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勝于言范文
時間:2023-04-09 10:12: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勝于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眼看著已經(jīng)進入高三,一次次大考小考接踵而至,讓人應付不暇。越來越多的作業(yè)和練習,越來越沉重的壓力,以及越來越少的高考倒計時,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已經(jīng)很累了。
然而這還僅僅是上個學期罷了,即將來到的下個學期,又是怎樣“慘烈”光景?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期望,我掙扎在題海中無法脫身,眼看著就要把自己淹沒,我也只能義無反顧地往里面跳。沒有為什么,即便高考并不能夠決定終生,卻對未來有些舉足輕重的影響,我不能逃避。
每一次的測試,無論大小,都有著各種成績。我已經(jīng)麻木了,成績不好,把卷子放在一旁,立刻低頭繼續(xù)鉆研;成績還行,把卷子放在一旁,繼續(xù)努力,爭取下一次有更大進步。無論成績怎樣,我時刻都不能輕易說放松下來。
清晨五點多就強迫自己起床,在陽臺后面借著燈光背單詞、背課文、背要點……到了六點半就洗漱出門,買好早餐去班級解決,一邊看著課本;直到課時開始,不到萬不得已,一直都坐在座位上奮筆疾書,思考。中午打包好飯菜,回到宿舍,簡單的吃完飯,繼續(xù)做上午發(fā)的考卷,一直忙碌到一點,之后午休。下午的課程結(jié)束,傍晚回到宿舍練習英語聽力和口語。晚自習六點開始,一直持續(xù)到十點半。晚上放學,經(jīng)過食堂,夜宵的香味直鉆入鼻,饞得我邁不動腿……但是最后我還是堅決地抱著幾本書上樓去了。
然而,這一天還沒有結(jié)束。如同旋風一般,洗了個戰(zhàn)斗澡,頭發(fā)還沒干,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數(shù)學題目來研究了。晚上的時間比較安靜,適合大腦充分思考。幾道題下來,頭發(fā)也快干了,于是收拾收拾,準備入睡了。換好睡衣,倚靠在床頭,舍管還沒有來喊熄燈,抓緊時間拿出文綜課本來看看。等我入睡前看一眼手機屏幕,已經(jīng)凌晨四十幾分鐘了……
篇2
朱衣鎮(zhèn)緊鄰奉節(jié)縣西部新區(qū),距奉節(jié)縣城僅4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區(qū)域優(yōu)勢明顯,這和我之前任職的平安鄉(xiāng)完全不同。
但一上任,我卻震驚了――
街道亂擺攤、亂停車、亂放垃圾現(xiàn)象嚴重,是全縣“臟、亂、差”的典型。
老百姓感嘆“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這樣的話讓我羞愧難當。
“一定要先把這個‘面子’給擦干凈。”我暗下決心。
可我把任務布置下去之后,這種“臟、亂、差”的情況并沒得到很大改觀。
我下去“微服私訪”,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經(jīng)過走訪,我發(fā)現(xiàn),在公共區(qū)域搭棚設點的餐館、副食店時間最長的達到了近20年,亂停車、亂擺攤、亂放垃圾已成為老百姓的“生活習慣”。
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整改,你們干部怎么不整改。”群眾向我抱怨。
原來,一些鎮(zhèn)上干部或者干部親屬也在街道上亂擺、亂停、亂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干部都不以身作則,怎能讓老百姓心服口服呢?
我立即要求干部帶頭杜絕亂擺、亂停、亂放的行為。
一家一家地做工作,從干部身邊的親屬“下手”,讓他們先拆掉亂搭的棚子。
這一拆,可以說是拆掉了老百姓心中的“棚子”。
很快,街道亂擺、亂停、亂放的現(xiàn)象得到改善。
場鎮(zhèn)清爽了,就要想發(fā)展。
我?guī)ьI廣大干部深入村、社區(qū)走訪調(diào)查,召開村干部、老干部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形成共建一個城市中心、構(gòu)建一個交通樞紐、建設一條河谷經(jīng)濟帶、筑牢一江生態(tài)屏障的“四個一”發(fā)展藍圖。
“這個思路不錯,沒有假大空,切合朱衣鎮(zhèn)的實際,大家齊心協(xié)力是能夠達到的!”一位退休老干部說。
老人心系朱衣鎮(zhèn)的發(fā)展,與我私下交流時,都是直言不諱。
一個干部公不公道,一個人實不實在,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干部務實的作風比任何強制措施都要有效。
心得
做人要實從十件事做起
對黨忠誠老實,對組織不欺不瞞。
對上對下一個樣,不做“雙面人”。
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不說一套做一套,做到言行一致。
工作作風要扎實,做到身入、心入、情入。
遇到困難先上,遇到功勞不搶。
保持淡泊的心境,不求一時之名利,著眼長遠發(fā)展。
對錯誤言行和歪風邪氣,不騎墻、不回避,敢講真話。
篇3
關(guān)鍵詞:活的狀態(tài); 字面意義; 已有的知識; 經(jīng)驗; 列舉數(shù)字; 打比方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一門獨特的藝術(shù),它對教學效果起著極為重要作用。教師如何運用語言藝術(shù),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達到完美的教育學生的目的?教師語言除具備哲理性、情感性、個別差異性、應變性外,還應具備鮮明形象生動性,這樣才能深入淺出,使學生容易接授、理解。在生物學教學中,做到語言鮮明生動的途徑很多,以下從五個方面來淺析:
第一、從活的狀態(tài)講生物體
生物體和生物界最顯著的特征是具有生命。因此如何把生物體講“活”,體現(xiàn)生物界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就很重要了。例如講呼吸運動時,可動手做一些模仿生物體或某一器官功能的動態(tài)模型。用木條釘成的肋骨運動與呼吸運動的關(guān)系模型,用無底瓶做成的膈肌運動與呼吸運動的關(guān)系模型,一邊講一邊演示,讓學生能清晰地理解其活動原理。
再講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及生理特點時,拿一只鴿子,問“手一松鴿子會怎樣”,學生肯定會回答“會飛走”,這時再引入正題,“鴿子會飛走,那么它具有哪些適應飛翔生活的特點呢?”通過活生物體與簡潔語言相結(jié)合,把鴿子講成一個正在活動著動物。
第二、利用字面意義來說明生物學知識
在生物學教學中,有許多名詞概念,教師如果用字義來解釋就可使語言直觀形象,能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例如:講“葉的結(jié)構(gòu)”中的“海綿組織”、“柵欄組織”,“海綿組織”是指這種組織的葉肉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排列很疏松,細胞間隙很大就象海綿,所以稱為海綿組織;“柵欄組織”是指構(gòu)成這種組織的葉肉細胞呈圓柱形,排列比較整齊就象柵欄,所以稱為柵欄組織。
講“鳥類的遷徒”中的“留鳥”、“候鳥”、“夏候鳥”、“冬候鳥”“留鳥”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留有一個地區(qū)生活的鳥?!昂蝤B”則是每年隨著季節(jié)(氣候)不同而改變生活地區(qū)的鳥?!跋暮蝤B”就是每年春夏季飛來繁殖的候鳥?!岸蝤B”是每年秋冬從北方飛來越冬的候鳥。
第三、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來形容新的知識
相關(guān)知識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利用具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或已有的知識類推出新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記憶。在《生理衛(wèi)生》中講視覺的形成“與”近視與遠視的教學中,可以用學生已掌握的透鏡成像原理加以說明。
