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屬性范文

時間:2023-10-19 17:1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屬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屬性

篇1

關鍵詞:對外漢語;轉變教學;教學方式

1、對外漢語多元文化背景滋生留學熱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漢語的學習熱潮在許許多多的國家內蔓延。而漢語本身的復雜性和困難性,使得大多數(shù)學習漢語的人都望而卻步。要想快速高效的學習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身在一個人人都說這個語言的環(huán)境里學習它。所以大部分熱愛漢語并熱衷于學習漢語的人,都通過各種途徑成為了一名留學生,留學熱開始滋生。留學熱是以漢語熱為基礎開始推進的,大多數(shù)熱衷于漢語學習的外國學生紛紛來中國留學,才形成了留學熱。留學熱現(xiàn)象代表著中國的文化已經(jīng)正式的走在了全球的前言,被全球的大部分人們所接受;并且也意味著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已經(jīng)擁有了相當高的國際影響力,使得漢語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深層次的傳播。

2、對外漢語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定位及研究

2.1 留學生乃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定位對象

對外漢語教學在目標上的定位主要是由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決定的,它是針對外國人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對外漢語教學和外語教學有著一定的共同點,但是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對外漢語教學主要是由兩屬性和三要素組成:以漢語為主,以教學為用組成了兩屬性;而漢語作為學科的基本性質,是學科的第一要素;對外教學作為學科的應用屬性,是學科的第二要素;而教學則是學科的第三要素。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定位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轉變,從聽讀寫到現(xiàn)在的漢語交際能力,其定位的對象主要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在當下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廣大的留學生。

2.2 對外漢語教學方式要以留學生為主

因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定位對象是留學生,所以對外漢語教學方式也應該以留學生為主。對外漢語教學并不是我們的母語教學,它作為一種第二語言教學,不單單是培養(yǎng)留學生擁有簡單的交際能力,它真正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留學生盡管擁有不同的學習動機,但是他們用漢語進行交際的目的是一樣,并且其交際的過程也是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下進行的。對外漢語教學方式應該以留學生為主,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文化能力,三者協(xié)調發(fā)展,相輔相成,共同推進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高效快速展開。在教學方式上要針對外國留學生剛剛來到中國所產(chǎn)生的文化饑餓和文化休克,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此外,由于此時留學生的情感普遍比較敏感,所以教師應該把對留學生的關懷帶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他們盡快的解決來自生活中的困難,建立師生信任。不僅如此,在其它教學方面也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到留學生,把他們放在第一位,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3、對外漢語想取得突破性進展需轉化教學方式

3.1 根據(jù)來華留學對象思維不同來研究教學

語言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共同努力,但是把所學的語言當做交際的工具,卻是學生單方面的事。具體來說,就是對外漢語教學跟國內的其它外語教學在對象上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不但有其它外語教學所擁有的共性問題,而且還有其特殊的問題。其中,主要是因為不同的留學生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在思維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使得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的運用一種模式進行教學。例如,大部分來自東方的留學生,他們的在性格上比較的拘謹和內向,所以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一種陌生的語言,就使得他們在心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壓力。體現(xiàn)在漢語學習中,他們往往會有很多的顧慮,擔心出錯或者不好意思搶答問題等等,使得他們在課堂上并不是活躍;來自日本的留學生,他們都比較喜歡機械重復、獨自默記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因此在讀和寫方面明顯的比歐美學生優(yōu)秀,但也因為此,使得他們在口語和聽力方面較弱。他們不夠自信,不夠膽大,而對于這樣的學生,應該正確的利用他們在讀寫方面的優(yōu)勢來帶動聽說的能力,在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水平;來自歐美等地方的留學生,由于他們自身語言的原因,使得他們在漢語發(fā)音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是由于其性格普遍喜歡競爭,且思維又敏捷,擁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些都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積極的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用參與性和交流性的方式進行漢語的學習,并且通過反饋強化知識,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化,以討論的方式幫助自己理解和掌握知識。所以,他們在聽力和口語方面進步很快,但在讀寫方面遇到了困難。基于此,教師應該采用一種特殊有效的方式幫助他們記住漢字,以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由上述方面可以得知,在進行漢語學習時,歐美學生會因自己的思維走出了很多的捷徑,而東方學生則因為其性格和認知方式,在某一個學習階段會停留較長的時間,但他們邁入下一個階段的步子則可能更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掌握來華留學對象的不同思維,把來華留學生的特點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應該從學生“怎么學”出發(fā),進而研究教師應該“如何教”,把留學生的思維不同引起的不同特點充分的考慮起來,并且結合他們各自的母語和學習方式,深入了解每一個留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科學有效的培養(yǎng)他們掌握漢語知識技能。

3.2 對外漢語教學內容需根據(jù)國際需求而定

隨著中國在國際中的聲望日益提高,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而且不同的國家對于漢語教學的內容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漢語教學在內容上的需求量增長速度非???,并且規(guī)模巨大,范圍也較為廣泛,現(xiàn)有的對外漢語教學內容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當下的需要。所以,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應該根據(jù)國際形勢,定準需求,根據(jù)各個國家或地區(qū)不同層面、形式多樣的需求,來增加和改進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不僅如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需求也將會發(fā)生變化。以國際需求作為標準,來設定對外漢語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得對外漢語教學在內容上永遠不會過時,并且能夠解決當下的大部分問題,從而使得對外漢語教學永遠總在需求的前沿。

4、結語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和漢語傳遞范圍的增大,漢語學習在世界范圍內必將擁有更多的學習熱度,勢必會滋生新一輪的留學熱。而對外漢語學習力度的增加,使得其在教學方法也將有新的意義和內涵。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學人員,在當下更應該對于對外漢語以對象不同而轉變教學方式的核心內容進入深入了解,結合目前對外漢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留學對象的不同思維,設計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方案,以適應教學對象的不同思維,推動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文學院)

參考文獻

[1]袁愷杰.淺談對外漢語教學方式多樣性——以冰島北極光孔子學院對外漢語教學為例[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1:76-78.

[2]賀群.試對比分析對外漢語與少數(shù)民族漢語文化教學與研究[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2001,04:112-116.

[3]俞約法,戚雨村.對外漢語教學論教材建設門外談——兼評盛炎近著《語言教學原理》[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03:131-142.

篇2

關鍵詞:網(wǎng)絡資源 對外漢語教學 影響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38-02

1 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教學方式

自20世紀50年代初期,對外漢語成為了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雖然對外漢語仍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經(jīng)歷了多年的發(fā)展也逐漸形成了一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外漢語教學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蓬勃發(fā)展,就前輩們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得出的經(jīng)驗并總結出了一套較為科學的理論的結果。對外漢語教學從初期的沒有教材,發(fā)展到現(xiàn)在擁有琳瑯滿目的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教材,也與學科建設者們的努力分不開。

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教學主要還是依靠教師為媒介進行知識的傳播。不論是孔子課堂還是各種對外漢語教學機構,都是教師結合書本,將所學知識按照自己的教學理論融會貫通,再灌輸給學生,以講授為主。而這恰恰難以把握住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雖然現(xiàn)在很多針對性較強的對外漢語教材已在國內外出版和發(fā)行,但是由于教學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仍難以滿足漢語熱的發(fā)展需求。

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無疑給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提供了新路子。如何有效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教學,也逐漸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的一大熱點。

2 網(wǎng)絡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

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絕大多數(shù)是外國人。我國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吸引了無數(shù)想要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然而,想要了解一國的文化,首先要從了解其語言文字開始。漢語由于其本身的固有屬性,嚇退了許多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外國人。很多人認為漢字復雜,難認難記,還有的人剛開始學習,就難過語音關,因此而放棄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興的學科必將采用新興的教學方式。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給對外漢語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途徑,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也為對外漢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2.1 網(wǎng)絡視頻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除了課堂上和教師面對面地溝通與互動,網(wǎng)絡資源共享也成為了對外漢語教學的一種新興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在各大網(wǎng)站上均能找到有關對外漢語的教學視頻,從初級到高級,從語音到漢字。有了這些視頻資源,學習者可以通過免費或付費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有的是教師上課的實時視頻,也有的是純粹的教學視頻,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條件與需要有選擇性地學習。

視頻教學大大彌補了空間與時間上的不足。有的外國學習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親身來中國體驗漢語的學習過程,但通過視頻的方式,學習者可以同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取所需知識。同時,現(xiàn)如今很多對外漢語有關的教學視頻是免費的,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成本。

網(wǎng)絡視頻只是其中一種方式,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也能給學生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在線學習通常是教師通過媒體網(wǎng)絡聊天軟件對學習者進行視頻及語音的教學。這種方式比單純觀看視頻更直觀。學習者和教師只需要具備上網(wǎng)條件,攝像頭、耳機、麥克風等簡單設備隨時可以進行溝通與學習。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也能及時通過軟件向教師求助,并得到解答。教師也可通過發(fā)電子郵件等方式,為學生進行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

網(wǎng)絡視頻教學讓世界各地的學習者有了學習漢語的機會。除了受通訊影響比較大以外,這種方式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讓更多漢語學習者受益。在有些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在線教學業(yè)務,但顯然還不夠完善。應當有效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宣傳,讓在線漢語教學走向市場。

2.2 網(wǎng)絡資源共享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對外漢語教學,我們可以看到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的相關資源也越來越多。網(wǎng)絡利用其特有的傳播方式,將對外漢語教學者們緊緊連接在了一起。對外漢語界的學者與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疑問發(fā)表出來,并且很快會得到相關的答復,即使距離遙遠,教師們也能通過各種網(wǎng)絡平臺進行經(jīng)驗交流。在研究過程中有疑問,隨時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詢資料及前輩們的經(jīng)驗與教學資源。為了在論文撰寫中找到有力的例證,電子圖書館功不可沒。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充實自己,而網(wǎng)絡是一種較為簡便的方式,電子書的下載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除了專業(yè)知識與理論的查詢,在當今對外漢語教師備課過程中,更多教學素材的攝取也因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而更豐富多彩。除了單調的課本知識,大多數(shù)教師會選擇利用各種軟件進行課件制作。這也是現(xiàn)階段對外漢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網(wǎng)上的資源豐富,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結合課本知識,做出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從而在課堂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教師本身儲備的教學資源有限,有了網(wǎng)絡資源共享,教師可以源源不斷地尋找最新的教學素材,如聽力,閱讀與書寫,使教學內容不斷充實。網(wǎng)絡資源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更新速度快。由于語言也在不斷更新?lián)Q代,如今新詞的出現(xiàn)及網(wǎng)絡語言的出現(xiàn)也越來越頻繁。教師可以在尋找素材的同時為學習者傳播相關有利于學習的網(wǎng)絡語言,從而改善教學內容與實際運用脫節(jié)的問題。

3 網(wǎng)絡是一種學習手段

對外漢語教學的主體是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學習者通過網(wǎng)絡可以了解到相關的中國文化知識。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通過多媒體,將我國的文化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習者面前,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學好漢語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網(wǎng)絡上通常是以視聽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會使學習內容更加直觀。有的學生利用手機及電腦的便利,下載了很多漢語學習的應用軟件,更有許多趕潮流的學生下載并注冊了中國的網(wǎng)絡通訊軟件,如QQ、微信、微博等,隨時和中國人交流,提高漢語水平。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展現(xiàn)出來,提高自己的信心,還會有很多好心的中國朋友對其錯誤給予糾正與指出,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F(xiàn)如今漢語水平考試HSK網(wǎng)考的推行也說明,網(wǎng)絡是學習者的新興途徑。

3.1 漢語語音學習

學習者通過網(wǎng)絡資源可以進行漢語的語音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反復播放并且模仿漢語普通話語音,并且自覺糾正自己的發(fā)音。這對學習者的聽力與發(fā)音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習者在基本的語音練習過后,往往可以通過網(wǎng)絡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段與視頻。由于圖片及聲音的刺激更為直觀,學習者能更好得理解所學內容。

