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chǎn)兒護理最關鍵的措施范文

時間:2023-09-22 17:5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早產(chǎn)兒護理最關鍵的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早產(chǎn)兒護理最關鍵的措施

篇1

隨著新生兒急救水平的提高早產(chǎn)兒的醫(yī)療護理已成為新生兒急救的重點,合理的營養(yǎng)對早產(chǎn)兒的成活以及預后的影響起重要作用。加強對早產(chǎn)低體重兒的臨床管理引進新觀點,可以提高患兒的成活率,使這些正常兒得到正常生長與發(fā)育。為維護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生后的治療和護理甚為重要,適宜的環(huán)境、精湛的醫(yī)療護理措施,預防和處理并發(fā)癥,耐心細致的管理才能提高生存率。低出生體重兒是一組特殊的嬰兒,由于各臟器發(fā)育不成熟,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其中以窒息、呼吸驟停最為常見。醫(yī)護人員采取積極的急救措施和精心的監(jiān)護,極大地提高了低出生體重兒的成活率,避免猝死?,F(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6例患兒胎齡均為28~29周,男1例,女5例。體重

護 理

保暖:置患兒于暖箱內,室溫低,減少輻射失熱,必要時開空調調節(jié)室溫,使室溫保持在24~27℃,濕度維持在55%~65%。暖箱裝置每日換蒸餾水。

喂養(yǎng):早產(chǎn)兒應盡量爭取母乳喂養(yǎng),吸允能力差的可盡量縮短時間,每2小時1次,少量多次喂奶。如果吸允能力極差的,可將母乳擠出,用小滴管耐心地喂,喂后用小枕頭墊高上半身。取右側臥位,頭部抬高30°,有利于胃內奶汁排空,防溢奶、嗆奶。吸吮能力極差的患兒上鼻胃管供給營養(yǎng)。每次鼻飼前先抽吸胃內容物,如有殘留奶,減量或停喂1次。少量多次間斷喂養(yǎng)。鼻胃管3~7天更換1次。當日最后一次喂奶完畢拔管,次日晨間從另一鼻孔插入。

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是維持有效呼吸的最關鍵條件;是減少或杜絕患兒呼吸暫停、窒息最有效的辦法。密切觀察患兒面色有無青紫、呼吸、心率等有無異常變化。24小時守護不離人。有3例患兒頻發(fā)呼吸暫停,均因細心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清理呼吸道,托背刺激,采取正壓給氧。避免了因缺氧而致的多種并發(fā)癥。

篇2

反應堆攻略一:保持肌膚清潔干爽

如果寶寶被汗液浸漬的皮膚得不到及時清潔,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甚至誘發(fā)細菌感染,而寶寶更可能因為忽冷忽熱的驟變而罹患感冒。可見,寶寶夏日護膚之道,首先是要保持肌膚的“清潔干爽”。

一般來說,0~3歲寶寶一天洗一次澡即可,早產(chǎn)兒可隔天洗澡。如果寶寶出汗多,可在其背部、腰后墊塊柔軟的吸汗毛巾幫助吸濕(汗?jié)竦拿肀仨氉⒁饧皶r更換,以免寶寶著涼感冒),同時適當增加洗澡次數(shù),但每天最好不超過兩次。寶寶飲食之后一小時內,也不提倡洗澡。

護膚攻略二:滋潤、保濕、防過敏

寶寶角質層薄,皮脂少,鎖水功能差。夏天天氣悶熱,寶寶皮膚水分更易流失,因此,更要一絲不茍地為他們做好護膚措施――滋潤、保濕、防過敏,一樣不能少。

為寶寶挑選護膚品時,要注意選擇那些不含香料、乙醇(酒精),溫和、刺激性小且鎖水功效好的嬰兒專用滋潤保濕護膚品,最好是含有天然萃取物的產(chǎn)品,禁止使用含抗生素、激素的產(chǎn)品。

護膚玫略三:日光浴別傷了皮膚

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能有效預防佝僂病。此外,在陽光照射下,寶寶外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增強寶寶的心肺功能。且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刺激骨髓制造紅細胞,防止貧血,并能殺滅皮膚上的細菌,增強皮膚抵抗力。

