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醫(yī)學相關疾病及護理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6: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運動醫(yī)學相關疾病及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預防檢測;科學護理;康復護理;人才機械市場
骨科起源歷史悠久,系統(tǒng)化的文本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那時的骨科還未能構成完整的體系。真正使其系統(tǒng)化的還要退后到文藝復興時期,此時的骨科學在科學大浪潮的推動下逐漸成體系。近代中國骨科學發(fā)展速度非常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骨科學的發(fā)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涌現了諸如:李起鴻這類有著豐富經驗與很高思想覺悟的老一輩骨科教授?,F在,正是骨科事業(yè)繼往開來,傳承起新的時候。也正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與創(chuàng)新的時候。
1 骨科護理“一條龍”服務跟蹤
1.1 重視預防與檢查 眾所周知,任何事情降低最大風險的方法都是要防患于未然,當然,骨科護理在這點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骨科疾病的發(fā)生都與我們平常生活、運動中未養(yǎng)成一個科學、合理的護理習慣有關。例如:很多人在平常運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熱身準備運動的作用。從而,在未進行熱身運動的情況下就進行體育鍛煉,這樣往往導致人體關節(jié)并未做好充分的準備,是極易導致人體拉傷,甚至骨折等嚴重骨科癥狀。養(yǎng)成一個好的預防習慣,對于降低骨科疾病發(fā)生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骨科疾病患者而言,系統(tǒng)、科學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常規(guī)的檢查一般包裹四個主要的步驟,分別是:望診、觸診、動診、量診。經過這些步驟之后,它對于骨科疾病基本癥狀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對于后期的進一步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1.2 科學、保健護理 對于已經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而言,一個科學化的護理對于其后期的康復速度和程度都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其屬于哪種骨科疾病,如今,在臨床診斷上的骨科疾病大致分為骨刺,骨質疏松癥,骨折等三大類。在護理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骨科疾病來區(qū)分治療。同時,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應該分為物理護理和飲食護理。例如:對待骨刺患者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導致其疾病的原因一方面是平常的坐姿習慣不好,或者是長期從事靜坐工作。
另一方面,是其營養(yǎng)不均導致。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一方面我們要建議其端正坐姿,平時多站立,參與體育運動。其次,飲食治療方面,要給患者開抗骨增生片、鈣美片、維生素C片等。這些對于強健骨質都是很有幫助的。如今,骨科護理最常見的就要數骨質這一骨科疾病了。在治療這一疾病的過程當中,前期石膏的正確固定與定期的檢查,更換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過程,將幫助我們了解到病患的康復過程與制定后期的康復計劃。后期的康復主要是物理的運動,定時,定量拉伸舒展運動對于幫助骨折患者復原是大有幫助的。通過科學的護理,將最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擁抱生活。
1.3 定期復查,避免復發(fā) 骨科疾病與很多疾病相同,存在著周而復始復發(fā),所以,為了減少最大程度的復發(fā),我們需要定期給骨科疾病患者做定期的檢查。根據常規(guī)檢查習慣,檢查一般先從頭檢查到尾,因為人體器官的相通性,這樣的檢查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的轉移和復發(fā)。在醫(yī)學骨科檢查方面,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叫做“阿德森”的頸椎病檢查。它通過用手指觸摸患者的橈動脈,同時將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使其讓患者感知疼痛度從而判斷患者頸椎病疼痛程度。通過這樣的定期檢查,對于院方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于患者可以減輕復發(fā)疼苦。所以,院方醫(yī)生和患者應該建立固定的聯系,增進雙方的溝通,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通過這樣的“一條龍服務”,不僅對患者減少了很多疾病的路途周轉的麻煩和痛苦。也是一次對改善醫(yī)患之間的關系有益嘗試。將是對于骨科護理市場的開闊的基本保證。
2 骨科護理的發(fā)展
目前,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我國每年骨科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與之相比,相關市場存在較大的空缺。從缺失方向而言,大致可以分為骨科專業(yè)護理人員的不足和相關硬件設施的滯后。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需要我們積極向高等本科??茖W校,學院提出增設相關專業(yè)的建議和要求。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根據市場,患者需要研發(fā)生產方便,價格實惠的相關骨科保健康復器材。通過這兩種方式手段,來達到開闊市場的目的。
3 總 結
骨科護理在如今的醫(yī)學外科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我們醫(yī)學工作者在日常的醫(yī)療過程當中做好相關的病例記錄和及時跟蹤反饋。這有利于骨科護理形成一整套系統(tǒng),科學的管理制度。同時,對于骨科領域的長遠發(fā)展是十分有必要的。使骨科護理工作者更好的觀察,了解病患的癥狀及康復情況。從而保證病患得到有效的治療。跟蹤骨科護理“一條龍”服務和骨科市場的進一步開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求我們改善骨科護理總體服務質量和進一步促進骨科護理專業(yè)化水平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黃紅娟,王菲.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及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9(24).
[2] 尹小浪,張珍.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8(17).
篇2
【關鍵詞】痛風患者;臨床護理;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168-02
痛風為尿酸鹽結晶沉積導致的病變,使患者的足部產生痛感[1、4]。該疾病是因為嘌呤的代謝異常增加尿酸合成造成的代謝性疾病,男性患者較多,其中拇趾是最明顯受累關節(jié),病情發(fā)作時患者的受累關節(jié)會有腫脹、疼痛、發(fā)熱、僵硬的現象[6]。近年來患有痛風疾病的患者逐漸增加,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不利影響,降低生活質量。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護理措施,能夠使病痛得到緩解,有利于疾病的治療。選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9例痛風患者相關的護理措施,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綜合護理,觀察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9例痛風患者給予相關的護理措施,實驗組有67例患者,49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范圍:25-77歲,平均年齡為52.13歲。對照組有52例患者,40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范圍:28-76歲,平均年齡為51.07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差異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疼痛護理 當患者疼痛發(fā)作時期,必須要求患者進行臥床休息,使患肢抬高15-30度,防止受累關節(jié)負重,將支架放置在病床上,用來支托蓋被,避免患部受到過多的壓力,避免受累關節(jié)進行活動[2、5]。當關節(jié)炎處于急性發(fā)作使其,禁止給予局部熱敷或者冷敷,因為這對炎癥的吸收、消散有阻礙作用,也不能給予紅花油或者膏藥的使用。病房中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播放舒緩音樂減少患者的焦慮,可以降低其對疼痛的感知度[3、7]。在各種操作中避免對患者的刺激,減少不適感。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較為嚴重,可以采用適當的止痛藥物。
1.2.2運動護理 要求患者采取適當的運動項目鍛煉身體,包括廣播操、太極拳、快走、氣功等強度較小的有氧運動,禁止選擇劇烈運動,如滑冰、快跑、足球等。若患者的體力得到過度消耗,則誘使尿酸的快速分解,導致大量嘌呤的產生[6]。而且在運動時間上也要進行把握,最初可以堅持半小時左右,待身體適應該運動強度后,可以逐漸延長運動時間,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1.2.3飲食護理 該疾病的患者中有較多肥胖人員,因此要對飲食進行嚴格控制,保證膳食平衡,堅持低糖、低脂、低嘌呤、低鹽的飲食,尤其減少攝入嘌呤,對于毛豆、扁豆、豌豆禁止食用,干豆腐、豆?jié){可以適量食用,減少面包、饅頭等發(fā)酵類面試的食用[8、9]。在肉類方面,可以選擇羊肉。增加堿性食物以及嘌呤含量少食物的食用,包括,奶類、玉米、蛋類、馬鈴薯、洋蔥、蘿卜、番茄等。禁止動物內臟、葡萄酒、啤酒的攝入。要求患者增加飲水量,最佳飲水為每小時1杯,每天的液體量在2500-3000ml。
1.2.4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進行規(guī)律的生活,保證良好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尤其注意足部的保暖,選擇寬松舒適的鞋。同時對患者家屬也給予相應的教育,包括講書面材料和講座,使其能提高該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對患者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出現的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X2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療效標準 護理顯效: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顯減輕,身體各項指標也得到明顯恢復;護理有效: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體指標有一定的改善;護理無效:患者的疼痛和身體指標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的現象。
2.結果
實驗組67例患者,護理顯效52例,護理有效11例,護理無效4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52例患者,護理顯效29例,護理有效11例,護理無效12例,護理總有效率為76.9%。兩組患者在護理效果上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痛風為終身性的疾病,對人體有較為嚴重的損害,而且病痛較為嚴重,為了使患者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減少病痛程度,需要采用適當的護理措施。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包括疼痛護理、運動護理、飲食護理和健康教育,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高達94.0%,對照組得到76.9%的有效率。充分說明對痛風患者采取綜合護理的效果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 宋曉蘭,張繼海.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中老年痛風患者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2(08):162-163.
