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的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生兒護理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護理管理難點
產婦及家屬缺乏新生兒護理的基本知識:主要因為受多年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母親睡覺時有摟抱嬰兒同睡的習摜;產婦及家屬缺乏或不重視有關新生兒護理的基本常識。
產婦及家屬不了解醫(yī)院對新生兒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屬在住院期間自行將嬰兒手圈取下,被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換錯嬰兒的安全隱患;醫(yī)院實行開放式管理,病區(qū)有多個通道,母嬰同室,存在嬰兒被盜走的安全隱患;實行母嬰同室后,致使部分護士思想麻痹,認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對新生兒的細致觀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新生兒疾病,存在延誤病情的風險。
管理對策
制定護理管理制度,規(guī)范護理行為:①病區(qū)設置與監(jiān)控;②制定母嬰暫時分離的管理制度;③嚴格的新生兒查對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兒出院制度。
護理告知書的使用: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告知書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①護理告知方式:在病區(qū)走道及病房內以圖文方式告知監(jiān)護人新生兒護理的相關內容;以書面形式告知監(jiān)護人新生兒護理的相關內容,并由監(jiān)護人簽字,告知書隨病歷歸檔;我院制定的告知書為《溫馨提示》;口頭講解和行為示范告知。②告知的主要內容:實行母嬰同室,請夜間尤需注意;防止寶寶墜床和被母親熟睡時誤將寶寶口鼻捂住造成窒息,請不要將寶寶與母親同睡,醫(yī)院為您配備了寶寶專用床;防止寶寶溢乳時將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應讓寶寶采取側臥的,頭肩部抬高20°左右;寶寶手上戴的手圈不要取下,手圈是識別寶寶身份的重要標識;母親哺乳前應洗手,清潔;探視人員應著裝整潔,洗手后才能接觸寶寶。③護理告知程序的實施和注意事項:在病區(qū)走道及病房內以圖文方式告知新生兒護理方法,佩戴手圈的重要性等警示標志;新生兒出生后即由當班護士對監(jiān)護人全面講解《溫馨提示》的內容并做行為示范。讓監(jiān)護人了解其內容后簽全名,并收回歸入病歷;下一班護士進行指導和鞏固,了解監(jiān)護人對告知內容的認識和施行情況,對落實不到位的,督促落實并給予指導。護理告知的注意事項:告知內容一定要有科學依據;與院方及醫(yī)生的意見相一致;根據監(jiān)護人的文化程度、年齡層次,采用能夠讓監(jiān)護人理解的語言和方法,將告知內容有效地傳達給監(jiān)護人。
新生兒護理記錄單的使用:護理記錄可為“舉證”提供客觀的法律依據。①護理記錄單的格式和內容:楣欄為產婦姓名、科室、病房號、床號、住院病歷號,楣欄下為表格,表格第一項為日期,依次為時間、面色、體溫、呼吸、體重、皮膚、臍部、喂養(yǎng)情況、大小便次數、暖箱溫度、護理觀察及措施、效果、護士簽名。左下角注有可用符號記錄的項目。②記錄的方法:護士到病房觀察護理新生兒后及時記錄,有相應符號的項目在相應欄內填寫相應的符號,用阿拉伯數字記錄哺乳、大小便的頻次,喂配方奶的新生兒,記錄每次哺乳量,單位用ml表示。健康宣教、安全知識宣教、護理措施及效果記錄于相應的欄內。
效果
通過嚴格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提高了專科護理管理質量,降低了護理風險,改善了護患關系,突出了專科特點,為新生兒的安全護理提供了保障。
篇2
關鍵詞:品管圈;計劃性剖宮產;護理路徑管理
剖宮產是一種剖開腹壁、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外科手術,是處理高危妊娠、異常分娩的重要方法。剖宮產術占分娩比重居高不下,21世紀前10年平均執(zhí)行力高達50%~60%[1]。計劃性剖宮產多擁有絕大指征,風險相對較高,產婦病情相對復雜,落實高質量的圍術期護理非常必要。計劃性剖宮產是醫(yī)院最常見的、執(zhí)行例數最多的擇期手術之一,也是我國最先開展護理路徑管理的手術類型[2]。本院采用"品管圈"方法制定計劃性剖宮產護理流程,并應用于臨床實踐之中。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產科計劃性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計劃性剖宮產,非急診;②有明確手術指征;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知情同意;⑤單胎;⑥手術麻醉風險等級Ⅰ、Ⅱ級。共納入產婦424例,年齡22~45歲、平均(28.6±2.4)歲,初產324例,有剖宮產術史214例。按照入院順序,其中接受計劃性剖宮產護理流程管理者208例納入觀察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者216例納入常規(guī)組,兩組產婦年齡、產次、剖宮產術指征內容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管理由護士長領導,依據舊有的剖宮產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產前檢查、圍術期護理、產褥期管理等,工作主要依賴于護士長與護士經驗管理,并無系統(tǒng)的臨床護理路徑。觀察組,進行"品管圈"活動,制定并落實計劃性剖宮產術護理路徑,主要內容如下。
1.2.1品管圈活動
1.2.1.1建立品管圈 將品管圈命名為"五全圈",護士長擔任圈長,下轄5年年資在7年以上護士,"五全圈"主要目的為完善計劃性剖宮產術護理路徑,落實細節(jié)護理,進而保障手術安全,增強產婦新生兒照料能力與意識,最終改善產婦及新生兒近期以及長遠預后。
1.2.1.2五全圈內容 ①五全分別為"病情觀察"、"基礎護理"、"??谱o理"、"風險管理"、"健康教育";②以小組成員為骨干,收集相關臨床資料,撰寫護理路徑研究報告,并進行自我實踐經驗總結,形成書面報告,護士長查閱相關文獻,擬定會議的主題,進行會議討論,以以上"五全"為內容,制定新的護理路徑表,討論每條護理內容必要性、可行性,制定新的護理路徑。
1.2.2新的計劃性剖宮產護理流程
1.2.2.1基本內容 以時間為縱軸、"五全"內容為縱軸,時間軸可分為入院首日、分娩日、產后首日、產后次日至出院前1d、出院日五個部分。