3.2 漢語語法學習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要掌握其語法的建構體系。在網(wǎng)絡資源中,學習者可以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利用網(wǎng)絡資源尋找各種類型的多媒體課件。語法可以通過媒體課件更加直觀得表示出來。教師通常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也會將重點語法用不同的符號、公式及特殊方式表現(xiàn)出來。學習者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有針對地下載學習工具書及各種資料,有利于學生學習漢語語法。同時,在學習者上網(wǎng)搜索的過程中,會被正確的語法知識潛移默化,對有些學習者出現(xiàn)的語序問題及用詞不當?shù)葐栴}有著良好的糾正作用,逐漸將錯誤的印象淡化。

3.3 漢語漢字及詞匯學習

從網(wǎng)絡中獲取知識主要還是靠學習者的閱讀,漢字當然是必過的一關。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掌握課外知識,學習者會在上網(wǎng)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生詞,積極進行查閱。通過上網(wǎng)搜索資源,學習者可以掌握一些課本上不會出現(xiàn)的新詞。有的學習者雖然認識很多漢字,但不能很好地運用,究其原因就是實踐太少。要想和中國人正常交流,將學會的知識轉化為交際技能,主要還是得靠學生自覺自主運用知識,而并非簡單的識字。識字是學習的基礎,認識漢字的目的就是為了閱讀與運用。所以在網(wǎng)絡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義與詞匯的用法。擴大詞匯量,掌握潮流熱詞,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更牢固地掌握漢語。

4 網(wǎng)絡對對外漢語教學市場的影響

現(xiàn)如今,國內的辦公都已逐漸走向了自動化。網(wǎng)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溝通方式。對外漢語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外國人自己“找上門來”,我們也應當走向世界去。通過網(wǎng)絡論壇、微博、博客、即時聊天軟件等工具,我們可以將對外漢語的優(yōu)秀資源展示給想要學習中文,想要了解中國文化的學習者。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能只靠想象,靠聽別人說中國文化有多誘人。據(jù)統(tǒng)計,在華的對外漢語學習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學習者沒有親自來華學習的條件,而通過網(wǎng)絡傳播,將會對打開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市場十分有利。

有很多學習者正是通過網(wǎng)絡尋找學習漢語的資源與方式,通過網(wǎng)絡對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進行了解及對比,進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如果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能主動通過網(wǎng)絡開辟新市場,主動向外國人介紹自身優(yōu)勢,將會吸引更多的學習者來華或在線學習漢語,鞏固我國與外國的外交關系,實現(xiàn)文化交流。如果能開發(fā)更多線上學習資源,更好地運用多媒體對課程進行完善,相信學習者將更有學習漢語的意愿。

5 結語

網(wǎng)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與網(wǎng)絡資源的日益豐富都將帶給對外漢語教學不可小覷的影響。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習者都離不開網(wǎng)絡的幫助。網(wǎng)絡資源將為我們帶來更廣闊的對外漢語市場。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這將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鞏固外交友誼及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巨大的收益。

篇3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 對外漢語教學 聽力 交際

一、漢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

對外漢語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聽、說、讀、寫”這四種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聽力能力是言語交際的基礎,只有快速而準確地獲取語言信息——聽,才能順利完成語言交流——說。克拉申指出:無論兒童還是成年人,在語言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只有當學習者的聽力能力得以發(fā)展時,他們才能對語言學習充滿自信。若學習者在交流中聽不懂對方的話,則雙方無法進行交談。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習者的信心就會深受打擊。通過聽力教學和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讓學習者“有話可說”,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聽力教學無論在學習者對語言的掌握方面,還是在激發(fā)學習者學習動機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社會語言學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

近年來,由于對語言與社會關系的研究不斷深入,語言學家們逐漸把語言從純理論研究中解放出來,開始重視語言的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但是從當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來看,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本質屬性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國內大量的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理論與教材表明了我們培養(yǎng)留學生的方式主要側重于對其聽力能力和應試策略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學習者言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了一門邊緣性學科——社會語言學。隨著語言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社會語言學突破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研究方式,趨向于重視語言應用的研究,強調語言是社會現(xiàn)象,語言的本質是社會交際的工具。將社會語言學的一些基本觀點運用于語言教學,大大地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社會語言學家提出,語言能力除了包括語法能力以外,更應強調的是社會交際能力以及語言策略等與語言的社會屬性相關的能力。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衡量人們獲得語言能力的標準,除包括語言學習者掌握語言的結構規(guī)律,語音、詞匯、語法的構成及組織規(guī)律的能力以外,學習者能運用該語言在特定社會語境中針對不同的環(huán)境恰當?shù)亍⒌皿w地運用語言變體,更能體現(xiàn)語言能力的內涵。

社會語言學家Fishman(1972)采用一個格言式的說法來說明社會語言學研究的范圍:什么人什么時候或在什么場合下、為了什么目的對什么人說什么(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由此可以看出,社會語言學的主要觀點認為語言的本質屬性是交際。根據(jù)社會語言學的觀點,對外漢語教學應將培養(yǎng)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

三、社會語言學理論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指導作用

受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理論的影響,輸入與輸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備受關注。雖然有不少學者意識到輸入與輸出兩者的相互關系,但目前的漢語聽力教學理論與實踐大都仍以克拉申的“輸入假設”為基礎,比較重視輸入,有的甚至將聽力課簡單等同于進行單一的反復輸入。

一名優(yōu)秀的語言學習者要同時具備語言能力、目的語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對不同社會交際場合的適應力。而目前的漢語聽力教學往往拘泥于教材內容的教學、側重于應試策略的指導,忽視對學習者真實語境下語言聽辨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許多學習者在中國學習漢語時間已經(jīng)超過一年,且對課堂中的語音資料也能較準確地理解,但在實際與人交際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的現(xiàn)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聽力教學中的語言材料缺乏真實感以及教學方法上片面強調單一反復的輸入?;谝陨锨闆r,在社會語言學理論指導下的漢語聽力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牢牢把握方向,明確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得體的言語交際能力。

(一)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習者得體的言語交際能力

言語交際能力是語言構成規(guī)則和語言使用規(guī)則在一定情境中的具體運用。具體而言,言語交際能力包括兩個方面: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習者得體的言語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與之相關的問題。

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關系。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在聽力教學中,要體現(xiàn)交際性,不但要求學習者理解所聽的內容,還要求能將聽到的內容“活用”,并利用“活學”的內容來進行“互動”。由此可見,聽力教學不應是以機械、枯燥、無意義的“聽錄音”的形式來進行,而要通過更加豐富多彩、直觀的或實際的交際化形式來教學。如: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覺來提高聽力理解的能力,通過看簡單的電視對白、模擬情景和現(xiàn)場互動來增加課堂的互動。

“聽”與“說”的關系?!奥牎钡哪芰汀罢f”的能力是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的。沒有“聽”,就不能“說”,就像嬰兒學話一樣,先利用“說”聽的能力積累知識,聽懂了才能進一步學習“說”,“聽準了”才能“說得對”?!奥牎笔恰罢f”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奥牎焙汀罢f”要一起抓,同時練習,以“聽”保證“說”的質量,以“說”提高“聽”的能力。

(二)教學方式:輸入與輸出模式的交替使用

根據(jù)洪煒(2010)的實證研究,輸入頻率和聽力理解兩者之間并非簡單的正比例關系,輸入頻率只有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效提高聽力理解成績;而輸出任務對聽力理解成績的提高有顯著的作用。在社會語言學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認為對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習者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應基于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的模式。在語言的輸入階段,學習者不僅要理解語言材料在語言層面上的含義,還要破譯其中蘊含的話語者的社會背景文化信息和體會雙方的交際目的以獲得準確理解。在輸出階段,學習者在調動自身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借助對目的語社會文化背景和交際目的的分析來決定如何組織字詞和語句完成目的語的表達。學習者的語言表達在流利、準確的基礎上,還應該得體??傊總€語言學習者都要分析語言內和語言外的信息,以保證交際目的的順利完成。

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始終把語言作為交際工具來掌握,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習者學會在各種真實或接近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在聽力教學中可以圍繞所學內容模擬情景,也可以直接讓學習者進入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情景適應能力。在目的語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者可以獲得自然生動的語言輸入和學習模仿的語言資源,獲取更多文化因素,并能置身于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有利于用真實語言交際的機會。

(三)教學內容:以鮮活的語言作為聽力材料,讓學生參與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語言是語音與意義結合的統(tǒng)一體,是客觀情景的反映。如果沒有情景,語言就喪失其意義。傳授語言知識、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和言語交際活動都是在社會語言情景中實現(xiàn)的。語言學習,不僅要讓學習者能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而且更要培養(yǎng)正確、流暢、得體地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學習漢語的目的引導到實用和交際等方面來,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外時間多運用,從而增加語言交際的機會。

對外漢語聽力課并不一定要全部在課堂內完成,可以適當增加學習者課外實踐的學時。每次課外實踐活動,應該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先安排一個主題任務,將學習者分成小組。實踐活動結束后,由每一組的參與實踐者總結其言語交際的情況,如:獲取的信息量(有很多信息是課堂內、教材上學不到的)、聽的難點(語音、詞匯、語法、語用、文化方面)、說的難點(對方聽不懂、自己答非所問、或是自己不能按照不同的情景使用語言策略)等。為增強其興趣,主題應該貼近學習者的生活,讓學習者感覺到“學有所用”,使其積極參與到真實的社會語言生活中。如:到銀行柜臺辦理存取款業(yè)務;向房屋中介咨詢租房信息;上飯館吃飯點菜;到步行街向賣衣服的攤主討價還價;坐出租車與司機聊天;和中國朋友一起去KTV唱漢語歌等等。

因此,運用社會語言學的理論來指導對外漢語聽力教學,通過一系列的交際活動,最終達到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耿軍.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幾個方面[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7,(6).

[2]洪煒.輸入-輸出訓練模式對聽力理解影響的實證研究[J].華文

教學與研究,2010,(2).

[3]劉頌浩.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述評[J].世界漢語教學,2001,

(3).

[4]游汝杰,鄒嘉彥.社會語言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

[5]鄭通濤.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改革[J].海外華文教

篇4

關鍵詞:外國留學生 漢語語體 習得 回顧 前瞻

一、引言

外國留學生說話或寫作時,常常出現(xiàn)語體偏誤。例如:

(1)老師:你的手好了?

學生:痊愈了。

(2)我想詢問他一件事。

(3)邀請信:我們在12月6日晚上舉行結婚,請老師來玩玩。(常敬宇,1999)

上面所列語體偏誤并非個別現(xiàn)象,這說明關注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非常必要。

學界對語體的界定很多,可以參見林裕文(1960)、王德春(1987)、黎運漢(1989)、王希杰(1996)、李泉(2004)等等。本文“語體”是指語言運用的交際功能變體。人們在進行交際時,由于交際目的、對象、內容、方式、場合等的不同,在選擇表達方式和運用語言材料等方面會形成一些各具特點的言語表達形式。不同的語體在詞匯、句法、篇章等層面都各有特點。

二、外國留學生語體習得研究的價值

就漢語本體研究而言,國內對于語體的認識并不一致,漢語語體問題仍是我國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皩ν鉂h語教學是漢語本體研究的試金石”(陸儉明,2005)。因此,從學習者的視角對漢語語體現(xiàn)象進行研究,可以深化對漢語本體研究的認識。

就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而言,學界關注的焦點一直都是語音、詞匯、語法的習得研究,對語體習得關注很少。評價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成效有“正確、流利、得體”三個標準,學界多側重“正確、流利”,常常忽視了“得體”這一標準?!暗皿w”則與語體密切相關。漢語國際傳播的大背景下,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如何加強語體的教學,提高學生得體交際的能力,是漢語教學面臨的難題。因此,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研究,對于國際漢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該研究可以為國際漢語教學研究開辟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空間,將有助于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視角深刻認識漢語語體,有助于更好地指導對外漢語的語體教學實踐,從而推動漢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得體交際”的最終實現(xiàn)。

對于留學生語體習得的研究,不僅能拓寬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領域、增加研究視角,而且研究成果也將更直接地服務于對外漢語教學,能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研究留學生語體習得現(xiàn)狀,進而探討各種相關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符合漢語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的建議,探討教學新思路。

