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2 23:26: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梅花魂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引言
“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指出了閱讀教學的核心。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它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三少一多”的現(xiàn)象,課堂上學生閱讀的時間少,課堂上思考問題少,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自主地閱讀更少,教師講得多,滿堂灌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1]。究其本質(zhì),“三少一多”的內(nèi)在根源是傳統(tǒng)教師將學生的時間過多用于講解分析課文,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閱讀。
本文在分析前人對任務型課堂教學研究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一種任務型教學的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方法,引入課堂案例,對理論研究進行實際任務設計,旨在改善閱讀教學課堂效果,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均建立在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基礎(chǔ)上,包括課堂案例和實驗數(shù)據(jù)。
二、任務型教學研究現(xiàn)狀
筆者通過海量查找有關(guān)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在關(guān)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研究中涉及的主要范圍有:任務型語言教學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應用于英語口語教學,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應用于漢語口語交際教學等。盡管國際語言學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30年,但國內(nèi)研究者和教師廣泛關(guān)注任務型語言教學還是近十年的事,它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實踐總結(jié)和理論論證的過程,研究成果還不是很成熟。
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于是自2001年以來從事英語教育的研究者以及一線中小學英語教師掀起了學習、研究和嘗試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熱潮[2]。其中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袁昌寰、魯子問、羅少茜和龔亞夫、程曉堂。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袁昌寰《任務型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4],探索了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他倡導大學英語教師采用任務型進行語言教學。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魯子問教授調(diào)查了任務型教學程序,在初中進行了英語任務型教學實驗,總結(jié)出了課堂任務教學的三種程序,著有《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軟件》等著作[5]。羅少茜和龔亞夫解釋了任務的定義、任務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引進“任務鏈”等概念[6]。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對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來源、理論基礎(chǔ)、定義、特征、教材大綱、任務設計和實施進行了闡述,從理論到實踐為中小學英語老師、教研員、任務型教學的專本提供了實用參考[7]。此外還有余澤標、施嘉平、方文禮、劉福生等人在任務型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從國內(nèi)已有研究看,關(guān)于任務型預言家學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經(jīng)驗總結(jié)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用以探索該方法的有效性,但這些研究是不足的,也沒有達到成熟的結(jié)果,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更顯稚嫩。國外的研究已經(jīng)較為成熟,有些方法已經(jīng)得到了實用,那么就可以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結(jié)合閱讀教學自身的特點,研究閱讀教學中任務設計的方法。
三、任務型閱讀教學理論研究
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任務的設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設計的主要思路是從五個方面來設計閱讀教學課堂任務。第一,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閱讀課是學生提高閱讀技能技巧的關(guān)鍵,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是影響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對語文閱讀課興趣越濃厚,對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越有幫助。因此,閱讀教學課堂任務設計要求真實、生動有趣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第二,閱讀方法也是影響學生閱讀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使閱讀達到立竿見影的成效,不正確的閱讀方法則是閱讀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設置的任務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有促進作用。第三,學生閱讀能力c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即閱讀能力越高,思維能力越強,語言表達能力也越強。因此,閱讀教學設計中要帶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協(xié)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從而促進這些能力的提高。第四,小組合作學習,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語文學習中的閱讀教學很有幫助。在閱讀教學課堂設計中,可以設置眾多任務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中完成。協(xié)作中,小組各個成員通過討論、匯報、交流,共享了閱讀教學的成果,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第五,課外閱讀面的大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影響是顯著的。課外閱讀越量大,閱讀能力越高,課外閱讀量越小,閱讀能力越低。因此,筆者不僅對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課堂任務設計,同時還結(jié)合課外閱讀的有關(guān)素材進行任務設計。
