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外星人的一封信范文
時間:2023-04-09 02:2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給外星人的一封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你好!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中文?我是地球的居民,我們稱呼自己為“人”,希望你能收到這封信。
我的祖國就是其中的中國,她的全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蒙古族喜歡摔跤、騎馬,藏族穿著十分鮮艷的衣服頭上扎著小辮子,我們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節(jié)日叫春節(jié),每到春節(jié)我們就要放鞭炮,吃餃子,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陪爸爸媽媽去拜年,每到這時就是我最歡樂的時候。地球很美麗,這里既有無邊無際的大海、一望無垠的草原,也有連綿不絕的高山,清澈透明的小溪。地球上四季分明、景色各異,四季分別叫春、夏、秋、冬,春天暖暖的很舒服地球上生機勃勃,嫩綠的小草從土地里探出了腦袋,遍地都是五彩繽紛的小花,香氣彌漫在空氣里。夏天很炎熱,知了在樹上聲聲地叫著,因為炎熱很少有人出門,大部分人都在家里避暑。直到太陽落下,人們才搬著板凳出來納涼聊天。秋天涼風習習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讓人感到絲絲涼意。樹葉的顏色也變了,染得漫山遍野團團紅色、黃色,被秋風一吹,樹葉就離開了樹枝,像一只只蝴蝶,在大地上起舞。冬天冷得人發(fā)抖。潔白的雪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整個世界都成了銀色。在結冰的河面上,大人們帶著孩子盡情玩耍,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地球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花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在不同的時候開放,比如春天開桃花,夏天開荷花,秋天開,冬天開臘梅,四季不一,絢麗奪目。我很想和你們見個面,問問你們的喜好,問問你們的生活習慣、我甚至還想問你們是怎么區(qū)分男女性別的?我有許多問題想向你們請教,比如:你們住在哪個星球?星球的?火星?水星?金星?海王星?……你們星球大嗎?你們星球人口多嗎?你們的身材、模樣和我們?nèi)祟愐粯訂崮銈儗W習嗎?工作嗎?你們那兒氣候怎么樣?吃什么樣的食物?乘坐交通工具嗎?你們會飛嗎?環(huán)境美嗎?……你的智商高嗎?聽別人說你們的智商是200多,可以毫不費力地計算出大學生要用兩個小時才計算完的的題目,是真的嗎?你們有沒有來過地球?恐龍滅絕和你們有關系嗎?你們的飛船的形狀是圓形嗎?你們有自己的語言嗎?如果沒有,那你們用什么方式和其他人交談?是心靈感應嗎?你們希不希望與人類交朋友?是你們造成了那些千古之謎嗎?如:百慕大三角、通古斯大爆炸、復活節(jié)島神像、埃及金字塔、尼斯湖水怪……。
篇2
寫給航天員的一封信范文
親愛的聶海勝叔叔、張曉光叔叔、王亞平阿姨:
你們好!
我是xx小學的一名小學生,我非常崇拜你們。當我從電視直播節(jié)目中看到你們乘坐的神舟十號一飛沖天時,我被你們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深深地吸引了,因為你們再一次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說實話,我做夢都想和你們一樣,在神奇的太空飛翔,俯瞰孕育我們?nèi)A夏文明的長江、黃河和氣勢雄偉的長城,遙望一下挺拔多姿的珠穆朗瑪峰。如果有機會碰到外星人,還可以跟他們聊聊天,探討一下太空的神奇,聊一聊宇宙的奧妙……航天員叔叔,你們在工作艙里半躺半臥、半飄半浮,一定很好玩吧?那當你們走出艙時,又是什么感覺呢?暈不暈?跟地球一樣嗎?我非常好奇。你們知道嗎?我可是你們的忠實粉絲,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昨天我夢見自己也坐上神舟十號上天了,在太空里我認識了“多多”和“好好”兩個火星朋友。我?guī)麄儏⒂^了地球,他們還夸我們的地球是個美麗而又和諧的家園,一個閃爍著耀眼燦爛的美麗星球!我高興地蹦了起來,結果一翻身滾下去了。哎,原來是個夢呀!雖然這只是個夢,但是我真的很想去太空體驗那神奇的宇宙世界,去感受太空生活,更進一步了解太空里的奧秘!