三、外國留學生語體習得研究簡要回顧

20世紀50年代以來,語體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jīng)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有學者開始重視從語料庫出發(fā)、運用量化的方法研究語體特征標記,例如:曹煒(2003),黃偉、劉海濤(2009)。基于語料庫的語體風格研究是語體學科的一個高難度的課題,可能是其奮斗的極終目標(丁金國,2009)。與國外英語學界相比,現(xiàn)代漢語關于語體特征標記的研究還有一些差距。Biber(1999)首次研究了基于語料庫統(tǒng)計分析的口筆語語體特征。Leech(2001)初次揭示了口筆語語體中詞匯頻次的差異。

從語體教學或習得角度探討對外漢語教學,現(xiàn)有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運用語體量化分析法對教材的語體分布情況進行考察,如張瑩(2005)、吳越(2007)、韓瑩(2008)。2.重點研究留學生漢語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如胡曉慧(2008)、張春玲(2008)、劉圣心(2008)、韓瑩(2008)、張憬霞(2009)等。研究如何避免留學生書面語體中口語化傾向問題,從教材編寫、詞匯分級、練習設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如曾毅平,2009;王福生,2002;王曉娜,2003;汲傳波,2009。3.泰國學生語體習得及語體能力培養(yǎng)研究,如周蕓(2010、2011)。

根據(jù)韓瑩的調查(2008),在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語教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詞匯研究有2113篇相關文獻;語法研究有3500篇相關文獻,但語體研究僅有206篇相關文獻。由此可見,語體研究還沒有得到對外漢語教學界的重視。對外漢語教學語體的研究目前仍處于經(jīng)驗總結階段,量化分析、實證的研究非常少。相對而言,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語體研究更為深入,如Petch-Tyson(1998)、Cobb(2003)文秋芳(2003)都通過選取語體特征標記對英語學習者的中介語語料進行量化分析,發(fā)現(xiàn)了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語體習得的規(guī)律。

綜上所述,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界的語體研究主要集中在“語體教學”,而針對學習者的“語體習得”研究仍非常薄弱。主要表現(xiàn)為: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研究缺乏科學性。已有的針對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研究,僅有國別的成果(周蕓2010、2011),缺少對不同母語背景的外國留學生的整體情況的考察。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是質的研究,很少有基于大型中介語語料庫的量化研究。即使有個別量化研究的成果,所采用的語料樣本很少(張憬霞,2009),只是針對中介語書面語語料庫的部分研究,沒有針對中介語口語語料庫的研究。因此,今后的語體習得研究,需要在以上兩個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對象的國別應該多樣化。為了確保研究的科學性,應該借助大型中介語語料庫,并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近年來,大型語料庫的相繼建立并且免費開放,為該研究進行更為客觀全面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外國留學生語體習得研究前瞻與設想

(一)研究目標

外國留學生語體習得研究可設定兩大目標:其一,通過語料庫分析,發(fā)現(xiàn)學習者漢語語體習得規(guī)律;其二,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制定針對學習者語體習得現(xiàn)狀的教學對策。

1.發(fā)現(xiàn)學習者漢語語體習得規(guī)律

研究可利用現(xiàn)有的大型中介語書面語語料庫、中介語口語語料庫,通過量化分析和對比分析的方法,將中介語與現(xiàn)代漢語語料(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漢語口語語料庫(美國語料共建會LDC所收集的漢語電話語料、自建的現(xiàn)場訪談節(jié)目語料和中國傳媒大學音視頻語料)進行比較,將留學生抽象的語體能力用數(shù)值體現(xiàn)出來,首次全面地描寫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的總體狀況。該研究將從留學生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口語中的書面語傾向、語體特征發(fā)展等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發(fā)現(xiàn)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規(guī)律。另外,還將比較不同水平、不同國籍外國留學生語體習得的異同。

2.制定針對學習者語體習得現(xiàn)狀的教學對策

從教材、教師、教學方法的視角分析造成留學生語體偏誤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

(二)研究內容

該研究將從學習者和教學對策兩個方面對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進行研究。

1.學習者研究

(1)留學生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研究

我們假設留學生書面語中有口語化傾向,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留學生書面語中的口語詞、口語句式逐漸減少;不同國籍的留學生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存在差異。本研究將利用中介語書面語語料庫,利用語體特征標記,對隨機抽取的大樣本庫語料進行量化分析,并與現(xiàn)代漢語語料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留學生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為保證中介語語料有較強的書面語特征,需要選取議論文體裁的語料。相應地,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也應選取議論文體的語料作為書面語的代表。研究采用語體特征計算方法分為兩種:計算標準化頻次和計算百分比。另外,還將就自建的高級漢語水平留學生學術論文語料庫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的語體偏誤。

(2)留學生口語中的書面語化傾向研究

我們假設留學生口語中有書面語化傾向,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留學生口語中的書面語詞、書面句式逐漸增多;不同國籍的留學生口語中的書面語化傾向存在差異。將借助中介語口語語料庫,利用語體特征標記,對語料進行量化分析,并與現(xiàn)代漢語口語語料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留學生口語中的書面語化傾向。

(3)留學生語體特征變化研究

以上研究是從共時的角度對外國留學生的語體習得現(xiàn)狀進行描寫,本研究則是從歷時的視角觀察留學生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語體特征的變化情況。研究方法也是通過對中介語語料的量化分析,對比中介語語料和現(xiàn)代漢語語料,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4)留學生語體轉換實驗研究

可以采用問卷調查和測試的方法,針對留學生的語體習得情況進行研究。測試試卷的編制主要采用前文研究得出的結果,把留學生典型的語體偏誤情況制成問卷,對留學生進行測試。該研究的目的是對量化研究的驗證和進一步支持。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英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語體習得狀況研究、韓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語體習得狀況研究、日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語體習得狀況研究。以上三個針對不同母語背景的留學生語體習得進行分國別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量化分析和對比分析。

2.教學對策研究

(1)漢語教材編寫對留學生語體習得的影響及其改進建議

針對目前有影響的幾套教材的語體情況進行分析,試圖解釋留學生語體情況的原因,并對于今后教材編寫提出建議。本研究不對教材進行窮盡分析,而是隨機抽取大樣本進行考察。

(2)漢語教學模式對留學生語體習得的影響及其改進建議

針對目前的教學模式(重視正確性、流利性,不重視得體性)進行分析,解釋留學生語體偏誤的原因,提出今后教學模式改進的建議。重點考察目前已經(jīng)出版的有影響的對外漢語教案、教學設計、教學模式、示范課視頻等成果中有關漢語語體的內容。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漢語要素教學與語體習得、漢語技能教學與語體習得。

以上兩種研究是從漢語要素、漢語技能教學的視角,研究如何將詞匯、句法、聽說讀寫的教學與語體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我們將重點考察對外漢語教學示范課案例、對外漢語要素、技能教學的研究成果中的漢語語體內容。

(三)研究方法

1.對比分析法

用于對比分析的學習者語料來自四個語料庫,分別是中介語書面語語料庫,中介語口語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口語語料庫。研究可選取詞匯、句法、篇章三個層面的若干參數(shù)進行對比分析。

2.語篇語體量化分析法

本方法是確定語篇語體屬性的研究方法,將學生抽象的書面語能力轉換成具體的數(shù)值表現(xiàn)出來,分析對比各個分數(shù)階段、各種文體之間的差異及其原因;同時從語言的詞匯、短語、句法及篇章層面對學生的語言使用特征進行考察分析。

3.問卷及測試設計

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語體能力進行測試,對外國留學生的語體意識以及語體學習策略進行調查。針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問卷設計,主要調查教師對于教學實踐中語體教學現(xiàn)狀的認識以及持有的態(tài)度,并考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具備語體意識。

4.個案跟蹤

采用跟蹤錄音的方式對高級班的留學生進行為期半年的跟蹤調查,記錄下來所有談話錄音,轉化成文字,再運用漢語語體特征標記進行考察。

5.描寫、分析和解釋相結合的方法

這一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地描寫、分析和解釋外國留學生習得漢語語體的中介語系統(tǒng),主要包括:根據(jù)不同的語體偏誤類型來分析各類偏誤的分布和變化情況,并對偏誤(或回避)的原因做出一定的解釋。

(四)研究步驟

在針對學習者的研究方面,本研究從共時、歷時的角度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語體習得情況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

共時的研究重點是對中介語系統(tǒng)進行量化分析。具體研究步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問卷、測試、中介語的取樣分析,確定典型的漢語語體特征標記。這些漢語語體特征標記包括詞匯、句法、篇章三個層面。確定了漢語語體特征標記之后,重點是對中介語的書面語、口語語料庫進行量化分析。計算各語料的語體值即正相關總值和負相關總值,并分別和與之相應語料的語言結構總數(shù)相比,求出它們在語料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得出該語料中語言的正相關成分的比例和負相關成分的比例,而兩項相抵則得出該語料的語體量值。通過對語體量值的分析,可以對不同國家、不同水平的留學生語體習得情況進行全面的描寫和比較。

需要說明的是,對漢語教學來說,外國留學生的語體習得不能沒有時限,不能沒有標準,否則,教學就無據(jù)可依,亂無章法。語體的習得應該有一個低、中、高的標準,不能拿對中國人的標準要求外國留學生。對外漢語語體教學,除了應該有高低語體的標準之外,還應該有理解與表達之分。即,應該理解的語體層面要高于表達的層面;表達的層面應該是最為核心的部分。所以對漢語教學來說,最重要的是尋找語體的核心成分。

歷時的研究重點是針對外國留學生語體特征變化的研究。其一,采用中介語語料庫,考察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留學生漢語語體特征的變化情況。其二,采用個案追蹤調查的辦法,觀察分析留學生的書面語、口語發(fā)展情況,重點考察其語體習得發(fā)展情況。

在教學研究方面,可以針對教材編寫、教學模式、漢語各要素教學、技能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形成留學生語體習得現(xiàn)狀的原因,提出教材編寫、教學改進的建議。

(五)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研究的重點是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中介語進行分析。這包括對中介語語料的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在量化與質化研究的關系中,二者不是平行的,而質化研究是基礎,量化研究則必須在質化研究的指導下進行,舍此將一無所獲(丁金國,2009)。本研究將在前人使用的漢語語體特征標記(彭宣維,2000;張瑩,2005)的基礎上,借鑒英語學習者語體習得研究的成果,確定本研究分析中介語所使用的語體特征標記。這些語體特征標記分為詞匯、句法、語篇等幾個層面。

另外,還需要對“語體特征標記”分別在中介語語料庫和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次進行對比分析,以此確定留學生語體習得狀況。研究難點是對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需要借助SPSS,計算某些詞、句法格式的標準化頻次和分布比例、單因素方差分析等等。

五、結語

為了有效地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水平,我們認為必須將“語體意識”(stylistic consciousness)的培育(acquisition)置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地位(丁金國,1997)。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視角分析了語體習得研究的現(xiàn)有成果,提出了未來研究的目標與設想。我們深知,雖然外國留學生語體習得研究非常有價值,但由于其研究難度非常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學者共同參與。

(本文系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2012年科研項目“外國留學生漢語語體習得研究”的部分成果。)

參考文獻:

[1]曹煒.現(xiàn)代漢語口語詞和書面語詞的差異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6).

[2]曾毅平.語體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修辭學習,2009,(5).

[3]常敬宇.言語得體性與對外漢語教學[A].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漢語速成學院編.漢語速成教學研究(第二輯)[C].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9.

[4]丁金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體意識[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

[5]丁金國.基于語料庫的語體風格研究——兼論量化和質化的關系[J].煙臺大學學報,2009,(4).

[6]韓瑩.中高級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材中書面語體情況考察與分析[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8.

[7]胡曉慧.試析留學生漢語寫作中的口語體傾向[J].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3).

[8]黃偉,劉海濤.漢語語體的計量特征在文本聚類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29).

[9]汲傳波.中級綜合漢語教材語體不對應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6).

[10]黎運漢.漢語風格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89.

[11]李泉.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范圍和內容[J].漢語學習,2004,(1).

[12]林裕文.詞匯、語法、修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13]劉圣心.高級階段留學生書面語體意識的培養(yǎng)與考察[D].廣州:暨南大學,2008.

[14]陸儉明.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本體研究的關系[J].語言文字應用,2005,(1).

