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解決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6 17:2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質疏松的解決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關節(jié)成形術;髖置換;強直性脊柱炎;嵌壓植骨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有效措施。由于AS患者多為青年男性,也為今后再次置換留有余地,大多選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部分患者因骨的代謝嚴重異常,加之長期缺乏足夠的體力活動,骨質疏松是常見并發(fā)癥,股骨髓腔常呈“煙囪”樣或“直立”樣,嚴重影響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的穩(wěn)定性,而不得不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1996年3月~2003年3月,作者采用自體骨嵌壓植骨非骨水泥型THA治療AS合并股骨側嚴重骨質疏松的髖關節(jié)病變17例(24髖)。經(jīng)過平均87個月的回顧性研究,效果滿意。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7例(24髖),男16例,女1例,術前均采用1984年紐約標準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手術時平均年齡35.1歲(20~52歲);髖關節(jié)活動功能均受限,其中6個髖關節(jié)呈骨性強直畸形,活動度為0°。術前患髖總活動度0°~140°,平均48.3°;合并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障礙4例,脊柱后凸畸形6例;生活不能自理、臥床者3例,生活部分自理、需扶雙拐者6例,在支具幫助下可做家務或輕體力勞動8例;術前Harris評分15~64分,平均34分。

1.2術前評估

術前正確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了解患者有無糖尿病、慢性感染病灶、甾體類或非甾體類藥物的使用史;檢查髖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情況,了解患髖有無畸形、肌肉張力和肌力。拍攝脊柱、骨盆、股骨上段及雙膝關節(jié)X線片。本組患者股骨上段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按照Singh指數(shù)分度標準,Ⅲ度9髖,Ⅱ度15髖;根據(jù)髓腔張開指數(shù)(CFI),(CFI是指小粗隆中心上20mm與下70mm處髓腔寬度的比率),如果CFI值>4.7,股骨近端髓腔就被描述成“倒置香檳型”;如果CFI值在3.0~4.7之間,股骨近端髓腔就被描述成“正常型”:如果CFI值<3.0,股骨近端髓腔就被描述成“煙囪型”,本組股骨上段髓腔均呈煙囪型。

1.3手術方法

手術采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手術開始前靜脈滴注抗生素。髖關節(jié)后外側切口入路。非骨水泥固定型多孔表面或羥基磷灰石涂層外套全髖假體植入。骨性強直患者采取先截骨后髖臼成形的方法,先于股骨頸基底部截骨,保留股骨距1.0~1.5cm截斷股骨頸。屈曲畸形嚴重的病人,術中松解髖周圍軟組織,包括髂腰肌、股直肌、髂脛束、縫匠肌等。外展障礙可切斷內收肌。用髖臼銼直接在真臼的原位造臼。股骨側骨質疏松嚴重,采用自體骨嵌壓植骨,方法為髓腔銼擴腔后,參考擴腔和術前X線片測量值,選用合適規(guī)格的股骨側假體。用髖臼銼打磨自體股骨頭成碎屑,植入髓腔內,取自體髂骨制成顆粒狀或火柴梗狀填塞于近段髓腔,使用比預計假體直徑小兩號的髓腔銼將自體骨壓緊,并壓縮轉子間及股骨近段松質骨,用同法再次植骨,使用比預計假體直徑小一號的髓腔銼將自體骨進一步壓緊,然后置入股骨側假體,并在假體轉子翼處添加自體骨顆粒,將其打實。安裝假體遵循壓力匹配原則。術后48~72h拔出引流管。術后2~3周可以坐起,術后6周可扶拐足趾點地下地,2個月后可部分負重,3個月后可完全負重。

1.4臨床和放射學評定

臨床評估根據(jù)Harris評分系統(tǒng)進行主、客觀指標的評價;放射學評定主要運用Gruen的7分分區(qū)法和DeeleandCharnley的3分分區(qū)法進行股骨柄和臼杯X線片分析。