[2] 王會菊,劉清,侯亞玲.痛風患者50例生活方式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112-113.
[3] 王維寧,劉德江,張振業(yè),李雪億,王家輝.痛風病人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2,16(04):157-158.
[4]李榮妤,李冪,曹迎春,孫雪菊. 28例痛風患者的護理體會[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23:121-122.
[5]陳素紅.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 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06:454.
[6]蒲繼紅,黃少娟,廖國瓊,楊碧英. 臨床護理路徑在痛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08,13:34-35.
[7]陳淑珍. 舒適護理應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0:4565.
篇3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數量呈上升趨勢。持續(xù)的血壓增高可增加急性腦梗死發(fā)病風險,從而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是當今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疾病,同時又是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和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人們稱之為"無聲殺手"。現代醫(yī)學觀念認為高血壓也屬于心身疾病的范疇,其發(fā)生、發(fā)展與遺傳、精神過度緊張及肥胖、 吸煙、 酗酒、 攝鹽量等因素有關 ,尤其是心理社會緊張因素如:生活環(huán)境、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均有一定的影響[2]。所以,高血壓病是社區(qū)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衛(wèi)生部已經把高血壓病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內容,使之成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重要工作任務。
1 導致和影響高血壓疾病的因素
1.1年齡因素 中國老年高血壓患者已超過8000萬以上,但是治療現狀不客觀。老年人各個臟器功能衰退,代謝緩慢,藥物的吸收、轉換、排泄等有所下降[3],疾病對其生活和工作影響大。
1.2體重因素 持久而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膽固醇的生成,減少肥胖,能增強心臟功能和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功能,消除緊張情緒,降低血壓[4],而現在一般家庭社會壓力大,加之應酬多、飲食不合理、缺乏鍛煉等造成肥胖,從而引起高血壓。
1.3生活飲食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加之長期的用藥治療使得患者體重下降和營養(yǎng)不良。因此,應加強他們的飲食護理,提高營養(yǎng)狀況,增加機體免疫力[5]。而北方人吃鹽又比較多,因此通過膳食調節(jié)對控制血壓也是十分重要的。
1.4用藥因素 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以及用藥的方法、劑量、時間都直接影響血壓的控制效果。
1.5情緒、心理因素。高血壓患者早期常無癥狀、體征,易被忽視,而重要臟器受累時,患者又易產生恐懼和焦慮,部分患者情緒易激動,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很大。家庭成員是患者精神生活上的最主要支持者, 能有效地督促患者改變其不良的生活行為。社區(qū)護理也應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治療意向明確,對患者的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6]。
2 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
2.1制定周密的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計劃 根據門診資料和家庭訪視資料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社會支持系統(tǒng)和社區(qū)、家庭、環(huán)境等情況。 根據評估情況做出護理診斷,建立高血壓病健康檔案,制定周密的健康教育護理計劃[7]。
2.2制定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定期隨訪計劃 定期入戶隨訪高血壓患者或者電話隨訪。
2.2.1在院指導 患者在衛(wèi)生院就診期間均接受了高血壓健康教育,在心理衛(wèi)生、飲食、用藥等方面進行口頭指導。
2.2.2電話訪問指導 主治大夫在患者就診后后1w內,對其進行電話訪問,詢問患者情況,如用藥、飲食、睡眠等,如有不適,及時給予指導,并且根據病情狀況定期電話隨訪。
2.2.3家庭訪視 訪視內容主要了解患者康復情況、血壓監(jiān)測、飲食控制、用藥指導及健康查體,并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健康檔案,和患者建立互動聯系,以后每月電話訪問一次,每次家訪前確立訪視目的和預期目標,訪視結束后制定家庭護理計劃,每次隨訪結束,評估上次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制定目標是否達到,根據情況定出新的目標[8]。
2.3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內容
2.3.1健康飲食指導
2.3.1.1限制鈉鹽的攝入:限制食鹽,適當補鉀。應提倡鹽攝入量少于6 g/d,而且需長期堅持。限鈉應注意補鉀,增加鉀攝入量有利于鈉和水的排出,從而達到防治高血壓病的目的[6]。補充鉀鹽:多食含鉀食品,如柑子、蘋果、香蕉、新鮮蔬菜,如血鉀降低可口服補鉀,因鉀鹽可對抗鈉鹽升壓和損傷血管的有害作用[8]。
2.3.1.2限制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合理調整膳食結構,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宜食低鹽、低膽固醇、低脂肪、高纖維素、優(yōu)質蛋白及中等熱量的飲食,嚴格攝入機體需要量,避免高脂血癥及肥胖,參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9],男性腹圍>90 cm,女性腹圍>85 cm;或BMI>28 kg/m2、膽固醇>5.7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g[9]以上內容,均屬高危人群,所以飲食要讓患者自覺控制飲食,以免造成肥胖,引起高血壓病。醫(yī)學認為只有健康的飲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壓,而且飲食療法是防治高血壓的首要步驟,因此限鈉鹽攝人量要減少調料如味精鹽等,并禁止食用腌制品,且減少脂肪的攝入,改善脂肪的攝人量應在總熱量的26%以下,對于K+和Ca2+的攝人要適量[10]。
2.3.2合理用藥指導
2.3.2.1服藥指導遵循以下原則: 從小劑量開始,平穩(wěn)降壓,忌服藥量過大引起血壓驟降; 忌突然停藥引起反跳;忌睡前服藥誘發(fā)腦血管意外[11]。
2.3.2.2服藥干預:凡高血壓2級或以上患者;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者自已有心、腦腎靶器官損害和并發(fā)癥的患者;高血壓持續(xù)升高6個月以上,非藥物治療手段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壓者,必須使用降壓藥物治療。告知患者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注意用藥原則,端正服藥意識,堅持服藥。講解所用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副作用,不能擅自停藥、減量或更換藥物。養(yǎng)成每日晨備好一天的藥放在小藥杯中于餐前服用的習慣。提醒患者服藥期間防止性低血壓 暈倒或跌倒等意外傷害的發(fā)生[12]。
2.4藥物不良反應
2.4.1藥物不良反應(ADR)是指在正常用量情況下,由于藥物或藥物相互作用而發(fā)生意外,與防治目的無關的不利的或有害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臟器生理功能出現退行性改變,影響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使具有藥理活性的代謝產物蓄積,同時老年期患病率上升,對藥物的敏感性發(fā)生改變,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高。有資料顯示,61~70歲為15.2%,71~80歲為18.1%,80歲以上為24.1%;老年人?;级喾N疾病,往往同時接受多種藥物治療,易產生藥物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表明,2種藥合用可使藥物相互作用增加6%,5種藥增加50%,8種藥合用增加100%,用藥種類越多,發(fā)生ADR的危險性越高。ADR的發(fā)生率與用藥品種呈正相關;多數老年人因安全用藥知識認知度不高,用藥次數和劑量不當、擅自服用或濫用非處方藥,易產生ADR。老年人ADR的一旦發(fā)生,程度和后果較嚴重,如暈厥、跌倒、甚至死亡[13]。
2.4.2預防藥物不良反應的措施:要注意觀察老年人用藥后療效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老年人血管運動中樞的調節(jié)功能不太靈敏,壓力感受器發(fā)生功能障礙,即使沒有藥物的影響,也會因為的突然改變而頭昏,老年高血壓患者在使用降壓藥時尤其易發(fā)生直立性低血壓。因此,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時動作要緩慢,避免意外發(fā)生;根據老年人的服藥能力、生活習慣,給藥方式要盡可能簡單,在安排服藥時間和服藥間隔時,既要考慮老年人的作息時間,又應保證有效的血藥濃度。對服藥依從性較差的老年人,藥物未能取得預期療效時,更要仔細詢問患者是否按醫(yī)囑用藥,對于長期服用某一種藥物的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監(jiān)測血藥濃度[13]。
2.5生活習慣指導
2.5.1保持生物鐘規(guī)律,充足睡眠,生活起居有規(guī)律。
2.5.2戒煙、戒酒干預:通過干預要求患者在短時間內戒煙,建議男士每日飲酒應
2.5.3避免喝濃茶、咖啡、可樂等易引起血壓升高的飲品。
2.5.4少泡溫泉、桑拿等項目,避免血壓升高。
2.6健康運動指導 適宜的運動可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合理安排運動量:指導患者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選擇適 宜的運動方式,對中老年人應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3類運動,具體項目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等。運動強度因人而異,注意勞逸結合,運動強度、時間和頻度以不出現不適反應為度[15]。
2.7心理護理指導
