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匯報范文

時間:2023-12-19 18:04: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課堂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課堂匯報

篇1

關鍵詞:微型課 英語教學 優(yōu)質(zhì)課

如何上好一節(jié)英語微型課?通過這次微型課聽課活動,筆者學到了許多微型課的有關知識,為以后更好地上好微型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一、為什么要上微型課

上好微型課不但是新教師的入門課程,也是在職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更是每位教師提升自己業(yè)務水平的方式方法之一。微型課是近年來教師職稱晉升的必考科目之一,它既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測試,也是教師自我學習和業(yè)務水平提升的過程。

二、本節(jié)微型課的構思是怎樣的

在備課時筆者以一節(jié)完整的英語課來備課。比如,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是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Reading部分。導入部分:筆者列舉課文中的生詞,如臺風、暴雨、暴雪、地震、洪水等,從網(wǎng)上搜集與這些自然災難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聯(lián)系當天我國東北地區(qū)下暴雪形成雪災的新聞,自然地導入Reading內(nèi)容“臺灣地震”。講授部分:由學生閱讀,教師提問;聽課文,回答問題;分組討論,學會自救;插入游戲;模擬地震救援;總結提高;談體會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課上不僅有板書,有練習,還有課上、課后作業(yè)。

三、如何依據(jù)微型課的基本要求進行上課

1.上課入題要簡潔迅速

由于微型課的教學時間短,所以教師切入課題必須迅速。因此,筆者開門見山迅速從導入就進入課題,假設學生對單詞有所了解,聽錄音也快速完成,接下來是Questions部分,學生依次回答。

2.講課條理要清晰

在微型課的講授中,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本課就在“Earthquake”這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nèi)容,著重講解與剖析Tommy何時遇到地震,地震中他是如何表現(xiàn)的,最后又是怎樣的結果。小結部分讓學生自己總結:“What shall we do if we are in trouble during the earthquake?”教師簡要講授,巧妙啟發(fā),積極引導,最后在有限時間內(nèi)圓滿完成課題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

3.英語教師語言要求高

在英語微型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后,教師的英語口語講解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英語教師的語言在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準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當然,教師的英語要盡可能地純正、流暢,而這些對英語教師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課文中的生詞要準確拼讀,不可以讀錯。

4.課堂板書要簡約

筆者把黑板分成三塊,左邊是導入生詞,中間是重點詞組,右邊是講解分析。黑板中間上方是本課標題:“Natural Disaster”。總之, 微型課也要講究板書,板書內(nèi)容要精心設計,文字量要恰到好處。

5.課后小結要簡明

Summary: How to save ourselves when the earthquake comes? ①We should learn how to save ourselves.②We should calm down.③We should know how to sent the message out when we are in trouble…在微型課的結尾,一定要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提綱挈領的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完整,讓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都有所體會。因為沒有學生,課后小結的時間完全可以由教師自己控制。

6.課后作業(yè)要體現(xiàn)

Home work: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learnt Reading of Unit 8.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earthquakes?(S: Yes.) T:Can you retell the passage in English?(S:Yes.) Now please remember the homework for today. 1. Recite all the new words we've learnt today. …

7.課堂組織不可少

從“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到“Goodbye, class”,在課堂上“Good job”“Well done”“Sit down, please”等鼓勵用語均應適時體現(xiàn)。

四、對如何上好一堂優(yōu)質(zhì)的微型課進行總結

1.備課

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微型課的備課對上課時間和內(nèi)容的要求更高。微型課要在較短的時間里把平時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都講完,還要突出重點和難點,所以對所講內(nèi)容的刪減和濃縮就不能含糊。微型課也要有課前延伸、課內(nèi)精講,當堂測試的內(nèi)容可省略,但過程必須有。

2.以學生為主

上微型課時“此時無生勝有生”,雖無學生,但教師心中要有學生,而且要有激情、有提問、有贊揚。這點似乎像是對演員的要求,其實,教師在某些時候就是演員,但不能太注重表演,課堂畢竟是學生的,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3.板書

既然要有板書,就必須要有策劃。上微型課前教師要精心準備,板書的內(nèi)容要言簡意賅,切不可拖沓冗長,畢竟時間很緊。對于書寫就要在平時多加練習,有些教師的書寫多少年教學下來,還是如初入教壇一般,沒有任何長進,這就需要平時用心練習。還是那句老話,書寫是第一印象,關系到教師的整體形象,不容忽視。

4.掌握時間

時間的把握很重要,本節(jié)課筆者在時間上控制得還好。在筆者看來,時間應該完全由教師掌控,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風格來制訂時間計劃,語速較快的教師講述內(nèi)容可多一些,語速較慢的教師講述內(nèi)容可濃縮一些。

總之,要讓一節(jié)微型課上得完美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更快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只要不斷努力,微型課這種新型教學訓練方式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細顆粒物;炎性損傷;灰樹花多糖D組分;人肺支氣管上皮細胞

[中圖分類號] R9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5(b)-00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rifola frondosa D fraction (D-fraction) o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16HBE) cell damage that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SRM2786).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urvival rate of 16HBE cells treated with SRM2786 or D-fra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RM2786 or D-fraction used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was selected. 16HB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125 μg/mL SRM 2786), D-fraction group (125 μg/mL SRM 2786+12.5 or 25 or 50 or 100 or 200 μg/mL D-fraction).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urvival rate, and enzyme-linked immune kit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release of interleukin-1β (IL-1β),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ll survival rates of 16HBE cells treated with SRM 2786 (31.25-500 μg/mL) were decreased remarkably (P < 0.05). Treatment with 125 μg/mL SRM 2786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elease of IL-1β, IL-6, TNF-α and GM-CSF (P < 0.05). D-fraction (≥100 μg/mL) could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P < 0.01). Conclusio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an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D-f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f cell damage caused by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Key words]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flammation damage; Grifola frondosa D-fraction; Human lung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細顆粒物(fine particlate matter,空氣動力學直徑≤2.5 μm的顆粒)是霧霾中的首要污染物[1],不易被鼻腔絨毛阻擋,能抵達細支氣管壁,引發(fā)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2]。細顆粒物濃度每增加10 μg/m3,總死亡風險會上升4%,心肺疾病死亡風險上升6%,肺癌死亡風險上升8%[3]。

細顆粒物通過刺激肺泡巨噬細胞和支氣管上皮細胞,誘發(fā)炎癥導致呼吸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和肺上皮細胞纖維化[4]。Veronesi等[5]發(fā)現(xiàn)細顆粒物使人支氣管上皮細胞中Ca2+升高,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等釋放增多,推測細顆粒物中的酸性可溶成分通過辣椒素和pH敏感受體途徑刺激細胞因子釋放。此外,細顆粒物通過刺激血小板生長因子與轉化生長因子的產(chǎn)生,引起氣道壁纖維組織增厚,導致增生性炎癥發(fā)生[6]。