又如講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降低葉片的溫度時,可利用夏天炎熱的洗澡,而且不立即擦干,讓其慢慢蒸發(fā)可以使人感到?jīng)鏊纳罱?jīng)驗。這樣的語言,可使學生身臨其境的理解。
第四、列舉數(shù)字
數(shù)字具有直觀性,在生物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列數(shù)字,使學生形象思維。在《生理衛(wèi)生》的血液循環(huán)的教學中,列舉紅細胞的數(shù)字,在男人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約有5000萬個紅細胞,一個體重55千克的人,約有血液4400毫升,紅細胞總數(shù)可達22萬億個。如果將它們排起來長達17萬米,約繞地球4圈。要是把它一個個挨著捕開,其面積可達3000平方米。相當人體表面積的2000倍。
第五、打比方
打比方是用生動、熟悉的或著淺顯的事物去說明那些抽象、生疏和深奧的事物或原理。又講《生理衛(wèi)生》中眼球結(jié)構(gòu)與功能時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機,那么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眼球的晶狀體,暗箱的壁相當于脈胳膜,裝入的底片相當于視網(wǎng)膜。
講光合作用時把綠葉比做“綠色工廠”,那么,它的“車間”是葉肉細胞,“機器”是葉綠體,動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chǎn)生是有機物和氧氣。
篇4
【關(guān)鍵詞】 生活變動事件;抑郁;因素分析,統(tǒng)計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3-0226-03
抑郁(depression)是一種持續(xù)的心境低落、悲傷、消沉、沮喪、不愉快等綜合而成的情緒狀態(tài),是由社會心理因素與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行為表現(xiàn),如抽煙、飲酒、逃學、頂撞教師等,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嚴重的可導致抑郁癥的產(chǎn)生,甚至自殺行為。近年來,中學生抑郁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一些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中學生抑郁發(fā)生率較高,青少年生活事件與抑郁之間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1-3]。為了解合肥市中學生抑郁情況及其與生活事件的關(guān)系,為中學生心理衛(wèi)生教育提供科學依據(jù),2006年6月筆者對合肥市中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合肥市整群抽取5所普通中學,以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共調(diào)查3 798名,其中男生1 933
名(50.9%),女生1 865名(49.1%);初一學生596名,初二學生532名,高一學生1 343名,高二學生1 327名。年齡11~19歲。
1.2 方法
1.2.1 問卷調(diào)查 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無記名問卷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年級、民族、家庭類型、家庭經(jīng)濟條件、學習成績、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yè)等。調(diào)查員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以班級為單位填寫問卷,當場收回。
1.2.2 抑郁癥狀的評定 采用Radolff編制的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自評量表(CES-D)[4]對抑郁癥狀進行評定。該量表由20個項目組成,每題按最近1周以來發(fā)生的頻率(少于1 d,1~2 d,3~4 d,5~7 d)進行0~3分的4級評分制,將有4項為反向評分、總分高于16分定義為有抑郁癥狀。
1.2.3 生活事件評定 采用劉賢臣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S)[5]評定青少年生活事件發(fā)生頻度和應激強度。該量表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jù)事件發(fā)生時的心理感受分為5個等級評定,按人際關(guān)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共6個因子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調(diào)查期限為過去的12個月內(nèi)。
1.3 統(tǒng)計分析 資料錄入采用Epi data 3.1軟件,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等分析方法。
2 結(jié)果
2.1 生活事件發(fā)生情況 中學生生活事件發(fā)生率排在前10位的分別為被人誤會或錯怪(87.4%)、考試失敗或不理想(87.1%)、學習負擔重(82.1%)、與同學或好友發(fā)生糾紛(79.5%)、家庭施加學習壓力(70.2%)、當眾丟面子(69.0%)、升學壓力(66.0%)、生活習慣(飲食、休息等)明顯變化(64.8%)、被盜或丟失東西(58.8%)和不喜歡上學(57.5%)。
生活事件各項目平均分在(2.38±1.07)~(1.11±0.48)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10個項目依次為考試失敗或不理想(2.38±1.07)、被人誤會或錯怪(2.27±0.99)、學習負擔重(2.22±1.10)、與同學或好友發(fā)生糾紛(2.06±1.01)、升學壓力(2.05±1.21)、家庭施加學習壓力(2.01±1.14)、當眾丟面子(1.89±1.05)、家庭內(nèi)部矛盾(1.70±1.04)、生活習慣(飲食、休息等)明顯變化(1.69±0.97)、遭父母打罵(1.62±0.97)。
不同年級學生生活事件的總分不同,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9.722,P=0.000);家庭類型中,雙親家庭和單親家庭生活事件的總分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485,P=0.000);不同年齡、性別、民族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yè)、是否獨生子女生活事件的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抑郁檢出情況 中學生抑郁檢出率為38.4%(1 460/3 789),
其中初一男生為30.9%(97/314),初一女生為41.0%(119/2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51,=0.009);初二男生為35.9%(107/298),初二女生為51.5%(122/23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73,P=0.000);高一男、女生抑郁檢出率分別為35.5(238/670),36.3%(244/672),高二男、女生抑郁檢出率為40.7%(265/651),40.2%(268/666),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家庭人均年收入8 000元以下、8 000~10 000元、10 000元以上抑郁檢出率分別為40.8%,34.0%,3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10,P=0.009);學習成績在班上的排名在前1/5,1/5~2/5,中等,3/5~4/5和后1/5抑郁檢出率分別為26.0%,33.5%,38.2%,45.1%和49.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621,P=0.000);家庭類型中,雙親家庭和單親家庭抑郁檢出率分別為37.6%和51.