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19 09:0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白寫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原來,他遇到的對手是崔顥(hào)。有一天,崔顥去武昌游玩。他到了天下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站在黃鶴樓上,崔顥向四面極遠之處望去,長江在此與最大的支流漢江交匯,江漢平原一望無垠。眼前的景象引起了崔顥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情,于是他提筆寫下了給黃鶴樓帶來美名、也使自己詩名永傳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這里有兩個傳說:一個傳說是古代有個叫子安的仙人曾經(jīng)騎鶴經(jīng)過此地,另一個傳說是三國時的費文偉就是在此地駕鶴登仙的。所以人們在此建造了樓宇,寄托對于神仙世界的向往,而且將此樓命名為黃鶴樓。崔顥的詩就是以此地的神仙故事開篇的,首聯(lián)寫昔日的仙人已經(jīng)乘著黃鶴歸去了,只留下黃鶴樓佇立在這里,讓凡俗之人心生惆悵。第二聯(lián)詩人說,那黃鶴一去不復返了,千百年來,只有樓頭的白云百無聊賴地飄浮在那里。后兩聯(lián)詩人寫出了自己在黃鶴樓頭所見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情思。第三聯(lián),陽光下的江面波光粼粼,遠處漢陽城中的樹木清晰可見。江中的鸚鵡洲芳草依舊茂盛,而寫《鸚鵡賦》(傳說鸚鵡洲因《鸚鵡賦》而得名)的禰(mí)衡卻已成為歷史早已遠去。第四聯(lián)詩人即景生情,天色已晚,我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呢?江面遼闊,煙波浩渺,怎么也望不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徒增人的憂愁罷了。

篇2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崩掀牌盘痤^,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p>

篇3

1、這句詩是《清平調(diào)其一》中的一句詩,是李白為楊貴妃寫的。

2、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3、這句詩是從空間上寫楊貴妃,將其與花相比,極言貴妃之美。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4

關(guān)鍵詞 便攜式倒立擺;現(xiàn)代控制理論;任務(wù)驅(qū)動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4-0018-03

Educational Reform for Modem Control Theory based on Por-table Inverted Pendulum//PAN Juntao, LIU Fang, ZHANG Bai, WEI Haicheng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aching reform metho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mong curriculum of modem control theory. With idea of task-driving, the model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por-

table inverted pendulum are introduced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effectively inspiring students’ pas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workable which yields excellent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portable inverted pendulum; modem control theory; task-

driving

1 前言

自動控制技術(shù)是衡量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發(fā)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所謂自動控制,是指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利用外加的設(shè)備或裝置(控制器),使機器、設(shè)備或生產(chǎn)過程(被控對象)的某個工作狀態(tài)或參數(shù)(被控量)自動地按照預(yù)定的規(guī)律運行[1]。作為當前信息技術(shù)領(lǐng)域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自動控制技術(shù)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眾多領(lǐng)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在生產(chǎn)、軍事、管理、生活等各個領(lǐng)域,隨處可見自動控制的身影。

隨著國家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全社會對自動控制技術(shù)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為此,全國各高校相繼設(shè)立自動化專業(yè),以期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一定工程素質(zhì),掌握自動化學科基本理論和應(yīng)用技術(shù)的自動控制技術(shù)人才。同時,各高校根據(jù)自身的辦學定位,制訂諸多特色鮮明的自動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各高校自動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雖有一定的差別,但都會把現(xiàn)代控制理論課程作為其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內(nèi)容[2-4]。

北方民族大學作為一所委屬民族院校,根據(jù)旨在服務(wù)我國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辦學目的,培養(yǎng)優(yōu)秀少數(shù)民族人才的辦學定位,針對高年級自動化專業(yè)的學生開設(shè)了48課時的現(xiàn)代控制理論課程,其中理論課時數(shù)為40,實驗課時數(shù)為8。該課程在教學要求上對高等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大學物理等數(shù)理基礎(chǔ)課程有較強的依賴,并且課程中的抽象概念繁多,加之民族院校學生基礎(chǔ)薄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吃力。此外,課程實踐課時數(shù)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如何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高質(zhì)量地完成現(xiàn)代控制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wù),并培養(yǎng)出具備一定工程素養(yǎng)的合格自動化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是擺在任課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之一。

