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2-19 18:0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048
寫作是英語學習中的最高境界。“寫”是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那么,這就提醒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手段,不能出現(xiàn)因為寫作的要求高,學生聽到寫作心里煩從而不愿意去練習的現(xiàn)象。合作教學是教師可以進行嘗試的一種作文教學手段,它讓寫作活動成為學生共同合作的活動,彼此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此期間,學生還可以增進彼此了解,學習彼此的語言能力、思維方式和個人品質。以下是筆者在初中英語作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兩個生生合作教學案例。
案例一:“拼圖式”合作教學
題目和要求:
As students, you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How do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usually go to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school?Why?Please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ve.
合作教學方式和過程:
以一位同學的作文為例,讓其寫在教室白板上。通過全部集體分析作文,同學們很快明白自己作文的問題所在,主要是:沒有回答題目的問題,亦未抓住題目信息中的重點。接下來馬上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學習,按位置便捷,把全班分成五組,合作學習任務如下:了解大部分同學的上學方式為第一步。同學們非常積極地問組內組外同學: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第二步:小組合作學習匯報成果,每個小組說一個答案,不能和其他組重復,然后再搶答說出之前大家都沒有說出的答案。最后總結有:by bus, by bike, by car, by underground, by taxi, on foot,當然個別同學幾種交通方式混合使用。接下來,筆者按照六種交通方式重新分組,把同學們分成6組,并注意組內人員的能力構成,盡量安排英語能力好的和中的以及下的一起合作,一組內英語能力有明顯的差異。每組的任務是說出自己組所選的交通方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且:每組如學有余力,可以考慮別組的內容。同學們踴躍參與,討論熱烈。下面以簡單的表格形式來看看同學們所思考的成果。
合作教學的成果:
對此次合作教學的評價:
這是一個“拼圖式”的合作教學方式,各組各完成一個任務,最后進行任務的整合和相互補充。在教學中,同學們增加了和他人交流的機會,加強了對彼此的了解?;A好的同學和其它層次同學搭配,可以幫助他人在語言表達困難時給與及時的幫助,幫助提高了其語言能力,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在思維方面,通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提示:比如分析問題思考要完整,對所選擇的交通方式的優(yōu)缺點要很明確;比如思路要清晰,既然選擇一個方式,那么就要多說其優(yōu)點。
案例二:“團體研究”式合作教學
題目和要求:
According to our reading passage in Unit 4 9B,what aspects(方面)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computer facts?Please write down a topic sentence then detailed information with at least 60 words.
合作教學方式和過程:
首先:課文的內容已經(jīng)包含電腦的發(fā)展、主要功能這兩方面。由于拓展有一定的難度,筆者還明確學生們可以繼續(xù)談論書上關于“電腦事實”的這些方面,亦可談到其他方面。作為教師,筆者示范自己準備講的方面的內容:Shopping online。支撐信息如下:Nowadays most of the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 There are some reasons for this. First of all, people in modern life are really busy doing their work. And also they care lots of other things. So computer and internet give people a good chance to choose various goods without leaving their houses. Then most of the goods are cheaper online than in the common stores. Now people can buy most of the things online. And the situation i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likely to buy things online and they only eat and drink in common shops or enjoy music or films in theatres or cinemas. 筆者原本覺得自己示范后,學生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可是單個學生在回答的時候,所說內容不如筆者預設的答案那么豐富。
接著,筆者就進行了合作教學。按照原先reading第一課時的post-task時的分組方式,四人組活動繼續(xù)進行討論來拓展關于computers facts的內容。學生們在reading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比較熟悉地繼續(xù)進行小組活動為作準備。四人組小組活動的要求和內容如下:繼續(xù)討論準備講“電腦事實”方面的哪些內容,達成一致后,組內推選一個leader成員寫出組員決定的topic內容,并一起協(xié)調修改。接著大家需要用足夠的信息來支撐主題句,每人都要有句子呈現(xiàn)。學生進行了小組討論,筆者同時也允許他們在實在不會相關英語詞匯的時候用中文來表述,組內能力強的同學盡可能幫助其用已學英語知識進行表述。果然,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筆者了解到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想法很多。一組:他們打算說說電腦的歷史和發(fā)展(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第二組:他們說到電腦的環(huán)保性。第三組:說到電腦和網(wǎng)絡相結合的強大。再一組:說到電腦的將來。非常豐富的內容,讓筆者體會到頭腦集合的強大。
對此次合作教學的評價: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衍生式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1-0117
衍生式教學就是在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教學背景來對教學進行靈活的調整,從而達到共建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但是前提是要有彈性預設。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著重把握“衍生”的理念,根據(jù)教材中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反映情況靈活的調整教學進程。同時在預設的時候,應該突出重點,不需要面面俱到。在課上,要預設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還可加強學生間的學習交流。
一、開拓教學空間,把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語文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歸于生活。生活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二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空間只局限在課堂上,會使得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理解知識的內涵,因此,除了在課上傳授課本知識還要開發(fā)利用社會上的資源,將課堂延伸到學校外,讓學生去了解社會生活,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具有選擇地運用課本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具有選擇性的使用課本,沒有必要將整本教材都講解,比如說書上的自讀課文,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畫出學生自己疑惑的地方,然后在課堂上講解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其次,老師也可以選一些具有時代性并且符合學生水平的讀物,讓課堂更加具有開放性,教材更加充實。
例如:魯迅的《風箏》就可以以開發(fā)課外教學資源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延伸,因此選擇清代詩人高鼎的《風箏》一詩導入。
師:“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旱,忙趁東風放紙鳶?!蓖瑢W們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情景?
