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04 17:5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材及教學;方法與比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196-02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生物化學》課程是高等學校生命科學專業(yè)的重要的基礎課,在生命科學各專業(yè)教學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化學即生命的化學,是研究生命的化學物質組成、結構及功能以及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其目的是揭示生命的本質。生物化學分三部分:生物體內化學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生物體內物質代謝及其調控、基因表達及其調控。第一部分屬于靜態(tài)生物化學(static biochemistry),后兩部分屬于動態(tài)生物化學(dynamic biochemistry)。
一、生化不同版本教材比較
生物化學是現(xiàn)代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共同語言和基礎。生物化學的迅速發(fā)展使其內容變得十分廣泛和深入,生化教科書從最初幾百頁到如今的千余頁,內容越來越豐富。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012版是典型的生物系生化課的內容,包括生物物質、物質代謝和基因表達及其表達調控三部分。而Berg等的“Biochemistry”2012年版不僅包括了以上三部分內容,又增加了生物體對環(huán)境變化反應的內容,包括感覺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分子機械和藥物發(fā)展,將特殊生理過程的生物化學加以突出,而且該書將最新發(fā)展起來的生物化學新領域,如蛋白質組學(proteomes)和基因組學(genomes)也作了介紹和討論。醫(yī)學院的生物化學教材以“Devlin的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2010版內容為例,該書由26位在不同生化領域較知名的教授,分別編寫了27個章節(jié),使該書有了極其鮮明的特點:該書打破傳統(tǒng)生化教材的章節(jié)結構,每一章集中討論1~2個生化內容,更突出了醫(yī)學院校生化的特點,緊密與醫(yī)學結合,特別對生理過程中的生化機制做了詳盡的介紹,如激素、維生素、細胞與細胞周期、細胞凋亡和癌癥、維生素、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微量元素及大量營養(yǎng)元素的代謝作用及其與健康的關系、P450與一氧化氮合成酶、脂肪酸和中性脂肪的合成、貯存和利用及特種脂類的代謝途徑等。上述三本國際知名教材的共同特點是內容翔實,包含大部分已定論的新發(fā)現(xiàn)、新結論和新方向,同時有更多的聯(lián)系實際和生物化學中關鍵問題的論述。簡言之,其特點是全、新、聯(lián)系實際。
國外的生化教材還有很多,代表性的有:
(1)Harper illustrated,Biochemistry,28thedition,2009;(2)Lehninger priciples of Biochemistry,4th edition,2004,5th edition 2008,6th edition 2012;(3)Zubay Biochemistry,4th edition 1999;(4)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Moran,Horton,Perry;5th edition,2011;(5)Textbook of Biochemistry,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Thomas Devlin;7th edition,2010;(6)Biochemistry-molecular basis of life,yrudy,Ekee,2008;(7)Biochemistry,Berg,Stryer,5th edition,2008,7th edition,2012;(8)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Voet and Voet Katsiglis;3th edition,2008,4th edition 2010;等等。
國內生物化學教科書有很多,歷史上曾有幾本影響較大的生化教科書:(1)劉思職編的《生物化學大綱》,1954年第一版,1957年第二版。(2)鄭集編的《普通生物化學》(上、下二冊)。(3)沈同、陳同度編的《普通生物化學》(上、下二冊)。(4)沈同、王鏡巖、趙邦睇等編的《生物化學》第一冊、第二冊,1980年第一版;沈同、王鏡巖二版,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三版;生物化學教程(第三版精簡本,2008年)。(5)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編寫了《高等生物化學》講義,對我國生化教學起過重要作用,只可惜沒有正式出版。(6)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醫(yī)用生物化學》1~7版,該教材內容豐富,盡量反映醫(yī)學生物化學的新進展,突出了西醫(yī)生物化學的特點。(7)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的供中醫(yī)藥院校應用的《醫(yī)用生物化學》,該教材簡明扼要,強調“三基”,使用簡明的語言反映新進展,盡量突出了中醫(yī)藥的特點。國內外生化教材比較,國內教材存在如下不足:(1)一般更新較慢,內容相對陳舊,缺乏先進性和權威性。(2)沒有堅持連續(xù)改版,大多壽命短,知名度不高,在國際上沒有影響。(3)缺乏原始研究的數(shù)據(jù)和圖表,大多圖表是自己參照國外版本修改的,缺乏科學性。(4)沒有一本國內生化教材是彩色圖版,紙質較差,無法與國外教材相比?;谶@樣的認識,提出以下建議:(1)一方面,國家應當加大教材編寫和出版的財政投入;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編寫和出版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激發(fā)年輕學者編寫教材的積極性,鼓勵各出版商競標出版,實行優(yōu)勝略汰,各學校要鼓勵教授編寫有特色的生物化學教材,將教材編寫納入職稱評定和工作量評定。(2)提倡采用國外優(yōu)秀原版生物化學教材。(3)鼓勵多名教授聯(lián)合翻譯國外的優(yōu)秀教材,以縮短出版時間。(4)提高教材的印刷質量。
二、生物化學教學的方式比較
在網(wǎng)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還要不要以“課堂授課為主”?在生物化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持贊成態(tài)度,大多是年老、課堂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授,其理由為:(1)學習要系統(tǒng)性,應循序漸進地進行。(2)教師熟知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了解課程內容的主次和關聯(lián),這有利于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3)課堂教學,課題提高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種是持反對態(tài)度,多為年輕教授,認為生化教學應當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以提出主要學習的內容,應了解的基本概念和技術,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自己在教科書或網(wǎng)絡上學習相關內容,解答教師的問題,并提出疑問,然后通過課堂討論或小組討論,教師進行總結。這樣的好處是:(1)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3)有利于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國際上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和逐步實行PBL、TBL、慕課、微課等教學法且更傾向于后者。這些方法是以問題激發(fā)學生自學,組織小組討論并得出結論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1)教師應提出有深度和興趣的相關問題。(2)學生應積極參加到解答相關問題的知識學習和討論中來。(3)助教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學習鉆研討論,以達到最終的學習結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積極推進。歐美的教學以教授為主體,講課內容方式都由教授自己安排,而且講課教授一般是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和科研閱歷的,總體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比較好(如哈佛大學),講課有較大的開放性和個人隨意性。
總之,在網(wǎng)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教師的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激發(fā)”和“引路”。一個好的生物化學教師,應當能激起學生對生化課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選擇優(yōu)秀教材,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Nelson DL,Cox M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
[2]Berg JM,Tymoczko J,Stryer L. Biochemistry. 7th ed. 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2.