2結果

17例患者24髖獲得了完整隨訪,隨訪時間3~10年,平均7.25年,術后無假體感染及脫位。術后恢復原來工作5例;從事輕體力勞動11例;1例行走時存在輕微疼痛,需扶單拐,生活基本自理;術后Harris評分74~96分,平均84.4分,其中優(yōu)16髖,良5髖,可3髖,優(yōu)良率87.5%。影像學評價:X線片見股骨假體與股骨近段緊密壓配;2個假體柄在5區(qū)有局限性的透亮線;1髖出現(xiàn)5mm的假體下沉,發(fā)生于術后1年內,經(jīng)過5年以上隨訪觀察,假體未進一步下沉,并與骨質接觸良好,目前無松動表現(xiàn)。髖臼側未發(fā)現(xiàn)有髖臼假體移位,Ⅱ區(qū)3髖、Ⅲ區(qū)2髖有局限性非進行性透亮線。髖臼螺釘周圍出現(xiàn)骨溶解4髖。

典型病例:患者,男,32歲。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雙側髖關節(jié)強直畸形,雙股骨側骨質疏松嚴重,股骨近端髓腔成“煙囪型”(圖1)。于2000年3月行雙側非骨水泥固定型THA。術中用髖臼銼打磨自體股骨頭成碎屑,植入髓腔內,取自體髂骨制成顆粒狀填塞于近段髓腔嵌壓植骨。術后加強功能鍛

煉,并定期隨訪。術后4年隨訪患者恢復良好,可從事輕體力勞動。X線片顯示髖臼及股骨假置滿意,無松動、移位(圖2)。

圖1術前X線片,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雙側髖關節(jié)骨性強直,雙股骨側骨質疏松嚴重,股骨近端髓腔成“煙囪型”圖2術后4年,髖臼及股骨假置滿意,無松動、移位

3討論

AS患者在脊柱關節(jié)炎的同時或稍后常常出現(xiàn)外周關節(jié)的病變,其中以髖、膝、踝關節(jié)改變多見。約1/2侵犯髖關節(jié),常雙側受累。發(fā)病年齡越小、外周關節(jié)侵犯越早,病情的嚴重性和致殘率就越高,預后較差。一般早期AS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功能鍛煉來控制癥狀,減輕疼痛,解除僵硬,但是對于疼痛劇烈,病情發(fā)展快,出現(xiàn)嚴重功能障礙和畸形的患者就應盡早手術治療。施行THA是目前公認的有效改善關節(jié)功能的方法[1,2]。

AS患者因骨的代謝異常,加之長期缺乏足夠的體力活動,因而普遍存在骨質疏松,且程度隨病情的演進日益加重,又以松質骨豐富的股骨近段骨量丟失最為嚴重,導致股骨上段骨皮質變薄,髓腔變寬。臨床通過測量Singh指數(shù)和髓腔擴張指數(shù),在術前評估股骨近段形態(tài)學改變和骨質疏松程度,為選擇假體類型和固定方式提供參考。髓腔形態(tài)呈普通型或骨質疏松較輕患者,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已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3];髓腔形態(tài)呈煙囪型或嚴重骨質疏松患者,有作者認為髓腔形態(tài)接近直立,假體植入后不能與骨皮質緊密吻合,難以獲得可靠的初始機械穩(wěn)定,且AS患者骨組織增生反應能力較差,很難有骨組織長入到多孔層而達到生物固定的效果,因此傾向于使用骨水泥型假體固定[4,5]。

但是AS患者一般較為年輕,術后活動量相對較大,以及脊柱的后凸畸形、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屈曲攣縮可以導致異常的步態(tài),增加了假體的壓力,均可以導致假體的早期松動,采用骨水泥型假體固定,意味著翻修時股骨骨量的更大丟失,甚至造成嚴重骨缺損。

針對以上問題,作者借鑒人工全髖關節(jié)翻修術經(jīng)驗,采用自體骨嵌壓植骨技術解決AS患者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股骨側假體植入后不能與骨皮質緊密吻合,難以獲得可靠的初始機械穩(wěn)定性的難題。本組患者17例(24髖)手術時平均年齡34.6歲,術前股骨側骨質疏松嚴重,髓腔呈煙囪型,術中用髖臼銼把自體股骨頭打磨成骨屑,植入髓腔內,取自體髂骨制成顆粒狀或火柴梗狀填塞于近段髓腔,通過幾何形態(tài)匹配型髓腔銼壓縮,術中假體固定穩(wěn)定。術后患者臥床4周后扶雙拐下地行走,患髖3個月以內不負重。1例術后假體下沉5mm,經(jīng)過5年以上隨訪,假體與骨質接觸良好,未進一步出現(xiàn)假體松動。作者認為自體骨嵌壓植骨充填,消除了假體微孔涂層與骨質間的間隙,確保假體的初時機械穩(wěn)定性,為骨長入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移植骨愈合后可以增加骨皮質的厚度和密度,而且還可以為將來的翻修提供充足的骨量。

