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測定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磁輻射測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電磁輻射 風險量 SAR 日常照射

中圖分類號:U8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4-0185-02

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風險。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fā)射塔和電子儀器、醫(y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手機等家用電器工作時,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充斥空間,無色、無味、無形,可以穿透人體,造成污染。隨著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人為電磁能量迅速增長,電磁輻射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目前國內的電測輻射標準還不完善,各方面關于電磁輻射的研究并不多見,僅在97年時出臺了《電磁輻射環(huán)境保護管理辦法》以及《環(huán)境保護法》中第二十四條進行了規(guī)定,我們對于電磁輻射的評估并沒有特別科學明晰的方法。

雖然國際非電離協(xié)會為了對公眾有著良好的保護,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劑量值制定國際標準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guī)定》標準進一步嚴格,規(guī)定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xù)6min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相應于頻率30M-3000MHz段電場強度限值為12V/m,為了更進一步加強管理,我國設定了普通項日環(huán)境影響評價管理值為5.4V/m,對應衛(wèi)生標準中的一級標準為5 V/m。但事實上每個普通民眾他們是無法準確的獲得自己一天時間內吸收了多少劑量的電磁輻射的。

1、問卷調查概況

因此本文是一種對電磁輻射研究的新方法,本文隨機選取了重慶市大學城區(qū)域內三所學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大學生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可能產生電磁輻射照射的設備設施進行測定,根據調查所得使用或接觸設備設施種類及時間分配具體權重,進行數據統(tǒng)計,配合調查問卷所得數據即可對大學生群體當前所處生活環(huán)境中存在的日常電磁輻射風險量有一個較為科學直觀的評估。

本次問卷調查的發(fā)放范圍為重慶市沙坪壩區(qū)虎溪大學城的重慶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科技學院三所高校。問卷的天蝎回收是通過委托專業(yè)問卷調查網站以及筆者本人現場現場發(fā)放回收實施開展,問卷開篇的指導語對電磁輻射對人體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本研究對評估大學生群體電測輻射風險量的意義進行了充分的闡述,最后完成有效問卷117份,有效率91%。參與本次調研的人群皆屬于在校大學生群體,人群樣本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1,調研結果具有準確可靠性。

2、問卷調查結果

2.1 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風險要素

本次調查問卷采用自由開放式的問卷形式,通過對搜集到的問卷答案進行篩選、歸類、統(tǒng)計超過10%的選項得出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風險要素共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家電類,如電吹風、臺燈、無線路由器等;第二類為電子設備類,如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第三類為交通工具類,如輕軌、地鐵等。統(tǒng)計結果如圖1所示:

2.2 電磁輻射風險設備設施使用時間

本次調查問卷采用自由開放式的問卷形式,通過對搜集到的問卷答案進行篩選、歸類、統(tǒng)計得出可能具有電磁輻射風險的設備設施平均每日使用時間為:平均每日使用電吹風時間t1為6.68分鐘;平均每日使用臺燈時間t2為20.57分鐘:平均每日使用無線路由器時間t3為2.61小時;平均每日使用手機時間t4為4.33小時;平均每日使用臺式電腦時間t5為2.07小時;平均每日使用筆記本電腦時間t6為2.47小時。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3、電磁輻射風險設備設施實驗測試結果

根據以上調研統(tǒng)計數據以及?《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測量方法(GJB 5313-2004)》、《輻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導則 電磁輻射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 10.3-1996)》等標準的指導,本文實驗選用了RJ-5工頻場強儀進行各種類型品牌電測輻射風險設備的單位時間輻射量測量。

進行實驗測量時均與輻射體正常工作時間內取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測量,每個點測量觀察時間均大于10S,讀取本次測量的最大值。每種被測設備共測量5次取平均值。各種類各品牌設備單位時間內電磁輻射當量如表3所示:電吹風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1為0.081 W/m2,臺燈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2為3.371 W/m2,無線路由器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3為0.017 W/m2,手機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5為0.492 W/m2,臺式電腦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5為0.313 W/m2,筆記本電腦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α6為0.813 W/m2,

4、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風險量評估

雖然國際非電離協(xié)會為了對公眾有著良好的保護,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劑量值制定國際標準我國的《電磁輻射防護規(guī)定(GB 8702-1988)》進一步嚴格,規(guī)定在一天24h內,任意連續(xù)6min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相應于頻率30M-3000MHz段電場強度限值為12V/m,為了更進一步加強管理,我國設定了普通項日環(huán)境影響評價管理值為5.4V/m,對應衛(wèi)生標準中的一級標準為5 V/m。但事實上每個普通民眾他們是無法準確的獲得自己一天時間內吸收了多少劑量的電磁輻射的。

W/m2是每平方米的功率,1W/m2照射1秒為1j/m2,因此按照《電磁輻射防護規(guī)定(GB 8702-1988)》中表3可以查到單位時間電磁輻射功率密度為0.4 W/m2,可以計算出每日電測輻射照射安全閾值為34.56kj/m2。根據上述各電磁輻射風險設施日均使用時間以及各設備設施單位時間電磁輻射量統(tǒng)計表可以計算得出大學生平均電磁輻射照射量為:t1*α1+ t2*α2+ t3*α3+ t4*α4+ t5*α5+ t6*α6=15.981 kj/m2,遠低于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安全閾值,因此大學生日常電磁輻射照射處于安全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8702-88電磁輻射防護規(guī)定第1、3條.國家環(huán)保局,1988.

[2] HJ/T10.2-1996輻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jiān)測儀器和方法[S].

[3] HJ/T 10.3-1996輻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S].

[4] Vermeeren G.Joseph W,Olivier Cetal.Statistical multipath exposure of a human in a realistic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J].Health Phy,2008,94 (4):345-354.

[5] 楊紅萍.電磁輻射的危害與防護 [J].科技信息,2007,6(33):47-87.

[6] 石偉力.電磁輻射的危害及其防護探析[J].環(huán)保與節(jié)能,2012,8

篇2

遠離電器的電磁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guī)定》中規(guī)定,在生活環(huán)境中,電磁輻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過40微瓦/平方厘米,而家用電器中,微波爐、吸塵器、移動電話的電磁波輻射最強,均可達到200毫高斯(20微瓦/平方厘米約等于2毫高斯)。不過大家也不必太過敏感,家用電器在屏蔽輻射源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好的,輻射量多在安全范圍之內。使用電器時,保持一定的距離是最科學的防護方法。

操作電腦時,身體盡量遠離顯示器。公司在電腦布局上,盡量不要讓員工坐在同事的顯示器后方,據測定,顯示器正面輻射最小,側面次之,背面最大。孕婦最好穿防輻射服。

看電視時離屏幕遠一點,輻射就會大大減少。一般來說,液晶或背投式電視機輻射較小,29英寸電視機最好保持在2米開外觀看。

微波爐是目前家用電器中產生電磁波最強的一種,功率越大,電磁輻射越強。因此,最好選購品牌可靠的微波爐,微波爐在工作時,準媽媽應遠離2米以上或暫時避在別的房間。

遠離手機的電磁傷害

手機小巧方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但手機通話是通過高頻電磁波將電訊信號發(fā)射出去的,周圍的微波輻射由高到低,依次為天線部、聽筒部、鍵盤部和話筒部。在通訊過程中,有40%的高頻電磁波會被手機機體吸收,雖然使用者沒有感覺,但危害不得不防。

