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測試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25 17:2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心理測試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大學新生 心理健康 癥狀自評量表 獨生子

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學生是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應著眼于以下兩點:一是預防;二是干預。而這些工作必須建立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真實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研究方法

(一)對象:采用整群抽樣原則,隨機抽取2008級新生若干人,通過計算機網絡測試,實際獲得有效問卷3422份。

其中城市應屆生是2032人,農村應屆生有1049人;非漢族學生中有134名男生。

(二)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開放式問卷、半結構心理訪談

1.癥狀自評量表:該量表是診斷性量表,評定被試近一周的身心狀況,包括10個因子:(1)軀體化;(2)強迫癥狀;(3)人際關系敏感;(4)抑郁;(5)焦慮;(6)敵對;(7)恐怖;(8)偏執(zhí);(9)精神病性;(10)其他。

2.SCL-90量表因子分值的意義:一般認為任一因子分為1~2分提示心理健康;2~3分提示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3~4分提示有中等程度心理健康問題;4~5分提示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

(三)時間:SCL-90測試和開放問卷調查在2008年10月底;心理訪談在2008年11月。

二、研究結果

(一)SCL-90測試結果

在本研究中我們把“異常標準”設定為“任一因子分為3~5分”。在591名異常者中:強迫癥狀者占68.0%、人際關系敏感者占46.7%、偏執(zhí)者占27.2%、敵對者占22.3%、抑郁者占21.9%、精神病性者占20.0%、焦慮者占17.4%、其他占11.3%、恐怖占5.9%、軀體化占3.7%。

其中,城市應屆生是320人,農村應屆生有187人;非漢族學生中有23名男生;獨生子女中有240名獨生子。

(二)心理訪談和調查結果

在心理測試之后我們即組織專業(yè)人員對SCL-90測試結果篩選出的任一因子分為3~5分的大學生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同時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

1.半結構深度訪談情況

對SCL-90任一因子分為3~5分2008級大學生的半結構深度訪談一般用時20-30分鐘,由專職心理咨詢老師提前預約。之前,咨詢老師會仔細閱讀該生的SCL-90測試報告;訪談時針對其測試情況及對測試時要求的“一周”情況進行簡單詢問以排除或幫助解決突發(fā)生活事件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此外對其家庭情況、上大學過程等也會適當詢問。訪談結束后我們發(fā)現,大學新生中SCL-90測試結果“任一因子分為3-5分者”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分析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時以下幾種因素都應該考慮:(1)家庭;(2)人際關系;(3)學習;(4)生活適應;(5)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2.開放式問卷調查情況

隨機抽取2008級大學新生70人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自從您到大學以來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有哪些困惑?(請按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統(tǒng)計結果“困惑指數”從高到低排列如下:(1)學習方面:大學學習的方式、課程授課速度、作業(yè)多少,尤其是英語、數學、C++等課程的學習普遍感覺有壓力;(2)時間安排:學習、睡眠、娛樂、兼職等時間的安排;(3)生活適應:氣候、交通、校園環(huán)境、飲食口味及物價等;(4)理想與現實的差距;(5)思念遠方親友。

3.心理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的異同

因方式不同,心理訪談和問卷調查反映出來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我們發(fā)現與書面調查相比,訪談涉及的問題更加感性,較多地指向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宿舍人際關系、時間分配等;而書面調查首當其沖的是學習問題,包括:學習方法、教師授課方式、具體課程的學習、學習與娛樂的沖突等。

三、討論與建議

(一)2008級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1.從總體上說2008級大學生SCL-90陽性篩選率(任一因子分為3~5分)并不比2006級、2007級大學新生的高。從我們用SCL-90量表診斷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縱向來看,SCL-90陽性篩選率一直在10(~20(之間徘徊。

2.在SCL-90測試結果“任一因子為3~5分者”中,2008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集中表現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敵對及抑郁,以上因子分在3~5分之間的人數均超過20.0(。這可能和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密切相關:17~18歲的他們剛剛涉世,對人生、未來充滿好奇、憧憬,“自我同一”是他們現階段的人生課題,可由于之前一心讀書,無暇他顧,更缺少人際歷練,因此在獨擋生活的時候會不知所措。

3.無論SCL-90測試結果“任一因子為3~5分者”還是“任一因子為3~4分者”、“任一因子為4~5分者”中男大學生都較女大學生更多地發(fā)生心理問題,而其發(fā)生的概率也要略高于女生,這提示我們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予以格外關注。

4.少數民族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他們的生活適應關系密切;他們發(fā)生頻率高的心理問題與漢族大學生的幾乎一致。通過心理訪談我們發(fā)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多數生活貧困、語言交流有障礙、有及時常做一些宗教儀式,由于其與漢族學生雜居,容易產生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問題。

5.大學新生中往屆生比應屆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率要高;農村大學生比城市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要多,但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者”中卻例外。

6.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90前。筆者認為這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的進步以及人們關注心理健康可能都有關系。

7.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尤其是獨生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引起關注。處于“第二次心理斷乳期”的獨生子可能由于荷爾蒙的作用較獨生女更激越的度過這個時期,當然這里面或許還有社會角色的期待起作用等。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以團體活動的方式培養(yǎng)和開發(fā)大學新生人際溝通技巧能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心理保健。大學新生大多數來自遙遠的地方,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面對全新的學業(yè),加之之前大部分學生因為學業(yè)而在人際溝通方面較少用心歷練或學習,因此在這個時期對大學新生開展此類內容的課內或課外學習特別及時和必要――利用群體的動力和朋輩之間的相互幫助,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會事半功倍。

2.通過心理普查對“任一因子分3~5分”者尤其是高分者應給予心理跟蹤并及時給予積極心理干預。

3.大力加強90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部分學生現在依然在大學里,而且有的已經在讀研究生,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可掉以輕心。

4.男大學生、獨生子和城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格外予以關注。因一般他們的家境較好可充分借力于其家人的支持和幫助,齊心協力共同扶助其健康成長。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決定木桶容量的并不取決于最高那塊木板而恰恰是最低那塊!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言,其心理素質可能就是制約其發(fā)展的最低那塊板!有人說:誰贏得了現在誰才能贏得未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應從他們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開始。

參考文獻:

[1]陸明.2100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8,(12).

[2]范韶維,李紅嬌.中國礦業(yè)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