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761,P=0.000);不同年齡、民族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yè)、是否獨生子女抑郁檢出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生活事件應激強度對抑郁的影響 有抑郁癥狀的中學生生活事件總應激量高于沒有抑郁癥狀的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806,P=0.000);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有抑郁癥狀的中學生人際關(guān)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等因子得分均高于沒有抑郁癥狀的學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因為年級和家庭類型與生活事件和抑郁都有關(guān)系,所以對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guān)系做進一步分析,以抑郁狀態(tài)為因變量,自變量中的年級和家庭類型采用強迫引入法,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采用逐步引入法進入方程,作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低年級、雙親家庭是抑郁發(fā)生的保護因素,生活事件中的人際關(guān)系、學習壓力和健康適應等均與抑郁的發(fā)生有關(guān)。見表2。
3 討論
抑郁是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最主要的問題之一,由于使用的量表和對抑郁的定義不同,國內(nèi)報道的中學生抑郁癥狀檢出率有一定的差異[5-6]。本研究是采用抑郁自評量表對抑郁癥狀進行評定,該量表在國外同類研究中應用較多,國內(nèi)的研究證明其在群體調(diào)查中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7]。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學生抑郁檢出率為38.4%,初中男、女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女生高于男生;高中抑郁癥狀的檢出率男、女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國內(nèi)的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5,8],可能是因為初中女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受到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多。
國外的一項研究結(jié)果顯示,單親家庭孩子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孩子高2倍以上,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多于雙親家庭學生[9]。本次研究也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學生抑郁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雙親家庭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家庭不健全,造成了其心理上的欠缺,常常感到不如別人,讓人瞧不起,且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夠的溫暖,容易產(chǎn)生怯懦自卑、狹隘自私的性格,從而易于產(chǎn)生抑郁情緒。
國內(nèi)眾多的學者研究表明,學習壓力和人際關(guān)系是中學生最主要的兩大應激源[5,10-11]。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中學生產(chǎn)生較大應激影響的前10位生活事件中,與學習壓力有關(guān)的共有4項,其中3項與人際關(guān)系有關(guān)。丁新華等[3]的研究表明,對抑郁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主要是學習壓力和人際交往兩大應激源。本次調(diào)查結(jié)果也顯示,與學習壓力、人際關(guān)系有關(guān)的生活事件與抑郁有關(guān)。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部分中學生都將學習成績作為成功或失敗和評價自己能力高低的一個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自信心往往比較強,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相對較輕;而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會使他們感受到沉重的負擔,加上來自于教師或父母的壓力,會給其帶來心理上的負擔,從而容易出現(xiàn)抑郁癥狀。國內(nèi)外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中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抑郁呈負相關(guān),學習成績好,抑郁水平低;反之,抑郁水平高[12-13]。另一方面中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且自尊心比較強,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學習壓力大、人際關(guān)系緊張等事件均會影響到他們的情感,導致抑郁的產(chǎn)生。
篇5
【關(guān)鍵詞】聲樂;形體;表演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073-01
表演技巧作為聲樂藝術(shù)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表演形式也l展了諸多改變。通過對聲樂藝術(shù)表演技巧的分析,可以看出每種技巧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但又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為此,必須重視對表演技巧的運用,才能充分發(fā)揮聲樂藝術(shù)的美,才能達到與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形體語言的基本特征
形體語言也可稱之為肢體語言,是通過頭、眼、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xié)調(diào)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形體語言也是演員的必修課,不同角色、不同情況下的肢體語言也大不相同,豐富準確的肢體語言能幫助演員更好地詮釋不同角色。形體語言在聲樂表演藝術(shù)中的運用,是通過表演者自身的肢體動作與聲音的融合來表現(xiàn)的,是表達聲樂藝術(shù)情感的一種表演形式。聲樂表演中的形體語言,一般是通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展現(xiàn)的,因此受眾在鑒賞聲樂表演時,通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就能感受到聲樂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表演者步伐節(jié)奏比較快,嘴角上揚,那么傳達出的就是喜悅、歡快的情感。形體語言是演員的一門必須課,只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形體語言訓練,才能通過自身的理解和領悟?qū)⒅\用到聲樂表演中去,才能更好地與聲音表演相結(jié)合,將聲樂藝術(shù)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聲樂藝術(shù)中的形體語言除了有專業(yè)的特點外,更多的還是靈活。受眾在觀看聲樂表演時,??吹奖硌菡呶寤ò碎T、變化萬端的肢體動作,時而復雜,時而單一,而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也是時而嚴肅、時而驚奇、時而歡快,這也就說明了形體語言的靈活多變。