[15]彭宣維.英漢語篇綜合對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6]王德春.語體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

[17]王福生.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口語和書面語詞匯等級的劃界問題[A].漢語口語與書面語教學——2002年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

[18]王希杰.修辭學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9]王曉娜.第二語言語體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材虛擬語境的設置[J].漢語學習,2003,(1).

[20]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國大學生英語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高水平英語學習者語料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21]吳越.中高級對外漢語口語教材中口頭語體情況考察與分析[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7.

[22]張憬霞.高等HSK考試中學術書面語能力考察與分析[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9.

[23]張春玲.中高級階段越南學術漢語語體偏誤分析[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08.

[24]張瑩.基于語體的對外漢語中高級聽力教學模式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25]周蕓,張婧.泰國學生漢語談話語體能力習得調查[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0,(3).

[26]周蕓,張永芹,張婧.論泰國學生漢語語體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原則[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1,(2).

[27]Biber,D.Johansson,S.Leech,G.Conrad,S.& Finegan,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28]Cobb,T.Analyzing late interlanguage with learner corpora: Quebec replications of three European studi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3,59(3).

[29]Leech,G.Rayson,P.& W ilson,A.Word Frequencies in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篇5

關鍵詞:象似動因 次序象似動因 重疊象似動因 距離象似動因 語法教學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是研究建立在人們對世界的經(jīng)驗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礎之上的人類語言的一門新學科。認知語言學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深厚的哲學和心理學基礎,但其直接動力則來自語言學本身,即生成語義學和語用學。語言能力是人的認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語言不是一個自足系統(tǒng),語言不僅是客觀真值條件,還與主觀認識密切相關。所以,認知語言學家,如萊考夫等從認知與語言形式的關系出發(fā),探討語言結構與概念結構之間的相似性,從而揭示認知與語言結構的一般規(guī)律。相似性的研究是認知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現(xiàn)在學界關于相似性的研究成果頗為豐厚。如沈家煊、杜文禮、張敏、嚴辰松等分別對之加以論述。認為語言在句法結構上具有象似性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學者將句法的相似性原則歸納為三個原則:距離象似性、數(shù)量象似性、順序象似性。而王寅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三條新原則:標記相似性、話題相似性和句式相似性。戴浩一認為:語法不是任意的、自主形式系統(tǒng),它原本是概念化的現(xiàn)實的符號表達,語義為支配漢語語法的結構原則提供了理據(jù)。戴浩一還從“語言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思想,語法結構來自對現(xiàn)實的象征”這一立場出發(fā),提出了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主要包括時間順序原則、時間范圍原則、整體與部分關系、空間詞語的比喻用法、突顯原則、信息中心原則等,把認知解釋和功能解釋結合起來,增強了語法理論的解釋力,更好地說明了語法構造與人的經(jīng)驗結構、交際功能之間的自然聯(lián)系。張敏認為語言相似性的產(chǎn)生有不同的動因,比如范疇化象似動因、復雜性象似動因、重疊象似動因、距離象似動因等。

二、象似性動因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綜上所述,學界對相似性以及相似性產(chǎn)生的動因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在在對外漢語尤其是漢語語法教學中很少提及。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語法教學是一大難點,學生往往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產(chǎn)生畏難情緒。教師如果把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直接教授給學生,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認知語言從人的主觀認識來看待語言現(xiàn)象,無論是哪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都有這種天然的主觀認識。將認知語言學的有關知識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學習漢語語法知識。相似性研究及其產(chǎn)生的動因很好地解釋了漢語有關的語法現(xiàn)象,但學界將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的著作還不多。朱志平在《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中談論語言學和第二語言教學時對此問題給予了關注,張敏從語言產(chǎn)生的不同動因的角度論述了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朱志平教授論述的基礎上做較為詳細的論述。

(一)次序象似動因

漢語的基本語序是“主-謂-賓”,這實際上反映了思維順序。從施事者開始,發(fā)出動作再到動作所及對象。漢語中的語序與時序存在較高的象似性,其間的關系猶如“臨摹式”的繪畫一樣。語序直接反映現(xiàn)實生活。在漢語中體現(xiàn)這一原則最明顯的是連動句。例如:

(1)我去圖書館看書。

(2)我去食堂吃飯。

(3)我們從北京去上海。

上述例子都反映這一原則?!拔摇毕取叭D書館”再“看書”,不能說我先“看書”再去“圖書館”,否則,句子就說不通且不合常理。后兩例也是如此。連動是表示兩個連續(xù)的動作行為,這兩個動作的發(fā)生在時間上有先后順序,是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英語中也存在這種原則,但是漢語的象似程度比英語高。英語中有些也不具有“時間順序”這一原則,這就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

(4)我們從北京去上海。

We went to Shanghai from Beijing.

英語中也可以將目的地“上?!狈旁谇?,將出發(fā)點“北京”放在后,這樣就不符合時間順序原則,但能也講得通的。

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這一原則的運用十分廣泛且有效。例如“去+VP”和“VP+去”如果按傳統(tǒng)的漢語語法知識來教學就行不通,學生也不易接受,如果按照簡單原則去教這一語法,學生就學得更快也更容易接受?!叭?VP”和“VP+去”采用新的教學法只需從三個相對容易理解階段進行:1.從語用角度區(qū)分“去+VP”和“VP+去”;2.了解“去+VP”和“VP+去”可以換用的情況。3.運用“時間順序原則”區(qū)分“去+VP”和“VP+去”可以換用的情況(這一問題筆者在其他文章中做過詳細的論述,這里就不再重復說明)。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使用這一原則可以簡化教學過程,使復雜的語法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漢語的補語是一個難點。主要是由于許多語言中沒有補語,而且狀語的位置又往往不固定,在謂語動詞前后都可出現(xiàn)?!皶r間順序原則”能很好地說明漢語中狀語和補語的差別。狀語要說明主語在某個事件中的意志、心態(tài),是影響到行為的因素,而補語是“行為發(fā)生之后的結果”。按照人們的思維習慣,狀語就應該出現(xiàn)在動詞之前,而補語則應出現(xiàn)在動詞之后。例如:

(5)他趴在桌子上寫字。

(6)他把字寫在桌子上了。

例(5)、(6)同樣用了“在桌子上”這個短語,但二者在句中成分不一樣。例(5)中“在桌子上”作狀語,例(6)中“在桌子上”作補語。如果學生不能從句義上理解短語在句中的成分,那么教師可以按“時間順序原則”教學生識別二者的區(qū)別,這是一種有效的語法教學方法。

(二)重疊象似動因

重疊是一種語法手段。戴浩一基于對漢語重疊現(xiàn)象的觀察將重疊動因定義為:“語言表達形式的重疊(重復)對于概念領域的重疊(重復)?!币簿褪钦f,如果語言在語法和句法構造上用重疊或重復的形式去表達事物的程度或意義,就可以說明這種構造是以象似的方式形成的。

現(xiàn)代漢語中可以重疊的動詞主要是表達動作可以延續(xù)并反復,或者不能延續(xù)但可以反復,比如“吃吃”“看看”“碰碰”“摔摔”等;既不能延續(xù)又不能在短時間內重復的動作的動詞就不可以重疊使用,比如“死”“結婚”等。這些詞都是學生能夠通過形象思維可以感受到的,再根據(jù)人類的認知和思維習慣就可以判斷哪些可以重疊哪些不能重疊。其次,通過詞語的重疊可以理解句義。例如“他跑啊,跑啊,跑啊?!睆某R?guī)理解出發(fā)就可以感知到“跑啊,跑啊,跑啊”是一個長時間且運動量很大的活動。而“他跑跑步”則可以感知到是一個量相對較小且不太累的運動?!熬蹠Y束后,他和同學道了別,就跌跌擅撞地走回家了?!边@個例子中的“跌跌撞撞”如果改換成“跌撞”,意蘊就明顯不一樣了,前者蘊含了跌撞的頻繁性和持續(xù)性,更體現(xiàn)了聚會后醉酒者的走路神態(tài),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后者就缺少了這些意蘊。再者,Michael J.Reddy于1993年提出管道隱喻:“人類語言交流猶如有形的實物傳遞。語言就像一根‘管道’,人們在說和寫時把信息和思想感情裝進詞語里,然后詞語裝載信息和思想感情傳遞給對方完成其傳遞任務,最后由聽者或讀者從詞語里提取這些信息和思想感情。”Michael J.Reddy的理論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我們可以從中理解為語言形式越豐富,其蘊含的意義也就越豐富。句子中的重疊成分比非重疊成分蘊含的意義更廣泛。例如“廳外列幾行朱朱粉粉的妖花,廳內擺幾件斑斑駁駁的古董?!卑凑瘴覀兂R?guī)的說法通常說“朱粉”和“斑駁”,但此句中卻用了“朱朱粉粉”“斑斑駁駁”,在此處用“朱粉”“斑駁”代替,句子也是行得通的,但是按照例句中的理解,這個句子傳達給了我們更多的內容。前者形式更繁復,表示所修飾之物的數(shù)量繁多?!爸丿B相似動因”可以使?jié)h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從主觀認知的角度,從思維的方式上區(qū)分哪些可以重疊,哪些不能重疊;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重疊方式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意思。第二語言學者在學習語言時感到最困難的是語境,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用重疊,或者用重疊好還是不用重疊好?!爸丿B相似動因”也可以用來解釋重疊詞所蘊含的語境內容,解決了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對語境難以理解的困難。

(三)距離象似動因

張敏認為“距離象似動因”指“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反映了所表達的概念的成分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在功能、概念或者認知方面更接近實體,在語言中的形式也相距很近。這一原則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可以簡單化解釋漢語語法知識。

這種情況十分廣泛。首先,多個形容詞的排列順序原則是:與中心詞概念上越接近的修飾語置于與中心詞越接近的位置上。例如“我喜歡紅色的帶桃心的那件衣服”中心語是“衣服”,“帶桃心”“紅色的”是修飾語,“帶桃心”直接修飾“衣服”是衣服上面的“桃心”,比“紅色的”在概念上更接近。這樣一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就不會出現(xiàn)不知道到底哪個修飾語在前,哪個修飾語在后的情況了。這種理解和判斷是基于人們的普遍思維的方式也不存在地域和民族的差別,根據(jù)感觀經(jīng)驗即可獲得,是一種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其次,漢語中的雙賓語結構有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間接賓語(指人)與中心語的距離近,而直接賓語(指物)的位置相對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解決學生語序混亂的問題。例如“我送他一本書”中的“書”是“送”的對象,“他”是受事,與中心語的關系相對于“書”來說緊密一些,因此距離中心語較近。在多項定語中,表示屬性的詞語比表示情狀的詞語距離中心語更近。比如“他的那副黑色的小墨鏡”中,相同的表示屬性的詞語間也存在著先后的問題,按照漢語的習慣一般是遵循“大小、形狀、新舊、顏色、產(chǎn)地、質地、用途”等順序排列?!按笮 焙汀靶螤睢笔鞘挛镒畋举|、最直接的特征;“新舊”和“顏色”相對來說沒有那么直接;“產(chǎn)地、質地、用途”等則是不能一眼看出的,觀察者可能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發(fā)現(xiàn)。這一原則也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模式。因此,第二語言學習者只要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便可分清這一系列詞的排列順序。距離象似動因在漢語中主要跟“的”字的使用關系密切,與對外漢語的關系也很密切。

三、結語

由于認知語言學在語言解釋方面關注人文特點和社會因素,從人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模式出發(fā)非常有利于第二語言學習者理解目的語,特別是對相對復雜的語法能給予簡單化的解釋,這無疑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的方法。但這種非客觀主義態(tài)度,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必須謹慎,防止主觀臆斷。以上對象似性動因的三個方面的論述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結合,降低了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難度,將復雜的語法知識通過認知的方式使學習者易于學習和接受,無疑是一種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盧植.認知與語言——認知語言學引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出版社,2006.

[2]孫亞.語用和認知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王維賢.認知、交際和語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4]趙金銘.對外漢語語法及語法教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

[5]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增訂本)[M].北京:北京語言

大學出版社,2008.

