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自我介紹范文

時間:2023-04-02 08:3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一新生自我介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一新生自我介紹

篇1

1、 自我介紹的意義:

(1) 自我介紹是向別人展示你自己的一個重要手段,自我介紹好不好,甚至直接關系到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壞及以后交往的順利與否。

(2)自我介紹不僅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時,也是認識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可見,要想認識自我,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過寫自我介紹,會對自己進行一個有意識的梳理。

2、 自我介紹的方式:

自我介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1)按照使用的語言來劃分:可以分為口頭的,書面的。我們這里主要講書面的自我介紹。

(2)從書面的自我介紹來看,可以有自傳性質的自我介紹,比如,像我們學習的《魯迅自傳》和《老舍自傳》兩篇文章就是這樣的自傳式的自我介紹。也可以有以事件為中心,突出個性特點的自我介紹。

3、 自我介紹的禁忌:

(1) 自我介紹最忌諱平淡無奇,不能夠把個人的特點展示出來。

(2) 自我介紹還忌諱寫成簡歷形式,缺少文學色彩。

范文:

高一新生自我介紹一:

各位同學,大家好!

很高興假如這樣一個溫暖的集體。希望大家記住我的名字:***(最好詳細的分析一下,有助大家記憶。我當時就是這樣,事后大家反映,那么多同學,就記住我一個,o(∩_∩)o)

我在初中時的成績還可以(比較一般/不太好/還不錯),但是對于高中新的生活,我覺得它意義并不大。重要的是,我有我的夢想,而且我會為之不懈奮斗。(如果你愿意,可以描述你的夢想)我需要的是更加合理的學習方法,更加不屈不撓的斗志,以及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堅持。有夢,我決不放棄。

我知道前面未知的路有歡樂、有收獲,也有磨練。我相信,我有勇氣有能力去應對一切!夢想永不褪色。

再一次希望大家記住我——***。

謝謝大家!

高一新生自我介紹二:

小女孩一位,現(xiàn)年十三歲,并非大家閨秀,其貌不揚,

生于廣西柳州市。祖籍浙江(為金庸之老鄉(xiāng)),卻從未涉足此地。四歲上,隨父進京,進入地科院幼兒園。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淚縮于墻角,漸將愛動愛鬧之習改掉,膽小慎微,直至現(xiàn)今。記得當時住于一小院,母親教之讀幼兒書報,增長見聞,并習鋼琴,后受益匪淺。

六歲半入小學,低年級時甚歡樂。班主任姓粱,極慈祥,伙伴親密如一家??上Ш镁安婚L,三年級插班時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學待人冷漠,妒性強,不以誠心相對;搬家后住處離小學甚遠,與同學不能互通有無,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幾欲轉學而不得,只得整日學習,以慰無聊。常受老師表揚,實不知乃出于無奈。

篇2

【關鍵詞】 初高中英語 教學銜接 對策和建議

一、引言

如何解決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使高一學生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是英語老師必須認真考慮和妥善處理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順暢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高中英語階段的教學質量?!般暯印辈粌H包括教師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銜接,還包括學習習慣與學習策略的銜接、學習興趣的銜接和師生感情的溝通、考試評價的銜接等諸多方面。

從語言知識體系和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看,初中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高中是初中學習的延伸和擴展。初中的英語基礎沒打好,勢必影響到以后高中的英語學習,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設置了障礙。因此,高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及時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策略和建議。

二、影響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

許多學生步入高中之后,英語成績大幅度下滑,而他們在初中階段英語學習一直很不錯,甚至有些學生的中考英語分數(shù)在120分以上。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課標下高中英語教學與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環(huán)節(jié)的缺失。

高中與初中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詞匯量加大;閱讀量增加;語句篇章結構復雜;書面表達的質量標準提高。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這種變化,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感到困惑,并逐漸失去興趣,致使英語成績嚴重下滑。因此,在高一開學的一到兩周內,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顯得越加重要。

影響高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生英語基礎不牢,學習英語的信心不足。

高一階段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主要表現(xiàn)為:音標不過關,單詞不會讀;詞匯量十分有限,遣詞造句能力差;句型不會用,語法沒掌握;聽力、寫作始終不得要領。

2.2教材內容上難度加大,詞匯量增加。

高中課程和初中課程的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為:初中英語的教學內容較少,只是在語音、語調的基礎上進行簡短的交際對話;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于模仿掌握。而高中教材在初中的基礎上注入了大量的語法知識點,加大了詞匯量和閱讀材料的分量,要求學生在交際運用英語中突出對能力的培養(yǎng)。

2.3教學方法上強調自主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更高。

教學方法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初中英語周課時較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較少,難度小,教師對重難點反復講解,學生反復練習,學習效果不錯。高中英語周課時少,教學內容多,知識點和詞匯量遠遠高出初中階段,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對重點、難點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層次的句型、知識點無法反復講練。

2.4學習方法上依舊是死記硬背,學不得法。

學習方法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初中學生已習慣于跟著老師轉,不善于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而高中則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勇于鉆研,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出規(guī)律?;A太差的學生們幾乎沒有什么成功學習方法可言。

三、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教學的目的是要指導和促進學習,使學習變得容易些,為學習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和提供各種幫助,最后達到促使學習者能學習到有關知識和技能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

3.1心理的銜接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高一新生面對高中英語大量詞匯、復雜抽象的語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閱讀訓練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或自卑心理。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拉近學生的距離。教師要上好開學的第一堂英語課,排除師生情感溝通的障礙。教師可介紹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讓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請學生談初中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

3.2教法的銜接

建構主意理論認為,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知識建構的環(huán)境。教師應根據(jù)教學任務組織一些語言材料分析、講解,盡量讓學生自己練習、歸納、發(fā)現(xiàn),通過習得新語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3.3教學內容的銜接

熟練掌握英語的語音知識,能夠準確地看音標讀單詞。明確英語單詞的詞類及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钟猛尽D軌蚍治鼍渥映煞?,掌握英語的基本句型。了解句子的種類,能夠運用復合句等高級句型。牢固掌握初中的詞匯。

3.4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銜接

學習方法體現(xiàn)在預習、聽課、作業(yè)、復習與測試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直接影響學習效率。高一學生存在不敢開口說英語、上課不做筆記、沒有預習的習慣、抄襲作業(yè)等問題。因此,教師要要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養(yǎng),并能夠積極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下是筆者在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方面所做的一點嘗試,望廣大同仁給予批評指正。

3.4.1上好第一節(jié)課,調動他們的興趣。我的策略是先用英文自我介紹,然后讓學生模仿作自我介紹。為避免學生無話可說,我要求學生作自我介紹時應包括自己的姓名、畢業(yè)學校、興趣愛好、家庭情況以及對英語的認識。

3.4.2摸底考試,發(fā)現(xiàn)問題。每年開學初我都會準備一份試卷,考試時間約為45分鐘,從初中的詞匯、語法、閱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方面進行考查,題型可以分為填空題,選擇題,句型轉換,書面表達,準確預測學生的答題時間。教師通過閱卷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缺陷,從而提高銜接教學的針對性。

3.4.3補習初中知識。主要有音標、句子成分、基本句型和初中基礎語法。訓練的題型分為單項選擇、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對初中的詞匯沒有掌握的學生,我要求他們重拾初中課本,記憶和掌握。

3.4.4舉辦初高中學習方法的講座。主要向學生介紹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差異,包括教材內容的變化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并向他們推薦成功的英語學習者的方法。

3.4.5關注后進生,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把握合適的時機,找部分學生談話,鼓勵他們學習英語。

經(jīng)過兩周左右的銜接工作,夯實了高一新生的初中基礎,了解了高中課程的基本特點,介紹了高中英語的學習方法,師生配合默契,就為大容量和高效率的高中英語課程授課奠定了基礎。由于銜接工作需要兩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開始時,高中授課必定會稍稍落后,但如果學生們真正適應了高中課程的學習,預習工作做得扎實,師生就能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普遍加強,省了查缺補漏的時間,也可因時制宜地適當加快進度。實踐證明,扎實的銜接工作對學生今后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而且也是相當必要的。當然,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工作不僅僅期限于高一新生開學的一兩周,在高中教學中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貫徹英語銜接教學精神。

四、結語

對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深層次研究,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焦點與熱點。樹立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是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基礎,扎實基礎是關鍵,進行學法指導是達到目的的重要保障。只要我們有足夠的重視,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把初中、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工作做好,從而最大幅度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1] 戴軍熔.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現(xiàn)狀與對策[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11).

[2] 何廣鏗. 英語教學法基礎[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

篇3

眼前是一座城市,灰蒙蒙的天空。一架飛機拖著長長的白色煙霧在天空中漸漸散開,跟飛機相連,形成一個箭頭,像一個路標,指向北方.

飛機總是路過,因為這里沒有機場。

這是個被遺忘的城市,這里有一個我。

路邊打群架的少年,看呆了的路邊小販,慌亂躲避的人群,匆匆趕來的巡警。一切都像無聲電影一樣在眼前演繹著。耳機里傳來的是Metallica樂隊的My world,BASS聲沉重卻振奮人心,主唱嗓音粗糙瘋狂,旋律震撼。

我是個搖滾發(fā)燒友。音樂很激烈,卻能得到片刻的寧靜。

耳機中,主唱嘶吼著。----out of my head Get’em out Enough’s enough。旋既傳來Walkman電池耗盡停止的刺耳的聲音,但好象缺了些什么。這場景有些熟悉,我使勁回憶著。

我是高一新生,很喜歡音樂,叫Anger。我語無倫次地向我高中的第一個同桌自我介紹時這樣說。當時我的臉肯定紅地像猴子的臀部,作這番自我介紹對于我來說是需要極大勇氣的,我的勇氣來自于我聽到她耳機里傳出的嘈雜的音樂聲,是Metallica的My world。

她拔下耳機問,你說什么?

我說,你聽的是My world吧?