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是一種藥食兼用珍稀真菌。自20世紀80年代始,國內(nèi)外學者從灰樹花子實體和菌絲體中提取了幾十種活性多糖,包括D-組分、MD-組分、X-組分等[7]。其中D-組分(D-fraction)是1984年日本學者Nanba提取的酸不溶性組分,含有以β-(1-6)結合為主鏈、β-(1-3)結合為側鏈的葡聚糖和以β-(1-3)結合為主鏈、β-(1-6)結合為側鏈的葡聚糖。D-fraction不僅能增強正常小鼠免疫功能[8],還能通過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9]。然而,D-fraction是否對細顆粒物引起的支氣管上皮細胞損傷具有保護作用,目前尚無文獻報道。本實驗研究D-fraction對細顆粒物誘導的人支氣管上皮細胞(16HBE)損傷的保護作用,為細顆粒物的毒性機制研究以及新功能食品的開發(fā)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劑

RPMI-1640培養(yǎng)基、胎牛血清(FBS)、0.25%胰蛋白酶和青鏈霉素購自Gibco公司;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鹽(MTT)購自Sigma公司;IL-1β、IL-6、TNF-α和粒細胞-巨噬細胞刺激因子(GM-CSF) 酶聯(lián)免疫(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Biosource公司;D-fraction購自美國MushRoom Wisdom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細胞系

16HBE細胞購自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細胞庫,用完全培養(yǎng)基(含10% FBS和100 U青鏈霉素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于37℃、5%CO2培養(yǎng)。

1.3 細顆粒物懸液制備

細顆粒物成分復雜,且隨著季節(jié)不斷變化,對肺細胞損傷的程度和機制也不同[10],本實驗選用的細顆粒物為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提供的標準品SRM 2786,其成分分析報告可在官網(wǎng)查詢[11]。實驗所用細顆粒物懸液均為現(xiàn)用現(xiàn)配,將SRM 2786用完全培養(yǎng)基配成2000 μg/mL的儲存液,超聲振蕩混勻后用完全培養(yǎng)基稀釋成所需濃度。

1.4 細胞分組

實驗一中16HBE細胞分6組,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SRM 2786(0、31.25、62.5、125、250、500 μg/mL),細胞增殖實驗檢測細胞存活率,確定后續(xù)實驗中SRM 2786濃度。實驗二中16HBE細胞分10組,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D-fraction(0、1.56、3.125、6.25、12.5、25、50、100、200、400 μg/mL),確定后續(xù)實驗中D-fraction濃度。實驗三中16HBE細胞分7組,分別為對照組、模型組(125 μg/mL SRM 2786)和不同濃度D-fraction給藥組(分別給予12.5、25、50、100、200 μg/mL D-fraction,同時給予125 μg/mL SRM 2786),細胞增殖實驗測定細胞存活率,ELISA檢測細胞培養(yǎng)液中IL-1β、IL-6、TNF-α和GM-CSF的含量。

1.5 細胞增殖實驗

16HBE細胞消化后接種于96孔板中,細胞密度為1×104個/孔,37℃培養(yǎng)24 h,分別加入不同濃度處理物質(zhì),每個濃度設6個平行孔,同時設立無藥對照孔和無細胞空白孔,37℃繼續(xù)培養(yǎng)24 h。棄上清,每孔加入90 μL完全培養(yǎng)基和10 μL MTT溶液(5 g/L),繼續(xù)培養(yǎng)4 h。棄上清,每孔加入150 μL二甲基亞砜,酶標儀570 nm波長檢測吸光度值(A),按下面公式計算細胞存活率T/C(%):T/C(%)=(A樣品組-A空白組)/(A對照組-A空白組)×100%

1.6 細胞因子含量測定

ELISA試劑盒檢測各組細胞培養(yǎng)液中IL-6、IL-1β、TNF-α和GM-CSF含量。16HBE細胞消化后接種于24孔板中,細胞密度為1×105個/孔,37℃培養(yǎng)24 h。分別加入不同濃度處理物質(zhì),每個濃度設3個平行孔,同時設立無藥對照孔,37℃繼續(xù)培養(yǎng)24 h。收集上清,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步驟檢測各組細胞培養(yǎng)液中細胞因子含量。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6.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各組之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RM 2786對16HBE細胞增殖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31.25 μg/mL SRM 2786處理組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P < 0.05),62.5~500 μg/mL SRM 2786處理組細胞存活率極顯著降低(P < 0.01),表明細顆粒物能顯著抑制16HBE細胞增殖。見表1。

2.2 D-fraction對16HBE細胞增殖的影響

D-fraction濃度在1.56~50 μg/mL范圍內(nèi),對16HBE細胞增殖無明顯影響(P > 0.05),在100~400 μg/mL范圍內(nèi),細胞存活率與對照組比較顯著增加(P < 0.01),表明高濃度D-fraction(≥100 μg/mL)能顯著促進16HBE細胞增殖。見表2。

2.3 D-fraction對SRM2786損傷的16HBE細胞增殖的影響

D-fraction對SRM2786造成的細胞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D-fraction濃度在25~200 μg/mL范圍內(nèi),隨著D-fraction濃度的升高,細胞存活率逐漸升高。見表3。

2.4 D-fraction對SRM2786損傷的16HBE細胞細胞因子釋放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125 μg/mL的SRM2786作用24 h后,16HBE細胞培養(yǎng)液中4種炎癥因子含量均顯著升高(P < 0.01)。D-fraction對SRM2786造成的炎癥細胞釋放有明顯抑制作用,高濃度(100、200 μg/mL)D-fraction共處理組4種炎癥因子均顯著降低(P < 0.01)。見表4。

3 討論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細顆粒物的濃度與心肺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密切關聯(lián)[3]。體外實驗顯示細顆粒物能導致肺巨噬細胞凋亡[12],顯著抑制人肺成纖維細胞增殖,并誘導細胞DNA損傷[13]。本實驗結果顯示細顆粒物SRM 2786能顯著抑制16HBE細胞增殖,細胞存活率隨著細顆粒物濃度增加而降低,與前期研究結果一致[12-13]。

近年研究表明,D-fraction具有抗腫瘤及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15],本實驗結果顯示高濃度D-fraction(≥100 μg/mL)對16HBE細胞增殖具有促進作用,還能顯著提高細顆粒物損傷細胞的存活率,表明D-fraction對細顆粒物造成的細胞損傷有顯著保護作用。

顆粒物過度沉積對呼吸道產(chǎn)生刺激,使IL-1、IL-6釋放增加,進而引起炎性細胞浸潤,同時,顆粒物可導致氣道上皮細胞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表達相關黏附分子,促進炎性細胞聚集,進一步加強呼吸系統(tǒng)炎性反應[15-16]。邵國軍等[17]研究顯示大鼠長期暴露于顆粒物環(huán)境后呼吸系統(tǒng)粘膜出現(xiàn)水腫、增生并有大量炎癥細胞滲入,肺巨噬細胞能會通過分泌IL-6、TNF-α等吸引更多炎癥細胞向顆粒物引起的炎癥部位聚集。本研究結果顯示,125 μg/mL細顆粒物刺激可使16HBE細胞IL-1β、IL-6、TNF-α和GM-CSF合成釋放增加,表明細顆粒物對機體具有潛在炎性損傷毒性。D-fraction與細顆粒物共處理對細顆粒物造成的炎癥細胞因子釋放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中高濃度(100、200 μg/mL)D-fraction組4種炎癥細胞因子均顯著降低(P < 0.01),進一步表明D-fraction是通過降低細顆粒物對16HBE細胞造成的炎性損傷而起到保護作用的。