1.2.2.2具體內容 ①入院首日,完善檢查,調取病歷資料,識別風險,篩選高危因素,落實隨訪,進行基本的生命體征監(jiān)護,強化落實高風險人群護理,落實健康教育,包括術前康復訓練、新生兒護理基本宣教等;手術前,完善實驗室檢查,進一步確認有無手術禁忌癥;②分娩日,落實圍術期??谱o理,如手術室護理、麻醉護理、新生兒護理等,做好專科教育,如產后并發(fā)癥預防、新生兒護理的健康教育,強化高風險人群護理標準,落實術前健康教育、康復訓練、新生兒基礎知識、病房自我管理基礎知識、癥狀自我鑒別與處置;分娩日做好??平逃⑿律鷥鹤o理、產后并發(fā)癥預防等;③產后首日,關注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并進行母乳喂養(yǎng)等??平逃?;④產后次日至出院前1d,除繼續(xù)進行病情觀察、產褥期并發(fā)癥管理外,還進行有關于新生兒常見疾病預防護理以及健康教育;⑤出院前,進行關于產后衛(wèi)生知識教育,如母乳喂養(yǎng)注意事項、術后回訪、切口護理等。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患者總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手術時間、患者滿意度。統(tǒng)計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產婦相關并發(fā)癥如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新生兒不良事件如新生兒窒息,護理不良事件如護理差錯、護患糾紛,產后1w完全母乳喂養(yǎng)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以SPSS18.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計量資料 觀察組總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不良事件與母乳喂養(yǎng)情況對比 觀察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新生兒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后1w完全母乳喂養(yǎng)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計劃性剖宮產是許多醫(yī)院最先進行護理路徑管理的術式。因產科護理內容繁多、任務繁重,護理路徑存在針對個體化問題的護理內容缺失、內容相對簡單等問題,護理更注重技術層面護理,健康教育內容不足,注重保障手術安全,對母嬰長遠預后關注不足。此外,傳統(tǒng)的護理路徑還受產婦自身因素影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3]。
經"品管圈"活動,制定完善計劃性剖宮產護理流程,結果顯示觀察組總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新生兒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后1w完全母乳喂養(yǎng)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戴娟.基層醫(yī)院剖宮產臨床分析及探討[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1):101-102.
篇3
1.1選擇高年資優(yōu)秀的帶教老師進行帶教
應選擇品德、業(yè)務、優(yōu)秀的人員。既要熟悉掌握新生兒臨床護理經驗和一般護理技能,還應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操作和急救護理,熟悉臨床監(jiān)護指標,綜合觀察病情變化,不機械執(zhí)行醫(yī)囑,有超前的搶救意識。同時要求帶教老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
1.2帶教中的分層管理
在對NICU新上崗護士的培訓與管理中,應注意分層管理的應用。新上崗護士因為學歷、動手能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突況的應急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所以這就要求在帶教中進行分層管理。如對學歷高、動手能力強的護士應該根據情況縮短培訓時間,并提高其培訓目標和要求,而對學歷低或動手能力弱的護士應該針對其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2綜合培訓
對NICU新上崗護士進行集中教育培訓、專題講座、現(xiàn)場示范、模擬操作、教學查房相結合的綜合培訓。
2.1NICU基礎培訓
對新生兒病房上班工作環(huán)境及制度、NICU消毒隔離、護理工作流程等基礎培訓。如NICU消毒隔離培訓:①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專用鞋,認真洗手。操作、護理患兒前后均要求流動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劑。②空氣消毒:常規(guī)用循環(huán)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或紫外線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③儀器設備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機、吸痰器管道,濕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④感染性患兒與非感染性疾病患兒分區(qū)放置,分類隔離。
2.2加強??评碚撝R培訓
對NICU新上崗護士加強兒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診斷、疾病特點、并發(fā)癥等學習,并進行??谱o理理論知識,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guī)及觀察技巧學習。
2.3??撇僮髋嘤?/p>
因為新生兒自身的生理病理特點和NICU的要求,新上崗護士必須熟悉掌握??频淖o理操作。如新生兒靜脈穿刺、動靜脈血標本的采集、氣管插管、心肺復蘇、呼吸機的使用等,在培訓中注意操作的注意事項和方法,對在操作中出現(xiàn)的意外能進行積極有效的處理。護理操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采取集中講授、討論、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讓新上崗護士在“做中教”中去觀摩和體會;在“做中學”中去實踐和不斷提高。
2.4觀察能力的培訓
2.4.1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