你知道Metallica?她很叛逆地笑著,一頭染成紅色的碎發(fā)放肆的舞動。

她叫R,成績超爛,酷愛重金屬,討厭學習,視一輩子抱著CD機為人生最大目標。她最喜歡Metallica和Iron Maiden。我很驚訝她一個女生居然會喜歡大部分男生都不喜歡的音樂。她的眼睛很亮,但亮光后似乎藏著些憂郁。每當我看到她眼睛的時候總是想:她有什么可憂郁的呢?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的影子開始變的越來越長,貧窮落后的操場上鋪天蓋地的沙塵肆虐全校。老師開始無節(jié)制的拖堂,收費清單比發(fā)的書還多,而書桌吃書過量撐的要死。唯一不變的只有激昂的音樂和瘋狂的我們,我們僅指我和R。其他人都為了“光明的錢途”而拼命學習著,他們連Beatles是什么都不知道,這讓R很鄙視。與此同時,班里“眼鏡一族”的數(shù)量開始有規(guī)律地增加,于是同學們自覺的按視力好壞分成了三個不同等級:第一等,戴眼鏡的真性近視患者;第二等,不戴眼鏡的假性近視患者;第三等,視力好的可以應招飛行員的所謂“不良學生”。老師的兒子也在我們班,碰巧屬于第一等。他們同樣鄙視我們,抱著這種念頭,我們更加鄙視他們,形成良性循環(huán)。我們知道以后的日子是好過不了的——所謂“不良學生”就是考試分數(shù)比較低的同學,老師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摸底”后我和R上了黑名單。我不禁感嘆,簡直像地獄一樣。R說這就是高中。

學校經(jīng)常補課到很晚,作為唯一的娛樂,我們經(jīng)常翹自習課出去。中心思想是散步,主題是音樂。學校邊有個小河,小河污染嚴重,發(fā)黑的水上漂著幾條死魚。小河上有座橋,橋邊有兩棵快要枯死的大樹,樹下有我和R。我們的Walkman是Sony的同一型號,她的粉色,我的是藍色。我們用的同樣是超貴的Sony極品耳機,重低音特牛逼。塞上耳機看著路上過往的車輛和行人,我突然感到一種安全感,覺得世界是如此的安靜,而身邊的R是如此的可愛。耳機里節(jié)奏硬朗而沉重的BASS聲中主唱嘶吼著。----out of my head Get’em out Enough’s enough旋即傳來Walkman電池耗盡停止的刺耳的聲音。我總是不喜歡帶外接電池,因為這時候R總會把她的借給我。

R說她一直想收藏齊Metallica的專輯,現(xiàn)在還差一張,我說我借給你聽啊,她說自己擁有才算收藏。

篇4

關鍵詞:了解;自薦和提名相結合;演講;投票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9-0027-01

每年暑假后,都有一批高一新生入學,學校僅僅是按照一定的編班規(guī)則,把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編在一起,班主任接手后,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選拔班干部,建立班委會。因為要想使這個新班級體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風,班委會成員的表率、示范、管理作用很重要,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個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班集體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班委會,有了這個核心,就有了正氣,就能令行禁止,就能團結一致,和諧共處,就能實現(xiàn)集體目標。

班委會的成員作為聯(lián)系班主任和學生的橋梁,作為班級管理的最直接者,他們必須具備熱情開朗的胸懷,善良、助人為樂的品質,清晰的思維,敏銳的頭腦和良好的組織能力,工作能力及很高的威信等素質。而我們班主任接手一個陌生的班集體,怎樣發(fā)現(xiàn)和選拔這樣的學生呢?

多數(shù)老師的做法是:根據(jù)學生的檔案,主要是參考學生的成績,提名成立班委會,其結果往往會出現(xiàn)有的不勝任,缺少責任心;有的工作不積極,是老師硬攤派的;有的認為做事影響學習,不想干等。而再想調換時,又會傷學生自尊心。而那些想為班集體做些事情的同學又被“拒之門外”,想煅煉卻沒有機會。這樣既影響了班級工作,又挫傷了部分同學的工作積極性。

筆者從2003年就開始嘗試“自我推薦,平等競選”的做法,組建班委會,效果很顯著。它的好處是:班干工作責任心強,班委會成員團結和諧,勇于創(chuàng)新,熱愛集體,敢于工作,班級面貌新,班風正,學風濃,整體提高快,具體做法如下:

1.了解。開學第一天報道,學生注冊時我通過和每個學生簡單交流,初步發(fā)現(xiàn)一些開朗、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再通過布置一些臨時工作,發(fā)現(xiàn)一些肯做事,會做事,想做事的學生,然后在開班會課時,我再讓每個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包括來自何校,有何愛好、特長、性格如何等。進一步了解學生,也使學生之間有一個初步了解。

2.自薦和提名相結合。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再由學生間討論提名候選人,三個人以上即可有資格推薦一名候選人。最后老師控制人數(shù),在10-15人之間為最好。

3.演講。給候選人5分鐘準備,以《假如我是班長》為題,從“理由”、“優(yōu)勢”“班級管理策略”這幾個方面進行演講。

4.投票。在候選人演講之后,進行無記名投票,得票最多者當選班長,與其它前六名的同學組成班委會,課代表組長、室長,也可以是毛遂自薦,由同學們投票表決。

篇5

服從學校,上級的安排,指示

班主任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充分體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念

二,管理的大體計劃和目標

讓大家熟悉環(huán)境.

由于高一新生來自各個不同的中學,同學之間陌生,對學校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所以設法通過班會和軍訓的自我介紹讓同學們盡快彼此認識,另外請原來莞中初中同學介紹莞中的紀律,管理情況,讓同學們能盡快融入到莞中這個大家庭中來.

適應新的高中學習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的學習方式與初中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今年又是新教材實施的第一年,更加強調自主學習,同學主動學習.所以在學習方法上鼓勵大家多思考,多討論,多問老師,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敢于創(chuàng)新.另外,在學期的開始狠抓下午上課前,晚修前的時間.讓同學們充分利用好

另一方面,學生管理實施學分管理制,讓廣大同學熟悉這些課程以后是怎樣開設的,學習的方向是什么 怎樣開展對同學們的評價的

建立得力的班委,團支部,盡量讓學生自主管理

首先通過民主選舉產(chǎn)生班委,團支部,科代表由老師根據(jù)中考成績指定.然后培訓班干部,培訓的內容包括各個職位的責任,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在班級管理上盡量放手,讓同學自主管理,包括每周班干部,舍長總結宿舍的情況.另外,由班會費和班主任每月出資,獎勵工作得力的班干部和科代表.

討論,作好計劃,在全班推廣好的學習計劃

"一年之計在于春",好的學習計劃對學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讓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和每周時間安排,科目的特點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好的在全班推廣,最后定稿.

菅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拿到這個班的分班情況,發(fā)現(xiàn)成績特別差的學生比其他班的多,根據(jù)觀察智力非常好的學生極少,計劃作這樣的嘗試:加強對問題學生(或說后進生)的教育,成績好,在課堂或其他方面表現(xiàn)活躍的同學實行跟蹤,除提供學業(yè)的指導外,鼓勵他們有遠大且符合實際的理想,化作學習的動力,同時把他們推選給科任老師,給予高度的注意和指點,對與落后的學生,為提高效率,準備采取以點帶面的辦法,既選取幾個同學為工作重點,在一定的時間內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同時鼓勵其他類似的學生給他們以信心,并協(xié)助他們全面提高成績,讓中間價層的學生有緊迫感,以達到全面提高全班的學習成績.

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

開展一到兩次的相關主題班會,增強我們班的凝聚力.另外,提議體育委員舉行一些與其他班的友誼競技比賽,如籃球,足球,排球比賽等.

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來到莞中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原來都是在初中名列前矛的學生,來到莞中后高手云集,在學習上肯定會有壓力.特別是第一次考試后,有些同學可以保持原來的成績,有些產(chǎn)生了落差,學生如何去面對這個落差,這對以后的學習信心也是非常的關鍵.打算第三周后每天和幾位學生聊聊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讓他們對學習的方法,生活的習慣及時作出分析,調整.

8.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共同落實,管理好孩子

針對班上個別同學的家里管理太死,太嚴,要求太高,給學生壓力過大的情況;個別學生回家對父母不尊敬等情況.學期開始準備調查好班上同學家庭電話,父親,母親電話的聯(lián)系電話.每周盡量給幾位學生家里通通電話,了解一下他們周六日,在家里的情況,外宿生晚上學習安排的情況.盡量能實現(xiàn)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目標.

三,初訂班會課主題

第一周;讓我們盡快彼此認識

第二周:了解高中學習生活,了解新課程改革

第三周:學習計劃初訂

第四周:推廣好的學習計劃

第五周:落實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第六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七周: 讓我們凝聚在一起

第八周:心理輔導――如何面對考試出現(xiàn)的落差

第九周:考風考紀的教育

第十周: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如何正確對待成績

第十二周:組織學生自我評價

第十三周: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的交流

第十四周:為集體我能做些什么

第十五周:藝術節(jié)的動員

第十六周:積極參加藝術節(jié),展示你的才華,鍛練你的能力

第十七周:組織學生自我評價

第十八周:組織學生自我評價

第十九周:以優(yōu)異的成績向學校,家長匯報.

