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06:1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利高級工程師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利高級工程師論文

篇1

在私營企業(yè)、港澳臺僑獨資企業(yè)、民營科技企業(yè)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的人員和在市、縣人才交流中心實行人事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均可申報評審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基本條件

1、助理工程師(初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從事本工作滿半年以上;大學??飘厴I(yè)后從事本專業(yè)工作滿一年以上;中專、高中、初中畢業(yè)后擔任員級職務三年以上。

2、工程師(中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yè)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三年以上;??飘厴I(yè)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四年以上;中專、高中畢業(yè)后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五年上。

3、高級工程師(高級職稱):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從事本專業(yè)技術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并從事中級職務工作5年以上;參加工作后取得本專業(yè)或相近專業(yè)的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本專業(yè)技術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為了保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凡涉及申報對象的學歷、專業(yè)年限、考試成績、任職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業(yè)績、獎懲情況,須由申報單位核實后,按規(guī)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表》(中、初級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考核登記表》;

3、專業(yè)論文和業(yè)務工作總結;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業(yè)績的相關材料;

5、《專業(yè)技術人員水平能力測試合格證》;

6、一寸免冠彩照5張、身份證復印件2份、最高學歷證書復印件2份。

四、評審專業(yè)類別

篇2

關鍵詞:科技示范,推廣應用,發(fā)展趨勢

 

1.德州市水利科技發(fā)展現(xiàn)狀

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大力實施科技興水戰(zhàn)略,在水利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工作中,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tǒng)水利,水利科技工作緊緊圍繞水利建設、管理與運行實踐,開展針對性研究,在許多領域實現(xiàn)了重大突破,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過去五年中,全市水利系統(tǒng)重視水利科技工作,加大科技投入,積極開展水利科研,共獲廳級以上科技成果和推廣獎35項,其中省級獎10項,發(fā)表各類論文200余篇。先進實用的科技成果涉及基本建設、水資源管理、防汛抗旱、農村水利、城市水利等方面。免費論文。比如先后研究引進推廣微灌、噴灌、低壓管道灌溉、射頻卡供水、用水決策系統(tǒng)、單井出水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先進技術數百項,為全市水利事業(yè)跨越發(fā)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免費論文。

1.1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與服務

我市結合重點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與續(xù)建配套工程建設,開展了“低水泥摻量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抗凍型渠道防滲中的應用研究”等多項攻關課題,結合中低產田改造及節(jié)水灌溉等水利重點任務開展多項科研課題研究。在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微灌技術、水田高效節(jié)水與精量灌溉、末級渠系結構物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這些成果在我市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治理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我市農業(yè)的穩(wěn)產、高產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結合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動化建設,開展水庫、灌區(qū)自動化系統(tǒng)工程的設計及部分工程的施工,水利地理信息系統(tǒng)研發(fā)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時還加大工程質量檢測工作。對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節(jié)省工程投資起到了重要作用。

1.2國內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成功

積極組織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活動,先后組織召開了工程建設中的新技術新材料研討會、新型水泵水力模型研究成果推介會、水利勘測設計行業(yè)新技術應用交流會等,邀請相關專業(yè)的建設單位、科研院校、生產企業(yè)的技術人員參加會議,為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搭建交流平臺,一些新技術新產品已在我市水利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大量應用。

1.3科技創(chuàng)新,成績顯著

加強科研與生產的管理,健全并強化各項制度,各級水利部門堅持把科技創(chuàng)新作為主線,把實現(xiàn)水利現(xiàn)代化為目標,把水利發(fā)展的需求作為研究開發(fā)的基本出發(fā)點,統(tǒng)籌規(guī)劃,突出重點。我市科技發(fā)展取得了好的成績,

2.德州市科技興水戰(zhàn)略實施的保障措施

2.1統(tǒng)籌規(guī)劃健全,戰(zhàn)略實施機制完善

德州市對市縣兩級分別建立了水利科學技術服務推廣中心(站),重點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以水利站為依托的水利科技推廣站,村建立科技服務隊,形成了市、縣、鄉(xiāng)、村四級科技網絡。對技術職務實行競爭聘任,對技術崗位實行動態(tài)管理,使能者上、庸者下。

2.2具有戰(zhàn)略實施的科技人才

“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科技發(fā)展方針,緊密圍繞節(jié)水、節(jié)資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xiàn)代治水思路,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突出成果應用。免費論文。推進水利科技進步,推進水利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依靠科技人才。自2000年以來,我市先后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30多次,共計培訓技術人員1500余人,目前全市水利系統(tǒng)有科技人員200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75人,工程師296人,具有豐富的水利工作經驗,較高的業(yè)務技能,扎實的理論基礎。

2.3具有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實現(xiàn)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的水利發(fā)展戰(zhàn)略是21世紀水利工作的總目標。實現(xiàn)這一總目標 ,除了政策、管理、體制方面的因素外 ,水利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聚集乃至其潛力的最佳發(fā)揮將是十分重要的。

3.德州科技發(fā)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科技思想觀念與新時期水利發(fā)展要求不相適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還沒有真正確立,水利科技優(yōu)先發(fā)展的政策尚未全面落實,水利科技工作的地位不夠突出,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行業(yè)水平的意識不夠強烈。

3.2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完善

水利科技體制改革不夠深入,“開放、流動、競爭、協(xié)作”的新型水利科技管理運行機制尚未建立??萍假Y源配置不盡合理,科技創(chuàng)新缺乏有效的激勵和保障機制,科研低水平重復、技術儲備不足、科技成果與經濟發(fā)展脫節(jié)等現(xiàn)象還比較突出,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未得到有效發(fā)揮。

3.3科研與生產的結合不夠協(xié)調

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和國際化經濟的大形勢中如何正確面對外部沖擊,借助外部力量進而提高我市水利工程施工、勘察設計、節(jié)水等技術的科技水平,以及水務產品的技術準入等都是今后我們所要面臨的新問題。