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學自動化專業(yè)開設(shè)的現(xiàn)代控制理論課程為背景,針對當前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課程教學中引入便攜式倒立擺實驗平臺,并在該平臺下提出一種以任務(wù)驅(qū)動法[5]為核心思想的控制理論類課程教學改革方法,以改善現(xiàn)有現(xiàn)代控制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夯實自動控制理論知識基礎(chǔ)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 課程特c及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課程特點 現(xiàn)代控制理論是北方民族大學自動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開設(sh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該課程以狀態(tài)空間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設(shè)計一般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能力。鑒于學校地處西部偏遠地區(qū),綜合考慮區(qū)域性學科發(fā)展,民族院校人才培養(yǎng)、教育科研的特點,將現(xiàn)代控制理論的教學目標定為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多輸入多輸出控制系統(tǒng)的建模方法,具備一定運用基本數(shù)理知識和MATLAB輔助設(shè)計軟件對控制系統(tǒng)進行分析與設(shè)計的能力。相比其他專業(yè)課程,該課程具有如下特點。

1)課程理論性強。控制理論類課程是一類理論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定性、定量分析與設(shè)計一般控制系統(tǒng)的基本能力。課程教學內(nèi)容對高等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大學物理、復變函數(shù)、電路原理、模擬電子基礎(chǔ)、數(shù)字電路邏輯設(shè)計等基礎(chǔ)課程有較強的依賴,這就要求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數(shù)、理、電三方面的基本知識。

2)課程知識概念抽象。由于控制理論類課程是以數(shù)理知識為基礎(chǔ)的,因此,課程所涉及的許多重要控制概念,如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能控性、能觀性、魯棒性等,都以數(shù)學形式給出,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理解掌握課程內(nèi)容上較為吃力。

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基礎(chǔ)薄弱。作為一所民族院校,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來源于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邊遠貧困地區(qū),基礎(chǔ)較弱。因此,在學習控制理論類課程的時候,學生很難對該課程涉及的數(shù)理基礎(chǔ)知識及抽象的課程概念做到基本的掌握,從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難度,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降低。

2)重理論輕實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jié)。作為一所應(yīng)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學完課程之后能夠很快地將所學知識應(yīng)用到實踐中去。目前學校雖然對自動化專業(yè)的控制理論類課程配套了相關(guān)的實驗學時,但由于學時數(shù)少,且實驗內(nèi)容也僅僅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簡單驗證。這樣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整體課程理論知識的把握,無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實踐機會加深理解專業(yè)理論,從而使得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jié)。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改善控制理論類課程教學效果,培養(yǎng)具備一定工程素養(yǎng)的自動化技術(shù)人才,針對控制理論類課程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勢在必行。

3 課程教學改革

鑒于控制理論類課程特點及其教學現(xiàn)狀,該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chǔ),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倒立擺系統(tǒng)是一種從工程實際中抽象出來的控制模型,是一個絕對不穩(wěn)定的控制系統(tǒng),其高階次、強耦合、多變量等特性,使得對它的控制極富有挑戰(zhàn)性。目前,國內(nèi)外的控制實驗中心均普遍將其作為控制算法驗證的實驗平臺。

有鑒于此,本文以“便攜式倒立擺”為載體,圍繞該平臺,設(shè)置一系列“任務(wù)”,并將其穿插在控制理論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探索基于任務(wù)驅(qū)動法的控制理論類課程改革新方法。

不同于傳統(tǒng)倒立擺實驗平臺,便攜式平臺的便攜性和易維護性打破了現(xiàn)有實驗場地的空間約束,方便地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課堂,借此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知行分離的弊端。此外,其特有的USB通信方式,可使學生非常方便地利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將課堂知識應(yīng)用于實際控制設(shè)備,無形中開放了“實驗室”。如此,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且易于維護。這不僅最大程度上增大了實驗設(shè)備的利用率,更建立了學生對理論性課程教學的興趣,在“授之以~”的過程中“授之以漁”。

受篇幅限制,本文以系統(tǒng)建模為例,圍繞倒立擺系統(tǒng),設(shè)置“建立便攜式倒立擺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教學任務(wù),并將該任務(wù)貫穿于課程“動態(tài)系統(tǒng)的狀態(tài)空間描述”的教學中。