結(jié)合以上五個方面的因素,筆者把閱讀教學任務設計分為讀前活動、讀中活動和讀后活動[8]。在讀前活動中,教師運用提問、討論、圖像等多種方法和手段,把任務呈現(xiàn)給學生,引入閱讀文章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充分做好閱讀準備,熟悉閱讀任務。學生的興趣被激起,內(nèi)部動機得以驅(qū)動,他們根據(jù)已有知識和自身的經(jīng)驗,紛紛發(fā)表看法,興趣盎然,這時,教師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完成閱讀。經(jīng)過閱讀前活動,學生無論在心理、情感還是在認知結(jié)構(gòu)上,都得到了預熱,整個狀態(tài)已開始進入讀中活動的閱讀中,學生將檢測并校正自己的預測,教師提出若干閱讀任務,對閱讀中出現(xiàn)的語言難點進行講解,并向?qū)W生介紹閱讀方法,發(fā)現(xiàn)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并予以矯正,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以閱讀來理解課文,并獲得一定的知識信息或培養(yǎng)閱讀技能和閱讀習慣,都只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在任務型教學中,閱讀課文還是語言知識輸入的重要途徑。所以,小學教師還需要設計一些任務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認識語言現(xiàn)象。在此基礎(chǔ)上,還需要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學生常常不得不進行諸如參考字典、閱讀書刊、網(wǎng)上查找資料的課外閱讀的能力。
四、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任務設計
下面是筆者利用上節(jié)理論研究內(nèi)容,針對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梅花魂》課程內(nèi)容進行閱讀教學任務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魂、幽”等12個生字,會寫“魂、縷”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縷縷、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jié)、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jié)”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秉性、涼颼颼、眷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理解課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感受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領(lǐng)悟梅花不畏“L欺雪壓”的品格。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語句。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2.體會外祖父深沉的眷戀祖國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教學步驟
1.讀前任務
任務一:用一分鐘的時間查字典,說說“魂”字的解釋。
任務二:用兩分鐘的時間觀察屏幕上的墨梅圖后讀課題思考:梅花是一種植物,它何來之魂?它代表的是什么樣的魂,或者說品格?
2、讀中任務
(1)讀前準備,任務是:用三分鐘的時間掃除生字詞障礙,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在這三分中內(nèi),學生可以就不懂的字詞問題向老師提問。在老師指導下,全體學生正確朗讀字詞,準確地朗讀課文。
(2)略讀課文,任務是:用五分鐘的時間自主略讀全文,同桌交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脈絡,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精讀課文,任務是:用五分鐘的時間細讀課文,同桌討論交流。課文圍繞梅花寫那幾件事?
(課文中一共講了五件事,分別是:第一件事: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第二件事:特別愛惜“墨梅圖”;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國而難過;第四件事: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第五件事:臨別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外孫女。)
(4)研讀課文,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評析。
任務是:用五分鐘時間根據(jù)老師出示的課文中的一系列句子,選擇其中自己認為難易程度合適的一項進行優(yōu)劣比較。學生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語句。
任務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較句子:“唯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p>
“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很珍惜?!?/p>
小組討論,說說這兩個句子的異同,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任務二:“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稠子慢慢抹凈?!?/p>
理解:“清白”、“玷污”兩個詞的含義。
討論:從外祖父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外祖父的動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讀好它嗎?
(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墨梅圖的珍愛。)
任務三:“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p>
討論:梅花的秉性像什么?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的是什么?
(體會比喻象征的寫作手法。)
任務四:“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一句,找出唐詩宋詞與中華文化的關(guān)系,體會:老人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任務五:學生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語句,并寫下自己對語句獨特的感受。
3.讀后任務