第二十周:搞好復習,迎接考試

第二十周:搞好復習,迎接考試

第二十一周:考試

第二十二周:期末總結

篇6

首先,物理學科的復雜性在于它不僅要認識各種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過程,還要知道現(xiàn)象的本質,并且要通過復雜的運算和推理形成各種公式和定理,定義出各種復雜的物理規(guī)律。對于接觸物理學科尚不深入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定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初步掌握了物理的基礎概念和公式定理,但又困惑于不知道如何運用。面對復雜多變的物理現(xiàn)象,學生缺少必要的靈活性。而且,高中物理和數(shù)學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如果數(shù)學基礎不夠好,往往影響學生物理成績,進而打擊了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其次,升入高中不僅是新環(huán)境的變化,還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的變化。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在初中階段,他們是教師眼里的寶貝,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注,學習好的時候會得到教師的表揚,學習差的時候會得到教師的鼓勵,偶爾意氣低沉、懶散學習的時候也能得到教師的理解。而升入到高中后,教師面前的學生都是新的,有些學生不屑于親近教師,還有的學生羞于接近教師,這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就不夠深入和全面。再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階段的更迭,原來的學習習慣不能夠保證學生可以獲得理想的成績。如果不能有更明確的學習目標,沒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可能會降低他們學習的效率。更加殘酷的是,部分學生的優(yōu)秀成績靠得就是辛苦的付出,稍加松懈就導致成績下滑,而有的學生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雖然上課認真聽課,課下及時完成作業(yè),仍然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最后,教師也需要適應學生的過程。接手新高一的教師往往是從高三或者復習班倒過來的教師,他們習慣了快節(jié)奏、大容量的課堂,教學時習慣學生如饑似渴地吸取知識,在激發(fā)學生興趣這一方面未免有些欠缺。面對新的學生,教師不能夠及時快速地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了解不夠清楚,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師生之間互動的欠缺。學生不能融入到課堂中來,課堂教學的效率受到了影響,且教師不了解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就不能照顧到。

二、解決高中物理教學困境的策略

首先,教師要花費時間去了解學生。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教師來說,面對新生,給學生上課不是當務之急,如果沒有摸清楚學生的情況,只顧得按照教材進度去講課,課堂教學就失去了針對性。對于高一的新生,教師要做到三點:一是要了解他們的畢業(yè)學校。每個學校都有自己不同風格的教學特點,了解畢業(yè)學校可以幫助教師盡早認識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了解畢業(yè)學校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認識他們原來的物理教師就更好了,這樣不僅可以更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學習特點,還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在情感上今早地接受教師。二是要盡快地融入到學生中間。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再把主動接近教師當作是快樂的事情,甚至會嘲笑那些愿意接近教師的同學,他們有了驕傲且?guī)в信涯嫘缘淖宰?,這就需要教師主動接近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和思想上的困惑。學生會因為喜歡了教師而喜歡他所教的學科,這是他們開始學習的良好開端。三是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接手高一新生的時候總是會用一段時間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師要做自我介紹,讓學生盡快地熟悉老師,知道教師的教學習慣,了解教師的講課風格;另一方面,教師應該讓學生相互了解和認識,盡快地建立起一個和睦溫暖的班集體。一個有溫暖的班集體能夠很快得到學生的認可,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其次,教師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工作。所謂的工作包括對學生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在心理方面,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可以通過短片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物理學的最新進展,讓他們了解人類在了解世界、探索宇宙方面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和獲得的成果,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的勇氣。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科幻電影來了解不同領域的迷人前景,利用電影來進行入門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準備好物理學習所需要的工具、器械和資料。如果感覺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需要補充基礎知識,教師應該花費一段時間去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對于這部分知識,完全可以采取讓學生教學生的方法,即讓那些在某個知識點上有優(yōu)勢的同學給其他學生講課,實現(xiàn)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互通有無。這個過程是學生展現(xiàn)自己,彼此熟悉的過程,也是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人才的最佳時機。

三、總結

篇7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最佳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設與實施

何謂“狀態(tài)”?筆者認為狀態(tài)是一種情緒,一種情感態(tài)度。《超級教學》的作者埃立克?詹森相信影響學習的兩個核心因素是:狀態(tài)和策略?!盃顟B(tài)”即學習中的精神狀態(tài);策略代表授課風格和方式。但是教師往往忽視了“狀態(tài)”。學生在未準備學習的狀態(tài)下,課堂教學便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被動參與,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更為嚴重的是,課堂上學生長期處于這樣一種“不在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會嚴重影響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從而導致學習的失敗。反之,上課時如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下,他們會把這種狀態(tài)延續(xù)到課后,延續(xù)到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甚至是終身學習上。筆者根據(jù)平時的教學體會,就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作了一些思考,總結整理了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心得和做法,以期與同行交流和探討。

一、上好新生開學第一節(jié)課,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充分認識第一堂課的重要性及其可利用的價值,為今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常規(guī)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先作自我介紹,然后是介紹英語的重要性,最后是對學生的要求和希望。這樣的方式常規(guī)可行,但不會引起學生的積極情感反映。筆者在給高一新生上第一節(jié)課時,安排了以下教學步驟:Step 1,讓學生作大膽的猜測:What kind of teacher am I?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使學生敢于大膽發(fā)言。學生猜測:You are not very young. You look helpful.You are not very strict. You like sports.教師對學生的猜測做出回應,同時也向學生展示了自己的風采和人格魅力。Step 2, 代替說明英語的重要性,筆者用了具體的例子來說明,English is fun and beautiful. 并教學生欣賞林肯演講中最經(jīng)典的句子: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漢語一樣優(yōu)美,充滿著魅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欲望。Step 3,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句話:Everybody’s got a mountain to climb. 然后讓學生結合英語學習發(fā)表對它的理解,學生不同的解釋最終達成一致:Leaning English i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You may feel very tired on the way, but never give up. The higher you are standing,the further you can see. When you are on the top,you will get the best view. 課堂上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興奮和熱情,就這樣啟動了學生學習的初始動機,把學生引進了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為今后良好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開好每一堂課的頭,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一節(jié)課開端時學生狀態(tài)的好壞往往會影響整節(jié)課的教學成敗。教師在走進課堂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學生的狀態(tài),采用靈活適當?shù)姆绞郊袑W生的注意力,點燃他們的興奮點,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中。

1.問候方式

傳統(tǒng)的上課問候形式較呆板,筆者每堂課采用不盡相同的即興“寒暄”。例如: Hi,ladies and gentlemen,nice to see you again. Is everybody OK today?Look,what a nice day!You must be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tomorrow is the weekend. 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等。每逢節(jié)日時,就帶給他們節(jié)日的問候,記得有一年教師節(jié),走進教師,學生剛上完數(shù)學課,一臉的疲倦,無人對我說Happy Teachers’Day,這時我便大聲地對全班說:Hi,guys.Happy Teachers’Day.結果全班爆發(fā)出哄堂大笑,一掃剛才沉悶的氣氛。有時這種即興的問候還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這小小的課前問候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讓他們快速進入準備學習的狀態(tài)。

2.課前3分鐘激趣

上課剛開始的幾分鐘學生注意力仍沒集中,我經(jīng)常利用趣味性較強的猜謎、笑話、音樂、諺語、Ace Sentences等來促使學生快速進入積極愉快的學習狀態(tài)。如文字游戲:Do you think I’m pretty or ugly?聰明的學生馬上就會回答:You are pretty ugly. 然后我就會說:“really?I’m so sad to hear that I’m a pretty ugly woman.”全班同學反應過來后,大聲地說:“No,Lily,you are pretty.”這樣的經(jīng)歷讓學生和老師都非常開心,它不僅會給本節(jié)課帶來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長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三、在常規(guī)的英語教學中穿插一些非常規(guī)課型

常規(guī)的英語課是指以教材為基準,按教學計劃開展的聽說課、閱讀課、語法課、練習課等常規(guī)課型。非常規(guī)課型指的是用來增加興趣、了解文化和陶冶情操的一種在適當?shù)臅r間穿插于常規(guī)主流課型間的特殊課型,如英語歌曲教唱課、名人演講觀摩課、電影片段欣賞課、模仿表演課或某個專題的西方文化介紹課等。如以動物的比喻為主題,講述英漢兩種語言動物比喻文化的差異。課前讓學生作準備,課上分享交流。學生呈現(xiàn)了:as busy as a bee;as timid as a rabbit;like a cat on hot bricks;as proud as a peacock;the lion’s share;paper tiger等好幾十個短語句子并進行了分析比較。非常規(guī)課型看似脫離了教材,事實上由于學生的興趣高漲,主動參與,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四、盡量使語法課教學真實化、生活化

語法課通常枯燥乏味,將語法學習真實化、生活化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的興趣。如教I thought that...but...的句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該句型描述他們在開學之前對新學校或新同學的看法。學生的造句有:I thought our head teacher would be very old and strict, but she is very young and nice. I thought there must be many pretty girls in our class, but...教must 表猜測的語法時,恰好班上一學生生病在家,便用該生舉例:He must be at home now;He must be sleeping in bed now.He must have seen the doctor.等。只要教師肯用心準備,幾乎所有的語法教學都可以用真實的、生活化的情境來實現(xiàn)并達到理想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tài)度。”教師是學生能否形成最佳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的關鍵因素?!鞍褜W生引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具備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興趣”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有待同行們共同努力,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徐呂和.試論外語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作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07.

[2]李金霞.如何進行高效的高中語法教學.基礎教育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03.

篇8

關鍵詞: 中小學音樂; 有效銜接; 策略;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義務教育階段9個學年分為了低年級(1~2年級),小學中、高年級(3~6年級)和初中各年級(7~9年級)3個學段。在剖析了不同學段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差異和音樂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明確了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見表1)。

從上表可見:(1)3個學段的課程目標在學科體系上是相同的、一貫的。(2)3個學段的課程目標是從初級向高級難度逐漸遞增的過程,表現(xiàn)為前段目標是后段目標的基礎,后段目標是前段目標的提高,即隨著學生升入高一級的學段,音樂學習的目標要求也會隨之增加。

但是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段后,不能很快適應新的教學,尤其是在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之后,這種不適應表現(xiàn)得尤其強烈,這就是在中小銜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中小銜接主要指小學六年級升至初中一年級的音樂教學銜接,其音樂銜接的任務不僅指合理安排教學順序性的銜接,還要做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銜接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中小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2020年7月17日,筆者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觀摩了相城區(qū)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復賽)通用技能的比拼,本次比賽模擬上課的課題之一是來自五年級(上)的一首欣賞作品《瑤族舞曲》,這首作品同樣出現(xiàn)在九年級(上)的音樂教材中。下面筆者想以《瑤族舞曲》為切入點,談談中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銜接面臨的問題和實現(xiàn)中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銜接的策略。

一、 中小學音樂教學銜接面臨的問題

(一)教材版本的差異

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銜接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中小學使用的音樂教材版本不統(tǒng)一。小學使用的是由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許卓婭、戴海云主編的簡譜版音樂教材,俗稱“蘇少版”(如圖1所示);中學使用的是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吳斌主編的簡譜版音樂教材,俗稱“人音版”(如圖2所示)。由于這兩版音樂教材由不同機構組織人員編寫而成的,所以在課程內容、編寫意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復和差異,給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造成了一定困擾和阻礙。