綜上所述,細顆粒物刺激可使人支氣管上皮細胞細胞存活率降低,IL-1β、IL-6、TNF-α和GM-CSF4種炎癥細胞因子釋放增加,D-fraction與對細顆粒物造成的炎癥細胞因子釋放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顯著提高損傷細胞的存活率,表明D-fraction對細顆粒物造成的細胞損傷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炎癥因子表達釋放有關,為灰樹花多糖在細顆粒物損傷防治研究提供實驗基礎。

[參考文獻]

[1] Cao C,Jiang W,Wang B,et al. Inhalable Microorganisms in Beijing's PM2.5 and PM10 Pollutants during a Severe Smog Event [J]. Environ Sci Technol,2014,48(3):1499-1507.

[2] Weichenthal SA,Godri-Pollitt K,Villeneuve PJ. PM2.5,oxidant defe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health:a review [J]. Environ Health,2013,12(5):40.

[3] Pope CA,Burnett RT,Thun MJ,et al. Lung cancer,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 JAMA,2002,287(9):1132-1141.

[4] 李仰瑞,趙云峰.PM2.5 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6(4):372-374.

[5] Veronesi B,Oortgiesen M,Carter JD,et al. Particulate matter initiates inflammatory cytokine release by activation of capsaicin and acid receptors in a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line [J]. Toxicol Appl Pharmacol,1999,154(1):106-115.

[6] Churg A,Brauer M,del Carmen Avila-Casado M,et al. Chronic 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small airway remodeling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3,111(5):714-718.

[7] Mayell M. Maitake extracts and their therapeutic potential [J]. Altern Med Rev,2001,6(1):48-60.

[8] Kodama N,Murata Y,Nanba H. Administration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Grifola frondosa stimulates immune function of normal mice [J]. J Med Food,2004,7(2):141-145.

[9] Kodama N,Murata Y,Asakawa A,et al. Maitake D-Fraction enhances antitumor effects and reduces immunosuppression by mitomycin-C in tumor-bearing mice [J]. Nutrition,2005,21(5):624-629.

[10] Becker S,Dailey LA,Soukup JM,et al. Seasonal variations in air pollution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ory mediator release and oxidative stress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5,113(8):1032-1038.

[11] Technology NIoS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2786R, fine particulate matter[Onlin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3. https://www-s.nist.gov/srmors/view_cert.cfm?srm=2786. Accessed August 13 2013.

[12] Xiong Q,Ru Q,Chen L,et al. Combined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lipopolysaccharide on apoptotic responses in NR8383 macrophages [J].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A,2015,78(7):443-452.

[13] 姜薇,趙曉紅,米生權,等.番茄紅素對大氣可吸入顆粒物致人肺成纖維細胞DNA損傷的保護作用[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08,25(6):568-571.

[14] 李海花.灰樹花多糖的免疫作用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2):365-366.

[15] Cai L,Chen H,Miao Q,et al. Binding capability of the enediyne-associated apoprotein to human tumors and constitution of a ligand oligopeptide-integrated protein [J]. J Biotechnol,2009,144(2):142-150.

[16] 蔡冬春.小兒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后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35):65-67.

篇3

建構高效的合作團隊,還必須使每個組員掌握高效靈活的合作技巧,這樣,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彰顯自己的協(xié)作能力,有一個充分的發(fā)問機會,這個機會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的平等民主指引意識,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還可以增強學生交際溝通的能力以及充分的合作意識。在教學《5BUnit3Hobbies》時,我讓學生在第一次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圍繞“Doeshe/shehaveanyhobbies?Whatdoeshe/shelike?”進行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這次合作,我發(fā)現(xiàn)他們討論更熱烈積極,但仔細傾聽后,發(fā)現(xiàn)有的組的學生雖然在用英語交流,但是他們純粹在搗亂,亂說小組成員的愛好,雖然每個人都進行了交流,但是合作學習的意識還不強。其實這次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改變活動的對象,將兩小組打亂重新組合成另外兩小組,這樣就能激發(fā)提問的同學的求知欲和回答的同學的思考動機。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激發(fā)英語課堂的生命力。

二、有效反饋,為小組合作學習建立評價機制

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必然有利于促進高效課堂的建構,高效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必須借助良好的評價機制的反饋完成。因為,教師的有效評價對學生的參與活動能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對于學生每一次問題的創(chuàng)設,都能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長期下去,必然有利于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在教學《5BUnit3Hobbies》時,我讓學生在前兩次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圍繞“Helikes…andshelikes…”進行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師生一起評出本課學習中的“共同進步獎”“最佳合作小組獎”“集體智慧獎”等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合作匯報組內(nèi)成員的愛好,匯報成功一人,獎勵兩顆星,組內(nèi)四人如果都能匯報成功,就是八顆星,就能獲得“最佳合作小組獎”。這樣的評價機制,使得課堂氣氛一下子調(diào)動起來了,學生對這樣的“獎勵”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漲,紛紛舉手發(fā)言,展開探討,小組探討的氛圍越發(fā)濃厚。當然,科學的評價方式還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主動、高效學習,在學習中注重合作,從而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刺激學生的合作意識。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充分展示自己。

篇4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年級語文教學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仍有部分教師理念不夠創(chuàng)新措施不夠優(yōu)化,語文教學處于低位徘徊,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參與激情不高。教師的單向講解讓語文課堂顯得非常沉悶枯燥,學生缺少參與的機會,處于被動聽講的角色,久而久之對語文學習降低了參與激情。二是學生語文學習技巧不強。在以教師單向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知識、機械記憶知識,而在學習接受的過程中缺乏方法技巧的研究,加之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學法指導,這也是導致學生技巧不強的重要方面。三是學生協(xié)作學習能力不足。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中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協(xié)作能力,但是這樣的協(xié)作能力如果缺乏課內(nèi)的有效載體,也無法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教師的灌輸模式教學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沒有給予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的載體,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多時候為單打獨斗式的學習,協(xié)作能力未能得到培養(yǎng)。四是學生語文學習氛圍不濃。缺乏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整個語文課堂顯得較為沉悶,無論教師怎樣進行精彩的講解,也難以從內(nèi)心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