用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展示,小結(jié)“梅花魂”的含義。全班交流朗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從他人的發(fā)言中汲取有價值的觀點。
用兩分鐘的時間對本堂課進行小結(jié)。
用兩分鐘的時間布置課后任務:小組合作,找出一首與課文內(nèi)涵相關(guān)的一首詩或散文的視頻、錄音帶。先模仿,按照吟誦的要求派代表來在下節(jié)課展示。
五、結(jié)語
篇2
一、深情朗讀,形象自生
語文教材通過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心境、優(yōu)美場景,一幅幅美的畫面躍然眼前。如《黃河的主人》一文中,當朗讀到“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zhàn)心驚”時,學生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黃河滾滾的形象,這種感官上的興奮,隨著文中內(nèi)容的深入,學生就會驚贊?!八驹谀切⌒〉姆ぷ由?,面對著險惡的風浪……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駭浪,成為黃河的主人?!弊x了之后,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對艄公的肅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情為之升華,領(lǐng)悟到了崇高的形象之美。
二、定準基調(diào),情感自生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向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diào)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對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diào)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三、示范引領(lǐng),創(chuàng)設情感
新課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教師在朗讀指導中應該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手段,特別是教師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朗讀的情境以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梅花魂》教學設計上我做了嘗試。課堂伊始,我問:“同學們,在初讀課文以后,文章中的外祖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孩子們回答很踴躍,第一個孩子的回答就直接把我們帶入了課文的重點段“外公談梅花”。于是,我用課件出示了段落內(nèi)容。請一個孩子朗讀,其他孩子評議。孩子們對他的朗讀不是很滿意,并說出了自己的原因。作為教師,我尊重孩子獨特的閱讀體驗。我表揚了有爭議的學生,并指出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并及時用上了我事先準備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在激昂的音樂中,我激情澎湃地講起傲雪斗霜的梅花,在嚴冬里開得那么鮮艷……而我們中國又出了哪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呢……學生讀出了“老人說梅”的熱情洋溢、激情澎湃。在舒緩的音樂中,我講起了一個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眷戀。并為學生范讀送別的那一段,讓學生描述聽讀時腦海里所浮現(xiàn)的畫面。孩子們立即淚眼婆娑,紛紛站起來描述臨別的畫面,說得動情,自然讀得悲悲戚戚、催人淚下。我覺得自己在這一課上,利用媒體和教師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做得比較好。
四、朗讀技巧,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chǔ)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我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讀后,我示范朗讀,我們在朗讀這句話的時候可以把這些詞讀得重一些,強調(diào)一些,如果能把這些詞讀好,那你們一定能把這句話讀得很不錯!
經(jīng)過一番指導后,學生把“總是”、“第一條”、“一定”、“不但……還會……”等詞讀得強調(diào)了,詹天佑的愛國之情自然就讀出來了。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后,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篇3
關(guān)鍵詞: 古詩教學 教學活動 活動設計
一、詩歌概述
建設的速度快了,情感的交流少了,追趕的腳步快了,望月的目光少了,于是有人嘆道:現(xiàn)代社會,“詩歌國度”那圈誘人的光環(huán)退色了,詩歌縮成了一彎孤獨的月,被光怪陸離的霓虹燈擠到了浮云的陰暗里……
詩歌是生活的濃縮,是生活的結(jié)晶,是生活中靈魂的閃現(xiàn),情感的迸發(fā)。千百年來,她合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脈搏,無時不刻不在撞擊著國人的靈魂,一代代仁人志士“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丹心一片,映照汗青,多少吶喊發(fā)自肺腑,多少志士響徹云霄,多少深情灑向山山水水,多少酸淚沾濕青青衣襟……
在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課本中,詩歌是一種主要體裁,因為詩能啟發(fā)我們的靈性,激發(fā)本真的自我,縱觀選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基本上氛圍兒童詩和古詩兩大類。
兒童詩是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有些雖然不是一定為孩子們寫的,但容易被兒童接受,適宜于兒童閱讀。這些兒童詩有的以抒情為主,也有的偏于敘事,其中主要的有童話詩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寓言詩如《蠶和蜘蛛》,謎語詩如《畫》,兒歌如《小小的船》,等等。
古詩一般而言則是指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大瑰寶――中國的古典詩詞,這是祖先們把沉重的生活凝聚成的靈動的詩:遙看“西嶺千秋雪”,注目“萬里送秋雁”,聽得“十里蛙鳴”,聞得“十里荷香”,江南草長鶯飛,塞北金戈鐵馬――山川美景盡收眼底,國運盛衰流瀉筆端;陳子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幽思,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邁,李白的瀟灑與傲慢,杜甫的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情懷,極盡想象夸張之能,道不能道之景,抒無法抒之情,種種高潔的人格,種種優(yōu)雅的情愫,種種洗煉的表達,匯成了一泓清幽的泉水,在心中汩汩流淌。
