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20 17:20: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事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白事禮儀

篇1

郭威對商業(yè)的接觸,最早是從高中開始的。那時,他不滿15歲,在新加坡上高中。由于學業(yè)緊,他不能玩游戲,卻發(fā)現(xiàn)了魔獸世界中的商機,于是他就雇人打游戲賺金幣,然后通過線下交易,硬是在不能打工的新加坡,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8年,郭威赴美國舊金山大學,讀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專業(yè),開始系統(tǒng)學習風險投資,并嘗試炒股。大學畢業(yè)后,郭威出于對風投的愛好,和對硅谷創(chuàng)業(yè)文化及創(chuàng)業(yè)者的崇拜,決心做投資。他用大學炒股賺的錢加上親朋好友們的支持,開始在硅谷創(chuàng)業(yè),但很快就遭遇了失敗。

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的失敗,對滿懷夢想、充滿自信的郭威是當頭一棒。那時的他,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將親朋的鼓勵當做是對他的同情。一次,他和父親一起去看一場馬拉松比賽,幾名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之間距離很近,但是一名緊隨其后的運動員,在最后的100米突然加速,最終贏取了馬拉松長跑的冠軍。父親對坐在身邊的他說:“看到沒有,成功就在最后的100米,在這100米里,由于你力量的保持因素沒有處理好,你失敗了,如果你將失敗當成動力,沖過這100米的挫折,成功最終還是屬于你的。”

父親的話讓郭威不覺一振,頭腦頓時清醒起來。是??!自己為什么不在失敗后正確面對自己眼前的100米呢?認識到這一點,他開始正確面對朋友們的鼓勵。接下來,在朋友的帶領下,郭威去看了硅谷最棒的孵化器路演,他看到那些被請去的投資人都是硅谷大牛,更重要的是整個路演日把硅谷情懷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開始接受失敗,開始認識到正是因為失敗,硅谷才有了一個又一個“奇葩”的點子。在不斷完善點子的同時,才成就了各種成功。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們有著不怕失敗的沖勁,有著敢于顛覆的自信,為此,郭威的內心慢慢堅定起來,他對自己說:“我要成為天使,最棒的天使投資者!”

有了目標,就有了希望。郭威開始募資,在硅谷、紐約和國內合作伙伴的幫助下,他開始到灣區(qū)和舊金山看各種項目。2013年中旬,他在看了近千個項目后果斷地投出了第一筆,雖然很長時間沒有得到回報,但他認識到有些項目的回報是漫長的,不能操之過急。接下來,他將全部家當投給一個游戲團隊,投資后,他甚至沒有了吃飯的錢,好在那個項目很快就給了他五倍的回報。

郭威就是這樣,認準的項目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投資,而投資的成功讓郭威更加堅定,也更加勤奮。每天清晨5點半,他就從硅谷最南端的圣何塞驅車出發(fā),一路貫穿灣區(qū)的101公路再穿梭于擁堵的舊金山各個孵化器咖啡館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他趕大大小小的會,見每一個要約見的人。他還在硅谷、紐約、北京、深圳以及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城市游說他遇到的富一、二、三代們,讓他們把買車的錢用來投資天使。兩年來,郭威接觸了1600多個項目,成功投資了26個項目,從基因工程改造到比特幣平臺,從最初投項目的表現(xiàn)平平到之后投資的公司業(yè)績一直保持良好勢頭,還有一些公司他已經順利拿到下一筆投資。

篇2

星期三晚上,我打的雞蛋破了,技術太差了,結果浪費了一個雞蛋。

那天晚上,我來到廚房,見媽媽打了一個雞蛋,我也想打。于是,我拿出一個雞蛋,也開始打。我先輕輕地打了一個小縫兒,然后用力一翻,結果雞蛋破了,只有一些蛋清流到盤子里,其它的散到一邊。

我說:“我的打蛋技術怎么比寒假打的差呢?真是一落千丈!”媽媽就可惜地回答:“要知道,打蛋要輕,而你卻用力。一旦用力,雞蛋不但會打不成。而且會浪費?!蔽乙宦牐耄骸鞍?,我以后注意一下。不要因為打蛋熟練了一段時間就行了。我要知難而進,把以前的本領練好,它才不會生疏。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問題。有時候,只要“罷工“幾天,本領會變差。所以,我做什么事都可以保持又快又好,熟能生巧。

從打雞蛋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要熟能巧,這樣隔很多天再做一次也完成得非常好!

