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3:45: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錄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錄音

小議秘密錄音錄像可否作為證據

所謂秘密錄音、錄像,是指在被錄音、錄像當事人不知情或事先未征得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錄音、錄像。根據我國現行有關法律如刑訴法、民訴法規(guī)定,證據必須合法取得并經法庭質證辨明方可認定,這對取證的手段和認證的程序都作了原則性界定。那么,“秘密錄音、錄像”的手段是否合法呢?所取得的視聽資料(即使真實反映了客觀情況)又能否作為證據呢?恐怕難以一概而論地加以否定。

眾所周知,偵察機關偵察,新聞記者采訪,有時都要采取秘密錄音(竊聽偵查)、錄像(視頻監(jiān)視)的手段,其所取得的視聽資料一般均作為現場證據使用,而且其證據力往往無可辯駁。但有時涉訟的公民個人或其人將自行秘密錄音、錄像的視聽資料在法庭中舉證,即使真實反映了客觀情況,對方當事人也會以“取證手段不合法”、“非法錄音錄像侵犯個人隱私”等為由進行抗辯,法庭往往也只能作為參考,而無法作為支持舉證方勝訴的證據予以采信。難道來自官方的秘密錄音、錄像證據就是合法,而個人秘密錄音、錄像則屬非法取證嗎?判別的標準當然不應在此,我認為至少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否事先征得當事人同意”,不應作為取證手段是否合法的前提。司法實踐中有些證據通過正常、合法手段往往是無法取得的,因為當某人知道從自己所取證據會對自己不利時,他是不可能“事先同意”并配合的,取證方也不可能去“事先征得”他同意。特別是視聽資料作為現代科技發(fā)展的產物,與傳統證據形式(如書證、物證、證言等)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它能夠捕捉記錄下現場的聲音、影像,能夠真實、形象、具體地再現已發(fā)生的某種時空狀態(tài)下的場景事實。但這種捕捉記錄的時空性很強,錯過了當時的時間、地點就不可能再原貌出現。正因如此,取證方和被取證方都深知其中利害,又怎能事先達成一致而相互配合呢?

其次,要把取證手段的合法性同所取證據反映事實的客觀性區(qū)別開,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在質證過程中應把對證據內容的審查放在首位,并以此作為定案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再考查取證的手段及證據的來源。如證據的內容不真實或與案件無關,即使該證據的手段、形式再合法,也不能加以認定。反之,如所取證據真實再現了案件的客觀情況,有利于法庭查清事實,辨明是非,那么既使舉證方采取了非常規(guī)取證手段,法庭也不應置證據內容的客觀性于不顧。

第三,從法制的要求講,“合法取證”原則是完全正確的。但司法實踐中確有一些當事人因無法通過常規(guī)手段取得有利證據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無從保護,從另一方面看也等于縱容了違法者。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合法取證”的范圍、種類、途徑等在立法上及司法中作進一步具體明確,包括對“秘密錄音、錄像取證”的效力亦應區(qū)別不同情況做出明確界定。而不應像過去規(guī)定的那樣:“未經有關當事人同意,采取偷錄或偷拍等不合法手段取得的證據無效”,失于籠統和武斷。從國外司法取證有關制度看,比較注重所取證據的實質內容,對特殊取證則較多采取“許可制”,即某些特殊取證由律師提出申請經主審法官許可后進行。

根據我國目前司法實踐,我認為對秘密錄音、錄像證據采取“法庭審查追認制度”較為切實可行,即對采取秘密錄音、錄像等特殊手段所取證據是否合法有效,應在庭審質證中由法庭根據有關法規(guī)或司法解釋加以審查確認。建議盡快制定對采取秘密錄音、錄像等特殊手段取據進行法庭審查的相關法規(guī)或司法解釋,以使我國的司法取證制度更加科學和完善。

查看全文

錄音指導作文課論文

電教手段促使教學過程優(yōu)化,它特有的優(yōu)勢已讓人們所認識。我在“寫一個場面”作文指導課教學中,運用了錄音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欲望,突破難點“寫一個場面”,首先關鍵的是如何在“場面“上取得突破,怎樣讓學生對“場面”有初步的認識呢?不可能用解釋概念的抽象方法去給學生談“場面”,這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就顯得軟弱無力,這正是教學的難點。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啟發(fā)學生的寫作愿望。因此,我借用了錄音手段和教師有感情朗誦相結合的情景法,創(chuàng)設教學的立體情境,引發(fā)學生感性地認識“場面”,突破教學難點。一開課,我播放了歌手董文華演唱的歌曲《長城長》,并配合自己精心設計的、富有感情的朗誦:“大家一定很熟悉這首歌吧!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令人難忘的1994年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那場面是多么令人難忘?。骸蹦歉腥朔胃母杪?、美妙的音響、扣人心弦的朗誦,使學生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受。學生傾聽著,回想著:五彩繽紛的舞臺,氣魄雄偉的長城畫面,熱淚盈眶的觀眾,掌聲雷動的演播廳……栩栩如生的一個個場面頓時展現在學生眼前。這就是場面。生動、直觀,學生馬上具體認識了“場面”,同時進入了一個為中華民族驕傲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染的意境,創(chuàng)作的源泉挖掘了,寫作的愿望激發(fā)了。產生了非吐不可”的表達感,達到了教學目的。在這里,錄音手段發(fā)揮了其它手段難以產生的作用,它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