護理觀察是護士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護理專業(yè)向縱深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合格的NICU護士,觀察能力是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新生兒護理不同于兒童及成人護理,新生兒是用肢體動作(信號)告訴我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過語言。要識別新生兒是用肢體動作(信號)一項特殊而又極其重要的臨床護理技能,是新生兒護理的??铺厣?。所以要重視新生兒是用肢體動作(信號),加強對NICU新上崗護士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
2.4.2觀察方法的培養(yǎng)
引導NICU新上崗護士學會將觀察貫穿于護理工作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導其在巡回中、執(zhí)行醫(yī)囑時、給藥時和基礎護理時進行觀察,并注意不同觀察時候的觀察要點,如給藥時重點觀察患兒的用藥情況及用藥反應,而巡回中主要觀察儀器的狀態(tài)、各管道通暢情況、患兒的皮膚顏色等。要求做到時時留心,處處觀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5提高NICU新上崗護士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的重要保證?;純憾际仟毶?,患病后煩躁、哭鬧機會增多,再加上家長情緒激動、出言不遜,護士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對于新上崗的護士,容易產生緊張、焦慮和厭煩心理。所以應該提高NICU新上崗護士心理素質。提高NICU新上崗護士心理素質首先要引導新上崗護士能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有一定的調節(jié)控制能力,遇事冷靜,學會自我疏導;其次面對家屬的質疑和不理解要善于學會交流與溝通;最后提高業(yè)務水平和應對能力。
3科室鑒定與考核
NICU新上崗護士培訓結束后,由護士長進行基礎護理操作和專科護理操作及理論知識的考試。護士長、帶教老師根據考試成績和平時工作表現(xiàn),進行客觀評價,保證新護士的質量。對確實不能適應NICU護理工作的由護士長遞出報告上交護理部,嚴格把好留用簽約關。
篇4
關鍵詞:系統(tǒng)產前教育;效果;順產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049-01
1對象與方法
對象為近幾年所有來我站接受專業(yè)人員進行產前教育的孕婦。開展系統(tǒng)產前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①計劃生育服務人員,應具備廣泛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良好的表達、示教能力以及熱情耐心的服務。②環(huán)境,專用教室,內裝飾溫馨舒適。③方法,根據孕婦的不同需求及特點發(fā)放書面資料、觀看錄像、采用講座、授課、示范,以書、圖模型和視聽等方式進行教育,并開設母乳喂養(yǎng)咨詢熱線電話等。孕晚期組織孕婦及家屬進行“準備分娩”的心理培訓、觀看有關分娩錄像、參觀待產病區(qū)、母嬰同室區(qū)、產房等,幫助孕婦了解分娩環(huán)境及有關母乳喂養(yǎng)知識,并與計劃生育服務站人員士建立良好的關系。④時間,孕婦在孕期參加學習時間不少于3次。
2內容
根據孕婦及家屬的需求采取不同方式的產前教育,具體內容包括孕期營養(yǎng)及衛(wèi)生保健,孕期用藥注意事項,孕期家庭自我監(jiān)護,孕期常見病的防治,妊娠晚期的生理反應與異常情況處理,臨產先兆,產婦與新生兒用物準備,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及方法,哺乳前的心理準備,正確哺乳姿勢,擠奶的技巧,產后護理,新生兒喂養(yǎng),產褥期家庭護理,新生兒沐浴,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及異常情況處理等。
3結果
通過開展系統(tǒng)的產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孕婦對孕產期保健知識的認識,增強孕婦對優(yōu)生優(yōu)育、家庭自我監(jiān)護的意識。提高孕婦的自我保健能力,滿足孕婦對孕產期保健知識的需求,保障母嬰健康。因此產前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它關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質。同時也提高了計劃生育服務站人員的基礎知識水平,增強了服務意識,促進了良好的溝通,提高了服務質量。
4討論
4.1豐富和充實產前教育的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孕婦越來越重視產前教育,而傳統(tǒng)的產前教育遠遠不能滿足各層次人員的需求,產前教育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開展新業(yè)務,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保健業(yè)務發(fā)展。產前教育可具體分各種各樣的班,如:早孕班主要講早孕反應及其產生的原因;孕期營養(yǎng)、用藥注意事項;孕期性生活;按時產前檢查的重要性等。產前準備班的主要內容為:妊娠晚期的生理反應與異常情況;臨床先兆;產婦與新生兒的用物準備;分娩過程等。
分娩疼痛管理班講解分娩疼痛的原因;非藥物鎮(zhèn)痛和藥物鎮(zhèn)痛的方法;導樂陪伴分娩等。母乳喂養(yǎng)班講解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及方法;異常情況下的母乳喂養(yǎng)。產婦及新生兒護理班講解在住院期間和回家后產婦及新生兒的護理,包括怎樣觀察子宮的復舊、惡露,早期下床活動,產后性生活等;為新生兒更換尿布法、沐浴法、包裹新生兒的方法,怎樣觀察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xiàn)象及異常情況等。妊娠合并糖尿病班主要講解該合并癥發(fā)生的原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預防及自我護理等??筛鶕枰獮椴煌巳洪_設不同的產前教育班,并不斷地對產前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改進,為孕產婦及其家庭提供她們所需的各種孕產期知識和應對策略,使孕產婦的妊娠和分娩過程更加安全、舒適。
4.2系統(tǒng)開展產前教育工作并提高產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由于家屬的參與、孕婦文化程度及素質的普遍提高,對助產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婦過度焦慮不安,可通過交感神經中介干擾正常的子宮收縮及產程進展,不良情緒和疲勞又可影響痛域,使產婦對宮縮疼痛敏感,從而延長產程時間,并繼發(fā)宮縮乏力,影響胎兒正常分娩機制,增加難產及剖宮產的機會,因此應該重視和加強產前教育,加大對產前教育工作的開展和研究。需要相關人員掌握產前教育工作,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高度的責任心,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健康教育經驗,并不斷拓寬專業(yè)知識領域,才能勝任并做好孕期的產前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瑜,趙藝敏. 探討產前健康教育對孕婦的影響[J].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7(08)