篇3

輕策臨絕壁,招提謁金仙。舟車無由徑,巖嶠乃屬天。

躑躅淹昃景,夷猶望新弦。石門變暝色,谷口生人煙。

陽雁叫平楚,秋風急寒川。馳暉苦代謝,浮脆慚貞堅。

永欲臥丘壑,息心依梵筵。誓將歷劫愿,無以外物牽。

篇4

往日讓同學們寄予希望的我,并沒有完成使命,有一絲遺憾,但從某些方面講,我還是成功了!我們比賽規(guī)則是32人分別先二人比,然后依次淘汰晉級。我對自己,也沒有太高要求,并沒有強迫自己去那名次,只是想去鍛煉一下,體驗一下,放松一下。起初,我和6班的王耀瑩打,結果,我3:0贏了,自己心里真的很高興!接著,我又與4班的李帆打,結果我又3:0贏了,感覺越大越順了!可是——

在后面的比賽中,我和自班的耿燕打,我們讓同學們稱為“互相殘殺”,我們之間的比賽應該說是最激烈的,整整比了10分,比別人的比賽多了一半。但是我輸了,我先贏了一局,但在后面,我連輸了3局,最終痛失半決賽。當我7:10落后,面對賽點的耿燕的最后一個球時,心里在默默對自己加油:“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扳回的!”,可事實卻是那么殘酷,我被她的扣球輸掉了。當我去撿球時,心里的痛有說不出的滋味,心里感覺一陣陣的痛,難受,好難受……我輸了?當我在“負方簽名”那寫自己的名字時,是那么難為情、愧疚,而且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不敢落下來。我失望的回了班,面對同學的期望,一進班同學關心地問:“怎么樣?。俊蔽抑挥欣崩钡恼f出:“輸了”,當我說出這兩個字時,像是有萬張阻力在擋著我,卡在喉嚨。

我的情緒影響了上課,第一節(jié)政治,滿腦子都是:“乒乓球……”,以至于什么也沒聽進去,而且總想大哭一場,痛快的哭一場,我那時,真的好難受!

下課了,我不知怎么才能擺脫,我不敢回頭,不敢面對她,我在問自己,怎么面對昔日的天天打交道的朋友?

但在第四節(jié)課,我突然改變了想法,說不定是“塞翁失馬焉知非?!保@次,并不是失敗?。∥页晒α?!我打敗了2個對手,已經比其他同學高很多了,況且我已經盡力了,這就是我的成功?。∥也槐鼗倚?,這大概是我學習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吧!這次比賽,帶給了我很多好處的!鍛煉了我的勇氣,提高了我的能力,放松了我的心情…,好處其實很多的!我在給自己打氣說:“我盡力了,我就是最棒的!”

今天,真的好難忘,這一天,將永遠定格在我的心里,永不逝去,因為今天,我成長了太多太多,使我更懂事了,更大方了!

篇5

算一算,你現(xiàn)在活在禮拜幾?