由于玻璃會濾掉陽光中的紫外線,故想寶寶真正享受日光浴,還得移至室外。夏天,為寶寶設計日光浴,必須選擇適當?shù)臅r機和講究一定的方法――

出門前,最好先為寶寶抹上嬰兒專用防曬油(霜)。

選擇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日曬不太強烈的時候出外。

日光浴時,宜給孩子戴上帽子或用遮陽傘,以防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

應避免陽光直射寶寶頭部,也不要讓寶寶直接在太陽下暴曬。

日光浴時間建議夏天一般不超過半小時,并以寶寶的皮膚不發(fā)紅不燙手為宜,具體可根據(jù)當時天氣狀況和寶寶的體質及耐受性而定。最好曬一會兒,到陰涼處休息一會兒。

曬后須為寶寶適當補水。如出汗較多滲濕衣衫,要及時為寶寶沐浴更衣。

此外,夏天風雨雷電相對頻繁,特別是南方,家居物什易潮濕發(fā)霉,衣物特別是汗?jié)竦囊挛镆⒁饧皶r清洗。條件允許的,每周宜將寶寶的被褥、枕巾、衣襪等各種用品,用熱水洗一次,并放在太陽下晾曬,讓平時為寶寶殷勤服務的它們,也好好享受一下日光浴。

護膚攻略四:謹防紅屁股

篇3

新加坡總統(tǒng)李光耀曾說過這樣的話:“我一直在想,如何死去。我生命的終結是伴隨著心臟突然跳動停止,還是長期臥床不起,慢慢耗盡?我當然希望是來快的。”為此,李光耀簽過一份“生前預囑”,大意是,如果有一天,他陷入必須插管維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復健康的情況時,他希望醫(yī)生為他拔管,不再繼續(xù)維持。

抱持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認為,人應該選擇更自然的死亡方式,而不是讓插滿管子的身體再痛苦地延續(xù)生命,他們把這稱為“有尊嚴地離開”。

在中國,也有一家提倡“尊嚴死”的機構,是開國大將的女兒羅點點在2013年成立的生前預囑推廣協(xié)會。生前預囑在中國的推廣已經(jīng)有些日子了,有人會糾結在技術層面上,比如,什么狀態(tài)是“不可救”,什么時候可以選擇放棄治療、有“尊嚴”地走?

但除了這些,我們其實還想關注背后的故事。比如,老人或者患者如何面對離開世界的這個決定?兒女或者家屬又該如何放手?在選擇生死的問題上,會反映出怎樣的家庭關系?讓我們先從面對生死時,那些糾結或者不糾結的故事開始了解吧……

“我不想讓自己遭罪,也不想讓孩子們‘遭罪’”

她在醫(yī)院看到太多病友渾身插滿管子的痛苦模樣,也看到太多兒女心力交瘁的無奈表情。她不想讓這樣的情景發(fā)生在自己家里,既不想讓自己遭那些不必要的罪,更不想讓孩子們因為為難“遭不必要的罪”。

哈爾濱市84歲的老人田桂云主動找到媒體,說她寫了一份生前預囑,希望媒體能成為“見證人”。

“如果有一天,我突發(fā)疾病昏迷不醒,如果沒有搶救價值,千萬不要過度搶救治療。生命到了終點無須徘徊,那種全身插滿管子的艱難求生,那種不死不活的茍延殘喘,那種將家人拖得精疲力竭,沒有品位、沒有尊嚴的生命延長毫無意義,反而給我?guī)硗纯嗪捅?。我想要的是‘有尊嚴地離開’?!?/p>

田桂云老人原本有著平靜快樂的晚年生活。但2004年的一次體檢,打破了一切,她被查出腎病綜合征。此后,住院便成了“家常便飯”。

立生前預囑的念頭,源于老人在醫(yī)院里看到的一幕。

那一年,同在醫(yī)院治療的一位病友病情惡化,最終失去意識,只能靠機器維持生命。醫(yī)生告訴家屬,老人已經(jīng)沒有治療價值了,老人的兒子仍不肯放棄。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并沒有被錢嚇倒,執(zhí)著地站在醫(yī)院的走廊里,四處打電話借錢。田桂云不知道小伙子最后借到錢沒有,只知道他說,打算要賣掉房子給老人籌集醫(yī)藥費。