(二)學生身心的變化

義務教育階段是兒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發(fā)展期,小學生升入初中,面臨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教學難度的突然改變,他們在生理、心理上會感到不能適應初中的音樂課堂,常常表現(xiàn)為三種狀態(tài):一是小升初后突然感覺自己是初中生了,容易表現(xiàn)為唱歌不自信、表演不好意思、編創(chuàng)不感興趣的狀況;二是上課狀態(tài)還處于小學階段,思想上沒有意識到初中的音樂學習,課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長久的保持;三是受到家長、老師、學校的影響,隨著學業(yè)壓力、學習科目的增加和音樂課時的減半(一周只上一次),學生默認為音樂課是副課,缺乏足夠的重視,這些都影響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效銜接的重要因素。

(三)中小教師缺乏交流

雖然中小學音樂教師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但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平時能夠相互交流的機會卻非常少,大家更多地圍繞當前學段的課堂進行教學,活動也常常是小學老師參加小學的教研活動,初中老師參加初中的教研活動,兩者之間缺少足夠的認識和交流,從而導致小學教師不了解初中音樂教學的內容,課堂上出現(xiàn)超綱授課的現(xiàn)象;初中教師也很少關注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在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終沒有形成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二、 中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銜接的策略

(一)關注學生心理的變化,做好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小學生進入初中后,雖然心理、生理漸趨成熟,但是面對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他們還是會感到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為此,筆者認為要做到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初中音樂教師首先必須要加強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及時了解和掌握初一新生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建立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教學氛圍;其次教師不要急于上新課,而是可以利用兩周時間對小學已學歌曲、作品、音樂常識等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如以小組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以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作品的情緒情感等,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初中音樂教學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筆者在上新初一的音樂課時,第一節(jié)課一般會安排三個內容:一是自我介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老師,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二是學生的自我介紹(包括畢業(yè)學校、愛好、特長等),這樣可以促進新生之間的熟悉程度,學生會盡快融入新的班級。三是有特長學生的才藝展示,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通過這樣的安排,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一個全新的班級就是一個完整的集體,課堂的學習氣氛也會變得非常的融洽,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從小學生到初中生的平穩(wěn)過渡,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二)加強教材內容的梳理,提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新課標(2011版)》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設計了適合不同學段、不同層次的課程內容,而且這些課程內容呈現(xiàn)前后銜接、逐段遞進、完整有序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師要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相互探討的機會,如校際聯(lián)動、觀摩展示、同課異構、專題培訓等活動,潛心研究中小學音樂教材,理清教學內容,對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知識結構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梳理,找出同一領域之間的異同。這樣既可以在教學中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又可以利用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相同或類似的內容進行知識的銜接,從而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例如,筆者梳理了蘇教版五(上)和人音版九(上)中《瑤族舞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見表2),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1. 教學內容不一樣,小學《瑤族舞曲》欣賞的內容是中學《瑤族舞曲》欣賞內容的片段。2. 音樂體裁上不一樣,前者是民族管弦樂后者為西洋管弦樂。3. 教學目標不一樣,前者更注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后者除了感受體驗音樂之外還要求記住主題并進行音樂的編創(chuàng)活動。由此可以看出,熟悉中小學音樂教材、理清教材內容之間前后銜接的關系,不僅可以讓教師的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對中小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音樂審美的形成是一個漫長、循環(huán)、漸進的過程。小學階段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常常采用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活潑的游戲感受音樂、親切的教態(tài)引導學生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師生很容易就“打成一片”。而當學生升入初中以后,很多初中教師認為學生已經(jīng)是中學生,音樂課堂上不能再用游戲、表演、律動等教學方法了,所以中學教師在上音樂課時往往講得比較多,唱的、聽的、動的比較少,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沉悶,這對剛升入初中學習的小學生來說會顯得很不適應。

筆者在觀摩小學音樂教師教授《瑤族舞曲》片段時,發(fā)現(xiàn)小學音樂教師往往會先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聆聽、感受、和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和內涵。如:“同學們,今天是瑤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耍望節(jié),聽!瑤族的長鼓發(fā)出了號令,請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去參加篝火晚會呢,我們也一起加入他們吧!”“看!瑤族姑娘準備了什么樣的舞蹈來慶祝節(jié)日?”“瑤家姑娘的舞姿婀娜多姿,讓人忍不住想為她唱上一曲,讓我們一起來為她歌唱吧!”“瑤族小伙看到了姑娘美麗的舞姿,聽到了我們優(yōu)美的歌聲,不禁也跳了起來、唱了起來、彈了起來!讓我們用打擊樂為年輕的小伙鼓氣吧!”

整個比賽觀摩下來,筆者深有感觸、深受啟發(fā),我們的初中音樂教學如果也是這樣生動有趣,學生就不會有“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由此,筆者認為不管是在小升初的銜接階段,還是整個初中音樂教學階段,中學音樂教師不妨多參與小學的課改活動、教研活動等,相互交流、探討和學習,充分了解中小學音樂教學法的差異,適時的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秉承形象到抽象、簡單到復雜、初級到高級的原則,在課堂中開展演唱、演奏、編創(chuàng)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連貫性,層次性和深入性,從而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四)發(fā)揮課程評價的優(yōu)勢,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

教學評價是考查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渠道,是教學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但是長期以來中小學音樂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的評價方式?jīng)]有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有的教師以唱歌作為學生音樂評價的標準;有的教師以試卷考試作為評價標準;有的則以平時課堂表現(xiàn)作為評價標準,不管哪一種評價標準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準確的評價,這也是導致中小學音樂教學不能有效銜接的重要原因。

《新課標》(2011版)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本課標所闡述的課程理念,著眼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由此,中小學音樂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的評價要以課程內容為基本依據(jù),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自評、互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做到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如評價主題互動、音樂會表演、建立音樂成長記錄冊、課堂行為記錄表等,從而把握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使評價能夠真正發(fā)揮診斷、激勵與改善的作用。中小學形成這樣一套統(tǒng)一的、完整的、漸進式的評價體系之后,小學生進入初中后,初中教師就會對每一個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可以做到“一目了然”,為實現(xiàn)因材施教提供依據(jù)。正如德國教育之父第斯多惠曾說過的“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所以必須在開始教學以前就確定這個出發(fā)點。”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筆者給初一新生上課時,就利用小學時學過的《瑤族舞曲》主題片段,對學生的識譜能力、演唱水平和鑒賞能力等進行了診斷性的評價。通過測試發(fā)現(xiàn)初一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差異較大,尤其是在識譜能力方面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表現(xiàn)為有的學生能較快且較準的演唱《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有的則完全不是簡譜,大多數(shù)的學生則表現(xiàn)出似能唱非能唱的狀態(tài)。為此我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除了加強學生的識譜教學外,還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模式,要求能夠視譜演唱的學生直接演唱旋律,不能直接演唱旋律的學生用“Lu”“La”等擬聲詞哼唱旋律,從而達到人人參與演唱的目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歌唱的快樂。

小升初是學生從少年兒童邁入青少年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一時期做好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發(fā)展音樂聽覺和欣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廣大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重視小升初銜接的教學工作,潛心研究教材,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學習、加強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吳躍躍.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3] 董亞偉.中小學音樂教學有效銜接冷思考[J].東方時空,2016(5).

篇9

【關鍵詞】課前三分鐘 英語課堂 激活

中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在心理上對英語持恐懼和排斥的態(tài)度,一則因信心不足、害怕犯錯誤而不敢表現(xiàn)自己;二則因體驗不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就感而失去學習興趣。因而學生在英語課堂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活力。

一、課前三分鐘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中職英語新課標》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學生應具備:語言和文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較為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課前三分鐘活動,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精神,遵循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通過活動前的精心準備、活動中的精彩表現(xiàn)、活動后的激勵評價,能夠激活英語課堂,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信心,拓展文化知識,促進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提高聽說能力。課前三分鐘活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習英語和展示自己的平臺,臺上學生進行精彩表演,要求口齒清楚、聲音響亮,能夠提高學生說英語的能力;臺下學生全神貫注、專心傾聽,能夠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同時積累一些常用的詞匯、句型。

2.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前三分鐘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如歌曲欣賞、值日報告、短劇表演、游戲活動等等,涉及社會、家庭、學校,貼近生活??梢詥稳恕㈦p人或多人進行,學生可以傾聽、欣賞,也可以積極參與互動、挑戰(zhàn)自我?;顒拥膴蕵沸院腿の缎?,及學生精彩的表演,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對每一節(jié)英語課都充滿期待。

3.增強學生信心。活動之前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認真選材、反復誦讀、多次演練,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通過課前三分鐘活動,學生發(fā)言聲音更響亮了,語音語調更準確了,儀態(tài)舉止更大方了,發(fā)言積極性提高了,詞匯、語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膽子更大了。師生的激勵性評價,充分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增強了,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有了明顯的改善。

4.拓展文化知識。課前三分鐘活動的內容五花八門,不僅有語言文化方面的,如各國的文明禮儀、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及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為英語學習提供必備的文化背景。另外經(jīng)濟、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影視、娛樂、新聞、美食等生活百科,對于增長學生各科知識、了解常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5.促進自主學習?;顒又埃瑢W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查閱資料、熟悉內容、反復練習,做好充分準備。課前三分鐘活動采取輪流循環(huán)的方式進行,人人參與、機會均等。輪到的學生不但要上臺演說,而且要將內容寫在規(guī)定的稿紙上,兩周一次收集裝訂成冊,稱為半月刊,以供全班同學學習和翻閱。此外,根據(jù)學生的口頭及書面表現(xiàn),其他學生和老師進行評價,評選出周明星、月明星、年度明星?;顒舆^程中師生的關注,活動之后的激勵性評價和明星評選,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課前三分鐘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英文歌曲欣賞。英文歌曲可以讓學生在動聽的歌聲和優(yōu)美的旋律中感受英文的魅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給英語課堂注入活力。學生可以結合課文主題,選擇相關歌曲。學習朋友這一單元時,Trouble Is a Friend不但好聽而且很有教育意義,讓學生在歌曲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音樂排行榜中的歌曲,正在熱播的影視主題曲等,或經(jīng)典或流行,讓人百聽不厭,回味無窮。邁克爾?杰克遜的經(jīng)典歌曲:Heal the world,Earth Song等深受學生喜愛,給人震撼人心的力量。歌曲簡介如歌曲背景、歌手、歌曲種類和歌詞大意等,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激勵學生努力學好英語。