生:主要寫了兒童在謄天放風箏的情景
師:好多同學都有過放風箏的體驗,能說一下你們放風箏的感受嗎?
生紛紛回答(學生結合了自己的生活體驗,自然有話可說)
師:如果你想放風箏卻被粗暴的阻止時,內心的感受會如何?(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自然的引入了本文的難點:在誤解和沖突中表現(xiàn)親情。)
在課后的結尾處,可以選擇課外短文《風箏》與課文比較閱讀,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和多角度閱讀訓練,這樣教學延伸培養(yǎng)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加深了學生對丈本《風箏》的領悟,把全文的難點轉化成學生容易理解的延伸材料,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 將課堂內外聯(lián)系起來
在衍生式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可以在第一課堂的基礎上來開設第二課堂,把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既拓展了教學空間,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拓。
3. 重視學生的思維與體驗
這主要是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悟,以及學生自己的個性化閱讀,但是它的前提是尊重文學作品。在此期間,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閱讀體驗的感悟,并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化以及獨特性,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夠與作者相匹配,產(chǎn)生共鳴。
二、延伸教學內容
教師在可以整體把握課本的情況下,以教學目標作為依據(jù),緊扣教材來對知識進行適當?shù)难由?。在延伸學習內容時,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 緊扣教學目標
我們應該知道,延伸的教學內容是屬于課本范圍之外的,所以它必須服務于教學的目標。在對知識進行拓展的時候,要進口教學目標,不可搞形式主義。
2. 延伸適度
教師應該知道什么時候該拓展栝伸,并且不隨意延伸,盡量把握延伸知識的度。
3. 注重創(chuàng)新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延伸的形式需要多樣化,具有新穎性。如在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來進行比較閱讀。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選用延伸的形式,從而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整合學習方式
在國內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有兩種學習方式:一種是傳統(tǒng)的教育學習方式,另外一種則是學生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前者主要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依賴性還有受動性的基礎上,而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還有合作性,總而言之,這種學習方式是一種封閉式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后者則注重學生的能動性和合作性,主要提倡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成為真生的學習的主人,換言之,這就是一種合作的、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式。其實這兩種學習方式都各有各自的優(yōu)勢,同時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關鍵的是我們應該以哪種學習方式為主,哪種學習方式為輔。
在新課改中,改革重點便放在了學習方式上,并且學習方式還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步驟。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從片面失調調節(jié)為整體和諧,還可以使學生彰顯自己的個性。比如說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會自我調控;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既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可以使學生領會到合作的真諦。然而,這也僅僅是這幾種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所在,并不代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就是學習語文的全部。在有些課文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或許會更適合。因此,在衍生式教學中,應該讓教師學會把多種的學習方式整合起來,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方式要學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取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優(yōu)秀的各位同仁:
教師節(jié)剛剛過去,我還沉浸于自己榮獲XX市師德標兵的喜悅中,今天又迎來了名師工作室正式掛牌的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作為一名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我倍感振奮。
自2012年幸運地入選第二期XX名師人選以來,我響應名師辦領導的安排,在"XX教育體育信息網(wǎng)"上建立了"劉峰工作室",圍繞研究初中語文教學,發(fā)博文近四百篇,分為讀書筆記,中考語文試卷,隨筆,中考專項復習,中考作文專項,中考復習策略,作業(yè)練習,隨冊專項復習,計劃反思總結論文,教學案例及設計 ,課題研究,下水文 ,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參考等十多個目錄。 成立工作室三年以來,我像一位辛勤的老農(nóng),不辭勞苦的精心侍弄著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可以說,"劉峰工作室"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我們章丘市乃至濟南市初中語文教師,尤其是初三語文教師經(jīng)常光顧的一個教學平臺,現(xiàn)在博客訪問量已達XX萬之多。
作為一名XX市名師建設人選及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我提醒自己必須更多地發(fā)揮帶頭輻射作用。暑假期間,我圓滿完成了2014年XX省遠程研修初中語文指導教師的培訓任務,并參與了XX市教研室初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我想著重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參加語文導學案編寫的一些感想。 2013年的春天,我們初中語文教研交流中心的12名語文骨干教師在教研員馬XX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艱苦的語文導學案編寫工作。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一遍又一遍地研讀教材,不厭其煩地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常常為編寫中的某一問題未得解決廢寢忘食;編寫組成員們湊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常常為編寫中的某一問題商討得熱火朝天。多少個節(jié)假日,多少個夜晚,我們都在編寫導學案中度過,兀兀窮年,深宵燈火是我們的伴侶,任它漂白了四壁。2014年9月2日,新學期開學了。隨之飄然而至地還有一本金黃封面、美觀大氣的精編語文教輔——《語文導學案》。摩挲著它,自豪、喜悅、欣慰、激動…… 真是難以言表,可謂百感交集。因為我們所參與的這項導學案編寫工作,是我們XX市教體局領導為全面落實"優(yōu)質教育均衡發(fā)展、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的兩化戰(zhàn)略,大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的高瞻遠矚、深思熟慮的教育惠民工程。作為一名骨干教師,能參與這么一本富有深刻含義的語文導學案的編寫,真是個人工作生涯中的一件幸事。暢想著:當千名章丘教師因我們的辛勤付出而使課堂教學變得高效,當三萬多名XX學子因我們的辛勤付出而讓學習變得快樂,作為一名熱愛語文教育教學的教師,的確是人生至樂。