“當時,聽到他打電話時顫抖的聲音,我的心都碎了。他一個個求著,就是為了要救病床上已經(jīng)沒有了意識的父親,那個被醫(yī)生告知已經(jīng)沒有了治療價值的人?!碧锕鹪普f,“我在醫(yī)院看到太多病友渾身插滿管子的痛苦模樣,也看到太多兒女心力交瘁的無奈表情。我不想讓這樣的情景發(fā)生在我們家里,既不想讓自己遭那些不必要的罪,更不想讓孩子們因為為難‘遭不必要的罪’。為了避免同類事情的發(fā)生,我想趁自己身體還算硬朗的時候,把自己的意愿提前告訴孩子們。我給孩子們寫了這封信,作為自己的生前預囑?!?/p>

為了使生前預囑具有法律效應,田桂云老人想去公證處公證,可打電話咨詢了兩家公證處,對方都說目前還未開展此類公證業(yè)務。公證這條路行不通,怎么能讓孩子們認可呢?老人跟老伴一商量,決定趁春節(jié)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召開個家庭會議,讓兒子、兒媳等全體家庭成員都在自己的生前預囑上簽字。不僅如此,她還找來自己的弟弟、弟媳,讓他們作見證人。

至此,老人的心愿“完成”。

“我的兩個兒子都是醫(yī)生,比一般人更了解現(xiàn)代醫(yī)學能做到什么以及不能做到什么,所以我并不擔心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兩個兒子會違背我的意愿。”但老人也有顧慮,就是怕這份生前預囑未經(jīng)公證,在法律上不被認可,所以她又找到媒體,希望借助媒體,再次為她和老伴兒的選擇做一個見證,“讓我們的生前預囑在某一天更具有執(zhí)行力”。

“我們事先把后事安排好,心靜了,對你們對我們都是好事?!边@是田桂云老人在生前預囑中給兩個兒子留的話。辦完讓媒體“見證”這件事之后,老人就徹底心靜了,在生死選擇的這件大事上也就圓滿了。

痛苦的他們?yōu)檎l而“活”

這世上,有多少是為親人而活的“活”,又有多少是折磨人的“長壽”?

讓我們再來聽一個女兒的講述。

母親于2006年2月被診斷為癌癥晚期,并轉移到肝臟,我們姐弟幾個向母親隱瞞了病情,一直到她臨終。

母親臨終前,有兩周的時間都處于肝昏迷的狀態(tài)。之前,她一直感覺疼痛難捱??茨赣H那么痛苦,我去找醫(yī)生尋求鎮(zhèn)痛幫助。醫(yī)生給了我些藥,并小心叮囑:要謹慎使用,有些身體虛弱的病人服用后,可能會長睡不醒。

我拿藥回來,卻糾結著該不該讓母親吃?母親眼巴巴地看著我手里的藥,那眼神我一輩子難忘,可我最終還是沒有讓她吃。母親勉強擠出笑容問我:“你是怕我睡過去嗎?”我說:“是啊,媽媽,我舍不得你離開我?!蹦赣H聽后,仿佛是喃喃自語:“舍得,舍不得,又能怎么樣,該走的,還得走啊!”

如今想起來,這大概是我和母親唯一一次面對面談論生死,母親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在這話里了:“該走,就得走,不必刻意強留?!?/p>

母親在最后的階段受盡了苦。由于久臥病床,她經(jīng)常會無意識地掀開和蹬開被褥。怕她著涼,我們只得把她的手腳固定;因為輸液,加上吸氧等各種檢測儀器的使用,母親從頭到腳,幾乎全身都被各類軟管纏繞著。有時候坐在母親的床邊,看著她被“五花大綁”的身體,我就總想掉眼淚。

后來,母親進入肝昏迷狀態(tài)。她的眼睛長時間呈半合半閉狀態(tài),眼球微微外凸、周圍發(fā)黃;喉嚨經(jīng)常有痰、呼吸困難,需要定時用吸痰器吸出。伴隨著母親沉重的呼吸,我經(jīng)常能聽到她喉嚨里發(fā)出那種很奇怪的呼嘯音。有時候夜深人靜,聽著這呼嘯音,我感覺心里一陣陣發(fā)緊,很替母親擔心。那時候,母親的面部表情已經(jīng)沒有了往日的安詳、和藹,而是蠟黃、瘦削,還有因疼痛引發(fā)的痛苦。

很快,母親出現(xiàn)了多器官衰竭,開始身體浮腫,腹部由于積水而脹得鼓鼓的,還出現(xiàn)血壓低、脈搏微弱、呼吸困難、持續(xù)性昏迷等癥狀。醫(yī)生告訴我,母親的情況非常不好,搶救的意義已經(jīng)不大了,問我是否還要搶救?