[6]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7]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關鍵詞:古代漢語漢語國際教育地位

一、引 言

我國最初是在二零零七年的時候,進行漢語國際教育講師的擴招招收,隨后規(guī)模就逐漸擴大,就出現(xiàn)了漢語國際推廣師的職業(yè),并對他們進行了專業(yè)的培訓,但是對培訓對象也是進行嚴格挑選的,主要針對一些研究生高階段,高學歷的一些人才,他了有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所以要對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上也進行進行了嚴格的培訓,同時也會穿插一些實際的教學工作,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對他們也進行了質的要求,第一,要有良好的應變的個能力。第二,要可以熟練地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第三,有良好的交際能力,第四,要徹底的了解多方的文化內涵等多項技能。從而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跨國際漢語傳播講師,經(jīng)培訓后可以勝任多種教學工作,成為一種在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綜合性人才。

二、漢語國際教育的多元屬性

1.教學

國際漢語教學自然是很對那些母語不是漢語的人,也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在國內,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便是老師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再教于學生,這個過程包括,整理教材,收集資料,課程設計,再進行實施。最后在進行考試進行考核,這是一整套的教學過程。而在漢語的國際教學中,他的教學方式也是在基礎上進行了改變,并沒有嚴重的脫離本體,與在國內的教學方式也有相同之處,漢語國際教學是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教學形式進行研究等,在經(jīng)過專家們的一番選用與編寫之后,同時對課堂的教學方式也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思考,便決定采取了兩套教學方案即“講授法”、“活動法”來進行國際漢語的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與他們所吸收的效果,并且對不同時期的,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教育方式,同國內教育相同的是,在漢語的國際教學中,也有定期考核的情況,在進行定期考核之后,根據(jù)其情況,再決定課程設計是否進行改變,因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不僅相同,所以對于不同的國家的留學生教育方案也不盡相同,根據(jù)他們的學歷情況,來制定培訓目標,選擇用不同層次,不同組織形式的的漢語國際標準來進行課程設計與整體教學,不同程度的學生,對于那些來留學的高材生,學院可根據(jù)他們不同的水平來制定修業(yè)年限。在當下的國際形勢中,漢語國際已經(jīng)小有成就,孔子學院已經(jīng)遍布世界。漢語國際培訓,也根據(jù)多年來的經(jīng)驗也制作出了多樣的教學方案與資料。也逐漸開設多種學科,難易程度不同,從低到高可劃分為,即簡單地識字,認字課堂。簡單地漢語應用。漢語教學等。也有高難度的高等漢語教學,甚至古文,中國文化的研究等。

2.學科

學科的本義便是對學術的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如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科學中的法學、社會學等。 學科是與知識相聯(lián)系的一個學術概念,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大知識系統(tǒng)。在學術界的規(guī)則中,一門學科成立的標志是,在高校中,有專業(yè)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自二零零八年,國務院的學術委員會將其定義為學科來,漢語國際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時間并不長,并且是僅次于語言學的,而作為一個剛具成型的學科,所以除了教學工作以外,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系統(tǒng)研究上都有很多需要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的地方,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對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分析,還要對教學方式方法等進行研究,并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漢語國際教學,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表現(xiàn),所以漢語教學可以說是漢語國際教育的基礎,而漢語國際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與漢語教學有相似之處。所以學術界對漢語教學也進行了細致的分類,有“語言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三門基本專業(yè),其擴展的專業(yè)還有很多,例如傳播學、古文文化學、神經(jīng)生理學等。在三門基礎專業(yè)上,學術界也根據(jù)此進行了基本理論的的定義,所以漢語教學也開始進行實施,并出具規(guī)模。漢語國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世界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中國文明,漢語教育是是一種傳輸途徑,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但同時漢語教育也是一種語言教育,就教育而言,它也涉及了多個領域,包括,心理學,傳播學等諸多方面。

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現(xiàn)狀與反思

漢語國際開展以來,也有幾年的時間了,這幾年取得成果舉世矚目,但是不得不承認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課程設置的問題,相關部門也擬定了一些方案,其中指出要針對學生的分布等情況,來進行課程詳細的課程設計。該作者主張的而整齊規(guī)劃的課程設計,卻致使了一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即似乎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有相同的文化程度和和相同的學術背景才可以,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據(jù)相關人士的細心總結得出,很多學生的知識背景都與漢語相差較多,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具備此方面的知識,而較為也進行了社會調查與專業(yè)統(tǒng)計,在二零零七年的幾所高校中,對同學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其中最多的是外語專業(yè)的人,人數(shù)達到近一半,中文專業(yè)的占五分之一,而最重要的對外漢語專業(yè)只有區(qū)區(qū)的三十人,還有一大部分與語言并無關系的專業(yè),有理工的,建筑的,歷史的,經(jīng)濟管理的等,這一部分所占的比率也相當高,而專業(yè)背景與此相關的只有一小部分。

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在于在招生時,對專業(yè)沒有進行細致的要求,幾乎各個高校都給出了相同的條件,首先是 大學應屆畢業(yè)生,具有學士學位,海外的漢語教師,但是也必須與學士學位具有等同的資格等,滿足這些條件的學生很多,所以必然造成了他們來源廣泛,專業(yè)背景復雜,這種復雜的情況致使了整齊規(guī)劃的課程設置不能實行,從本科的招生來看,他的來源也只有高中生這唯一途徑,但是高中的學生學習的知識都是系統(tǒng)的,基本上都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理科生與文科生只是存在其他三項可得差異,所以說有很多地方還是相同的,在一現(xiàn)象,很多的高校都采取了一些手段來進行解決,比如鼓勵學生不要居于自己的專業(yè)中,也可以跨專業(yè)進行選課。是學生不至于在其他的專業(yè)上那個都是零內容,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是不同的,本科教育對于任何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都是同樣的,不用考慮到他們文化程度,專業(yè)背景。但是與本科教育不同的,研究生教育都促使學生向專業(yè)化努力,如果學生的專業(yè)程度達不到,那么就會影響學生在本專業(yè)上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所以在招生的時候,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就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內容,所以在招生簡章上,也對專業(yè)情況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

在二零一三年,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招生簡章規(guī)定,學生必須在國家級的報刊上發(fā)表過自己的學術論文,同時還要參加考試,有初始和復試,也有一些實踐項目。而在其他的大學中,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中國人民大學曾聲明,本校不招收跨專業(yè)的學生,允許部分導師招收本專業(yè)的學生。著一條條的規(guī)定都無不再顯示著,主頁背景的重要性。但是改變漢語教學專業(yè)的生源并不是容易的,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所以對課程設置進行改變,來適應這一情況。

篇7

關鍵詞:應用語言學;跨學科性;體現(xiàn);發(fā)展

最初,為了區(qū)分應用語言學和純粹語言學,語言學界提出了“應用語言學”這一概念。但是由于其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研究者也逐漸開始重視這個新興學科,特別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應用語言學已經(jīng)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并成為了現(xiàn)今語言學界最重要的學科之一。然而,時至今日,對語言學性質和任務的理解依然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許多人對其依然是抱有偏見,認為應用語言學就是利用理論語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語言問題。這就致使人們很難去理解應用語言學的跨學科性,更無法追蹤其發(fā)展動態(tài)。這就無疑會遏制應用語言學學科的發(fā)展,無法滿足時代對應用語言學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本文全面的分析了應用語言學的跨學科性,力圖使人們通過對其跨學科性的認識,進而更加清晰、完整的理解應用語言學的理論系統(tǒng),從而形成對應用語言學的一個正確的認識。

自從上世紀以來,應用語言學以其廣泛的使用性以及跨學科性,成為了語言學研究中一個炙手可熱的重要學科。其發(fā)展說明了應用語言學極具邊緣交叉學科的特性。應用語言學不僅與交際學、心理學、社會學、跨文化交際學、人類文化學等學科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還與語用學、文體學、修辭學、社會語言學、語言心理學、文化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計算語言學、詞典學等學科之間有著難分難解的血緣關系。

一、跨學科性在應用語言學理論中的體現(xiàn)

從應用語言學理論層面上講,其具有多元性的性質,從中不難分析出應用語言學的跨學科性。應用語言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如層次理論、動態(tài)理論、中介理論、人文性理論和潛顯理論等等,這些理論都從不同的理論角度闡釋了應用語言學,但他們之間,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同氣連枝的,應用語言學的多元化理論由此可見一斑。同時,應用語言學廣泛應用任務所需要的邊緣理論更是決定了其跨學科性。對應用語言學的研究,總是要借鑒語言學、心理學等一系類學科的研究方法。而且,一些其他學科如文學、社會學等都已經(jīng)或多或少的吸收了一定量的應用語言學研究成果。從而不難看出,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是各個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交叉而成的,其跨學科的特性不言而喻。

二、跨學科性在應用語言學科框架中的體現(xiàn)

應用語言學研究的框架,是以語言規(guī)劃、語言教學和語言信息處理為三大支柱而建立的,通過這三大支柱向其他學科蔓延。這個框架條理清晰的整合了應用語言學的學科性質以及其特有的研究范圍。同時也徹底駁斥了過去僅僅將應用語言學作為各種學科的胡亂拼湊的錯誤觀點,了“應用語言學僅僅是語言教學領域的一個存在”這種狹義應用語言學。這三大支柱肯定了應用語言學的學科價值,以及其跨學科性的特征。

三、跨學科性在應用語言學性質中的體現(xiàn)

應用語言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具有獨立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實驗性這四個顯著的特點。這些特性,使我們能更深刻、清楚的認識應用語言學的學科地位。既然叫做“應用語言學”,那么就應該更加關注“應用”的角度,更加重視應用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點,以此為基礎,分析應用語言學的種種現(xiàn)象和問題,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方法,建立科學的應用語言學體系。此外,對應用語言學的研究不應該是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和屬性,而是應該將其放在動態(tài)的語言應用中去,通過對語言應用過程的研究,來完成對應用語言學性質的研究。

四、跨學科性在應用語言學任務中的體現(xiàn)

某種意義上來講,凡是與語言學的應用有關的問題和現(xiàn)象,都屬于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范疇之內,所以,應用語言學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和其他學科相同,應用語言學也是直接滿足社會需要為發(fā)展目標的,其研究范圍和研究任務由社會實踐的需要來決定。因此,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使得應用語言學的研究范疇、任務以及研究對象,也不斷的發(fā)展和延伸,基本涵蓋了語言生活的各方各面,比如語言教學、語言翻譯、語言禮儀、語言修辭以及語言邏輯等等,這些語言應用的行為,都能找到應用語言學的身影。如此廣闊的應用范疇,體現(xiàn)了應用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也體現(xiàn)了應用語言學跨學科的性質。所以,應用語言學的跨學科性,在應用語言學的任務――語言應用方面,體現(xiàn)的最為具體、全面。

五、跨學科性在應用語言學發(fā)展中的體現(xiàn)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由內因和外因兩個相輔相成的條件,共同促進而成的,應用語言學也不例外,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其發(fā)展的外因,不斷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則是其發(fā)展的內因。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國的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開始進入了快速的上行發(fā)展軌道,從外因方面來講,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文化的不斷進步,精神生活的日益完善,都為我國的應用語言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從內因上講,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研究語言應用的傳統(tǒng)。在內外因共同的作用下,應用語言學研究的迅猛發(fā)展,也就不足為奇了。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語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不斷改善和擴大它的交際職能。這正是應用語言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原因,同時也是其跨學科性特征的根基。

六、結束語

隨著社會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語言的應用會繼續(xù)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前進,應用語言學的跨學科性也日益凸顯出其重要的一面。作為新興的交叉學科,應用語言學廣泛的使用性以及靈活多變的特點,為其發(fā)展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我們有理由相信,應用語言學發(fā)展的春天,已經(jīng)悄然到來。

參考文獻:

[1]馮志偉.應用語言學綜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馮志偉.應用語言學新論[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3.