[2]周慕慈,黃素愛,李愛蓮. 產前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雜志. 2005(18)
[3]陸龍勤. 孕婦產前教育對促進自然分娩的效果觀察[J]. 廣西醫(yī)學. 2005(02)
篇5
【關鍵詞】護理干預;妊娠合并糖尿?。惶?/p>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20-0120-02
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嬰健康影響較大,在我國發(fā)病率為1%~5%[1],我院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均排除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7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33歲,平均年齡(27.4±4.2)歲,平均孕期為(34.7±1.8)周,初產婦37例,經產婦10例;觀察組48例,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32歲,平均年齡(27.2±4.3)歲,平均孕期為(34.8±1.7)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12例,兩組患者年齡、孕期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情況,同時遵醫(yī)囑進行用藥指導,對患者提出的各項問題進行耐心解答。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①飲食護理:在滿足胎兒發(fā)育要求并確保孕婦血糖能夠維持在正常范圍內的原則基礎上,調整膳食比例,多食用低脂、高蛋白及高維生素的食物,對碳水化合物及糖類、動物脂肪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②胎心及血糖監(jiān)測:每天定時定次對患者血糖進行檢測,并依照患者血糖變化情況,進行飲食調整和胰島素使用量的調整。③心理護理:該病患者通常心理壓力較大,難免出現(xiàn)負面情緒,由此容易造成血糖升高。該種情況下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認識糖尿病相關知識、學習正確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④分娩期護理:主要是積極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并對胰島素的使用情況進行觀察,孕婦在妊娠期血糖波動較大,可能會造成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應加強對血糖、酮體、尿糖的監(jiān)測;在胰島素使用期間每隔3h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并記錄。⑤產褥期護理:主要包括新生兒護理及孕婦產后護理,于嬰兒出生后每日對其進行1~2次血糖、膽紅素檢測,鼓勵產婦親自喂養(yǎng);產后對產婦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關注其是否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測量體溫及出血量,及時拔除導尿管,同時控制胰島素的使用。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妊娠末期血糖水平以及體質量增加值,同時統(tǒng)計兩組圍生兒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此次研究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以(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及孕期體質量增加值對比觀察組患者妊娠末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孕期體質量等各項指標增加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及孕期體質量增加值對比
(x±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2.2兩組圍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圍患者圍生兒的高膽紅素血癥、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新生兒窒息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兩組圍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
3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進行綜合性的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護理干預,通過對孕婦各項癥狀的密切監(jiān)護,及時有效的了解了孕婦血糖及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同時對胰島素的使用進行了較為嚴格的控制,大大減少了孕婦產后感染發(fā)率。在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更加體貼、更注重患者的主觀感受,且以上一系列人性化的護理措施對母嬰健康以及護患關系的融洽意義巨大。同常規(guī)護理相比,護理干預在飲膳食護理及心理護理等方面更為完善,通過飲食護理根據患者血糖實際變化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飲食調整及胰島素使用量的調整;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同時通過心理疏導避免患者出現(xiàn)負面消極情緒。經上述護理后,觀察組孕婦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孕期體質量增加值均明細少于對照組,新生兒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1]黃小紅.心理干預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25-26.