手機信號剛接通的瞬間,由于傳輸系統(tǒng)不穩(wěn)定,產生的輻射比通話時高20倍,因此,撥號后最好不要急于放置于耳朵旁,最好等“嘟”一聲提示接通后,再聽電話,這樣能減少80%~90%的輻射量。也可以采用更健康的耳機通話方式。手機隨身攜帶已成為人們的習慣,注意不要把手機放置在胸前、腰部的口袋,因為即使在待機狀態(tài)下,手機周圍也存在電磁波輻射,雖然沒有接通時危害大,但日久天長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遠離B超的電磁傷害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差別很大,婦女、兒童、老人、病患對之較敏感,特別是孕婦和胎兒。

懷孕期間,孕婦都會例行B超檢查,有些孕婦從懷孕初期便每月一次,甚至更頻繁。然而近年國內外研究表明,孕婦的超聲檢查對胚胎并非絕對安全。因為超聲波畢竟是一種能量形式,達到一定劑量的輻射時,會在受檢者體內產生生物反應,使機體組織受到損傷。

篇3

【摘要】

目的: 探討900 MHz電磁波對淋巴細胞的影響. 方法: 利用顯微激光共焦拉曼光譜技術獲得功率密度為5 mW/cm2的900 MHz電磁波照射不同時間的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 結果: 照射20 min后,部分淋巴細胞拉曼光譜出現了微小變化;照射40 min后,包含類胡蘿卜素信息的細胞核拉曼光譜出現明顯變化,細胞核的拉曼光譜的一些譜帶也發(fā)生了變化;照射60 min后,淋巴細胞拉曼光譜位于787 cm-1的譜線移動了8 cm-1,顯示細胞核受到電磁輻射后產生明顯的損傷. 結論: 長時間處于5 mW/cm2電磁波作用下(≥40 min),淋巴細胞出現損傷,損傷主要表現在蛋白構象變化和DNA的堿基受到損傷,從而影響其功能.

【關鍵詞】 900 MHz電磁波輻射;淋巴細胞;光譜分析,拉曼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lymphocytes at molecular level. METHODS: The lymphocytes exposed to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power density of 5 mW/cm2 were measured by 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technique. RESULTS: After 20 min exposure, Raman spectra of some lymphocytes changed a little. After 40 min, obvious difference appeared in the Raman spectra of the nucleolus either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carotenoids or without. After 60 min exposure, the Raman band at 787 cm-1 shifted 8 cm-1,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obvious damage in the lymphocytes. CONCLUSION: The exposure of lymphocytes to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5 mW/cm2 for a period of time (≥40 min) would induce damage in lymphocytes, including the change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the damage of DNA base conform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function of lymphocytes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Keywords】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ymphocytes; spectrum analysis, raman

0引言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通訊技術的普及使得電磁輻射越來越為人們關注. 一定強度的電磁輻射可影響細胞膜、細胞內蛋白及DNA的結構和功能. 淋巴細胞是人體具有特異免疫功能的白細胞. 淋巴細胞可能在大功率電磁輻射作用下出現損傷,從而影響免疫應答等功能及致使染色體畸變率增加[1-3]. 本文利用功率密度為5 mW/cm2(相當于中繼站的功率密度水平)的900 MHz電磁輻射作用淋巴細胞,測定不同作用時間下單個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以求在分子水平對其作用情況進行研究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使用Horiba JY公司生產的倒置顯微激光共焦拉曼散射儀LabRam INV,配備514 nm Ar+離子激光器和奧林巴斯倒置顯微鏡(60倍物鏡). 激光焦點為1~2 μm,狹縫尺寸100 μm,波譜范圍600~1800 cm-1,譜分辨率1 cm-1左右,曝光積分時間10 s. 電磁輻射源為深圳市威特信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VTXJ0408A信號屏蔽器,樣品輻照功率為5 mW/cm2.

1.2方法

1.2.1淋巴細胞制備

健康志愿者提供靜脈血1 mL,利用9 mL/L生理鹽水稀釋至2 mL. 取1 mL稀釋血液移入等量淋巴分離液上層,1000 r/min離心20 min. 分離出中間部分的淋巴細胞,并用等滲PBS洗滌2次(2000 r/min,5 min). 將分離后的淋巴細胞放置在溫度為37℃的CO2培養(yǎng)箱內備用.

1.2.2樣品測量

在37℃的CO2培養(yǎng)箱內放置30 min后取出部分淋巴細胞進行拉曼測試(對照組),同時將部分淋巴細胞放置在5 mW/cm2的連續(xù)電磁輻射環(huán)境下進行輻射,作用時間分別為20, 40和60 min.每組樣品選取10~12個淋巴細胞進行測試.對準細胞中央進行掃描,獲取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并對獲取的拉曼光譜進行歸類分析.正常情況下,淋巴細胞的細胞核占據了細胞的大部分區(qū)域,因此對準細胞中央掃描獲得的應是淋巴細胞細胞核拉曼光譜.

2結果

輻射功率為5 mW/cm2的900 MHz電磁輻射輻照淋巴細胞20 min后,多數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與未照射的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沒有顯著性差別,譜線位置與譜線強度基本一致. 但部分淋巴細胞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圖1A). 位于1620 cm-1附近的譜線有輕微下降,位于1520 cm-1位置的譜線強度輕微下降. 位于850 cm-1附近的譜線(隸屬于酪氨酸)在照射20 min后強度相對增加,但是I850/I830仍小于1.

電磁輻射作用淋巴細胞40 min后,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與未經電磁輻射照射的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在一些譜帶上可見差異(圖1B,D). 圖1B對應細胞核的拉曼光譜;圖1D對應包含類胡蘿卜素信息的細胞核拉曼光譜. 輻照20 min的淋巴細胞也有包含類胡蘿卜素信息的拉曼光譜,其與對照組的拉曼光譜基本一致,文中未列出. 圖1B顯示電磁輻射作用40 min后,屬于酰胺I區(qū)域的譜線強度出現下降且展寬,其中屬于無規(guī)卷曲的譜線突出. 磷酸二酯PO2對稱伸縮在787 cm-1的譜線移動到782 cm-1,移動了5 cm-1. 圖1D顯示淋巴細胞拉曼光譜的變化,差異主要體現在: ① 1620 cm-1附近的譜線有輕微下降;② 1361 cm-1由尖銳變平滑;③ 位于850 cm-1附近的譜線強度增強,I850/I830仍小于1;④ 位于725 cm-1,745 cm-1的譜線在RF照射40 min后變得銳利且增強;⑤ 隸屬于酪氨酸的640 cm-1位置的譜線變得銳利.

電磁輻射作用淋巴細胞60 min后,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與對照組拉曼光譜在一些譜線上有較明顯的差異(圖1C). 電磁輻射作用60min后,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與正常對照組拉曼光譜的差異大部分與照射40 min的結果一樣. 磷酸二酯PO2對稱伸縮在787 cm-1的譜線移動到779 cm-1,移動了8 cm-1.

3討論

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作用有致熱效應和非致熱效應. 致熱效應使生物組織溫升,生物分子發(fā)生取向作用,熱作用到一定程度可引起嚴重損傷、變性. 非致熱效應可影響細胞膜的活動能力,從而影響細胞的功能. 移動電話頻率范圍的電磁輻射對淋巴細胞的作用效應主要是非致熱效應[1].