二、以自主模式為抓手,賦予語文課堂精彩與活力

針對部分教師存在的上述問題,高年級語文教學應當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尤其是要發(fā)揮自主模式的作用,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充滿活力。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延伸語文課堂。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理念的引導,讓他們明白除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之外,語文學習更多的時候應當自主進行,在課前課后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課前環(huán)節(jié),學生之間可以通過提前預習、相互交流預習成果等方式,讓學習活動更具針對性。在課后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相互之間分析總結學習的經(jīng)驗,探討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拓展思維和集聚智慧,尋找最佳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yǎng),對于提高語文學習的吸引力也有重要的幫助。只有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變得自主起來,語文課堂才能夠自主地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建立立體化的教學體系。

2.給予學生學習載體,集聚學生集體智慧。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能夠以恰當?shù)妮d體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以往學生在學習中都是依靠自己思考,最多與同桌進行交流,這樣的自主探究活動因缺乏足夠的交流對象,而顯得較為低下。教師可以將學生打破座位的限制進行重新劃分,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建立起扁平化的學習載體,每一個小組可以控制在6人左右,小組成員的分布應當具有均衡性,既要有優(yōu)秀生也要有學困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相互之間的幫帶作用體現(xiàn)出來。建立了有效的學習載體,教師還要明確牽頭學生,對他們進行指導,教會他們?nèi)绾吾槍處熖岢龅慕虒W要求,組織小組學生開展學習研究。有了這樣的學習載體為基礎,語文教學活動能夠在積聚學生智慧突破難點方面提升成效。

3.設置學習引導線索,促進教學深入進行。對于高年級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發(fā)展,中等難度以下的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主完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目標任務、教學重點難點兩個方面設計出一組自主探究思考題,這樣的思考題既要體現(xiàn)全面性原則,也要體現(xiàn)重點性原則。教師將這樣的學習思考題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照語文教材、結合自己的理解能力與感知基礎進行分析研究。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在組長的引導下開展討論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完成這些問題。一般情況下,探究思考題中的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都可以依靠小組的集體努力來完成,對于其中較難的部分則可以在教師進行巡視或者課內(nèi)交流質(zhì)疑的環(huán)節(jié)予以解決。

4.開展學習匯報點評,完善提高學習效果。在學生分小組探究學習之后,教師要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求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梢苑中〗M進行匯報,也可以采取一個小組代表回答,其余小組進行補充完善的方式。通過這樣的匯報在全班范圍內(nèi)交流思考題的答案,并且進行完善。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還可以針對自己在學習活動中遇到的難點,將其作為全班討論分析的內(nèi)容,集大家之力予以克服,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學生進行匯報與完善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問題答案進行點評,既要點評學習成果的科學性與全面性,同時也要點評學習技巧方法的高效性,讓學生在這樣的點評中既能夠完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夠學習和積累語文學習技巧,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具有較大幫助。

5.當堂進行學習檢測,及時開展教學反思。當堂檢測也是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之中,可以將重點難點以簡練的測試題形式展示出來,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樣的檢測環(huán)節(jié)一般安排在教學時間的最后幾分鐘,這樣的教學檢測可以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評估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從教學檢測的正確與否方面判斷本節(jié)課的實際效果,以及下節(jié)課需要回頭看的內(nèi)容,以這樣的方式獲取最為直接的教學反饋信息。實踐證明,當堂檢測不僅有助于師生獲取教學的生動信息,而且也起到了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效果,對于提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湊型與有效性方面作用非常明顯。

篇5

一、教師論壇要 瞄準自己

《語文課堂有語文味》《文本解讀個性化》《語文課的簡約與實效》《作文源于生活》等,以上是我校語文組針對實際舉辦的教師論壇的幾個專題。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論壇所搜索的“論點”來自哪兒?來自“校本”,也就是將研究的指向對象瞄準“自己”。我們倡導“重心下移”,凸顯“草根研究”,將校本研究活動從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實實在在地轉變到追求本質(zhì)的、內(nèi)在的、智慧的本體上來。

教師論壇,就是要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求效的問題。我們鼓勵教師敢于暴露自身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差異問題,勤于交流理念與實踐結合的難題。我校舉辦教師論壇的所有“專題”,主要依據(jù)以下幾方面:學期初,由教科室、教研組、學科小組進行排查,全面真實地了解收集本校教育工作中的存在問題與困惑;新課程教學中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和探尋問題;貫徹上級規(guī)定的重點工作的預測問題;依據(jù)本校工作思路設計需要加強的問題;承擔“十二五”科研課題需要集中研究的專題等等。我們認為:發(fā)現(xiàn)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起步。因此,由教科室負責對所有提出的“專題”,進行認真評比并適當獎勵。評比的重要條件就是“專題”是不是真正“瞄準自己”,能不能解決自身的實際問題,讓大家真心支持校本研究,能真情投入取得收獲。

“教師論壇”采用分層管理辦法,學期初選出的“專題”分別排入教科室、教研組、學科小組各個工作計劃之中,以便讓相關老師在“論壇”舉辦之前一段時間,開展行動研究,并進行反思總結,然后上交一份匯報材料。根據(jù)匯報材料,再確定每次 “論壇”的主講人和主持人,醞釀論壇的實施方案。

二、教師論壇要立足“三研”

我們確定的教師論壇“專題”中,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內(nèi)容往往分布在“三研”,即研究新課程,研究生態(tài)課堂,研究重點課題。

教師論壇立足“三研”,核心是對常態(tài)教學的問題研究。它由教科室與教學處協(xié)作組織實施,每兩周一次活動,主要圍繞以下側重點分層結合進行:①教材研究。如新教材的亮點與難點,新教材的時代性與實踐性研究。②教法研究。如新教法與新教材的適用性研究,新教法與傳統(tǒng)教法的對比性研究,教師角色的轉變與實效性的研究。③學法研究。如“合作學習”如何適應“大班額”,如何適應各學科,如何適應紀律狀況不良的班級學生。

本學期,贊成率和滿意度最高的一次教師論壇是《友善課堂浸潤生態(tài)智慧》。這次論壇圍繞“友善” 展開論述,有的從情感角度談論構建友好的、親切的、朋友般的課堂氛圍;有的從方法角度談論實行合適的、恰當?shù)?、健康的教學行為;還有的從人文角度談論營造相容的、和諧的、公平的課堂秩序等等,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能獲得最適合的、最充分的訓練與發(fā)展。本次論壇所研究的內(nèi)容,既是我校承擔的省級“十一五”科研課題的核心問題,又是日常課堂教學滲透新理念的普遍問題,同時還是新課程實施的關注問題,因此得到100%的參與率和100%的滿意度。

三、教師論壇要解析“細節(jié)”

在舉辦了一次又一次教師論壇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只是購買幾本專著,靜聽幾位專家講座,或發(fā)表幾篇論文,完成幾個科研課題。還應該從教師常態(tài)工作的“小事”做起,創(chuàng)設適合教師成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我們組織的教師論壇,更歡迎從問題入手,解剖“細節(jié)”,引起反思,提高認識,融化新理念。