2.英文值日報告。英文值日報告包括英文演講、英語故事、課文復述、習俗介紹、新聞播報、趣事閑談,可以是社會熱點,或者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提供相關主題。例如針對高一新生,第一輪要求自我介紹,第二輪強調行為習慣、為人處事,參考的主題有:Good Manners,Save Time,Mobile phones,Be Honest,F(xiàn)riends,Help or not等。利用節(jié)假日介紹中西方節(jié)日習俗,為今后的語言學習提供必需的文化背景。通過英文值日報告,學生的綜合知識和聽說能力提高了。

3.英語短劇表演。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本中的對話、文章進行編排,以情景劇的形式進行表演,既可以熟悉課本內容、加深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和膽量,讓英語學習變得多姿多彩,更具魅力。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寓言等進行改編,人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

例如在教學食物這一單元時,學生將閱讀課文Vegetarian改編成英語短劇,把文中主人公Steve兩年前與兩年后的情形作了鮮明的對比。兩年前,Steve喜歡奶酪蛋糕,雞肉三明治,身體過度肥胖。兩年后,他判若兩人,身材勻稱健康,完全看不見肥胖的影子。表演者穿上肥厚的外套,進行夸張的表演,發(fā)人深思。Steve現(xiàn)身說法,講述了自己減肥的經(jīng)歷和感受,成為素食主義者的眾多理由與益處,呼吁人們合理膳食,保持健康體魄。通過三分鐘短劇表演和觀看,課文內容得到深化,健康飲食的主題得到升華,效果超乎想象。

4.英語游戲互動。英語游戲互動旨在借助游戲這一載體,有效開展競賽,促進學生合作互動,實現(xiàn)主動學習。根據(jù)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他們喜歡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前三分鐘的游戲活動深受學生的歡迎,能夠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互動,在活躍的氣氛中輕松掌握學習內容。

常見的游戲活動很多,關于詞匯方面的有詞匯風暴、一分鐘速記、我愛記單詞、詞匯接龍、猜一猜等;關于句子方面的有連詞成句、句子排序、一句多譯、傳聲筒、正話反說、繞口令等;關于短文方面的有看圖說話、幸運號碼、火眼金睛、模仿秀等。任何一種游戲活動都有其明確的目標和規(guī)則,結合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開展個人或團體競賽,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你追我趕,效果非凡。

三、課前三分鐘活動的策略和原則

1.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三分鐘活動應該具有趣味性,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活動設計的目的。首先,活動的內容應該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符合中職學生的喜好。其次,活動的形式多樣,具有新鮮感。學生可以欣賞英文歌曲,可以傾聽演講、故事或新聞,可以觀看精彩的短劇表演,可以參與游戲互動,邊玩邊學。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在歌聲笑語中,在趣味活動中,在熱切的期待中開始每一節(jié)英語課。

2.激勵性。課前三分鐘活動應該具有激勵性,才能實現(xiàn)人人參與、促進人人進步。教師要盡可能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肯定,表揚要具體化,如聲音響亮、語音語調好、發(fā)音準確、口齒清楚、表達流暢;內容新奇、風趣幽默、觀點獨特、運用好詞好句;神態(tài)大方、舉止自然、自信微笑、表演精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分層進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評價標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學生之間的評價也要以鼓勵為主,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學,才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營造和諧上進的學習氛圍。

3.競爭性。有競爭就有動力,開展個人和小組競賽,能夠促進活動更積極有效地進行。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師生的評價來評選周明星、月明星、年度明星和優(yōu)勝小組。獲獎者將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并在班級張貼光榮榜,增強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另外,要求學生把相應的內容抄寫在統(tǒng)一的稿紙上,兩周裝訂成冊為半月刊,方便學生翻閱查看。根據(jù)內容、書寫、版式等評選優(yōu)秀作品,促使學生精心挑選內容、工整書寫、創(chuàng)意設計,讓每一本半月刊成為經(jīng)典之作,展現(xiàn)學生最精彩的一面。

4.互動性。課前三分鐘活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師生、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臺上學生精彩表演,臺下學生認真傾聽、積極互動,不但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顒又蟮脑u價互動要求師生通過仔細觀察,捕捉他人的優(yōu)點,肯定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在學會贊美的同時給予合理的建議,互通有無,共同進步。激勵性、建議性的評價還可以增進師生、學生之間的感情,使課堂氣氛更和諧、更融洽,使學生學習更自信、更主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三分鐘活動是一貼興奮劑,給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課前三分鐘活動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人人參與、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實踐證明,巧用課前三分鐘活動能夠激活英語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對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和應用能力,對輔助和推動英語教學起到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10

這是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部分內容,它與中國古代的《百子圖》和現(xiàn)代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經(jīng)典教育口號一起,成為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qū)每一所學校內的標準配置?!澳憧?,”西崗區(qū)教育局局長李生濱指著墻上的《百子圖》對記者說,“這么多孩子,每個孩子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都不相同。這幅畫想讓教師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為人師者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而《兒童權利公約》旨在提醒教師,所有的教育行為都必須建立在保護兒童權利的基礎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對孩子寄予的殷切希望?!焙唵螏拙湓?,道出了西崗區(qū)教育局辦學的深刻用意。

這是記者第二次走進西崗。3年前,西崗區(qū)委、區(qū)政府以改革者特有的魄力,為教師隊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使西崗教育煥發(fā)出無限的激情與活力。如今,西崗全面實現(xiàn)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化、標準化、現(xiàn)代化,一批批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成為西崗教育發(fā)展的生力軍??晌鲘彶⒉粷M足,他們沒有停止改革的步伐。他們深知,教育改革的關鍵,莫過于教育管理體制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針對區(qū)域管理上的癥結,如生源、師資發(fā)展的不均衡等諸多現(xiàn)實問題,他們又把目光投向遠方,開始思索新的改革方案?! 八缮⑿汀本拍暌回炛?/p>

作為教育局長,李生濱有個習慣,會隨時隨地從耳聞目睹的事情中,汲取對教育有借鑒意義的內容。他曾到上海參觀世博園,看到園內的“歐洲片區(qū)”、“亞洲片區(qū)”,李生濱怦然心動,靈感隨之而來。

自2008年開始,西崗區(qū)建立了“名校長工作室”,初衷是加大對中青年校長的培養(yǎng)力度,發(fā)揮名校長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幾年時間,在名校長帶動下,逐漸形成了以中學名校為軸心,鄰近的中學和學區(qū)小學共同參加、各校校長溝通參與的協(xié)作局面。由此,“教育協(xié)作片”應運而生。兩種管理模式都側重于校長層面的交流,定期研討,加強了辦學思想和教育管理的溝通與協(xié)作。

受到世博園分片區(qū)的啟發(fā),李生濱提出了“片區(qū)”加“校群”的新型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并非橫空出世,而是有著深入的思考和長時間的探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健全統(tǒng)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以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為重點,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從“名校長工作室”,到“教育協(xié)作片”,實際上是西崗區(qū)教育局開始放權的有益嘗試。李生濱清楚地意識到,多年以來,教育管理形成了一個慣性:行政整體推進。這么做有其優(yōu)勢,可以增加推進力度,有利于教育政策的貫徹和執(zhí)行;但劣勢也顯而易見,統(tǒng)一的策略、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學校辦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適度放權,有利于建立相對靈活的辦學體制,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捌瑓^(qū)管理是向學校自主辦學的過渡。”李生濱對記者說。

“松散型”九年一貫制是李生濱對片區(qū)管理的另一種稱呼??v向上,中學和鄰近的小學共同組成片區(qū),貫穿學生9年的發(fā)展,但不在一所學校,形式上是松散的;橫向是同類型學校組成的校群,縱橫交錯,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叭说某砷L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不能說小學生練了6年跳繩,升入初中不能跳了,只因為初中沒有跳繩特色課程,教育不該有這么明顯的界限?!睂τ谄瑓^(qū)管理。李生濱有他獨到的見解。

片區(qū)管理是西崗區(qū)教育局深化區(qū)域教育管理改革的創(chuàng)新之舉,與“教育協(xié)作片”不同,片區(qū)管理的設想側重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方面的銜接,能更好地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教育局提出片區(qū)管理模式之初,請全區(qū)校長論證可行性。這些校長本來就在“教育協(xié)作片”的嘗試中體會到了相互協(xié)作、共同提升的好處,片區(qū)管理方式更拓展了不同類型學校的交流空間,因而獲得一致認同。西崗區(qū)有學校32所,其中小學21所,初中9所,高中2所,經(jīng)過集體討論,劃分為9個片區(qū),推選出9位“片長”?!捌L”的權力可不小,全面負責所轄片區(qū)的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文化構建、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西崗六中、九三小學、大同小學3所學校組成了六中片區(qū),六中校長楊爽是這個片區(qū)的“片長”,她和九三小學的那麗娟校長、大同小學的王紅校長在“教育協(xié)作片”會上經(jīng)常碰面,探討教育管理的良策。在片區(qū)管理實踐中,她們首先進行的是教師層面的交流研討。

雖然學校離得很近,但3所學校的教師卻相互陌生,有的小學教師甚至是首次走進六中校園。3所學校的教師第一次聚集一堂,進行課堂展示、交流研討活動。很明顯,研討會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原本相互不了解的中小學教師相互聽課,誠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但在第一次集體研討后,那麗娟在一次隨堂聽課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九三小學的一位英語老師在講課中采用了中學使用的話題式教學方式。

