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

時間:2022-11-22 04:27:00

導語:營造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營造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

良好輿論環(huán)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所謂和諧,是指相互聯系的諸要素配合默契、恰當和勻稱,由此形成一個平穩(wěn)、互助和共生的互動態(tài)勢。和諧有利于消除隔閡和矛盾,減少不必要的碰撞和爭斗,把損失減少到最輕和最低度;和諧有利于系統(tǒng)諸要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產生最大和最佳的整體效益。為了保證現代社會的全面可持續(xù)地發(fā)展,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等諸多關系。在這些關系中,任何一種關系處理不好,都會影響社會的整體發(fā)展,造成社會的失調失衡失控,甚至失誤,帶來或大或小的震蕩、動蕩和缺損。和諧是一個永恒運動、變化、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克服舊矛盾,協調新關系,使和諧的諸多表現,如和緩、和衷、和氣、和平、和順、和善、和睦、匯合、聯合、融合、合作、合好等,不斷地進入一個新的層次、新的狀態(tài)和新的境界。也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有效地推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全面進步和繁榮。這對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偉大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一個目標。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相互溝通、理解和配合,需要上下左右共同齊心、不懈努力。在此,營造一個良好輿論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輿論環(huán)境,是指在大致相對集中的時空內,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類別的眾多具體輿論組成的有機聯系體,它影響和制約著各種具體輿論的形式和發(fā)展,同時也調適不同的個人、群體和社會組織間的相互關系。在民主政治的進程中,它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然而,民主的輿論環(huán)境將使得民眾的言語與心愿得到暢通的表達與實現,非民主環(huán)境下的輿論將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使得民意表達不暢,同時影響社會結構中各要素的正常運作。在促進政治民主建設的進程中,建立和完善一個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現在,各地都在強調改善投資環(huán)境,這是十分重要的。在投資環(huán)境中,除了各種交通、物流、水電、財政、稅收等政府行為外,我以為,輿論環(huán)境也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在建設和改善各項物質環(huán)境的同時,也要重視對輿論環(huán)境的建設和改善。我們只有抓緊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政治文明的協調發(fā)展,才能最終實現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

言論自由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月×日,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個字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已經融入立法當中,我國已經逐步從立法層面全面構建人權保護制度。而言論自由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應該享有的權利。這里有兩個基本前提:第一,任何人的言論表達都必須在一定的法律和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按照有序的原則進行。第二,任何人的言論表達都應以有利于大眾和社會為出發(fā)點和最終的檢驗標準,如有不到,則應接受批評和作出自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書面、印刷等形式出現的書面語言表達以及以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出現的口頭語言表達均應包含在言論自由的范疇之內。對于人民的知情權和言論權,很長一段時間有種理解上的偏差,這就是“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經人民討論”。這種提法,對于長期以來人們不知國家大事,人們意見不被重視的狀況是有積極意義的,而且,我們還必須為達此目標而努力。但是,僅此還是不夠的。既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那么,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國家機關和有關方面的領導部門及領導人,遇到“重大情況”和“重大問題”時,就不只是“讓人民知道”和“經人民討論”,而是應該像開人民代表大會那樣,“向人民報告”和“由人民決定”,這個主次關系是不能顛倒的。人民只有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知道國家的一切事務和情況,才可能更好地參與管理國家的各項事務,取得成效。黨的十六大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多次強調要以人為本,憲法修正案又提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是對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再次確認和保護。從程序的參與原則來講,就是要讓公民在參與中的主體形象得到體現和保證。根據參與原則的要求,一切需要和應該邀請公民參與的事務都應該充分發(fā)揮公民的參與權;一切對公民參與權的輕視和褻瀆都是對人權的侵犯,嚴重的要受到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的懲處。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加強政治文明建設的任務,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中,特別強調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痹谶@里有兩個關鍵詞是應該注意的,一個是“有序”,一個是“依法”。所謂“有序”,說的是全體公民都有參加選舉、決策、管理和監(jiān)督的權利,但是,這種參與應該而且只能是“有序”的,即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和程序進行,否則,大家一起蜂擁而上,雖熱熱鬧鬧,但什么問題都無法解決。公民的“有序”參與至少應包括這樣兩層意思:其一,公民在政治參與、管理國家大事中,要遵循有關法律程序、道德程序、時間程序和空間程序進行。其二,公民在參與管理中,要按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遵循一定的角色程序進行活動。人們在社會中生活,因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扮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不同的社會角色,要求該角色有不同的社會表現,否則,便會發(fā)生角色沖突。第二個關鍵詞是“依法”,強調的是公民的一切參與行為都要以一定的法律、規(guī)定為準繩,不可無法無天隨著性子來。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除此,還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規(guī),這些都是保證我們國家各項事務能有序高效運行的強制性規(guī)范,任何黨派、團體和部門,任何公民都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不得從事違法的事情。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呢?首先,對于政府:“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逼浯?,對于執(zhí)行部門:“各級決策機關都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guī)則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完善專家咨詢制度,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防止決策的隨意性?!痹俅?,對于人民群眾:“擴大黨員和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最后,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zhí)行等環(huán)節(jié)加強對權力的監(jiān)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