2.7.1高血壓是一種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而,社區(qū)護理服務中,心理護理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和患者及其家屬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要做到主動、熱情地去關心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和他們交流,盡可能更多地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 性格特點、家庭經濟能力等,這樣更有利于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提供幫助和護理服務。其次,要擅于通過談的方式緩解患者消極的心理情緒。老年高血壓患者情緒的自控能力較差,常常會表現出緊張、焦慮、煩躁、易怒的心理特點。所以,社區(qū)心理護理應針對以上情形,選擇合適的言語、 態(tài)度向患者介紹不良情緒對高血壓病情的發(fā)展起著誘發(fā)和促進的作用,并且用溫暖的話語去安慰、勸解患者,使其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6]。
2.7.2要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情緒緊張、急躁生氣、心理不平衡等, 都可使交感神經興奮, 血壓升高。在家訪和心理咨詢過程中,耐心傾聽患者訴說,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及有關社會心理因素進行心理疏導。提出改變不良性格的方法, 教會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通過其自身努力, 保持心理平衡。在護理過程中使患者在理解病情的基礎上以接受、支持、保證的原則進行治療性接觸, 使患者得到直接的心理援助,并擁有高血壓相關的保健知識,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17]。
2.8定期測量相關輔助檢查
2.8.1每天定時監(jiān)測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在評估血壓水平、評價降壓效果、提高服藥依從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口頭講解、現場示范、實際操作練習 等方法培訓患者及其家屬正確測量血壓方法和注意事項,直至患者或家屬能正確掌握測量血壓的方法。制定自我血壓監(jiān)測記錄登記本,詳細根據日期、時間、血壓,回訪或家訪時檢查并根據血壓情況指導其調整測量間期和頻率[18]。
2.8.2定期測量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及尿液等檢驗:低?;颊呙?個月至少復查血壓一次,監(jiān)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每年復查一次血脂、血糖、腎功能及眼底;中?;颊呙吭轮辽購筒檠獕阂淮危瑫r監(jiān)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每年復查一次血脂、血糖、腎功能及眼底;高?;颊呙吭轮辽購筒檠獕阂淮危瑫r也要監(jiān)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若無血脂異常和糖尿病者,每6個月復查一次血脂、血糖、腎功能及眼底,必要時調整非藥物治療的內容和強度,出現嚴重的臨床情況立即轉診[19]。
2.8.3定期檢查同型半胱氨酸(Hcy):Hcy含量的增高可能誘發(fā)老年人血管壁彈性的變化和功能性受損,而這一種損傷又進一步誘發(fā)血管調節(jié)機制的受限,造成高血壓病。Hcy測定對于有效診斷和預防社區(qū)中老年高血壓具有重要意義,高血壓的發(fā)病可能與Hey具有相關性[20],所以要定期檢查,降低血液中的Hcy對改善高血壓不良癥狀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2.9定期發(fā)放宣傳材料、健康教育材料:發(fā)放宣傳小冊子,普及高血壓疾病知識,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相關非藥物控制和治療高血壓的知識知曉率;社區(qū)定期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課,以便于小組成員多與專家咨詢和交流;利用小區(qū)黑板報、 布告欄等大眾傳媒手段進行非藥物治療知識的教育和普及[21],也可舉行高血壓知識講座,提高病情的知曉率,使患者自覺控制血壓。
2.10鼓勵家屬支持與參與醫(yī)務人員應鼓勵家屬多關心和支持老年患者,幫助其解除思想顧慮,減輕負擔,并讓患者感受家庭溫暖,保持良好心態(tài),避免抑郁、焦慮情緒,對疾病的控制有明顯幫助。同時指導家屬學會觀察病情變化,監(jiān)督提醒老年患者按時服藥、定期復診。為了方便老年患者服藥,可用字體較大的標簽標明藥物名稱、劑量、用法,并把早午晚藥物用不同顏色藥盒分開放置,用便條紙、鬧鐘等提醒患者按時用藥,避免錯服、漏服[22]。
3 小結
高血壓患者大都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作為社區(qū)要從健康宣教開始,普及高血壓的防治知識。高血壓患者應按規(guī)律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才能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高血壓現代綜合療法已遠遠超出了以往治療的觀念,社區(qū)護理的健康教育干預被公認為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方法,僅能教會患者關于高血壓的一般知識,患者對疾病的并沒有充分認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的提高也不明顯[23]。尊重社區(qū)老年患者,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人存在五個層次的需要 , 在生理與安全的需要之后是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實質就是人類基本需要被滿足的程度與健康成正比,護理就是滿足和維持患者各種需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做好需要和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社區(qū)護士尤其在對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中要注意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應用,從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社會活動等方面,與患者換位思考,為社區(qū)老年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提高晚年生活質量[24]。
參考文獻:
[1]劉耿科.老年高血壓患者保健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雜志,2014,30(10):1596-1597.
[2]黃淑芬.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討[J].西部醫(yī)學雜志,2005,17(3):283-283.
[3]鄧天明.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情況及降壓思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3):326-327.
[4]暢海芳.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263-264.
[5]馬光,王婷婷,李玉萍,等.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3,30(9):837-838.
[6]李隨珍,武鳳蓮.高血壓病患者的社區(qū)護理[J].全科護理雜志,2008,6(10):2625-2626.
[7]李玉花.對高血壓患者社區(qū)護理的一點體會[J].學術交流雜志,2014:109-110.
[8]吳永霞,王青麗.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護理干預[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8,38(2):45-46.
[9]褚強強,唐海沁,夏光云,等.社區(qū)老年患者相關心血管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狀況調查及干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2):134-136.
[10]張蕾.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3,13(25):264-277.
[11]汪旭,劉馨.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J].中外醫(yī)學研究雜志,2011,9(10):65-66.
[12]胡新.老年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醫(yī)學導刊,2008,(2):31-31.
[13]楊玉琴,楊慧玲,黃小麗,等.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現狀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10):2806-2807.
[14]陳秀萍,郭B玲.老年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措施與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雜志,2013,11(33):244-245.
[15]李小珍.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雜志,2009,47(2):108-109.
[16]衣揚.老年高血壓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雜志,2013,11(29):537-538.
[17]陳小芳.北濠社區(qū)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2008,20(15):1807-1808.
[18]田玻瑜.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遵從行為及干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4,(3):473-474.
[19]胡剛慧.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與管理[J].醫(yī)學信息雜志,2010,23(8):216-216.
[20]馬曉春.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測定在社區(qū)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藥雜志,2014,36(12):1796-1797.
[21]高珊珊.社區(qū)老年高血壓細節(jié)管理對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4,3(161):88-89.
[22]高倩誼.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3):40-41.