叔叔阿姨們,感謝你們的勇氣和努力,希望在未來的宇宙空間站里再次看到你們矯健的身影,再次看到你們燦爛的笑容。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的我,也樹立了自己的遠大理想,長大以后也要當一名航天員,乘著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宇宙飛船遨游太空。我今后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想著這個目標前進,為我們偉大的中國爭光!
祝你們凱旋而歸!
寫信人:
日期:
寫給航天員的一封信范文
親愛的航天員叔叔們:
你們好!
我是一名來自XX省XX市的小學生,我和其他的同學一樣,對于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同時,我們對于祖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是有十分的熱情。我十分崇拜你們,你們可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呢!
從我懂事起,我每次都看航天飛船發(fā)射時的實況轉播,我雖然是個女孩子,可是非常熱衷于這樣的事。我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好奇,我經(jīng)常想:廣闊的宇宙中是不是存在著某些我和我們?nèi)祟惒煌耐庑巧铮绻械脑?,我一定和他們交朋友,聽聽他們生活中的趣事?/p>
對于中國的航天史,我也是略知一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的升空,是中國載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預演,是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技術要求最高、參試系統(tǒng)最全、難度最大的一次飛行試驗,還面臨載人航天發(fā)射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發(fā)射場有史以來罕見的嚴寒,最低氣溫接近-30℃,超過低溫發(fā)射條件近10℃,且飛船發(fā)射已進入不可逆狀態(tài)?!吧裰邸彼奶栵w船最后的成功發(fā)射,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jīng)受住了無人狀態(tài)下最全面的飛行試驗考驗,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低溫發(fā)射的新紀錄,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溫發(fā)射的奇跡。我國航天專家梁思禮院士表示,雖然“神舟”飛船的研制、發(fā)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國研制飛船的起點更高?!吧裰邸憋w船的軌道艙既能進行留軌對地觀測,又能作為未來空間交會對接的一個飛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運輸?shù)膬?yōu)良工具。
10月6日,美聯(lián)社向全世界消息:在即將發(fā)射載人飛船前,中國宣布最快在3年內(nèi)把探月衛(wèi)星送入月球軌道。代號為“嫦娥工程”的中國探月計劃今年3月開始啟動,目前進展順利。另悉,若一切順利,10年后,月球上將可能出現(xiàn)中國人的身影。
2003年10月15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9時整,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全世界的人們在這一天都看到中國人楊利偉在太空中飛翔。從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間飄動的旗幟中開始有了中國的五星紅旗。那艘承載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劃開了中國一個嶄新的航天時代。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時23分,中國的“神舟五號”飛船在起飛21小時后,順利降落在內(nèi)蒙古空曠的草原上。太空中沒有中國人足跡的歷史到此結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國再次成功發(fā)射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并首次進行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試驗。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著中華民族沖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xiàn)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后,今天,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金秋之行,肩負著全新的歷史性使命——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xiàn)出艙行走。
我最熟悉的就是“神舟七號”在登錄月球后的出艙行走時的畫面。
記得那時我們還在學校上體育課,自由活動的時候我和幾個好朋友回到了教室。班主任陳老師正好也在,陳老師打開了電視,對我們說:“看吧,一會兒有航天員們漫步太空的畫面?!蔽覀冾D時來了興趣,都聚到電視旁,看這一具有歷史性的一幕。后來,愈來愈多的同學來到教室,希望可以通過電視看見這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幕。
航天員叔叔們,感謝你們的勇氣和努力,讓中國走向輝煌!
此致
敬禮!
寫信人:
日期:
寫給航天員的一封信范文
尊敬的航天員叔叔
你們好!
我是xx師范小學的學生。雖然2008感動中國頒獎儀式過去了好幾天,可我忘不了那一飛沖天的情景,忘不了翟志剛叔叔出艙時的情景,忘不了……有太多太多的畫面浮現(xiàn)在我眼前,所以我提筆寫下了這封信。
忘不了讓13億人民最提心吊膽的一刻。9月25日晚上21時10分,隨著工作人員的聲音︰“5,4,3,2,1,點火!”轟的一聲,你們肩負著13億人民的愿望,航天事業(yè)的勇往直前,載著偉大,光榮,神圣的使命,直沖云霄,就像一條巨龍直沖入銀河。頓時,山西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一片紅色,云霧繚繞,情景十分壯觀。發(fā)射室里忽然沸騰起來了,13億人民也熱烈的鼓掌,歡呼起來了。千萬句不同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句話︰“我們成功了!”