二、豐富內容,拓展思路,推動想象通過前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場面,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寫作共鳴,但興趣只是寫作的入口,要進一步通過喚起回憶,展開思路,指導學生選擇材料,豐富作文內容。這時我首先通過一段談話,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熟悉的場面?!捌鋵崳谖覀兊纳钪杏性S許多多令人難忘的場面“童年的趣事,野外的嬉戲,校園的歡樂,家庭的幸福,那一個個場面都多么令人神往?。⊥瑢W們,在你們的記憶閘門里一定留下許多精彩的場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憶吧!”這時,課堂上氣氛更加熱烈,暢所欲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認識過程包含了感知過程、思維過程等。如果學生的認識過程只停留在感知階段,只認識了“場面”,這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的。作為參與教學過程一個重要因素的錄音手段,如果能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開拓思路,自然地進入思維的過程,主動地、興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判斷,這才能發(fā)揮最佳效能。在學生發(fā)言談了部分生活場面的基礎上,這時我把握最佳時機按下錄音機鍵鈕,錄音機中傳出了雄壯有力、莊嚴激奮的國歌樂曲。這樂曲一傳出,馬上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恰當地刺激了聽覺,誘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這時,我抓緊時機發(fā)問:“聽到這聲音,你們會想起了什么場面?”課堂上又活躍起來了?!奥牭竭@樂曲,我想起了晨會操場上升國旗的場面?!薄奥牭竭@樂曲,我想起了奧運健兒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取得冠軍時的場面?!薄奥牭竭@樂曲,我仿佛看到了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時那歷史一瞬間的場面。”“聽到這樂曲,我想起了《開國大典》中那萬眾歡呼的場面。”……思路開拓了,題材豐富了,這時,我又及時播放了一段鞭炮“劈劈啪啪”的音響錄音,進一步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將學生引入特定的立體情境。這一來,課堂上的場面更熱鬧了,學生幾乎都舉起了手,情緒高漲,進入了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境界:“我想起了除夕那熱鬧的夜晚。”“我想起了哥哥婚禮喜慶的場面?!薄拔蚁肫鹆嗽龉?jié)舞龍燈的場面?!薄拔蚁肫鹆松找雇泶迪灎T那快樂的時刻?!薄魇慵阂?,滔滔不絕,取得較好效果。

三、積累遷移,恰如其分,提高效益有了許多的材料,如何指導學生組織材料表達出來,寫好自己熟悉的一個場面呢?語文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和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指導要學生能把閱讀訓練中所獲得的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及其它有關知識技能靈活運用到作文中去,所以,這時,我又一次按下了錄音機的鍵鈕,播放了《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場面描寫的典型片斷(第一自然段),用聲音引導示范,為指導寫作提供范例,渲染氣氛,利用“有意注意圍繞這一段討論寫場面的基本方法:有點有面,點面結合,一般先后述后分述,把主要的人物及其活動寫具體。再讓學生結合這一段的寫法,談自己將如何寫自己熟悉的一個場面,達到教學目的。這樣,合理地使用了錄音軟件,刺激了學生聽覺,避免了復習舊知識的枯燥累贅,又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復習了閱讀教學中學習的知識技能,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最佳發(fā)揮了錄音的功能,提高了課堂效益。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對錄音手段的合理應用有很深的感受:

(一)要準確、適當地選擇制作錄音軟件,有明確的運用目的,恰如其分,有的放矢。

查看全文

廣播電視錄音與制作

隨著電視機進入千家萬戶,廣播電視臺在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上技術越來越先進,尤其是語言錄制方面,提升了節(jié)目的質量。高清電視普及以及多個信道傳輸的技術不斷提高,更給在不同條件之下獲取音頻信號錄制、拾取以及回放增加了難度。良好的聲音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清晰的畫面更能打動觀眾,因為在電視節(jié)目中,聲音制作需要將語音以及音樂節(jié)目中的音頻信號進行光、電以及磁轉化為調音、拾音、錄音和還音處理,從而為節(jié)目語音帶來良好的效果。錄音音響技術是對聲音進行記錄與重放的技術,在電視節(jié)目的錄制過程中,同期錄制聲音用于節(jié)目播放,因此,電視節(jié)目所具有的攝錄與播放效果,集中體現在拾音、錄音環(huán)節(jié)中,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拾錄與錄音技術,保證電視節(jié)目具有較高的質量。因此,錄音技術的研究要立足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下的大量實踐,才能總結出一套可行的理論執(zhí)行方案,供錄音師、導演或者演員參考。