篇4
【關鍵詞】 原發(fā)性高血壓;健康教育;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61-01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約有5%的高血壓病人,血壓升高是由于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壓發(fā)病率較高。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群體在我國大幅度的增加,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危害。我國流行病學研究調查,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內地,城市高于農村[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20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在36-78歲之間,平均年齡在(63.19±3.02)歲,其中。隨機平均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為觀察組,另一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程度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 規(guī)律運動 高血壓患者由于缺乏鍛煉,可適當的進行長期運動有降壓健體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前必須接受相關的檢查以排除運動禁忌及繼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生的可能。有氧運動戶外運動要比無氧運動的降壓效果更加顯著[2]。
1.2.2 合理飲食 臨床醫(yī)學認為只有健康的飲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壓,飲食習慣不僅對人體有滋養(yǎng)的作用,而且飲食療法是防治高血壓的首要步驟。因此限鈉鹽入量首先要減少烹調用調料,并減少食用腌制品。減少脂肪的攝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應在總熱量的25%以下。適當的進行補充鈣和鉀鹽,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牛奶。限制飲酒量,飲酒量每天不得超過50克乙醇的量。
1.2.3 減輕壓力 指導患者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避免腦力勞動過度興奮,減輕精神壓力,保持生活環(huán)境起居安靜舒適,避免噪音嘈雜,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不規(guī)律服藥等,可以適當的聽聽音樂、看報紙雜志、下棋、練氣功、打太極拳等,以調節(jié)緊張情緒,放慢生活節(jié)奏,保持穩(wěn)定心態(tài)。在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上適當休息與活動提高機體的活動能力,但不宜做劇烈運動,如登山、提重物、跑步等,合理運動保證足夠的睡眠。
1.2.4 服藥依從性健康教育 ①有專門的護士主動與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用藥情況,了解患者是否規(guī)則用藥,有無擅自漏服藥物,口服其他非醫(yī)囑類虛假藥物以及不良嗜好與習慣等。②對于患者家屬進行有必要的健康指導,家屬能夠做到督促和幫助按時吃藥、定期測量血壓,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指導正確的飲食、休息等,加強患者對服藥的依從性。
1.3 數據統(tǒng)計 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11.3軟件包完成,P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以及血壓控制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 討 論
3.1 高危因素分析 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而高血壓人群認知率、控制率以及治療率僅為30.2%、6.1%好24.7%,這些總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3]?,F今高血壓已成為我國目前患病率最多、人群患病最為普遍的嚴重疾病之一。隨著高血壓患者的不斷增多,隨之出現的心、腦血管性疾病、腎功能不全以及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在本次的調查結果中表明,高血壓的高危因素主要與高鹽膳食、飲酒、缺乏鍛煉,肥胖、吸煙,精神壓力過大密切相關。
3.2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危險因素之一,又是一種人為可以改變的因素[4],其中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高血壓人群認識到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及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指導患者堅持有效的治療,規(guī)律的運動、合理的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服藥的依從性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重點措施,而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率,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堅持合理適當的運動,讓患者配合治療,提高了高血壓治療效果,減少了相關疾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白智峰.老年高血壓患者脈壓和動脈彈性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9(12).
[2] 劉偉佳.廣州市65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特征及防治現狀[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2(9).
篇5
關鍵詞: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并發(fā)癥
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起病急,局灶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腦血管病,通常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1],在我國由于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隨著治療水平的提高,病死率會下降,但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將會增加。據有關研究表明[2-3],有效的早期康復最大限度的降低遺留殘疾的發(fā)生率,對提高生活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現將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總結如下:
1 心理護理
患者由能從事體力勞動者突然意識不清、肢體癱瘓,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大約有80%左右的腦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負擔,而腦卒中患者多見于老年人,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上致殘,更易于產生焦慮、憂郁、緊張、無能為力等心理變化,有部份病人表現恐懼、悲觀、失望、發(fā)怒、精神憂郁。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里斯的ABC 理論當中認為,患者的行為以及情緒反應與事件本身關系不大,通常是由于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認知評價而引發(fā)各種反應[4]。因此,護理過程中注意與患者進行交流,弄清楚患者所表達的希望與需求,探尋使其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與不合理信念,通過對患者的不合理認知進行挖掘與消除,避免刺激,耐心開導,使患者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祥和的環(huán)境,使患者學會對身心進行放松,隨后對患者通過努力對日?;顒拥耐瓿汕闆r進行指導與鼓勵,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建立正確的認知,使患者承認和接受患病事實,樹立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思想,力爭取得良好的預后,積極接受和配合治療及康復訓練。
2 康復護理
相關臨床康復試驗證明[5],康復護理干預開始的時間越早,遺留殘疾的發(fā)生可能性就越小,對患者的康復就越有利。通常情況下,早期康復治療開始的最佳時間是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wěn)定,病情不再發(fā)展后的48~72h[6]。從入院開始的急性期的預防: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腕和手關節(jié)伸展,手握小球或紗布,腿外側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平板或丁字鞋以防足下垂或外翻,足與踝呈90°;到恢復期的功能鍛煉:配合針灸進行有目的的功能訓練,先給患者在床上做四肢被動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運動?;贾霈F主動運動后,應開始做助力及主動運動練習,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循序漸進,對小關節(jié)特別要小心,因這些關節(jié)易強直,需多做運動,每次每個關節(jié)按不同的方向活動5~6下,進行3~5次/d;對患側大小腿、胸部肌肉要輕柔、有節(jié)奏地按摩讓其放松,而伸側的肌肉要按摩與揉捏相結合,減輕這些肌肉的孿縮,以免妨礙相關關節(jié)的運動,10~15 min/次,2次/d,直到患者主動自行運動。防止運動過量,因疼痛、疲勞都會使痙攣加重。
現代康復學認為,正確的床上,對避免患者將來出現異常的痙攣模式是相當重要的。良姿位擺放是腦卒中患者康復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護理和訓練項目。良姿位是高級神經中樞受損后預防異常肌緊張的最佳[7-8]。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治療師和醫(yī)生,進行姿勢的擺放。比如,患者在臥位的時候,我們建議患者多向健側這一側臥位[9]。上肢多保持成伸直狀態(tài),下肢擺成一個屈曲姿勢,髖膝踝關節(jié)都呈90°,保持屈曲的姿勢,我們叫做良姿位擺放。讓患者處于一個比較好的肢體的位置,可以避免下肢和上肢痙攣的出現,可以對抗其肌張力增高的情況。徐惠霞等[10]為探討腦卒中偏癱昏迷期間的臥位及被動運動訓練的療效做出對比試驗,提示正確臥位和肢體被動運動可明顯促進腦卒中偏癱昏迷患者運動功能恢復。
在康復訓練時,可以給患者聽一些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激發(fā)患者對訓練的興趣,保持在訓練時心情愉悅[11]。對于有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給予相應的語言功能鍛煉。語言康復應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不能發(fā)音的患者,可先學些單詞的發(fā)音,再依次學說雙音詞,詞語,短句,逐漸過渡到長句子[12]。
3 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
3.1避免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對于一般無特別呼吸道疾病患者,應主張要盡早坐位,避免長期臥床。伴吞咽障礙的患者,給與定時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氣管切開患者及時引流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及時清除食物殘渣和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護理, 避免誤吸到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
3.2胃腸道反應 應激性潰瘍和消化道出血是腦卒中的重要并發(fā)癥,遵醫(yī)囑合理應用胃粘膜保護劑。另外,鼻飼患者要嚴格控制每次鼻飼量
3.3高熱 高熱對加重腦卒中的損害是廣泛而嚴重的,觀察有無中樞性發(fā)熱,亞低溫有腦組織保護作用[13]??蛇\用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一般將體溫控制于35~36℃±0.3~0.5℃[14],連續(xù)觀察5~10d及時通知醫(yī)生停用亞低溫治療。
3.4預防便秘 讓患者建立一個正常的排便的習慣,按摩腹部,減少便秘,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防止腹瀉,做好肛周皮膚的護理。
3.5泌尿道感染 訓練膀胱功能,做好會清潔護理,防止泌尿道感染。
3.6預防壓瘡 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局部皮膚長期受壓,以發(fā)生壓瘡,應定時的翻身拍背,局部按摩,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必要時給與氣墊床使用。
腦卒中的醫(yī)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致殘率高。早期護理干預對于腦卒中的恢復和預后非常重要,在臨床中要充分重視治療與護理有效合理的結合,改善預后,增強患者社會交往能力和生存的信心,使其生存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楊莘.護理疾病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99.
[2]賈子善.關注老年腦卒中康復的特點[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7):601-602.
[3]洪麗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1):279-281.
[4]李留芝.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3):320-321.
[5]任俊英.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的療效觀察[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2,10(6):531-532
[6]史艷,解慶凡.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期腦卒中偏癱患者繼發(fā)障礙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9):819-820.
[7]趙利芬.腦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康復護理[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3,6(6):98.
[8]李廣萍,高英.腦卒中患者康復期的整體護理[J].中華醫(yī)學叢刊2003,3(2):64-65.
[9]黃麗霞,黃春桃,吳秋霞,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1):113-114.