忘不了讓13億人民最難忘是19分35秒,翟志剛叔叔把氣閘艙泄壓到1000帕,用力拉了3下,可是艙門絲毫沒有反映。這是天與地的差別,在地上,只要將氣閘艙泄壓到2000帕以下,是可以打開艙門的。在劉伯明叔叔的幫助下,用輔助工具將艙門撬開了一條縫,然后用力一拽,將艙門拉開,可殘留氣馬上又把艙門緊緊關上。這時,我的心情萬分緊張。過了幾分鐘,你們終于將艙門打開來了。翟志剛叔叔您接過一面由百名科技人員每人一針親手繡制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揮舞——此刻,祖國上下億萬人民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和掌聲。那聲音在中國的大地上久久回蕩……
忘不了……
你們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夢想是美好的,而在實現(xiàn)夢想的漫漫征途中,是要經(jīng)歷千辛萬苦的。從今以后,我要像您一樣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難。長大了,也像您一樣,將中華民族興旺的重擔挑在肩上!挺起胸膛,時時刻刻聽從祖國的召喚,奉獻自己!我知道:夢想只是飛翔的翅膀,而不斷地奮斗和追求才是成功的保證!夢想有多遠,前進的步伐就有多遠!
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天涯海角,北國之邊——在這個冬天,你們把載人航天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深深烙印在了無數(shù)被感動的心靈中。
篇3
這座半島上崇山峻嶺、地勢復雜,不太宜居,至今仍是土耳其相對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但由于夾在黑海、地中海和里海之間,卻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近現(xiàn)代歷史上,這里和歐洲火藥桶巴爾干半島一樣,戰(zhàn)亂頻仍。最近幾十年,此處的“硝煙味”仍未散去。只不過這硝煙不是來自軍隊的炮筒,而是來自各種外星飛船上的先進武器。本文不是科幻文章,一切只因安納托利亞奇怪而復雜的地形,博得了許多奇幻題材電影制作團隊的青睞。其中最受導演們鐘愛的,就是半島中部的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地區(qū)。
外星地貌――全球星戰(zhàn)迷的朝圣地
且不提這里的山巒起伏和溝壑縱橫,就在那溝壑于谷澗之中,竟然從地中冒起來無數(shù)造型詭譎的石柱,一根根指向天際。有人說這里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但看看美國宇航員拍回來的月球照片,也沒有像卡帕多西亞這么奇怪的地形。筆者不是電影迷,不能歷數(shù)卡帕多西亞在哪些大片中出現(xiàn)過,但風傳喬治?盧卡斯曾將這里的石柱拍進他的《星球大戰(zhàn)》。這一原因,引得不少星戰(zhàn)迷從世界各地趕到這里來“朝圣”??ㄅ炼辔鱽喡糜尉肿匀灰彩谴蟠蛐菓?zhàn)招牌,甚至在一些石柱下擺上外星人或者飛碟的模型供人合影。
由于《星球大戰(zhàn)》每集的開頭都會打出字幕,說本故事發(fā)生在“A long time ago”的時代,頑固的星戰(zhàn)迷大可以懷抱著“卡帕多西亞真的曾是高科技文明的戰(zhàn)場”之奇想。地質研究表明,卡帕多西亞如今這般奇幻地貌,是始于300多萬年前附近幾座火山的噴發(fā),而成于此后漫長歲月的風水侵蝕。相對于地球數(shù)十億年的歷史來說,屬于非?!澳贻p”的地貌。