我舍不得母親,不知道會不會有奇跡發(fā)生,不是有新聞報道說,剛出生的早產(chǎn)兒,雖然心臟已經(jīng)停止跳動了,但醫(yī)生最終還是把孩子搶救回來了。我也害怕背上罵名,如果我說不搶救了,別人會怎么看我,會不會認為我是個不孝女。后來,我還是跟醫(yī)生說:一定要搶救!搶救的過程是極其痛苦的,我知道母親受了不少罪。因為搶救,母親重新“活”了過來,盡管她仍然處于昏迷狀態(tài),但我心里卻好受了許多,畢竟我盡力了,而且還能繼續(xù)在這世上看到母親。

但母親的生命很快就走到了終點。

我清晰地記得母親最后一天的情景。那天上午,我輕輕地將吸痰器放入她的嘴里,仔細、小心地吸出她喉嚨里咕咕嚕嚕的泡沫痰液,再用棉簽一點點清理她的口腔,包括舌頭、牙齒。之后,我為母親梳理因化療而剩下不多的灰白頭發(fā),還去打來熱水,把母親從頭到腳擦洗一遍。一邊擦洗,我一邊在母親耳邊輕輕跟她說:“睡得好嗎?這樣洗洗身子、梳梳頭,是不是會舒服些?”我不知道母親能不能聽到,我想跟她說說話。這些日子,母親受了不少苦,可我卻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么,可以為母親減輕這份痛苦?

在為母親擦洗身子的過程中,剛開始我還能感受到母親的身體是柔軟的、有溫度的,只是她的呼吸音有些重,里面夾雜著尖尖的呼哨聲。慢慢地,母親的呼吸音小了,在一聲長長的嘆息聲后,母親安靜下來。我嘗試去摸母親的脈搏,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感受不到了,而且母親的手和身體開始變涼。我拼命地喊醫(yī)生,讓他們來救救母親。

醫(yī)生進行了一系列檢查,最終神情嚴肅地走到我身邊,低聲告訴我:請節(jié)哀,老人已經(jīng)走了,請通知其他家屬,現(xiàn)在時間是……我腦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沒聽進去,只牢牢記住了母親去世的時間,就像母親當初牢牢記住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間一樣。

許多年后,我們姐弟幾個在一起聊天時,談論過這些問題:母親怨我們嗎?她對自己的病情有沒有知情權?她有沒有權利選擇不受那些不必要的痛苦?她要不要為我們和我們的面子痛苦地“活”?一想到這些,我就有種隱隱的愧疚和自責在心頭。

咨詢師手記:

生前預囑,

也是家屬要思考的人生功課

專家支持 | 謝際春

生前預囑的理念體現(xiàn)人性的尊嚴和對痛苦與生命的自主選擇權,無疑是進步和值得廣為推廣的。但是,在中國,起碼現(xiàn)在,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難以接受這個理念。由于生前預囑秉承自愿原則,所以,簽署生前預囑的人并不存在接受的問題,最大的困難和障礙往往來自家屬。

有一位40多歲的安先生,他將近80歲的母親患有癌癥、帶狀皰疹、股骨頭壞死等多種疾病及并發(fā)癥,每日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母親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她雖然沒有聽說過生前預囑,但她重視生命和生活的質量,明確而強烈地表達了不希望被搶救、不希望茍延殘喘或像植物人一樣活著的愿望,甚至提出安樂死的想法。后者在中國是不允許的,但即使對于前一種選擇,安先生也堅決不同意。他說:“我不管,不管她怎么說,反正我會用盡一切辦法,延長她的生命。”

當我們談起此事時,他表示自己在情感上無法接受,在心理上也無法承受母親這樣的選擇。他的心情異常復雜:有沉重的不舍―不管自己年齡多大,只要父母在,自己就是有媽的孩子。

還有道義上的顧慮。“我又不是沒錢,更不是無情無義,能讓我媽多活一天是一天。要是我同意放棄搶救,別人會怎么說,還不得在我背后戳我脊梁骨,罵我是不孝子孫?”