從實驗結果來看,功率密度為5 mW/cm2的900 MHz電磁輻射作用離體的淋巴細胞20 min后,拉曼光譜顯示部分細胞在電磁輻射的作用下開始發(fā)生了一些微弱的變化. 位于1620 cm-1和1520 cm-1附近的譜線有輕微下降,這些變化提示脫氧核糖和堿基受到RF電磁輻射的作用,但作用不明顯. 850 cm-1譜線強度相對增加,但是I850/I830仍小于1. 這顯示酪氨酸仍處于埋藏狀態(tài)[4],但是出現由埋藏向暴露過渡的跡象. 隸屬于CS鍵位于744 cm-1附近的譜線在電磁輻射20 min的淋巴細胞中沒有出現,這與正常對照組的拉曼光譜一致,顯示20 min的電磁輻射對淋巴細胞影響微弱,淋巴細胞仍保持其功能.

電磁輻射作用淋巴細胞40 min后,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出現了較多變化. 得到的拉曼光譜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沒有明顯的1520 cm-1和1157 cm-1譜線的拉曼光譜(圖1B),譜線信息主要來源于細胞核;一種有明顯的1520 cm-1和1157 cm-1譜線的拉曼光譜(圖1D),1520 cm-1和1157 cm-1譜線是典型的類胡蘿卜素的拉曼光譜. 對于淋巴細胞, 類胡蘿卜素主要來源于細胞質的高爾基體[5-6]. 圖1D的拉曼光譜反應了類胡蘿卜素進入核區(qū)并聚集. 圖1B顯示電磁輻射作用40 min后,屬于酰胺I區(qū)域的譜線強度出現下降且展寬,其中屬于無規(guī)卷曲的譜線突出. 屬于酰胺III區(qū)域,位于1250 cm-1附近譜線的變化也顯示無規(guī)卷曲增加. 上述兩個區(qū)域的變化顯示蛋白有序結構減少、無序結構增加. 位于850 cm-1附近的譜線變化與電磁輻射20 min的結果類似,顯示酪氨酸仍處于埋藏狀態(tài). 磷酸二酯PO2對稱伸縮在787 cm-1的譜線移動到782 cm-1,移動了5 cm-1,提示DNA出現了無序狀態(tài). 圖1D中1361 cm-1由尖銳變平滑,說明色氨酸由埋藏變暴露,提示蛋白側鏈構象發(fā)生變化. 位于722, 745 cm-1的譜線在RF照射40 min后變得銳利且增強,提示蛋白變性出現了結合位點.

電磁輻射作用60 min后,淋巴細胞的拉曼光譜與正常對照組拉曼光譜的差異大部分與照射40 min的結果一樣. 只是蛋白的無規(guī)則卷曲更加明顯. 磷酸二酯PO2對稱伸縮在787 cm-1的譜線移動到779 cm-1,移動了8 cm-1,提示DNA無序狀態(tài)加劇. 即電磁輻射作用60 min后,淋巴細胞受電磁輻射的傷害加劇. 淋巴細胞在功率密度為5 mW/cm2的900 MHz電磁波作用20 min后,細胞受其影響不顯著,細胞基本可以保持其形態(tài)和功能. 作用40 min后,細胞出現的變化顯示細胞質高爾基體釋放的類胡蘿卜素進入到細胞和對細胞核進行保護. 但是隨著電磁輻射的持續(xù),很少能觀察到包含類胡蘿卜素信息的拉曼光譜,說明淋巴細胞的細胞核受到的傷害明顯,細胞開始凋亡. 電磁輻射對淋巴細胞的作用可能是細胞膜和細胞質最先受到損傷,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延緩了細胞核的損傷. 作用60 min的結果顯示淋巴細胞出現了明顯的損傷,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許多淋巴細胞的凋亡、解體.

5 mW/cm2功率密度相當于基站發(fā)射點附近的電磁輻射水平,本實驗顯示長期處于該種環(huán)境下,對人體血液可能造成損傷或功能的降低[3,7],可引起染色體畸變、損傷與淋巴細胞免疫功能降低等現象[2,8]. 900 MHz電磁波作用于淋巴細胞的膜及膜內細胞質與細胞核,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可引起細胞膜、細胞質以至細胞核的損傷. 短時間處于該種環(huán)境,不致產生明顯影響.

參考文獻

[1]Mashevich M, Folkman D, Kesar A, et al. Exposure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celluar phones leads to choromosomal instability [J]. Bioelectromagnetics, 2003, 24(2):82-90.

[2]CarajVrhovacV, Fucic A, Horvat 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and specific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human lymphocytes exposed to microwave radiation in vitro [J]. Mutat Res, 1992, 281(3):181-186.

[3]馬菲,熊鴻燕,張耀,等. 高強度電磁輻射對長期暴露人群血液成分的損傷效應研究[J]. 疾病控制雜志, 2005,9(5):437-440.

[4]許以明. 拉曼光譜及其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應用[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5:11-32.

[5]Ramanauskaite RB, SegersNolten IGMJ, Grauw KJ, et al. Carotenoid levels in human lymphocytes measured by Raman micro spectroscopy [J]. Pure Appl Chem, 1997,69(10):2131-2134.

[6]Puppels GJ, Bakker Schut TC, Sijtsema NM,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man microspectroscopic and Raman imaging techniques for cell biological studies [J]. J Mol Structure, 1995,347:477-484.

篇4

關鍵詞 交變電磁場;脈沖電磁場;免疫系統(tǒng);脾臟指數;淋巴細胞增值率

中圖分類號R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3-0100-02

近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是電力、電子產品的普及。電磁輻射已成為繼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之后當今人類生活中的第四大污染。關于電磁場對機體健康效應的研究也從集中的流行病學研究擴展到極低頻、低劑量電磁輻射對免疫系統(tǒng)影響等方面[1]。

關于極低頻電磁場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的結論一直得不出一致的結論。早在1996年王保義等通過研究證明超低頻脈沖磁場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有損害作用[2]。郭紅梅等用同一強度不同照射時間的恒定磁場對小鼠進行照射,結果得出一定照射時間的恒定磁場對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近幾年年李金芳等用極低頻電磁場連續(xù)全身作用4周齡免疫低下小鼠60天后結果顯示:極低頻電磁場對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4]。朱世忠以小鼠為研究對象,將小鼠暴露于電磁輻射裝置中研究結果表明低劑量輻射對小鼠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表現為增強作用[5]。

本課題研究50Hz交變電磁場,脈沖電磁場對小鼠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觀測小鼠體重、脾臟指數,脾臟淋巴細胞增殖受磁場影響的結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

選取昆明種5~6周齡SPF級小鼠45只,雌雄隨機,體重20g~28g,平均體重24.13g,體重偏差2.15g,實驗動物由中國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1.2 試劑及儀器

MTT,,ConA,胎牛血清,青/鏈霉素混合液,完全RPMI-1640培養(yǎng)基。XDS系列實驗室倒置生物顯微鏡(重慶光電儀器總公司),MCO-175 CO2培養(yǎng)箱(日本三洋SANYO),BBS-SDC潔凈工作臺(濟南鑫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GL-20M高速離心機(長沙平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荊和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1.3 磁場發(fā)生裝置

電磁場發(fā)生器是瑞士SCHAFFNER的電磁場兼容發(fā)生器(Best EMC),線圈是標準的1m×1m的矩形線圈,可以產生50Hz的磁場強度為0.05mT的交變磁場和50Hz磁場強度為0.1mT的脈沖磁場,脈沖時間間隔為15s。