[3]Devlin TM. Textbook o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7th ed.,2010.
篇2
多感官認知的內涵是指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到實際的學習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之中,推動學生的全面提升。多感官認知的內涵主要體現(xiàn)在:(1)建立在多種感覺器官共同作用的基礎上。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只注重視覺和聽覺而言,多感官認知則體現(xiàn)在對多種感覺器官的關注,并將多種感覺器官引入日常的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快速地學習和理解;(2)調動多種感覺器官的積極性。多感官認知的實質并不僅僅只是推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道實際的學習中,而且還體現(xiàn)在對教學課程的理解以及深入認知,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式參與到日常的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3)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感官認知教學方法。每一門學科教學中,都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內容其側重點也不同,多感官認知能夠結合這些教學內容的不同側重開展不同感官認知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目前生物化學教學的基本情況
當前,在生物化學教學方面,對于生物化學教學中多感官認知教學的研究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研究對象,但是這些研究并不切合生物化學教學實際,并沒有將理論講授與實踐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得生物化學教學體現(xiàn)出取向不一、理論與實踐互有偏差的問題。此外,對于生物化學教學中多感官認知教學的研究也多以理論研究的方式開展,并沒有對相應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使得相應的解決對策并不能推動多感官認知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導致生物化學教學無法得到有效的改進與提升。以《血糖》為例,生物化學教師在講解這一節(jié)課程的時候,只是以書本理論知識講解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而沒有從多個角度開展教學,如觀察、對比、提問,探討病例等,導致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血糖的調節(jié)及糖代謝水平障礙。
多感官認知教學在當前生物化學教學方面很少得到運用,教師多以口頭講述或一邊參照生物化學課本一邊為學生講解的方式進行生物化學學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將課本里的知識強行地灌輸給了學生,完成了教師自身的教學任務,但是并沒有達到生物化學教學的實質與目的。生物化學課教學不僅僅是將其中的生物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生物化學課學習理解生物化學的內在與外在,包括生物化學的發(fā)展史、發(fā)展趨勢以及生物化學在疾病治療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等。生物化學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生物化學學知識運用到相關領域,如醫(yī)療、生物化學制藥等,從而為人類健康以及生命的延續(xù)作出更多的貢獻。由此,在生物化學教學中迫切地需要運用多感官認知教學,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
三、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多感官認知教學策略的原因
(1)必要性:生物化學課程本身是一種抽象性思維較強的課程,單單依靠教師在黑板上的教授,是不足以讓學生系統(tǒng)的、全面的、準確的掌握知識。生物化學課程本身是具有靈動性的,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生物化學學這一特點逐漸抹去,變成單一死板的知識。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了觀察、模仿等這些基本的學習手段,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多感官認知教學策略的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一部分弊端,使生物化學學的趣味性增強,大大激發(fā)的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重要性: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多感官認知教學策略,有利于解決生物化學課中理論知識無法解決的一些知識問題;有利于學生充分調動身體的各個感知器官,更好的理解構建在模型、生物化學標本基礎之上的生物化學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促進教學方法策略的改進,促進構建新型課堂,推動生物化學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3)生物化學課堂中多感官認知教學策略如今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通過我近來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采用多感官教學策略后,學生對學習生物化學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原本枯燥無味的生物化學課程,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變成同學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學生學習生物化學學充滿激情與活力,生物化學教師授課也變得越來越充滿自信。目前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應用這樣的方法,去教授課程,教師已經(jīng)感受到了,多感官教學策略的好處,不僅教學任務可以順利完成,而且學生對知識打的掌握程度已經(jīng)越來越高。
篇3
關鍵詞:生物化學檢驗;發(fā)展;展望
1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概念
所謂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就是將生物化學的研究成果及相關新型技術應用到臨床,借助現(xiàn)代化的儀器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幫助疾病的診斷及病情檢測,為治療提供確切依據(jù)。生物化學定義為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結構、化學組成、及生命體化學變化的一門學科[1]。主要研究組成生命體的各種蛋白質、核酸和相關酶類的化學組成、結構、代謝、遺傳等方面。應用到臨床上,可以幫助臨床醫(yī)師分析患者機體相關化學指,以此來判斷病情、病變程度等等。
2 臨床常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方法和技術越來越多,也日漸成熟,在臨床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新型技術主要包括光譜分析、電化學分析,還有近年來逐漸發(fā)展的高效液相層色譜法、生物傳感器等等,下面對臨床常用技術一一介紹。
2.1光譜吸收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發(fā)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發(fā)是目前普遍應用于臨床的光譜吸收分析技術,主要是利用物質對不同波長的吸收程度不同進行測量的一種定量定性分析技術[2]。光譜吸收的理論基礎是朗伯-比爾定律,物質輻射能的吸收與該物質的濃度與吸收層的厚度有關。
2.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此法應用是根據(jù)物質分子對波長為200~760nm的吸收特性為原理的定性、定量方法。測定時須設立空白對照,邊長1cm的石英吸收池,可同時測定幾試樣的吸收度該方法操作簡單,而且準確性和重現(xiàn)性較好。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待測元素燈所發(fā)出特征譜線,該譜線穿過試樣,試樣原子化會產生原子蒸汽,蒸氣中待元素基態(tài)原子會吸收該譜線,使之強度降低。最后是利用輻射光減弱程度,求得試樣中待測元素的含量。因背景對輻射光強度的吸收,會對測定結果產生明顯的影響,因此,要將背景吸收對實際測量值的影響降到最低,并在最后結果分析時考慮背景吸收因素。應用火焰法時需選擇適宜譜線,加入適當絡合劑。
2.4電化學分析技術應用電化學的電位、電流、電導等基本原理及現(xiàn)代的實驗技術,測定物質組成及化學含量大小的分析方法。該法具有高準確度,高靈敏度,高選擇性的特點??梢詼y到10-10mol/l到10-12mol/l的物質,廣泛適用于生物化學檢測。
2.5發(fā)射光譜分析技術其主要形式就是火焰光譜法和熒光分析法。火焰光譜將被測物質處于火花的高溫氣態(tài)作用下,使被測物質離解成原子或離子,然后激發(fā)其解離粒子,發(fā)射光譜譜線。此時發(fā)出的譜線的強度與被測物質在被測樣品中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標準公式來確定其具體含量。熒光分析較火焰法靈敏度高,利用熒光的強弱來測定物質的含量,其測定含量低,可進行微量分析,并對多組分的復雜混合物進行測定。但是,熒光分析測定限制條件較多,要求苛刻,常常需借助特殊儀器進行。
3 發(fā)展與展望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歷史,但其發(fā)展是極為迅速的,自動化生化儀器逐漸普及加上臨床是的廣泛應用大大推動了生物化學檢驗的發(fā)展,并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方向起著關鍵性作用。
目前臨床上血氣分析,鈉、鉀等離子含量的測定,最常應用的就是離子電位選擇分析法,該方法選擇性好,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分析速度快,可以做到準確診斷,而且節(jié)省檢查時間[3]。其缺點是運行成本較高,因此應用較局限,還并未普及到更多指標的測量,但相信這項技術的研究會越來越進步。
目前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發(fā)展方向是朝著分子診斷學的方向迅速發(fā)展,而且正在不斷深入探究,尋找更加靈敏,特異性更高的診斷方法。隨著現(xiàn)代檢測技術和方法的不斷更新和完善,患者的檢測結果會趨于準確、快速,不管是指治療質量還是預后判斷方面,都會更加完善。