由于股骨近段骨皮質變薄,髓腔寬大,術中切忌暴力,尤其在行髖關節(jié)脫位、復位及旋轉下肢時更應注意,避免發(fā)生股骨干骨折。擴大髓腔時應注意方向,擴髓方向應保持與股骨縱軸一致,避免偏心擴髓或造成股骨皮質穿孔。

總之,骨質量對非骨水泥假體置換的療效影響較大,我們采用嵌壓植骨技術進行骨質重建,為AS合并嚴重骨質疏松患者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臨床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SweeneyS,GuptaR,TaylorG,etal.Totalhiparthroplastyinankylosingspondylitis:outcomein304patients[J].JRheumatol,2001,28:1862-1866.

[2]崔旭,張伯勛,李靜東.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56例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9:666-668.

[3]常增林,李鋒,陳安民,等.強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中期隨訪[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9、20:1339-1342.

篇2

有人說“一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更支持了這一說法:常吃蘋果有助預防心臟病。

研究人員認為,蘋果所含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可起到消除體內炎癥的作用,而且蘋果還富含對身體有益的果膠及多種膳食纖維,這些物質可幫助清除體內垃圾,降低膽固醇水平,從而起到保護心臟和預防多種疾病的作用。

不過專家指出,新鮮蘋果的保健功效更好于蘋果干,因為蘋果在干燥過程中會失去一些營養(yǎng)成分。(《新華網(wǎng)》)

發(fā)型反映內心特質發(fā)型另類有表現(xiàn)欲

很多人都會精心打理自己的頭發(fā),其實,發(fā)型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對女人來說,飄逸的長發(fā)看上去溫柔大方,這樣的人通常內心淳樸、個性善良,有很好的人緣,會照顧人。而波浪形長發(fā)顯得充滿魅力,這種人也通常個性分明、向往自由,做事目標很明確。

短發(fā)女性看起來精神爽朗,她們做事有條理,分得清輕重緩急、不愛拖拉。喜歡梳髻或盤頭的女性端莊自律、性格比較傳統(tǒng),她們重視家庭,尊老愛幼、顯得乖巧懂事。

男人的發(fā)型同樣重要。有些男人發(fā)型隨意、很少修飾,他們生活中也喜歡隨遇而安,遭受挫折知道如何安慰自己。頭發(fā)飄逸流暢的男人,做事情比較圓滑,懂得世故練達,棄滿自信。簡潔短發(fā)的男人,多數(shù)擁有強大的野心,他們工作、生活細致,希望精益求精。

發(fā)型另類怪異的男人,追求自我,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喜歡留平頭的男人,男人味十足,但思想比較保守和傳統(tǒng),他們看不慣軟弱的男性,性格堅毅,有時顯得有些霸道。留光頭的男人看上去有些神秘,也許是為了引起注意,也許是為了搞笑夸張,難以揣摩他們的心思。(《生命時報》)

男人帶孩子 智力水平高

心理學專家認為,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個家庭,面對同一個孩子,兩個大人的家庭教育卻存在著許多差異。這除了與父母文化、修養(yǎng)差異有關外,更多的應是性別差異造成的。

那些寧愿在家里照顧孩子的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品質,發(fā)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數(shù)母親對孩子都是有較高期望的,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顯得無計劃。

夫妻兩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問題上要一致,不能把責任推給對方。夫妻雙方都主動教育寶寶,寶寶才會感到爸爸對自己很上心,不敢鉆空子。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yōu)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母親們偶爾也要放手,讓父親們多照顧孩子,除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也能令家庭關系更加和睦。(《家庭保健報》)

第一印象好壞與眼白有關系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眼白干凈的人更有魅力,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研究人員表示,眼睛發(fā)紅或有血絲是角膜充血所致,通常是一個人情緒和健康狀況的重要癥狀,比如剛哭過、過敏或傳染病等。與眼白干凈的人相比,眼睛發(fā)紅的人更傷心、更不健康、更沒吸引力。

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對眼白與情緒及健康狀況的關聯(lián)判斷的能力似乎與生俱來。這些判斷也直接影響到對一個人魅力的印象。美的標準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但年輕健康卻總是占主流。(《現(xiàn)代快報》)