篇6
【關鍵詞】健康教育;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變,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健康教育作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要內容,已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接受[1]。我院在孕產婦的系統(tǒng)管理中加入了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結果,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156例孕產婦參與研究,隨機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78例,觀察組78例。對照組孕產婦年齡在23~37歲,平均年齡為(28.4±3.1)歲,孕產婦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學及以上的比例為3:5:2;觀察組孕產婦年齡在24~39歲,平均年齡為(29.1±2.8)歲,孕產婦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學及以上的比例為2:4:4。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分娩程序進行分娩,并給予相應的孕產期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加入全程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內容:①做好產前教育工作,在產科門診處設立專門的宣傳教育空間,幫助初次產檢的孕婦建立保健卡,并了解產婦的相關信息,將健康教育的宣傳手冊發(fā)放給孕婦,并叮囑孕婦及其家屬定期來參加孕前培訓工作。孕前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妊娠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孕期保健的注意點、產前準備工作、母乳喂養(yǎng)和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等,確保每個產婦都能熟練的掌握這些知識。②做好產時教育工作,當孕婦進入產程以后,護理人員需要再次將產前準備和相關注意事項仔細講解給孕婦,并安撫孕婦的情緒,告知孕婦產時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讓產婦不必驚慌。同時鼓勵孕婦進行自然分娩,減少社會因素剖宮產的概率。③做好產后教育工作,護理人員將產褥期的飲食注意事項、母乳喂養(yǎng)和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講解給產婦和家屬,讓產婦注意自我保養(yǎng),同時維持病房的舒適和整潔。對產婦會的傷口進行護理,并查看是否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幫助患者正確保養(yǎng)護理,并傳授母乳喂養(yǎng)的方法。強調兩病篩查的時間,叮囑產婦按時篩查。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社會因素剖宮產的情況,并查看兩組患者母乳喂養(yǎng)的比例,記錄兩組患者的兩病篩查率,觀察兩組患者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全程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的社會因素剖宮產率、母乳喂養(yǎng)率、兩病篩查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妊娠期作為婦女一個較為特殊的生理過程,在這期間婦女的生理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都會有所變化[2]。但是由于孕婦治療前后的成熟卵數、優(yōu)質胚胎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移植胚胎數、受精率無明顯差異。綜上所述,卵巢儲備功能低下的患者服用DHEA可提高卵巢儲備功能,改善了患者的VF-ET結局。
參考文獻
[1]袁華,歐奇志,李柳銘,等.應用彩色超聲評價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脫氫表雄酮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低下患者的療效[J].廣西醫(yī)學,2016,38(06):781-784.
[2]李靜,滕濤,梁琦,等.中藥聯(lián)合脫氫表雄酮預治療對高齡卵巢儲備正常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結局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36(09):1046-1050.
[3]宋暉,武雁,田國華,等.脫氫表雄酮預處理對卵巢低反應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結果的影響[J].生殖醫(yī)學雜志,2015,24(8):622-625.
篇7
【關鍵詞】產科;整體護理;健康教育;社會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2)20-0062-01
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開展細致的健康教育活動,科學地指導病人生活和治療,有助于病人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的形成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因此,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F(xiàn)將筆者對健康教育的體會做一粗淺的介紹。
1 實施前準備
1.1 提高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社會成員的健康水平,而現(xiàn)有的不良衛(wèi)生習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以轉變行為,糾正不良習慣,學會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減少疼痛,增強健康的關鍵。因而,護士要對全社會成員進行基本的衛(wèi)生知識宣傳,自我保健的教育,清毒隔離的指導,不良習慣的糾正,情緒危機的疏導。只有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護士才能積極參與這項工作??梢哉f,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是健康教育的基本點所在。