一、拾音的技術

1.對人聲的拾音。對人聲的拾音是拾音技術中最常見的,比如演播室內主持人、嘉賓的聲音,演播室外記者采訪的聲音,人演唱的歌聲等。人聲的類型不同,對于人聲拾音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演播室內大部分綜藝節(jié)目都是采用質量較好的無線話筒進行拾音,根據節(jié)目的需求使用不用的種類,比如手持、頭戴、領夾等類型。在室外一般的采訪中,只需要記者帶著有線或者無線話筒就可以完成拾音,但是在較為大型的室外活動中,還需要有一個或多個專門的舉桿錄音技術人員,在人聲的上方進行拾音,在拾音時可以同時錄制上人聲、環(huán)境聲等,產生比較真實的環(huán)境效果。2.對音樂的拾音。音樂也是錄音拾音的主要對象。在音樂拾音中,音樂本身具有特殊性,在錄制人聲時,發(fā)聲人本人可以配合錄音,但是在錄音音樂時,需要錄音技術人員了解各類樂器的發(fā)聲原理,才能在合適的位置擺放話筒進行拾音,而如果是錄制大型的音樂會的話,那么音樂的拾音要求就變得更高。比如有的音樂會既有人聲的演唱,又有各類樂器的伴奏,在進行錄音時很難把控好主次以及聲音的和諧。所以要求錄音拾音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音樂錄音經驗。另外,在專業(yè)錄音棚中進行音樂拾音反而比較簡單,因為在專業(yè)的環(huán)境中只要設計好錄音設備的合理擺放就可以。3.選擇合適的話筒。在節(jié)目錄制的過程中,拾音階段一定要根據節(jié)目的場景而選用話筒。在語言播音工作中,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話筒可供選擇,一種是電容話筒,另一種是動圈話筒。比較典型的有紐曼的U87、U47,森海塞爾的6000和9000系列,DPA的4011、4015以及舒爾SM58和beta58等。這些話筒還原度高,噪聲低,頻度寬,因此,錄制出來的節(jié)目具有良好感染力,還可以保持較強的真實性,同時節(jié)目音質、音量都較高。4.傳聲器和聲源位置。在節(jié)目錄制中,聲音的拾音需要處理好傳聲器和聲源之間的位置關系。一般情況下,需要保證發(fā)聲位置的范圍大約為30cm,但是也需要根據節(jié)目而“因地制宜”選擇,根據場景、劇情等不同要求而進行適當調整。此外,傳聲器需要和聲源盡量縮小角度,更好地保證聲源可以在傳聲器的中心線之內,在節(jié)目中才能更好地獲得真實、生動的音質。

二、錄音的同期制作

錄音工作主要是通過運用話筒進行拾取聲音,然后錄制人員根據節(jié)目的具體情況進行調音,結合節(jié)目的要求做好調節(jié)、加工以及處理的工作,最后再實施混合分配,從而有效地記錄音頻信號。因此,在調音臺中需要有效地進行音頻混合與控制,將各種聲音所發(fā)出的不同信號根據一定比例實施延時、均衡、壓縮、混響以及擴展等效果,在處理之后才能夠較好地送到監(jiān)聽系統和錄音系統中。1.延時混響器的使用。在特殊音效制定上,如回音、顫音等,可以通過延時混響器實現,這在流行音樂制作上經常用到?;祉懫骶褪莿?chuàng)造環(huán)境感的音頻設備。錄音工作者們通過與自身作品的結合,對整個錄音過程做出準確判斷,同時對人工混響器提出合理要求,利用混響器的不同技術參數,可以使聲音表達出不同形式的環(huán)境感。改變混響器的混響時間長短可使聲音得到大小一樣的環(huán)境,改變聲音所加的混響量的大小可產生不同的距離感。利用混響器改造聲音可以讓人們體會到大到太空、小到玻璃瓶的感受。多臺混響器、多種模式同時使用在一個錄音藝術作品中,可以使作品得到更加完美地、更加具有理想的藝術表現力。2.音頻激勵器的使用。激勵器可以實現對音頻、音色的有效處理和使用,并產生一些特殊效果,實現聲音的有效美化。它使用精細的數字音頻處理電路,會重新產生和恢復失落的諧波。這些諧波在音樂和動態(tài)方面與原有聲音密切相關。在整個聲音處理過程中加入一些二次諧波以及原聲頻率,進而實現音色效果的提升。當把激勵器加入系統中使用時,它可以在節(jié)目的錄制中重建聲音自然的明亮度、透明度和演繹力。經過該設備的音頻信號能夠增加它的諧波分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以不增加聲音信號而明顯增加響度,這也正是錄音師們所需要的。為此,人們可以選擇適當的驅動電平以及適當的混響器調整,實現音響效果的全面優(yōu)化。因此人們生產出早期的聽覺激勵設備,后來經過不斷地技術完善,該設備的技術性能不斷地提高,現在可以對音頻信號任意頻段進行技術處理,從而大大改變音樂節(jié)目質量,顯示出優(yōu)化聲音的超強的技術手段。3、均衡器的使用。首先,在均衡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節(jié)目頻率實現音質的美化操作。工作人員需要了解基本的音色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將音色的自然性展示出來。在自然界中聲音信號也是千奇百怪的,而各式各樣的聲音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它本身的頻率范圍,當我們在記錄這些聲音信號時,由于環(huán)境的不同,拾取聲音手段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當然也是不一樣。如果有特殊需求,對聲音進行頻率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把標準的語言信號變成早期電話聽筒里傳出來的聲音的感覺,則必須夸張地進行創(chuàng)作,把語言聲音信號的高頻和低頻進行大量衰減,還要對聲音信號的頻帶寬度進行一定的限制,才能使人們得到逼真地感受。還有,對一些錄音質量低劣的作品,去掉交流聲、高頻呲聲和低頻噪聲等,相應地調整頻率均衡器的增益與衰減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混響偏多,層次感變得很差時,工作人員可以將頻率提升到5000Hz以上,同時衰減一些頻點,以提升清晰度。