人類40至60歲最聰明

每個人都擔心自己變老,生病,頭腦變遲鈍。但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指出,雖然人到中年,身體有些部位開始變得脆弱,但大腦卻是越老越聰明。

美國西雅圖縱向研究機構從1956年開始的一項有關壽命的研究,是史上歷時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最有權威的研究之一。它對6000人的智力進行了長達40年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40~60歲的人在最復雜也最重要的認知能力方面,表現(xiàn)最為出色,甚至超過自己20歲時的能力。在40~65歲間,他們在詞匯、語言記憶、空間感以及歸納推理等方面表現(xiàn)最佳。男人的最佳年齡為50多歲接近60歲時,女性的最佳時期是在60多歲。

人到中年,也有著更多年輕人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對人、工作和理財擁有更準確的判斷,更善于同時利用左右腦解決問題,更容易樂觀看待事物。(《生命時報》)

常喝純果汁防病又保健

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與常吃新鮮水果一樣,常喝100%的純果汁也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如降低患癌風險、改善心臟功能、防止記憶退化、提高身體抗氧化能力等。研究人員對不同果汁的獨特防病功效進行了區(qū)分,如常喝葡萄和蘋果汁可預防記憶衰退、常喝石榴汁可預防前列腺癌、常喝橘子和柚子汁可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等。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不同的水果汁具有的防病功效不一樣,但所有純果汁都具有提高身體抗氧化作用的功能,這對提高身體的綜合抵抗力非常有益。(《新華網(wǎng)》)

補鋅具有預防感冒作用

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補鋅具有預防感冒的作用。米努?辛格博士來自印度昌迪加爾的醫(yī)學教育和研究院,他回顧了15項相關研究,涉及1360名志愿者。結果發(fā)現(xiàn),在剛出現(xiàn)流鼻涕、咽痛等感冒癥狀的24小時內,服用糖漿、錠劑或藥片等鋅補充劑,大多數(shù)患者在一周內就能康復,而且感冒癥狀會減輕。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連續(xù)補鋅5個月以上的兒童,很少得感冒。

這項研究成果看上去不起眼,但意義非凡。要知道,光在美國,每年因感冒而請的假就達到2.75億個工作日,因感冒產(chǎn)生的醫(yī)療費用有77億美元。普通感冒通常會持續(xù)7~10天,如果能把感冒病程縮短一天,至少可以節(jié)省2000萬個工作日。

辛格博士同時強調,目前的研究只是針對身體健康的人群,而且需要吃多大劑量的鋅補充劑,吃多長時間等問題仍不明確,因此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新華健康》)

香煙簡易包裝助控煙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眼球跟蹤技術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如果香煙只采取簡易包裝,即去除煙盒上那些精美的廣告和商標,消費者的目光就更容易被煙盒上的警示標志所吸引,由此帶來的心理暗示有助控煙。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眼球跟蹤技術分析了人們在分別看到簡裝煙盒和精裝煙盒時的目光轉移情況。結果顯示,對于那些不吸煙和不經(jīng)常吸煙的人來說,其目光更容易被簡裝煙盒上的警示標志所吸引,但對于經(jīng)常吸煙的人來說,香煙如何包裝沒有影響。

眼球跟蹤技術可以直接了解人們目光的移動和注意力變化情況??梢酝茰y,如果消費者更多地注意到煙盒上的警示標志,由此而來的心理暗示可以帶來一定的行為變化。從這項研究結果看,這至少可以幫助那些不吸煙者更加遠離香煙,或是幫助不經(jīng)常吸煙的人進一步降低吸煙頻率,從而幫助整個社會控煙。(《新華網(wǎng)》)

“低成本”防癌:蔥蒜就飯 干毛巾擦背

每天最少開窗半小時

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水泥、瓷磚里,沿裂隙擴散到室內,時間長了,會誘發(fā)肺癌。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氣燃燒后也會產(chǎn)生氡,所以廚房燒水做飯時,最好打開窗戶,關閉與居室連接的門。

就著蔥蒜來吃飯

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后才會產(chǎn)生蒜素,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在我國,胃癌發(fā)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蔥蒜種植大省山東。長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個縣中,第一位的是山東蒼山縣,那里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

用干毛巾擦背

用干毛巾擦背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組織里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并破壞癌細胞的作用。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不管是搓、擦還是撓背部,都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方法。

每天走路一小時

美國《讀者文摘》雜志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后散步30分鐘,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因為胰腺癌和身體熱量過高有關,走路可以消耗熱量,可直接預防胰腺癌。