3.4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的力度不夠大

水利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水利技術市場機制還未形成,水利建設與管理技術的應用水平還不高,科研與效益脫節(jié)、成果與轉化脫節(jié)等問題還依然存在,水利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貢獻率不高。

4.今后工作的建議

4.1水利科技工作必須走大科技路子

隨著國家科技投資體制的改革,僅靠水利科技專項資金是遠遠不夠的,而水利其他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增加,水利科技工作必須與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渠道相結合,實行項目帶動科技戰(zhàn)略,在項目中解決科技投入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及技術推廣解決水利生產實際問題。

4.2大力發(fā)展科技項目,為水利工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水利科研項目要圍繞新的治水思路,圍繞水利事業(yè)的熱點、難點問題,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水環(huán)境與生態(tài)、防災減災、農業(yè)節(jié)水等,特別是要圍繞我市即將開工或已開工的南水北調工程、“十百千”平原水庫工程、人畜吃水工程、灌區(qū)改造工程等,采用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強化技術攻關與創(chuàng)新,爭取取得高水平的成果,為建設水平一流、質量一流的重點工程做出應有的貢獻。

4.3把科學發(fā)展觀作為統(tǒng)領水利發(fā)展的行動指南

科學發(fā)展觀是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指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指導水利工作科學發(fā)展的強大思想武器。進入新時期新階段,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只有堅持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全局,貫徹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才能確保水利加快科學發(fā)展。

4.4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加快推進關系當前影響長遠、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的重點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4.5強調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強化水資源統(tǒng)一管理、優(yōu)化配置為核心,統(tǒng)籌水資源的開發(fā)、配置、利用、治理、節(jié)約和保護。開展取用水權初始分配,明確各行業(yè)、部門、單位的用水總量指標,初步建立符合安徽實際的初始水權分配制度。

4.6盡快建立水利科技咨詢服務技術中介機構,建立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廣體系和水利技術市場,并讓他們在水利項目評估論證、職稱評定、資質認定、科技成果與事故的鑒定中發(fā)揮主力軍作用。研究建立水利決策(工作、項目)科技先行、科學決策的有效機制和評價體系,更好地發(fā)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的先導作用,發(fā)揮好科技管理部門、科技單位和科技人員的作用。

4.7建立水利科技激勵約束機制是新時期推進水利科技工作的有效手段。在水利科技專項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水利科技管理部門職能難以行使和發(fā)揮的形勢下,在制定規(guī)劃和相關辦法積極管理的前提下,建立科技激勵約束機制,把科技工作的獎勵考評與科技工作人員、行政領導的工作實績考評和個人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是新時期推進水利科技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措施。

篇3

[關鍵詞] 發(fā)變組;WFB-800A; 保護原理;保護配置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隨著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水平的不斷提高,系統(tǒng)容量的不斷增大,對相應設備的保護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繼電保護實施細則》規(guī)定(下文簡稱《規(guī)定》),100 MW及以上容量發(fā)變組保護采用雙重化配置(非電量保護除外),每套保護均含完整的差動及后備保護,能反映被保護設備的各種故障及異常狀態(tài),并能動作于跳閘或給出信號。云峰發(fā)電廠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115MW,自2009年起,該廠將原有的WFB-100型發(fā)變組保護裝置更換為WFB-800A系列保護裝置,實現(xiàn)了發(fā)變組保護的雙重化配置原則。本文以1號發(fā)變組為例,對云峰發(fā)電廠發(fā)變組的保護配置方案及WFB-800A微機型發(fā)變組保護原理做簡要的介紹。

2 WFB-800A型發(fā)變組保護裝置簡介及組屏設計方案

云峰發(fā)電廠采用兩套WFB-801A發(fā)電機保護裝置、兩套WFB-802A變壓器保護裝置及一套WFB-804A非電量保護裝置以2面屏(M4、M5屏)的組屏方式實現(xiàn)機變組雙主雙后保護配置。每套保護裝置所需的二次交流電流和交流電壓回路完全獨立;兩套保護裝置電源相互獨立,斷路器兩組操作電源相互獨立,兩套保護的出口回路分別和斷路器的兩組跳閘回路相對應。在運行過程中,欲退出其中某套保護時,只需退出該保護的功能連片,而不影響另一套保護的正常運行,以此實現(xiàn)保護裝置的雙重化。

3 發(fā)變組保護配置方案

3.1 發(fā)電機比率制動式差動保護

比率制動式差動保護是發(fā)電機內部相間短路故障的主保護,當發(fā)電機定子繞組發(fā)生相間短路故障時,動作切除發(fā)電機出口斷路器、滅磁開關,以及停水輪機。

差動動作方程如下:

Iop>Iop0(Ires≤Ires0時)

Iop≥Iop0+S(Ires-Iers0)(Ires0 <Ires <4Ig)

Iop≥Iop0+S(Ires-Iers0)+0.6(Ires -4Ig) (Ires >4Ig)

式中: Iop 為差動電流,Iop0為差動最小動作電流整定值,Ires 為制動電流,Ires0 為最小制動電流整定值,S 為比率制系數。各側電流的方向都以指向發(fā)電機為正方向.