[3]于根元.應用語言學理論綱要[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9

篇8

論文摘要: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是對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雙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就是讓少數(shù)民族干部要學習掌握漢族語言文字,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本系統(tǒng)是專門是提供在線點播學習的系統(tǒng)。

本文中,本人對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的應用需求進行分析,設計開發(fā)了適合于本地需求的維-漢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本文介紹了該系統(tǒng)的開發(fā)環(huán)境, Visual (2005)以及Access數(shù)據(jù)庫在Visual (2005)中的應用。根據(jù)軟件工程理論闡明了該系統(tǒng)需求說明書,總體設計以及各個模塊的詳細設計。

1引言

1.1本論文的選題依據(jù)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經(jīng)濟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明顯,提倡和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對于增進民族間的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促進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都具有重要意義。本系統(tǒng)利用網(wǎng)絡傳播速度快的優(yōu)勢,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習漢語,而且當今新疆地區(qū)網(wǎng)絡覆蓋飛速增長,本系統(tǒng)便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在民族中小學推進“雙語”教學,不僅可以加速民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提高民族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提高民族素質,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事業(yè),繁榮民族經(jīng)濟,鞏固民族團結。同時,少數(shù)民族青年通過熟練地掌握漢語,可以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從業(yè)本領,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xiàn)就業(yè)。認真分析推進“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少數(shù)民族群眾普遍關心的有些突出點和存在的問題,對推進“雙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對于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設計的資源問題,人們希望通過在線播放獲取更多,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開發(fā)一個能夠幫助沒有學過漢語或者是漢語學習經(jīng)歷少的漢族還是少數(shù)民族通過本系統(tǒng)獲得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該系統(tǒng)必須滿足易操作、易維護且維護費用低廉,操作界面親切直觀等需求。

寬帶業(yè)務發(fā)展迅速。寬帶上網(wǎng)成為社會消費熱點,今年全區(qū)寬帶業(yè)務用戶新增14.2萬戶,總數(shù)達到23萬戶,同比增長163%,其中:XLSL依然是寬帶接入的主要方式,新增11.8萬戶,總數(shù)達到19.2萬戶。由于寬帶上網(wǎng)方式優(yōu)勢明顯,窄帶撥號用戶增勢減緩,2004年互聯(lián)網(wǎng)撥號用戶新增2.9萬戶,達到54.9萬戶,同比增長5.6%。

1.2國內外在線點播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狀

為做好結構力學雙語教學課程建設項目,有必要研究雙語教學的基本要素,學習借鑒他人的教學思想與經(jīng)驗。高教司和雙語教學協(xié)作組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兩次舉辦高校雙語教學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從會議交流的情況看,除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少數(shù)高水平大學外,絕大部分高校的雙語教學還處在準備和起步階段。

一、學校管理措施。

首先,對本校雙語教學資源進行了解和規(guī)劃。有的學校以教師或院系自愿申報的方式將有條件或有可能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也有學校按學科特點及課程重要性和難易度選擇適合的課程試點。還有學校根據(jù)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在指定有關專業(yè)下達雙語教學課程的數(shù)量指標,由系組織落實教學任務。

其次,開展師資培訓。主要是少量教師短期出國進修和多數(shù)教師在國內或校內舉辦有關學科專業(yè)教師英語培訓班這兩種方式;條件好的學校如華東師范大學與國外高校合作開辦師資培訓班;也有直接聘請國外高校教師來校講授專業(yè)課,如北京化工大學。

同時進行教學效果檢查,研究雙語課程教學規(guī)律,制訂課程規(guī)范,實行雙語教學特殊津貼制度。廈門大學已經(jīng)建立了雙語課程認證機制,將雙語課程按照外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程度分成三個層次,分別賦予不同的工作量系數(shù)。

另外,設立專項建設資金進行立項建設,特別是教材建設和課程資源數(shù)字化建設是各校普遍的建設重點,投入在百萬元以上的學校不在少數(shù)。

二、課程建設措施。

不論是課程組,還是單個教師,一般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定雙語教材。選原版教材是教師第一動作。在教育部和出版社積極運作下,許多原版教材在全國各高校巡展,開闊了教師視野。國外教材共同的特點是內容先進且廣泛,重實際應用,注重多學科融合,提供多個觀察視角和對問題的共同處理方法,注重歸納法,適用于啟發(fā)式教學。

但是,除一些經(jīng)典學科的基礎課程能夠有多版本的選擇,而更多的學科基礎課程或專業(yè)課以及選修課由于中西學科體系不同,難以找到與現(xiàn)行課程教學大綱相符合的原版教材。選擇一部合適的雙語教材仍是不容易的事情。

與國內教材相比,國外教材理論論述不細致,篇幅長,雖有利于學生自學,但花費時間多,費用高。因此改編、選編或簡寫原版教材是許多雙語教師及出版社采取的措施或打算。也有教師認為我國幾十年建設起來的教學傳統(tǒng)中有十分優(yōu)秀的課程和教材,應當編寫出版與國內優(yōu)秀教材將相應的外文版教材。

2、重新編制課程教學大綱。

不論是全部采用原版教材,還是中外教材有機結合,選用原版教材的部分章節(jié),雙語教學教師都普遍認識到原版教材編寫體例和內容組織與選擇都與國內教材有很大差異。其遣詞造句、敘事方式和設置的問題情境體現(xiàn)著西方的教學理念和文化傳統(tǒng);其注重多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注重工程應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的特點是要在雙語教學中應當汲取和嘗試的。但是同時還要與國情相結合。我國有自己獨特的專業(yè)教學體系,一門孤立課程要考慮與其他課程相互銜接,還要顧及研究生入學考試要求,因此如何調整課程教學大綱是雙語課程教師都十分重視并且常常有兩難選擇的工作。目前在傳統(tǒng)課程中進行雙語教學對課程教學大綱的調整多還處在適應過程中。那些國際化程度高的新興學科課程,或學校在一個專業(yè)學科內進行課程體系整體雙語教學的,制訂課程教學大綱的困惑會少些,雙語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也會高些。

3、建設課程學習資源,建立助學平臺。

在單一漢語語言環(huán)境中學部頭的外文原版教材對學生而言是很困難的。教師有必要預先在心理上和學習資源上做好充分準備,降低學生的畏難心理和語言障礙。提供一些針對性、工具性學習資料,建立豐富的立體化的學習資源系統(tǒng)、實時的學習輔導渠道。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制作多媒體課件和課程網(wǎng)站,編寫中外專業(yè)詞匯對照表,英文習題集等。在這方面,以課程組方式由多個教師分工協(xié)作的課程就有明顯優(yōu)勢,成都的電子科大由彭啟琮教授帶領的《數(shù)字信號處理》課程組就具有代表性。但是現(xiàn)在更多的是由一兩個教師建設一門雙語課程,不僅要搜集、整理、編寫資料,還要與方方面面打交道,十分辛苦且進展不快。

4、探索適合雙語課程的教學方法。

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學習語言,而是以外語為工具進行在學科專業(yè)在方面的知識技能、思維方法的訓練以及學生心理的發(fā)展。但是在我國單一漢語占絕對強勢地位的環(huán)境里,多數(shù)學生的外語運用水平還不高,提高外語應用能力是學生在雙語課程中客觀上首先面對的困難。在此情況下,許多雙語教師將教學方法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策略指導上。任課教師的經(jīng)驗交流和學校對教學效果的檢查意見都認為雙語教學要取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調重視預習。教師將教學大綱、整門課程的教學進程計劃、考評方法等教學文件在課程開始時向學生公布,并為學生閱讀外文教材提供幫助和指導。

二.是加大輔導的力度。教師以電子郵件、課程網(wǎng)站、教室答疑等多種方式給予及時的輔導。有的學校還為雙語課程安排助教參加輔導。同時教師加強了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既對學生進行了檢查督促,也有效開展了啟發(fā)性教學。

三.是恰當運用外語。這也是決定雙語教學成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書面文字一般都是用外文,如教材、板書、作業(yè)、小論文、試卷等。但對于是否要用全外語課堂講授,教師中卻有不同的觀點,用中文授課的情況也不少見。研討的意見更多還是認為應盡可能完全用英文講授。實踐經(jīng)驗的比較表明,根據(jù)學生的外語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加大外語授課比例是穩(wěn)妥的策略。浙江大學陳越教授同時給學生外語水平不同的兩個平行班授課,水平好的班用全英語教學,水平低的班先期英文講授后再用中文解釋過渡到后期變成以英語為主,最后兩個班用同一考卷測試,水平不相上下。正如西南交大柳葆生老師的總結分析,學生一般都有了七八年的外語學習基礎,只是因為缺少應用使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處于休眠狀態(tài),雙語課程要先慢后快,先激活學生英語基礎,再加快節(jié)奏加大英語使用比例。

開展雙語教學是大勢所趨,因尚處在起步推進階段,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此過程中都要付出超常的努力,我們期待通過努力獲得成熟的經(jīng)驗,對雙語教學進一步大范圍推進并持續(xù)發(fā)展有所幫助。

1.3開發(fā)工具的簡介 1.3.1 VS2005的介紹

Visual 是.NET平臺下最為強大的開發(fā)工具,無論是軟件服務商,還是企業(yè)應用程序的部署與,Visual 都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解決方案。Visual 提供了包括設計、編碼、編譯調試、數(shù)據(jù)庫聯(lián)接操作等基本功能和基于開放架構的服務器組件開發(fā)平臺、企業(yè)開發(fā)工具和應用程序重新工具以及性能評測報告等高級功能。Web 應用程序(以因特網(wǎng)為基礎的應用程序)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讓企業(yè)間的商業(yè)數(shù)據(jù)及交易等行為,透過因特網(wǎng)的通訊來彼此交換訊息。這樣不但可以節(jié)省數(shù)據(jù)交換的時間,而且可以簡化流程。但是在新一代的.NET 開發(fā)平臺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要讓因特網(wǎng)應用程序達到上述的功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牽涉到的技術及程序開發(fā)語言,可能包括了HTML、ASP、VBScript、JavaScript、C++、ADO、SQL、COM、MTS 等。這樣的環(huán)境對于開發(fā)人員來說,想要快速的開發(fā)一個功能強大且穩(wěn)定可靠的Web 應用程序,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之前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TM(微軟的解決方案開發(fā)平臺)及Windows 上的一些架構及服務,已經(jīng)幫助程序設計師由單機平臺的程序開發(fā)轉為主從式(Client/Server)的架構來開發(fā)應用程序。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而言,因為企業(yè)的客戶或供貨商等所使用的系統(tǒng)或軟件可能不盡相同。

通過將單個可執(zhí)行程序復制到遠程計算機來設置遠程調試,而無需使用復雜的設置指令或注冊。遠程調試現(xiàn)在更為安全和可靠。此外,您現(xiàn)在可以調試 64 位的托管應用程序和非托管應用程序。這些功能強大的工具使您能夠以直觀和自然的格式查看數(shù)據(jù)。您可以從“監(jiān)視”窗口或新近增強的“數(shù)據(jù)提示”功能啟動可視化工具。例如,您現(xiàn)在能夠以 HTML 或 XML 文檔的形式查看字符串。您可以使用我們提供的可視化工具,也可以編寫自己的可視化工具。調試器的“數(shù)據(jù)提示”得到了改進。您可以在源代碼編輯器中直接定位復雜數(shù)據(jù)結構的內容。您可以從“數(shù)據(jù)提示”打開可視化工具,以直觀和自然的格式查看數(shù)據(jù)。