1.2.2 脾臟指數測定

6周后頸椎脫臼處死小鼠,稱量小鼠體重,解剖取出脾臟,分離出結締組織,用電子天平精確稱量脾臟濕重,記錄數據。計算每只小鼠脾臟指數。

1.2.3 小鼠脾臟淋巴細胞增殖活性測定

3 討論

脾臟是生物體內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本次實驗通過研究極低頻交變磁場、脈沖磁場對脾臟指數、淋巴細胞增殖率的影響:發(fā)現經過50Hz、0.05mT交變磁場和50Hz、0.1mT、脈沖時間間隔為15s的脈沖磁場作用后,對小鼠脾臟指數的影響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物理學角度來說,我們選取的磁場為低頻、低強度、短時間的磁場照射小鼠,所以我們考慮的應該為磁場的非熱效應[7],即機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wěn)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微弱電磁場即將遭到影響,機體也會收到相應的影響。所以由于連續(xù)磁場組及脈沖磁場作用的小鼠脾臟指數與對照組相比均發(fā)生了變化。

從免疫學的角度來說,脾臟指數的大小代表脾臟質量及脾臟免疫功能的強弱,隨著脾臟指數的增加,小鼠脾臟的免疫功能也必然增強。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經過研究極低頻交變磁場、脈沖磁場的作用小鼠脾臟指數均為增加的趨勢。脾臟也是生物體內成熟淋巴細胞聚集的場所[8]。淋巴細胞增殖是反應淋巴細胞功能的重要指標,進而可反應出機體的細胞免疫水平的。由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經過交變磁場和脈沖磁場的作用后小鼠的免疫細胞增值率均有所增加,由此可以更進一步的表明,實驗所選取的此兩種磁場對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促進作用,均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目前有關極低頻電磁場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日漸增多,但是在低強度、極低頻的電磁輻射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的研究尚不多見,而且缺乏統(tǒng)一認識。這也是目前此領域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成為了一個最有潛力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楊姝雅,崔玉芳.低劑量電磁輻射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研究與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3):154-157.

[2]王保義.脈沖電磁場對細胞作用的特異性研究.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1996,13(2):18-19.

[3]郭紅梅,成月明,潘翠燕等.恒定磁場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生物磁學,2005,5(4):18-19.

[4]李金芳,龐小峰.極低頻電磁場對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09,7(4):45-48.

[5]朱世忠.極低頻電磁場對BALB/c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10,19(2):145-147.

[6]張璐,王沂,胡俊等.超強靜磁場對小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5(2):211-215.

篇5

【關鍵詞】沖擊礦壓;發(fā)生機理;影響因素;防治措施

1.沖擊礦壓分類

根據國內外的分類方法,沖擊礦壓可分為由采礦活動引起的采礦型沖擊礦壓和由構造活動引起的構造型沖擊礦壓。而采礦型沖擊礦壓可分為壓力型、沖擊型和沖擊壓力型。壓力型沖擊礦壓是由于巷道周圍煤體中的的壓力由亞穩(wěn)態(tài)增至極限值,其聚集的能量突然釋放。沖擊型沖擊礦壓是由于煤層頂底板厚巖層突然破斷或位移引發(fā)的,它與震動脈沖地點有關,而與事故地點無關。在某種程度上,構造型沖擊礦壓也是沖擊型的。沖擊壓力型沖擊礦壓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當煤層受較大壓力時,在來自周圍巖體內不大的沖擊脈沖作用下發(fā)生的沖擊礦壓[2]。

2.沖擊礦壓發(fā)生機理

沖擊礦壓發(fā)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類,即自然地質因素、開采技術條件和組織管理措施。

沖擊礦壓的發(fā)生需要滿足能量條件、剛度條件和沖擊傾向條件。這些條件可以用煤層和頂底板的剛度來說明。

(1)當煤層和頂底板的剛度均大于零,煤巖體穩(wěn)定。

(2)當煤層剛度小于零,但煤層和頂底板的剛度之和大于或等于零,煤巖體亞穩(wěn)定或靜態(tài)破壞。

(3)當煤層和頂底板剛度之和小于零,煤巖體強烈破壞,發(fā)生沖擊礦壓。

煤礦中,煤層,底板,頂板構成一個平衡系統(tǒng)。其中頂底板的強度均比煤層大,而且煤層是開采對象,故在壓力作用下,煤體容易遭受破壞,如果是穩(wěn)定破壞,則表現為煤柱的變形、巷道壓縮等,如果是非穩(wěn)定、突然破壞,則表現為沖擊礦壓或突出。

3.常見的幾種顯現狀態(tài)

沖擊礦壓現象就是一種以急劇、猛烈破壞為特征的礦山壓力的動力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狀態(tài):

(1)彈射:單個碎塊從處于應力狀態(tài)下的煤或巖體上彈射出來,并伴有強烈聲響,這種是屬于微沖擊現象。

(2)礦震:它是發(fā)生在煤體或巖體內部或深部的沖擊礦壓,即深部的煤體或巖體發(fā)生破壞,但是煤或巖石不向已采空間內拋出,只有片幫或散落現象, 煤或巖體震動, 伴有聲響,有時產生煤塵。較弱的礦震稱為微震。

(3)弱沖擊:煤或巖石向已采空間拋出,但破壞性不大,對支架、機器和設備基本上沒有損壞,對工作人員已可構成傷害。圍巖產生震動,一般震級在2.2 級以下,伴有很大的聲響,產生煤塵,在瓦斯煤層中可能伴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強沖擊:部分煤或巖體急劇破壞,大量向已采空間拋出,產生嚴重后果,出現支架折損、設備移動和圍巖震動,震級在2.3級以上,并伴有巨大聲響,形成大量煤塵和產生沖擊波。其強度足以對人員構成極大的傷害。

4.沖擊礦壓的影響因素

影響沖擊礦壓發(fā)生因素是開采深度和地質構造, 煤層和頂底板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 以及開采技術條件。

4.1地質因素

4.1.1煤層和頂底板巖石性質及特征

頂底板巖層比較堅硬, 這就使的其在破壞前的全部變形中,彈性變形占的比重大,而塑性變形所占比重小。這樣一來, 厚而堅硬的頂板, 其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步距較大(初次來壓步距一般在50m左右) , 采后易形成大面積的懸頂, 積聚大量的彈性能,是發(fā)生沖擊礦壓十分典型的條件。再就是,煤層堅硬有脆性, 其抗壓強度也隨之增大, 當其承壓達到極限平衡時,在外部誘因(如放炮等)的作用下使其平衡狀態(tài)破壞,煤體發(fā)生脆性破壞,彈性能突然釋放,發(fā)生沖擊礦壓。另外,煤層厚度越大,其煤體發(fā)生脆性破壞的傾向性越大,發(fā)生沖擊礦壓的機率也越大。

4.1.2地質構造

通常在地質構造帶中尚存有一部分地殼運動的殘余應力,形成構造應力場。在煤礦中常有斷層、褶曲和局部異常(如底板凸起、頂板下陷、煤層分岔、變薄或變厚等現象)等構造帶。如斷層在形成的過程中,斷裂能夠釋放一定的能量,使其兩側的構造應力降低。但在斷層的尾端構造處,仍可積聚有較大的殘余應力,給發(fā)生沖擊礦壓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沖擊礦壓就常常發(fā)生在這些構造應力集中的區(qū)域。

4.2開采技術因素

開采技術因素可以從兩個方面促使沖擊礦壓的發(fā)生:一是人為地形成高度應力集中,增加發(fā)生沖擊礦壓的危險性;二是改變應力狀態(tài)和產生震動,可以誘發(fā)出沖擊礦壓。具體分析如下:

4.2.1采煤方法

各種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和頂板控制方法不同,所產生的礦山壓力和分布規(guī)律也不同。一般來說,短壁體系(房柱式、刀柱式、短壁水采等)采煤方法由于采掘巷道多,巷道交岔多,遺留煤柱多,形成多處支承壓力迭加,容易發(fā)生沖擊礦壓。因此,具有沖擊危險的礦井最好采用直線長壁式采煤方法。