隨著現(xiàn)代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不斷的深入研究與進步,現(xiàn)在還沒有廣泛應用到臨床的電泳技術、高效液相技術、和生物芯片等會慢慢發(fā)展并得以廣泛應用,將推動臨床醫(yī)學檢驗領域的新的重大歷史性變化。
參考文獻:
[1]喬博明.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概念及常用技術[J].求醫(yī)問藥(下),2012,10(5):83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生物化學 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15-01
生物化學是醫(yī)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性課程,高職院校應當綜合考慮本校辦學特色、教育定位、學科內容、師資水平、學生素質等因素,著力打造生物化學精品課程,以提高該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充分發(fā)揮精品課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體系、改進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緊密結合臨床、建設實驗教學體系四個方面著手,對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進行淺談。
1 優(yōu)化教學內容體系,打造精品課程建設特色
優(yōu)化教學內容體系是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由于在高職教育中,生物化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先進性、基礎性的特點,對于豐富學生醫(yī)學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素質能力具有重要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應以培養(yǎng)高等技術型應用人才為目標,以行業(yè)崗位需求為導向優(yōu)化教學內容體系,打造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特色。
首先,強化教材建設,選擇精品教材,保持精品教材的先進性、適用性和共享性。在先進性方面,使教材能夠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反映國內外生物化學學科發(fā)展的最新成果和先進水平;在適用性方面,教材必須符合就業(yè)崗位、高職教育、課程教學的需求;在共享性方面,教材不僅包括紙質教材、參考書、指導書等,還要包括網(wǎng)絡課件、授課音像資料等,并且在網(wǎng)上對學生進行開放,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
其次,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將其細分為三大模塊:其一,基礎教學模塊。重點教學生物化學基礎知識,以生物化學基本內容為核心,使學生掌握蛋白質、酶、維生素、核酸等生命體的組成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機體功能相互關系;強化三大營養(yǎng)代謝的生理意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適當介紹分子水平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檢測方法及治療趨向,刪除或弱化課程中對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無太大實際意義的內容。其二,專業(yè)教學模塊。高職院校應根據(jù)藥學、護理、醫(yī)學檢驗技術等不同專業(yè)的教學要求,科學設置專業(yè)化知識模塊;其三,選修教學模塊。如細胞信息傳遞、生物化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學。通過構建基礎、專業(yè)、選修三層次教學內容體系,可以達到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充分發(fā)揮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作用。
2 改進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提高精品課程教學水平
改進教學方法是建設生物化學精品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創(chuàng)建高職院校教學品牌的必然選擇。首先,推廣運用框架式教學法。教師應當認真鉆研生物化學教材,在新課教學前先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并就本次課程的內容給予一個框架式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專業(yè)學生的需要,逐步將教學內容分解,引導學生認知基礎知識與疾病、臨床、治療之間的關聯(lián);其次,運用案例分析教學法,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觸類旁通,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具體的臨床實例,將枯燥的生物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利用糖代謝知識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產生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利用脂代謝的知識解釋高脂血癥、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的原因;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聯(lián)的知識解釋感冒的一些癥狀等等。第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需求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大量引入三維動畫,動畫游戲等將學生引入一個虛擬的三維空間,直觀地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教學環(huán)境,將枯燥的生物化學知識轉為受學生歡迎的電影模式,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擴充課堂知識容量,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 緊密結合臨床,促進精品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物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諸多內容均與生活及臨床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臨床中的一些疾病發(fā)病機理和治病機制均在該學科中有所體現(xiàn)。所以,建設生物化學精品課程,高職院校應當將教學緊密結合于臨床,在講透生化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與臨床醫(yī)學的聯(lián)系和銜接。運用病例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知識的興趣,通過對生活中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4 改革實驗教學體系,突出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性
實驗教學是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科研方法,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結合培養(yǎng)技能型、實用性醫(yī)學人才的需求,在加強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的同時,改革生物化學實驗課,將素質培養(yǎng)和能力訓練貫穿生化實驗教學始終。
在實驗教學中,首先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教學模式”,我們采用先做后講的“歸納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實驗結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總結規(guī)律,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給予歸納性、提高式講解,由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yǎng)型轉變。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實驗能力,并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對實驗報告形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要改變傳統(tǒng)的實驗報告模式,要求學生按照科研小論文的形式完成實驗報告,而且實驗報告的評價,應從格式、內容、實驗結果和實驗分析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論文書寫格式,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客觀的科研態(tài)度。
教學質量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而課程的質量是這條生命線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將成為體現(xiàn)高職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示范性課程。
參考文獻
[1] 盧森林,吳麗華,盧世韻.基于高職院校運動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商情,2011(39)
[2] 馬元春.醫(yī)學高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探討[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4)
篇5
關鍵詞:生物化學;常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8-0084-02