差動電流:Iop =│IT+IN│,制動電流:Ires =│IT-IN│/2

式中:IT、IN分別為機端、中性點二次側電流。

說明:該保護分三取一、三取二、循環(huán)閉鎖三種方式供用戶選擇,云峰廠整定為三取一方式,即任一相差流滿足動作方式,保護即出口。

3.2變壓器比率制動式差動保護

變壓器比率制動式差動保護是變壓器內部故障的主保護,能反映變壓器內部相間短路故障、高壓側接地短路及匝間層間短路故障,保護采用二次諧波制動原理,用以躲過變壓器沖擊合閘時勵磁涌流造成的保護誤動。此保護動作切除各電源側斷路器。

① 比率差動原理

差動動作方程如下:

Iop>Iop0(Ires≤Ires0)

Iop≥Iop0+S(Ires-Iers0) (Ires0 <Ires <6Ig)

Iop≥Iop0+S(6Ig-Iers0)+0.6(Ires -6Ig) (Ires >6Ig)

式中符號含義同發(fā)電機差動保護。云峰廠采用三側差動:

Iop=│I1+I2+I3│Ires=max{│I1│,│I2│,│I3│}

式中:I1,I2,I3分別為高壓側、13.8kV分支線、低壓側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的電流。

② 二次諧波制動原理

保護利用三相差動電流中的二次諧波分量作為勵磁涌流閉鎖判據。 保護檢測到差流中二次諧波含量大于基波電流整定的倍數值時,差動保護將被閉鎖。

③ 差流速斷保護原理

當三相最大差流大于速斷定值時,差流速斷啟動元件動作。該保護不受二次諧波閉鎖,用以保護變壓器沖擊合閘時的故障和較高短路水平時的故障,動作后果和比率差動一樣。

3.3 發(fā)電機單元件橫差保護

單元件高靈敏橫差保護作為發(fā)電機定子繞組內部匝間、相間短路及定子繞組開焊的主保護。該判據類型的橫差保護主要適應于發(fā)電機定子繞組采用多分支接線形式,云峰廠機組定子繞組為雙分支,故適合此判據。它動作后果同發(fā)電機差動保護。

本保護檢測發(fā)電機定子雙繞組的不同中性點連線電流(即零序電流)3Io中的基波成分,當該值大于定值時,保護便瞬時動作。

3.4、發(fā)電機過電壓保護裝置

過電壓保護反應發(fā)電機突然甩負荷,轉速升高而引起高電壓故障類型。保護取三相線電壓,當線電壓大于定值(云峰廠取140V)時,保護經0.5秒延時將機組解列并跳開滅磁開關。

3.5 發(fā)電機失磁保護

發(fā)電機勵磁系統(tǒng)故障使勵磁降低或全失磁,從而導致發(fā)電機與系統(tǒng)間失步,對機組本身及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大、中型機組要裝設失磁保護。

該保護提供有多種類型的判據,用戶根據現(xiàn)場實際來選擇相應合適的判據。云峰廠采用判據三。

3.6 非電量保護

非電量保護主要配置有主變重瓦斯、輕瓦斯、壓力釋放保護,以及斷路器的脫扣開入等功能。其中輕瓦斯保護動作于告警,重瓦斯保護動作于跳閘,壓力釋放保護動作于告警。

依據前文提到的《規(guī)定》,非電量保護按單套配置,云峰廠僅在M4屏配置非電量保護。

3.7 發(fā)電機定子接地保護

定子接地保護反應發(fā)電機定子繞組單相接地故障,動作后果由系統(tǒng)參數而定,云峰廠定子接地保護動作整定為告警。

此定子接地保護由基波零序電壓判據和三次諧波電壓判據組成,構成100%定子接地保護,其中基波零序電壓判據保護發(fā)電機自機端向機尾側85-95%的定子繞組,三次諧波電壓判據保護發(fā)電機中性點附近定子繞組。

動作判據為: 1)基波:│3Uo│>Uop ;2)三次諧波:U3s/U3n>K

其中,3Uo為機端或機尾基波零序電壓,云峰廠整定為取自中性點消弧線圈二次電壓。Uop 為基波零序電壓整定值,U3s和U3n分別為機端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電壓和中性點消弧線圈二次側輸出中的三次諧波分量。

3.8 發(fā)電機轉子一點接地保護

該保護做為監(jiān)視轉子絕緣水平的保護,動作后發(fā)出告警信號。

如圖2所示,該保護為開關切換原理,S1、S2為由微機控制的電子開關,K為接地點位置,E為轉子電壓,兩個降壓電阻R,一個測量電阻R1。Rg為接地電阻,通過求解兩個不同的接地回路方程,實時計算轉子接地電阻和接地位置。當接地電阻值Rg小于定值時,經延時發(fā)告警信號。

說明:由該保護受原理的限制,如果兩套保護均同時投入時,會有轉子接地告警,故正常運行時需人為退出一套保護。也可在定貨時將兩套轉子一點接地保護采用不同的原理。

3.9 零序過流保護

零序過流保護,主要作為變壓器中性點接地運行時變壓器、高壓側母線、線路接地故障的后備保護,零序電流取自主變接地中性點電流互感器,動作于跳開變壓器各側斷路器。

3.10 發(fā)電機誤上電保護

電機誤上電保護作為發(fā)電機停機狀態(tài)、盤車狀態(tài)及并網前機組啟動過程中誤合斷路器時的保護。

在發(fā)電機并網前,勵磁開關尚未合閘時,若斷路器誤合閘,機組相當于同步電動機全電壓異步啟動,對機組沖擊電流很大,有重大危害,故需配置誤上電保護其中的電流判據,以便快速出口跳閘;當勵磁開關閉合后,過流元件退出,若此時斷路器誤合閘,機組相當于同步發(fā)電機非同期合閘,對機組也有大的沖擊電流,有重大危害,采用低阻抗判據,保護快速出口跳閘。

3.11 復壓過流保護

3.11.1 發(fā)電機復壓過流保護

發(fā)電機復壓過流保護作為發(fā)電機的后備保護。該保護整定較靈活,每一段過流保護均可有控制字來選擇是否經復壓元件閉鎖,也可根現(xiàn)場實際選擇電流元件是否經方向元件閉鎖。同時,還可選擇過流元件是否帶記憶功能,以解決勱磁開關跳開后,過流元件返回的問題。