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里,曬太陽算是做到了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烏魯木齊晚報》)

每天喝酸奶緩解花粉過敏癥

又是春花爛漫時,卻有不少人飽受花粉過敏的困擾。日本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喝點酸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花粉過敏癥。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把89名過敏性鼻炎患者分成兩組,他們均對花粉過敏。研究人員讓其中44人每天食用含50毫克乳酸菌的食品(相當于100克酸奶),而另外45人則食用不含乳酸菌的食品。

在為期6個月的調查期間,研究人員分別記錄了患者打噴嚏、流鼻涕、鼻子堵塞的頻率,以及這些癥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等。結果發(fā)現(xiàn),不食用乳酸菌的一組人在花粉飛散期流鼻涕和鼻子堵塞的情況更嚴重了,而另一組卻沒有太大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乳酸菌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過敏癥狀。因此,建議患有花粉過敏癥的人最好每天喝一些酸奶。(《人民網(wǎng)》)

孕婦肥胖增加嬰兒死亡風險

如果孕婦在懷孕早期過于肥胖,會增加胎死腹中或新生兒一年內夭折的風險。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說,最好的辦法是懷孕前就保持健康體形,而不應在懷孕期間采取減肥措施。

研究人員提醒說,這個研究結果絕不是說那些肥胖的孕婦需要在懷孕期間減肥,孕婦在懷孕期間應保持健康平衡的飲食。最好的辦法是女性在懷孕前就保持健康體形,這樣才會最大可能地確保新生兒的健康。

研究人員表示,盡管孕婦肥胖造成胎兒和新生兒死亡風險升高的原因還不清楚,但一般來說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許多疾病的風險,這些可能都是影響因素。(《新華網(wǎng)》)

躺著玩手機易誘發(fā)結膜炎

數(shù)字時代,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除用于聯(lián)絡外,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簡直就是一臺“微型電腦”。年輕人尤其喜歡手機不離手,用手機玩兒游戲、上網(wǎng)“織圍脖”或讀電子書,累了就干脆躺在床上接著擺弄手機。這看起來舒服又方便,但專家提醒,長時間側躺或仰躺著玩兒手機,會對眼睛的結膜造成威脅。因為長時間保持這幾種姿勢,容易使血液流向眼睛,導致眼部結膜血管的輕度充血,瞼結膜也容易發(fā)生輕度增生及形成濾泡等,起初,可能會有眥部(眼角)皮膚潮紅、濕潤、結痂的現(xiàn)象,如不加以注意,則會誘發(fā)結膜組織的慢性炎性病變,造成慢性結膜炎。此外,距離不適當和實踐的沒控制也可能導致誘發(fā)近視眼和干眼癥。(《天津網(wǎng)》)

跑步適可而止更健康

英國研究人員正著手研究一群老運動員的心臟健康問題,他們招募了曾經(jīng)的國家隊、奧運會的中長跑運動員。這群人在成年時期受過訓,現(xiàn)在依然堅持訓練、且從不抽煙。作為比較,科學家還聚集了一群在50歲以上的健康男性,非耐力跑運動員??茖W家對兩組人采用新型的心臟磁共振成像技術,來確認心肌上的早期纖維化現(xiàn)象,如果心肌纖維化變嚴重了,就會使心臟部分組織硬化、變厚,最終導致心力衰竭。他們發(fā)現(xiàn):年輕運動員或非運動員的老年人沒有一個患心臟纖維化的,但一半年老的終生運動員心肌上顯有纖維化。

多年高強度耐力訓練會對心臟不利?表面看,這給不愿鍛煉的人一個絕好的借口。但研究者稱,鍛煉毫無疑問是有利心臟健康的。只是,新興科學的確建議,如果鍛煉超出距離、強度、耐力的極限將產(chǎn)生不良效果。不過,目前仍無法預測這一極限是多少。(《文匯報》)

頻繁接打手機易患骨質疏松

近日,土耳其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手機電磁場可能會降低骨骼密度。因此,頻繁接打手機可能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土耳其蘇萊曼德米雷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邀請了150名習慣將手機戴在腰帶上,開機狀態(tài)平均每天在15小時左右,并連續(xù)使用了6年手機的男性用戶,利用雙重X射線骨密度檢測儀檢測他們骨盆的骨質密度,結果顯示,靠近手機一端的髂骨翼的骨質密度略有下降。