[10]徐惠霞,畢曉林,田玉波.腦卒中偏癱昏迷期間的臥位及被動運動訓練[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8):3894.
[11]郝靈敏.腦卒中偏癱肢體早期康復護理的技法概要[J].大眾健康,2012,(11):157.
[12]張宏茹.淺談腦卒中偏癱的早期康復護理重要性的探討[J].按摩與醫(yī)學,2012,3(10):141-142
篇6
糖尿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起的并發(fā)癥。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有明顯增多的趨勢,但有相當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對該病的認識,有不少人甚至是一無所知,因此,開展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的糖尿病知識教育十分重要。我院對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除進行一般的治療及護理外,還采取口頭宣教、面對面示教、經驗交流等為主的糖尿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護理經過
1.1護理人員的培訓:只有護理人員全面掌握糖尿病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對患者實施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由于護理人員的水平和能力不一樣,可將糖尿病病因、發(fā)病機理、典型癥狀、病程進展、預防、飲食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降糖藥的種類、用法及副作用、血糖、尿糖的測定方法、正常范圍和判斷、降糖藥并發(fā)癥的預防保健等相關內容,制成書面材料、卡片等作為標準的健康教育計劃,通過培訓學習并考試,達到了標準要求,具備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1]。
1.2健康指導:通過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會背景等方面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疾病健康教育[2]。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如文化層次、社會地位、認知能力的不同,采取面對面示教、經驗交流、發(fā)放糖尿病手冊,舉辦糖尿病知識專題講座等,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被動治療變?yōu)橹鲃又委?。鼓勵患者及家屬相互交換經驗,認真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并給予科學指導。
1.3飲食指導: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治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療。飲食應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宜食各種新鮮清淡蔬菜及豆類、低脂、富蛋白、適量纖維素的食物,禁忌食用辛辣刺激性、煎炸食品,避免隨意增減食物,謹防因飲食不當而引起血糖不穩(wěn)定[3]。
1.4運動生活起居指導:適當的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以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的負擔,增加胰島素的分泌,減少發(fā)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運動時應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運動方式以散步、游泳、慢跑、騎自行車、做操等最佳,活動時應有人為伴,持續(xù)時間為30―60min,以運動時心率=170-年齡,作為運動量的適度尺度。每天檢查雙腳、穿上非常舒適合腳的鞋,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應慎重安排活動。
1.5藥物治療指導:讓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相關藥物知識,出現低血糖癥狀時的應急處理原則。指導患者掌握用藥時間、劑量、類型、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時間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教會患者如何正確抽吸、注射胰島素及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6并發(fā)癥的防治:糖尿病如果控制不當,可引起多方面損害,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學會自我監(jiān)測血糖,尿糖,了解并發(fā)癥的危害及防治,及早識別并發(fā)癥。
1.7血糖、尿糖自我監(jiān)測:自我監(jiān)測血糖是近10年來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進展之一[4]。在住院期間教會有條件的患者學會正確使用便攜式血糖儀,為調整藥物劑量及飲食提供依據。
2.護理效果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對糖尿病知識有了新的認識,能夠積極配合治療,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對生活充滿樂觀,對控制糖尿病充滿信心。
3護理體會
國內外醫(yī)學專家一致認為,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壽命越長,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人的認知水平,掌握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護理的方法,對穩(wěn)定血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至關重要[5]。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正確的健康教育指導,使患者更多了解有關糖尿病知識,使其主動配合治療,保證心態(tài)的平穩(wěn),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能更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延緩并發(fā)癥的出現和發(fā)展,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賈偉平.遏制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血糖盡快達標是關鍵[J1].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87(18):1225.
[2]黃健,徐潤華,張培生,等.護理學[J].第二版.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791.
[3]任小丹.110例門診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國際中華心身醫(yī)學雜志,1999,l(2):l15.
篇7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DM)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由門診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為護理干預組,另對2005年1月~2007年1月未能及時進行治療或因未行產前檢查入院而耽擱診斷或治療的妊娠糖尿病孕婦42例作為對照組。結果:干預組的妊高癥、羊水過多情況、泌尿系感染、巨大兒、早產、產后出血等情況,都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胎兒畸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GDM的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控制好血糖水平,是減少母嬰并發(fā)癥,保障孕婦平安渡過妊娠期的關鍵。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護理干預;血糖;尿糖
妊娠期糖尿?。℅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發(fā)現的糖尿病或糖耐量發(fā)生異常,而孕婦妊娠前并沒有糖尿病史或糖耐量異常病史[1]。最近資料顯示,GDM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達1.7%~16.8%[2],可能是與人們的生活飲食有關系,此病嚴重影響了孕產婦及圍生兒的安全,如巨大兒、羊水過多、妊高征等。對GDM能早發(fā)現、早治療,必要時終止妊娠,是減少母嬰危害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8年始對確診為GDM的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與指導,并隨訪跟蹤,取得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由門診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為護理干預組,另對2005年1月~2007年1月未能及時進行治療或因未行產前檢查入院而耽擱診斷或治療的妊娠糖尿病孕婦42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孕婦年齡為23~37歲,平均(27.5±4.5歲),其中初產婦82例,經產婦35例。兩組在年齡、孕次、孕周及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 干預組孕婦于24~28周給予50g葡萄糖篩查,血糖≥7.8mmol/l者,空腹下再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分別測得空腹血糖及口服75g葡萄糖后1、2、3h這4個階段的血糖值,正常值應該分別是不超過5.6、10.5、9.2、8.0mmol/l。若其中任何2項或2項以上超過正常值,即可確診為GDM;如只1項超過正常值,視為糖耐量受損;如2次空腹血糖都≥5.8mmol/L或任何時候測得血糖≥11.1mmol/,并且空腹血糖≥5.8mmol/L者,都可診斷為GDM。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及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性。
2 護理干預方法
2.1 健康指導 GDM一旦確診,首先要對患者講解此疾病的相關知識;并給每個患者都建立檔案,內容包括年齡、孕周次、身高、體重、血糖、尿糖等,囑咐患者要定期自行檢測血糖或到院檢測血糖、尿糖;還要做到電話或信件隨訪,定期掌握好患者的情況。GDM患者常會表現出焦慮及抑郁癥狀,其發(fā)生率比正常孕婦高[3]。因而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該疾病對孕婦及胎兒、嬰兒的影響,同時也要協(xié)助患者消除此疾病對其心理的不良影響,使患者能進行自我心態(tài)調節(jié),減少焦慮及恐懼。護理人員也要與患者及家屬多作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也是緩解其不良心理的最好方法。
2.2 嚴格監(jiān)測血糖 嚴格控制血糖值達到理想范圍,并同時避免過度降血糖而致低血糖。參考值應是空腹血糖為3.9---5.6mmol/L,餐后2h血糖為4.4---8.0mmol/L,血清糖化血紅蛋白(HbAIC)<6%。孕婦最好能進行自我監(jiān)測,掌握其監(jiān)測方法,有條件者,每日監(jiān)測空腹及餐后血糖4―6次。
2.3 飲食護理 GDM患者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做到合理飲食,約80%左右的患者通過調節(jié)飲食習慣而明顯緩解了此疾病的發(fā)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3]。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飲食,一方面是要滿足孕婦和胎兒的營養(yǎng),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過高引起的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加,同時還要防止因過分限制營養(yǎng)攝入,引起饑餓性酮癥酸中毒。GDM孕婦的熱量控制要根據其血糖和體重來設定,早期所需熱量與孕前一樣,從孕中期以后,熱量控制到1500kJ水平,每周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占總量的40~50%,蛋白質20~30%,脂肪30~40%。少量多餐(5~6餐/d),主以粗糧為主,并多吃蛋、奶、豆類,水產品、新鮮蔬菜及含糖量低的水果,低鹽飲食。早餐約占總熱量的10%,中、晚餐占30%左右,上、下午及晚上加餐占30%,把孕期體重控制其增長在10~12kg內為佳。
2.4 運動干預 適當的運動有利于母嬰健康,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改善脂代謝紊亂,進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運動不宜過于激烈,一般以散步、做操、太極拳、孕婦瑜珈為宜,每日1次,30min/次,餐后1h進行。
2.5 胰島素治療 飲食運動調理后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患者應使用胰島素來進行治療。口服降糖藥有胎兒畸形或宮內死亡的危險,不建議使用。如果單純的控制飲食及運動控制效果不理想時,即需要實施胰島素治療。指導孕婦學會自查血、尿糖及判斷結果的方法,依據其血糖值來確定胰島素的用量,如有不適,及時求醫(yī)。
2.6 注意孕期衛(wèi)生 GDM患者妊娠期極易發(fā)生上呼吸道、泌尿系統(tǒng)、皮膚感染,這就需要孕婦有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來預防,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換衣、多喝水、生活作息規(guī)律,做好會陰護理,住院者要防止交叉感染,有感染時要及時正確的使用抗生素。都有益于GDM的控制,使患者安全渡過妊娠期。
3 結果
護理干預組與對照組的妊娠期并發(fā)癥、胎兒的情況對比。干預組的妊高癥、羊水過多情況、泌尿系統(tǒng)感染、巨大兒、早產、產后出血等情況,都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胎兒畸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GDM如果控制不當,對孕婦和胎兒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與孕婦的病情、高血糖發(fā)現的時間及是否能控制血糖水平相關[4]。此三大要素處理適當,就能保證GDM孕婦能安全渡過孕產期。對GDM孕婦要實施隨訪監(jiān)測,定期檢測血糖、尿糖,及時了解病情的發(fā)展及控制情況,必要時,及時應用胰島素來進行治療。
向患者及家屬傳播GDM的相關保健知識,減輕患者的心理障礙,避免因心理因素的影響而誘發(fā)加重糖尿病。指導患者以飲食調整治療為重要措施,要有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盡量減輕胰島素負荷,在保障母嬰機體營養(yǎng)平衡的時間,又要控制熱量。在孕期衛(wèi)生保健方面要特別注意尿路及皮膚感染,要有良好、有序的生活及作息習慣。
本文結果顯示,對GDM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關注血糖水平的監(jiān)測,做好健康指導工作,實行隨訪產前監(jiān)測,及時治療并發(fā)癥,可以明顯降低圍產期母嬰的并發(fā)癥,使GDM患者順利安全的渡過孕產期。
參考文獻
[1] 黃小利.高危妊娠管理效果回顧性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4):106一107.