本學期,數(shù)學教研組決定舉辦一次論壇《黃玲現(xiàn)象》。黃玲老師是公認的“教壇新秀”,校內(nèi)外都稱贊她能讓每一個孩子學得輕松快樂,能把每一個學生教聰明。她評為畢業(yè)班“功勛老師”,許多人都在揣摩她,甚至認為她有許多神奇的“秘訣”。為了增強真實效應,論壇的幾個程序都是從“細節(jié)”引出的。1.教研組長以黃玲近幾年達成的兩個“健康成長”,講述師生雙向優(yōu)化發(fā)展的實際成果,引起參與者的高度關注與共同分享。2.主持人邀請黃玲老師生動講述自己的“快樂時光”,說的是學生由厭學變?yōu)閻蹖W,由苦學變?yōu)槊魧W的小故事。3.黃玲老師的工作伙伴介紹日常生活中的黃玲形象,例如冬天和同學一塊兒踢毽子,課間和學生一同打球等。這次論壇原計劃由數(shù)學青年老師參加,后來語文老師及其他學科的青年教師都紛紛參加。這次論壇的“小結”也是“細節(jié)”,由參與者即興用一句話從一個側面點明自己的收獲。歸結到一點:她是用智慧在潤澤成長之路。

在細微的教育現(xiàn)象中分析出一些大的教育問題,比硬性地提出幾句口號更有效。對常態(tài)現(xiàn)象的剖析過程,是引領專業(yè)成長踏實腳步。人對問題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理念被接受需要一段時間,也需要經(jīng)過反復的實踐感悟,所以我們在教師論壇上注意從常態(tài)觀察出發(fā),從細節(jié)現(xiàn)象解剖入手,就能找到新理念與教育改革的融合點,認識深刻了,專業(yè)發(fā)展才找到了源動力。

以校為本的研究,就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教師論壇堅持關注“校本”,收到了良好效果:

1.教師論壇,有利于提高“反思”效度。這種普及性的教師論壇,既是一種理論學習的過程,又是一種實踐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是一種提高反思能力的手段。它讓教師在學習與實踐的基礎上,加深反思內(nèi)化,真正實踐了校本教研推進專業(yè)成長的目的。

反思,是教師針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的,是教師對教育各種現(xiàn)象的反思,對教師全部行為方式的審視,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改進現(xiàn)狀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教師論壇上開展的反思具有更強的透明性和即效性,因此教師論壇比教后反思筆記更有效度。

篇6

師:首先請大家看一幅圖(課本27頁的主題圖),你能找到什么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誰會列式解答?還可以怎樣列式? 仔細觀察這兩個加法算式,你覺得這兩道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學生根據(jù)問題得出40 + 56 = 56 + 40.

師:觀察這一等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

師:老師和他的發(fā)現(xiàn)很相似,但略有不同. (課件出示:40和56交換位置,和不變. )比較我們倆的結論,你們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你們覺得就用一個這樣的例子得出“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這樣的結論夠不夠?那我們不妨把這一結論當作一個猜想,既然是猜想那我們還得多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驗證一下這個結論到底對不對.

智慧之一:增加探究材料的數(shù)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聽到教師在舉了一兩個例子后就揭示或讓學生概括出規(guī)律,其實這樣得出的規(guī)律是不可信也是欠火候的,所以為了讓學生對將要得出的規(guī)律深信不疑,在此特意通過一個例子得出和學生不同的結論,引導學生引發(fā)猜想,進而用“舉例”這一不完全歸納法進行驗證,讓學生提供更多的材料,當學生能在下面環(huán)節(jié)中提供足夠的有結構的材料后再讓學生自己去概括,最終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結論. 教學片斷二:舉例驗證、引導方法

師:誰先來說說,你打算怎樣去找這樣的例子?

生:先寫兩個數(shù)字相加,然后交換它們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來一樣.

師:說得真清楚,前段時間我給另一班同學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他們在舉例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這樣兩種情況,老師給大家展示一下. (課件出示)

師:比較兩種舉例的情況,你想說些什么?

生:第一種不僅交換了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而且算出了他們的和. 第二種沒算出結果就直接寫等號了.

師:那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更科學呢?

生:第一種.

師:下面請大家用正確的方法舉例,看誰舉的例子又多又快.

智慧之二:使探究行為走上正規(guī)

學生因為年齡小,有時會分不清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運用規(guī)律的區(qū)別,所以常常會發(fā)生探究行為的顛倒,違背了教學的意圖. 所以在學生舉例之前,先給出兩種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探究方法:不能舉出例子直接畫等號,而是要通過計算驗證后才知道是不是相等的. 當學生有了更為科學的舉例方法后學生的探究行為才能走上正軌.

教學片斷三: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師:你舉了哪些例子?誰能大聲地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他一共舉了幾個?

點一學生匯報.

師:如果這樣的話,那你們覺得下面這名同學的舉例,你又有什么想說的嗎?(出示舉了含小數(shù)、分數(shù)的例子)

師:現(xiàn)在這個結論已經(jīng)成立了,如果再讓你們繼續(xù)舉例子,你們覺得這樣的例子舉得完還是舉不完?舉不完,現(xiàn)在你想一個辦法,這些等式我用一種方式來表示. 什么方式有這樣的特點?同桌小朋友先商量一下看,用什么辦法來表示?學生匯報:找出用字母、文字、符號等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學來匯報. 引出加法交換律的字母表示方法.

智慧之三:提高探究的層次

在學生舉例之后進行反饋時,采取了三個步驟以提高探究的層次:一是找個別學生進行匯報;二是用寫了簡單和復雜等式的學生材料進行對比,得出舉的例子不僅可以是一位數(shù)還可以是不同位數(shù)的數(shù);三是進一步增加學生比較的材料,了解舉的例子不僅適用于整數(shù),還能適用于小數(shù)、分數(shù)甚至還沒有學過的數(shù). 在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找這樣的正例以獲得更多的支持材料下,還指導學生尋找是否存在反例,然后再由學生概括出規(guī)律,這樣才提高探究的層次,才真正符合規(guī)律教學的教學規(guī)律.

教學片斷四:再次猜想、舉例驗證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的感受是:數(shù)學上的一個結論有的時候說容易也容易,但是要真正得出來,有的時候要付出很多的思考. 正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有的同學不會輕易地放過它,他一定會進一步展開聯(lián)想,比如:既然在加法中有加法交換律. 那么在……說說怎么了?還有,你說. 瞧瞧,果然是不同凡響. 從加法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這些都還只是你們的猜想,要知道這些猜想正不正確,我們就還得…….

學生舉例驗證后在分析交流中得出“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 ” 引出乘法交換律的字母公式.

在匯報另兩個研究結果時得出數(shù)學研究的特點,要說明一個結論成立,我們得舉很多例子,但要說明一個結論不成立只要一個反例就可以.