1.2 提高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作為臨床護理工作者,只有了解國內外護理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才能適應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潮流,通過積極訂閱報刊、雜志、培訓及科內組織學習,提高大家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即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不僅要求護理工作面向疾病,更重要的是面向健康。護士的角色不單純是護理者,更是教育者,管理者,使孕產婦在住院過程中了解和掌握健康保健知識,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這樣,有助于產前保健,產時順利、產后盡快康復和母嬰健康。
1.3 提高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水平 要做好健康教育的指導,就要求護士較全面的掌握現(xiàn)代護理理論、健康理論、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因此,通過各種途徑對護理人員進行有關培訓,制定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內容,并要求每個專業(yè)護士掌握,為開展健康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2 實施
2.1 全面宣傳 健康教育的方式既要多樣,又要生動活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病人人院第一天起就置身于一個良好的健康宣教的氛圍中。病區(qū)走廊處有版報、圖片組成的宣傳欄,醒目的母乳喂養(yǎng)知識、產前保健、新生兒護理知識等,婦及家屬閱讀,從而掌握相關知識。
2,2 重點宣教 孕婦住院后由??谱o士向病人講解臨產前的先兆病狀及體征,以及陣痛時的應對措施,在分娩過程巾如何配合,產后飲食調節(jié),保持會清潔干燥的要點,新生兒的觀察、護理等。經過系統(tǒng)的指導,提高了產婦的自我保健能力。
2.3 個體化宣教 滿足健康的需求,引導健康意識,讓病人得到最完善、最實用、最具體的健康指導是實施整體護理的主要內容。由于每個病人存在的問題不同,因此,僅僅依靠常規(guī)宣教還不能完全達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日的,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因人施護,來滿足病人對疾病知識的不同需求。如胎膜早破37周前的孕婦除了讓其知道絕對臥床治療外,還要告訴其使用藥物對胎兒肺成熟的作用,介紹早產兒的觀察及護理;對凹陷做凹伸展練習,并作示范,直到教會為止;再如對個別農村來的產婦及家屬因舊的傳統(tǒng)觀念很深,過度強調保暖,即使酷暑夏天都不愿開窗通風換氣,還有的把頭包裹起來,對這種情況需耐心解釋,講解保持適宜溫度的重要性,并保證每天開窗通風換氣二次,每次15—30分鐘。不提倡蠟燭包,這樣不利于新生兒生長發(fā)育等。
3 體會
3.1 增強了護士學習專業(yè)知識的意識 護士對產婦進行較系統(tǒng)的健康知識教育,首先需要其本身較全面的掌握專業(yè)基礎理論及社會學、心理學、營養(yǎng)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指導和護理好產婦及隨時變化的病情,才能隨時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這就迫使護理人員需加強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形成扎實的業(yè)務功底,不斷提高交流,促進健康宣教和護理質量的提高。
3.2 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通過主動與病人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指導,提高了產婦的健康保健意識,減少了心理負擔,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大有提高,心理話也愿意對護士說,增強了護上在病人心目中的威信,模式病房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
3.3 母乳自我保健及母乳喂養(yǎng)水平有較大提高通過有針對性的宣教指導,大大提高了產婦的健康意識,使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進一步得到提高和鞏固。目前我院母乳喂養(yǎng)率達到98%。
篇8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管理;進展
中醫(yī)特色護理建立于中醫(yī)基本理論體系之上,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辯證施護為依據、提供身心兼顧的全面護理服務為目標的優(yōu)質護理模式。隨著臨床護理理論的不斷完善與臨床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中醫(yī)特色護理內容也不斷改進,對護理工作的有效規(guī)劃、約束和指導是當前護理管理的主要內容[1]。本文結合近年來婦產科中醫(yī)特色護理研究和報道資料,對婦產科護理管理工作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1 護理管理模式
護理工作組的劃分是護理工作開展的前提,也是婦產科護理管理工作的基礎。醫(yī)院需根據婦產科床位、護士人數劃分責任組,確定責任護士后,確定每個責任護士負責的患者例數,一般每個責任護士負責5~8例患者,根據婦產科近期護理工作計劃合理排班,確保每天每名患者都有相應的責任護士負責,以便為患者提供全面、及時的健康宣教、疑問解答、生活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情志護理、出院指導等服務[2]。
2 護理環(huán)境管理
2.1 中醫(yī)藥文化管理
管理者要認識到中醫(yī)藥文化是中醫(yī)特色護理服務的靈魂,充分重視中醫(yī)藥文化的建設工作。可在門診、候診等區(qū)域的走廊懸掛中醫(yī)養(yǎng)生名言、中醫(yī)藥文化格言、婦科疾病中醫(yī)知識等等,營造濃厚的中醫(yī)氣氛,同時利于患者融入環(huán)境、方便患者了解和認識中醫(yī)文化。住院部走廊上可懸掛護理分級標準及護理項目與內涵提醒,可時刻提醒護士恪盡職守、讓病人大致了解婦產科護理工作情況。另外,還可張貼孕期營養(yǎng)提醒、母乳喂養(yǎng)知識、產后康復健身指導的圖文說明,并向孕產婦及家屬發(fā)放宣傳冊,讓孕產婦及家屬共同了解相關知識[3]。
2.2 病房環(huán)境管理
婦產科與其他科室有很大不同,女性患者及孕產婦多身體不適、心理更脆弱,因而要充分照顧患者情緒。可根據患者建議更換舒適度更高的席夢思床、粉紅色窗簾和床單被罩,工作人員也著更溫馨的粉色工作服,建立暖色基調的病房環(huán)境以消除患者陌生感、恐懼感,整體環(huán)境更加溫馨、和諧。還可提供電話、電視機、沙發(fā)和雜志,方便患者娛樂、利于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情[4]。
病房墻壁上可懸掛中醫(yī)婦科健康知識,設置意見征求箱,張貼責任護士照片和信息,鼓勵患者記住責任護士姓名[5]。
3 指導中醫(yī)特色護理
3.1 辨證施護
通過“望聞問切”方式搜集患者資料后,分析病情,針對性選擇“同病異護”或者“異病同護”的護理方式[6]。
同病異護:就痛經而言,如果是氣血瘀滯證所致,注重調節(jié)情志、和諧臟腑之氣,緩解癥狀;若為寒濕凝滯證所致,需要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以改善病情,如此對癥狀一樣、證候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法護理[7]。