21世紀既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物化學》是一門以自然界的生命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在國內外受到普遍重視,許多著名的大學均將其列為文理科必修的重要課程?!渡锘瘜W》作為研究生命科學的核心基礎,主要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本質及其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規(guī)律。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剛剛接觸《生物化學》的學生,一部分學生會感到學習困難,今天就《生物化學》(以后簡稱生化)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粗淺的談一下。
一、《生物化學》教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知識點過多、過難,內容抽象難以理解和識記。博聞強識往往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基礎,但在學習《生物化學》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感覺理解和記憶有困難,原因是《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多,容量大,知識點繁多,并且很多內容表現(xiàn)為較抽象的理論,缺乏直觀性。在《生物化學》的學習過程中,離不開復雜的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式。教學中會較多的出現(xiàn)大分子結構式、反應式,而且生化反應循環(huán)途徑復雜,代謝通路冗長,既復雜又枯燥,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和記憶起來非常困難。很多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在《生物化學》的學習上,但往往覺得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知識點錯綜復雜,邏輯性強,學生不能清晰的將知識內化,構建知識網(wǎng)絡。生化物質多種多樣,其物質的代謝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糖、脂肪、蛋白質和核酸這四大生物大分子的物質代謝途徑和方式各有不同,每一種大分子的代謝方式由多個順序相連的化學反應構成,每步反應都有一種特定的酶催化,其中又有不同的同工酶,每種同工酶又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且催化的機理各異。四大生命大分子的代謝互相交叉,相互聯(lián)系,互相轉化,形成一個龐大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系統(tǒng)內分支點眾多,構成了一個復雜、精細、相互聯(lián)系,且又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極強規(guī)律的代謝網(wǎng)絡。初學《生物化學》的學生對于這些內容要么不知所措,習不得法,要么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學生要形成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想做到對知識內化,確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最終造成對這門生命科學基礎課程理解不透,學習效果往往不理想。
3.《生物化學》研究領域廣泛,涉及多個學科,并且研究方法日新月異?!渡锘瘜W》作為生命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其知識內容已拓展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神經(jīng)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飛速發(fā)展都與生物化學的許多研究成果和進展聯(lián)系密切。此學科的發(fā)展迅速催生了一系列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涌現(xiàn),推動了與之緊密相關的各領域學科的飛速發(fā)展,《生物化學》的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也迅速向各學科滲透,同時汲取其他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發(fā)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又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在短時間內要學生掌握這么大的信息量,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化學》課程,在教學中我所采用的方法
1.因“材”施教,指導學生提前預習。由于《生物化學》的內容多,課時相對少,所以課堂容量大,教學進度快,一些同學跟不上,增加了學習的難度,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我會在講授完一個課時后,根據(jù)將要學習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份下一節(jié)課的預習提綱。提綱可以是下一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中的一些概念、原理;也可以是一個綜述或者小論文。目的是先讓學生自學,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做到“欲畫竹,先成竹于胸”。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提前的預習可以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難度,減少知識的陌生感,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學好生化的信心。而且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一些疑問和不理解,那么的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課,可能會更有針對性,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當疑問沒有消除的時候,學生會主動和教師溝通,或者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去,在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
2.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采用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枯燥的生化反應過程變得生動,不抽象?!渡锘瘜W》是一門研究生命體內生物大分子及化學反應的基礎科學,內容抽象,教學內容直觀性差。而板書或幻燈片難以形象地展現(xiàn)這種代謝途徑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這些使《生物化學》成為教學可是多、難度較大,但效果很不理想的一門課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根據(jù)所講授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采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展示,使得這些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的重點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的科目有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講解水平,提高課堂效率。為了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我們會根據(jù)所教授的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興趣,解釋抽象概念,我們在教學中多運用形象思維,這對于第一次接觸《生物化學》的低年級本科生而言,可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給學生們多一些學習樂趣,少一些枯燥無味的感覺。例如,在闡述DNA超螺旋結構時,可以用常見的電話線圈作比喻和展示,非常直觀。探討生活常見的現(xiàn)象中蘊含的生化原理也是促進學習的好辦法。比如說為什么羊毛衫等羊毛制品在熱水中洗滌后在電干燥器內干燥,則會收縮。但絲制品經(jīng)過同樣處理,卻不收縮。這主要是由于蛋白質高級結構不同導致的。從這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中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主動關注,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為了使學生學好《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我們應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又能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們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敏.“S-ESE”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9(14):60-61.
[2]宋瑞.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tǒng)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5,(15):268.
[3]姜艷霞,徐俊杰,呂士杰.醫(yī)學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280-281.
[4]李春蓮.淺析生物化學教學改革[J].成才之路,2010,(13):39.
[5]朱豪文.多媒體教學深化高校教學改革[J].知識經(jīng)濟,2010,(20):128.
[6]王小紅.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2010,8(8):82-83.
[7]查錫良.生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35-436.
[8]王含彥,李紅林.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醫(yī)學教育,2010,17(15):120-121.
[9]李燕,何培新,王楠,等.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探討[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2,24(2):199-200.
[10]郭冬招.多媒體課件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2):41.
