蔽的方式,對比較支持或配合學校工作的家長進行一系列的引導,使他們配合學校,使學校的工作能夠順利推進。還有一部分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并沒有被納入學校管理體制,但他們日常的工作任務就是輔助學校,成為學校的“擋箭牌”,經常被學校用來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包括一些事關學生權益的事項貌似通過了家委會的決策,由此變得“合法”起來,變成了某些學校不合理決策的“幫兇”。對學校而言,家長委員會的存在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家長委員會能夠協(xié)助學校完成許多工作,推動學校教育管理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另一方面,家長委員會在參與學校管理教育督導的過程中也會給學校帶來許多困擾,在一些學校,學校會組織家長委員會協(xié)助學校教師進行監(jiān)考、自習課值班,有的家長還會進入課旁聽,也承擔了許多本應由學校以及老師應該完成的工作,家長在頻繁參與學校管理尤其是在走進課堂之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督促學生、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但是會使得教師在課堂上的正常教學或者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上顯得有些畏手畏腳,一些資深的教師更是不愿意有人在自己的課堂上旁聽甚至是指手畫腳。家長在過于近距離接觸學校、教師課堂之后,還會使得學校教師的威信有所下降,在與學校以及教師的交流中會顯得過于隨意、直白和浮躁,缺乏對學校的敬畏感。這樣一來,會使得學校在處理家校矛盾時更加受限。家長委員會是由家長代表組成的組織,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長的意見,表達的是家長們的真實心聲,所以學校應當通過設立專門的制度,由專人負責,使家長能夠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參與到教育督導中來,讓家長委員會能夠正常運行,步入正軌,從而促進家校合作常態(tài)化。具體措施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例如近年來,美國各級教育委員會和一些中小學采取了許多實際的措施來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從而吸引家長來參與和支持學校的管理工作。美國相關部門制定了有關家校合作的政策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了參與學校工作既是家長的權利也是家長的義務。學校也設立了“家長顧問委員會”等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部門機構,方便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使家校聯(lián)系更加積極頻繁,更加注重思想感情的溝通與交流。雙方聯(lián)系的目的和內容也更多地轉向了學生,家校一同為學生的個性以及學業(yè)的發(fā)展制訂方案,共同建立起家校一致的教育學習環(huán)境;并且對家長、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合作從而提高參與的有效性[4]。同樣值得借鑒的還有德國,學校家長會是德國父母參與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主要的經費來源是社會捐贈。他們的組織結構層級可以劃分為五層,包括班級、學校、區(qū)級、州級和聯(lián)邦。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基礎則是班級家長會,家長會日常的工作任務包括召集家長會會議、組織班級活動郊游、節(jié)日聯(lián)歡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可以用來增進同學家長之間的感情與交流,并能在活動中獲取以及反饋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家長會還會組織班級家長配合學?;顒樱戆嗉壖议L參加學校家長委員會的會議等等。學校家長委員會代表全校家長的利益與校方進行交流和溝通,同時把學校領導的信息轉達給各班級的家長,發(fā)揮了橋梁的作用。學校家長委員會通常每學期會召開一次大會,屆時一般都會邀請校長來匯報學校情況。為了協(xié)助學校的教學與活動,學校家長委員會通常也會成立“促進協(xié)會”來為學校宣傳、籌集捐款等。[5]
四、注重反饋———著力提高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效果
學校在重視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過程之后,往往可能會忽略家長參與教育督導之后結果的反饋。[6]如果僅僅是在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過程中收集參考家長意見,而在之后沒有任何反饋的話,可能會不利于提高家長參與教育督導的積極性。學??梢栽诩议L參與學校教育督導之后,把重點集中在對家長的反饋上,可以提供一定的口頭反饋,由班主任或者學校管理層向家長代表解釋督導最后形成的結果,并對即將要采取的計劃展開相關探討,同時在相關文件中要提到家長對學校的看法,重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當學校制定好相關的整改計劃之后,應當把整改計劃的副本發(fā)給家長委員會的家長,之后每年學校也要向家長匯報實施整改計劃之后的落實情況。這一做法,不僅能夠促進學校相關計劃的實施,而且能夠使家長認識到參與學校管理以及教育督導的重要性及意義。在學校提供反饋之后,家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在校的詳細狀況,例如整改之后學生的成績是否有明顯提高,學生的課程安排是否合理,每個班級的教師搭配是否恰當?shù)鹊?。教育?019年工作要點提出要“強化家庭教育”,加強家庭教育,健全家校聯(lián)系制度,引導家長尊重學校教育安排,尊敬教師創(chuàng)造發(fā)揮,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學習教育。做到“明確家長主體責任,發(fā)揮學校指導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7]這些文件無疑對于深化家長參與教育督導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引導。學校教育督導要始終強調參與主體多元化的思想,特別是要注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督導,要形成以家校共同參與教育督導的、以互動為特征的運行機制。[8]要注重豐富家長參與督導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家長在督導評價中的主體作用,這樣家長就可以通過參與教育督導,對學校的發(fā)展狀況做出判斷,進而增進對學校管理和教育活動的理解與支持,促進開放型學校的建構和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劉朋.對家長參與教育督導工作的認識與改進[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8(02):40-44.
[2]賴水隨.英國的教育督導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08(07):14-18.
[3]郭朝紅.上海市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動因、問題與建議[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8(6):65-70.
[4]周月朗.近年來美國家校合作的研究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04):81-83.
[5]石燈明.英、德教育督導制度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06):54-60.
[6]王帥.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現(xiàn)狀的實證研究———以上海市10所普通小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31-35.
[7]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J].中國電子教育,2019,(02):5.
[8]范國睿.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理論假設與實踐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17(05):5-21.
作者:程鏡伊 劉欣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