研究人員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手機不要貼身攜帶,最好放包中,且離身體越遠越好。(《人民政協(xié)報》)

老年人睡眠紊亂可能與激素有關

瑞士研究人員日前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老年人常見的睡眠紊亂可能與老年人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有關。

瑞士蘇黎世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所比較了來自年輕和年老供體皮膚細胞的生理周期。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細胞在牛血清中生長時生物鐘沒有差異,而在來自老年人的人類血清中生長時,這些細胞的生物鐘出現(xiàn)紊亂。牛血清是一種營養(yǎng)漿,研究人員通常使用它培養(yǎng)細胞。

此前已有研究證明,人的睡眠周期隨衰老而縮短,其結果是睡眠斷斷續(xù)續(xù),夜間睡眠少及日間打盹多。瑞士研究人員的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與老年人血液中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

研究人員稱,有研究認為,老年人睡眠紊亂可能還與老年人日曬時間短和戶外活動少等多種因素有關。如果老年睡眠紊亂與激素水平有關的研究結果得到進一步證實,則可以借助藥物予以干預。(《新華網(wǎng)》)

死心復活重植人體

美國科研人員正研究把干細胞注入死去的器官,培殖出能正常運作的器官。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所正嘗試制造第一個活生生的人類心臟,為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新希望。

研究人員會從去世者捐出的心臟中,移除心臟細胞,留下被稱為“幽靈心臟”的蛋白骨架,然后把需接受移植的病人的人類干細胞注入幽靈心臟中,讓其變成心臟細胞。事實上,這個研究團隊早年曾成功制造老鼠心臟和豬心臟,他們把人類干細胞注入老鼠和豬的幽靈心臟,細胞迅速繁殖,復制構造及開始獨立跳動。雖然人造心臟跳動強度只有正常心臟的25%,但已是重大突破。(《新快報》)

觀看FMRI 訓練大腦

加拿大科學家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觀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反饋的實時大腦活動信息,人們可以更好地訓練自己的大腦。

FMRI是研究腦功能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非介入技術。使用這種技術,人們可以對大腦活動區(qū)域進行準確、可靠的定位。加拿大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給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和強迫癥帶來了新思路。這些患者的頭腦中常常產(chǎn)生負面情緒,但他們往往并不自知。使用FMRI配合認知行為療法,讓這些患者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應該可以幫助他們緩解病情。(《科技日報》)

未來人類可水里呼吸

科學家研究蠑螈時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氧氣的海藻可與這種動物的卵緊密結合在一起,以致現(xiàn)在二者已經(jīng)無法分開。也許有一天能把這種方法應用到人類身上,這樣我們就能像《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里的哈利一樣在水里自由遨游,不用擔心會窒息而亡。(《新浪科技》)

用干細胞培育出人體腎臟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動物的胚胎細胞培育出了人體腎臟,其長度同未出生嬰兒腎臟的長度相當。這一最新突破有望讓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術中規(guī)避發(fā)生排斥反應的風險。該腎臟長0.5厘米,科學家希望,這種人造器官移植入人體后能成長為全尺寸的器官。(《科技日報》)

減肥有助提高記憶力

美國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對肥胖癥患者來說,減肥不僅可以降低罹患多種與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還有助于提高記憶力。

美國的州立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先為150名肥胖癥患者測試了認知能力,這些人的平均體重為136公斤。12周后,研究人員再次對其中109名成功減肥者進行了同樣的認知能力測試,這109人通過手術平均減肥23公斤。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成功減肥者的記憶力不僅明顯改善,而且其他認知能力也得到提高,如辦事能力和組織能力等。相比之下,那些沒有減肥的人卻出現(xiàn)了記憶力衰退現(xiàn)象。

此前研究曾發(fā)現(xiàn),肥胖癥患者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xiàn)記憶障礙或其他認知問題。(《新華網(wǎng)》)

蘿卜硫素助肺部清除細菌

蘿卜硫素能激活一種名為NRF2的信號通道。這種信號通道一旦不能發(fā)揮作用,人體巨噬細胞就無法清除肺部的死亡細胞及外來細菌,從而使肺部無法保持清潔,導致感染。吸煙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的巨噬細胞都失去了這種清理功能。

研究人員目前已開始在慢阻肺患者中進行二期臨床試驗,以確認蘿卜硫素能否提高患者肺部功能。

蘿卜硫素是常見抗氧化劑,在西蘭花、芥藍等十字花科植物中含量較豐富。(《新華網(wǎng)》)