[11]王麗麗,殷嫦嫦,張義平,等.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究[J].九江學院學報,2010,25(3):127-128.
[12]周文紅.生物化學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策略[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3:297-300.
篇6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變化規(guī)律和命本質的學科,其知識體系龐大,內容抽象復雜,是一門教師教、學生難學的醫(yī)學基礎課程。難學、難教和學好、教好成為響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突出矛盾。影響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內容抽象、枯燥、乏味、專業(yè)性過強,涉及的化學結構式、反應過程復雜、難記,代謝過程僅有文字敘述,學生難以理解。
1.2學生園素
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yè)生,他們基礎差,缺乏扎實的生物學、化學知識,學習目的不明確,厭學且學習方法不當。如有些學生想學但學不會;有些學生則能聽懂教師的講解,卻看不懂書本內容。
1.3教學大飼因素
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多,但學時少,且課程安排銜接不當,如化學與生物化學同時開課,導致生物化學第一節(jié)課涉及的氨基酸結構式等有機化學方面的知識,學生還沒有學到。
1.4教師國童
由于教材的權威性,專業(yè)知識的嚴密性,使教師教學受到制約,對枯燥難記的概念、化學結構及代謝過程必須按教材講授,以保證生物化學知識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師的課堂發(fā)揮。
1.5教學方法園素
生物化學教學缺乏直觀的教學用具,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以動態(tài)表述代謝物化學結構的變化特點和代謝過程的化學變化。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個別教師制作課件存在困難,課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將文字、圖片羅列出來,難以動態(tài)展示代謝過程的變化規(guī)律,教學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師個人儀容儀表,樹立文好教師形象
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苯處煹难孕信e止、儀容儀表、教學風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一位儀態(tài)大方、教態(tài)自然、語言幽默、親切和藹、關愛學生的教師,會很快贏得學生的認可和喜愛,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2重視生物化學緒論講授,激發(fā)學生學習募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敝v解生物化學緒論課是教師介紹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的第一步。如果教師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照搬教材,講解缺乏新意,學生很快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興趣。生物化學緒論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其內容十分豐富,是全書學習的指南,可以幫助學生村立學習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筆者對緒論中“生物化學”概念采取“望文生義”教學法進行講解.讓學生用已知的生物學和化學知識,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學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識點: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質(研究對象一生命體)-一生命現(xiàn)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學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化學反應(新陳代謝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從而總結出生物化學的概念(生命的化學)、研究內容(生命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代謝過程)、學習生物化學的意義(掌握代謝與健康、疾病、死亡的關系)及方法。
2.3明確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目標的展示應少而精,重點突出,并結合學生實際聽課情況,由易到難,由淺及深。鼓勵學生記住知識的結構和提綱,準確把握知識的點(要點、重點、難點、疑點)、線(主線)、面(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只有從知識的點、線、面入手,結合教材內容,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氨基酸代謝一章時,圍繞蛋白質是體內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導學生注意氮的代謝途徑,總結出蛋白質分解代謝的主線:蛋白質(N:16%7氨基酸(基本單位)墮墨墨堡旦氨(劇毒)塑墼堡尿素(肝臟)_堡一排出。明確本章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為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謝。
2.4精心組織教學,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洛克說過:“教師的教學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苯處熢诮虒W中起引導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對教師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的考驗。教師應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的交互性,采取提問、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話實例,輔助赦學
生物化學教材中的生活實例很少,且與專業(yè)知識聯(lián)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應采用貼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的實例,以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化學知識。例如:三羧酸循環(huán)是生物化學中的核心代謝過程,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代謝過程十分復雜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利用磨盤可以將豆類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jié){的實例,形象地將三羧酸循環(huán)(機構)比喻為磨盤,乙酰輔酶A比喻為黃豆(大分子物質),Co’、0比喻為豆?jié){(小分子物質),進而理解三羧酸循環(huán)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輔酶A中的乙?;T倮纾荷镅趸蠬20的生成是通過呼吸鏈來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難以理解。筆者在講解呼吸鏈的概念時,通過多媒體動畫將呼吸鏈比喻為接力比賽:呼吸鏈(接力賽)是指代謝物(起點裁判員)脫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經(jīng)遞氫體和遞電子體(4名運動員),按照一定順序(1、2.3、4棒),最后傳遞給激活的氧分子(終點裁判員),生成H,0(獎品)的全部體系(體育項目)。使學生理解了呼吸鏈的組成(遞氫體和遞電子體)、受氫體(氧分子)、呼吸鏈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將2e遞給氧分子(終點裁判員),不是最后的遞電子體(細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運動員),則違規(guī),生成H20:(無獎品H1O)。并結合煤氣中毒進一步闡明呼吸鏈在生物氧化中的意義。
2.6指導學習方法,掌握記憶硯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眰魇谏锘瘜W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積極思考與總結,抓住問題的實質,尋找記憶規(guī)律,將復雜的生物化學知識、代謝過程盡量簡化,突出重點、難點,達到觸類旁通、掌握重點的目的。例如:學生反映很難記憶8種必需氨基酸,為此,教師總結了很多記憶方法,筆者認為諧音記憶法最簡單、直接。記憶方法如下:到圖書館一纈(借)異亮(~)亮(兩)苯丙(本)蛋(淡)色(色)蘇(書)賴(來)。
篇7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校生物化學課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如何發(fā)揮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社會服務型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分析了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原則并總結了其的作用。
關鍵詞: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高校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4-0180-01
1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原則
1.1 結合教學和科研
生物化學教學要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對學生進行科研教育,在豐富的學術教學氣氛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用科學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并與同學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使學生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
1.2 理論指導實踐
實驗教學的根本性就是具有“實踐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操作,體驗實驗過程,逐步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并不斷學習和思考,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個人能力。每個生物化學實驗都會有一套理論體系,且有具體的實驗技術原理,實驗時要嚴格遵守理論指導實踐原則。