4.2.2煤柱的狀況

煤柱是產生應力集中的地點。孤島形和半島形煤柱可能受幾個方向集中應力的迭加作用,因而在煤柱附近最容易發(fā)生沖擊礦壓。煤柱上的集中應力不僅對本煤層開采有影響,而且對下部煤層形成沖擊條件。

4.2.3采掘順序

采掘順序對于礦山壓力的大小和分布影響很大,巷道相向掘進, 回采工作面相向開采,以及在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壓力帶開掘巷道,都會使支承壓力迭加而可能發(fā)生沖擊礦壓。因此,應當避免同一區(qū)段上兩翼工作面同時接近上下山。

5.沖擊礦壓的防治措施

5.1預測、預報工作。

電磁輻射監(jiān)測預報:電磁輻射監(jiān)測的原理是,利用電磁輻射儀接收采掘生產過程中煤巖體在礦壓作用下產生、發(fā)射電磁輻射的信號,即監(jiān)測到的電磁輻射強度能反映煤巖體內部應力變化尺度及破壞程度的特征信息。自掘進工作面迎頭向外50m范圍內每隔10m布置一測點,在該區(qū)域內進行電磁輻射監(jiān)測。監(jiān)測礦成立專門防沖擊礦壓專業(yè)隊伍,利用儀器對煤層進行觀測,如利用電磁輻射儀每班重點區(qū)域進行設點觀測,通過分析每天對沖擊礦壓危險性做出預報。

5.2采取注水卸壓、鉆孔卸壓、爆破卸壓(包括松動爆)、頂板注水或強制放頂等減緩應力集中程度的措施,規(guī)定時間、地點、相應的工藝參數以及檢查實施效果的方法。鉆孔卸壓:鉆孔卸壓的實質是鉆孔接近高應力帶時,煤層中積聚的彈性能破壞鉆孔周圍的煤體,因此,在每一個鉆孔周圍形成一定的破碎區(qū),當這些破碎區(qū)互相接近后,形成一個較大的松動區(qū),煤層卸壓釋放能量,從而消除或減緩煤巖體沖擊危險性。

5.3生產技術專項措施。

①合理布置巷道,不留中間煤柱,風道與上段凈煤柱應留5~7m,避開應力峰值區(qū),石門繞道等應與上下兩巷垂直布置。②開采有沖擊礦壓危險煤層,兩巷斷面應不低于8,并使用錨網、錨索加鋼帶的主動支護方式。

6.結論

煤礦開采過程中,沖擊礦壓現象的危害程度比一般礦山壓力顯現程度更為嚴重。尤其是同煤集團的一些礦井開采邊角煤、保護煤柱的條件下,開采中更易發(fā)生沖擊礦壓,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但是,我們在掌握其成因和機理,并了解影響其發(fā)生因素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通過對沖擊礦壓認真地測定,并針對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完全可以消除或大大減少沖擊礦壓事故,確保煤礦正常有序的生產。

(1)確定煤層沖擊危險狀態(tài)及等級對沖擊礦壓治理有重要意義。

(2)在一定的圍巖與壓力條件下,任何煤層都有可能發(fā)生沖擊礦壓。通過一定的方法,沖擊礦壓是可以防治的。

(3)由于沖擊礦壓的隨機性和突發(fā)性,必須進行沖擊礦壓危險的區(qū)域預報與局部預報相結合,早期預報和及時預報相結合,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預測。

【參考文獻】

[1]陳文波.沖擊礦壓產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炭技術,2005.

篇6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姜一一出現了頭痛、頭暈、鼻塞、眼腫、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怕“見”醫(yī)生的他以為自己得了感冒病,悄悄到藥店買了好多感冒藥,結果一點效果也沒有。

這天,王彬彬和劉瀟予看姜一一沒精打采的樣子,知道他不舒服,勸他還是看看醫(yī)生。

“我這是慢性感冒,可能醫(yī)治起來慢一些?!苯灰还虉?zhí)己見。

王彬彬和劉瀟予相視一笑,二話不說,直接把姜一一“架”進了醫(yī)院。

馬醫(yī)生經驗豐富,他給姜一一做了一番仔細的檢查之后,告訴大家:“姜一一并沒有感冒,他是得了慢性病?!?/p>

“什么慢性病?”姜一一沒想到自己真的得了慢性病。

致病“元兇”是電腦

“這段時間,你是不是長時間伏在電腦前?”馬醫(yī)生不直接回答姜一一的提問,而是反問他。自從爸爸媽媽出差后,姜一一只要做完功課就待在電腦前打游戲,他老老實實點了頭。

“你的病叫‘電腦癥候群’。這種病與電腦有關。電腦及電子設備在工作時會出現一種電子霧,也就是電磁輻射。如果長時間處于電磁輻射環(huán)境中,又忽視必要的保健措施,就會引發(fā)這種電腦綜合征?!瘪R醫(yī)生已經遇到很多像姜一一這種癥狀的青少年。

“那么多人使用電腦,他們怎么不得這種電腦???”姜一一很不服氣,撅著嘴問。

“得這種病主要是因為使用電腦時姿勢不正確而造成。但由于這種病是累積而成,所以很多人并沒有察覺,也不太在意。很少人會知道這跟使用電腦時姿勢不正確有關,就算他們覺得不適去看醫(yī)生,也不會主動告訴醫(yī)生他使用電腦這件事。因為電腦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大家視作理所當然?!瘪R醫(yī)生無奈地搖搖頭?!坝械娜司拖衲阋粯?,以為自己患上感冒病,結果吃了藥也不見效。”

“難道我們就不能用電腦了嗎?”一旁的王彬彬和劉瀟矛一聽,心想自己平時雖然不喜歡打游戲,但也經常用電腦查資料,他們很擔心地問。

防病有招

“只要我們做好預防,得這種慢性病的幾率還是很小的?!瘪R醫(yī)生安慰大家說,“首先,我們應嚴格控制上網的時間,最好每次連續(xù)操作超過半小時,就休息10~15分鐘,然后再操作20分鐘,一天內最好不超過2次,做到勞逸結合;其次,我們還可以從營養(yǎng)方面進行協(xié)調,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牛奶、雞蛋等;再者,我們還應該定期體檢和自我心理測定,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p>

“難怪我會得病呢!”姜一一每次上網一上就是兩三個小時,想想真不應該。

“另外,對你們青少年而言,設備不配套、設置不合理、操作不規(guī)范、姿勢不正確等都是誘發(fā)此癥的原因。所以在做好上面的預防之外,你們還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高和四肢比例,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桌椅尺寸,在操作電腦時保持最舒服的姿勢,情況就會得到改善?!瘪R醫(yī)生說。

篇7

摘 要:文章對圖書館工作中的環(huán)境污染情況以及對館員危害因素做出了論述,希望圖書館有關部門對館員的職業(yè)健康予以應有的重視,并對改善圖書館工作條件,防護可能的職業(yè)危害提出了幾點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1-0079-02

作者簡介:楊春玲(1969-),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圖書館館員。

1 圖書館存在的健康危害

高校圖書館既是廣大學生查閱文獻、繼續(xù)教育、知識更新的重要文獻信息中心,也是高校教師等科技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學術基地,人員活動密集且流動性大。從衛(wèi)生學角度來看,館舍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當人員多、出入頻繁、流通量大、圖書借閱次數重復增多時,極易造成環(huán)境、空氣和圖書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