人生應該是有序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事情。我們既不要想在今天搞掂明天,更不要幻想返老還童,在今天重返昨天。人生又是短暫的,我們需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因為每一天都將逝而不歸。

過來人告訴我們,禮拜一緊張而忙亂,禮拜二、禮拜三焦躁而短暫,禮拜四是疲憊而充實,禮拜五欣慰而遺憾。而周末往往在歡愉之外,會有一點點失落。

現(xiàn)代社會倡導快節(jié)奏生活,人一周的生命周期往往會被打破。在禮拜一就會提前感到禮拜二的壓力,上學的時候,就不得不提前為就業(yè)而打算。而本應在禮拜二就完成的婚姻大事,因為房子、票子的拖累,會拖到禮拜三,甚至禮拜四才能夠完成。禮拜四許多人早早開始盼周末,而到了周末的人卻不愿去休假。人活得越來越不本分。作物可以反季節(jié)生長,而人一旦反季節(jié),這日子恐怕就會出問題。

如何調節(jié)好我們一周的生活,如何幸福地度過我們一生的日子,這真是一個問題。把一個禮拜當一生一樣珍惜,把一生當一個禮拜一樣從容安排,能做到這一點真的不容易。

我們總在倡導環(huán)保低碳之類的事情,其實這都是表象,人類打破了自身規(guī)律與平衡才是萬惡之源。我們最應該倡導與營造的應該是有序的生活、正常的成長,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完成不同的任務。這樣才能長幼有序,怡然自得。

算一算你今年禮拜幾了。你就會知道你今年該干什么了。算一算今天禮拜幾了,你就會知道今天你該干什么了。

一個禮拜的日子過亂了,我們能看見,會調整。而一生的日子過擰巴了,我們卻無能為力。其實要說也簡單,要想過好一生,就從過好每一個禮拜開始。而要想過好每一個禮拜,就從過好每一天開始。

(陳皓摘自《當代青年》)

累和錢無關

李業(yè)成

累是現(xiàn)代生活的一個共識。有一些人是因為生活負擔而累,他們勞動大、收入低,再努力也趕不上時代消費水平,被拖得疲于奔命。還有一些人“不差錢”,更多的是累在精神上。

在我眼里,有些人簡直就是“神仙”,在眾多的人做“房奴”的時代,他們不愁房子――他們在房價低的時候先下手為強,比比現(xiàn)在的房價,他們那房子等于白撿。他們這一生可以不為房子所累,不用每月省吃儉用把工資送到銀行還貸款。但他們卻沒有脫離“房奴”之累,有一套房還想第二套房、第三套房。換車換房是現(xiàn)代人的想法,車越換越好,房越換越大,累也甘心,疲憊也情愿,高收入與低收入同樣不能擺脫累。

我身邊的人,有的夫妻雙方都是高收入,在我們這中小城市是名副其實的富裕階層,比起我這低收入家庭,他們就是小地方的“上流社會”。他們工作輕松優(yōu)越,上班喝茶看報,他們不該喊累,也不該知道什么叫累。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反而更累,精神累。他們確實“不差錢”,但差官,心里老有塊心病,老覺得太遺憾。

我供養(yǎng)一個大學生有點累,而身邊比我收入高數倍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比我更累,連房子都賣掉了。當不上官的人想官,不能暴富的人想富,有人把官位看淡,練書法去了,可今天練字,明天就想出名。豈知沽名釣譽之累比靜心做學問之累更甚。

城市里車水馬龍,引車賣漿之輩,求衣謀食之輩,求官求祿之輩……熙來攘往,擠成一團,無人不累。車輪滾滾,燈紅酒綠,酒桌上斗智,笑容里藏奸,欲望像吹氣球,越吹越想大,越大越過癮。財富是讓人著迷的東西,是讓世道瘋狂的東西,也能讓人忘記了自己本身。

篇6

一、本節(jié)課的定位

《行星的運動》這節(jié)課內容對第六章《萬有引力和航天》的教學起著引領作用,同時又為本章重點內容“萬有引力定律”的學習起鋪墊作用。這節(jié)課內容的突出特點:知識容量少,但包含的科學史料豐富。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應立足于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的方法教育。讓學生在科學家關于天體運動的問題研究歷史中,感悟科學家求真、求簡的科學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

二、授課過程

這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多媒體授課的方式,用總理《仰望星空》這首詩作引導入新課。在提問與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讓學生了解人類對行星運動規(guī)律的歷程,進而提出開普勒三大定律。