詩歌教學在小學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與詩歌本身的特點不能分開: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nèi)涵,語言精煉,節(jié)奏明快,韻律和諧,從而形成特有的音樂美。特別是古詩,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抒情真摯,感人肺腑;寫景自然,怡人耳目,這對陶冶學生的品德情操,發(fā)展語言,豐富想象,增進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語文教師應該是這詩歌園地中的導航者,用鮮活的、富有激情的語言去引導小水手們起錨遠航,品味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意境,并且試著去創(chuàng)造詩一般的生活。
二、詩歌教學的活動設計
好詩如歌,如詩如畫,跌宕起伏的旋律,韻律優(yōu)美的節(jié)奏,層次分明的色彩,搖曳多姿的情態(tài),重章疊句,一詠三嘆,細細咀嚼,齒頰留香。在翻閱了大量教學文獻的基礎(chǔ)上,借鑒并吸取了自主教學活動的有關(guān)原則方法,我提出了“讀”、“議”、“演”、“畫”、“品”的詩歌五步教學設計法。
1.讀:反復讀,讀通讀懂。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就是說,拿到一首詩后,我們應該要求學生自己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理解個別重要字詞,了解全詩的大意,直到熟讀成誦,首先從整體上去感受它的語言美、音律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法,但都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常規(guī),如可以分男女生或小組競讀,不拘形式的自由讀,也可像古人背書那樣搖頭晃腦地讀,集體朗讀,等等??傊褪且谧鹬貙W生個性的基礎(chǔ)上,鼓勵讀出特色,不可追求同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詩句的“味”、“美”、“趣”。
2.議:小組合作,體現(xiàn)自主。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所以,學生也有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應用于詩歌教學,就是說學生在自主感悟之后,可留下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談體會談感受,互相交流,各抒己見。
例如我在教學王安石的《梅花》時,與同學討論這首詩贊美梅花的什么品質(zhì),許多同學紛紛發(fā)言,有的從詩“凌寒獨自開”中體會到不畏嚴寒、清高的品質(zhì),有的從詩“為有暗香來”中談了梅花為人們送來芬芳喜悅,有的則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說這是表明王安石不害怕惡劣的環(huán)境,表示自己要將變法堅持到底的決心,還有的則說是王安石心系百姓的表現(xiàn),等等。思維的匣門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瞬息萬變。這個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還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xiàn)了課堂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3.演:再現(xiàn)詩句,感悟情感。
演即在“讀”和“議”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將在讀詩歌時的所感所悟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直觀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進一步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如在教學《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一詩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又是一年重陽節(jié),詩人王維遠在京城,他在思念遠方的親人,而遠在山東老家的親人們也在思念王維,想象當時的情境,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表演。學生發(fā)言很積極,有的直接再現(xiàn)情境,學蘇軾“把酒問青天”:有的采用書信形式,表達“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欣慰和牽掛;有的則穿過時空隧道,大膽地想象,把二十世紀的新發(fā)明移到了幾千年前,找合作伙伴用打電話的形式表演,體現(xiàn)發(fā)揚“千里一線牽”的現(xiàn)代文明……通過表演,學生將體態(tài)語言再現(xiàn)出來了,也將詩中隱藏的對話凸顯出來了,這樣既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表象和由此產(chǎn)生的新形象,又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4.畫:畫出內(nèi)容,再創(chuàng)意境。
繪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是反映兒童想象的一面鏡子。在詩歌教學過程中,不但應該要求學生領(lǐng)會詩句的內(nèi)容,而且應該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然后讓學生把想象到的情境用手中的彩筆畫出來,把詩歌與繪畫相結(jié)合,真正感悟到“詩情畫意”。
例如在教學杜牧的《山行》時,要求學生提筆畫一畫:蒼茫的山,潔白的云,隱約可見的土黃茅舍,紅艷似火的滿山楓葉,遠近襯托,錯落有致,詩人置身其中,停車觀賞,流連忘返,朝氣勃勃,熱愛生活的神情,呼之欲出。寫情中之情,鮮艷奪目,抒景中之情,耐人尋味,極盡情景融合之妙。
5.品:品讀詩句,品出韻味。
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感悟了詩句的感情,把讀詩后的情感體驗與詩文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將詩的外在語言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化為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此時就迫切需要將自己內(nèi)心體驗通過一種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品讀,即反復地讀,帶著對詩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讀,讀出不同的感受,讀出不同的韻味。
例如許多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因果關(guān)系,“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假設關(guān)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所蘊涵的新生力量不可阻擋的哲理,等等,品出了詩句的哲理美。
以上五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點撥得當,學生理解古詩的語言美、聲韻美、意境美、哲理美、心靈美要同步進行,統(tǒng)一而不可分。教師要密切注意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結(jié)構(gòu)水平出發(fā),進行引導,切忌不顧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去作泛泛的抽象分析,將信息傳輸給學生,要深入淺出,不違背詩的原意,不泯滅詩的光澤,更不能扼殺詩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