異病同護:嚴重崩漏、胎漏下血病機相同,都需要臥床靜養(yǎng)[8],如此對病機相同的不同疾病采取同等護理方式,改善病情。
3.2 生活護理
產婦分娩后傷血耗氣,免疫能力降低,容易外感,此時需要格外注意維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避免開窗過分通風,產婦不可當風坐臥,要適當增添衣物保暖[9]。
剖宮產術后產婦送回病房后,要低枕平臥休息,產后1小時開始新生兒早接觸和早吮吸,每2h幫助產婦翻身1次,注意隨時調整到舒適,以低坐臥位、半側臥位為主,可根據產婦身體狀況指導下肢屈伸鍛煉,產后6h開始坐位環(huán)抱哺乳練習,產后12h前后可將尿管拔出、適當下床活動[10]。術后1d可指導產婦自行洗漱、梳頭,護士幫助清潔會陰和擦身、更換會陰護墊,及時更換床單被罩及產婦衣物;為新生兒做臀部和臍部護理、撫觸、沐浴,接種疫苗和采血。術后3d可為產婦做按摩:用45℃左右溫度的毛巾熱敷5min,之后按摩膻中穴,在按摩同時輕輕向胸壁內擠壓,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由根部向乳暈做螺旋式按摩,之后開始擠奶。
3.3 用藥護理
遵醫(yī)囑煎好中藥湯劑后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要講明用藥禁忌,鼓勵溫服湯劑。
崩漏患者遵醫(yī)囑服用回陽救逆的湯劑之時,護士要在指導患者正確用藥的同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生命體征及臨床效果、不良反應,出現(xiàn)異常立即匯報。
3.4 飲食護理
術前禁食水,術后告知患者在排氣之后開始進食;產婦產后氣血虧虛,各項機能有所弱化,要鼓勵進食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鮮蔬果和富含優(yōu)質蛋白的魚、肉、蛋制品,食物烹調以燉、煮為宜;食量以七分飽為宜,可適當增加餐次,多喝湯水。不可使用生冷、辛辣、肥甘、油膩、硬固食物,氣虛者可適當增加大棗、山藥、人參攝入量以補氣,血虛者適當多食大棗、桂圓、阿膠等補血[11]。
3.5 情志護理
情志護理是所有患者中醫(yī)護理的重要內容,而此項工作在婦產科尤為重要。護士要微笑服務,真誠地自我介紹并與孕產婦溝通交流,盡早了解孕產婦性格特點、情緒狀態(tài)、思想觀念、家庭環(huán)境等情況,積極引導孕產婦講出心中憂慮,耐心傾聽并疏導,同時注意與家屬溝通,講解孕產婦當前心理狀態(tài)以及負面情緒對母嬰健康的危害,鼓勵家屬轉變態(tài)度、正確認識,多加關懷,有利于孕婦順利分娩和產婦肝氣疏泄、乳汁暢行。
3.6 健康指導
在護士與患者溝通交流基礎上可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如崩漏的患者需格外注意保持外陰潔凈、注意經期衛(wèi)生、節(jié)制;胎動不安及胎漏孕婦需在早期及晚期妊娠階段禁;耐心為產婦及術后患者講解傷口疼痛的原因及緩解方法,告知禁忌之事;可鼓勵孕產婦及家屬定時參加集中的教育指導,現(xiàn)場學習新生兒撫觸、沐浴方式和意外急救方法[12]。
3.7 病情觀察
遵醫(yī)囑對術后患者行全面的供氧和心電監(jiān)護,注意固定管道以保持暢通、避免意外;產后注意觀察產婦的宮底高度,觀察之時可以手指測量并以記號筆在手指上做標記,最終確定產后宮底高度;另外需要觀察產后陰道出血顏色、出血量及性質,出現(xiàn)異常立即報告并分析原因、及時處理;出現(xiàn)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脈微欲絕的現(xiàn)象,判定為亡陽虛脫之征,立即監(jiān)測患者脈搏及血壓,報告并準備搶救。
4 中醫(yī)外治護理管理
4.1 穴位貼敷護理管理
一般帶下、月經不調、痛經、胎漏、胎動不安者采用中藥穴位貼敷的護理方式,溫經散寒、滋養(yǎng)潤燥、清熱解毒、散結止痛。
對癥選用婦科外敷方、健脾止漏散、五子安胎散、調經散等藥粉使用米醋、米酒(麻油)調至均勻,在油紙紗布上攤開,置入微波爐、加熱10s,敷于患者天樞、氣海、關元、神闕等穴,帶下病患者需將藥膏以烤燈處理30min方可使用(烤燈照射同時適當噴水以保持濕潤),1次/d,10d為1療程。
4.2 中藥保留灌腸護理管理
婦產科帶下病患者多需以中藥保留灌腸之法幫助疏經通絡、活血化瘀。
指導患者排便,清潔后,將中藥湯劑灌入直腸,至少保留60min以上,確保藥物成分充分被直腸黏膜吸收,1次/d,14d為1療程。
4.3 中藥足浴管理
貧血者多用茵陳、艾葉、紅花、荊芥;氣虛者多用紅花、艾葉、菟絲子、黃芪、白術、黨參;血虛者多用川斷、赤芍、紅花、當歸;合并胃病者多用香附、肉桂、干姜、良姜;神經衰弱者多用夜交藤,將中藥加水煮沸20~30min,去渣取藥汁,藥汁溫熱后浸泡雙腳。
另外,需強化出院指導管理工作,責任護士積極整理出院患者資料,及時向出院患者發(fā)放調查表以征求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xù)和結賬手續(xù);耐心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發(fā)放聯(lián)系卡片和健康手冊,講解出院藥物用法,鼓勵和預約新生兒護理、接種,提供出院咨詢熱線;每周電話回訪[13]。
5 總結
人性化的護理管理工作有效促進了護患關系的改善,護士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患者也更加尊重和信任護士,護士服務意識增強、患者護理體驗改善。將中醫(yī)特色護理融入護理服務是中醫(yī)院護理管理的首要任務,如此可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毒副作用發(fā)生率,其中的外治法護理經濟方便、效果顯著,很受歡迎。
參考文獻:
[1] 陳煜林,洪春,趙冬梅等.細節(jié)管理在婦產科ICU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z1):76.
[2] 劉婭,劉春麗,孫花等.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3,23(6):660-661.
[3] 許小宴.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和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z1):212.
[4] 李春華.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評價[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9):1430-1431.
[5] 王惠利,胡艷芳.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146-147.
[6] 張景屹,李靜.特需醫(yī)療部婦產科門診護理特點與做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8):163,166.
[7] 崔英善,黃福今.細節(jié)管理在婦產科優(yōu)質護理活動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82-183.
[8] 時元菊,廖碧珍.孕期婦女體質量管理的現(xiàn)狀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3):16-18.
[9] 陳火明.婦產科病區(qū)基礎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3-64.