三、這節(jié)課主要存在的不足

不足一:《行星的運動》這節(jié)課史料豐富,但容量少,所以課前我給學生把預習任務已經分配,但對學生預習指導,檢查不到位,多數學生偷懶,根本沒有預習,因此預習的目標沒有達到,導致學生打了一場無準備之戰(zhàn),對于課堂上我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這樣一來學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就不好,課堂氣氛就顯得沉悶乏味了。

不足二:事先對課堂會出現(xiàn)的問題估計不足。我的公開課安排在下午,那天天氣晴朗,太陽光強烈,課件的顏色太深,即使拉上窗簾,后面的學生也看不太清楚課件的內容。本來下午學生就容易犯困,而這節(jié)課我又用了大量的陳述來講解日心說和地心說的發(fā)展歷程,所以有些學生聽著聽著就犯困了,迷糊了。并且我對于多媒體的掌握還不甚熟練,講課的時候屏幕上突然會彈出一些對話框,視頻播放突然沒有聲音,自己不知道怎么快速處理。

不足三:課堂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具體表現(xiàn):(1)語言不夠精練,重復的話太多。(2)口頭禪太多,比如:“嗯……啊……”。(3)不自信,講課的時候不看學生。

不足四:重點不夠突出,主次不夠明確。本節(jié)課重難點是開普勒三大定律以及k值的理解。但是我的這節(jié)課,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發(fā)展歷程,在講解開普勒三大定律時過于粗略,表現(xiàn)在:(1)開普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涉及了橢圓,而橢圓高一的學生并不清楚,所以這塊應該介紹橢圓的性質,指導學生畫出橢圓,而我僅僅放了一個橢圓畫法的Flash,讓學生觀察,學生自己沒有動手畫,所以對橢圓的認識還很模糊。(2)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這塊要講“近日點速率快,遠日點速率慢”,我只是讓學生觀察一個動態(tài)的圖畫,來說明問題,應該讓學生自己結合第五章曲線運動的知識,自己來證明。(3)講開普勒第三定律,a3/T2=k,對k值得討論不夠詳細,k值的影響因素中心天體,舉例不足,所以后面的應用練習,學生尚不能很好地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記得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我國古代也有“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斷地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不斷發(fā)現(xiàn)一個個嶄新的自我,從而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篇7

姓名:李自

性別:男

愛好:看書

偶像:舅舅

外號:“李白”

理想:當一名記者或是演員

­

第一章“憑什么” 的魅力

“憑什么,憑什么,憑什么……”

下課了,阿冬(熊冬)在講臺上大聲地唱起了他自編的曲子,那曲調啊,難聽得不行,可是叫人很難忘記,比如說我吧,聽阿冬唱了幾分鐘,我也小聲的哼著這個歌了!我覺得特別奇怪,于是,我就辦成一名記者去采訪阿冬。

“阿冬,你編的曲子很難聽,但為什么我聽了后,總忘不了呢?”

“嘻嘻,這就是‘憑什么’的魅力!”

“‘憑什么’還有魅力?”

“如果沒有魅力,你怎么會不自覺地唱呢?”

“也對,可是它的魅力在哪里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

阿冬說,

“‘憑什么’很叛逆,很酷,是不是?”

“我覺得不是。”

“切,你真夠笨!”

“你才笨!”

“哪有記者這樣對人的?”