二、形體語言的表演原則
形體語言是聲樂表演的一種形式,觀眾通過表演者的形體語言感受聲樂作品的情感,因此,要求表演者要準確地領悟聲樂作品的情感,通過自身的形體語言將其準確地表達出來。觀眾觀看聲樂表演時,常常會出現(xiàn)感覺哪里有問題的現(xiàn)象,這主要在于表演者的形體語言不協(xié)調(diào)。形體語言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復雜多變,一首聲樂表演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形體語言,因此表演者在表演中一定要注意形體語言的協(xié)調(diào)性,以更好地將各聲樂藝術(shù)展現(xiàn)給受眾。由于形體語言的多變性,在現(xiàn)實表演中,容易出現(xiàn)亂用、誤用現(xiàn)象,導致聲樂表演失敗。不同的形體語言所表現(xiàn)的情感都不相同,有時一個微笑或是一個微笑的動作都會與聲樂作品的情感產(chǎn)生偏差,因此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表演時,一定要選擇恰當?shù)男误w語言形式。但形體語言只是聲樂表演中的一種輔助形式,因此在聲樂表演時,要注意形體語言所占的比例。如果在舞臺上過多地展現(xiàn)形體語言,就會讓聲樂表演失去重心,最終影響整個聲樂表演。
三、強化演唱者的鑒賞能力,豐富其情感世界
對于聲樂作品來說,其情感表達的手段并非一成不變。但每個作品必然有與之相匹配的情感表現(xiàn)方式,以保障情感表達的有效性。在進行創(chuàng)作前,演唱者要根據(jù)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來初步確立演唱風格,或根據(jù)自身的情感來安排創(chuàng)作視角,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作曲者的內(nèi)心世界。但因演唱者會受個人能力的影響,通常較難體會并感悟到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層次思想情感,所以在進行聲樂情感掌握的過程中,應大力提高演唱者欣賞與鑒賞聲樂作品的能力,使其具備相應的鑒賞能力與水平,通過聲樂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與思想,進而逐步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演唱者要依據(jù)聲樂作品中獨特的情感,從淺顯的情感理解逐步向深層次的情感理解邁進,這樣才能提升演唱者的思想和美感,才能夠更好地領悟到聲樂作品中各種獨特造型、精巧構(gòu)造與深刻的思想情感。此外,演唱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欣賞美,理解美的含義能使演唱者心中的情感提升層次。
聲樂演員站在舞臺上,一定要使人感覺這個演員落落大方、精氣十足,毫無拘謹感。形體表演再加上“戲”,就更有藝術(shù)魅力了。聲樂演員就是藝術(shù)的表現(xiàn)者,一舉手一投足都要體現(xiàn)藝術(shù)的風度,都應該讓觀眾感到藝術(shù)的美!演員在場上還應表現(xiàn)出一種不卑不亢的感覺,因為這是一個演員自尊與自信品質(zhì)的體現(xiàn),是演員藝術(shù)表演獲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演員只要有不卑不亢的自尊感,心理狀態(tài)平衡,就能贏得觀眾尊重,自然會產(chǎn)生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同時還要注意動作瀟灑自然,有適度感,演出過程中,演員從頭到尾都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臺風,全身心投入到歌唱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中去。
參考文獻:
篇6
一、關(guān)注情智落差,形成閱讀動力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閱歷、心境與情懷有所不同,閱讀的感受、見解、情感也會有所不同。在與學生對話交流時,教師一方面要把握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學生思考感悟的不同層次。根據(jù)學生的情智落差,抓住能引發(fā)學生思考、觸動學生心靈世界的言語細節(jié),放大情感態(tài)度的差異,讓學生因有所不同而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形成再次深入閱讀的動力,觸動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激起思維和情感的波瀾,煥發(fā)出言語生命的靈性。
例如,自讀《雪兒》一課后,我讓學生描述一下雪兒是什么樣子的,許多學生用“潔白、雪白”等詞語進行了描述,另一位學生出乎意料地說,雪兒是蔚藍色的。頓時,教室里議論紛紛,其他同學覺得不可思議。我抓住這一教學細節(jié),引發(fā)爭議,激活思維,引導學生用心讀書。
師:同學們不同意你的說法,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鴿子沒有蔚藍色的。請你說說雪兒是蔚藍色的理由。
生:因為雪兒是信鴿,它非常向往蔚藍色的天空,那兒才是它的家。
師:你這樣說,同學們還難以接受。讓我們讀讀課文第4~5自然段,再發(fā)表意見。(學生讀書思考后交流)
生:雪兒只有飛在藍天之中,才感覺自由快樂。雪兒飛翔時與藍天融為了一體,說它是蔚藍色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生:雪兒是藍天的信使,是蔚藍色的信使。
生:說雪兒是蔚藍色的,仿佛讓人看到雪兒又飛到了高高的藍天上,如果說它是雪白的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師:在你們的心中,雪兒是蔚藍色。其實除了我們,還有一個人更希望雪兒是蔚藍色的。
生:文中的“我”。
師:“我”希望雪兒是蔚藍色的,是因為。(再讀第4~5自然段,填空)
生:“我”希望雪兒早日飛上藍天,希望雪兒能夠自由快樂。
二、察覺言語沖動,發(fā)掘言語潛能
語文教學,既是學生通過文本閱讀,觸動內(nèi)心世界的過程,又是學生對作者的言語表達不斷覺醒,喚起主體言語表達的自覺意識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學生的言語細節(jié),覺察到學生言語表達的沖動,誘發(fā)其強烈的表達愿望,在自主言說中,點化學生的言語稟賦,發(fā)掘其言語潛能,讓他們的言語煥發(fā)出靈性。
譬如,在學習了《哪吒鬧?!芬徽n哪吒與夜叉、三太子的打斗場景后,學生相互比劃起來,他們口中還念念有詞:“看我的寶貝,接招!”類似的故事學生讀了很多,這樣的打斗情景符合學生的游戲心理,引發(fā)了他們言語沖動。這是一個難得的教學資源,于是我抓住這個教學細節(jié),激發(fā)他們的言語潛能。
師:同學們,說說你最喜歡什么寶貝?(鼓勵學生想象和創(chuàng)造)
師:用上你們的寶貝,同桌之間比劃一下。(提醒學生要描述出寶貝的作用)
師:大家可以看看書上是怎樣描寫混天綾和乾坤圈在打斗中的作用的。(生讀書)
師:可以把你和同桌的打斗過程寫下來嗎?寫之前,先看看書上是怎樣描寫打斗過程的。
生:要抓住打斗時的動作,要注意動作的連貫性。
生:還可以描寫打斗時雙方的語言、神態(tài)。
結(jié)果,這個隨堂練筆很多學生寫得繪聲繪色、生動形象。
三、捕捉言語天性,打開詩意幻想
語文教學要開發(fā)兒童的言語潛質(zhì),保護他們童真世界里的言語靈性。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兒童的言語天性,抓住偶然間迸發(fā)的童心童趣、童言童語,順應他們的言語天性,激發(fā)學生敞開詩意的幻想。請看《北大荒的秋天》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讀了課文第4自然段后,你感覺北大荒的秋天怎樣?
