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之本在于為民
時間:2022-07-15 09:19:00
導語:政績之本在于為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政績,就是從政的成績。我們黨一再強調,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弄清什么是政績,怎樣樹政績,為誰樹政績,也就是要認識到“政績之本在于為民”。
政績的本質是為民。從執(zhí)政黨角度看,廣義的政績是指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所建樹的功績。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政績,是指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履行職責過程中所做出的業(yè)績。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無論從黨的性質、宗旨的要求來說,還是從自己肩負的使命、責任來說,都必須有所作為,做出成績。共產黨人所創(chuàng)的政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民創(chuàng)政績,應該是每個人民公仆的終身追求。為人民創(chuàng)政績,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為人民創(chuàng)政績,才能推動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政績真實地反映著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以及其所負責的地區(qū)或部門的工作成就。領導干部通過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政績,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為人民群眾辦了好事實事,這是對事業(y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有才華和能力的表現。
實現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民。每位領導干部都應該經常想一想,黨和人民把自己放在一定的崗位上,是為了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湖有句名言,“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要義,珍惜好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道出了領導干部從政為官、履行好領導職責的根本,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必須明白,我們所要的政績,是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高度負責,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是勤奮工作、埋頭苦干、求真務實得來的實績,而不是出于一己私利或其他不正當目的,圖虛名務虛功的假政績,更不是勞民傷財、禍國殃民的假政績。每位領導干部都必須擺正權力與責任、政績與服務的關系,清醒地認識到為民做出政績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份內之事。人民把權力與責任交給了我們,把信任與期望寄托于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盡心竭力地為人民工作,干出成績呢?
評價政績的最高標準是為民。政績是主觀努力同客觀績效的統一?!叭罕娦睦镉袟U秤”,考察領導干部政績的科學標準是人民群眾的認同度。我們的任何決策、我們的每一項工作,都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標準,我們的干部有沒有政績,政績大小,最終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判。要用群眾的觀點看待政績,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最高目的,作為創(chuàng)造政績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價政績的根本尺度。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在看待和評價政績問題上,也要相信和依靠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有些干部,為了嘩眾取寵、討好上級、撈取政治資本,不惜以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樹立自己的所謂“政績”。這樣的“政績”,這種弄虛作假的態(tài)度和做法,不僅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群眾毫無益處,而且最終也會毀了自己。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扎扎實實地把黨和國家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創(chuàng)造出黨和人民滿意的政績。
政績的取得歸功于民。個人的才智和能力總是有限的,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作為個人,領導干部做出了一定的政績,固然與本人的德才素質有關,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只有順民意、謀民利,才能得民心,才能集中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政績。政之所興,在順民意;政之所廢,在逆民愿。如果我們的政策、決策違背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損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豈會有領導者個人的政績?只有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只有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把科學的正確的決策落到實處,我們的領導干部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不懈奮斗的過程中建功立業(yè),不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