1)復合電壓元件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復合電壓元件動作。

Ul<Uop Uop為低電壓整定值,Ul為三個線電壓中最小的一個。

U2>U2opU2op為負序電壓整定值,U2為負序電壓。

2)過流元件

過流元件接于電流互感器二次三相回路中,當任一相電流滿足下列條件時,保護動作。

3.11.2 變壓器復壓過流保護

變壓器復壓過流保護作為變壓器的后備保護,如果靈敏度較高,還可作為高壓側母線、線路的后備保護,其保護原理同發(fā)電機復壓過流保護,此不贅述。

3.12 起停機定子接地保護

起停機定子接地保護作為發(fā)電機升速升勵磁尚未并網前和機組解列后停機過程中的定子接地短路故障的保護。保護動作解列、跳開滅磁開關、停水輪機。

保護原理:保護發(fā)電機中性點側基波零序電壓Uon,并經斷路器輔助觸點自動控制保護投退。發(fā)電機并網前,斷路器觸點將保護投入,并網運行后保護自動退出。機組列后,再次自動投入。當機端斷路器輔助觸點斷開,且中性點側零序電壓大于整定值時,啟動元件動作。

4 結束語

WFB-800A發(fā)變組保護裝置自投運以來,工作穩(wěn)定,靈敏度較高,性能優(yōu)越,調試維護方便,雙主雙后備的保護配置,也給運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保護的可靠性,有效地保證了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 王維儉,發(fā)電機變壓器繼電保護(第二版)[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 李付亮,周宏偉,水電站繼電保護[M].黃河水利出版社.2008.

[3] WFB-800A系列微機發(fā)電機變壓器組成套保護裝置技術說明書.2007.

作者簡介:

宋君輝,男,1973年出生,碩士,高級工程師,云峰發(fā)電廠副廠長。

孫艷學,男,1980年出生,碩士,高級工程師,負責電氣設備維護工作。

篇4

網絡出

>> 軟土次固結特性試驗研究 荷載對軟土次固結影響的試驗研究 振動排水固結法加固漫灘相軟土可行性試驗研究 土的先期固結壓力試驗研究 土的固結實試驗影響因素的研究 擠土效應下的卸載作用對軟土地基固結應力的影響 基于CPTU的臨海高等級公路軟土固結系數的探求方法研究 洞庭湖區(qū)軟土抗剪強度指標隨固結度變化規(guī)律研究 堿渣的固結特性研究 不同含水率下非飽和黃土K0固結特性試驗 基于SWCC試驗的非飽和土特性研究 垃圾土蠕變降解沉降特性試驗研究 天津市南港工業(yè)區(qū)海底軟土壓縮特性試驗分析 土樣固結試驗快速法分析與探討 大面積填土下超固結土的沉降研究 低液限粉土及其改良土干濕循環(huán)特性試驗研究 原狀與重塑粉土靜力三軸固結排水剪切試驗結果的對比研究 南陽膨脹土膨脹力特性試驗 天津軟土的結構性及其對工程特性影響的研究 軟粘性土在交通荷載作用下的動三軸強度試驗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基金項目:水利部科技推廣計劃項目(TG1414);水利部科技推廣計劃項目(1408085ME99);2015年安徽省省屬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專項資金項目

作者簡介:周文淵(1988-),男,河南周口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巖土工程試驗研究。E-mail:

通訊作者:宋新江(1970-),男,安徽滁州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巖土工程試驗研究。E-mail:

摘要: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是在控制固結應力的施加速率為一常數條件下研究土體固結特性的試驗方法。采用GDS高級固結儀,開展了四種加載速率與瞬時加載的軟土固結試驗研究,分析了土樣的固結變形特性與孔隙水壓力變化規(guī)律。試驗與分析結果表明,加載速率越大土樣固結速率越快,土樣完成固結所需的時間越短;土體的最終變形量由固結應力大小決定,與加載速率無關;隨著固結應力施加速率的增加,加載完成時土樣的平均固結度呈下降趨勢;加載速率越大,土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上升速率越快,孔隙水壓力極值越大;孔隙水壓力在固結應力加載完成前達到極值,隨后呈下降趨勢,有效應力迅速增加。

關鍵詞:等加載速率固結;GDS高級固結儀;孔隙水壓力;固結變形;固結度;最終變形量;軟土

中圖分類號:TU4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672-1683(2015)04-0695-05

Research on consolidation test of soft clay under constant loading rate

ZHOU Wen-yuan1,SHAN Li2,SONG Xin-jiang1,XU Hai-bo1

(1.Anhui and Huaihe River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Bengbu 233000,China;

2.Huaihe River Project Construction Authority of Huaih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ttee,Bengbu 233000,China)

Abstract:Consolidation test under constant loading rate is the test method for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of clayey soil with a constant rate of control consolidation stress.Consolidation tests with fou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and instantaneous loading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GDS advanced consolidation testing system.The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lay and the change law of pore-water pressure were analyzed.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1) the faster of loading rate,the larger deformation rate and the shorter time for consolidation of soil sample;(2)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soil sample is independent of the loading rate but dependent on the magnitude of consolidation stress;(3) with the increasing of loading rate of consolidation stress,the average consolidation degree of soil sample decreases after loading;(4) the higher the loading rate,the faster the increasing rate of pore pressure in the soil sample bottom and the larger the extreme value of pore pressure;and(5) the pore pressure reaches the maximum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loading of consolidation stress,then decreases while the effective stress increases rapidly.