1.3 深化教學內容,拓展知識領域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深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逐步加寬和深化教學內容,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水平。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特別是一些新發(fā)展、最新的科研問題、該專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最新的科研成果等與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聯(lián)系密切的東西,都要進行教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
2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發(fā)揮的作用
2.1 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方面的理論知識
生物化學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在近些年發(fā)展十分迅速,其理論知識也是眾多學科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如醫(yī)學、農業(yè)、生物、食品等。知識量越大,學生學習起來越困難,需要了解的層面也越多。很多生物化學的知識都需要學生去記憶,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死記硬背,這會減少理論知識學習的趣味性,降低生物化學活力。而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能很大程度的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生動化,方便學生切實的掌握知識。生物化學實驗豐富多彩,有很多有意思的實驗,也有很多有趣的實驗現(xiàn)象,一般高校涉及較多的是生化實驗和生化分離實驗。
如蛋白質定量實驗考馬斯亮藍法,蛋白質樣品加入考馬斯亮藍試劑后,顏色發(fā)生改變,吸光度發(fā)生變化,通過實驗讓學生清楚的從實驗中體會到蛋白質的某些結構有與考馬斯亮藍發(fā)生反應的性質。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蛋白質的含量,讓學生更加清楚蛋白質有紫外吸收的性質,為什么能夠有紫外吸收的性質。
2.2 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對生物化學方面的求知欲
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更準確的研究各學科,實驗是發(fā)現(xiàn)新知識,了解舊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生物化學和其他相關的生命科學的學科基礎。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有些概念、性質很難通過純理論的講述來讓學生理解,有的更是顯得蒼白無力。而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往往會有濃厚興趣,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更是有效地緩解了理論知識學習存在的枯燥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總結,展現(xiàn)了生物化學本身特有的學科魅力。
我們都知道酶學在生物化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酶的基本性能指標是酶活力。通過實驗,如酶的抑制和激活實驗,能夠讓學生對酶活力有一個概念,對其的活力測定也有了認識。該實驗可以讓學生采集自己的唾液淀粉酶進行實驗,通過稀釋自己的酶液來激活或抑制酶活力。當稀釋程度滿足要求時,實驗現(xiàn)象會呈現(xiàn)出黃褐色的激活組酶,藍黑色的抑制組酶和酒紅色的對照組酶,實驗結果顏色鮮明,生動有趣,一定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實驗熱情,提高對酶的認知,并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
2.3 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分析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生物化學研究本質上還是對生命的化學本質研究,在生物化學實驗中應用的實驗材料是生物材料,該材料穩(wěn)定性差,個體差異也較大,導致的實驗結果誤差也很大。這樣就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了要求,并且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實驗結果,也要求學生培養(yǎng)細心、嚴謹、靈活的科研風格。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采用的實驗方案大都數(shù)是較為成熟的驗證性實驗,一般會有較為詳細的操作規(guī)范,得到的實驗結果也較為準確,能夠了學生體會到實驗成功的魅力。但當實驗出現(xiàn)錯誤導致失敗時,就要求學生學習分析問題,總結經(jīng)驗教訓,再結合實驗來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當對問題有不同看法時也可以通過不斷的實驗來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如蛋白質的凝膠過濾層析實驗,能夠讓理論知識轉變?yōu)樾蜗蟮膶嶒灛F(xiàn)象,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凝膠過濾層析的原理和方法。該實驗主要是凝膠柱中,不同分子量和顏色的樣品彼此分離,在檢測器檢測和電腦的記錄下,描繪出它們的洗脫曲線,并通過對曲線的分析來總結實驗和自身不足,不斷鍛煉自身。
3 結語
在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不但需要通過大量的驗證性實驗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需要通過一些設計性的實驗或者綜合性的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各種實驗,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思考問題時也能做到嚴謹、細致,能夠科學的分析實際問題,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唐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01).
[2]范玉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EB/OL].http://.
篇8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076-02
生物化學是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系統(tǒng)介紹了環(huán)境污染工程處理中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生物化學教學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大部分,注重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術相結合。通過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科學實驗能力及嚴格認真的科學學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傳統(tǒng)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忽視,主要依附于理論教學,目前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生物化學總課時為64,課堂講授占了48課時,實驗課時為16。實驗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嚴重滯后于生物化學學科的發(fā)展,主要集中在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為主的基礎性實驗,如使用分光光度計測定物質含量(雙縮脲測定蛋白質含量、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還原糖和總糖含量),還有一些基礎的驗證性實驗,如蛋白質的變性和復性。目前還缺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除了實驗教學內容之外,在實驗開始前,指導教師做好了一切實驗準備工作,包括實驗試劑、玻璃儀器和分析設備等,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提高,始終處于被動接受和機械操作的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目前生物化學的研究者們不僅應用生物化學特有的技術,而且越來越多地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的技術和思路中獲得啟迪,而傳統(tǒng)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單一,這些都與現(xiàn)代社會要求培養(yǎng)具有較高理論素質和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學畢業(yè)生、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目標相矛盾。作為浙江省重點高校之一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堅持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和立足點。學校在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的同時,始終把實驗教學放在重要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研究并實踐綜合性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是省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yè),為加強我校本科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建設,本文針對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了適合我校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內容與實踐方法。實驗教學改革不僅可以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鞏固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能力的空間,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基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系和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和實踐。