……

篇7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計了學生們感興趣的《小袋鼠過生日》的情景,主要為了引出退位減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先讓學生猜圖中小白兔可能買走幾枝,鞏固復習不退位的減法,后出示圖中的內(nèi)容,讓學生捕捉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知道小白兔買走了9枝鉛筆,此時學生們能夠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提出問題,并列式“15-9”,新的知識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們對其算式因為自身知識結構掌握不同的原因,有的能夠直接說出結果,有的則是茫然的,不知怎么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平時授課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遇到新問題可以通過擺學具來進行計算,思考用什么樣的方法得出結果,學生們帶著問題,利用學具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中的探究性學習。

通過自主探究過程,進行匯報階段,學生在此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思維火花的碰撞,除去書中的四種算法:

一根一根地減1、2、3……

把15分成10和5,10-9=1 1+5=6

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

看著減法想加法,9+6=15 15-9=6

學生們繼續(xù)積極地匯報自己的算法:

①9離10近,先減去10,再加1,15-10=55+1=6

②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把一捆打開,借出4枝,還剩6枝,15-5=1010-4=6

③先反過來用9-5=4再用不10-4=6

④看著9想到1,1+5=6

盡管學生們用不同的算法反映了退位減的意義,但是在探究的過程中,卻有著自己的理解,特別是第3種和第4種,,第3種中,這個學生用的這個方法是我沒有想到的,與第2種方法是異曲同工,但是這種方法卻更直觀,易接受。在第4種,學生把它編成了兒歌形式,既快捷,又簡單。

在新課程理念中,還體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解決,是一種自由的學習,是對學生們的心理的一種尊重的體現(xiàn),但可以借鑒別人更好的方法來學習,在后來的十幾減幾的退位減中,學生們很樂意用兒歌式的這種算法,拿著算式就念出“看到幾,就想幾,幾加幾等于幾?!辈⑶叶寄芎芸斓剡M行計算。

在這里,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整個課堂徜徉在智慧的交流中,學生們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隨著計算學習的不斷深入,這種念兒歌的算法出現(xiàn)了一些弊端,在少數(shù)孩子身上有一些問題,也許是太過于頻繁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在可以直接進行減的算式里也在念兒歌,例如:18-5,也是念“看著5想到5,8加5等于13”,這本來沒有錯,但是這樣反而覺得學得更復雜了一些。我仔細問了幾個學生,他們只知道用這個方法,至于是什么意思就不太清楚,也就是說沒有弄懂算法的意義??粗?想到1,實際上是在湊巧十的基礎上進行的,后來通過引導,我讓學生們自己通過觀察思考:什么時候用這種方法好些?他們又帶著問題思考,反復的探索,終于明白,這種方法最好在個位不夠減時運用。所以看到減法算式,首先看個位夠不夠減,夠減的話就直接減,不夠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不能讓本來簡單的知識變得復雜化了。

篇8

崔巒老師在全國青年教師賽課活動中曾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要求。課堂教學就像一個天平,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只有教師教得簡簡單單了,學生才可能學得扎扎實實。如何簡化教師的“教”,優(yōu)化學生的“學”?我們提出“樂群課堂”教學主張,將“均衡性”“選擇性”“實踐性”作為我們的追求,以學生“自學”“共學”“享學”與教師“先學”“讓學”“助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溝通”“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逐漸形成了“樂群課堂”的“三部曲”。

一、序曲:學習共同體建構

未來社會,越來越需要合作。世界公認的經(jīng)合組織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2015年開始新增了“合作解決問題”的素養(yǎng)測評?!皹啡赫n堂”就是以“群落”(學習共同體)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每個學習“群”的人數(shù)限制在6人左右,保障每個學生全面、深度參與的時間。自由的分組,讓每個學習群落成員之間能更均衡地享受學習過程,沒有強權與服從,更多的是對話與選擇。

1. 推選組長?!盎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泵恐苌蠈W的第一天,全班公開推薦組長人選(人人都可能當組長),推選出的組長有的聰明好學,有的樂于助人,有的認真負責,有的號召力強……學生推薦組長最大的益處在于,組長不會是清一色的“學霸”:除了成績之外,學生身上還有這么多美好品質(zhì)值得我們?nèi)リP注、去培養(yǎng)。

2. 選擇組員?!败囶^”誕生了,緊接著便由組長依次選擇組員,要求只有兩個:一是要志同道合;二是要有兩位或兩位以上的異性成員。

3. 確定序號。小組成員確定后,由組長負責安排座位;座位確定后,學生們按順時針方向,確定出自己在組內(nèi)的序號,為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做好了組織準備。

二、一部曲:自學

1. 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或情景導入,或開門見山地引出課題,學生個人朗讀課文(有時可以開火車接力朗讀),正音,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繼而,根據(jù)課文的長短和難易程度,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導讀單”提示下,對文本形成整體感知,全班訂正。以下是筆者在執(zhí)教《西門豹治鄴》時,設計的“導讀單”。

《西門豹治鄴》導讀單

我的名字:

孩子,相信你能在閱讀中有目標地、有系統(tǒng)地進行文章的初步分析!

【步驟一】讀懂內(nèi)容

把文章讀完之后,你能用一個句子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在說什么嗎?(提示:西門豹治鄴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你對什么感到有趣或有疑惑?)

我讀到了:

【步驟二】讀出中心

讀完課文,西門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關鍵詞句看出來的?(用自己的話,簡單說)

我讀到了:

【步驟三】讀出寫法

你發(fā)現(xiàn)作者在詳略安排上有哪些地方非常棒,很想學呢?

我讀到了:

2. 出示議題,自學探索。

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中心、寫法的基礎上,教師向學生出示自己或備課組在文本細讀后篩選出的4~5個議題。議題的選擇要充分體現(xiàn)閱讀理解的三個層次,即查找與回憶―整合與解釋―批判與評價。議題的設置要充分考慮議題的意義性,是否緊扣文章主題;議題的層次性,是否循序漸進;議題的完整性,是否囊括文章的要點。以《西門豹治鄴》為例,筆者設計了下面四個議題。

1. 西門豹在調(diào)查原因時,采用了哪些調(diào)查方法?了解了哪些情況?從而得出什么結論?(查找與回憶)

2. 西門豹懲治惡人時,他是怎么做怎么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說?(整合與解釋)

3. 西門豹治鄴的三項舉措中,作者詳寫哪些部分?略寫哪些部分?這樣安排合理嗎?為什么?(整合與解釋)

4. 在眾多臣子中,魏王為什么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批判與評價)

學生在議題的提示下,進行3分鐘左右時間的自主學習,勾畫重點詞句,批注自己感受,充分與文本對話。

三、二部曲:共學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始6分鐘時間的合作交流,組內(nèi)成員按照序號依次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人人參與,在小組內(nèi)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 選擇議題,深入探究。

在各小組對上述4個議題進行了全面學習與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運用HiTeach教學應用軟件,對所有小組進行隨機抽點,先選中的小組具有優(yōu)先選擇其中一個議題的機會。選擇適合自己小組的學習內(nèi)容,這個過程實質(zhì)上是學生對自己現(xiàn)有狀況可能到達的理想狀況之間的一個評估。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要職責在于引導學生在選擇議題時,要有挑戰(zhàn)難題的勇氣,也要有腳踏實地的坦然;要有追求高分的理想,也要有堅守興趣的執(zhí)著……