總之,聲音信號的頻率技術處理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夠使人們得到聽感上的滿足。4.延時器的使用大家都知道房間的混響效果是聲源在房間內多次反射、折射或衰減到一定程度的聲場效果,而聲音信號則沒有那么反復地變換過程,但是聲音信號加入不同的延時時間可產生不同的奇妙效果。一般來講,延時器的延時在30ms內產生的效果只能是原聲源信號的加強,提高了聲音的響度,會使聲音產生“加倍”的感覺,還有增加立體聲寬度等特性。如果延時信號大于50ms或80ms而且有響度足夠的話,則產生回聲的聽覺效果。此外,有通過對延時信號的應用,還可以產生早期反射聲的聽覺效果。延時器可以進行聲像配置,模擬環(huán)境氣氛,將單聲道信號制作成假立體聲信號等效果的處理。而現在的音頻數字式延時器不僅僅有單一的延時功能,還可以在延時的基礎上,做一些更為復雜的環(huán)境氛圍以及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更好的奇妙感覺空間。5、壓擴器的使用最早期的壓限器的生產只是出于對音響設備的保護,防止音頻輸入信號過大造成音響設備的損壞,而現在藝術錄音中的使用則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同時,現在數字音頻設備的技術性能也比早期音響產品有更加卓越的功能。所謂的聲音壓限擴展是指對信號的動態(tài)范圍進行壓縮限制或擴展,這一過程是靠一種特有的增益放大器來實現的,這種放大器在輸入信號達到相應閾值時,增益隨輸入電平的增大而減小或者隨輸入電平的增大而增大,或者不管輸入電平無論如何變化,它輸出的電平保持相對恒定。這樣把壓擴器運用在樂隊中的某個動態(tài)范圍很大、需要單獨進行處理的樂器上,在出現高電平時,聲音信號增益減小。在出現低電平時,信號增益加大,從而使音樂節(jié)目信號的動態(tài)范圍或向上擴展或向下壓縮,使得小信號時不會被噪聲淹沒,大信號時不會失真,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目的,又能適合錄音設備和載體的動態(tài)范圍,保證音樂節(jié)目的質量和技術指標。

查看全文

錄音批改作文思考論文

“利用錄音批改作文”(以下簡稱“錄音批改”)一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何萬貫先生首創(chuàng),經香港及內地五個大城市的中學實驗證明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經何先生授權,華中師大教科院教授周洪宇博士鄭重引薦,1998年春天,我們在華中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初二年級進行了一系列利用“錄音批改”幫助學生修改作文的實驗和研究,整個實驗完全按照何先生的設計進行操作,并力求貫徹何先生課題的精神,從而進一步印證了何先生這一創(chuàng)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紹我們的具體作法,并談談我們對這一實驗的初步思考。

錄音批改作文的具體作法

一、制訂實施計劃

全學期錄音批改作文5次,依次為:

第一次記敘文,作文題是《愛嘮叨的媽媽》。訓練目的:讓學生學習用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法。

第二次記敘文,作文題是《我家的周末》。訓練目的:①怎樣把事情寫得具體而簡明;②怎樣圍繞一個中心,有詳有略地寫幾個人。

查看全文

廣西少數民族歌曲錄音藝術分析

摘要: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我們給出的答案是“創(chuàng)新”。本文旨在從兩個方面闡述我們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成果。第一,錄音藝術與編曲。在這章中,我們對創(chuàng)作研究的幾首歌曲做了闡述。第二,演唱實踐。筆者旨在通過對唱腔的研究,探究民歌新唱的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錄音藝術;演唱實踐

一、課題研究意義

論文從曲目改編與演唱兩個主要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同時創(chuàng)作了歌曲,素材以廣西壯族最主要且具有壯族民歌為對象,創(chuàng)作了歌曲《美在錦繡壯鄉(xiāng)》。以廣西隆林縣素苗山歌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搖滾味十足的《素描山歌》。在錄音上,運用多種制式錄音技術,對歌曲進行拾音。針對不同的歌手及其樂手運用不同的拾音方式,將話筒擺放在不同位置進行錄制,在后期用不同混縮手法進行混縮。編曲上,選擇現有的“壯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苗族、瑤族”的創(chuàng)作歌曲進行改編,力求用現代音樂元素與廣西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結合。在演唱方面運用西洋唱法與少數民族原聲態(tài)唱腔進行融合,對歌曲進行全新演繹。結合少數民族豐富的歌唱形式,如:歌舞、歌曲等,對歌曲演唱形式進行探索。跨界演唱在此次課題實踐用也有所運用,在《素苗山歌》中,演唱者運用了通俗唱法。