“你為什么改變了教學方式?”那麗娟很納悶,鑒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英語一般采用情境式教學,以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老師回答:“上次集體研討時,六中的老師說小學英語課堂容量小、練習量不夠,我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就采用了話題式,可以擴展知識?!阌X得用中學的教學方式教小學生,孩子能適應嗎?”那麗娟繼續(xù)問?!拔覀冃W不就是為了給中學培養(yǎng)‘學苗’嗎,讓他們早一點接觸有好處?!?/p>

說到這里,那麗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推進片區(qū)管理過程中,如果不澄清觀念上的錯誤,不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教育將會走人岔路。她立即找到其他兩位校長商議解決辦法。隨后,一場題為“小學是不是為中學服務”的集體研討拉開帷幕,李生濱局長受邀出席。

研討會一開始,那麗娟校長就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小學不是為中學服務的,否則就是小學中學化,是違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小學主要是給中學輸送人才,自然是為中學服務的。是啊,如果小學不為中學服務,那我們搞片區(qū)管理、中小銜接有什么用處?”一位中學老師的質疑,引來附和之聲。

“中小學屬于不同的學段,差異是必然的。在中小銜接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求和,但要和而不同,既要尊重雙方差異,又要保持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睏钏岢隽俗约旱目捶??!爸行W除了差異,還有一些共性,比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興趣特長的發(fā)展等,需要在中學繼續(xù)延續(xù)。所以,我認為小學和中學都是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王紅也參與到討論之中。

聽到這些切中要害的討論,李生濱非常欣慰。在區(qū)域管理改革的探索中,這種爭論越多,說明校長和教師的思考越深入。片區(qū)管理的設想立足于孩子終身發(fā)展,希望通過中小學的對話,加

強對學區(qū)內中小學生源銜接和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的對接,從而在更深層次上實現(xiàn)教育的優(yōu)質均衡。

在實踐中,六中片區(qū)的3位校長不斷爭論、不斷協(xié)商,逐步形成獨特的片區(qū)管理文化。他們借助大連本土教育專家冷冉先生的教育理論制定九年連貫的學生培養(yǎng)標準,建立學生9年成長記錄檔案,實現(xiàn)管理、科研、特色的一體化,解決了學生成長的連續(xù)性問題,從根本上確保了孩子不因升學而中斷個性特長的學習。

中小銜接,推動教育過程不斷優(yōu)化

近年來,西崗區(qū)提出“讓每個學生都進步,每名教師都成長,每所學校都發(fā)展”的教育愿景,促進區(qū)域教育高位均衡發(fā)展。片區(qū)管理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管理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育質量上來。通過管理內涵的不斷提升,逐步形成片區(qū)管理文化,達成“穩(wěn)定質量、提升質量、穩(wěn)定特色、提升特色”的目標,實現(xiàn)片區(qū)中小學共同發(fā)展、自主發(fā)展。

七十一中片區(qū)下轄兆麟小學和建設小學。這個片區(qū)所在區(qū)域是大連進城務工人員最集中的地方,生源80%以上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不少新轉來的學生。連26個英語字母都不認識;而有的學生不僅教材知識掌握得扎實,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有“吃不飽”的感覺。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于七十一中片區(qū)的老師來說,英語教學是最令他們頭疼的事。開展片區(qū)管理前的幾年中,七十一中九月開學后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英語“掃盲”。3所學校盡管地理位置很近,但由于溝通少,中小學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很遠。起初還有過不小的“誤會”。

一次,3所學校的英語老師坐在一起教研。中學教師抱怨,孩子進入中學后連16個字母都不認識,成績參差不齊;小學教師也抱怨,你們了解學生的狀況嗎?知道學生的基礎是什么樣的嗎?有的學生一年級開始學英語,有的是三年級開始學,還有不少是六年級才開始學,這樣的基礎要我們怎么教……小學教師很委屈,覺得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不少學生之前沒學過英語,“差是正常的”。雙方不歡而散。

又一次,中小學教師通過專題形式研討“中小”怎么銜接,結果爆發(fā)了激烈“戰(zhàn)斗”。評課時,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逼問授課的小學教師:“你這堂課的目標是什么,達成了多少?”這句話如同火上澆油,小學教師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攛了起來:“你來看看,課標目標是什么,我怎么沒達到?”

面對火藥味十足的場面,七十一中校長楊學慧、兆麟小學校長李美蘭、建設小學校長張麗宏坐不住了。3位校長趕緊一起商議對策。她們想到了“同課異構”的方式,同樣的教學內容,讓中小學教師各自設計,或許更容易找到癥結所在。小學的一位英語教師先登臺。課一結束,中學教師很不客氣地拋來一塊塊“磚頭”?!斑@么一點兒東西就講了一節(jié)課,容量太小了!…‘課堂的推進速度、練習量、知識點的灌輸和深度的擴展都不夠?!薄罢谜n沒有點……”其實,坐在下面的3位校長心里很清楚,這堂課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有主動學習英語的欲望,“眼睛沒有瞪起來,眼睛不亮”。小學教師很委屈地說:“可我為這堂課作了精心的準備,連續(xù)3天都沒有睡一個踏實覺。”

接下來,七十一中葉敏華老師登場上了一堂課,她的表現(xiàn)與小學教師的課形成一個鮮明反差,學生全動起來了,孩子的眼睛閃閃發(fā)亮,每個孩子都有一種和老師互動的欲望。尤其在全員參與環(huán)節(jié),葉老師讓每個孩子都站起來,說一說這堂課的收獲和感悟,要求每個人說得與眾不同??此埔粋€技術含量不高的做法,卻調動了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梳理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談出了自己的收獲。在此過程中,聽課的校長和教師注意到,在一個孩子表達的同時,其他人都能認真傾聽,課堂效率顯而易見。

接下來的“頭腦風暴式”時論中,中小學教師都發(fā)了言。一位小學教師說:“孩子才到中學兩個月,他的口語、對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怎么就達到這么高的程度?今天看了葉老師的課我全明白了。”另一位小學教師說:“以前我更多關注自己怎么教,對學生的學關注少?!边@以后,中小學老師互相聽課,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自覺行為。

“以前中小學都各自封閉,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打開壁壘后,大家能換位思考?!睏顚W慧很感慨。定期開展的中小學教師同課異構活動,變過去的“相互抱怨”為“相互理解”,成為了解決中小學有效銜接的突破口。這項活動,受觸動最大的還是小學英語教師。以前,他們總抱怨學苗差,找客觀理由,根本沒心氣兒想對策,覺得“無論怎么努力,能提高幾分啊!就這樣吧”?,F(xiàn)在,即便在課下,老師們也會把孩子叫到跟前,講一些英語小故事,給一點背誦單詞的任務。老師們都在積極想辦法,幫助孩子提高英語學業(yè)水平。

3所學校的教師逐漸形成一個共識:“不為工作找借口,不比起點比進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建設小學的李老師在博客中寫道:“每天早晨學生進校的時候,我都要去校門口迎接學生。一天,一個女生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遲到了’。這個孩子經(jīng)常遲到,往常我總會批評她兩句。但這天我換了一種方式,微笑著說:‘沒關系,明天早點兒來?!缓?,我牽著她的手,領著她走進教室。我發(fā)現(xiàn),一整天,這個孩子都是蹦蹦跳跳的,非常愉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經(jīng)意中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我要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更多的關愛和幫助?!边@樣的變化,令建設小學校長張麗宏內心頗感欣慰。教師們的心態(tài)積極了,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自然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西崗建立了片區(qū)內中小學每月溝通、學期總結、學年評估等工作機制,通過強化中小學學科交流研討,積極開展小學、初中課程銜接和整合研究;通過中小學教師互相聽評課、共同教研,從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法學法及質量標準等方面加強銜接,逐步達成教學共識。在縱向上,強化小學高段和低段、小學和中學的相互滲透;在橫向上,強化學科整合,使得片區(qū)內學生在道德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和知識技能上構成9年教育的連續(xù)性,推動教育過程不斷優(yōu)化。

以“全程視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為了滿足學生的特長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西崗區(qū)中小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扭轉了傳統(tǒng)課間活動“音樂一響,全體做操”的單調形式,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活潑局面。如兆麟小學的跳繩、九三小學的籃球操、大連實驗小學的足球、五四路小學的竹竿舞、西崗中學的八段錦……不一而足,精彩紛呈。

特色活動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孩子們健康活潑成長。但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和堅持了6年的興趣和特長,在升入中學后,卻有可能面臨“斷層”。比如兆

麟小學的孩子跳繩花樣翻新,但如果升入西崗中學,卻只能忍痛將跳繩特長拋開,從頭學習八段錦。如何穩(wěn)定特色,發(fā)展特色?這是西崗中小學在實行片區(qū)管理之前普遍面臨的難題。盡管意識到了問題之所在,但他們也只能止步于“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狀態(tài)。

實現(xiàn)片區(qū)管理后,中小學之間改變了以往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在管理機制的作用下,能夠坐在一起共同商議片區(qū)內學生九年一貫的培養(yǎng)方案。三十四中片區(qū)以三十四中為“龍頭”,成員還包括五四路小學、水仙小學和紅巖小學。實行片區(qū)管理以來,紅巖小學校長宮英海有了更多的機會走進三十四中,親身感受其特色文化?!懊看螒麉⒓尤闹械奈幕?jié),都讓我深受震撼,促使我思考一個問題,紅巖小學的學生特長培養(yǎng)如何與三十四中對接?”讓宮英海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排球特色,全校1500名學生,人手一球,排球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茶,生動活潑的場面讓宮英海內心羨慕不已。他向三十四中校長于艷波要回一些光盤,組織全校師生觀摩。沒想到,在觀摩錄像后,有的老師便帶著孩子們來到三十四中,現(xiàn)場感受濃厚熱烈的排球氛圍,紛紛躍躍欲試。就這樣,紅巖小學師生發(fā)展排球特色的積極性電調動起來了。很快,紅巖小學排球隊組建起來,排球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起來。全校300多名學生,也是人手一球。

三十四中的體育教師劉棟,是紅巖小學排球特色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推手”。這位身高一米八的女教師,原先在遼寧省隊打球,不僅排球技術過硬。而且敬業(yè)精神特強。每周三下午,劉棟都會來到紅巖小學,對孩子們進行培訓和輔導??粗⒆觽兣d趣高漲,她還常常犧牲雙休日時間,為孩子們作義務培訓。

見到記者,這位身材高大的體育老師還略顯靦腆。“我覺得幫他們就是幫我自己?!眲澪⑿χf道:“此前,初中的排球課沒法兒上,孩子們對排球沒有感覺,動作大多比較僵硬,根本不會顛球。經(jīng)過我在小學階段的培訓,他們現(xiàn)在剛升入初中,一口氣兒就能顛40多個,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都有了很好的基礎?!眲澱J為,不僅要教給孩子們排球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一種排球思想,這需要經(jīng)歷一個長期的滲透過程。她常對孩子們說:“你要把排球當作你最好的伙伴,要感謝排球帶給你的快樂!只有喜歡排球、熱愛排球,才能打好排球!”