由于類是引用類型,因此類對象的變量引用該對象在托管堆上的地址。如果將同一類型的第二個對象分配給第一個對象,則兩個變量都引用該地址的對象。這一點將在本主題后面部分進行更詳細的討論。在比較兩個對象是否相等時,首先必須明確您是想知道兩個變量是否表示內存中的同一對象,還是想知道這兩個對象的一個或多個字段的值是否相等。如果您要對值進行比較,則必須考慮這兩個對象是值類型(結構)的實例,還是引用類型(類、委托、數(shù)組)的實例。要確定兩個類實例是否引用內存中的同一位置(意味著它們具有相同的標識),可使用靜態(tài) Object Reference Equals()方法。(System. Object 是所有值類型和引用類型的隱式基類,其中包括用戶定義的結構和類。)若要確定兩個結構實例中的實例字段是否具有相同的值,可使用 Value Type Equals()方法。由于所有結構都隱式繼承自 System.ValueType。若要確定兩個類實例中字段的值是否相等,您可能需要使用 Object Equals()方法或 == 運算符。但是,僅當類重寫或重載該方法或運算符,以便通過自定義的方式表明該類型對象“相等”的條件時,才應使用它們。類可能還實現(xiàn) IEquatable<(Of <(T>)>) 接口或 IEqualityComparer<(Of <(T>)>) 接口。這兩個接口都提供可用于測試值是否相等的方法。在設計您自己的類重寫 Equals 時,請務必遵循 Equals() 和運算符 == 的重寫準則(C# 編程指南)和 Object. Equals(Object) 中的準則。內置對組建對象模型(COM)和基于Windows?的API的支持,允許有限制地使用純指針(Native Pointer)。在C#中,每個對象都自動生成為一個COM對象。開發(fā)者不再需要顯式的實現(xiàn)I Unknown和其他COM接口.這些功能都是內置的.類似的,C#可以調用現(xiàn)有的COM對象,無論它是由什么語言編寫的。 C#包含了一個特殊的功能,使程序可以調用任何純API。在一段特別標記的代碼中,開發(fā)者可以使用指針和傳統(tǒng)C/C++特性,如手工的內存管理和指針運算。這是其相對于其它環(huán)境的極大優(yōu)勢。這意味著C#程序員可以在原有的C/C++代碼的基礎上編寫程序,而不是徹底放棄那些代碼。無論是支持COM還是純API的調用,都是為了使開發(fā)者在C#環(huán)境中直接擁有必要的強大功能。

1.3.2 Microsoft Access的介紹

Access作為Microsoft Office 套件中數(shù)據(jù)庫管理軟件,其圖形化界面使數(shù)據(jù)庫管理更加簡潔、靈活、同時又具有豐富的編程接口及強大的報表功能,為用戶從事程序開發(fā)提供了更多的方便[2]。

Access 數(shù)據(jù)庫提供了7種對象來完成數(shù)據(jù)庫的功能。這7種對象分別為表,查詢,窗體,報表,頁,宏和模塊。Access數(shù)據(jù)庫在計算機中以數(shù)據(jù)庫文件(.mdb)存儲。在這7種對象中,表用來存貯數(shù)據(jù),對數(shù)據(jù)進行查看和分析,窗體為數(shù)據(jù)的輸入等操作設置友好的外觀,報表以格式化的形式來對外展示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訪問頁將數(shù)據(jù)到Web上,宏將自動完成一組操作,模塊能自動完成常規(guī)任務并創(chuàng)建業(yè)務解決方案。

1.4 本論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本論文中專門介紹雙語學習進行了介紹,并且對分析了雙語在線點播系統(tǒng)所應做的工作。對Visual (2005)進行介紹,Access數(shù)據(jù)庫在Visual (2005)中的應用。分析對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的應用需求,給出了系統(tǒng)需求說明書,模塊的代碼分析。首先是系統(tǒng)整體模塊的框圖設計,在根據(jù)整體模塊框圖設計出各個模塊的框圖,并且詳細的介紹各個模塊的功能。

本論文的安排如下:

第二章介紹了雙語教學點播系統(tǒng)的設計;

第三章根據(jù)雙語教學點播系統(tǒng)的設計實現(xiàn)了雙語教學點播系統(tǒng);

第四章對本論文的工作進行了總結;

2 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的設計 2.1需求分析 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需要滿足來自幾方面的需求,這幾個方面分別是漢語初學者或是沒有接觸過漢語少數(shù)民族,再者就是想學習維語或是有學習維語的經(jīng)驗但是沒有很好的教學系統(tǒng)從而在原地停留的漢族。

本系統(tǒng)是專門為漢語初學者提供很好的學習機會,初級漢語從漢語發(fā)音開始,包括聲母,韻母,前鼻音,后鼻音到常用漢字識字。中級漢語主要是為有一定漢語基礎的學習者提供的,主要是聽力理解,看圖學對話,簡單句子的成份學習,漢語初中級HSK聽力理解,高級漢語主要是提高階段,在此階段可提高漢語水平,此階段包括高級漢語聽力,成語學習,繞口令等方面。

目前,越來越多的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工作者每天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借助計算機來完成的.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和使用能力,他們非常需要一些存儲于計算機上的資料或素材,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語言和情景是緊密相關的,如果課堂上進行的漢語教學缺乏語言教學所必須的情景或語境,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講解,這種現(xiàn)狀無論對于"教"還是對于"學",都增添了許多困難.假如一位教員想通過現(xiàn)在的視頻,音頻或者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來營造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景,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具體操作上卻會遇到許多麻煩.如果教員能自己編寫多媒體課件自己使用,當然是比較理想的,但在目前的條件下,往往又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只能在已有的資源當中去查找.可是,在現(xiàn)有的存儲于錄音帶,錄像帶,光盤或者網(wǎng)站上的教學資源,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不容易.假定能幸運地查閱到若干符合要求的片段,在課堂上使用時又將碰到設備切換,換盤倒帶等一系列麻煩,而且聲音,畫面,速度等都很難控制.這些實際問題不但浪費了時間,也破壞了教學氣氛,影響教學效果.

2.2 總體結構設計

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總體設計介紹:

a) 初級漢語的學習。

b) 中級漢語學習。

c) 高級漢語學習。

d) 漢語綜合應用。

e) 系統(tǒng)介紹。

f) 實驗室介紹。

g) 實驗室負責人介紹。

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總體設計模塊詳圖2.2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2.2系統(tǒng)總體設計模塊

2.3各個模塊的設計 2.3.1初級漢語學習模塊 本模塊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子??旖M成:

1.韻母學習

2.聲母學習

3.聲,韻母學習

4.常見漢字學習

5.常見偏旁部首學習

具體模塊分析如下:

SHAPE \* MERGEFORMAT

圖2.3.1初級漢語學習模塊圖

2.3.2 中級漢語學習模塊 中級漢語學習模塊有以下幾個子模塊組成:

1. 簡單單詞學習

2. 對話聽力

3. 聽題回答

4. 對話詳解

5. 成語入門

6. 句子成份

7. 中級漢語聽力學習

8. 中級漢語聽力詞匯

9. 中級漢語聽力練習

具體模塊圖如下:

SHAPE \* MERGEFORMAT

圖2.3.2 中級漢語學習模塊設計圖

2.3.3 高級漢語學習模塊 高級漢語學習模塊有以下幾個模塊組成:

1. 高級漢語聽力

2. 漢語故事欣賞

3. 漢語繞口令

4. 名人故事欣賞

5. 作文詳解

具體模塊圖如下:

SHAPE \* MERGEFORMAT

圖2.3.3高級漢語學習模塊圖

2.3.4 綜合應用模塊設計 綜合應用模塊主要是在以上幾個方面基礎上設計的:

1.猜字游戲

2.漢字和拼音游戲

3.猜拼音游戲

4.看圖學拼音游戲

5.看圖填成語游戲

具體模塊設計圖如下:

SHAPE \* MERGEFORMAT

圖2.3.4綜合應用模塊圖

2.3.5 系統(tǒng)幫助模塊設計 系統(tǒng)幫助模塊主要是有一下幾個模塊組成:

1.實驗室負責人簡介

2.實驗室簡介

3.維語,漢語字典

具體模塊設計如下:

SHAPE \* MERGEFORMAT

圖2.3.5系統(tǒng)幫助模塊設計圖

2.4數(shù)據(jù)庫設計 下面分別得到介紹各個E-R圖的實現(xiàn):

中級漢語中常見漢字學習模塊實體E-R 圖如圖2.4.1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2.4.1常見漢字學習模塊實體

偏旁部首學習實體E-R圖如圖2.4.2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2.4.2偏旁部首學習模塊實體

常見單詞學習信息E-R 圖如圖2.4.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2.4.3常見單詞學習信息

句子成份分析實體E-R 圖如圖2.4.4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2.4.4句子成份分析實體

成語學習分析實體E-R 圖如圖2.4.5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2.4.5成語學習分析實體

2.4.1邏輯結構設計 數(shù)據(jù)庫的概念結構設計之后,就可以將上面的數(shù)據(jù)庫概念轉化為某種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所支持的實際數(shù)據(jù)模型,也就是數(shù)據(jù)庫的邏輯結構。

先打開 Microsoft Access ,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據(jù)模型建立不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庫,分別命名為 study.mdb, 然后通過表設計器分別創(chuàng)建本系統(tǒng)的幾個表。下面分別介紹各個數(shù)據(jù)庫中各個表的內容。

表2.4.1漢字學習表anzi)

列名

數(shù)據(jù)類型

字段大小

必填字段

默認值

備注

編號

自動編號

長整型

編號

漢字名稱

文本

50

漢字名稱

內容

備注

內容

表2.4.2偏旁表(pianpang)

列名

數(shù)據(jù)類型

字段大小

必填字段

默認值

備注

編號

自動編號

長整性

類型編號

偏旁

文本

50

偏旁

漢語讀法

文本

50

漢語讀法

拼音讀法

文本

50

拼音讀法

表2.4.3常見漢字學習表(TABLE_CUE)

列名

數(shù)據(jù)類型

字段大小

必填字段

默認值

備注

漢語

文本

50

漢語

拼音

文本

50

拼音

維語

文本

50

維語

英語

文本

50

英語

表2.4.4成語學習表(chengyu)

列名

數(shù)據(jù)類型

字段大小

必填字段

默認值

備注

成語名稱

備注

名稱

成語拼音

備注

拼音

維語解釋

備注

解釋

成語內容

備注

`` ``

內容

表2.4.5句子成份學習表(juzi)

列名

數(shù)據(jù)類型

字段大小

必填字段

默認值

備注

編號

自動編號

長整性

編號

課程

文本

50

課程

內容

備注

內容

3.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主界面的實現(xiàn) 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界面設計思想,主要利用Visual 的第三控件(DXperience)開發(fā)的,界面和Windows Xp的界面相同,具體如下幾個功能:

初級漢語學習;

中級漢語學習;

高級漢語學習;

綜合應用;

系統(tǒng)幫助。

下面分別說明這些功能的實現(xiàn)方法:

3.1統(tǒng)界面結構設計 本系統(tǒng)首界面結構類似與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由標題、左側快捷菜單、狀態(tài)欄等 3個部分組成。圖5.1 是首界面的總界面,從圖中可以看出,漢語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統(tǒng)漢語等級來學習。

圖3.1主界面

主界面由以由frmExplorer.cs文件完成,具體代碼實現(xiàn)如下:

WindowsXPRenderer renderer = (WindowsXPRenderer)explorerBar1.Renderer;

string colorSchemeText = cmbColorScheme.Text;

WindowsXPColorSchemecolorScheme=(WindowsXPColorScheme)System.Enum.Parse(typeof(WindowsXPColorScheme), colorSchemeText);

renderer.ColorScheme = colorScheme;

explorerBar1.Invalidate(true);

private bool animating;

private void btnAnimate_Cl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if (animating)

return; animating = true;

bool open = panePrimary.Visible;

if (open)

panePrimary.AnimateClose();

else

panePrimary.AnimateOpen();

WaitWithUI(150);

if (open)

paneTasks.AnimateClose();

else

paneTasks.AnimateOpen();

WaitWithUI(150);

if (open)

paneDetails.AnimateClose();

else

paneDetails.AnimateOpen();

animating = false;

}

private void WaitWithUI(int milliseconds)

{int start = Environment.TickCount;

while (Environment.TickCount < start + milliseconds)

Application.DoEvents();

}

private void frmExplorer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axShockwaveFlash1.Visible = true;

string yasen = "F:\\對外漢語教學軟件\\畢業(yè)設計\\方案二\\DemoApplication\\bin\\Debug\\a\\片頭.swf";

axShockwaveFlash1.Movie = yasen;

axShockwaveFlash1.Width = panel3.Width;

axShockwaveFlash1.Height = panel3.Height;

statusBarPanel4.Text = System.DateTime.Now.ToString();

statusBarPanel5.Text = "شىنجاڭ ئۇنۋېر سىتىتى كۆپ خىل تىل يېزىق ئۇچۇر بىرتەرەپ قىلىش نۇقتىلىق تەجىرىبە خانىسى"

explorerBar14.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13.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12.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11.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10.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9.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8.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7.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6.Visible = false;

dataGridView4.Visible = false;

dataGridView3.Visible = false;

this.tABLE_CUETableAdapter.Fill(this.loghatDataSet.TABLE_CUE);

dataGridView2.Visible = false;

this.hanziTableAdapter.Fill(this.studyDataSet.hanzi);

dataGridView1.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5.Visible = false;

explorerBar4.Visible = false;