二、錄音藝術與編曲

在整個課題研究中,我們一共對5首歌做了改編以及創(chuàng)作了2首歌。創(chuàng)作歌曲是《美在錦繡壯鄉(xiāng)》與《素描山歌》、《再唱蝴蝶歌》。其余歌曲在原生態(tài)民歌中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原生態(tài)民歌在傳唱的過程當中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歌曲內容表達的也是現代的生活。以下就創(chuàng)編及改編的幾首歌作一個闡述?!睹涝阱\繡壯鄉(xiāng)》整首曲子為二段曲式,主歌為e小調,副歌轉到A大調。伴奏樂器有弦樂、電鋼琴、大鼓及民族小打,弦樂以斷奏為主,電鋼琴用分解和弦進行填充加花。在錄音中主歌為獨唱,選用心形指向式拾音器進行拾音,在合唱部分則用全指向式。混音時,給人聲發(fā)送少量的混響,達到人聲集中靠前的效果?!端孛枭礁琛愤x用素描原生態(tài)歌曲的一些唱段進行創(chuàng)編,編曲中,用了古箏、笙、蕭、失真電吉他及金屬鼓進行編配,嘗試用民樂與電聲樂器相融合。后期縮混中,整首曲子,為了讓全曲符合曲境,給各個音軌發(fā)送少量的混響,達到曲子靠前而清晰的效果。而在間奏電吉他的SOLO上,用了delay效果器,以2:1的發(fā)送量進行電吉他的來回延遲?!缎『犹仕朔愤@首歌曲選用仫佬族傳統民歌,全曲定調為A大調,在伴奏編配上選用濃重的電子鼓,底鼓與開镲交替著,選用電子合成器的自動分解鋪墊和弦,吉他掃弦作為節(jié)奏填充,在第二段之后創(chuàng)新了八個小節(jié)的旋律唱段,提高音區(qū),拉長音型,色彩和弦在長音地方用旋律環(huán)繞形式襯托著,且加了一個降七級音,使得曲子猶如離到D大調上。最后,曲子強調尾奏連續(xù)四個小節(jié)的半音升調達到全曲的最高處?!断s動思情》是一首描寫侗族少女在仲夏之際聽見蟬鳴而思念自己情哥哥的歌曲。整首歌曲是二段曲式,旋律引用侗族里的打油茶歌曲選段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主歌音型密集,而副歌音型稀疏,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編曲上,主要樂器由弦樂組演奏,中國民間水鼓、沙錘等作為打擊樂進行填充,而鋼琴貫穿整首曲子。后期縮混中,減少壓縮比,減少整首曲子的生硬感。

查看全文

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的融合研究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各種數字技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數字媒體、數字化辦公等。廣播電視錄音藝術也不例外。隨著智能手機、電影音樂工業(yè)的發(fā)展,數字錄音技術應運而生。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加快了融合發(fā)展,提升了錄音資源的處理和應用效率,還提升了錄音的質量與效果,并在后期資源處理、應用、優(yōu)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的融合發(fā)展

(一)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綜述。數字技術也稱為數字控制技術,是指為了將信息轉化為二進制數字“0”和“1”,通過一定的設備,借助電子計算機,對各種信息進行運算、加工、傳送、傳播的技術,包括圖、文、聲、像等。并且在運算等環(huán)節(jié),由于計算機對信息需要編碼、壓縮、解碼等,因此數字技術也被稱為計算機數字技術、數碼技術等。而錄音技術由來已久,主要包括自然真實記錄下的音樂表演錄音技術、音響需求下的原聲改變錄音技術、環(huán)境和設備制約下音樂表演加工錄音技術等。隨著智能手機、計算機、平板等設備獲得了普及和發(fā)展,作為信息技術發(fā)展下應運而生的錄音技術,普遍用于視頻錄音、通話、視頻聊天等環(huán)境,成了當下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在廣播電視領域,數字化錄音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聲音處理技術,是借助數字化的方式與手段,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持續(xù)發(fā)展和完善過程中,通過對錄制、存放、編輯、壓縮處理以及播放的一種技術手段,主要應用于后期制作及錄音中。并且數字錄音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數字化技術手段,是一種基于互聯網通信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的技術手段,一種新型的媒體傳播形式,具有多媒體、交互性、高效快速等特征。目前,隨著網絡電視、網絡光纖等技術手段的發(fā)展,數字錄音技術呈現出廣泛性、普遍性等特征,信息量和覆蓋面越來越廣泛,不但提升了音頻的錄制效率,還改善了電視節(jié)目的質量,提升了剪輯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促使廣播電視領域形成了全新的格局模式[1]。(二)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融合的優(yōu)勢。21世紀是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技術被應用到了各個領域。廣播電視錄音領域也不例外。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數字調音臺、數字編輯機等相繼涌現,數字化技術與錄音技術的融合帶來了非常直觀的改變。1.能夠擴展音頻軌道,提升音頻制作效果與質量。21世紀是一個數字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將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融合在一起,極大地促進了音頻錄制、節(jié)目管理以及數字音頻播出等領域的發(fā)展。并且將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升音頻制作效果與質量,還拓展了現有廣播電視音頻軌道。通過補錄等方式,可以修補節(jié)目錄制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提升電視節(jié)目的音質和畫面質量,極大地拓展音頻擴音軌道操作,使受眾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能夠精準剪輯音頻,提升剪輯的效率與質量。在廣播電視領域,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的融合,可以提升音頻剪輯的功能以及精準性,應用波形技術,在高解像度的計算機屏幕中系統編輯音頻,可以修補文件中的聲音。并且在電腦屏幕中,剪輯師利用數字錄音技術進行剪輯,可以增強用戶的音頻體驗效果,提升剪輯的效率與質量,從而更好地管理廣播電視節(jié)目。3.能夠高效地存儲信息,精準定位目標數據。在廣播電視領域,將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融合在一起,通過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存儲信息,不但能夠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還可以促使信息存儲功能具有高效率的作用,具有便捷性、中心化以及交互性特征。并且從信息存儲資源來說,可以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音頻信息存儲,數字錄音技術與電腦數據的信息資源存儲是一致的。在查找音頻數據過程中,數字錄音技術更加便捷有效,可以精準定位目標,從而推動廣播電視可持續(xù)發(fā)展。4.能夠提升用戶滿意度,提升廣播電視技術傳播效果與質量。在廣播電視領域,將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融合在一起,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傳輸與控制信息數據,具有無線傳輸、壓縮編碼的功能作用。并且通過人耳接收聲音信號以及辨別、了解問題之后,利用壓縮編碼技術對音頻數據進行編碼,可以提升用戶滿意度,提升廣播電視技術傳播的效果與質量[2]。