一、優(yōu)化生物化學實驗項目,設計綜合實驗,開放實驗室
目前我校開設的生物化學實驗課程大多還是一些基礎的驗證性實驗,缺少綜合性大實驗。因此,優(yōu)化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綜合實驗,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進行實驗內容的改革:減少基礎的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傳統(tǒng)的生物化學實驗中,蛋白質提取、蛋白質等電點及含量測定、總糖和還原糖測定、酶的特性等都是單獨開設,內容上的聯(lián)系和邏輯性比較小,我們可以調整實驗內容,開設一個綜合性實驗,例如果蔬成分生化分析,可設計成包括蘋果或土豆中維生素C的定量測定、總糖和還原糖的含量的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測定和過氧化物酶分析等,鼓勵學生選做其中一兩個實驗,學生參與生物化學實驗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開展生物化學實驗的開放式教學模式,鼓勵有能力的學生提前進入科學研究訓練。同時,也可以適當開展探索性的生物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探索的實驗環(huán)境。學生可自由組合形成小組,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配置試劑,在實驗室開放時間內自主完成實驗內容。教師應指導學生選題并掌握文獻檢索方法,查閱相關文獻,并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最終完成實驗。指導教師還應認真考查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可行性,供應充足的實驗藥品,保證儀器的正常運行;全程跟蹤指導實驗過程。開放式教學模式可充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除了啟發(fā)式和開放式教學方法,指導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生物化學實驗由于昂貴的實驗藥品和實驗儀器,目前無法將許多經(jīng)典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納入到本科生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便利,通過Flas和視頻等形式把這些實驗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等介紹給學生。
三、改革實驗教學的考核手段
檢驗學生實驗工作能力和實驗效果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和實驗報告編寫,它們是教學考核的重要依據(jù),但不是唯一的依據(jù)。實驗考核應主要考查學生對生物化學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對常規(guī)生物化學儀器,如可見分光光度計、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系統(tǒng)和電泳系統(tǒng)的基本使用和維護的方法。并規(guī)范學生實驗報告的書寫,要求做到真實、詳細和及時,指導學生使用EXCEL、ORIGIN等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誤差,掌握實驗報告的正確格式和撰寫要求,使學生得到系統(tǒng)的鍛煉,為他們順利完成畢業(yè)論文和未來可能參與的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F(xiàn)在的生物化學實驗考核應該不局限于實驗結果,而應貫穿于實驗全過程,包括實驗預習、操作和實驗結果記錄以及最后的實驗誤差分析等。同時,還對學生的實驗態(tài)度、團隊合作、考勤、衛(wèi)生工作等方面也進行量化考核,再對每位學生進行最后的綜合評定。
實踐表明,通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學生重理論、輕實驗的現(xiàn)象得到了改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對授課老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及相關科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能在實驗教學中積累知識、總結經(jīng)驗,堅持實驗教學內容的工程性、先進性,更需將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打造成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課堂,使《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在老師與學生中達到應有的效果,也為其他專業(yè)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更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魯逸人,劉憲華,朱能,趙新華.環(huán)境學科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155-157.
[2]陳競,易芳,王含彥.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轉變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效果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9):22.
[3]張莉,陳乃富,陳存武,陳科.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開放實驗室建設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21):11143-11144.
[4]史鋒.生物化學實驗[D].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5]張紀周,李艷茹,劉暢,闞慕潔,臧崇森.醫(yī)學生物化學實驗記錄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及思考[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10):773-775.
[6]謝海偉,張斌,王娣,許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5):212-215.
[7]王愛英,何大俊,李鑫.生物類專業(yè)《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改革[J].陜西教育?高教,2012,(9):96-97.
[8]陳華絮,賴小玲.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4):89-91.
篇9
開展案例教學最為關鍵的是案例的選擇。將健康體檢作為教學案例,其優(yōu)勢在于:其一,常見。健康體檢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來越普及,因此將健康體檢作為教學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學的神秘感,拉近其與學生的距離。其二,涵蓋面廣。健康體檢項目涵蓋生物化學中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三大物質代謝、肝膽生化等重要內容,還可以通過探究體檢新項目和新方法的研究進展,進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基礎。其三,精要?,F(xiàn)代生物化學對臨床檢驗醫(yī)學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說臨床檢驗醫(yī)學(尤其是生物化學檢驗方面)是生物化學理論得以具體應用的學科之一。健康體檢是臨床檢驗醫(yī)學的一部分,將一份簡單的健康體檢報告作為案例導入,并將生物化學相應知識點融入其中,在教師的指引下由學生自己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案例情境中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輕松掌握生物化學知識。因此,以健康體檢為案例開展生物化學教學,不僅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形象化,便于理解,還可以將繁雜的基礎知識串聯(lián)起來,便于記憶。
二、體檢案例應用示例
1在靜態(tài)生物化學中應用
同一個知識點可能有一個到數(shù)個體檢指標與之聯(lián)系,而同一項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對應不同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學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時有所選擇,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靜態(tài)生物化學(即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章節(jié)而言,重點需要關注的是“檢測方法與原理”。應該指出的是:現(xiàn)階段很多臨床檢驗已被自動化、一體化分析儀器所替代,如血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分別用血細胞分析計數(shù)儀和尿液分析檢測儀檢測分析。儀器檢測分析具有快速、精準的優(yōu)勢,但就具體的生物化學教學而言,不應局限于對現(xiàn)有手段的簡單陳述,而應關注其檢測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對多種替代方法的探究。體檢項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質、酶、核酸等的檢測。在實踐中總結出兩條篩選案例的原則:其一,簡要,即檢測方法簡單典型,若能配合開展學生實驗就更佳。靜態(tài)生物化學是生物化學學習的開端,唯有遵循簡要原則,才能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如:蛋白質化學是生物化學中的開篇章節(jié),同時也是極為重要的章節(jié),其中蛋白質理化性質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尿蛋白定性實驗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三版)》中有3種實驗方法:加熱乙酸法、磺基水楊酸法、試帶法。這些方法涉及蛋白質酸堿性、兩性解離和等電點等內容??赏ㄟ^問題設置來引導學生自行分析實驗原理,主動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分析“何種情況會致假陰性或假陽性?“”操作時應注意些什么?”等問題,進一步使學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實驗簡單易行,可配合開展實驗教學。另外,血清蛋白可用雙縮脲法和電泳法兩種方法測定,也可同時引入該檢測項目進行講解。其二,所含知識點豐富、可重復使用。如酶學章節(jié)是動態(tài)生物化學和靜態(tài)生物化學之間的橋梁,酶促反應的基本原理、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以及酶活性測定方法都是本章重點和難點,而大量的臨床檢驗是依托酶促反應來測定的,如何從眾多案例中選擇出典型案例?就酶學部分而言,我們選擇的是ALT的測定。ALT測定方法簡單,有比色法和連續(xù)監(jiān)測法兩種,通過對其測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學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同時,ALT指標的臨床意義涉及肝膽生化、氨基酸代謝,甚至維生素(ALT輔酶是維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癥)章節(jié)內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聯(lián)多個知識點,方便學生記憶,且該項目可配合實驗教學。