他也怕?lián)熑??!拔邑摬黄疬@么大的責任,我看我們兄弟姐妹幾個誰敢做這個決定?”

他更有深深的死亡恐懼。“我沒有準備好面對媽媽的離去,給我多長時間準備都不夠,我怎么還能人為地提前呢?”他把死亡看作是絕對負面的恐怖事件,不但無法面對母親的死亡,更聯(lián)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不得不死去,這讓他不寒而栗,引發(fā)出許多身心的癥狀。

他還有一絲隱隱的憤然,恨母親竟然想拋棄他而去……

當我請他捫心自問:想留住母親是他的需要,還是母親的需要?他啞口良久,黯然承認是自己的自私。

我又問他,他是否愛母親?他認為怎樣做才是真正的愛?

他聲淚俱下,像個小孩子。他說,他愛母親,也明白尊重她的意愿、以她需要的方式愛她才是真正的愛??墒牵钡酱丝?,他才意識到,當他以愛和孝順的名義想盡辦法挽留母親的時候,其實內心放不下的是對母親愛他的渴望,就像小時候對被愛的渴望一樣,雖然他已40多歲。

即便他在道理上明白了,但仍無法接受母親放棄搶救的愿望,寧可看她忍受痛苦的折磨。他還有一些幻想和辯解:萬一情況好轉呢?萬一不搶救母親,她最后一分鐘后悔了卻說不出話怎么辦?

是的,對他來說,支持母親的愿望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需要克服由此引起的死亡焦慮,調整死亡觀,不只看到死亡恐懼、黑暗、吞噬的一面,也需要理解死亡解脫、超越、升華、回歸的一面。他需要更深刻地理解愛和尊重的意義,不以自己的意志和自以為的好強加于愛的人。他還需要變得更成熟和堅強,學會承受生離死別。只有這樣,他才可能放手讓母親離去。

我只能鼓勵他和母親多溝通、交流,但具體的說服工作只能由母親來做,這不是咨詢師能做到的。結果是,他到底也沒有按照母親的意愿行事。

不只是他,相信很多面臨相似處境的家屬都有類似的矛盾糾結心理,所以,死亡以及生前預囑,不僅是本人要面對的事情,也是家屬們不得不做和思考的人生功課,這份人生功課包含了生命最深刻和終極的主題:死亡、尊嚴、愛、尊重、離去、拋棄、孤獨、放手等等。從好的方面講,也正是死亡,往往帶給人最深刻的領悟和成長。

有人提到,選擇“不遭罪地離開”,算不算逃避或者自私?

“自私”是針對家屬而言,因為人活著,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但人首先應該愛自己,當自己感到生不如死,已經(jīng)沒有希望搶救回來、過上有質量生活的時候,他(她)應該有權利為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的。要求一個瀕死的人為了活著的人的念想而痛苦地茍延殘喘,是不人道的。

小鏈接:

標準是什么?

誰來制定標準?

面對“生前預囑”,醫(yī)療界的人士又會怎么看?

“如果有了生前預囑,有些醫(yī)患矛盾也就不會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很多醫(yī)患矛盾是家屬覺得醫(yī)院搶救不力而引起的?!敝袊拱﹨f(xié)會腫瘤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常委、湖南省腫瘤醫(yī)院黨委副書記劉曉紅,對于生前預囑抱著積極的支持態(tài)度,她覺得人要正確對待生死。很多時候,“生死”是由醫(yī)學來決定的,但“生前預囑”是把生死的決定權交給了自己。

“人們對于死亡是很忌諱的,所以目前推廣起來應該有不少難度。另外,在具體操作上也是很嚴格的,要把握好分寸。比如,標準是什么,誰來制定標準。標準應該包括三個等級層面,最高的是法律層面,其次是行業(yè)層面,再次是個人的層面?!?/p>

劉曉紅說,執(zhí)行力的最高層面是法律,能不能立法,這是最關鍵的;不能立法,那么就意味著要不要執(zhí)行都是可以的。除了法律,對于行業(yè)來說,也應該有標準,這個標準也一定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腦死亡、心跳停止就是一個可以量化的醫(yī)學標準,那么執(zhí)行“生前預囑”的時機又是一個怎樣的量化標準呢?“不可挽回”又應該是一個什么概念、什么標準?