1.1 懸浮顆粒和電磁輻射的物理因素污染及危害

1.1.1 據南京高校圖書館做的一項測試結果顯示,圖書館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空氣污染。在閱覽室等人群較集中的場所開門后1小時,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濃度高于室外6%以上;開門超過9小時后,懸浮顆粒和電磁輻射都超出室外9倍。同時,二氧化碳的濃度最高時可達室外的4倍。另一方面,每人平均每小時因新陳代謝作用會有數萬粒皮屑脫落,這些附有大量細菌和病毒的粉塵可較長時間在室內飄浮并積累,有害物質會長時間停留在空氣中。尤其在冬季,室內的空氣污染程度往往比較嚴重。對于圖書館館員來說,長期地工作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吸入污染的空氣,不僅會損害人體器官,如:誘發(fā)心臟病、患上呼吸道疾病,而且還會導致人體內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降低,使人變得極不活躍。因而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影響心理健康,進而降低工作效率。

1.1.2 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的應用,圖書館內的電磁輻射污染程度也變得極為嚴重。圖書館電腦、消磁器、圖書檢測儀都是輻射源,而現在的圖書館工作都離不開這些電子產品,因此不得不頻繁地受到電磁的輻射。長期暴露在電磁輻射中會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tǒng),出現頭痛耳鳴、神經衰弱,嚴重時可導致白血病,誘發(fā)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并且,現代圖書館一般對電磁輻射缺乏有效的防護,使得館員健康狀況受到極大的威脅。

1.2 微生物與病菌的生物因素污染及危害

圖書館的書刊流動性很強,書刊不僅是圖書館傳統(tǒng)的信息載體,也是許多可致病病菌的載體。并且,使用次數越高的書刊,污染程度也就越嚴重,即使是新入庫的新書,也會攜帶少量致病因子。因此,書刊在存儲、流通過程中就可能成為疾病傳播的“污染源”。

1.2.1 以紙張為載體的圖書,在加工過程中,各種微生物如真菌、霉菌就被大量地帶進了紙張內。并且圖書、期刊活動量之大,是眾所周知的,一本書有時經過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之手傳來傳去,最后傷痕累累地回到圖書館書庫,每本書也都不可避免地會沾染上大量的細菌。經過專業(yè)部門的檢測,流通的書籍會攜帶大腸桿菌、葡萄球菌、乙肝病毒等多達幾十種病菌,會給人體帶來如消化道疾病、肝炎、皮膚病多種疾病。

1.2.2 圖書館的許多文獻資料必須進行合訂加工,加工的過程中需要用膠黏劑,如:漿糊、膠水、乳白膠等,由于這些涂料含有淀粉、蛋白質和乳化劑等,而且在陰暗、潮濕、通風不好的條件下極易滋生霉菌。而霉菌的飄浮在空中的孢子和釋放的毒素則會損傷人體的神經系統(tǒng)。

1.2.3 圖書館都會有存放書刊的書庫。如果書庫中除蟲工作沒到位,極易滋生塵螨、蟑螂等微生物。塵螨肉眼難辨,但能叮咬人體,能引起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及過敏性鼻炎等多種疾病。蟑螂是多種病原體的攜帶者,爬行過的書刊及書架上會沾染大量細菌,并且蟑螂對書籍也有極大的損害。

1.3 書刊和建筑裝修中釋放的有毒物質的化學污染及危害

1.3.1 現在圖書館依然是以收藏紙質文獻為主,書籍報刊印刷采用的油墨及紙張含有劇毒的甲醛和鉛,其中甲醛可通過空氣揮發(fā)。因此,在書刊資料高度集中的圖書館存在嚴重的甲醛污染,據資料表明,書庫和外文書庫內的甲醛濃度最高。而甲醛為一類致癌物,不僅能導致人體分泌失調,還能引起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竇癌等多種癌癥,并且還有極強的致畸作用。而紙質文獻一般通過鉛字印刷。有資料顯示,書刊彩色封面的含鉛量超標13.6倍,而據測定,報紙中的鉛含量為30mg/kg,紙質文獻含鉛量極高。圖書館流通、編目和期刊部門的工作人員長期接觸和翻閱書刊,如果不注意防護,就極易攝入超過標準的鉛,而鉛對人體神經、免疫、造血、泌尿、心血管、內分泌系統(tǒng)都有不良影響。

1.3.2 我國圖書館發(fā)展正處于蓬勃上升的階段,新建館舍多做了精美的裝修,而裝修材料會釋放大量的有害物質,這大大地加重了圖書館的污染。一般公認的建筑污染包括甲醛、苯、苯的同系物、氨和VOC(揮發(fā)性有機物),這些污染物不僅難清除,而且都是對人體極度有害的物質。如不處理好,對圖書館館員健康將是極大危害。

2 圖書館職業(yè)防護的幾點建議

2.1 保持圖書館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是最廉價的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據悉,在室內空氣與外界流通的狀況下,在最初30分鐘內空氣中微生物可減少77.3%~79.3%,75分鐘內可減少96%~99.5%,140分鐘后則基本查不到細菌。并且,經常對館內進行通風不僅可以防止霉的產生,還可以降低室內有害氣體、揮發(fā)物的濃度,保持庫內空氣清新,從而保護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筆者認為在春、秋、冬三季采用全面自然通風是保持圖書館空氣優(yōu)化的最好方法,因此,建議圖書館的外墻窗扇應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擴大自然風的流量。對于冬天北方取暖而無法通風,也要進行人工輔的換氣。

2.2 書庫及閱覽室都要有紫外線消毒等設施

每天對館內進行消毒,是圖書館日常工作中必做的一項工作。然而,筆者通過親身到訪以及調查詢問,發(fā)現現在大多數館區(qū)只做到了衛(wèi)生保潔,并未對館內進行殺菌消毒工作。書籍報刊大量翻看,閱覽室器材的循環(huán)使用,都會使館內圖書、書架、桌椅等物品攜帶大量的病菌。尤其是在流行病高發(fā)季節(jié),圖書館很容易成為疾病爆發(fā)中心。筆者建議圖書館閉館后,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在館內大廳可以噴灑消毒水,對于病菌污染嚴重的圖書館閱覽區(qū)可以裝備紫外線消毒器進行消毒。紫外線消毒有著高效率殺菌、無二次污染、運行簡單、消毒器成本及運行維護費用低等眾多優(yōu)點,并且紫外線消毒不會損害書籍,應該廣泛地得到圖書館的采用。合理地運用消毒措施能夠較好地防止病菌在圖書館的傳播,圖書館應當給予高度的關注。

2.3 安排及時有效的館內清潔工作

圖書館作為一個封閉的公共場所,如果無法保持館內的清潔,不僅對館內的人員身體造成機體性的損傷,還會成為傳染病的病源。因為人流量較大,館內每天都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的垃圾,如果無法及時清理,將會孳生大量的病菌以及微生物,就容易成為傳染病的傳播源。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大量的垃圾長時間堆積便會發(fā)酵,散發(fā)異味,更會造成空氣的污染。有時甚至極個別的讀者會在館內隨地吐痰、進食,這些污物如果無法及時地清除,也是圖書館不可忽視的污染源。因此,圖書館一定要做好清潔工作,加大對館內的保潔力度,并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