Key words:consolidation under constant loading rate;GDS advanced consolidation testing system;pore pressure;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degree of consolidation;final deformation;soft clay

固結是土體在外部荷載作用下,超靜孔隙水壓力減少,有效應力增加,土體壓縮的過程[1];荷載作用、孔隙水壓力與壓縮變形是固結試驗研究的重點。常規(guī)固結試驗是研究土體固結特性最常用的方法,但存在耗時長、不能監(jiān)測固結過程中孔隙水壓力的變化、對土樣擾動較大并且加載方式與實際施工情況差別較大等不足[2]。為更好地模擬工程中實際的固結加載方式,相關學者提出了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方法(Constant rate of loading consolidation test,簡稱CRL),即加載過程中控制試樣的固結應力增長(加載速率)為常數的一種固結試驗。CRL固結試驗的加載方式與巖土工程實際加載相似,不僅克服了常規(guī)固結試驗的缺點,而且具備加荷穩(wěn)定,操作簡單,對土樣擾動小的特點[3-5]。

國外學者較早對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開展了研究,Aboshi[6]等首次提出了等加載速率試驗,并基于Schiffman[7]變荷載一維固結理論,確定了固結系數隨有效應力變化的關系式。Von Fay[8]等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固結試驗與CRL固結試驗測得的固結系數與有效應力的關系曲線基本一致;CRL固結試驗所需的時間取決于應變率和土體的滲透與壓縮特性,而且遠小于常規(guī)固結試驗,認為CRL固結試驗可代替常規(guī)固結試驗。Hsu[9]等推廣了Olson[10]假定固結系數為常數的變荷載問題的一維固結解,通過CRL試驗總結出固結系數隨時間變化的經驗公式,進而推導出超靜孔隙水壓力與平均位移的解析解;與CRL試驗結果對比表明,變固結系數條件下的求解結果要優(yōu)于常固結系數條件下的求解結果。國內方面,孟曉非[11]利用計算機對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過程進行了模擬分析,提出了利用CRL試驗的變形速率~平均有效應力曲線確定前期固結應力的方法;王正宏[12]認為連續(xù)加荷法較常規(guī)分級加荷法更接近于工程實際中荷重增長規(guī)律,并進行了等速加荷試驗與控制梯度固結試驗對比研究。

加載方式是影響土體固結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GDS高級固結試驗系統(tǒng),針對軟土開展等加載速率的固結試驗與瞬時加載固結試驗研究,歸納分析不同加載速率下土樣的固結變形特性與孔隙水壓力消散特性,并根據試驗結論對實際工程的施工加載速度控制提出參考意見。

1 試驗土樣、儀器與方法

1.1 試驗土樣

固結試驗采用的土樣為高嶺土。其主要礦物成分為高嶺石。顆粒分析試驗結果表明:該土樣中粒徑d≤0.005 mm的黏粒含量達到80%以上。高嶺土的物理性質指標見表1。

1.2 試驗儀器

試驗采用的儀器為英國GDS公司生產的GDS高級固結試驗系統(tǒng)(GDS Advanced Consolidation Testing System)。該固結試驗系統(tǒng)完全使用計算機進行控制,試驗過程中的荷載施加及數據采集的完全自動化,數據采集最短間隔為2 s,可測量固結應力、反壓、軸向位移、孔隙水壓力和體積變量,克服了傳統(tǒng)固結試驗手動加壓、人工記錄數據、耗時費力且數據采集點不夠等不足。

如圖1所示,該固結試驗系統(tǒng)由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組成。硬件部分包括固結壓力室、GDS線性位移傳感器、GDS孔隙水壓力傳感器、8通道數據采集裝置、GDS 2 MPa/200 mL軸向壓力/體積控制器等。軟件部分為試驗過程控制軟件GDSLAB,安裝在計算機內。

GDS高級固結系統(tǒng)根據加荷方式可完成瞬時加載、分級加載、等應變速率和等加載速率等形式的固結試驗。同時,固結壓力室底部的孔隙水壓力傳感器,可以記錄試驗過程中試樣底部孔隙水壓力變化,研究固結試驗土樣中孔隙水壓力的變化規(guī)律。

固結容器內放置直徑76.2 mm,高度20 mm的試樣(圖1),容器頂部安防位移傳感器,測定固結過程中試樣的軸向變形,容器底部連接孔隙水壓力傳感器,測定試樣的底部孔壓。固結應力通過計算機軟件控制軸壓控制器施加,作用于試樣上表面的透水銅板上;反壓通過軸壓控制器施加,作用于試樣內部,主要用于飽和土樣和土樣飽和度的B值檢測。試驗前按照《土工試驗方法標準》[13](GB/T 50123)對儀器各元件進行校驗。

1.3 試樣制備與飽和

試驗所采用的土樣為重塑樣,其試樣制備方法嚴格按照《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23)里的要求操作。采用土膏法制備試樣,取代表性風干土樣,加水調成土膏狀,注意制備土樣的中水不能自由析出,把制備好的土樣置于密閉容器內20 h以上,然后測定土膏的含水率,控制試樣含水量的平行差值不超過1 %。本文試驗制備試樣的初始含水率為64.4 %,是土樣液限的1.47倍。裝樣時先稱取土膏質量,然后用調土刀將土膏裝入固結容器內,裝好試樣后稱剩余土膏質量,計算裝入土膏的質量,控制試樣的干密度為0.98 g/cm3。

采用GDS固結儀對土樣進行反壓飽和,具體方法是:通過GDS固結系統(tǒng)的軸壓控制器與反壓控制器對試樣同時施加固結應力p1與反壓p2,為防止土樣膨脹,需要保證土樣中有一個較小的有效應力,本試驗中固結應力比反壓大2 kPa,即Δp=p1- p2=2 kPa,每級反壓飽和的時間為4 h。通過計算試樣底部孔隙水壓力增量Δu與Δp的比值來判斷試樣是否飽和,當B=Δu/Δp≥0.95時,可認為土樣飽和;若B值小于0.95,則應確保Δp =2 kPa不變,同時增大反壓與固結應力,繼續(xù)進行反壓飽和4 h后,再計算B值,直至B值大于0.95。