“你……”

篇8

1、一般鄰居50至100元之間,親戚200至500元之間,直系親戚500至1000元之間。

2、喪事禮金如何封包:一般是用素色紙、白紙來封包,常用的是白色信封。再者是,白包封面可寫上“奠儀”二字。

3、當然,這習俗已流傳多年,想要改變這種風俗是難如登天的,但是國人好面子的奢侈之風還是應當抑制的,喪事禮金的多少應依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眾所周知,黑白兩色是色彩當中的兩個極端,有著唯一與眾不同的審美價值,審美情趣。它與中國畫中的水墨畫有相同之處,即都是用黑白表現(xiàn)、描述、反映對象。但所不同的是,水墨畫中的黑白是變化的?;驖狻⒒虻?,極富筆墨變化之情趣。而黑白裝飾畫中的黑,濃淡幾乎是不變的,只是在技法上、線與面上有所變化。它的單純、它的鮮明、它的極端的個性和表現(xiàn)形式,從而創(chuàng)造出表達情感的符號、信息載體、介以構建介乎自然與精神之間特征和構化形式。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原始先民就對黑白兩色有著特殊的情感。那就是黑發(fā)、黑目、也就是以黑為美。因此才有書中描寫的“膚如凝脂”、“烏發(fā)黛目”之說。

大自然中客觀存在的某些黑白現(xiàn)象,也給人們帶來了十分廣闊的啟迪,給了人們十分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如斑馬的紋理有一種韻律、有一種節(jié)奏、有一種規(guī)矩的視覺美感。不是嗎?我們現(xiàn)在的人行過道,就用的是斑馬身上的紋理圖案中得到了有益的啟發(fā),十分恰當的用在了人行過道上,并將其稱之為斑馬線。真是既具體、又概括。再如,人們都特別喜愛的喜鵲,它的黑白相間的羽毛,以及極其悅耳的叫聲。看見喜鵲,就會喜上眉梢,聽見叫聲,就覺得它今天就會給你帶來好的兆頭。因此,一直以來,喜鵲這種吉祥之鳥,已成為一個民族的情感寄托,情感崇尚。

黑白二色,不僅為人們的視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同時也成為人們借喻、象征、移情的多種載體。在儒家文化的倫理觀念中,黑色具有至高無上的位置。古代先民創(chuàng)立了“陰”與“陽”的觀念。八卦圖的中心位置就是在其圓內畫有兩條一“黑”一“白”的“陰”“陽”魚。這一黑一白形狀完全相同顏色截然不同的圖案中,這兩條魚你會覺得既張揚、又收斂,既矛盾、又和諧,既對立、又統(tǒng)一......這應該是我們的視覺從大自然的經驗中,通過觀察、思考、感悟所得出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自然辨證法和永恒的周而復始的運動規(guī)律。在黑白兩種不同的,極端的顏色中找到了一種平衡,找到了一個支持點,從而引發(fā)找出矛盾的,解決矛盾的一種途徑。

現(xiàn)在,雖然人類文明與科學的進步與快速發(fā)展。人們所處的生存空間也已成為一個繁雜、五彩斑斕的世界?,F(xiàn)在的高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與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使人們對色彩的滿足已成為一種欣賞、調解、緩沖的精神需求。然而,任何事物的發(fā)展總是按照辯證的邏輯發(fā)展而發(fā)展。人們在欣賞豐富色彩的同時,由于當今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的步伐,使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大、工作節(jié)奏加快,心理背上了一個很大的包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因此,使他們也對傳統(tǒng)的某些色彩刺激表現(xiàn)出了十分厭倦或反感的不良情緒。從而轉向于寧靜、單純、樸實、純粹和諧的色彩選擇。這與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群,總想離開那車水馬龍的喧鬧城市,去農村逛上一逛,品嘗一下綠色環(huán)保的農家菜,去爬爬大山,去看看遼闊、綠色的大草原,去看看那浩瀚無際的大海,跳到大海里洗一個痛痛快快的冷水浴,你心里的煩惱、郁悶都會一掃而光,而變得心曠神怡,心胸也隨之寬闊起來?,F(xiàn)在,去親近大自然的人會越來越多,已成為一個新時代新時尚、新特點、新潮流、新熱點。

黑白兩色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藝術魅力,除了上述所述之外,又是因為其本身的趣味特征所給予人的某種鮮明的對照,辯證啟示所生發(fā)的無盡聯(lián)想以及視覺的直觀性。繪畫上的單純,又顯現(xiàn)著意蘊的廣闊。在黑白藝術中,黑是主體框架,著“實”的意味,而白則屬于“虛”的空間,是“實”的延伸,如在詩中的“獨釣寒江雪”就表現(xiàn)了這樣的意境。

篇10

邱澤奇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 周曉虹(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

夏學鑾(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謝遐齡(復旦大學原社會學系主任)

逃離是否成潮流還有待判斷

《財經國家周刊》:在沒有充分數據支撐的情況下,怎么樣評估白領逃離這一話題?