眾所周知,系統(tǒng)建模是學習控制理論類課程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分析和設(shè)計控制系統(tǒng)的前提條件。受學時限制,現(xiàn)有教學方法僅僅以簡單電路系統(tǒng)或機械系統(tǒng)為例,在理想情況下說明數(shù)學建模的過程和方法。然而在工程實際中,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絕非易事,要經(jīng)歷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國家推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的形勢下,非常有必要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親歷這一建模過程。

首先讓學生熟悉認識便攜式倒立擺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及控制原理,然后運用“數(shù)、理、電”三方面的知識去分析對象的機理特性,并要求學生利用自身現(xiàn)有知識,并輔以相關(guān)文獻資料,推導出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的“雛形”。一般而言,推導出來的數(shù)學模型往往是非線性的,這使得學生無法利用課程知識去解決其控制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課程引入線性化的理論知識,此時學生需要建立理論知識與實際控制問題的聯(lián)系,如尋找倒立擺系統(tǒng)的平衡點,如何在平衡點附近進行線性化,從而理解局部線性化、系統(tǒng)平衡點等知識概念。只有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學生才能抓住系統(tǒng)數(shù)學建模的本質(zhì)及核心。

在線性模型的基礎(chǔ)上引入系統(tǒng)狀態(tài)空間描述的知識概念。依據(jù)往年教學經(jīng)驗,學生對“動態(tài)系統(tǒng)狀態(tài)空間描述”中的“狀態(tài)”的理解一直是現(xiàn)代控制理論課程教學的難點。在建立便攜式倒立擺數(shù)學建模過程中,涉及的各個“狀態(tài)”都是明確的物理量,學生對此抽象概念理解起來十分方便。此外,為進一步說明狀態(tài)空間描述的不唯一性,要求學生圍繞便攜式倒立擺,選用不同的狀態(tài)(或狀態(tài)組合)建立其狀態(tài)控制表達式,并以此模型,展開后續(xù)的課程學習。

同樣的,在系統(tǒng)性能分析,控制器設(shè)計、MATLAB仿真設(shè)計等部分的教學中均可以“便攜式倒立擺控制系統(tǒng)”為平臺,設(shè)置一些相應(yīng)的教學任務(wù),從而使學生易于理解課程中的抽象概念,提高學生主動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4 結(jié)語

隨著自動化技術(shù)廣泛應(yīng)用于居民生產(chǎn)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控制理論類課程也受到信息技術(shù)類專業(yè)學生的青睞。本文結(jié)合民族院校特色,針對北方民族大學自動化專業(yè)控制理論類課程特點及教學現(xiàn)狀,以便攜式倒立擺控制系統(tǒng)為平臺,基于任務(wù)驅(qū)動法,對其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探索,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鄒伯敏.自動控制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0.

[2]潘雙來,邢麗冬,胡壽松.信號、系統(tǒng)與控制課程群建設(sh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26(6):24-26.

[3]戴先中.自動化學科(專業(yè))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知識體系淺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5(2):19-21.

篇5

次日,李白申請了一個QQ號,網(wǎng)名叫“李白”。他剛把號掛起,一位叫“小龍女”的MM找他聊天。

李白:在下李白,不知道姑娘芳名?

小龍女:我就是小龍女。

李白:難道你就是沉魚落雁之容的小龍女?

小龍女:就是,小女子不敢稱沉魚落雁,可謂傾國傾城。

于是李白就和“小龍女”聊上了,每天天還沒亮李白就在網(wǎng)上等她直到午夜12點才念念不舍地離開。

又一日,李白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

李白:我們以相識多日,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與我見面?

小龍女:只要你寫滿99首詩,你自然就會見到我了。

剛說完,她的頭像就暗了下去。李白下定決心,于是他整日做詩,就連吃飯也在寫。終于,他寫滿了99首,他立刻把詩發(fā)給了她,等待回復。

篇6

李白的詩讓我越讀越有味,他的詩中不僅僅是對人生的感嘆,似乎還有很多很多更深的東西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它。他的詩很開放,能讓大多數(shù)人接受他。他寫的東西即使我咬爛筆頭也想不出來。點到為止,卻又點得精確,點得透澈,讓人忍不住被這個“李氏黑洞”給吸進去。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薄靶新冯y,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相思,摧心肝?!边@些令人深感謝無奈的詩句就是這樣融入我們的社會的。

我只是去聽去看去想,李白的詩卻成了我腦海里抹不去的光亮。影響著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特別是《將進灑》這首詩,最讓我為之動容。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p>