二、數字錄音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被運用到了各個領域。在廣播電視領域,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的融合更是擁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一)數字調音臺的應用。在廣播電視領域,數字調音臺降低了電視的雜音,提升了電視節(jié)目的播放質量,使電視節(jié)目呈現出高質量的音頻。通過數字調音臺自身的修補技術與手段,數字錄音技術能夠更好地處理音頻中產生的雜音、噪音以及串音等問題,并實現切換通路的效果與目的,提升電視廣播的質量與效率,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并且數字調音臺實現了廣播電視原聲的科學處理,使用完善的數字錄音接口,極大地滿足了廣播電視建設的多樣化需求,起到了大型調音臺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廣播電視領域使用最為廣泛的技術設備之一,是十分常見的技術。(二)數字音頻嵌入技術的應用。在電視節(jié)目前期和后期處理中,音頻嵌入技術能夠對節(jié)目進行監(jiān)督,精細化分工處理廣播電視中存在的問題,不但能夠增強節(jié)目的視聽效果,還能提升其制作的效率與質量,解決節(jié)目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數字嵌入式技術是指在廣播電視作品中,通過準確嵌入相應的工具與音頻數據化相關信息,來加工處理后期廣播電視作品的操作技術,不但能夠緩解因為偏差帶來的影響,還能實現同步運轉,當前各大電視都離不開數字嵌入式技術。(三)云存儲技術的應用。傳統廣播電視模式中,節(jié)目內容無法保存,在收聽廣播節(jié)目時,用戶容易遺忘一些內容。而運用數字化錄音技術中的云儲存功能可以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精準化以及人性化的服務。借助數字錄音技術,將一些音頻信息存儲在云端中,可以轉變傳統的廣播電視收聽模式。并且在互聯網的狀態(tài)下,用戶通過廣播電視的網絡數據庫,借助終端設備連接云平臺,可以隨時隨地收聽自己需要的信息?,F階段,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廣播電視領域逐漸形成了一種可以自由分享、具有大眾化特征的廣播平臺,跨地域、跨平臺、跨終端的廣播收聽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熟,傳統的廣播模式逐漸被淘汰[3]。

三、數字技術與錄音技術融合的具體表現

查看全文

數學錄音教學管理論文

一、利用錄音激發(fā)求知欲

一節(jié)課的開頭,怎樣使學生盡快產生學習的欲望,盡早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這就得看教師在新課引入一環(huán)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錄音的運用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方面能起到特殊的配合作用。在第三冊“角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新課引人時,我根據小孩子愛猜謎的特點,讓學生聽錄音、猜謎語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悠揚婉轉的樂曲聲中,動腦筋爺爺對同學們說:“小朋友,請您們猜一樣東西:‘5兄弟,一個樣,個個小嘴尖又長,身體相連頭不連,解放軍把它戴頭上?!@是什么?”動腦筋爺爺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已小手林立,大家都猜出了謎底是五角星。于是,我馬上出示一個五角星,問:“為什么把它叫五角星?究竟什么樣的圖形叫做‘角’呢?”學生無法回答后一個問題。他們一個個睜大著眼睛望著老師,盼望著能得到老師圓滿的回答。在這節(jié)課的引人中,一個簡單的謎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小小的問題緊緊扣住了孩子們的心,使他們萌發(fā)出尋求知識的欲望。愉快的學習情境的形成,使孩子們很快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利用錄音幫助記憶

數學中的概念、法則,學生既難以理解又容易遺忘。要改變學生學習概念時的這一普遍現象,教師除了在教數學概念時注意引導學生理律,還應考慮怎樣幫助學生記憶。在第三冊“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之后,播放了下面一段錄音幫助學生記憶:“我有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乘法。相同加數來相加,簡便運算就是它。加數寫在乘號前,加數的個數在后面。學好乘法用處大,速算巧算頂呱呱?!边@段順口溜,配以較明快的音樂,融知識、情境教學于一爐。學生既樂學,又易記,而且經久不忘。

三、利用錄音維持興趣

學習完新知識后,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漸下降,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趨于下落。但這時學生掌握的知識并不牢固。怎樣使學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回升,能夠維持學生的興趣呢?在“乘法的初步認識”的課堂練習教學中,我利用錄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聽覺作用來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法的意義,我播放了一段模擬動物叫聲和敲擊物體的聲音,讓學生聽聲音節(jié)奏列乘法式。如當學生聽到“汪汪!汪汪!汪汪!”這段錄音后,就能根據狗叫的聲音節(jié)奏列出“2×3”的乘法式,當聽到“當!當!當!”的錄音時,就能根據鐘聲的節(jié)奏列出“3×4”的乘法式。這樣的練習形式新穎、趣味性強,既訓練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判斷能力。下課后,學生們還三三兩兩興趣盎然地做著這樣的游戲。不難看出,錄音在維持學生的興趣上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