可以斷定的是,火山的爆發(fā)非常劇烈,以至于此后卡帕多西亞地表覆蓋了很厚的火成巖巖層。此處火山地貌的奇特之處在于,前期的熔巖凝固為一層較軟而多孔的“石灰華”巖層,而后期噴發(fā)留下的則是較硬的玄武巖巖層。這些巖層在之后大自然的剝蝕下,松軟的部分消逝殆盡,地面上形成溝壑、地下則形成洞穴;堅硬的部分則形成了懸崖、褶皺,以及酷似樹樁、高塔、碉堡的各種高大石柱。其中最為有趣的是一種上端膨大的巨柱,形同蘑菇和煙囪,其成因正是因為下部石質較松軟的部分被侵蝕較多,而上部的玄武巖被侵蝕較少的緣故。
從成因來看,卡帕多西亞的石柱類似云南石林,以及甘肅和新疆的魔鬼城,但看上去更高大、更壯觀。這些怪石有的呈赭紅色。有的則呈灰黃色,還有的是晶瑩的白色,在不同強度、角度的陽光照耀下,展現(xiàn)出變幻莫測的神采。且不說四季變換,就是一天從日出到日落,也會變上很多種妝容。
在如今的標準中,卡帕多西亞太過地勢嶙峋,而且氣候干燥,土壤也不太肥沃,實在不適合居住。而且,在東西400公里、南北240公里的廣闊地區(qū),如今的常住居民確實也只有60萬人左右。與寒冷的日喀則地區(qū)差不多。但公元前20世紀(距今4000多年前)人類文明中第一個使用鐵的民族――赫梯(Hittite)竟然就發(fā)源于此,并在此后建立了以卡帕多西亞為中心的、龐大而強盛的帝國。
赫梯帝國除了使用鐵器之外。還擅養(yǎng)馬匹,其實,卡帕多西亞這個名字,就是古波斯語“駿馬之鄉(xiāng)”的意思。鐵與馬之民族,軍事實力必然強大。赫梯帝國曾攻破巴比倫城,還與強盛的埃及帝國進行了慘烈的爭霸戰(zhàn),最終雙方傷亡慘重,不得不和親了事。古埃及底比斯,至今還保留著一幅描繪拉美西斯二世迎娶赫梯公主的浮雕。
地下城市――基督先民的避難方舟
赫梯帝國在公元前12世紀崩潰后不久,東方興起的波斯帝國將卡帕多西亞納人版圖。此后的歲月中,這里時而是亞歷山大帝國的轄地,時而是羅馬帝國的藩屬,但實際上一直都是當?shù)厝俗灾蔚男⊥鯂?。這種情況持續(xù)了1000多年,直到公元前17年,羅馬帝國的捏比略皇帝取消了卡帕多西亞的獨立地位,把它變成了一個行省。由此,卡帕多西亞的名字開始在歐洲和近東的一些重要文獻中頻頻出現(xiàn)。
在這些文獻中,影響力最大、亦是最令卡帕多西亞享譽世界的,正是基督教的《圣經(jīng)》。耶穌升天之后,依照他的預言,圣靈在五旬節(jié)這一天從天而降,門徒們便瞬間充滿各種能力、說起了各國各地的方言。這一事件被看作是教會建立的標志。記錄此事的《新約?使徒行傳》第二童中這樣寫道:“眾人都來聚集,聽見門徒用眾人的方言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我們怎么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方言呢?我們帕提亞人、瑪代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卡帕多西亞……的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方言,講說上帝的大作為。…由此可見,卡帕多西亞的僑民是教會成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卡帕多西亞此后也成了基督教最早傳入的地區(qū)。
福音時代(即耶穌升天之后的基督教初期,約公元1世紀左右),卡帕多西亞的基督徒過的是什么日子呢?同樣在《圣經(jīng)》中也有記錄。《新約-彼得前書》,是耶穌的大弟子彼得寫給安納托利亞地區(qū)基督徒的一封信,在信的開頭,他寫道:“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寄居的,就是照父上帝的先見被揀選,藉著圣靈得成圣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贝撕笥终f:“(你們)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痹谛爬?,彼得還引耶穌受難為例,勸導基督徒們?nèi)棠同F(xiàn)世的苦難。這是否意味著,“寄居卡帕多西亞”的這些基督徒過得很糟糕呢?