議題選定(四選一)后,各小組再進行5分鐘左右的深入探究學習,準備下一階段的匯報交流。

2. 教師“讓學”,提供支援。

教師為選擇不同議題的小組準備不同的智慧“錦囊”,如第一個議題的“錦囊”如下圖。

設置“錦囊”的目的主要在于當學生的探究失去方向,或遇到瓶頸時,能通過“錦囊”的提示搭建臺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是否使用“錦囊”,則由學習小組共同決定。

四、三部曲:享學

1. 選擇形式,分享提升。

深入探究結束后,各小組將按照議題的序號進行分享交流,有的采用集體匯報的方式,有的選擇隨機抽點的方式。一個組分享完后,下面的聽眾將從學習效果、匯報形式、參與態(tài)度等方面對該學習“群落”進行“1+1”的評價,最后共同提升、全面提升。每個組匯報結束后,將由同學和教師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整合、梳理,對匯報“群落”進行綜合評分。

教學《西門豹治鄴》時,針對議題:“在眾多臣子中,魏王為什么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第7小組采用了集體匯報的方式,分享如下。

生:西門豹能夠用迷信破除迷信,可見西門豹智慧非凡,所以魏王要重用西門豹。

生:西門豹將計就計,懲治了巫婆和官紳,很聰明。

生:而且西門豹愛民如子,沒有見利忘義。

生:西門豹沒有和巫婆官紳勾結起來騙取老百姓的錢財,而是帶領大家開渠引水,獲得了大豐收。

生:西門豹面對官紳和巫婆,一點也不害怕,說明他很勇敢。

生:我們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

師:聽了他們小組的匯報,誰有補充?

生:我有補充。我認為西門豹還很認真謙虛,因為他已經(jīng)是鄴的大官了,他來到這個地方并沒有想當然地治理鄴這個地方,而是先觀察,然后再問老大爺情況,了解清楚了情況才對癥下藥,所以我認為他很認真謙虛。

師:同意他的看法嗎?

生(齊):同意。

師:還有不同見解嗎?

(無人舉手)

師:同學們的上述觀點老師都同意,此外,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人們普遍相信鬼神的存在,西門豹治鄴不求神拜佛,而是帶領大家開渠引水,從這里,我感受到他身上還有一種可貴品質(zhì)……

生(異口同聲):尊重科學!

師:孩子們真棒!根據(jù)7小組剛才的表現(xiàn),你們認為他們能獲得三星嗎?

生:我認為不能,因為他們的匯報雖然聲音洪亮,但是不夠全面,還遺漏了兩點。

生:我也認為不能,因為他們在匯報時,主要是5個同學在陳述理由,群只說了一句“我們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這樣分工不公平,我們都不知道群究竟會了沒有。

師:第7小組接受同學們的意見嗎?

生(7組):接受。

(最后第7小組獲得了兩顆星)

短暫的匯報評價結束了,但如何改進小組的學習和分工,相信這個大大的“問號”,將引發(fā)更多學生的反思。課堂里,教師是山,學生是水,只有山和水相互映襯,才是如畫風景。

2. 小結收獲,拓展延伸。

學習接近尾聲時,學生進一步思考交流:(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2)還有什么疑問嗎?(3)還想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不能騙錢害人,還要相信科學,不能迷信。

生:我想知道封建迷信這個說法是什么時候提出的?

生:我想知道古時候大家都相信迷信,為什么西門豹不相信?

……

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應該帶給學生許多收獲,更應該引發(fā)學生無限思考。

3. 雙軌評價,助力學習。

(1)評選優(yōu)秀學習小組。

每天學習活動結束后,綜合各組成員的行為習慣、上課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等情況,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給每位成員積分。同一小組連續(xù)兩天或每周累計三天被評為“優(yōu)秀小組”的,要向同學們介紹經(jīng)驗;同一小組連續(xù)兩天或每周累計三天分數(shù)“墊底”的,組長要組織本組成員反思總結。

(2)評選明星學員。

以一個月為單位“1”,每組成員之間根據(jù)每個人的表現(xiàn),比如積極思考、勇于分享、敢于擔當、樂于助人等品質(zhì),評選出一位“明星學員”,給予表彰。

通過對語文“樂群課堂”的深入探究,我們逐步概括出三個核心要素:一是“均衡性”。務必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上享有“三個一”:有一次自學建構的機會,有一次組內(nèi)合作交流的機會,有一次全班展示分享的機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均衡的機會和平臺,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二是“選擇性”,讓學生真正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合作伙伴、選擇學習內(nèi)容、選擇學習方式、選擇匯報形式,真正做到“依足制鞋”,而不是“削足適履”,讓學生因選擇而產(chǎn)生責任感,學會擔當。三是“實踐性”,學習實踐、交往實踐貫穿“樂群課堂”始終,讓學生在獨立的實踐中去主動探索和學習,去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獲得更多屬于學生自己獨特細膩的感受,在實踐中求真知。

篇9

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币馑际亲龃笫卤仨殢男∈麻_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我覺得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偉大來自于平凡,但是我們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重復著所謂平凡的小事。隨著高效課堂的不斷深入,細節(jié)在課堂上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課堂上的每個細節(jié)都直接影響著高效課堂的發(fā)揮。因此,科學教師除了要認真鉆研教材,備好教材,備好學生,還要多關注課堂的細節(jié),關注細節(jié),這樣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一、關注學生注意狀態(tài)細節(jié),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能否從上課伊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對一堂課的成敗至關重要。

曾經(jīng)聽過這樣的一節(jié)課,上課之前老師突然發(fā)現(xiàn)即將和他一起相處40分鐘的孩子們是剛剛上完體育課的。我們都知道學生上完體育課后學習狀態(tài)是很差的,我在現(xiàn)場也清晰地覺察到了。面對如此情況,這位老師不慌不忙地和孩子們做游戲,互動了起來,讓孩子們通過提問來猜她的年齡。孩子們頓時眼睛發(fā)亮了,有的問:“老師,你結婚了沒有?”有的問:“老師,你生小孩了沒有?”還有一位孩子問道:“老師,你大學畢業(yè)幾年了?”老師問他為什么這樣問,孩子回答說:“因為知道你大學畢業(yè)幾年,我就能算出你今年多少歲了!”現(xiàn)場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孩子們的注意力也一下子達到了理想狀態(tài)。這位老師見好就收,接下來的40分鐘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成功。

二、透視生活細節(jié),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

科學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蘊含著科學,細心的孩子們很容易會對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教師如果能夠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喚醒孩子們的求知欲,再把現(xiàn)有的教材資源和孩子們從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進行整合,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科學,這樣就能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科學,從而調(diào)動他們學習科學的熱情。