1.4 試驗方案

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采用200 kPa/h、400 kPa/h、800 kPa/h和1 600 kPa/h四種加載速率,所施加的最終固結應力為400 kPa,以不同的加載速度達到最終荷載后,保持400 kPa固結應力不變持續(xù)至固結試驗完成。瞬時加載固結試驗采用直接施加400 kPa的固結應力的加載方式。為確保試驗結果可靠,每組固結試驗進行3個平行試驗,應用數理統(tǒng)計的方法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試樣變形

圖2為瞬時加載400 kPa固結應力和以200 kPa/h、 400

kPa/h、1 600 kPa/h四種加載速率加載至400 kPa固結應力,土樣位移與時間對數關系的s~logt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加載速率下試樣的位移~時間對數曲線均呈“S”形狀,梅國雄等[14-15]從線性加載固結理論和土體的本構模型出發(fā)給出了這一現(xiàn)象的證明。

四組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中,加載速率越大,土樣固結速率就越快;相同的時刻,加載速率越大土體固結產生的壓縮變形值越大,固結歷時相同時,加載速率越大的試樣承受的固結應力相應也越大。瞬時加載土樣最先固結完成,在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中,加載速率越大,土樣變形達到最終變形量所需的固結時間越短。

不同固結速率下土樣固結穩(wěn)定后的最終壓縮量基本一致,并且與瞬時加載固結試驗結果一致。雖然加載速率不同,但其施加的最終固結荷載是相等的(400 kPa),土樣在相等的荷載下固結穩(wěn)定的,故其最終變形量也應相等。由此可見,加載速率影響土樣的固結速率,而最終變形量是由土樣所承受的最終固結應力大小確定的。

在某一固結應力下,土體某時刻的變形量與最終變形量的比值定義為平均固結度。表2為四組試驗荷載達到目標荷載400 kPa時的壓縮變形量S1與試樣最終變形S2的比值關系,即加載完成時的土樣所達到的固結度。

加載速率200 kPa/h、400 kPa/h、800 kPa/h、1 600 kPa/h分別歷時120 min,60 min,30 min和15 min達到最終固結應力400 kPa;對應加載完成時刻土樣的平均固結度分別為0.94、0.91、0.84、0.57。加載速率越大,加載完成時土樣的平均固結度越小,加載完成后試樣的變形值越大。

在工程實踐中,經常出現(xiàn)施工期內土體變形過大和工后沉降量大的現(xiàn)象。從本文等加載速率固結變形特性研究成果來看,荷載施加速度過快有可能是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一個因素。

2.2 試樣底部孔隙水壓力

圖3為四種加載速率固結試驗中的試樣底部孔隙水壓力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加載速率對試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有顯著的影響。試驗初始階段固結應力增加使孔隙水壓力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加載速率越大,孔隙水壓力上升的速率也越大,達到孔隙水壓力極值所需的時間也越短。加載速率200 kPa/h、400 kPa/h、800 kPa/h、1 600 kPa/h對應的土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極值分別為98 kPa、152 kPa、259 kPa和339 kPa,可見加載速率越大,土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極值也越大,但均小于最終固結應力400 kPa。各組試驗的孔隙水壓力達到極值后開始消散。

根據太沙基一維固結理論假設與有效應力原理,固結應力瞬時作用于飽和土體,并由孔隙水承擔,即固結應力轉化為孔隙水壓力,隨著固結時間的增加,孔隙水壓力逐漸消散,荷載轉化為有效應力。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不滿足荷載瞬時施加的條件,而是以一定的速率施加,根據試驗結果,等加載速率固結試驗試樣底部孔隙水壓力的變化規(guī)律和有效應力增長規(guī)律見圖4。

圖4是加載速率分別為200 kPa/h、400 kPa/h、800 kPa/h和1 600 kPa/h時試樣底部孔隙水壓力、有效應力與固結壓力隨時間變化曲線圖。根據有效應力原理,有效應力值為固結應力與孔隙水壓力的差值。從圖4可以看出,加載速率為200 kPa/h和400 kPa/h時,試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在固結應力加載到最大值前上升到極值,然后進入消散狀態(tài),不再隨固結應力增加而增加。加載速率為800 kPa/h和1 600 kPa/h時,孔隙水壓力幾乎在固結應力加載到400 kPa時達到極值,然后呈下降趨勢。

四組固結試驗的有效應力增長曲線均近似呈“S”狀,試驗前期,固結應力由孔隙水壓力承擔,有效應力增加緩慢;進入主固結階段后,有效應力呈線性迅速增大。加載速率為200 kPa/h時,在加載完成時刻,固結應力幾乎完全轉化為有效應力;加載速率為1 600 kPa/h時,加載完成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后固結應力才完全轉化為有效應力。

試樣上表面排水,試驗中測得的孔隙水壓力值為試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值,孔隙水壓力與有效應力沿高度的分布形態(tài)受技術限制很難通過試驗準確測定出來。本文試驗數據僅能說明土樣底部一點處的孔隙水壓力的變化規(guī)律,但從中可以對土樣在固結過程中的孔隙水壓力變化規(guī)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施工過程中,土體的孔隙水壓力過大,會造成有效應力降低,土體強度減小,影響土的承載力等,對工程安全不利。

從本文試驗結論來看,合理控制施工荷載的施加速率,是避免土體中產生過大孔隙水壓力的一種方法。

3 結論

(1)加載速率越大,土樣的固結速率越快,完成固結所需的時間越短。土體最終固結變形量由所施加的最終固結應力決定,與加載速率無關,在相同的固結應力作用下,不同加載速率土樣的最終固結變形量一致。隨著固結應力施加速率的增加,加載完成時土樣的平均固結度呈下降趨勢。