生:我感覺北大荒的秋天很熱鬧,豆莢在笑,高梁在演唱。
生:一派豐收的景象,讓我感覺很快樂……
師:讓我們再次走進北大荒,和豆莢一起歡笑,和高梁一起演唱,和榛樹葉子一起熱鬧吧。
生:我感覺秋天像一個愛熱鬧的老人。
師:你的感覺很有創(chuàng)意,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生:因為他把豆莢逗笑啦,把高梁灌醉了,讓它樂呵呵地唱著歌,還讓榛樹舉著火把,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
生:秋天是一個畫家,他把北大荒的原野,涂得一片金黃,一片黑紅,一片火紅。
生:秋天是寫給農(nóng)民伯伯的信,給農(nóng)民伯伯送去豐收的喜訊。
篇7
一、形象崇高而又樸實,主題鮮明而又生動
詩人曾經(jīng)說過:“詩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們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質(zhì)和美的靈魂?!边@首詩就是詩人這一思想的生動體現(xiàn)。詩人借助想象,塑造了一個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靈魂的藝術(shù)形象――一棵樹。這是一棵實實在在的大樹。它扎根大地,有“柔嫩的枝條”,能“抗擊風沙”,眾多的鳥兒在上面做巢,它最后沉積地下而變成煤炭……這是一棵形象鮮明的大樹,同時這也是一棵光輝的英雄的樹。它生長在“黃河岸邊”“長城腳下”,可見它是炎黃子孫的化身。它“屬于人民,屬于歷史”,是一棵不平凡的樹。它呵護兒童、關(guān)愛老人、孝敬母親;它為人們遮擋雨雪,為人們歌唱,為人們“抗擊風沙”“抵御雷火”;它對小生命充滿愛心,幻想為人民貢獻一切美好的東西,做人民的仆人……這一切都來自它的偉大理想:“我將再也看不見――餓得發(fā)藍的眼睛,抽泣時顫動的肩膀,以及浮腫得變形的腿、腳和胳膊……”――即消滅貧困,建設一個美滿幸福的新世界的理想。
讀到此處,我們不禁會感慨:這已不是“一棵樹”,這分明是一個具有高度獻身精神的英雄。他與人民血肉相連,為人民無私奉獻。他充實豐滿,有血有肉,真實可感,觸手可及。他的內(nèi)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既有一般人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敗,也有凡人的不足和遺憾,充滿了人性的特點,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二、語言凝練而又流暢,感情真摯而又強烈
詩人善于把許多豐富的內(nèi)容和深刻的寓意凝聚在比較凝練的語言中加以表現(xiàn)。如“我能講許多許多的故事,我能唱許多許多支歌”,僅兩句,便說明了“我”具有較深的閱歷,已不是一棵出生不久的小樹苗,而是比較成熟的、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士了。正是由于詩的這一語言特點,詩人才能僅用十幾節(jié)不太長的文字,就塑造了一個比較完整豐富的“一棵樹”的藝術(shù)形象。
在塑造“一棵樹”藝術(shù)形象的時候,詩人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寫“樹”為人民服務的種種情狀,如用兩個直接表達感情的詞語“驕傲”“渴盼”,既表達了詩人愿意為人類奉獻一切的強烈愿望,又洋溢著作為一棵“樹”的自豪之情。由此,足見其言辭懇切,感情強烈,充滿了對人類熾熱的情懷和無限的熱愛。
總之,詩人通過“一棵樹”充滿激情的自白,使讀者看到了這棵長在黃河岸邊、長城腳下,身上流動著中華民族的血液,肩負著民族神圣使命的樹,它不僅抵擋自然界的雨雪風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堅韌而慈愛的枝條伸向社會,給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歡樂,為生活增添絢麗的色彩。它與廣大勞動人民有著共同的理想――建設一個幸福美好的新世界。為了這一崇高理想,它愿獻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盡快變成煤炭,好獻給人間光和熱!
三、修辭增強文句效果,象征表達詩人情感
全詩運用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句的表達效果。如“拉著他們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繭的手”一句,“多繭”意味著勞動的艱辛,“黃色的”手那是中國人的手,“黑色的、白色的多繭的手”,則是黑和白兩種膚色中勞動人民的手。借代手法,形象地表明了“我”還是一棵關(guān)心全世界所有勞動人民的樹,是一棵有著寬廣胸懷和博愛之心的樹。如“我”是這樣造就成長起來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賦予,炎陽、風雪的鑄就,大氣和風的融合。排比修辭,加強了語氣,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受,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
詩中除了運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辭手法外,還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中所描寫的“一棵樹”,就是象征社會主義新人的崇高形象,處處是社會主義新人的精神和情懷,理想和品格。詩人豪情勃發(fā),用“一棵樹”的藝術(shù)形象,托物言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其為人民無私奉獻一切的強烈愿望。
篇8
――題記
“師者,學生之表率?!弊鳛橐幻處?,無疑將會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尊崇的偶像。在我們看來,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確實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人格品質(zhì)將直接影響學生,而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將成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只有用行動做出榜樣,使學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產(chǎn)生影響學生的巨大效能。
一、黑板上的無聲教育
教學中,教師除了在備課中注意細節(jié),注意在解讀難點、問題設計、答題思路等方面滲透“無聲的教育”,更應把教學過程中的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嚴謹細致的教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從不當面批評某位學生書面不整潔或者字跡潦草,而嚴格要求自己,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無聲教育。我最深切的體會就是板書上的身先示范,“此處無聲勝有聲”,每一次落筆,我都會用心書寫筆畫,記得高一那會我給學生留作業(yè),每次都寫在一張便簽上,事后課代表悄悄告訴我說:“老師,我把留作業(yè)的便簽都存下來了,想以此做個紀念。”雖然很普通的一張作業(yè)條,但在學生看來卻是榜樣的力量,我頓時覺得很欣慰。設想如果在教學中老師不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整潔、字體的美觀大方,那么學生也就會忽視作業(yè)中的字跡,長期不加以引導,習慣就會成自然。字如其人,語文作為綜合性極強的一門人文學科,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我希望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盡力書寫好人生中的每一個字,做好每一件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細節(jié)中的無聲教育