2在動態(tài)生物化學中應用
動態(tài)生物化學即物質代謝,是生物化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是學好本部分的兩個必要前提。體檢案例在此部分應用較廣,與靜態(tài)生物化學聯(lián)系時,往往對應單個或數(shù)個知識點,而到了代謝部分,體檢案例可作為主線,整個部分教學可圍繞這個主線展開。應用案例教學時,一般分為導入案例、問題驅動、學習應用、拓展延伸4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在代謝開篇之前,先讓學生看數(shù)份血糖血脂偏高的體檢報告單;接著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數(shù)量、該類疾病死亡率等數(shù)據(jù)導出“什么是三高?”這一問題;然后從“三高指標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開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穩(wěn)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由此引出糖代謝是調節(jié)血糖平衡、脂代謝是調節(jié)血脂平衡的概念,隨后循序漸進地進行代謝各章節(jié)的學習。以脂類代謝教學為例,讓學生閱讀血脂偏高報告單中的健康建議項目,并讓其帶著“為什么提出這些健康建議?”的問題來學習。在講具體代謝途徑時,結合預防高脂血癥的措施以及調血脂藥物的作用機制來討論;講血漿脂蛋白代謝時,結合血脂相關的4項指標來分析;講脂類代謝紊亂部分時,從高脂血癥的預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癥狀、治療措施等方面加以總結,這樣學生就能梳理出整個脂類代謝的要點。
3在分子生物學中應用
體檢案例不可能涵蓋生物化學所有的知識要點,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擴大應用范圍,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生物化學中的分子生物學部分主要圍繞中心法則來講遺傳信息的流轉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相關的一些基本技術。然而體檢項目中并沒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但如果我們對某些體檢項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如:我們從血常規(guī)入手,如果白細胞數(shù)偏高,很可能預示細菌感染,那么現(xiàn)代臨床檢驗中就細菌鑒定可引入多種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核酸探針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指紋分析等,從而彌補了此部分內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體檢備選項目中有癌癥標志物的檢查,癌癥的早期診斷是現(xiàn)今的研究熱點,新項目指標、新檢測方法不斷涌現(xiàn),可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展開討論,學習相關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三、總結
篇10
[關鍵詞]中職院校;生物化學;任務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5)11-0101-01
生物化學課程是現(xiàn)代眾多學科的研究基礎,在現(xiàn)階段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以及生物高新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今,該課程的學習掌握顯得極其重要?;诖耍疚闹饕接懭蝿招徒虒W方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否該種教學模式可使中職院校學生從“知識被動獲取”轉變?yōu)椤爸鲃游铡?,突破課程學習的瓶頸。希望本研究能夠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推廣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并最終對中職生物教學實踐的改善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特殊的新型教學模式,最初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并開始逐漸形成,不斷推廣。該模式倡導以學習者為核心,以在完成某種任務中學習和掌握某種技巧為目的,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轉為“主動”,使學習者達到“意識與形式協(xié)調統(tǒng)一”,獲得預期的效果。
(二)任務教學法的特點
較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1.任務的開放性。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習者以最終目的為導向,采取的方式具有多樣性,這在教學中除了可以達到預期獲取知識的目的,還可以使學習者拓展思維、擺脫固定模式的束縛。
2.任務的互動性。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無論是生活、學習或是工作中,無不強調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閉門造車”即使技術再高超,能力再強大也不再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更是如此,互動的溝通學習交流方式可以讓每位學生取他之長,補己之短。
3.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任務教學除注重任務完成外,還伴隨時間限制。這種模式給任務接受者產生非語言的效果,對于其責任心、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都極其有意義。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結合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特點、對于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的需求以及任務教學法的獨特性,將二者結合對于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任務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其實早在2007年,趙鳳琴就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她以152例學習生物化學課程的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課前一周就將任務布置。實驗組學生依據(jù)布置的任務進行上課發(fā)言,組間討論。課程結束后,采取調查問卷和期末成績相綜合的方式對教學效果評估,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均分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014年蔡玉華也開展了相關研究,她以220例醫(yī)學相關專業(yè)學生生物化學課程選修者為研究對象,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采取任務型教學法,將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分解給每個學生,讓學生以自行學習,上臺授課的方式開展第二學期的學習。反之,對照組則采取常規(guī)教學模式,學習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模式開展。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發(fā)現(xiàn),干預組在學期末實驗技能、期末考試成績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踐證明,任務教學法突破了生物化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轉變,但是否適用于中職院校是本文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生物化學知識零散、枯燥、概念繁多、極易混淆,在中職院校學生生物化學的學習中,任務教學法給學生學習制訂計劃,以小組討論、上臺授課等方式,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時也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轉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趣味授課,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生物化學學習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知識基礎性強,點擴散面的擴散范圍廣。比如對于單純的蛋白質結構而言,可擴展到基因、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個領域。而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時間極為有限,教師的知識也無法完全在課堂上讓學生收獲學習。這種任務型教學模式,學生在獲取知識時,無意識地就會獲取很多相關的知識,這在一定角度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中職院校學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傳授給其他同學,以同齡人獨特的視角更易于所傳播知識的快速融合。任務型教學法以開放性強、互動性高、知識面廣的特點是近期教學模式探討的研究熱點。且眾多研究也表明,任務型教學在生物化學學習中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較好的實用性。針對中職院校學生而言,以任務型教學法傳授知識更易于接受,符合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和中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因而,本文研究提出可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中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蔡玉華,杜江,胥振國.任務驅動與PBL教學法在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10):141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