2.4 圖書館做好防輻射的工作

圖書館可以種植一些吸毒、滅菌的植物,既美化環(huán)境又凈化空氣。合理布局機器設備,減少電磁污染的強度。同時告知館員要有穿戴防輻射服裝的習慣。

2.5 做好衛(wèi)生宣傳工作

對于進館的讀者,在入館前做好宣傳,告知讀者垃圾要入箱,不要在閱覽室進食,不要隨意涂抹,禁止館內隨地吐痰,嚴禁吸煙,也不要攜帶有味道的物品進館。做到宣傳在先、警示在后,避免發(fā)生違章行為,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垃圾的產生,減少館內的污染。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配套的圖書館設施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然而,隨著圖書館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對于影響職工身體健康的各種客觀危害因素的認識還不到位,對圖書館職業(yè)者的防護也不足,導致了圖書館職工的健康權利沒能得到應有的保護。盡管圖書館職業(yè)不是什么高危行業(yè),但是因工作原因,也同樣存在一些慢性疾病會對圖書館館員的身體造成侵害。

同樣,人才是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廣大的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內部發(fā)展的動力,是圖書館生存與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圖書館的和諧發(fā)展與繁榮,都離不開館員的努力。只有樹立以館員為本的理念,切實關心館員的身體健康,把館員的健康權益放到第一位,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因此,理性發(fā)展的圖書館,在關注讀者之余,也要對館員的健康多做關心。這樣,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才有保障,圖書館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進而服務高校、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 湯雷.專家指出工作環(huán)境影響心臟健康[N].當代健康報.2011-9-23.

[2] 吳輝高.居住環(huán)境與健康[J].江西建材,2007(1).

[3] 劉櫻.以人為本 重視圖書館職業(yè)防護[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5).

篇8

關鍵詞:現代建筑電磁干擾電磁兼容

1.現代建筑一般應安裝的設備和應具有的功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和要求的不斷提高,一座現代化建筑為了適應人們的各種不同需求,一般功能都很完善齊全,因此所安裝的電子、電氣設備品種繁多,功能作用各異:

(1)安裝有各種各樣的燈飾以滿足日常生活照明及緊急疏散和事故照明的需要;

(2)安裝有電梯以滿足垂直交通運輸的需要。

(3)安裝有電話通訊系統(tǒng)以滿足通訊聯(lián)絡需要。

(4)安裝有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以滿足現代辦公、生活的需要。

(5)安裝有防客對講、防盜報警、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以滿足安全防護的需要。

(6)安裝有變配電、自備發(fā)電(柴油發(fā)電機組)系統(tǒng)以滿足各種電氣設備對電力的需要。

(7)安裝有給排水設施(給排水泵及其自動控制系統(tǒng))以滿足生活用水的需要。

(8)安裝有空調系統(tǒng)以滿足人們對空氣調節(jié)的需要。

(9)安裝有感溫感煙消防自動報警系統(tǒng),在火災初期及時報警以便及時疏散,以滿足保障人身安全及國家財產安全的需要。

(10)安裝有消防栓及消防自動噴淋滅火及其防排煙聯(lián)動系統(tǒng),在火災時實行噴淋滅火、防煙、排煙以及其它聯(lián)動,以滿足防火滅火的需要,力將損失減輕到最低程度。

(11)安裝有防雷接地裝置以防止雷電的侵害。

(12)安裝有智能綜合布線系統(tǒng),以滿足各種設備智能控制和正常運行的需要。

等等。

2.現代建筑中各種電氣設備存在各種誤動作,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以上安裝的電氣設備品種繁多,功能齊全,但在運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不能正常工作,有些出現誤動作,如:

(1)電話聽不清,雜音較大,影響了工作與交往;

(2)電視圖象不清、抖動、重影、失真變形,甚至不能正常收看,影響了工作、學習、娛樂及享受。

(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工作不穩(wěn)定,沒有火災時產生誤報,搞得人心惶惶,影響了正常的工作與生活;有時該報警卻不報;同樣,火災聯(lián)動系統(tǒng)也經常產生誤動作;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4)各種自動控制系統(tǒng)工作不正常,干脆不開通,浪費了資源。

還有許多,不勝枚舉。

3.現代建筑中各種設備存在多種誤動作的主要原因―電磁干擾

以上這些現象的產生,特別是各種自動控制系統(tǒng)、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及其聯(lián)動系統(tǒng)所產生的誤動作,一般都認為是產品質量問題,但通過檢測,卻是正常的,重新安裝后,同樣還會產生誤動作,工程技術人員百思不得其解,產品質量本身又沒有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系統(tǒng)產生誤動作呢?通過反復實地檢測、檢查,最終發(fā)現這些誤動作不是由于產品質量引起的,造成這些失真和誤動作的原因主要就是電磁干擾。干擾源不僅來自大樓內部、還來自大自然。干擾情況不但具有多樣性、而且還具隨機性。

電子電氣設備往往受其所處環(huán)境中的電磁干擾影響,可能運行紊亂,計算差錯,檢測失誤等等無法正常工作。輕則影響工作與生活,重則危及設備與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

電磁干擾源可分為“自然干擾源”和“人為干擾源”。

自然干擾源:來自大自源、太陽系、地球等天體的干擾。如:雷電、太陽黑子、宇宙輻射等等。

人為干擾源:又分為有用的與無用的。有用干擾源在它們工作的領域內它的信號是有用的,但對外界產生了干擾。如:無線電波,雷達波等。無用干擾源就是在它工作的領域內這種信號是無用的,但又對外界產生了干擾。如:瞬間動作的電器設備(包括開關、接觸器、邏輯電路等)、起換向作用的裝置(如電動機、變流裝置、變頻裝置、振動器等)、氣體放電裝置(如:熒光燈、氖燈、高壓鈉燈等)以及其它裝置,如:信號發(fā)生器、脈沖電路、計算機、多諧振動器、可控硅、整流裝置、高頻爐等。人為干擾源還有變配電設備,架空輸電線,無線電發(fā)射臺,工、科、醫(yī)設備等等。

電磁干擾是通過空中電磁場輻射耦合(簡稱:輻射干擾)及金屬管線電路傳導耦合(簡稱:傳導干擾),實際上還常存在這兩種干擾影響共同作用的復合干擾。

輻射干擾:就是通過輻射場、感應場、靜電場傳輸的。任一載流導體周圍都產生感應電磁場,并向外輻射一定強度的電磁波,這相當于一段發(fā)射天線;而處于這電磁場中的任一段導體則相當于接收天線、會感應產生電動勢,導體的這種天線效應是導致電子電氣設備相互產生電磁輻射干擾的根本原因。

傳導干擾:是經由導線、金屬線槽、金屬管網、金屬構件、各類接地引下線等導電路徑傳播的,只要與電子電氣設備有接觸的金屬構件都是傳導干擾的途徑。干擾信號可通過電源回路、負載回路、信號回路及任何引入(出)建筑物的金屬管線傳入(出)電子電氣設備中去,使工作遭受干擾或干擾網絡中的其它設備。

4.現代建筑中抑制或消除電磁干擾的最有效方法與措施--電磁兼容

綜上所述,現代建筑的電磁干擾不容忽視,必須想方設法防止、抑制或者消除,也就是說,現代建筑必須具有電磁兼容性。

所謂電磁兼容就是建筑物內的電氣設備與線路,在電和磁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既不干擾其它設備和線路,又不受其它設備和線路的干擾,互相兼容,彼此共存,各歸各進行有效的工作。