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從育人方面來看,教師更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qū)W生展現(xiàn)自己高尚優(yōu)雅的風度和修養(yǎng),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記得央視播出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媽媽還給姥姥打洗腳水,自己也搖搖晃晃地給媽媽打來洗腳水。我想這樣的言傳身教已經(jīng)不言而喻了。由此看來,“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每當朝陽徐徐升起的時候,我都希望也盡量做到讓自己懷著愉悅的心情先于學生進班,情緒會感染他們,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我相信這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在帶班的幾年里,我?guī)缀鯖]有因為誰遲到而懲罰過學生,沒有因為誰的腳底下有垃圾而訓斥過學生,因為我堅信,我的一個早起、一個彎腰,或許就是無數(shù)個學生的自省。地上有紙,我輕輕把它撿起,書架不整潔,我默默把它整理好。就是這樣一個無聲的教育,學生都懂得了自尊自律,愛護自己的大家庭,既信奉了老師,也提高了素養(yǎng),何樂而不為呢?依稀記得剛帶上高三24班時,上操鈴聲響起學生才稀稀拉拉往外走的情景,看到這種狀況,我很生氣,但也并沒有因此而大發(fā)雷霆,在其后的幾天中,鈴聲一響我便跑步直奔操場,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都不再嬉笑打鬧著下樓了,大家都你爭我趕往班級上操的位置跑去。我很坦然也很欣慰,作為一名老師,無論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都應該以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感染學生,這才能讓學生在無形的教育中體驗和感悟,去完成真正優(yōu)秀人格的教育。
三、紙條下的無聲教育
對學生的愛其實并不需要多么復雜的程序,因為生命在我們不經(jīng)意的地方,瞬間綻放,倏爾凋落。而我們的教育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教育無須大張旗鼓,你的一絲微笑,可以帶給學生好的心情,甚至可以給予一種信心和力量;你富有深情的一眼,可以讓學生走出生活或?qū)W習的困境;你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可以令學生在成長道路上少一份遺憾,多一次機會,這不就是無聲教育的魅力所在嗎?教育,有時就是這么簡單。
我是個不太喜歡在學生面前表達情感的語文老師,而作為班主任,似乎又少不了對學生的言行教育。大概這個原因,我和學生的溝通有時也愿意用詩意的文字或者一個小小的動作,而那些雋永的文字像朝陽,那些不經(jīng)意的撫觸像清風,緩緩觸動著學生的心扉,吹進了學生的心靈,催開了藏在心底的花。
篇9
關(guān)鍵詞:教學目標;預設目標;生成目標;新課標
在聽別人上課時,我們經(jīng)常很清楚地看到,一個多好的生成性資源啊,怎么教者就毫無覺察呢?真可惜!在我們回顧自己教學過程時,也會發(fā)現(xiàn)我們有時錯過了絕好的生成性資源,自己怎么會這么笨呢?真懊悔!事實是,缺乏目標、漫無邊際的生發(fā)往往是“腳踏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是不可思議的,不僅形散而且神散,那種所謂“生成”實質(zhì)上是“放羊”,是放棄教學的責任、教師的責任,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下一代人的素質(zhì);另一方面,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課堂教學會慢慢扼殺師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時候,既要切實改變課堂教學中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僵化局面,又要對只求生成忽視預設的現(xiàn)象引起足夠的警覺。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人會忽視預設?為什么還有人那么重視生成卻抓不住生成契機?筆者認為關(guān)鍵是對生成與預設二者關(guān)系把握有偏頗,理解不透徹。其實,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不僅是“對立”的,也是“統(tǒng)一”的,二者相反相成,是可以和諧統(tǒng)一于一體的。這個統(tǒng)一體,就是學生的發(fā)展,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這個統(tǒng)一體就是教學有效――優(yōu)質(zhì)高效。
走進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卻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chǎn)生了許多的生成性問題。教師一方面要憑借教學機智應對生成性問題,對教學進度與方法手段適時地作出反應和調(diào)整,另一方面在預設時,要加強科學性、計劃性,為動態(tài)生成預留“彈性時空”,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足夠的空間。雖然說課堂教學有許多是無法預料的,但有時還是有章可循的。
一、明確目標,預埋新的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這一理念不是要我們放棄必要的預設,一定程度上說沒有預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成,也必將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陷入漫無目標的腳踩西瓜皮式教學,必要的預設是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是為了更好的課堂生成。只是我們要在原來過分強調(diào)預設,甚至讓學生進入猜測性學習,一條道走道底的基礎上解放我們的教學思路,在總的教學目標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靈活地處理分階段的課堂學習目標,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道路或途徑走到理想的彼岸,所謂“殊途同歸”,有何不可!生成的成分增加了,相應的預設的成分就會減少,備課的策略也應有所變化,但絕對不是放棄備課,而是要更加努力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做到了然于胸,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體驗,靈活地調(diào)空課堂,讓課堂在動態(tài)中不斷生成和優(yōu)化,此時我們要備的是必要的預設,更要備的是可能的教學預案,你要讓學生走不同的閱讀體驗的道路,你教師是否事先也理所應當也應該有不同的多條教學思路,一個完整的教學預案應該包括:方法預案、思路預案、操作預案和延伸預案四個部分,它與預設的不同在于預設是原則上課堂必須落實的,而這些是必須隨著課堂上學情的變化而選用的不同教學策略,因此我將它定為軟設計,使用的標準是動態(tài)的學情和教學目標。當然要讓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不僅在課前,更在課堂。
二、營造氛圍,鼓勵生成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推行以來,我們的教學給了學生更大的空間,教學的開放性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級老師張化萬老師曾說過:“如果一堂課上下來,跟你設計的教案絲毫不差,你千萬別得意,因為這是一堂極其失敗的課。”課堂教學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的對話和交流。著名教授葉瀾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币虼?生成性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點,不承認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對課堂教學進行過度預設,不允許課堂教學出現(xiàn)任何意外、“錯誤”,這樣的課堂就會缺乏彈性和活力。