“不可挽回”可以有很多情況,它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的數(shù)據(jù)到底應該在哪個峰值點上,才能認定它是不可挽回?“很多事情是動態(tài)的,處理是動態(tài)的,觀念也是動態(tài)的,要把握好,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p>

除了法律和行業(yè),再就是個人自我層面的問題。

在腫瘤醫(yī)院工作了30多年,劉曉紅什么樣的病人都見過,正因為如此,她對于“生前預囑”非常理解,也非常能接受,但她絕不會去“說服”身邊任何人,“這樣的事得看個人的價值觀和個人的喜好?!?/p>

就像劉曉紅所說的“個人喜好”,說到底,是個人的事。至于怎樣選擇,并無對錯或者好壞之分,沒選擇這種方式的也絕非沒有“尊嚴”?!白饑浪馈焙汀吧邦A囑”不過是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給要或不要醫(yī)療護理多一個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是把死亡的權利交由本人做主,但絕非強迫人人如此,或鼓勵人們放棄生命。

安樂死與“尊嚴死”

安樂死是通過注射藥物等措施幫助患者安詳?shù)亟Y束生命,是積極的、主動的,帶有協(xié)從性質的“助死”,目的是為了結束進入臨終狀態(tài)患者的痛苦。而尊嚴死是一種自然死亡狀態(tài),是指對沒有任何恢復希望的臨終患者或植物人停止使用呼吸機和心肺復蘇術等治療手段。目的是減輕肉體痛苦使其處于安詳狀態(tài)的一種“等死”,尊嚴死是消極的、被動的,是醫(yī)療措施的不作為。

安樂死的死期很明確,而尊嚴死的死期認定并不確定。

“生前預囑”是建議人們在疾病和生命的終末期、在健康或意識還清楚時簽署一項文件說明,一旦身處不可治愈的病痛末期或臨終時,放棄使用那些只是在延長死亡過程而生存毫無質量的生命支持治療,比如人工呼吸器、心肺復蘇術或喂食機器等,讓生命自然逝去。

“我的五個愿望”電子表格

生前預囑推廣協(xié)會開辦的“選擇與尊嚴”網(wǎng)站,除了宣傳推廣“尊嚴死”的理念,還有一項核心功能,即讓注冊人填寫“我的五個愿望”電子表格,它讓人們準確說出當自己病危時希望被如何對待。

這是一份生前預囑樣本。文件的5個基本要點是:

“我要或不要什么醫(yī)療服務”;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醫(yī)療系統(tǒng)”;

“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我”;

“我想讓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

“我希望讓誰幫助我”。

在這些要點之下,又細分了小條目,便于人們用打鉤的方式來填寫。其中包含許多細致的選項,基本上涵蓋了你進入生命末期時會遇到的大多數(shù)問題。

“生前預囑”你應該注意的

“生前預囑”應該什么時候簽?簽之前應該注意些什么?簽之后,還能不能改?這些都是你不能不知道的。

1.事先充分了解和討論。

討論和簽訂“生前預囑”的最好時機,并不是在“危機”出現(xiàn)的時候,而一定要“事先”。甚至提倡在健康情況較好、心智未出現(xiàn)任何問題的時候。地點最好也不是在醫(yī)院搶救室或加護病房,而是自己家里。因為這種在正確時間和正確地點展開的討論,才可能是真正充分和明智的。

2.與專業(yè)人員溝通并獲得共識和認可。

做決定時,不僅要與專業(yè)工作者討論,更要征詢經(jīng)治或主治醫(yī)生的意見,因為他們更了解病情。雖然普遍認為,現(xiàn)時的臨床醫(yī)生在這些問題上往往缺乏最基本的意識和職業(yè)訓練,但是,如果你真開始這樣的溝通,往往會發(fā)現(xiàn)情況比想象的好。

3.明確表達自主意愿。

如果你是要做決定的那個人,那么你始終要明確的是,這是你本人的意愿。你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表達自己的愿望。你不必猜測或遷就任何他人的想法。

4.可隨時改變主意。

疾病和死亡畢竟是一件復雜的事,不是事到臨頭,很難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所以,你有權利在任何時候改變你過去已經(jīng)做出的決定和選擇,完全用不著遲疑和難堪。合格的“生前預囑”不僅會提醒你發(fā)生這種改變的可能性,更會提供簡單和可操作的修改或撤銷原有決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