維生素D助女性預防老年黃斑變性

美國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女性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可降低罹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的風險。

他們在一項針對1000多名75歲以下女性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攝入維生素D最少的女性相比,攝入維生素D最多的女性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的幾率要低59%。

報告說,如果女性每天從各類食物中攝取720國際單位(1國際單位相當于0.025微克)的維生素D,便可將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的風險降至最低。但報告沒有說明,這一結論是否適用于男性。(《新華網(wǎng)》)

青少年大腦結構異于常人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侵略性強并經(jīng)常有行為的不良青少年往往大腦結構異常,其大腦中與同情心有關的杏仁體和腦島等結構與常人相比明顯較小。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對60多名具有品行障礙的青少年進行了大腦磁共振掃描。品行障礙是精神病學中的一個專門術語,其患者往往表現(xiàn)出較強的侵略性和行為,有品行障礙的青少年成年后也往往出現(xiàn)更多的精神問題。

掃描結果顯示,這些青少年大腦中的杏仁體和腦島等結構與常人相比要小,這些結構與感情、同情心、認識到他人處于悲痛中等能力有關。研究還發(fā)現(xiàn),青少年具有不良行為的程度越高,這些腦結構的異常程度就越大。

過去曾有觀點認為,小孩子的品行障礙可能與大腦發(fā)育有關,而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在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而習得。但本次研究顯示,無論是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品行障礙的患者,還是青少年時期才開始表現(xiàn)出品行障礙的患者,大腦中都存在這種結構異常現(xiàn)象。

這一發(fā)現(xiàn)對過去觀點形成了挑戰(zhàn),說明在不同年齡段的品行障礙的背后可能存在同樣的生理機制。(《廣州日報》)

重癥牛皮癬患者患心血管病風險高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心臟病學預防項目研究人員分析了3600名牛皮癬重癥患者和1.43萬名普通人的病史。他們發(fā)現(xiàn),牛皮癬重癥患者出現(xiàn)心臟病、卒中的風險比普通人高53%。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牛皮癬患者應采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發(fā)作。

牛皮癬俗稱銀屑病,臨床上分為尋常型和嚴重型兩大類,尋常型患者占患者總人數(shù)的90%以上。(《新華網(wǎng)》)

常吃凍干草莓有助預防食道癌

在持續(xù)6個月的研究時間里,美國研究人員讓36名志愿者每天食用60克凍干草莓,并記錄每天的飲食情況。這些志愿者均被認為是食道癌的潛在患者,因為他們的食道都出現(xiàn)了癌前病變。

在研究實施之前和結束之后,研究人員分兩次對志愿者的食道做了切片活檢。在研究結束后的檢查中,有29名志愿者的食道組織癌前病變出現(xiàn)了減輕的跡象。

研究人員解釋說,草莓中富含一種抗氧化成分,這種成分可抑制食道癌的癌前病變。他們強調說,凍干草莓預防食道癌的效果尤其明顯,因為草莓在排掉水分后,其所含防癌成分的有效性增加了近10倍。

研究人員此前在對實驗鼠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凍干草莓可遏制實驗鼠食道腫瘤的發(fā)展。他們計劃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以確定研究成果的正確性。(《新華網(wǎng)》)

大豆有助提高放療功效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補充大豆異黃酮可提高放療功效,而且不會產(chǎn)生副作用。

研究人員把染料木酮、豆甘原和黃豆黃素3種大豆異黃酮結合起來,用來配合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上述3種大豆異黃酮能有效幫助殺滅癌細胞,同時保護正常組織不受輻射傷害。

研究人員解釋說,放療期間,癌細胞會形成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而大豆異黃酮卻會破壞這種保護機制,削弱癌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修復能力,從而提高癌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對正常組織來說,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可以使這些組織免遭放療傷害。

此前研究曾發(fā)現(xiàn)染料木酮也具有抗癌功效,但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患者同時補充上述3種大豆異黃酮,放療效果更好。(《新華網(wǎng)》)

多吃豆制品顯著降低乳腺癌復發(fā)

很多人知道吃豆制品對保護有好處??墒?,到底要吃多少呢?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聯(lián)合上海預防醫(yī)學會的研究揭開了答案。