我在教學《春》中寫“春風”一段文字時,跟學生講道:“作者之所以把無形無味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形有色,在我們眼前展示一幅春意盎然的‘春風圖’,是因為作者進行細致的觀察……”正當他說的津津有味時,忽然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認為你的說法不太正確?!蔽业男臑橹徽?及時冷靜下來,鼓勵他說:“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因為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是用鼻子聞到的,而不是用眼睛來看到的?!苯淌依锏臍夥疹D時活躍起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笆前?鳥兒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zhuǎn)的曲子,是聽到的,而不是看到的呀?!薄斑€有牧童的短笛響著……”我心中一陣暗喜:此時學生們的思維和活躍,應好好地加以引導。于是我故意問:“誰能告訴同學們,什么是‘觀察”呢?”“觀察,就是用眼睛看唄?!鄙鶤得意地說道。唉,原來學生把“觀察”狹隘地理解為“用眼睛看”。應如何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觀察”的含義呢?我追問:“那走馬觀花是觀察嗎?”“走馬觀花不能算是觀察,因為它是無意識的看,而觀察應該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察看?!鄙鶥發(fā)言?!胺治龅煤芎谩N覀儾荒馨选^察’片面地理解為‘用眼睛看’,它也不是‘無意識地看’。那么,到底什么是‘觀察’呢?”我及時地給予肯定,并追問道?!凹热挥^察是有意識的、有目的地看,那么我覺得:只要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比如:耳朵、眼睛、鼻子、舌頭,去聽、去看、去聞、去嘗,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觀察?!鄙鶦認真地說?!巴瑢W們說得非常好。我們每個人都有耳、目、鼻、舌等感覺器官,任何東西都有聲、形、色、味等表象,我們通過我們的耳朵聽、眼睛看、鼻子聞、舌頭嘗、手指摸,就產(chǎn)生了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有意識地啟動我們的感覺器官,去了解和掌握事物的特征和最具表現(xiàn)力的表象,就是‘觀察’。”我小結(jié)道。
“老師,我明白了。寫‘春風’的這段文字從視覺的角度寫到了鳥兒安巢、繁花嫩葉、牧童短笛,表現(xiàn)了景色的美麗;從嗅覺的角度寫到了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還有花香。”
“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微微潤濕的空氣等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的,表現(xiàn)了春風的和煦、溫柔。”
“呼朋引伴、賣弄喉嚨、唱曲子、應和、嘹亮地響著是從聽覺的角度寫聲音的?!?/p>
我覺得對這一片段的分析,我就抓住了課堂上的一個生成點――“什么是觀察”,順勢利導,學生發(fā)表意見的興趣很濃厚,課堂氣氛相當好,遠遠超過了這位教師預想的效果,學生學得很輕松,學得很精彩。
確實,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捕捉“動態(tài)生成”的契機,如何把握“動態(tài)生成”,使“動態(tài)生成”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們每位教師所共同追求的。
三、整合預設,機智生成
當前強調(diào)課堂生成,不是完全否定教師課前的預設,相反對于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只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預設,更要想想學生可能產(chǎn)生哪些問題,努力按照學生的學路來預設過程,尤其是要考慮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個性的,多元的。因此,要求教師課前的預設要有彈性的回旋空間。在預設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倡導從單一的直線式程序走向靈活的分支式、板塊式程序。在預設學情時,應該多些這樣的思維:如果學生這樣說,我該怎樣引導?如果學生已經(jīng)會了,我該怎么辦?如果學生一無所知,我又該怎么辦?多預設“如果”,多預設“怎么辦。
有兩個鮮活的案例:
片段一:《第一千個球》的課堂中
生1:有感情地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這么一讀,還有什么收獲?
生1:我,我知道了一些貝利的信息
師:你看,你多會讀書,不但用情地讀,而且還思考收獲,這就叫邊讀邊思,好有不理解的詞嗎?
生2:我想問“生涯”是什么意思?
師:課文中是什么生涯?除了足球生涯,還有什么生涯?
生2:教師生涯
生3:學習生涯
生4:流浪生涯
師:打著背包到外地去打工叫什么生涯?
生5:打工生涯
師:.現(xiàn)在你明白什么叫生涯了嗎?
生2:生涯就是從事某種工作的經(jīng)歷
師:理解的多好,能從例子看明白詞語的意思.
片段二課外的選文《老師領進門》
生:讀“我在老師門下受業(yè)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土”
師點撥:“春雨點點入土”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生:悄無聲息的
生:輕輕的
生:有一種撫摩般的感覺
生:會被泥土自然的吸收
生:會是一種滋潤的感覺
生:好象會讓人記的很牢,然后終生記著它
師:體會的很好,不但談了春雨對泥土,還談了故事對作者,如果現(xiàn)在再讀,還會這么讀嗎?
全班自我試讀然后請剛才讀的那位同學再讀(讀的很有那么一份味道,全班不約而同地給予掌聲或點頭認可
師:有同學理解這句深情的話嗎?
生:就是田老師的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像春雨一樣進入了作者的心田。
師:(略帶疑惑)僅僅是故事?
生:還有豐富的知識
生:好象還有對語文課的喜愛
師:是好象?
生:不,不,對于那個作者應該是肯定。
生:對文學的興趣
生:對田老師的喜愛……
師:這簡直是在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中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許多知識,激起了對語文對文學的極大興趣,作者牢記于心的正是這一點
全班深情地讀此段
師:現(xiàn)在你能用課文中的那句話形容田老師的教育?
生:春雨般滋潤的教育
生:無心插柳的教育
生:身臨其境的教育……
師:還能用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
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生自讀8-9自然段
師:現(xiàn)在你對“播下文學的種子”有理解了嗎?
生:就是作者在田老師門下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激起了他對寫作的濃厚興趣,積累了豐富的課內(nèi)外知識,打下了扎實的寫作基礎。使他癡情于寫作。
師:了不起,能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面對恩師,你覺得作者面對田老師、面對周圍的人,甚至面對自己的孩子,他會怎樣談起這段學習生涯?