金錢在這位詩仙眼中早已成了毫不起眼的螞蟻,在酒后也只剩無幾了。回來想想,真是天妒英才,要不然李白早就當上“高級白領(lǐng)”了。那么好的文筆,那么氣派的思想,那么堅定的雄心壯志,要是李白來到現(xiàn)代,那他肯定沒那時間享清閑,而是為了工作和生活埋頭苦干。

篇7

關(guān)鍵詞:謝靈運 謝朓 李白 山水詩 造物取境 興象玲瓏

中國山水詩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熟于唐代。兩朝之中,謝朓與李白是兩位杰出的山水詩人代表,他們的山水詩寫得頗有幾分相似,但由于時代不同,因此又表現(xiàn)出許多不同之處。

謝靈運為我國山水詩的開山鼻祖,他的山水詩將眼中之景物進行一一描摹,表達一定的哲理,但并未達到盛唐山水詩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境界。清人賀貽孫說他“往往深密有余而疏淡不足”,“雖多佳句,然自首至尾,諷之未免癡重傷氣”(《詩筏》)。在齊梁諸多詩人之中,謝朓山水詩創(chuàng)作可謂是開拓疆宇,超其前輩。清人沈德潛對其有“齊人寥寥,玄暉獨有一代”(《說詩晬語》)之譽。東方樹對其評價則更高:“玄暉別具一副筆墨,開齊梁而冠乎齊梁,不第獨步齊梁,直是獨步千古……太白稱其‘清發(fā)’‘驚人’。玄暉自云‘圓美流暢如彈丸’。以此數(shù)者求之,其于謝朓,思過半矣?!保ā墩衙琳惭浴罚6迫死畎?,一生輕狂,且一向輕視齊梁為文作詩之“輕薄”“浮艷”,正是這位才筆橫九州的詩仙,卻做到了“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王士禎《論詩絕句》)。

東漢,佛教傳入我國,佛經(jīng)翻譯工作逐步展開,但佛教對當時的文學并未起到深刻影響。而后,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文人深受佛學影響,他們開始對宇宙、人生進行深刻的思考。與此同時,在他們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山水詩歌作品中,不僅以濃彩去描摹萬物,且不可避免地加入對人生的思考與體認,表達一定的哲思。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極能代表當時之文風,對景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對人生思考也極為深刻,如其所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謝靈運雖開創(chuàng)我國的山水詩,但處于齊梁時的他,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自然避免不了當時文人作詩的套路,即寫山水詩先記游,而后寫景,最后以闡發(fā)玄理結(jié)語,其所作山水詩大凡都有此種結(jié)構(gòu)。如其《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龉热丈性?,入舟陽已微。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瓚]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此詩足以體現(xiàn)謝靈運山水詩的風格,即細筆將景物進行勾勒。但詩中卻很難見到詩人心靈的表白,有的僅是結(jié)語的玄理相推。

唐代詩人所作的山水詩已經(jīng)看不到魏晉時期山水詩的窮形盡相與露骨的推理,他們的詩歌中更多的是對詩歌境界的刻畫,努力做到以景表情,以境達意。如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雌渖剿?,真如一幅水墨山水畫,淡淡幾筆,將山林秋色描寫得惟妙惟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給人以空靈秀麗之感,詩人的心境也在此詩中得以折射。

謝靈運與王維的山水詩足顯兩代詩風之不同,魏晉時期追求的乃是一種窮形盡相的表現(xiàn)方式,而唐人作詩講究的則是詩中的神韻,這正是唐詩能獨步千古的原因所在。

謝朓的山水詩足以與謝靈運相抗衡,甚至可以說他的成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超過了謝靈運。他一改謝靈運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不僅對眼中之景物進行描摹,同時亦能將自己的感受與名山大川相融合,使讀者不僅于詩中看到詩人游覽山川之足跡,更能體會到詩人的內(nèi)心獨白,從而達到心靈上的契合。

謝朓在其山水詩中盡情渲染登山泛水之樂趣,如其《入朝曲》: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此詩生動地描寫了南齊京城建康的山川地貌,其中“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給人的視覺造成一種強烈的沖擊,“朱樓”環(huán)繞著“綠水”,使得這“金陵帝王州”一派生氣?!毒┞芬拱l(fā)》同樣生動地描寫了京城建康城外的黎明美景:

曉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猶沾馀露團,稍見朝霞上。

詩人將日出前的天地萬物進行了細致的描摹,猶如一幅細致的工筆畫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其《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對大江的描寫更是被稱為“壓卷之作”,其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不僅寫出了江水的滔滔不絕,更寫出了詩人客居異地時心中之苦悶。謝朓已改變了謝靈運山水詩僅對景物進行細致描寫的風格,不僅寫景,更能將情景交融,從中可看到唐代山水詩的影子。清人王夫之就夸其“廖天孤出”,劉熙載在其《藝概》中稱其“謝玄暉詩以情韻勝”。謝朓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使齊梁詩風為之一振,李白的“一生低首謝宣城”也就不足為怪了。

李白所作山水詩不在少數(shù),其中不乏優(yōu)秀之作,如其《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舍人只有洞庭湖五首》之五: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洞庭秋草澗。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此詩雖僅寫洞庭湖如鏡般的水面,君山倒影,湖邊秋草,但卻很好地體現(xiàn)了唐人的神韻,更加體現(xiàn)出李白的神來之筆。

李白是杰出的詩人,創(chuàng)作眾體兼?zhèn)?。一生傲岸不屈的他,對謝朓最為仰慕。通觀其詩集,大凡十五首詩是直接吟詠謝朓的。而“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在他的作品當中不少作品描寫的山川景物也都曾在謝朓的詩中出現(xiàn)。如《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又如《新林浦阻風寄友人》:“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明發(fā)新林浦,空吟謝朓詩”,《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中的林浦、板橋。由此可見李白的游山行跡在不同程度上是跟隨謝朓,他希望在游覽名山大川的同時能夠在心靈上與他所仰慕的謝朓有所契合。

李白如此推崇謝朓,究其原因是謝朓清麗的山水詩創(chuàng)作深深令他折服,李白有詩云:“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風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后來繼之有殷公”(《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更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李白所主張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念,正是他與謝朓的共通之處。李白在謝朓的詩中找到了他的詩歌理想。他所創(chuàng)作的大量的山水詩也是極力秉承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如:

登高壯闊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稄]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锻麖]山瀑布》

如此清麗的山水詩,明顯帶有謝朓的遺風。李白作山水詩學習謝朓的清麗詩風,突出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藝術(shù)境界,整個詩篇渾然一體,毫無斧鑿之跡。李白的山水詩除了謝詩一以貫之的清麗之外,還有他那令人心跳的雄渾豪邁。李白的山水詩與謝詩相比,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李白的山水詩雖繼承了謝朓山水詩的特點,但更多保留了他自己的詩歌風格。更準確地說,李白對謝朓的山水詩進行了改造,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

謝朓所作山水詩雖一改齊梁山水詩之風格,但最終仍逃脫不了齊梁文風的藩籬。他的山水詩不似謝靈運那般只顧極力描摹所見之山川景物,在其詩中已看到情的融入。如若拿其山水詩與李白的山水詩相比,明顯地看出其山水詩有不足。他雖做到了情景交融,但卻沒有李詩那般“羚羊掛角、無計可求”[1]。如二人都曾在詩中描寫了敬亭山的美麗景貌: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李白《敬亭山》)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託,靈異俱然棲。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廻谿。……綠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识骶挂岩樱澙硎鼰o睽。(謝朓《敬亭山》)

同樣是對敬亭山的描寫,李白的描寫絲毫不見細筆的勾勒,詩中只有“眾鳥”“孤云”與“敬亭山”三個意象,便將敬亭山的自然風貌描寫殆盡。全詩僅有二十字,卻寫出了山的高寂與人的孤寂。更讓人稱嘆的是“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之語,體現(xiàn)了物與象的結(jié)合,情與景的交融,只在“相看兩不厭”中渾然一體,無跡可求。而謝朓卻對敬亭山進行了層層渲染,對于山勢的描寫也可謂是極盡描寫之能事,在體物方面,可謂勝于李詩。他的抒情卻絲毫不及李詩,情與景的交融究竟不能如李詩那樣渾然天成。如說謝朓的詩是在為山水寫貌,那可以說李白的詩則是為山水寫神。比其軒輊,由此可見。