排球是一個群體性項目,有了比較大的普及面,才會有整體水平的提升。平時沒有課的時候,劉棟經(jīng)常跟五四路小學、紅巖小學以及水仙小學的體育老師溝通,怎么才能把小學和初中的排球課銜接起來。開展片區(qū)協(xié)作一年多來,3所小學的體育老師都受益匪淺,但紅巖小學的體育教師王虎依然覺得“學得不夠”,他說:“劉棟老師現(xiàn)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她不來的時候我們感覺就是在閉門造車?!贝饲埃瑳]有劉棟的指導,王虎也在很辛苦地教孩子們,但由于排球專業(yè)知識欠缺,基本功不扎實,經(jīng)劉棟指導,才發(fā)覺很多動作是錯誤的。比如顛球這個基本技能,劉棟要求動作必須規(guī)范,手腕要壓彎,不能前后腳站位,要兩腿屈膝再顛球……這些細微的動作要求,都是王虎此前所不知的專業(yè)要領。在跟隨劉棟訓練的過程中,王虎學到:對于初學者,最簡單、最有效的訓練就是“對墻顛球”,可以快速提高孩子們的反應力和身體協(xié)調性?!八暮芏啾绢I我們還沒學到呢?!蓖趸尤莸卣f。

令王虎感動的不僅是劉棟專業(yè)方面的規(guī)范指導,更多的是一種敬業(yè)精神的感染?!八炎约?0年的訓練筆記拿給我們看,而且無論是晨練還是晚練,劉老師都是隨叫隨到。感覺這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做的?!惫Ψ虿回撚行娜恕T?011年11月西崗區(qū)中小學排球賽中,紅巖小學獲得小學組第三名,這是紅巖小學建校以來的最好成績。而王虎內心最為感激的劉棟老師,為了這次比賽,即便是十一長假,她也沒好好陪家人和孩子,把7天長假全奉獻給了排球隊的孩子們。獲獎后,劉棟被群情振奮的孩子們簇擁著,“那種幸福的滋味,感覺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眲澚髀吨鴾\淺的笑容說:“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學到排球的技能,不僅給了他們一個終身的愛好,也帶給了他們終身受益的習慣,帶給他們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西崗9個片區(qū),個個都能著眼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進行一體化培養(yǎng)。他們立足片區(qū)實際,挖掘片區(qū)特色資源,發(fā)揮特色教師作用,整合片區(qū)特色發(fā)展項目,既進一步發(fā)展了學校各自傳統(tǒng)的優(yōu)勢特色,又形成了片區(qū)內一致的重點特色項目,確保中小學特色的有效銜接,使中學能充分享受到小學的教育成果,有效保障了片區(qū)內學生九年培養(yǎng)方案的實現(xiàn)。給愛心加上“技術支持”

幾年前,一位校長曾找到李生濱述說自己的困惑:一位平時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因為學生沒有完成課堂作業(yè),便在放學后,把學生留在辦公室督促其完成作業(yè)。校長認為這種做法欠妥,教師則堅持自己是“為了學生好”?!叭绻u教師做得不對,會打擊她的積極性,您說我該怎么辦?”校長一臉的無奈。李生濱并未馬上給校長出主意,而是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是偶然現(xiàn)象嗎?”校長立刻有些語塞。仔細想想,還真不是偶然的。這種情況在當時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充滿“愛心”和“責任心”的教師,不惜犧牲自己和學生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做一些自以為“為了學生好”卻招學生“恨”的事情。

教師想幫助孩子,這種情懷值得肯定,但如果沒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正確方法和技巧,結果會適得其反。李生濱看到了教師培訓方面的薄弱點――教育心理學。他沒有立即作出決定,而是通過問卷調查,征求教師的意見。

近幾年,西崗區(qū)的教育管理由經(jīng)驗式向科學式轉變,力求讓科學規(guī)律、調研數(shù)據(jù)說話?!拔覀兠砍雠_一項制度,事先一定經(jīng)過周密的調研。西崗教育網(wǎng)上有一項‘在線調查’欄目,全區(qū)每位教師都有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后只要點擊鼠標、填寫選項,系統(tǒng)自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簡潔明了?!蔽鲘弲^(qū)教育局人事處石麗杰科長告訴記者。

關于心理咨詢師培訓的調查結果出奇地一致,絕大多數(shù)班主任教師都想?yún)⒓有睦碜稍儙熍嘤?,五中的石寶輝就是其中非常積極的一位。

因為石寶輝曾經(jīng)遇到過一個大難題。教前一屆學生時,班里有個男生小黃,用石寶輝的話說“心理肯定有問題”。小黃性格內向,跟同學交往不多,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打起架來卻特別狠。有一次他又因跟一個男生打架,來到石寶輝的辦公室?!八坏街芪宸艑W就哭,我笑話了他幾句,他就動手了?!卑ご虻哪猩卣f?!靶↑S,你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嗎?”石寶輝問道。小黃倔強地把頭擰向一邊,不說話。任憑石寶輝怎么詢問,小黃就是一聲不吭。

這件事后,石寶輝對小黃的關注多了起來。他發(fā)現(xiàn),小黃對同學和老師都是一副毫無表情的

“撲克臉”,只有女生小慧除外。每次跟小慧說話,小黃的臉上都會露出難得的笑容。石寶輝聽其他同學說,小黃是小慧的“弟弟”,小慧成績好,每周一到周四都帶小黃回家給他輔導功課。周五到周末不能去的時候,一到放學時間,小黃就開始哭。

“這不是典型的早戀嗎!”石寶輝心里著急了,他馬上跟雙方父母溝通了這件事情。男孩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后暴跳如雷:“怪不得我兒子成績不好,原來是因為這個,看我怎么收拾他?!彪p方一拍即合,石寶輝重新排座位,把原本前后桌的兩人遠遠地分開。

事情似乎結束了,小黃和小慧不再來往。但沒過幾天,小黃稱病不來上學了,家長怎么勸都不管用。后來有學生告訴石寶輝,他冤枉小黃和小慧了,他倆“真沒事”。石寶輝意識到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有些草率,于是真誠地向倆人道歉。最終,小黃來上學了,但從他的眼神中石寶輝知道,小黃并沒有原諒自己,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畢業(yè)。

每每想起來,石寶輝都感覺非常愧疚。他積極報名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就是想知道“怎么接近有心理問題的孩子”。

“從一樓走到六樓的教室,你記住了哪些標語?”剛開始上課,培訓師就提出一個問題。石寶輝舉手說自己大部分都記住了,“你能記住這些無關信息,說明你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多少有些神經(jīng)質?!睕]承想,培訓的第一節(jié)課,讓原本想給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石寶輝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也有心理問題。

培訓之前,負責組織的西崗區(qū)教師進修學院著實下了一番工夫。他們多方對比,選擇師資力量強的培訓機構,并要求培訓過程側重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講授,在咨詢技術方面?zhèn)戎貎A聽、解除阻抗等實用性技術的分析?!拔覀兿Mㄟ^這些學習幫助教師真正了解師生關系,同時也增加教師對自身的了解?!苯處熯M修學院的王萍說。

在一次培訓課上,石寶輝講述了小黃的案例,并詢問老師應該怎么辦?“一個人的行為表現(xiàn)與家庭生活經(jīng)歷密切相關,你了解過這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嗎?”石寶輝心里“咯噔”一下,當時自己只想著怎么“拆散”兩人,沒想到要去了解小黃的家庭?!拔耶敃r就覺得這個孩子心理有毛病,沒想其他的?!笔瘜気x不好意思地說?!罢嬲胁〉膶W生不會坐在學校里,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充滿困惑和糾結,教師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幫他們緩解困惑。”培訓師的話給石寶輝等聽課教師巨大的震撼,也讓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原來,學生的一些異常表現(xiàn)只是“成長的煩惱”,如果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渾然不知,只憑主觀臆斷進行處理,就極易犯錯誤。

隨著培訓師的講解,石寶輝明白了小黃的問題所在。自己與小黃父親溝通時,父親暴跳如雷的表現(xiàn)間接說明了小黃的家庭環(huán)境是暴躁、冰冷的,小慧家庭中的溫暖深深吸引了小黃,所以他才對小慧產(chǎn)生了依戀感,每到周末無法去小慧家時,小黃就會孤獨地哭。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無法觸及心靈,導致小黃始終不肯原諒自己。

培訓結束后,從理念到行為,石寶輝覺得自己煥然一新。最明顯的變化是,他開始有意識地調查新一屆學生的成長史,借以了解學生的心理傾向。片區(qū)管理更為他的嘗試增加了許多方便。他利用片區(qū)研討的機會,跟學生以前的老師了解孩子的表現(xiàn)、家庭情況等,對個別學生進行密切關注,盡量防止“小黃式”的失誤再次出現(xiàn)。

目前,在西崗區(qū)教育局全額撥款支持下,全區(qū)三分之二以上的班主任都參加了心理咨詢師培訓,并以100%的通過率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證書”。心理咨詢師證書成為西崗區(qū)的班主任上崗、教師招聘必備的硬件之一。在李生濱看來,他們拿到的不僅僅是一本證書,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 肮芾砦?chuàng)新”,激活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