篇4
郝巧芳
一、課題的產(chǎn)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而語文課前預習一直是個困擾語文教師的問題,由于學生來源的家庭和環(huán)境的因素,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特別是七年級學生,課前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即使預習也草草瀏覽教材,或對字詞做一些簡單預習,直接導致課堂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教學互動難以展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的傳授式學習方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定位于學生的學先于教師的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預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利用教材工具書及其他輔導資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會讀書,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激發(fā)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從而提升預習的有效性??梢姡A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本課題研究以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視角,在調查基礎上,重新審視傳統(tǒng)教學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剖析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下預習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弊端,挖掘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可能實現(xiàn)的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空間。預習不能老一套,要不斷反思預習中的科學性、合理性,反思預習要求與學生的預習的興趣、學生的差異性等之間的聯(lián)系,預習的效果與預習的時間之間的有效性等,從而使得此課題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與必要性。同時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有效落實預習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具體策略做出歸納和總結,基于此,我想探討這一課題—-初中語文預習方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通過研究提高學生對預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通過研究,引領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通過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的能力。課題的實施會促使教師深入學習理論,以研促教、以研助學,教、學、研相互融合,在實踐中成長,從而提升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怎樣選擇有效的預習方法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關鍵。
2、研究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選擇合適的預習方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難點。
3、語文教師課前預習指導研究。根據(jù)課文特點,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指導。
4、探索適合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體系,打造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
四、課題研究思路
先了解學生語文的預習習慣、預習能力、預習效果等現(xiàn)狀,從中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養(yǎng)預案;其次,選擇七年級四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培養(yǎng)興趣、教會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研究法和經(jīng)驗總結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論學習,堅持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時總結經(jīng)驗,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探究出培養(yǎng)學生預習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對這個班學生再次實施調查,并于前次調查進行對比,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形成研究結論;最后,把課題研究成果在校內甚至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以實現(xiàn)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教育調查法:對學生進行有關課前預習人數(shù)、課前預習興趣等方面的調查問卷,經(jīng)科學的統(tǒng)計分析后,得出較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jù);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查閱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促進研究的深入。
3、經(jīng)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與不足,撰寫階段性小結和有關教學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學中以初一語文課本教學作為案例研究,輔助課題研究。
六、研究過程設想
準備階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搜集和學習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動向。
2.設計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實施階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據(jù)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進行實證性研究。重點在初一年級四班進行實驗。
2、請本學科教師配合聽課評課,聽取教師對課的評價,特別是對課堂預習設計的意見和建議。
3、指導預習方法,下發(fā)預習方法的指導材料,幫助學生了解一般的預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因文因人而異,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幾種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
4、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jù)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語文預習方法的策略
5、布置預習內容任務,分階段分內容有計劃有步驟的加以訓練鞏固。初步打算定為課外自主預習與課內自主預習。
總結階段(2015.5月DD2015.6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實施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七、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形式
課題預期效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習慣,完善預習后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高效課堂的有效實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