查看全文

作文課錄音指導管理論文

[內容]

電教手段促使教學過程優(yōu)化,它特有的優(yōu)勢已讓人們所認識。我在“寫一個場面”作文指導課教學中,運用了錄音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欲望,突破難點“寫一個場面”,首先關鍵的是如何在“場面“上取得突破,怎樣讓學生對“場面”有初步的認識呢?不可能用解釋概念的抽象方法去給學生談“場面”,這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就顯得軟弱無力,這正是教學的難點。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啟發(fā)學生的寫作愿望。因此,我借用了錄音手段和教師有感情朗誦相結合的情景法,創(chuàng)設教學的立體情境,引發(fā)學生感性地認識“場面”,突破教學難點。一開課,我播放了歌手董文華演唱的歌曲《長城長》,并配合自己精心設計的、富有感情的朗誦:“大家一定很熟悉這首歌吧!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令人難忘的1994年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那場面是多么令人難忘?。骸蹦歉腥朔胃母杪?、美妙的音響、扣人心弦的朗誦,使學生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受。學生傾聽著,回想著:五彩繽紛的舞臺,氣魄雄偉的長城畫面,熱淚盈眶的觀眾,掌聲雷動的演播廳……栩栩如生的一個個場面頓時展現在學生眼前。這就是場面。生動、直觀,學生馬上具體認識了“場面”,同時進入了一個為中華民族驕傲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染的意境,創(chuàng)作的源泉挖掘了,寫作的愿望激發(fā)了。產生了非吐不可”的表達感,達到了教學目的。在這里,錄音手段發(fā)揮了其它手段難以產生的作用,它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

二、豐富內容,拓展思路,推動想象通過前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場面,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寫作共鳴,但興趣只是寫作的入口,要進一步通過喚起回憶,展開思路,指導學生選擇材料,豐富作文內容。這時我首先通過一段談話,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熟悉的場面?!捌鋵?,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場面“童年的趣事,野外的嬉戲,校園的歡樂,家庭的幸福,那一個個場面都多么令人神往?。⊥瑢W們,在你們的記憶閘門里一定留下許多精彩的場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憶吧!”這時,課堂上氣氛更加熱烈,暢所欲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認識過程包含了感知過程、思維過程等。如果學生的認識過程只停留在感知階段,只認識了“場面”,這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的。作為參與教學過程一個重要因素的錄音手段,如果能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開拓思路,自然地進入思維的過程,主動地、興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判斷,這才能發(fā)揮最佳效能。在學生發(fā)言談了部分生活場面的基礎上,這時我把握最佳時機按下錄音機鍵鈕,錄音機中傳出了雄壯有力、莊嚴激奮的國歌樂曲。這樂曲一傳出,馬上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恰當地刺激了聽覺,誘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這時,我抓緊時機發(fā)問:“聽到這聲音,你們會想起了什么場面?”課堂上又活躍起來了?!奥牭竭@樂曲,我想起了晨會操場上升國旗的場面。”“聽到這樂曲,我想起了奧運健兒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取得冠軍時的場面?!薄奥牭竭@樂曲,我仿佛看到了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時那歷史一瞬間的場面?!薄奥牭竭@樂曲,我想起了《開國大典》中那萬眾歡呼的場面。”……思路開拓了,題材豐富了,這時,我又及時播放了一段鞭炮“劈劈啪啪”的音響錄音,進一步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將學生引入特定的立體情境。這一來,課堂上的場面更熱鬧了,學生幾乎都舉起了手,情緒高漲,進入了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境界:“我想起了除夕那熱鬧的夜晚?!薄拔蚁肫鹆烁绺缁槎Y喜慶的場面。”“我想起了元霄節(jié)舞龍燈的場面。”“我想起了生日夜晚吹蠟燭那快樂的時刻?!薄魇慵阂姡咸喜唤^,取得較好效果。

三、積累遷移,恰如其分,提高效益有了許多的材料,如何指導學生組織材料表達出來,寫好自己熟悉的一個場面呢?語文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和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指導要學生能把閱讀訓練中所獲得的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及其它有關知識技能靈活運用到作文中去,所以,這時,我又一次按下了錄音機的鍵鈕,播放了《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場面描寫的典型片斷(第一自然段),用聲音引導示范,為指導寫作提供范例,渲染氣氛,利用“有意注意圍繞這一段討論寫場面的基本方法:有點有面,點面結合,一般先后述后分述,把主要的人物及其活動寫具體。再讓學生結合這一段的寫法,談自己將如何寫自己熟悉的一個場面,達到教學目的。這樣,合理地使用了錄音軟件,刺激了學生聽覺,避免了復習舊知識的枯燥累贅,又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復習了閱讀教學中學習的知識技能,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最佳發(fā)揮了錄音的功能,提高了課堂效益。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對錄音手段的合理應用有很深的感受:

查看全文

錄音機輔助音樂教學論文

隨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提高,教學的組織形式、方法和手段也發(fā)生著變革。舊的傳統教學手段逐漸被現代化教學手段所取代,錄音機、電子計算機相繼進入教學領域,大大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快了人們的認識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