剛剛升入初中的第一節(jié)課,三十四中的班主任王言華除了自我介紹之外,還留了一個QQ群號碼,“這是我為咱們班建的QQ群,希望同學們和你們的家長都能加入?!蓖跹匀A話音剛落,學生們便面面相覷,面帶疑惑――有些班主任對學生玩QQ避之不及,王老師竟然主動邀請學生“群聊”。

其實,建立班級QQ群的想法源于一個母親樸實的心愿。女兒剛上學的時候,王言華特別想知道每天孩子在學校做了什么,表現(xiàn)如何,但是叉不可能天天打電話問班主任。推己及人,做父母的都渴望隨時了解孩子的情況,QQ快速方便,能夠滿足家長的心愿。同時,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讓王言華意識到,總有一些事情,學生不愿意當面跟自己說,“他們都喜歡在QQ上聊天,虛擬的環(huán)境往往讓他們更加放松,我何不借鑒一下?”王言華想改變班級管理的方式。

每天下班后,王言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QQ,上傳當天她給孩子們拍的照片,對表現(xiàn)好的孩子提出表揚。在這個群里,只有鼓勵,沒有批評,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快樂、痛苦、質疑等,都能在這個群里盡情討論。幾個月后,群里的成員已經(jīng)增加到100多人,一些孩子的父母也都加入了這個群,他們通過這樣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

一個高明的教育者,會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培養(yǎng)孩子自主發(fā)展的能力。王言華定期為班級QQ群設置討論主題,每一次討論都是一次小型班會?!昂⒆觽?,我們近期要去敬老院慰問演出了?!蓖跹匀A在群里了信息?!袄蠋?,我提議,讓我來跟敬老院聯(lián)系,我和媽媽以前去過,認識那位院長?!毙》寤貜驼f?!拔襾斫M織演出內容吧!”文藝委員接著回復?!拔襾砺?lián)系租車的事…”孩子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租車的費用我來解決吧!”欣欣的爸爸說道?!拔覀冐撠熀⒆觽兊奈顼??!币恍┘议L也積極參與到討論之中。

人的天性是自由的,在班級QQ群里,每個孩子和家長都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心愿和想法。聰明的王言華把QQ群變成連接家庭和學校,連接家長、教師和孩子的橋梁。

西崗區(qū)的教育管理機制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在這種氛圍中,每位教師的積極性都被激活,他們開始思考怎么激活學生,把逼著學生學變成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三十七中與大連市實驗小學、東關小學共同組成了“日新片”,3所學校的教師在“每天創(chuàng)新一點點,每天成就一點點,做小事成大事”的教育理念中,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方式。

“高老師,您看我們家孩子,這次考試遠遠不如他的同桌,我回家狠狠說了他一通。”三十七中的班主任高玉波,總是能接到類似的電話?,F(xiàn)在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高,一旦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會遭到家長的痛批,孩子就會跟自己來訴苦。怎么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呢?高玉波精心安排了一次家長會。

家長一進教室,站在門口的班長就給他發(fā)幾塊糖果?!霸趺醇议L會還發(fā)糖啊?”家長們都有些不理解?!案魑患议L,請您吃著

糖,聽聽我對你們孩子的夸獎?!备哂癫ㄏ蚣议L解釋道?!扒嗲嗤瑢W特別樂于助人,這幾天,學校正在進行體育測試,青青自己通過測試后,就去幫沒有通過的同學訓練。小強同學每次作業(yè)都特別認真……”高玉波把每個孩子都表揚了一遍。

“在學校里,高老師經(jīng)常表揚我們。但是不管我做得多好,一回到家,您都能找出批評我的理由,有時候,我心里特別煩您?!币粋€孩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家長們沉默了,臉上表情有些不自然。

“我給大家講一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吧……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陶先生沒有批評,而是獎勵給他四顆糖。第一顆糖獎勵學生守時,第二顆糖獎勵學生尊師,第三顆糖獎勵學生正義,第四顆糖獎勵學生自省?!备哂癫ㄖ攸c講解了陶行知的教育藝術,“我們希望孩子有出息,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好心可能辦壞事。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彼Z重心長地對家長們說。

高玉波把“糖式教育”用到了家長會上,在溫馨的氛圍中,為家長上了生動的一課。隨后,高玉波聽孩子們說,家長對他們的指責少了,鼓勵多了。她用愛心和智慧,延伸了教育的長度和廣度?! 斑B心工作坊”,實現(xiàn)片區(qū)資源效益最大化

西崗區(qū)的片區(qū)管理以制度為保障,硬件上實現(xiàn)了片區(qū)內中小學專業(yè)教室資源的共享,如小學可以利用中學已有的地理專業(yè)教室、科學探索教室,避免了資源的重復性配置;軟件上實現(xiàn)了片區(qū)名優(yōu)師資共享,教科研成果和學校管理經(jīng)驗的共享,有效促進了區(qū)域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六中片區(qū)大同小學的付承葳老師有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和“潤物細無聲”的工作風格。她追求“慢教育”。她認為,只有慢下來才能了解學生,只有慢下來才能知道教育的問題所在,只有慢下來才能更好地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六中片區(qū)利用付承葳老師的優(yōu)勢,成立了“班主任連心工作坊”,把優(yōu)勢資源輻射到片區(qū)內3所中小學。付承蕆是連心:工作坊坊主,帶動六中、大同小學和九三小學的工作5年內的年輕班主任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

班主任連心工作坊,連著學生的心,連著家長的心,連著同事的心,成為班主任交心、溝通、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年輕班主任愿意把自己的知心話對付老師講,進行無縫對接,促進了年輕班主任的成長。

九三小學的鄧彩鳳,是一位只有兩年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的年輕教師,她“想愛孩子,卻不知如何去愛”。這不,學校實行“一卡通”收費。雖然是合理收費,但總有家長不能按時把錢存進去。鄧彩風憂心忡忡地問付老師:“我該怎么辦?”付老師慢條斯理地說道:第一,個別學生不交,你先把錢給孩子墊上;第二,去家訪,看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難,如確有困難,就別提錢的事,如果是孩子忘了告訴家長,家長和孩子肯定會感覺得到,下次再收費時就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效果。

年輕班主任有理,但缺少經(jīng)驗,面對具體問題時往往有點不知所措。連心工作坊采取了一個“影隨”的小機制。每天8小時內,付承葳無論上課還是找學生談心,年輕班主任都跟隨著她。仔細觀察她的一言一行、方式方法、教育態(tài)度和行動策略,觀察她遇到突發(fā)事件時怎么處理。“影隨”的實質是一種微型團隊的研究,像影子一樣進行實時跟蹤,由“看”到“模仿”,再到“反思”。反思自己到底有哪些問題,反思過程中思考自己的個性在哪里,自己的特點在哪里,自己和付老師的不同點在哪里,找到不同點后再去‘影隨’。一段時間后,年輕的班主任摸著了一些門道?!拔覀兞η笞屇贻p的班主任去發(fā)現(xiàn)被‘影隨’老師身上的閃光點,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其思想的支撐點,只要思想上融合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同小學校長王紅介紹說。

鄧彩鳳教一年級,班上的“小不點兒”把她整得焦頭爛額,成天啞著嗓子。在“影隨”中她發(fā)現(xiàn),付承葳說話輕聲細語,可孩子們卻聽得格外認真,心里不禁有些納悶?!澳悴粌H話多,而且嗓門大吧?”付老師問道?!拔也缓?,孩子們不聽話啊?!编嚥束P無奈地說?!叭绻懵曇舸?,孩子們自然也會大聲說話;你輕聲說話,孩子為了聽清楚,自然就把聲音放小了?!备独蠋熚⑿χf,“班級有點亂,別急,先從小事做起。比如可以試試‘放學四步驟’:第一步收拾書包;第二步把凳子放到課桌下,原位站好;第三步撿拾周圍紙屑;第四步到走廊站隊?!编嚥束P照著坊主的做法嘗試一周后,便滿面春風地向付承葳致謝道:“真神奇,效果很好!現(xiàn)在我用不著扯開嗓子喊了?!?/p>

一天,大同小學的年輕班主任王姍姍在“影隨”付承葳工作的過程中,趕上吃午飯。付老師看到有個孩子坐在那里,沒有吃飯,便走過去問:“你怎么不吃飯?”“老師,我沒帶筷子?!备独蠋熣f:“如果不嫌棄,你先拿我的筷子去用吧,先到飲水機那兒用開水燙一下。”這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謝謝您!”這時,因為沒有筷子,付老師就坐著,王姍姍也沒好意思吃,倆人便聊起天。一會兒,那個學生走過來說:“老師,我吃完了,謝謝您!我已經(jīng)用開水燙過了?!敝灰姼独蠋熃舆^筷子,二話沒說便吃起來。這件細微小事,對姍姍老師的觸動特別大,她在教育隨筆中寫到了這件事情:“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付老師把這件事看得很平常,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自然?!?/p>

除了“影隨”外,連心工作坊成員還通過QQ群、電話、面談等多種方式解決困惑,交流心得,成效顯著。“剛開始,年輕班主任對我的經(jīng)驗只是模仿,慢慢地就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通過新老班主任的交流溝通,讓我也會產(chǎn)生很多新的創(chuàng)意?!备冻休诶蠋熜牢康卣f道。

二十六中校長史美麗記得,5年前,每到9月開學時,校領導和教師們就犯愁。原本屬于該學區(qū)的小學畢業(yè)生,因為二十六中薄弱,家長和孩子“用腳投票”,紛紛選擇別的學校?!坝幸荒辏矣浀镁谷挥?50多個學苗外流,占初一新生的一半,我們還怎么開課?”史校長尷尬地回憶道。如今實施片區(qū)管理,片區(qū)內中小學之間交流更充分了。史美麗還帶領中學教師走進小學,和片區(qū)內小學的班主任、家長、學生見面并溝通,讓他們接受和理解二十六中提出的“讓快樂成為一種理念”的辦學主張。幾年后,奇跡出現(xiàn)了,每到升學季節(jié),不僅片區(qū)內的學生不走,一些之前流失的學苗竟然還選擇了“回流”。史美麗和二十六中的老師們終于一展愁容,真正快樂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