云南的一位老師在給學生講解《液體之間的互溶現(xiàn)象》一課時,他沒有用教材上演示的無色的膠水入水實驗,而是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利用傣族泡魯達飲料的制作入手,讓孩子們觀察、比較椰子粉、牛奶等等原料的溶解現(xiàn)象,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感性經(jīng)驗,引導孩子們建立了科學的液體溶解概念。

三、重視學生間的交流,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但是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以及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卻經(jīng)常流于形式。我們很多情況下只是注意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而忽略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小學生的思維往往趨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動性不夠。如果教師能把我孩子們這一特點,充分相信孩子們的潛在能力,多一些追問的細節(jié),抓住學生的一個個思維點,創(chuàng)設師生、生生互動的狀態(tài),就能使交流層層深入,從表面深入到本質(zhì),從具體上升到抽象。

四、注重課堂評價細節(jié),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

作為老師的我們在課堂上都會盡量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對學生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賞識,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我們可以說:“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我們可以共同研究一下!”然后引導孩子們一起研究解決;當孩子對自己的想法不敢表達,我們可以鼓勵他:“這么好的想法,為什么不大聲地、自信地表達出來呢?”當學生的匯報特別完整、精彩時,我們可以大聲地贊美:“你的匯報完整、精彩,真像位嚴謹?shù)男】茖W家!”

篇10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84-02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精彩的教學不是教師在機械地執(zhí)行教學預案,而是科學地把握課堂的現(xiàn)狀,貼近教學的實際,采取最合適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的手動起來,讓學生的嘴說開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從而造就一堂精彩紛呈又其樂融融的數(shù)學課。怎樣實現(xiàn)這一教學藍圖呢?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尊重學生的思考,并因勢利導地組織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更要善于引領他們積極地投身于知識形成的學習研究之中,使每一個學生的活力都能獲得最大化的彰顯,從而積淀必要的學習經(jīng)驗,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一、精心引領,締造智慧課堂

精彩的課堂需要精心的預設來支撐。為此,要打造一個利用學生探究、能夠激發(fā)學習活力、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數(shù)學課堂,教師就得全面謀劃教學預案,為學生個性的釋放、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為打造智慧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預設的著力點不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美,不是教學過程的流暢,而是把教學的著眼點放置于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活動,有利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順利實施,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層面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嘗試,愉快地探究,使數(shù)學學習成為一種幸福的體驗。

如,在人教版四年級《公頃的認識》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經(jīng)學習過的面積單位,分析每一個面積單位的構成,并理一理它們之間的進率;其次,組織觀察閱讀,指導學生認真地閱讀四幅彩圖――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占地面積約350公頃,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積約170公頃,杭州西湖的面積大約是566公頃,臺灣日月潭的面積大約是827公頃。并讓學生說出自己閱讀后的思考。學生梳理出:日月潭的面積最大,有一個新的面積單位,它叫公頃。也生成新的思考:面積單位公頃是什么樣子的?1公頃有多大?第三,結合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去探究公頃的適用范圍,去解讀1公頃有多大。第四,組織學習匯報,引發(fā)學習評價。通過活動,學生逐漸明白公頃是一個比較大的面積單位,1公頃就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第五,引導學生探究公頃的特殊性。組織學生進行新一輪的學習討論,學生在辨析過程中逐步梳理出:已經(jīng)學習的3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而1公頃=10000平方米,這點是非常特殊的。筆者本以為這樣的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卻被一個學生的發(fā)言打斷了?!袄蠋?,其實這還不全面,當我發(fā)現(xiàn)平方米與公頃之間進率是10000時,我就思考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10000一定是100×100,說明在公頃和平方米之間一定還有一個面積單位。我通過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在它們之間還有一個面積單位――公畝,1公頃=100公畝,1公畝=100平方米?!薄?/p>

由此看出,給予學生探究的時空,整合一切有利的教學資源,一定能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也會綻放出智慧的色彩。

二、整合資源,打造靈動課堂

“激活”書本知識是取得教學成功前提之一,激活知識儲備能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tài)”,也會使學生進入到憤悱狀態(tài),使課堂變得靈動、富有活力。整合一切有利的教學資源,一定能為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奠定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圖形和豐富的色彩,有故事、游戲、“你知道嗎”等許多有趣的內(nèi)容。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就得抓牢主題圖中提供的資源,精細地去挖掘、去領悟,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些資源,改善課堂教學的面貌,激活課堂教學。

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教學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組習題:①一塊正方形白布邊長90厘米,現(xiàn)在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都是30厘米,最多可以剪成多少塊?②一塊正方形白布邊長90厘米,現(xiàn)在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都是20厘米,最多可以剪成多少塊?首先,組織學生自主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用正方形的面積除以三角形的面積,得出對應的塊數(shù);其次,組織學習展示,并引發(fā)學習評價,讓每一個學生對匯報的學習成果進行辨析。學生對問題①的意見是相同的,不論用什么方法所獲得的結果是一致的。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學生都認為這個方法具有通用性,對問題②出現(xiàn)不同結果感到詫異,沒法接受。因此,針對這種學習狀況,筆者引導學生解讀自己的理由,特別是用大面積除以小面積的解法的再現(xiàn)。同時,安排部分采取畫圖策略的學生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思考:他們利用邊長為9厘米的正方形紙片為模型,剪出直角邊是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觀地展示剪裁的過程中有邊角料,而這個邊角料卻無法做成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直觀的展示、學生的評述,讓習題的解答更具智慧。

從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學時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待學習,而應給予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有效地整合生成性的學習資源,讓數(shù)學學習變成學生的爭辯,促進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和智慧得以充分地展露。

三、彰顯個性,演繹精彩課堂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也是學生展示個性的理想場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準確地洞察學生的心靈感應,敏捷地捕捉那稍縱即逝的變化,并科學地整合課堂中涌現(xiàn)出的各種信息,給學生說的機會,營造學習爭辯的氛圍,從而使學生的個性見解、求異思維得到展露的機會,進而激活課堂教學,加速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時,為突出這類乘法的意義――表示這個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拿出盤中4個蘋果的,拿出幾個?”緊接著把盤中的蘋果變?yōu)?個、1個,引導學生列式,并敘述出對應的意義,讓學生明白拿出的就是蘋果的,豐富學習感知,形成一種直覺。再把蘋果演變?yōu)榘雮€,再度讓學生列出算式,相互說出對應的思考,學生會依據(jù)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初步類推出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算式。這時,筆者適度追問:“這兩個的含義是不是一樣的?”學生說:“畫圓表示1個蘋果,半個蘋果就是半個圓,它的,就是把半個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的。”“畫一個長方形表示1個蘋果,再平均分成兩份,涂紅色的1份就是,再把紅色部分平均分成2份,用綠色畫網(wǎng)格線表示這一半的一半?!薄?/p>

“畫圖來說明,真棒!”教師因勢利導地利用學生的個性思考,評價畫圖策略的運用。并利用不同的圖解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共同點,從而幫助學生提煉出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