上海疾控中心自2002年起對上海市區(qū)約5000名20歲~74歲的乳腺癌新發(fā)病人,進行了長達5年的隨訪。結果顯示,多吃豆制品,能顯著降低乳腺癌復發(fā)和死亡風險。與攝入最低組相比,大豆蛋白質攝入最多的乳腺癌患者,其死亡危險可降低29%,復發(fā)風險可降低32%。

專家介紹,每天攝入11克左右的大豆蛋白質(約合干豆30克)的乳腺癌患者,其死亡率和復發(fā)率最低。照此換算,吃100克北豆腐,或喝500毫升濃醇的豆?jié){,就能獲取足量的大豆蛋白質。據(jù)調查,目前96.6%的上海女性每周至少吃一次豆制品,但顯然存在明顯不足。

此外,該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多吃十字花科類蔬菜,如卷心菜、花菜、蘿卜等,都能減少乳腺癌的發(fā)生。(《生命時報》)

飲酒與癌癥有關

歐洲多國進行的一項大規(guī)模研究顯示,飲酒與癌癥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關聯(lián),男性癌癥病例中有十分之一都可以歸結到與飲酒有關,研究人員因此呼吁人們?yōu)榱松眢w健康應該減少飲酒量。

研究人員指出,酒精在體內分解所產(chǎn)生的一些有害物質可能引起多種癌癥,如肝癌、腸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那些經(jīng)常飲酒過量的人患癌癥的比例尤其高。(《科技日報》)

食物上癮如酗酒

一項新研究表明,糾結著拒絕吃巧克力、法式炸薯條或其他垃圾食品的人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存在某種內在性的問題:事實上他們可能真的對這些食物有癮。

研究人員利用高科技掃描技術對病態(tài)飲食者和正常人的腦部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在前者面前拿出一份奶昔,就好像在酗酒者面前晃動一瓶冰鎮(zhèn)啤酒一樣。以往的研究結果顯示,食物照片可以令腦部“獎賞中樞”活躍,與烈酒照片對酗酒者的效果很類似。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聲稱,這項研究首次將所謂的食物上癮者與暴飲暴食者區(qū)別開來。

這項研究表明暴食現(xiàn)象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都不是單一的。精神病學家說,如果根本的問題是上癮,那么不管是做胃分流手術還是改變生活方式都不大可能有效。(《新華網(wǎng)》)

“不眠精英”源于基因變異

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些人每晚睡四五個小時,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能夠同時應對多項任務。而且,源于基因變異,這些人積極、樂觀、開朗,屬于“不眠精英”。研究人員正研究變異基因作用機制,希望有助于藥物研發(fā),增加人們清醒時間。研究人員近日發(fā)現(xiàn),睡眠少可能與基因相關。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大家庭里,一對母女習慣近午夜時入睡,第二天早晨早起,睡眠大約6小時,身體狀況良好?;驕y試結果顯示,這對母女體內一個名為hDEC2的基因發(fā)生變異,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同一基因沒有變異,睡眠情況正常。研究人員令實驗室小鼠產(chǎn)生這一基因變異,結果小鼠難以入睡。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說,成年人為保持健康需要每天7至9小時睡眠。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

有助于制藥以減少睡眠。研究人員認為,了解這一基因如何在無損健康的同時減少睡眠有助于開發(fā)新藥,令人們每天增加數(shù)小時清醒時間。

你是“不眠精英”嗎?一個簡單方法可以判斷:你是否只要有機會就睡懶覺?如果是,那就不屬于這一行列。(《現(xiàn)代快報》)

美公布最完整人腦基因圖譜

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繪制出了兩個迄今最完整的人腦基因圖譜,為神經(jīng)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數(shù)據(jù)支撐。科學家表示,最新“出爐”的人腦基因圖譜提供的數(shù)據(jù)將被廣泛用于與帕金森癥、精神分裂癥、多發(fā)性硬化癥甚至肥胖等與神經(jīng)障礙和認知功能有關的疾病的研究,以及探究健康的大腦如何工作。

科學家將相關數(shù)據(jù)編制成一個名為“艾倫人腦圖譜”的數(shù)據(jù)庫,該圖譜除了顯著標識出人類基因圖譜中的每個基因在大腦的何處表達之外,還涵蓋了大腦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TI)提供的數(shù)據(jù),供公眾自由免費訪問。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人腦之間的相似度高達94%,至少82%的人類基因都會在大腦中表達。(《科技日報》)

飲酒有助大腦學習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