李白山水詩能夠突出山水之神而謝朓卻僅是圖貌,究其原因乃由兩人所處時代不同而導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學”[2]。齊梁詩歌的總體特征是詩風綺麗,濃墨渲染,僅是造物取境。所見之景,直敘其事,描摹山水時無法做到情景交融,也不曾注意景物描寫的韻味。謝朓雖是此時山水詩圣手,也體現(xiàn)著與此時詩風不同的風格,但從他的《敬亭山》中可看到其山水詩創(chuàng)作仍是前半首僅是寫景,后半首僅在抒情,寫景與言懷不曾融合,終不似李白那般靈性相通。

唐人做詩講究興象玲瓏。所謂“興”乃感興,即詩人情感之興發(fā);“象”為形象,即詩中之物。唐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追求的興象玲瓏的藝術(shù)境界,即追求情與景的渾然天成,做到興在象中,興在象外。

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盵3]此處,“興”是“感發(fā)意志”而并非文學創(chuàng)作之手法。此后,《毛詩序》中提到:“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贝藭r的“興”才真正成為了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跋蟆弊钤绯霈F(xiàn)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4],此時老子對于象的描述雖晦澀難懂,但可看出,象與物有著密切聯(lián)系,看似可得實為不可觸。此后,歷代文學理論家便在文學理論中不斷地探討何為“象”這一理論問題。而“興”與“象”之結(jié)合,始于唐代。在唐代,將“興”與“象”結(jié)合為一個新的文學理論概念的則是殷璠。

唐人殷璠之所以能夠?qū)ⅰ芭d”與“象”結(jié)合成為一個新的文學理論概念,與盛唐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是分不開的。他總結(jié)了盛唐詩人們創(chuàng)作的大量情景交融的詩歌作品,同時又繼承了此前文藝領(lǐng)域內(nèi)早已使用的“興”與“象”這兩個名詞概念,將他們自然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使“興象”成為文學理論當中的專業(yè)術(shù)語,以此來表達情景交融的詩歌境界。

盛唐詩人作詩始終追求是一種“興象玲瓏”“無可湊泊”的純美詩歌境界。而在有唐一代,將詩歌當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做得無跡可求、不落言筌的則是詩人李白,這在其山水詩中體現(xiàn)得更是淋漓盡致。如《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乃李白長流夜郎,行至白帝城時遇赦,乘舟東返時所作。盛弘之《荊州記》云:“早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一千二百余里,雖乘奔御風,不為疾也。”而李白僅僅數(shù)字便將辭別白帝城時那愉悅的心情抒寫殆盡,“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何嘗不是李白輕快心境的寫照。又《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此詩乃思念友人之作。全詩連用“峨眉”“平羌”“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將他對友人的思念盡情抒發(fā)。李白僅僅數(shù)語,卻可以將景物描寫得如此傳神。他的詩歌語言清新自然,詩境清麗淡雅,更為重要的是他那毫無斧鑿的抒懷,很好地完成了情與景的交融。

李白不僅“一生低首謝宣城”,更為重要的是他對謝朓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改變。也正是有了這種因襲與變革,才有了一代詩仙李白,才有了唐詩的繁榮與興盛。

注釋:

[1]何文煥:《歷代詩話·滄浪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688頁。

[2]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頁。

[3]程樹德:《論語集釋·陽貨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212頁。

[4]陳鼓應(yīng):《老子注釋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48頁。

參考文獻:

[1][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文煥.歷代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王國維.宋元戲曲考[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5]程樹德.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篇8

人際關(guān)系的好壞還直接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的各種素質(zhì)都是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成長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剝奪了與人交往的機會,這個人的身心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甚至成為心理殘疾的病人。大量的事實已經(jīng)證明,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guān)系失調(diào)造成的。

社會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是相互重視和支持。要維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關(guān)鍵在于要學會與人交往。要增進交往,首先就要改變對人的冷漠態(tài)度。人際交往的真諦就在于真情互動。請看下面這首著名的唐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公元755年李白游安徽涇縣桃花潭,當?shù)厝送魝悷崆榭畲?并親領(lǐng)眾人送行。詩的前兩句敘事,寫分別時的情景。后兩句,用比物的手法表達了與汪倫等人的深厚友情,充分展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詩的最后一句被后來廣為用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相 思

王 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唐詩中著名的絕句。紅豆產(chǎn)于南方,果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思念卒于邊地的丈夫,憂傷過度死于樹下,化為紅豆,人們因此稱此物為“相思子”。在唐詩中常用它來表達相思之情。這既包括男女情愛,也包括朋友之間的相思。此詩題一作《江南贈李龜年》,李龜年是當時著名的歌者,可見詩中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思,這里的紅豆亦是赤誠友誼的象征。