生:略
師:雖然面對的人不相同,但內(nèi)心的感受是一樣的-----同有一顆感恩的心
上面列舉的一個是詞語教學的片段,一個是句子教學的片段,無不體現(xiàn)著在過程中學習探究,在過程中體驗文本,在過程中豐富所得,積累經(jīng)驗。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行為,學生的個體差異又始終存在,因此不同學生對語文材料的體驗和理解是多元化的,我們可以適當?shù)Y(jié)果,盡可能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特體驗,將這一過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語文思維的過程,將“有根有據(jù)”作為評價的尺度,積極鼓勵那些富有原創(chuàng)精神的閱讀體驗,讓它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把課堂真正歸還給學生后,課堂究竟會出現(xiàn)怎樣的可能,已經(jīng)遠遠不是在預設時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需要教師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預設教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馳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處理生成信息,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程,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彈性優(yōu)化.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
參考文獻:
【1】 孟慶欣,對新課標文本表述問題的思考[J];語文建設;2003年12期
【2】陳黎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檢討[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劉華,從結(jié)果到過程――閱讀課教學目標的價值回歸[J];語文建設;2004年04期
【4】劉永慧,目標:預設和生成要有機結(jié)合[J];語文建設;2004年Z1期
【5】鄭逸農(nóng),“非指示性”語文教育:一種教育理念[J];語文建設;2006年01期
【6】歐陽林,“非指示性”教學并非無指示性[J];語文建設;2006年01期
【7】仇定榮,動態(tài)生成:讓語文教學充滿靈氣[J];語文建設;2006年01期
【8】馮永忠,問題應該由誰提出?――兼談課堂的生成與預設[J];語文建設;2006年02期
篇10
一般而言,音樂藝術(shù)有兩大部分組成:一是聲樂 ,另一部分是器樂。在此之中,聲樂即是利用人得聲音加上語言的音樂,是音符和語言相融合的一種較為全面的藝術(shù)表演形式,這種表演形式在西方專專門是歌唱,而在中國是歌唱、戲曲表演和曲藝的總稱。
聲樂表現(xiàn)形式與器樂兩者最大的區(qū)別是,聲樂語境的表述更加地清楚果斷、情感的傳送更加地明顯快捷。在聲樂的表演過程中,無法把聲樂單獨地去對待,協(xié)調(diào)的歌唱藝術(shù)并不僅僅只是把聲音送人體中傳出來而已,更多地是要清楚深入地把握樂曲的中心內(nèi)容、樂曲重點的理解、語言內(nèi)涵的認知和演奏風格的掌握等多個方面內(nèi)容的把握。由此可知 ,聲樂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shù)性。
聲樂藝術(shù)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語言與音樂的緊密融合,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者是哪一個民族都無法例外。聲樂語言,在制作到被演奏這段過程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作詞者對詞的創(chuàng)作的元素的獲取,從生活或是相關(guān)文獻中提取元素,從而創(chuàng)作出歌詞;二是作曲者對曲調(diào)的創(chuàng)作的意境的描繪,依據(jù)歌詞所描繪的意境加上自身的理解,從而創(chuàng)作出情感豐富的音樂語言,即旋律;三是聲樂演唱者根據(jù)自身對詞和曲的把握,調(diào)整自己的感情,以最佳的歌聲情感演唱出詞曲。通俗而言,即是詞不離曲,曲不離詞,詞曲相融。當然也存在沒有歌詞的歌曲 ,例如前蘇聯(lián)《聲樂協(xié)奏曲》,這首曲雖未直接表達戰(zhàn)爭的主題 ,但它所描繪的蘇聯(lián)自然的美景,蘇聯(lián)人民在愛國戰(zhàn)爭艱苦的時期里展現(xiàn)出的純潔驕傲,滿腔熱血,對美好的憧憬和對勝利的堅信,都是跟當時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關(guān),因而,歌曲雖沒歌詞 ,它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描繪的畫面卻非常地清晰。還有部分歌曲中使用了許多襯詞和歌曲的花腔部分,這都是歌曲中伴隨歌曲中心情感傳達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比如歌劇《魔笛》中的夜后詠嘆調(diào)《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表達了她的復仇心愿,就是由于聲樂藝術(shù)的基本特征是融合語言和音樂,我們在演繹聲樂和表演聲樂的過程中則務必要根據(jù)這個基本特征去進行表演。
二、聲樂語言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
1.聲樂語言是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部分
很多西方學者認為:“聲樂除了要注重聲音以外,更多的還要注重內(nèi)容和情感” 。而內(nèi)容和情感的表達更多是要依靠語言來實現(xiàn),只有聽眾才能知道歌唱者唱的是什么 ,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和所描繪的畫面是怎么樣的,這些就決定了語言在聲樂作品中的重要性,聲樂語言對音樂作品的表述清晰度具有很高的關(guān)鍵性。語調(diào)是歌唱者聲音音調(diào)的起伏而形成的韻律,語氣是歌唱者和聽眾對語調(diào)的心理知覺。而語氣語調(diào)在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剖析聲樂作品時,一方面是閱讀樂譜,另一方面是要熟記歌詞,研究作品的語氣和語調(diào),因為語氣和語調(diào)可以反映出歌唱者在演繹作品的時候的感情。并且了解歌詞的內(nèi)涵,研究聲樂語言的意蘊,掌握作品所傳送的情愫和內(nèi)容,在腦海里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生氣十足的畫面。這就給我們表演聲樂作品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使得演繹作品的人更加容易且準確地投入情感,更加完美地將作品演繹出來,帶給聽眾美妙的聽覺盛宴。
聲樂表演不但能夠讓歌唱者和聽眾之間有更多的情感方面的交流,還可以使雙方都得到更多的收獲。于聲樂歌唱者而言,聲樂語言是與聽眾交流的最有力工具,對聲樂語言的精確掌控,一方面可以準確地表達聲樂作品,另一方面在與聽眾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認識到自身還存在的不足,可以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而對聽眾而言,聲樂表演除了可以讓自己身心放松之外,更多地是可以修生養(yǎng)性,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沉淀自身的心靈。
2 .聲樂語言發(fā)音對歌唱里聲音線條的完善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聲樂作品大多都是以漢語為聲樂語言,且漢語主要是以聲母和韻母組成,而語言聲腔和氣息直接影響著聲音線條的流暢度,即是我們所講的連貫性 。因而,如若語言把握不當就非常容易在發(fā)音吐字的時候把原先流暢的氣息切斷,也是我們時常說的線條被不合理的語言使用所阻礙,即失去了連貫性 。因而我們在歌唱的時候必須要把一個個的字流暢地聯(lián)起來。
聲樂表演在聲樂語言這一方面必須要做到準確和利索。聲樂表演是歌唱者組建精準的聲音定位和調(diào)整最適合的歌唱狀態(tài),在一個最佳的氛圍中,提高自身的藝術(shù)審美能力。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歌唱者的每一個發(fā)聲器官,在運動的狀態(tài)下,相互之間是無法碰觸的,因而,在生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歌唱是一項抽象運動。這就給聲樂表者設定了相關(guān)的要求,在最初學習聲樂理論方面,要準確地掌握各項聲樂表演的技巧點和知識點的內(nèi)涵,把握聲樂表演的基本原理,自身去感受聲樂表演的過程,在多次體驗之后,抓住最適合的方式去反復練習,樹立正確的聲樂理念,使自己的表演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最后拿捏好聲樂表演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