4.1對電磁干擾進行抑制與防范,實現電磁兼容的基本原則是

(1)抑制電磁干擾源,直接消減造成干擾的原因。

(2)切斷電磁干擾傳播途徑,或增加傳播路徑對電磁干擾的阻礙作用,降低干擾源與受干擾設備間的耦合作用。

4.2在實際的工程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內容

(1)首先測定和調查待建或改建建筑物所在位置干擾源情況,如干擾源的特性、場強等。

(2)了解建筑物本身電子電氣設備情況、調查可能存在的干擾傳播方式與路徑。

(3)確定抑制方式、防護間距、進行屏蔽與接地、濾波與隔離設計。

(4)設計及施工、調試過程中,電氣專業(yè)必須與各專業(yè)密切配合。

(5)檢測后再投入使用。

4.3 電磁干擾的抑制與防護的主要措施

(1)保持對輻射干擾源的電磁防護距離

從電磁場理論可知:電子電氣設備在其周圍產生的場強、載流導體在其周圍形成的磁場、載流導體對附近電路產生的感應電壓均與距離成反比。

因此,在電氣設計時,現代建筑內電子電氣設備與干擾源離開合適的距離就可以對輻射干擾起到比較好的防護作用:

①在建筑選址時要考慮電磁防護距離,遠離廣播發(fā)射臺、電視發(fā)射臺、雷達站、高壓輸配電線路等。

②建筑內電子電氣設備線路必須遠離大電流導體,或縮短與之平行的距離或采用垂直布線。

③建筑內強弱電系統(tǒng)必須分開且應距離較遠:強弱電配電豎井分離;弱電設備盡量遠離大電流設備;弱電布線與強電線盡量不平行敷設、垂直敷設,兩者不允許共管、共槽敷設。

④電氣線路不能與防雷引下線平行敷設。

(2)屏蔽與接地

屏蔽與接地是抑制輻射干擾的基本方法,屏蔽輔以適當的接地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輻射干擾問題。當電子電氣設備無法滿足防護距離時,對其進行屏蔽,可有效的防范輻射干擾。

屏蔽分為靜電屏蔽(可抑制分布電容耦合導致的電場干擾)、磁屏蔽(可抑制低頻磁場干擾)和電磁屏蔽(可抑制高頻電磁場干擾)。

金屬平行敷設會產生高電壓,必須采用接地或等電位連接。

有條件時,防雷接地極遠離其他功能接地極,防雷引下線遠離配電線路。

接地設計是現代建筑電磁兼容的重要一環(huán)。

(3)濾波與隔離

篇9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放射診療技術和設備被應用到臨床診療過程中。如數字成像系統(tǒng)CR、DR、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診療等。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碰到一些病人或家屬咨詢X線檢查對身體有無妨害,在此向大家探討一下X線的特性及其防護。

X線是電磁輻射譜中的一部分,屬于電離輻射,其頻率很高,是一種波長很短的,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它除具有電磁波的共同屬性外,還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有性質。1物理特性

1.1穿透性這是X線透視、攝影和CT的物理學基礎,也是選擇防護材料的依據。

1.2熒光作用透視用的熒光屏,攝影用的增感屏,影像增強器的輸入、出屏都是利用這一特性造成的。

1.3電離作用是放射治療的基礎,但它也可對人體造成損傷。

1.4熱作用測定X線吸收劑量的量熱法就是依據這個原理研究出來的。2化學特性

2.1感光作用被廣泛用于人體X線攝影及工業(yè)無損探傷檢查。

2.2著色作用某些物質經X線長期大量照射后其結晶體脫水漸漸改變顏色,稱為著色作用。3生物效應

X線在生物體內能產生電離及激發(fā)作用,對生物細胞,特別是增殖性強的細胞,可造成細胞的抑制、損傷,甚至壞死。它是放射治療的基礎,也是我們要采取屏蔽防護的原因。

3.1X線防護正當性和最優(yōu)化是醫(yī)療照射的基本原則。在醫(yī)療照射給患者帶來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輻射危害時,所進行的醫(yī)療照射才是正當的。醫(yī)療照射的防護最優(yōu)化應從醫(yī)用輻射設備抓起。使得對受檢者與患者的任何計劃以外的醫(yī)療照射減到最小。個人劑量限制是強制性的,必須嚴格遵守。在接受放射診療前做好個人防護是非常重要的。

3.2候診者和陪診者都應在室外等候,不得在無屏蔽情況下進入機房。

3.3接受照射前,應該向放射診療工作人員索取個人防護用品。

主要是保護眼睛晶體、甲狀腺、性腺等容易受到射線損傷的腺體組織,若受檢者陪同人員必須要陪同檢查,也要做好個人防護再陪同。

3.4能用普通X線檢查解決的,盡量用普通檢查,并不是機器越高級射線量就越少,CT比一般的X射線檢查對人體的損傷更大。

3.5對孕婦、嬰幼兒不首選X線檢查,對兒童進行X線檢查時,應嚴格控制照射野,必須注意非檢查部位的防護。

3.6對育齡婦女腹部的X線檢查,應在正常月經來潮后頭十天內檢查。早孕(三個月內)絕對不能做X線檢查,除非孕婦因病需終止妊娠的。對受孕后八至十周育齡婦女,非特殊需要,不進行X線檢查。

3.7未滿18周歲人員或妊娠婦女禁止在X線機房內陪伴、扶持病人進行各種檢查。

3.8胸部透視比胸部拍X線片使患者多接受約16倍的照射劑量,同時胸部透視不及X線片觀察清晰,又不能存檔,不利于復查對比。

3.9短期內做過的有參考價值的普通X線、CT檢查各醫(yī)院應該認同,不必重復檢查。

總之,X線檢查有利有弊,短時間、少劑量、單次的X線檢查,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并不是很大,在疾病需要X線檢查,而且利大于弊的情況下,就不要過分擔心。提高公眾對X線及其防護的知識,自我防護,以便在各類X線檢查、診治中更好的配合醫(yī)療工作人員,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照射和輻射。在X線檢查工作中,工作人員應盡職盡責,遵守正當性和最優(yōu)化的醫(yī)療照射防護的基本原則,合理運用,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加強防護意識,重視防護工作的宣傳和實施,以便更好地保護工作人員和受檢者及其家屬、陪伴人員,提高公眾的健康與安全。

參考文獻

篇10

工作原理

LX1970的引腳功能如附表所示。為了把光能量從μW/cm2轉換成cd/m2就必須詳細說明一下光電系統(tǒng)。光電系統(tǒng)可以看作是光能的傳遞和接收系統(tǒng),輻射能從目標(輻射源)發(fā)出后經過中間介質、光學系統(tǒng),最后被光電器件接收。光能的強弱是否能使接收器感受,這是光電系統(tǒng)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光度學研究對可見光的能量的計算,它使用的參量稱為光度量。以人的視覺習慣為基礎建立。cd/m2是衡量點亮的平板表面亮度強弱的單位。μW/cm2是衡量可見的和不可見的光通量和電磁輻射通量強度的單位。轉換的第一步就是把發(fā)光強度轉換成通過了一個對應的濾波片的照明通量。在正常環(huán)境中使用的是光適應曲線,在黑暗環(huán)境中使用的是暗適應曲線。如果光波僅僅只有一種波長,只需一張表就會給出從μW/m2轉換到lx(lumens/m2)的轉換因數。如果多使用一種光波,光的光譜就必須采用合適的濾光片才能測定總的照度。對于適應于人眼的正常光線而言,最靈敏的波長是555nm。在555nm,轉換的因數為683lx=1W/m2=100μW/cm2,因此,555nm時,14.6μW/cm2=100lx。轉換的下一步就是把照度變成亮度。照度的單位是lx或者lumens/m2。亮度的單位是cd/m2或者lumens/m2-球面度。假設一束光照在一個理想的全反射的球面上,那么從lx到cd/m2的轉換因數就是3.14lx產生1cd/m2。

如果光傳感器有一個真實的光電響應,它就會產生和該束光強度相對應的輸出電流,而不管這束光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