夏學鑾:目前有這種傾向,但還沒有形成一種潮流。它能不能成為潮流,還要看中小城市發(fā)展的情況。

周曉虹:我覺得(一線城市的房價飆升)可能會放緩人們(進入一線城市)的選擇,但是很難把已經(在一線城市)扎下根來的人趕回去。比如過去每年進入一線城市的人員增長率為5%,現(xiàn)在可能是3-4%,但是讓白領回二線城市,我覺得還是一種想像。因為它和工業(yè)化的潮流是不相吻合的。比如像東京和首爾這樣的城市,現(xiàn)在的人口都在3000萬以上,生活成本也是很大,但是人還是拼命往里面跑。

《財經國家周刊》:那能不能說一線城市生活成本的提升,已經慢慢逼近白領的承受極限?

周曉虹:這個也很難說。因為它在逼近一部分人底線的同時,給另外一部分人以空間。

我覺得在承受的能力方面,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是沒有差異的。舉一個例子,香港大學的教授月薪可能是6~8萬港幣,我們覺得很多,但是你要知道他們買一個100平米的房子需要付出600萬到1000萬港幣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他們拿的錢跟你差不多,多拿的部分支付了包括房價在內的生活成本。

到二三線城市,買房和其他生活成本固然會少,但是你的收入也會少,并且機會會更少。

我們無路可逃。中國的房價高不是一線城市高的問題,已經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當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價已經高到白領承受底線的時候,其他地方房價的高度,也逼近了當地小白領的承受的底線。所以,我覺得白領逃離是一個偽命題。

《財經國家周刊》:中國人相對于國外置業(yè)的需求是否更加強烈?

邱澤奇:中國人就講有恒產才有恒心。這是計劃經濟的一個反叛。凡是現(xiàn)在著急買房的,多是那些年齡在四五十歲的人,之前一無所有,現(xiàn)在有點就寶貝得不行。這其實是一種從眾思維。這也是一個傳統(tǒng)的集體型社會的后果。

周曉虹:(中國人置業(yè)觀念更強)這個確實是。但城市的大小不是人們買不買房的變量。中國人跑到美國也要想方設法買房。當我們的政府不能通過多途徑滿足人們的需求時,人們對買下來的看重就會加大。因為你無路可走。

流動會促進城市均衡發(fā)展

《財經國家周刊》:這種流動為什么發(fā)生在白領身上,而不是其他群體?

謝遐齡:其他的群體也有流動,比如農民工。但由于其不以定居在城市為目標,所以其流動不被認為代表著一種變化。白領是以在某一個城市里定居為目標的,這種流動是其目標實現(xiàn)不了后的一種變化。他要尋找能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地方,這個目標一般就是洋房、汽車之類的。

《財經國家周刊》:在中國,以前是否出現(xiàn)過類似的流動?

夏學鑾:以前都是制度性的流動,比如上山下鄉(xiāng)、干部下放,或者是為了解決兩地分居問題。自覺地、理性地形成規(guī)模的流動,以前還從來沒有過。

《財經國家周刊》:如何評價目前的這種流動?

夏學鑾:現(xiàn)在一般是先撤離到二線城市。我說這還沒有完全放下架子。應該是哪兒發(fā)展機會更多,就到哪兒去。如果是觀念不能轉換到家,說不定還會發(fā)生再一次撤退。這跟中國人虛榮的人格有關系。我們的面子自尊高于人格自尊,外自尊高于內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