(2)加載速率對試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有顯著的影響,加載速率越大,土樣底部的孔隙水壓力上升速率越快,孔隙水壓力極值越大,但四組試驗的孔隙水壓力極值均小于最終固結應力。等加載速率試驗前期,孔隙水壓力隨固結應力增加而增加,有效應力增加緩慢;孔隙水壓力在固結應力加載完成前達到極值,隨后呈下降趨勢,有效應力近似呈線性迅速增加。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錢家歡,殷宗澤.土工原理與計算[M].二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QIAN Jia-huan,YIN Zong-ze.Theory and calculation of soil[M].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0.(in Chinese))

[2] 李廣信.高等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LI Guang-xin.Advanced soil mechanics[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4.(in Chinese))

[3] 齊添.軟土一維非線性固結理論與試驗對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博士畢業(yè)論文,2008.(QI Tian.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one-dimensional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of soft soil[D].Zhejiang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4] 姚貝貝.土的連續(xù)加載固結試驗方法分析[D].西安:長安大學,2010.(YAO Bei-bei.The continuous loading consolidation test method research on the soil.Xi′an:Chang’an University,2010.(in Chinese))

[5] Davison L R,Atkinson J H.朱培紅.土的連續(xù)加荷固結試驗[J].地質科學譯叢,1991,8(4):77-82.( Davison L R,Atkinson J H.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J].1991,8(4):77-82.(in Chinese))

[6] Aboshi H,Yoshikum H,Manuyama S.Constant loading rate of consolidation test[J].Soil and Foundations,1970,10(1):43-56.

[7] Schiffman R L.Consolidation of soil under time-dependent loading and varying and varying permeability[J].Proc.Highway Research Board,1958,37:584-617.

[8] Von Fay K F,Cotton C E.Constant-rate-of-loading(CRL) tests on soil[R].Consolidation of soils,Testing and Evaluation,ASTM STP 892.Yong R N,and Townsend F C Eds,1986,Philadelphia: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236-256.

[9] Hsu T W,Lu S C.Behaviour of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under time-dependent loading[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2006,132(4):457-462.

[10] Olson R E.Consolidation under time dependent loading[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Proceeding of ASCE 1977,103(GT1):55-60.

[11] 孟曉非.在CRL固結試驗中確定先期固結壓力Pc[J].巖土工程學報,1986,8(4):1-8.(MENG Xiao-fei.Determination of the Preconsolidation Pressure by CRL Consolidation Test[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86,8(4):1-8.(in Chinese))

[12] 王正宏,李文林.土的連續(xù)加荷固結試驗初探[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83(1):3-13.(WANG Zheng-hong,LI Wen-lin.On the consolidation test for soil by progressive loading[J].Dam Observation And Geotechnical Tests,1983(1):3-13.(in Chinese))

[13] GB/T50123-199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S].(GB/T50123-1999,Standard for soil test method[S].(in Chinese))

篇5

【摘 要】依據目前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針對“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中出現(xiàn)的主要矛盾,提出從教師自身層面設計“點、線、面”式進階培養(yǎng)的方法,為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提供一個切實的舉措,達到學校和教師雙贏的效果。

關鍵詞 雙師型;師資;進階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6-0083-03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目前我國職業(yè)教育已經進入了“以注重內涵建設和結構優(yōu)化為主的調整階段”。

在此背景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不僅是職業(yè)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有力體現(xiàn),更是提高高職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國家已經建設了多個師資培訓基地,實行差異化培訓,旨在突出培訓學段、培訓主題,全面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筆者認為,職業(yè)院?!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應該突出以教師為中心,形成“點、線、面”式進階培養(yǎng)體系。這里的“點”指的是教師個體在企業(yè)頂崗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師資培養(yǎng),“線”指的是教師個體成長生涯規(guī)劃,“面”指的是橫向帶動教師群體性培養(yǎng)。

“雙師型”的內涵

目前,對“雙師型”的定義還未形成定論,人們對高職“雙師型”教師有以下理解:一是認為“雙證”即“雙師”,以教師是否持有行業(yè)技能等級證書作為標準;二是認為“雙職稱”即“雙師”,以教師是否具有兩個以上職稱(如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作為標準;三是認為“雙來源”即“雙師”,以整個師資隊伍是否具有來自企業(yè)的兼職教師作為標準;四是認為“雙素質”即“雙師”,以專業(yè)教師是否具有將行業(yè)知識吸收內化,并反作用于實踐教學的能力作為標準。

無論采取上述的何種表述,筆者認為“雙師型”的內涵都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教師個體的“雙師型”,二是整個師資隊伍的“雙師型”。“雙”字不應該拘泥于某時間段獲得的行業(yè)證書或第二職稱,而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要想將教師培養(yǎng)成“雙師型”教師,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基本教學方法、授課技巧、專業(yè)理論知識、企業(yè)運營實踐經歷以及課程開發(fā)能力。

師資培養(yǎng)面臨的問題

盡管國內高職院校在“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問題中借鑒了發(fā)達國家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經驗,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含金量參差不齊,其原因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 某些教師在企業(yè)實踐之前缺乏科學規(guī)劃,導致在企業(yè)實踐過程中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嚴重不足,最終使得整個過程流于形式。

2. 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仍缺乏對教師自我生涯規(guī)劃方面的研究。

3. 國家采用“一錘定音”式認定“雙師型”教師,未對其動態(tài)發(fā)展進程進行評估。

4. 對已經認定為“雙師型”的教師,在繼續(xù)發(fā)展方面缺乏后續(xù)激勵和保障。

5. 從“雙師型”師資隊伍的來源結構來看,從企業(yè)直接調入的“雙師型”教師很少,大多數教師是高校畢業(yè)后直接進入職業(yè)院校。

信息工程專業(yè)“雙師型”教師的“點、線、面”式進階培養(yǎng)