[2] 王蔚軍,崔詠怡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情緒狀態(tài)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9):46
[3] 馬金秀,陳笑.心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治療效果分析[J].廣西醫(yī)學, 2008,30(1):36~37.
[4] 龍玲,蔣紅梅,王賢華,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觀察與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20(6):114.
作者單位: 418000 懷化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科
(上接第99頁)
[11] 謝靜,嚴明珠. 乳腺癌根治術后護理體會. 河南腫瘤學雜志,2005,18(4):302.
[12] 李慧. 乳腺癌病人的軀體、心理問題與護理. 護理研究,2004,18(11):1891-1893.
[13] 王麗. 整體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治療的作用. 護理醫(yī)學,2003,12(3):332.
[14] 龐永慧,茅傳蘭. 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功能鍛煉的研究進展.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5):91-93.
[15] 張愛英,李美珍. 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方法.康復與護理,2008,26:1.
[16] 張冰敏,方小君,李瓊妹,黃曉華. 乳腺癌根治術后上肢功能鍛煉.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26(11):1342-1343.
[17] 姜寧,孫朝輝,鄒向東. 乳腺癌術后的康復鍛煉方法. 黑龍江醫(yī)學,2003,27(9):702-703.
[18] 陳歆悅,吳俁. BRCA1 分子生物學特性與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中華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7(9):803-805.
篇8
【關鍵詞】糖尿病 護理 循證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8-308-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重大疾病之一。循證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在循證醫(yī)學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門新的護理學科,是指護士慎重、準確和明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并結合多年的專業(yè)技術和臨床經驗,充分考慮到患者的意愿,最后實現三者的完美結合,進而制定出的相應護理措施。本文分析了循證護理法對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醫(yī)院選取76例患者,其中包括51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均在38―85歲之間,病程最長者為28年,空腹血糖值最高者為26.4 mmol/L。合并糖尿病足9例,腎功能損害16例,心臟病13例,周圍神經病變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中專44例,大專以上18例。76例患者的相關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護理方法
2.1實驗護理方法:循證總結問題,藥物療法,飲食護理法,運動療法,健康教育及低血糖的防治,心理循證護理,足部循證護理,方法如下:
2.1.1循證總結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詢問、查閱病歷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并對相關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臨床觀察中的問題主要有:患者的病程、血糖的高低以及其穩(wěn)定狀況;缺乏對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保健知識的了解;問題考慮過多,心理負擔重,出現抑郁、悲觀、焦慮、恐懼等精神狀態(tài);缺乏對自身疾病的了解,過于看重醫(yī)療費用;缺乏藥物治療以外的治療方法。
2.1.2 藥物療法
2.1.2.1通過口服降糖藥物進行護理,分為磺脲類和雙胍類。病人應依據醫(yī)生規(guī)定進行服用,不能隨意增減藥量,而且要按時服用;指導病人注意觀察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2.1.2.2 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護理。為患者選擇長效、短效胰島素用后,保存溫度設為2℃~8℃。要進行定期注射,注射30分內必須進餐,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能按摩注射部位。以垂直注射法為宜。
2.1.3 飲食護理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合理的飲食有助于減輕胰島B細胞的負擔,糾正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該以控制總熱量為原則,而且要定時定量。
2.1.4 運動療法
對于糖尿病患者應根據其年齡、體力以及病情的輕重,指導患者進行長期并且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有學者認為,運動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60-80次的范圍內。具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人的運動計劃。確定較為固定的運動時間、飲食時間以及服用藥物的時間。每日堅持運動一次,每次控制在30分鐘左右。還應教會患者檢查脈率,在運動后一半都要檢查脈搏數,使脈搏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在運動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在運動時發(fā)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
2.1.5 健康教育與低血糖的防治
很多情況下,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及時發(fā)現自己的病情,也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因此,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他們充分了解糖尿病發(fā)病的全過程、出現的臨床癥狀以及常見的并發(fā)癥等常識問題。還要幫助患者克服在進行治療中的恐懼緊張心理以及消極心理,根據不同患者實際狀況進行相關的教育,實現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作為醫(yī)生還應使患者能夠積極地面對問題,并積極進行配合治療。不斷提高患者的代謝控制,進而提高患者的生產質量。護士在進行巡視時應及時發(fā)現低血糖出現的早期癥狀,此時,應要求患者臥床休息,保持一定的安靜,及時檢查患者血糖的變化。如果血糖在每日的同一時間發(fā)作,則需要重新制定治療和飲食方案。
2.1.6 心理循證護理
長時間的治療,致使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會出現心理疾病。此時,應注意加強患對患者的心理治療。在進行心理治療時,應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及性格特點,并不斷揣摩其心理的變化,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在患者疼痛時,可以結合音樂療法緩解疼痛。
2.1.7 足部循證護理
根據糖尿病患者的病足分類以及病損分級程度,進行廣泛查證;通過伸筋草、紅花等活血祛瘀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蠶食清創(chuàng)法確保傷口的擴大,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糖尿病足實行不同的護理方法。
2.1.8加強病情觀測,根據病情及時護理計劃
護理的過程中,為患者建立起個人健康檔案,實行定期血糖監(jiān)測的策略,并以監(jiān)測的結果為依據,對護理計劃進行適當且合理的調整,同時,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最新的循證護理證據以及病患的病情,為其提供出必要且恰當的個體化護理指導,以便保證護理計劃的有效實施。
2.2 對照組給予糖尿病的內科常規(guī)護理法。不進行循證護理。
3結果
上述各種循證療法,低血糖的反應表現及處理,皮膚及足部的護理,血糖控制理想等,共計100分,分掌握優(yōu)良(80~100)、基本掌握(60~79)、掌握差(0~59)三級標準。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基本掌握情況比較[例(%)]
組別N掌握優(yōu)良基本掌握掌握差
對照組3828(76.0)7(16.0)3(8.0)
實驗組3812(32.0)14(36.0)12(32.0)
注:經秩和檢驗,兩組比較,p
4 討論
糖尿病是患者因為神經出現病變最終失去感覺或者因為缺血而失去活動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病。經研究證明,執(zhí)行糖尿病臨床護理路徑在降低成本、縮短住院時間以及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循證醫(yī)學護理法在糖尿病中的應用可以說是醫(yī)療技術進行以及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更希望與醫(yī)生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既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也有利于醫(yī)生進一步探究病因,推動醫(yī)學工作的不斷進步。循證護理遵循科學護理的原則,根據現有的研究證明,循證護理為臨床實踐制定出完整的護理方案,是一種科學有效地護理方法。要提高循證護理在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有效性,必須對理論知識進行加強與鞏固,提高護理人員的循證素質,保證護理人員相關專業(yè)知識的不斷更新,能夠對護理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發(fā)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促進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
可以說,循證護理是臨床工作的基礎,應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涉及,并進一步探究循證護理的有效解決方法,不斷進行實踐和探索,其技術水平和理論依據才能夠得到不斷的發(fā)展進步,在臨床中進一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唐夢飛.循證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09(4).