[10] 趙靜梅.企業(yè)二級醫(yī)院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難點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2):104-105.
[11] 邢梅.“以人為本”理念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2):305-306.
篇9
婦產科護理學是助產士專業(yè)臨床課程中的一門主干學科,如何在專業(yè)教學中進行臨床技能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提高其溝通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實際工作能力。筆者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認為將情境式教學法應用于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在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上有著不可比擬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具有鮮明主題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實物演示、實驗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手段,模擬醫(yī)療護理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由傳統(tǒng)的強調以教師為主導的封閉式、注入式教學模式向師生共同參與的開放式、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模式轉變,向著突出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面、參與度、參與效果以及培養(yǎng)良好職業(yè)道德的方向邁進,將護理專業(yè)素質教育融于整個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真實醫(yī)院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護理工作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產生共鳴、形成共振,從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同時教師的言傳身教、師生間的互動、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等不但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護患溝通技巧,而且能在短時間內適應護理工作,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個人價值和創(chuàng)造力。
1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情境
由于婦產科護理工作多涉及病人隱私,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主題之前必須明確:助產士要扮演好護士角色,提升語言修養(yǎng),樹立服務意識,注意與病人交流溝通,尊重病人,使護患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要達成教育目標,關鍵在于情境主題的設置能否調動學生的體驗興趣、體驗方式的選擇是否恰當、探究問題的設計是否科學有效。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情境式教學提倡讓學生在一定背景、情境下進行學習,即從教學需要入手,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情境主題設置應中心明確,難度適中,突出重點和難點,有啟發(fā)性、針對性。授課時教師要盡可能結合臨床實踐,圍繞中心主題展開教學,使各章節(jié)與主干緊密相連;在總結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富有啟發(fā)性的病例設疑導入新課;運用教學技巧,改革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式教學模式。
2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習興趣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只有觸及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滿足學生精神需要,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有效作用。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W生對婦產科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想學、愛學、學好,為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基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既包括傳授知識,又包括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生心理來看,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是開展教學的前提。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意境,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求知欲、學習動機和情感,通過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等的多邊互動形成“共振”,才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在婦產科護理學首堂課,筆者在常規(guī)講授緒論后,立即播放《正常分娩》和《剖宮產》電教片,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引導其查閱相關文獻,了解該學科最新研究進展,要求學生將自己當作一名真正的護士,全身心投入到模擬操作情境中,不斷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學習、思考。
3貫穿臨床病例,培養(yǎng)應用知識能力
婦產科護理學理論知識多且繁雜,若教師照本宣科,一味講授理論知識,則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病例教學將病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廣泛收集臨床病例,并根據情境式教學法的特點,將臨床病例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創(chuàng)編成緊扣主題的情境教學內容,不僅創(chuàng)設了接近臨床的情境,賦予教材內容更深、更新的教學寓意,而且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思考余地,讓學生融會貫通。筆者在多年臨床和教學實踐中,收集并整理了大量臨床病例供教學使用。通過提前設計臨床病例,將大量真實可靠的病理特征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定義、病理、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處理及護理要點等,將病人出入院護理中常見的醫(yī)院社會關系融入病例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圍繞病例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溝通技巧,提升專業(yè)素質,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授病理產科和婦科疾病時,先通過具體病例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簡單化,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討論,在討論中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相互質疑、解難,直至問題解決,以提高其分析問題能力和應變能力。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舉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例以鞏固所學知識,概括整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提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預示新課。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綜合分析、自主學習,從而培養(yǎng)其應用知識的能力。
4主動參與,群體角色扮演
情境式教學法強調教學體驗,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將單一的理論講授改為創(chuàng)設真實的醫(yī)患場景,引導學生用角色扮演(模仿性學習)的方式,借助情境中的各種資料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將學習技巧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需要,并通過成員間的互動、交流,憑借主動學習、親身體驗完成從認識目標到達成目標的全過程。群體扮演即假設學生是護士,其他學生或教師扮演病人。只有通過體驗,才能檢驗學習進度,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從而形成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達到構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啟發(fā)、把握和調控整個教學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情感,充分拓展其思維。我們在實驗室配備大量模型,如胚胎及胎兒各發(fā)育期和孕婦及婦科檢查模型、分娩機轉模型、骨盆模型及各類病理標本,依托模擬病區(qū)資源,以情境為載體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利用角色扮演和模型操作設計教學過程,廣泛開展婦產科護理學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操作項目,包括產前檢查、聽胎心、骨盆內外測量、婦科檢查、外陰的擦洗消毒、陰道沖洗、上藥、新生兒護理等操作練習。如講授“孕期護理”內容時,針對孕婦生理和心理變化特點,盡可能引導學生設計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在生動、真實的情境中掌握理論知識,獲得作為護士及病人的內心體驗,能夠設身處地站在病人及其家屬角度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
5活學活用,貫穿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
情境式教學是以情境性認知理論為基礎,主張學習應著眼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和評估學習效果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我們通過采用情境式教學法,將單向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殡p邊互動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能力發(fā)展掌握知識,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及應變能力。在操作技能強化訓練中,結合臨床注重培養(yǎng)學生護患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生收集常見病、多發(fā)病資料,并鼓勵其在課堂講解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針對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做到人性化操作,為臨床實習、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