交友是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第一步。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guān)系十分復雜。劉禹錫在《竹枝詞》(其七)中感慨地說: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之一,險灘甚多,被稱為“天下險”。但人心比瞿塘峽還要兇險,“等閑平地”都會涌起波瀾,真是令人防不勝防。

貧交行

杜甫

翻手為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此詩是杜甫飽嘗世態(tài)炎涼,人情反復之苦后的激憤之作。詩以“貧交”為題,是因為古歌中有貧賤時才能見真交的說法。詩的第一句寫為世情翻云覆雨變化迅速而震驚,接著嘲諷那些妄談交友之道的虛偽議論,作者將其斥之為“紛紛輕薄”,不值一提。后二句由冷漠多變的現(xiàn)實想到古人管仲、鮑叔牙注重友誼的故事。相傳管仲當初生活貧困,還曾欺負過鮑叔牙,但鮑叔牙知其賢,一直友善待他,還向齊桓公引薦,使管仲得以實現(xiàn)抱負,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管仲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惫湃巳绱艘杂颜x為重,但今人卻棄之如糞土,作者怎能不氣憤呢?

孟郊一生坎坷,吃過不少虧,因此在交友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寫有若干首關(guān)于交友的詩歌,其中一首是:

審 交

種樹須擇地,惡土變木根。

結(jié)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

君子芳性桂,春榮冬更繁。

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

莫躡冬冰堅,中有潛浪翻。

唯當金石交,可以賢達論。

詩的意思是說要審慎交友,只有君子的金石之交才會長久不衰,值得稱道。所謂金石之交,指的就是堅貞不渝的友情。

在人際交往中,摯友和諍友是最為可貴的。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也堪稱典范。

公元744年初夏,33歲的杜甫與44歲的李白在洛陽第一次相見。當時李白已名揚天下,杜甫還不為人所知曉,但兩人一見如故,并成為終生的朋友。據(jù)統(tǒng)計,杜甫談及李白的詩篇有15首以上。公元745年秋,李白與杜甫同游齊魯后,李白要去江東,杜甫要赴長安。分手時以詩相贈: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題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詩的意思是說,沒有幾天就要分別了,那就醉酒而別吧。魯?shù)氐膭氽E雖然游覽遍了,但什么時候才能舊地重游再次痛飲呢?秋天這里山清水秀,但好朋友卻要各自飄零。依依惜別,難舍難分,就讓我們盡飲杯中酒來作別吧。李白對杜甫的深厚友情在詩里表露無遺。

李白、杜甫石門一別,從此再無相見的機會,但二人始終相惜相知,心意相連。送別杜甫去長安后,李白倍感寂寞,想起與杜甫同游相聚的情形更覺友情的可貴,于是又寫了下面一首詩: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沙丘城,是李白在山東的寄寓之地,在汶水附近。詩歌開頭說與杜甫分手之后自己在沙丘城過著閑居乏味的生活,竟懷疑起自己為什么到這里來?聽著城邊老樹在秋風中日夜發(fā)出的秋聲,更令人愁思難解。此時飲酒也覺乏味,聽歌也無心情,只有對你的思念猶如這汶水浩浩蕩蕩地隨著你南行。據(jù)考證,此時李白是在沙丘的家中與子女團聚,但思念摯友之情卻勝過了親情,足見李杜二人感情之深厚。

李白的這種思念之情似乎被遠在長安的杜甫感知到了。于是他寫下了: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這首詩是杜甫與李白與杜甫分手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在長安時所寫的。前四句是盛贊李白的詩才超群,集前代詩人之所長。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著名的詩人。后四句抒發(fā)對李白的懷念。渭北,借指長安,是杜甫所在之地。江東,指李白漫游之地。二人遙望思念,好像“春樹”與“暮云”也帶著深重的離情,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再次相聚,把酒論詩呢?