[2]姚鴻.糖尿病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yī)藥,2009(10).
[3]陳燕紅.循證護理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5).
篇9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有焦慮抑郁情緒的冠心病患者182例,男102例,女80例;年齡44~75歲,平均(57.6±5.3)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91例。兩組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史,能正確回答問題,在年齡.性別.各基礎病癥方面差異無顯著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冠心病的常規(guī)治療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1)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在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的同時發(fā)放入院須知及自行設計的冠心病相關知識和需求調查問卷,對患者及陪護人員的年齡、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要進行個體化宣教。(2)盡量將新入院患者與已病情好轉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病友可通過自身的療效進行宣教,增加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對治療的依從性[3];(3)老年人對有些問題理解較慢或容易遺忘,可能就某一問題反復詢問,因此護理人員要耐心傾聽,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耐心講解與冠心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并向其說明焦慮抑郁負性情緒對冠心病治療的不良影響 [4];(4)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調整的方法.做好疏導和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使其達到心理平衡和安慰。(5)體育鍛煉。教育患者鍛煉的方式要因人而異,運動要規(guī)律化,循序漸進,避免過分劇烈和競爭性的運動。運動強度上逐漸達到年齡預期最大心率的70%.80%。運動時間上逐漸達到20~30 次,運動頻率上逐漸達到3~5次,周。(6)出院指導。對出院患者定期復查隨時指導,建立患者檔案手冊,在患者出院后第1、3、6個月進行電話追蹤宣教.發(fā)送手機短信,提醒患者做好服藥依從性,注意飲食、休息.
1.3 評價療效的方法:入院時與出院后1個月采用Zung 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抑郁的評定[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時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后1個月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入院時、出院后1個月SAS與SDS評分比較(x ±s)
注:與本組入院時和對照組出院后1個月比較, P
3 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臨床發(fā)病率日益升高,隨著中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血管病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一大殺手。由于慢性疾病病程長,患者一旦患病,其治療過程往往伴隨一生,因此,大多數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在情緒多變、焦慮抑郁。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入院時SAS和SDS量表評分顯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負性情緒。
研究表明,受心理負性情緒的反復影響,必然會導致一系列的身體變化及應激反應,表現血壓升高、心率增加、血液中兒茶酚胺水平升高(6),繼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基礎代謝率增高,血液黏稠度、血小板積聚性也隨之增加(7),從而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使藥物不能發(fā)發(fā)揮其正常的治療作用。隨著醫(yī)學、生物學研究的深入,對疾病的治療也有了新的定義,不僅注重身體的治療,更要重視患者的心理治療 。本研究中針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相關因素采取了相應的護理干預,出院后1個月兩組的SAS和SDS評分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后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進行護理干預后評分顯著降低,與干預前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緩解或消除其焦慮抑郁負性情緒,可促進其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黃 健,劉 玲.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6):1472
[2] 許 燕,張建欣.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護理[J].護理雜志,2008,25(1):32
篇10
[關鍵詞] 肛腸外科;專業(yè)性;??菩裕粐g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4(c)-0123-03
Research of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norectal surgery
ZHANG Xiaohong1 HE Qingming2
1.Department of Pa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2.Nursing Faculty, School of Medicine,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um of cases who take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3 in Department of Anorectal Surgery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retro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and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anorectal surgery, aiming a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nursing of anorectal surgery to improve the tolerance before opera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ecialized nursing, to further guide the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Anorectal surgery; Professional; Specializ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直腸肛管部位疾病是腸道常見的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該類病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由于醫(yī)學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加之個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學科分工就需要越來越細。直腸周圍外科疾病本屬于普外科范疇,因其部位、治療等特殊性,在一些三級醫(yī)院逐漸分離并成立了獨立的肛腸外科,手術是治療肛腸疾病包括肛裂、痔、肛周膿腫、直腸癌等常用方法。此類手術較之普外科其他部位手術無論從部位、治療、護理、康復等方面都有一定??菩缘奶厥獾牟町愋裕虼?,筆者在肛腸外科臨床護理過程中,圍繞肛腸外科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工作,就其專業(yè)性、專科性及特殊性護理技術與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按其專科特性進行細心、精心地護理患者,對肛腸疾病的術后痊愈、康復、療效及減輕患者痛苦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1 病例資料
回顧性總結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肛腸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住院手術患者595例;其中男321例,女274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76歲,平均(38.03±0.56)歲;住院時間最短6 d,最長24 d。
2 術前護理
2.1 術前心理護理
肛腸外科患者術前常常因診療及護理過程中需要暴露隱私部位,以及術前劇烈疼痛、擔心手術成敗、麻醉意外以及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成敗等產生焦慮、憂郁、恐懼等心理不良反應,這些心理因素會增加手術的危險性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從而進一步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的康復。術前心理護理至關重要,針對疾病的輕重、病種、年齡、性別不同分別給予患者個性化、專業(yè)化、專科化的心理護理,積極主動溝通交流相關信息是獲得患者信任的前提,耐心細致的安慰啟發(fā)使患者更有安全感,親近體貼的工作方式可助患者恢復自信心,幫助指導患者學會心理自治,產生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能夠接受并配合特殊治療及護理??勺们檫x擇恰當的心理治療手段,減輕焦慮與恐懼,提高患者耐受手術的能力??傊ㄟ^實施人性化護理,提高護理質量,讓患者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順利接受治療[2]。
2.2 ??苹o理
肛腸疾病手術前護理工作除過常規(guī)的備皮、麻藥皮試、輸液等,還需要從下列4個方面?zhèn)戎剡M行??苹o理準備:
2.2.1 術前疼痛的護理肛腸外科疾病如肛裂、膿腫、嵌頓痔、直腸癌等術前患者均有較為劇烈的疼痛,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不同程度的反應,不僅可影響治療及護理,也進一步影響到后期的康復。護理時既要給患者講清疼痛發(fā)生的原因與個體應對方法,還要根據醫(yī)囑采取適當的止痛措施,同時采用心理護理技術與方法,轉移患者注意力,減壓減痛。執(zhí)行好醫(yī)囑,使用好鎮(zhèn)痛藥物,密切觀察的毒副作用。
2.2.2 術前大便通暢的護理便秘是肛腸外科疾病常見病因或誘因,為使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減少并發(fā)癥,術前要根據病情解決大便通暢問題,護理時除過飲食飲水、適當運動等基本生活護理外,要注意通便藥物的準確合理使用,防止通便過度,降低藥物副作用,減輕患者心理顧慮。
2.2.3 術前衛(wèi)生的護理坐浴是肛腸外科手術前后常用的一項護理技術,簡單易行,操作方便,是保持周圍清潔無菌,防止術后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臨床護理時護士要不厭其煩教會患者正確實施坐浴,注意告知水溫、藥液濃度的估計、坐浴時間等,注意遮擋與保暖,年老體弱者坐浴后要注意攙扶起立,防止暈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務必使患者能夠堅持坐浴。
2.2.4 術前腸道準備的護理肛腸手術后切口臨近或者位于口,為了減少術后排便次數,防止切口被污染直至感染,術前進行必要的腸道準備十分重要。目前臨床較常采用的是口服甘露醇,甘露醇為容積性瀉藥,口服后使小腸內滲透壓增高,阻止腸道回吸收水分,增加大腸內容的容積,從而刺激腸壁引起蠕動,而產生導瀉作用。此種腸道術前準備因其口感好、飲水量少、費用低,易被大多數人接受。護理時注意觀察服藥后有無消化反應,囑咐家屬注意攙扶患者,防止跌傷等意外,注意觀察有無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現象,并能及時補充、糾正,以便保障手術順利實施。
3 術后護理
3.1 術后常規(guī)護理與病情觀察
肛腸外科患者術后進行床邊護理是術后護理的重要階段,護理人員要認真巡視病房,細心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尤其是術后的血壓變化,如直腸癌手術后,手術部位引流管24 h出血量應低于300 mL,如超過患者會出現有胸悶、煩躁、脈快、面色蒼白等表現,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醫(yī)生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密切觀察輸液效果與藥物反應,如出現高熱、腹脹及惡心嘔吐等不適,應給予物理降溫、胃腸減壓等措施,并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開展??谱o理。
3.2 術后患者的飲食及活動的護理
肛腸外科術后何時進食、進何種飲食均根據手術方式、大小、范圍等確定,一般如肛裂手術、痔手術等,術后切口開放,多要求術后3 d內限制排便,防止切口被污染,必要時藥物如阿片酊控制大便。直腸癌術后患者飲食要求更為嚴格,術后3 d內禁食,3 d后腸蠕動恢復、排氣方可進流質飲食,7 d左右可進半流質飲食,15 d可進普通飲食,事實上,多數患者在胃腸運動恢復之前就已經可以耐受進口飲食[3],飲食要有規(guī)律,講衛(wèi)生,禁止進食生冷硬等食物;肛腸疾病術后原則上應鼓勵患者在12 h后開始活動,根據病情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做適當運動。做深呼吸、咳嗽動作,有利于肺部活動,排除分泌物。指導患者做“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切口愈合。一旦病情允許應及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防止發(fā)生術后腹脹和便秘。
3.3 肛腸外科手術后患者“過三關,闖三難”的護理
有人研究總結肛腸疾病術后患者往往要渡過疼痛關、換藥關、擴肛關以及排便難、飲食難、行步難。特別是大腸疾病均為開放傷口,血管、神經豐富,痛覺敏感,術后換藥、排便均成為一道道難關[4],這表明肛腸外科臨床護理具有獨特的??铺攸c,在實施護理時要專業(yè)化、科學化、精細化,做到有效、少創(chuàng),患者滿意。
3.3.1 幫助患者渡過心理關肛腸外科患者術后切口疼痛較其他外科術后疼痛要重,而術后換藥與擴肛治療又會加劇疼痛,加之需要不斷涉及患者隱私,就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恐懼、焦慮,表現為煩躁、易怒甚則嚎哭、呼叫、罵人等異常行為;術后還因疼痛的刺激、作用及緊張、羞澀等心理,導致患者出現二便困難,其痛苦難以言表,加之治療需要的禁食以及切口部位特殊引發(fā)的行走不便,這些不同原因引發(fā)患者術后要積極應對的“三關、三難”。護理時首先要做好相關知識教育,耐心地解釋某些劇麻鎮(zhèn)痛的利弊,講解換藥、擴肛的重要性,解釋發(fā)生“三關、三難”的原因,使患者對術后情況的發(fā)生心中有數,消除顧慮與不必要的恐慌。其次是積極做好心理護理,要同情理解患者,將心比心,積極主動溝通,鼓勵患者有效表達不適與痛苦,正確使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轉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心理應對能力和心理自助能力,充分利用好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幫助患者渡過因疼痛、換藥、排便等引發(fā)心理痛苦,促進早日康復。
3.3.2 “過三關”的護理肛腸外科手術后患者“過三關”主要是局部疼痛護理問題,在心理護理與基礎護理前提下,護理人員應該注意傾聽患者的主訴,準確評估疼痛程度和性質[5]。護士要積極配合醫(yī)生做好換藥或擴肛護理,合理使用止痛藥物與止痛方法,良好的止痛可以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減低患者術后焦慮[6],選擇同伴教育,密切觀察藥物副作用,重點觀察劇毒麻醉鎮(zhèn)痛藥重復使用后引發(fā)的成癮,護理操作中一定要動作輕柔,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使患者安全順利渡過疼痛、換藥、擴肛這“三關”。
3.3.3 “闖三難”的護理肛腸外科手術后患者“闖三難”涉及的是周圍這一特殊部位術后的基本生活護理。使患者排便通暢首先要合理有效止痛,緩減心理障礙,再采取誘導排尿、排便等方式來解除,也可酌情選擇針灸、導尿等手段促排尿,排便難問題多可解決;術后飲食難也與患者懼怕排便排尿的痛楚及治療需要禁飲食有關,只要合理指導,調節(jié)、調整飲食結構與搭配,也可以很好解決;行步難是術后患者因疼痛而形成的階段性自主不自覺的被動性姿勢,是一種保護性措施,但給患者心理造成影響很大,解決好疼痛與換藥問題,這一難亦不難?!斑^三關,闖三難”其實涉及到的護理問題均直接或間接與術后疼痛相關,解決好肛腸部位術后疼痛問題是關鍵之關鍵。
3.4 人工的護理
人工即腸造口,是結腸、直腸癌術后常規(guī)治療措施,分為暫時性與永久性兩類。其是一項??菩詷O強的護理,在一些醫(yī)院已有專業(yè)性及??菩宰o理專家實施。腸造口者的康復包括心理、生理和社會生活的三個方面的康復,心理康復可以加快其生理康復,更有利于其社會生活的康復,從而提高腸造口者的生存質量[7]。人工基本的護理包括:造口開放初期糞便稀薄,對腹壁皮膚刺激大,易引起皮膚糜爛,應徹底消毒造口周圍皮膚[8],因此,保護人工周圍皮膚很重要,常用凡士林油紗條覆蓋造口周圍皮膚;同時也要保護好造口周圍的腹壁切口,一般于術后2~3 d開放造口,選擇側臥,隔離切口;指導患者進行正確飲食,2周后進軟食、普食,選擇三高一低食物,即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少渣食物,以保證患者足夠的營養(yǎng)及保持大便軟且成形[9],同時避免可致脹氣、便秘的各種食物;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造口袋,正視并參與造口的護理,克服心理自卑,積極面對;積極預防并發(fā)癥,防止造口狹窄或術后腸梗阻發(fā)生;出院時告知患者定時復查,有不適感覺,要隨時就診。
4 體會
肛腸病是指發(fā)生在直腸部位的疾病,大多數患者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害羞、怕痛,常常難以啟齒,同時由于肛腸病本身的解剖特點及其生理功能等因素的影響,術后極易引起疼痛、尿潴留,給患者帶來困擾,嚴重影響患者休息而延誤切口愈合,給患者身心造成痛苦[10-12]。大型專科性醫(yī)院之所以將學科分工越來越細主要源于學科發(fā)展需要和人的精力有限兩個原因,與之相對應的專業(yè)化臨床護理就具有??菩暂^強特征,本文系統(tǒng)研究總結了肛腸外科在基礎護理基礎上的較之其他外科臨床更具??菩蕴卣鞯呐R床護理差異性特點,尤其是圍手術護理過程中,強化專科性特色護理,不僅可提高患者手術前耐受力,也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在整體化護理模式下,重視專業(yè)性及??苹啬c外科臨床護理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心天.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56.
[2]朱志華,黃敏,王娜,等.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30):5917-5919,5889.
[3]Mattei P,Rombeau JL.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nus [J]. World J Surg,2006, 30(8):1382.
[4]雷三平,張曉燕.肛腸科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29:4163-4164.
[5]王燕潔.老年病人肛腸手術圍術期的護理[J].護理研究:下旬刊,2012,9:2552-2553.
[6]滕金亮,趙永泉,陳伯鑾.術后鎮(zhèn)痛對呼吸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0,21(3):160.
[7]方琦,丁瑛.結直腸癌行腸造口圍術期護理體會[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0(15):4251-4252.
[8]田明雪,楊愛菊,張艷萍,等.結腸造口圍手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4):317-318.
[9]牛玉玲.低位直腸癌患者行腸造口圍手術期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2):109-110.
[10]李燕,李澤輝.人性化護理服務對肛腸病人術后疼痛與尿潴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8):13-14.
[11]陳國純.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8):46.
[12]丁世娟.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0):53-54.
(收稿日期:2013-12-17本文編輯:張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