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研究

時間:2022-12-23 02:59:01

導語:中職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研究

一、中職語文藝術有幾項必不可少的因素

涉獵廣泛的知識,兼收并蓄的修養(yǎng),是語文教學藝術的基本。有人提出: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授之以漁并舉一反三,以體現(xiàn)執(zhí)教者內(nèi)涵的重要性。廣泛的知識修養(yǎng),尤其是教師的知識范疇,深度和系統(tǒng)性,為教師的知識框架,是語文教師成長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中職語文教學應以從實際出發(fā)為教學核心

中職學生是歷經(jīng)九年義務教育后考核失敗落榜的學生,他們或者從小學開始就產(chǎn)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或為初中的弱勢群體,他們不僅在班級中受部不應有的重視還缺乏自信,而且沒有適當?shù)膶W習方法,以及與其他同學和平共處的能力,這是當今中職學生的現(xiàn)狀。與此同時中職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轉變?yōu)槁殬I(yè)教育。發(fā)展方向由原來的升學目的轉變?yōu)榫蜆I(yè),而且將直接面對嚴峻的社會就業(yè)壓力和職業(yè)間的激烈競爭,環(huán)境也會隨之改變。他們在人際交往、求職就業(yè)以及成長學習、生活中都會產(chǎn)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和困惑。這時就應該讓我們教師更貼近學生生活,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予以幫助。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情感熏染,就可以讓他們有更大的信心,渴望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培養(yǎng)出馬克思主義中提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人。

2.動人心弦、吸引學生眼球的生動課堂為語文教學藝術插上翅膀

語言是一種人類交流的基礎工具。語言表達和人類間的思想交流都離不開語文,并且很大一部分的教學活動是憑借語言這一載體來進行的。尤其是在語文的教學上,更加凸顯出語言的重要性。有人作了一個關于語文教學的過分比喻:語文語文老師教學如啄木鳥捉蟲———全憑一張嘴。教師語言表達在課堂中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語句詼諧、真心、生動的評價,或是一個動人的微笑,一個會心親切的點頭,一次真心的鼓掌……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心滿意足的獎賞,更是從中得到更多的自信心和培養(yǎng)了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學語言發(fā)揮著其藝術魅力,課堂因此而變得與眾不同。經(jīng)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活動效率極大程度取決于老師的語言素養(yǎng),這也體現(xiàn)出來了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有教育學專家提出:一個能夠吸引人的明晰地教學的老師,他的話語像油一樣浸入學生心里,并把知識一道浸入進去。當今職校的學生大約年齡在16~19,正處于青年中、初期,他們的人生閱歷還很短淺,基本經(jīng)歷都是從校門到校門,而且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我們可以正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感悟生活。

二、以學生為主,以教材理念為輔,尋求創(chuàng)新

面對中職學生的情況,我們要在教材、觀念、目標和教法方面進行改革??梢詫滩膬?nèi)容進行篩選。根據(jù)實用適用的原則對教材進行篩選,挑選能與職業(yè)相結合,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文章,或讓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文章去瀏覽。適當?shù)慕滩募茨転椤皬娬摺碧峁┮粋€能夠拓展知識的上升空間,又能對基礎薄弱者進行基本教育。精選過后的教材要能夠適應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就業(yè)后的工作生活。合理分配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把45分鐘分割成三個不同的教學階段,分別用來做思想教育和介紹、講小故事和哲理性文章,自由時間,自由時間可以與教師溝通互動或是總結。重點開展課外閱讀,學習語文不要只是去注意課本內(nèi)容。針對這一點,我們可以做到三個結合:語文與學習生活相結合,語文與做人相結合,語文與發(fā)展學生智力相結合。注重平時的能力訓練。要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要要求,有計劃地編制語文能力訓練的程序和內(nèi)容,運用多種多樣、實用性強的教學方法,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口語訓練和學生的日常應用訓練,要主抓學生的寫字技能。上課時課文自由朗讀可以使學生口語能力得到提高。如此,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每天要求學生訓練50個字,要求其質量達標。要把語文課變成大家都感興趣的課程。把語文變成音樂課上,在上古詩詞課時老師要聲情并茂地朗讀,帶給學生們一個美好的意境,通過提高學生的興趣來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是要多去觀察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教師要去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加強學生的知識累積,將語文文化滲透到學生的人格中去。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精神成長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尹園園工作單位:南京浦口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