公元759年,安史之亂中李白因受牽連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湖南。杜甫此時也正在遭受離亂之苦,但對李白十分惦念,于是寫下了: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詩的開頭寫秋風乍起,無限悲涼,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只好反問對方有什么打算?我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摯友的信息,但又怕江湖多險鴻雁不到。接著用古往今來許多才智之士的不幸遭遇寬慰摯友。最末由李白流寓湘江想到自沉汨羅江的屈原千載同冤,一定會作詩相贈。詩中所表達出的殷殷思念、細微關(guān)注,都發(fā)自杜甫的心靈深處。

李白獲罪后,不少人議論紛紛,落井下石。杜甫則力排眾議,為李白鳴不平。他在《不見》詩中寫道:

不見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 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 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 頭白好歸來。

杜甫寫此詩時,已有十五年未曾見到李白了,故詩題和第一句都表明了這個意思。接著寫對自稱是“楚狂人”的李白的哀憐同情,在一片要殺李白的叫喊中鮮明地表達自己反對的態(tài)度,勾勒出一個以酒為伴飄零的天才詩人的形象,并希望他能度過危險,回到他少年讀書的匡山,落葉歸根。全詩表達出了杜甫對這位摯友的無限關(guān)心和祝愿。

篇9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讓明月載著對朋友的思念,隨著風到夜郎西。這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他對朋友的思念是讓人佩服,但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千多首詩,更是讓人無可言喻。“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我們自懂事起學的李白是第一首詩。當時,愚蠢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想起,真是把這首詩給玷污了。我愿與你同行,我敬佩的“詩仙”李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兩千多年前,一位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誕生了,他所寫的這句詩主要表示了像那種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的人的后果。他以誠信為主,教了一共有二千多名弟子。在二千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使我們奮發(fā)向前,“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rdquo;已經(jīng)成為流古至今的名句,他受人崇慕。博學多才的孔老夫子,我愿與你同行。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詩,真是讓人仰慕,嫉妒。他把西湖描寫的惟妙惟肖,讓人迫不及待想到西湖去看一看;“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蘇軾有著廣闊,坦然,樂觀的心扉,雖然被貶,但他不像柳宗元那樣傷感,惆悵。蘇軾,我愿與你同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10

一、李白的詩中有涉及“黃鵠”一詞的詩句:“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报D―《古風(其十五)》。在這首《古風》里,李白借春秋時代田饒的典故,含蓄地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據(jù)《韓詩外傳》中記載,春秋時代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時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的意思。他解釋說:“雞衷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像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鵠高飛遠去了?!濒敯Ч犃耍?zhí)镳埩粝?,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就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為相,治燕三年,國家太平。魯哀公為此后悔莫及。此處的“黃鵠”就是鳥名――天鵝,喻指高才賢士。唐代詩人杜甫《秋興》詩之六:“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起白鷗?!贝嗽娭械狞S鵠即天鵝。唐朝韓愈《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黃鵠據(jù)其高,眾鳥接其卑?!眹鴮W大師錢仲聯(lián)在《韓昌黎詩系年集釋》中引陳沆曰:“黃鵠謂元稹、李紳也?!?/p>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李白自身的詩詞看,還是從同時代的詩人的詩作看,黃鵠本義是天鵝,比喻義指高才賢士。李白在《蜀道難》中寫作“黃鶴”,在《古風》中寫作“黃鵠”,并不是筆誤或隨便寫的,而是有意而為。雖然,“黃鵠”(天鵝)是飛鳥中飛得最高的鳥,能飛到17000米的高空,能輕易飛躍珠穆朗瑪峰,但它還不是李白的理想飛鳥。

二、李白中意的飛鳥意象是――黃鶴??v觀李白的詩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全唐詩》中李白的詩歌提到“黃鶴”的詩歌不下24首。除了《蜀道難》外,還有《擬古》“安得黃鶴羽,一報佳人知。”《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薄而Q皋歌,送岑征君(時梁園三尺雪,在清泠池作)》“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顧之黃鶴?!薄稌轭}蔡舍人雄》“黃鶴不復來,清風愁奈何。”《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黃鶴久不來,子安在蒼茫?!薄兜蔷赐ど侥贤麘压牛浉]主簿》“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薄端蛢︾咧洳贰包S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黃鶴東南來,寄書寫心曲。”《感興六首》“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薄都倪h十一首》“瑤臺有黃鶴,為報青樓人?!贝送?3首是以“黃鶴樓”為對象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江夏行》、《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等。在這些詩歌中,李白借黃鶴表達了自己在現(xiàn)實世界中理想無法實現(xiàn),才華不能施展后的失望與不滿,隱隱透露詩人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而這種仙鶴道家思想乃是社會因緣和詩人自身的個性特征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