1.本專業(yè)“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的頂層設計

(1) 進一步完善本專業(yè)“雙師型”教師的評定制度。信息工程專業(yè)需要什么樣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的培養(yǎng)目標而定。此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接地氣”的實用型人才,所以,教師應該具備豐富的教學及實踐經驗,而并非一個純理論的“高人”。故此,本專業(yè)應該就專業(yè)方面提出具體的認定標準,對教師下企業(yè)實踐經歷的動態(tài)過程進行監(jiān)督,結合教師在校內外所承擔的科研項目,明確評定標準明細,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含金量。

(2)在本專業(yè)內建立適當的兼職教師準入門檻,擇優(yōu)聘用教師。由于信息工程專業(yè)操作性強,所以吸收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兼職教師本身流動性很大,而且容易受原工作單位和個人思想波動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職業(yè)院校教學管理部門主動務實,適當放寬學歷限制,制定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劃,改變目前“唯學歷是舉”的引進政策。優(yōu)先考慮擬聘任教師的從業(yè)經驗,并深入擬聘任教師工作單位,從側面多方位地了解擬聘任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思想狀態(tài),把有能力、責任心強、熱愛教育的人聘任進來。外聘兼職教師是本學院師資隊伍的有益擴充,職業(yè)院校應該遵循市場經濟調節(jié)規(guī)律,適當改變課時分配制度并增加人文關懷方面的支持,減少外聘兼職教師的流動性,這對于信息工程相關課程的授課穩(wěn)定性及授課效果都是大有益處的。

(3)為本專業(yè)專職教師建立分層次的激勵措施。兼職教師要吸收,專職教師更要穩(wěn)住,故本專業(yè)可結合教師職稱的四個梯度(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建立“雙師型”教師三個階段的激勵措施。對已獲得“雙師型”資格的教師:第一階段給予外出培訓進修和學歷提升優(yōu)惠待遇;第二階段,額外享受到職稱評聘優(yōu)先、專業(yè)外出考察、專業(yè)方向改革權等待遇;第三階段,額外享受提高課時津貼標準、參與學院管理等優(yōu)惠待遇,這樣可以激發(fā)“雙師型”教師的活力,引領教師朝著職業(yè)化發(fā)展方向努力。

2. “點、線、面”式地進階培養(yǎng)

(1)“雙師型”教師的“點”培養(yǎng),主要是針對教師企業(yè)頂崗實踐環(huán)節(jié)而提出的。前文中已經提到,“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應從多方面進行,而教師企業(yè)頂崗實踐環(huán)節(jié)是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該環(huán)節(jié)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到相關企業(yè)進行考察,主動了解企業(yè)的運營模式和機構設置,考察擬頂崗實踐崗位的業(yè)務流程;二是到信息工程崗位參與研討,邀請企業(yè)某些主要崗位負責人針對企業(yè)組織結構、崗位設置、管理辦法、業(yè)務培訓等進行講解,通過這種崗位研討構建認知框架;三是走進信息工程操作環(huán)節(jié)進行頂崗實踐,教師在申請企業(yè)頂崗前應有明確的頂崗任務,帶著任務深入到企業(yè)一線崗位中,熟練業(yè)務流程,有條件的可以在多崗位之間輪崗,并對崗位工作進行記錄;四是著手信息工程專業(yè)課程的開發(fā),教師結合自己所承擔的主要課程,完成面向崗位的課程分析和能力分析,借鑒企業(yè)入職業(yè)務培訓的方法經驗,針對學生開發(fā)基于案例情境的課程。

(2)“雙師型”教師的“線”培養(yǎng),主要是針對教師成長生涯規(guī)劃而提出的。教師在申請企業(yè)實踐之前,應預先制定個人成長生涯規(guī)劃,并建立教師成長記錄,備案于人事處。當教師遞交企業(yè)實踐申請時,從學校層面下達“企業(yè)實踐任務書”,明確要完成的任務。待實踐結束后,教師要帶著成果返校,并將實踐的過程性資料編寫到教師成長記錄中。這樣,有利于學校按計劃培養(yǎng)教師,而教師的成長記錄也能量化考核教師的實際工作業(yè)績,做到動態(tài)監(jiān)管,有據可查。

(3)“雙師型”教師的“面”培養(yǎng),主要針對師資隊伍整體成長情況而提出。培養(yǎng)一位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實屬不易,而要想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能力,除了前文表述的措施之外,還應鼓勵專業(yè)教師多參加與本專業(yè)相關的技能競賽,以賽促技。企業(yè)實踐是否有效、教師能力增長多少,都需要一個環(huán)境去檢驗,而賽場正是為教師搭建了一個提升技能的平臺,通過競賽能錘煉出一批能打硬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對參加競賽的教師和學生均有優(yōu)惠政策,為參加國賽、省賽等競賽獲獎后,教師除了頒發(fā)優(yōu)秀指導教師證書以外,在職稱評審享受優(yōu)先權,而學生在競賽過程中不僅專業(yè)技能得到提升,還有榮譽和物質獎勵,這些優(yōu)惠政策都離不開學校的支持。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工程專業(y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能力提升是本專業(yè)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通過良好的頂層設計,優(yōu)越的激勵措施,以及“點、線、面”式地進階培養(yǎng),能夠打造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的教學隊伍,這也是實現(xiàn)本專業(yè)在職業(yè)院校中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教師自身價值實現(xiàn)雙贏局面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周常青.淺論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雙師隊伍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1(2):55.

班祥東,諶湘芬.國家示范校中職“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途徑的研究[J].職業(yè)時空,2013(5):20.

王俊,王劍超.示范性高職院?!靶码p師”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商業(yè)經濟,2009(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