心理學認為,中小學生心理還不成熟,他們的學習離不開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他們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表現出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在音樂教學中,利用錄音機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汲取新知識主要是通過感官,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音樂課上,利用錄音機輔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從而作用于大腦,在大腦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選用不同的歌曲和樂曲,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感受曲調的旋律。

在樂理基礎知識教學中,學生往往感到有些名詞定義枯燥乏味,理解也很吃力,要讓學生領會樂句、樂段、高低音、重音、速度、節(jié)奏等就更難了。使用錄音機,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比如可讓學生聽錄音,講解高低音知識并告訴學生所播放的“小鳥的叫聲”是高音,“老牛的叫聲”是低音,“小鴨的叫聲”是中音;播放不同節(jié)拍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并理解有關節(jié)拍的知識,如《小鼓響咚咚》是3/4拍,《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是2/4拍等。通過不同節(jié)奏的形象對比,學生逐步理解了有關知識。

另外,聽錄音編舞蹈,十分適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完每首歌曲后,讓學生在理解歌詞意義的基礎上,設計幾個和歌曲格調相吻合的舞蹈動作,先讓學生聽錄音,然后讓學生表演。這樣唱跳結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錄音機輔助音樂教學,使學生唱歌、跳舞更投入,學習、練習更積極主動,從而不斷擴大音樂視野,理解音樂內涵,進而學會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從感知樂曲到認識樂理,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查看全文

錄音藝術專業(yè)教育對比研究

摘要:我國錄音藝術專業(yè)高等教育經歷了70余年的積累與創(chuàng)新,已經發(fā)展成為傳媒類院校學科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聲音創(chuàng)作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提升我國文化事業(yè)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水平,更將影響我國文化強國方略的實施及未來文化藝術事業(yè)的走向。本文將以CIPP評價模式為基礎構建四個對比維度,探討錄音藝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過中外學科建設差異的對比分析,對國內聲音相關專業(yè)的發(fā)展現狀進行總結,以期對進一步提升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的高等教育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錄音藝術專業(yè);高等教育;比較研究;人才培養(yǎng);CIPP模式

教育部在2021年“關于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體系”的目標中明確提出推進高等教育“中國模式”的要求,即加快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理論。因此,了解國外相關專業(yè)發(fā)展現狀并進行有效的比較研究,從而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推動形成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伴隨時展的要求,具有理論價值。隨著文化產業(yè)不斷細分發(fā)展,聲音技術與藝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錄音藝術專業(yè)受其存在發(fā)展時間短、理論基礎弱、學術起點低等因素所限,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學科體系建設仍處在摸索階段。結合國外先進教育教學經驗推動我國聲音藝術學科及相關專業(yè)的改革創(chuàng)新,這是行業(yè)發(fā)展與高等教育水平發(fā)展的要求,具有現實意義。CIPP模式由美國學者StufflebeamD.L于1967年提出,由背景(Context)評價、輸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和成果(Product)評價四部分構成,是目前公認的設計合理且應用廣泛的教學評價手段之一。為實現上述目標,筆者將以國內的代表性院校,如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山西傳媒學院等,與國外多所開設相關專業(yè)的代表性院校,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音樂分校、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英國約克大學、馬來亞大學等作為研究對象,從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CIPP)評價模式的四個維度出發(fā),即教學目標、教學要素、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四個層面,展開中外高等院校聲音藝術相關專業(yè)的比較分析,以期對提升我國錄音藝術專業(yè)高等教育質量提供理論保障。

一、Context:中外高等院校錄音藝術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對比

目前,我國聲音藝術高等教育主要以錄音藝術專業(yè)為主。在目前開設該專業(yè)的40余所不同層次和培養(yǎng)特色的高校中,還將其細分為音響導演、錄音工程、音樂編輯、電影錄音、電影聲音創(chuàng)作、電子音樂制作等不同培養(yǎng)方向,主要培養(yǎng)具有錄音技術和聲音創(chuàng)作藝術等多學科交叉知識,能夠在傳媒領域從事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與錄音技術應用等方面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復合型人才。雖然培養(yǎng)方向有所差異,但在培養(yǎng)體系上仍然包含基礎理論部分,如電學、聲學、高等數學、計算機技術等;藝術理論部分,如藝術概論、音樂理論、影視理論等;專業(yè)理論部分,如錄音技術、錄音設備、后期制作技術等;專業(yè)應用部分,主要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行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作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經過調研與數據統計,國外的聲音類專業(yè)(AudioEngineering)教學目標與我國有較大差異。第一,在專業(yè)設置上更為明確。影視聲音制作的學生一般歸類于電影制作專業(yè),音樂聲音創(chuàng)作的學生歸屬于音樂專業(yè),通過主修與選修課程的配合完成。主修課程主要以實踐類課程為主,一般不超過三門,其他各類課程都是通過選修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和能力選擇需要的課程,通過獲得學分達到畢業(yè)要求,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第二,國外的聲音相關專業(yè)更為細化,培養(yǎng)目標更為明確,這與國外聲音創(chuàng)作行業(yè)的整體化與規(guī)范化緊密相關,也受到認知水平的影響,以培養(yǎng)高水準專業(yè)型人才為主。

二、Input:中外高等院校錄音藝術專業(yè)的教學要素對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