下面依次介紹狀態(tài)欄設計和左側快捷菜單設計。

(1) 狀態(tài)欄設計

本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欄設計被命名為statusBar1。

在本系統(tǒng)運行時狀態(tài)欄statusBar1中分別插入statusBarPanel1,statusBarPanel2,statusBarPanel3,statusBarPanel4,statusBarPanel5,并且設置它們的屬性如下:

statusBarPanel1.Text=“新疆大學多語種信息技術處理重點實驗室”;

statusBarPanel2.Text=“”;

statusBarPanel3.Text=“歡迎使用雙語教學軟件”;

statusBarPanel4.Text = System.DateTime.Now.ToString();

statusBarPanel5.Text = "شىنجاڭ ئۇنۋېر سىتىتى كۆپ خىل تىل يېزىق ئۇچۇر بىرتەرەپ قىلىش نۇقتىلىق تەجىرىبە خانىسى"

(2)左側快捷菜單設計

左側菜單主要包括5個部分:初級漢語學習、中級漢語學習、高級漢語學習、綜合應用、系統(tǒng)幫助,這些功能是由explorerBar1來實現(xiàn)的。

初級漢語學習

初級漢語學習用到的是 panePrimary控件。

中級漢語學習

中級漢語學習用到的是 paneTasks控件。

高級漢語學習

高級漢語學習用到的是 paneDetails控件。

綜合應用

綜合應用用到的是explorerBarPane1控件。

系統(tǒng)幫助

系統(tǒng)幫助用到的是explorerBarPane2控件。

3.2各個模塊的實現(xiàn) 3.2.1 初級漢語學習模塊的實現(xiàn) 初級漢語學習模塊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控件來實現(xiàn)。

韻母學習列表:imageHyperlink9

聲母學習列表:imageHyperlink8

聲,韻母學習列表:imageHyperlink7

常見漢字學習列表:imageHyperlink3

常見偏旁部首學習列表:imageHyperlink2

漢語學習者最關心的首先是外觀問題,要是外觀讓用戶覺得不舒服的話,資源再好也無濟于事,所以在外觀設計上特別注重。

(1) 韻母學習列表

在本系統(tǒng)中,韻母學習列表是在同一個 panel3和explorerBar3中實現(xiàn)的。具體實現(xiàn)圖片如下:

圖3.2.1初級漢語學習表圖

在這個模塊當中最主要且最關鍵的就是常見漢字學習和常見偏旁部首學習模塊,且具體實現(xiàn)如下:

(1)常見漢字學習模塊的實現(xiàn):

該模塊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控件來實現(xiàn)。

顯示漢字:datagirdview1

視頻播放控件:axShockwaveFlash1

在這個功能界面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想學的漢字,具體實現(xiàn)代碼:

OleDbCommand com;

oleDbConnection1.Open();

string comstr = "select * from hanzi";

com = new OleDbCommand(comstr, oleDbConnection1);

OleDbDataAdapter myadp = new OleDbDataAdapter(com);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myadp.Fill(ds, "hanzi");

dataGridView1.DataSource = ds.Tables["hanzi"];

oleDbConnection1.Close();

try

{

int count = dataGridView1.Rows.Count;

int nrow = e.RowIndex;

//int ncol = e.ColumnIndex;

string url = dataGridView1.Rows[nrow].Cells[2].Value.ToString();

axShockwaveFlash1.Movie = url;

axShockwaveFlash1.Play();

}

catch (Exception my)

{

MessageBox.Show(my.ToString());

}

(2)常見偏旁部首學習模塊的實現(xiàn):

偏旁部首學習功能主要由以下幾個控件來實現(xiàn)。

顯示偏旁:datagirdview2

圖所示為偏旁部首學習的功能界面,在這里可以看到偏旁部首名稱,讀音,拼音讀法,相關例字等,具體界面圖如下:

實現(xiàn)偏旁部首學習的具體代碼如下:

OleDbCommand com;

oleDbConnection1.Open();

string comstr = "select * from pianpang";

com = new OleDbCommand(comstr, oleDbConnection1);

OleDbDataAdapter myadp = new OleDbDataAdapter(com);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myadp.Fill(ds, "pianpang");

dataGridView1.DataSource = ds.Tables["pianpang"];

oleDbConnection1.Close();

3.2.2 中級漢語學習模塊的實現(xiàn) 中級漢語學習模塊的功能主要由以下幾個控件實現(xiàn)。

簡單單詞: imageHyperlink17

對話聽力: imageHyperlink15

聽題回答: imageHyperlink14

對話詳解: imageHyperlink13

成語入門:imageHyperlink12

句子成份:imageHyperlink10

聽力測試:imageHyperlink1

聽力詞匯:imageHyperlink6

聽力練習:imageHyperlink4

本界面根據(jù)用戶自己漢語水平來選擇不統(tǒng)的資源來學習,如下是介紹本界面的具體:

圖3.2.2中級漢語學習模塊圖

在此模塊中主要的模塊就是成語入門學習,具體實現(xiàn)如下:

成語學習功能模塊的功能主要由以下幾個看控件來實現(xiàn)

顯示成語各類屬性:datagridview3

播放成語視頻:axWindowsMediaPlayer1

具體實現(xiàn)界面如下:

圖3.2.3成語學習圖

具體代碼和上述實現(xiàn)偏旁部首學習相同,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在播放成語視頻是要用到axWindowsMediaPlayer1,必須用到axWindowsMediaPlayer1的url,而且用到axWindowsMediaPlayer1的axWindowsMediaPlayer1.Ctlcontrols.play();

axWindowsMediaPlayer1.settings.playCount;,具體如下:

OleDbCommand com;

oleDbConnection3.Open();

string comstr = "select * from chengyu";

com = new OleDbCommand(comstr, oleDbConnection3);

OleDbDataAdapter myadp = new OleDbDataAdapter(com);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myadp.Fill(ds, "chengyu");

dataGridView4.DataSource = ds.Tables["chengyu"];

oleDbConnection3.Close();

int count = dataGridView4.Rows.Count;

int nrow = e.RowIndex;

string a = dataGridView4.Rows[nrow].Cells[3].Value.ToString();

axWindowsMediaPlayer1.URL = a;

axWindowsMediaPlayer1.Visible = true;

axWindowsMediaPlayer1.Ctlcontrols.play();

axWindowsMediaPlayer1.settings.playCount = 1;

而且在代碼中用到的axWindowsMediaPlayer1.Ctlcontrols.play具體是指axWindowsMediaPlaye開始播放視頻

axWindowsMediaPlaye.settings.playCount是axWindowsMediaPlayer1要播放該視頻幾次,必須注意的是axWindowsMediaPlayer1.settings.playCount中playCount必須是整數(shù),換其他的數(shù)的話會出現(xiàn)程序的異常。

3.2.3 高級漢語學習模塊實現(xiàn) 高級漢語學習模塊的功能主要由以下幾個控件來實現(xiàn)。

高級漢語聽力學習:label18

漢語古詩欣賞學習:label17

漢語繞口令學習: label16

名人古詩欣賞學習:label15

作文詳解: label14

在本模塊中,用戶根據(jù)自己的漢語水平學習,在自己已有的檔次,想在提高就可以選擇此模塊中各個學習模塊。具體學習模塊如下:

圖3.2.3高級漢語學習表圖

3.2.4綜合應用模塊實現(xiàn) 綜合應用界面主要是提供用戶各種趣味漢語游戲,可以幫助用戶在以上幾個學習模塊中學到的知識能很好的發(fā)揮。

猜字游戲: label21

漢語和拼音游戲:label22

猜拼音游戲: label23

看圖學拼音游戲:label24

看圖填成語游戲:label25

綜合應用界面的具體介紹圖如下:

圖3.2.4綜合應用表圖

3.2.5系統(tǒng)幫助模塊設計 系統(tǒng)幫助模塊主要是給用戶提供維語,漢語雙解字典,實驗室簡介和實驗室負責人簡介之類的模塊,具體模塊界面如下圖:

圖5.2.1系統(tǒng)幫助表圖

3.3系統(tǒng)測試 3.3.1試和調試目標

測試開發(fā)軟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中要步驟。開發(fā)人員完成編碼階段以后必須進行適當?shù)臏y試。測試是為了發(fā)現(xiàn)程序中的錯誤而執(zhí)行程序的過程。測試有兩種方法,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黑盒測試是在程序接口進行的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規(guī)格說明書的規(guī)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shù)亟邮茌斎霐?shù)據(jù)產(chǎn)生正確的輸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黑盒測試又稱為功能測試。白盒測試法的前提是可以把程序看成裝在一個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結構和處理過程。白盒測試按照程序內部的邏輯測試程序,檢查程序中的每條通路是否都能按預定要求正確工作。白盒測試又稱為結構測試。

測試的目標是暴露程序中的錯誤,它只能查出程序中的錯誤,不能證明程序中沒有錯誤。

3.3.2系統(tǒng)運行和測試 系統(tǒng)的運行環(huán)境有以下方面組成:

系統(tǒng)運行環(huán)境:

Windows 2000/xp,Microsoft Access,Visual (2005)

系統(tǒng)配置說明:

內存256或256以上,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是賽揚2.4以上,硬盤在40G或是40G以上。

測試該系統(tǒng)時,分步進行測試。首先測試初級漢語學習模塊,根據(jù)此模塊中不足及其缺點,在對中級漢語學習和高級漢語學習各個功能進行修改和更新,取長補短,以便更好的開發(fā)本系統(tǒng),更好的為用語提供學習條件,達到用戶所需求的,所理想的系統(tǒng)。

3.3.3數(shù)據(jù)庫設計的實現(xiàn)

本系統(tǒng)中數(shù)據(jù)是使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因為是現(xiàn)在設計初級階段,所以選擇了次數(shù)據(jù)庫,在設計和開始本系統(tǒng)的過程中成功的實現(xiàn)了Vsisual Studio2005和數(shù)據(jù)庫的連接,讀取數(shù)據(jù),顯示數(shù)據(jù)等多種功能,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列舉以上的功能。

4 總結

本系統(tǒng)中專門介紹雙語學習進行了簡明的介紹,并且對分析了雙語在線點播系統(tǒng)所應做的工作。對Visual (2005)進行介紹,Access數(shù)據(jù)庫在Visual (2005)中的應用。分析對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的應用需求,給出了系統(tǒng)需求說明書,模塊的代碼分析。首先對本系統(tǒng)的框剪進行了總體的設計,在根據(jù)系統(tǒng)設計要求對各個模塊進行分析,在根據(jù)分析的結果進行各個模塊的設計,然后就是根據(jù)設計的模塊進行資源的收集,最后就是利用代碼來實現(xiàn)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在本系統(tǒng)的初級漢語學習模塊當中,應該有根據(jù)偏旁部首查詢相應的漢字的模塊,但是由于時間和人力,物力的關系沒有實現(xiàn),但是這項功能正在研究,很快就能實現(xiàn),在綜合應用模塊中應該有相應的測試試題但是由于時間都緊迫沒有能完成,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實現(xiàn)此功能。本系統(tǒng)已經(jīng)基本上實現(xiàn)所規(guī)定的功能,正準備使用。

通過這些工作最終設計完成了雙語教學在線點播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 李蘭友,楊曉光 Visual C#.NET 程序設計 [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年1月 40-72頁

[3] 羅斌 Visual C#.NET 精彩編程實例集錦 [M]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年6月 50-61頁

[3] 王華杰 精通visual c#數(shù)據(jù)庫開發(fā) [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4月30-41頁

[4] 邱錦倫 visual c#.net程序設計教程 [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年09月 31-36頁

[5] 張奇 visual c#項目案例導航 [M] 北京:visual c#數(shù)據(jù)庫項目案例導航 2005年6月 21-35頁

[6] 劉彥博,肖鵬,賈菡 Visual Studio 2005技術大全[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7年12月

[7]李建華,劉玉生 Visual C# 2005全程指南 [M]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6年3月

[8]高志清 C#編程技巧典型案例解析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M]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