歷史的精彩絕妙之處,就是能夠與考古成果相驗證。在卡帕多西亞,已經(jīng)挖掘出了36座大型的地下洞穴系統(tǒng)。這些洞穴好像蟻窟一般在地下蔓延,從洞口進入。到處都是迷宮般的小徑。其中最大的洞穴遺跡“代林庫尤”約有20層,一直深入到地下70到90米的深處。在大多數(shù)的洞穴系統(tǒng)里,都有臥室、教室、糧倉、馬廄、禮堂,還建設了通氣孔、引水渠和蓄水池。規(guī)模之大,功能之全,足以堪稱城市。而且每一座城市都能容納幾萬人居住。
這些地下城到底是誰人開鑿,目前還沒有確切考證。但其中的一些十字架雕刻和粗糙的墻壁紋飾證明,這里曾經(jīng)是基督徒的聚居地,恰好也能和圣經(jīng)中的暗示相互呼應。基督徒躲在這里,是因為羅馬帝國前期非常厭惡基督教。他們將這個繁殖力驚人的新宗教,看作是帝國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與政權的巨大隱患和挑戰(zhàn)。從耶穌開始,大量基督教人士被羅馬政府處死,而且為做效尤,還經(jīng)常采用十字架、磔刑、輪刑等酷刑。在那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躲避在地下城中,無遺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做法。而且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洞穴應該開鑿于基督徒受迫
害的時代之前,只不過后來被這些宗教難民看中并占用罷了。我們現(xiàn)在開鑿地鐵線路,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和人力,正是因為地下施工艱難異常。而在受羅馬人迫害的時代,避難者們就更不可能動用巨大的人力物力開鑿如此規(guī)模的地下洞穴系統(tǒng)了,頂多是對其進行一些規(guī)模的擴展以及改造。最近一段時間,考古學家在一些地下城中發(fā)現(xiàn)了更古老時代人類活動的遺跡,也算是為這種猜測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jù)。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公元8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利奧三世為了與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緩和沖突,效仿伊斯蘭教破壞基督教的圣像時,也有很多持反對意見的基督徒逃到此處避難;公元9世紀阿拉伯人入侵安納托利亞時,又有不少基督徒躲藏于此……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這座不知何人始建的“方舟”,在歷史上一次次地扮演了避難所的角色。
如今還未發(fā)現(xiàn)地下城中生活的詳細記錄,但在其中走一圈。便能體會當時居民的艱難。如今地下城中都已經(jīng)設置了先進的照明與通風系統(tǒng),但依舊昏暗和憋悶,參觀者人數(shù)稍多一些,就會覺得空氣污濁。而巨大的儲藏室和數(shù)以萬計的陶罐表明,這里的人可能會終日不見陽光地在地下連續(xù)生活幾個月。在地下城里面行走,即便是身高僅有160厘米的人,也要彎腰低頭,這不但是為了減少施工難度和坍塌危險,同樣也是為了在敵人侵入之后便于防御。有幽閉恐怖癥的人,在這里一分鐘也呆不下去。
料想當時,躲避在這里的難民們承受了多么巨大的身心壓力。而彼得的來信,又會給他們脆弱的心靈帶來怎樣的安慰與鼓勵?!澳銈兙褪菫榱x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威嚇。也不要驚慌。上帝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過因行惡而受苦。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按肉體說,他死了;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
美國知名記者、作家艾倫?韋斯曼,在他預測人類滅亡后地球景象的名著《沒有我們的世界》里,將保存人類文明的重任放在了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上。他這樣寫道:
在卡帕多西亞,人類留下的印記會長于其它地區(qū),因為這里的人類不僅安身于高原的墻體中,還居住在平原之下――深深的地下。假如地球的兩極發(fā)生變化,冰川某天掠過土耳其中部。把擋路的一切人類建筑掃蕩一空,這里被摧毀的也僅僅是地表而已?!覀兿е蟮哪程欤麄?yōu)閷で蟊Wo而建立的地下城市將捍衛(wèi)人類存在之印痕。
如果2012的預言是戲說,那么人類末日之后的事情可能離我們還很遙遠,
不過韋斯曼的話依然很有參考價值。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zhàn)爭時期,土耳其政府就曾經(jīng)考慮,一旦戰(zhàn)事擴大,引發(fā)嚴重災難,可以重新啟用這些地下城市以備萬一。當然,但愿這種“萬一”令后永遠也不會出現(xiàn)。
柱中洞居――隱修教父的成就之地
20世紀70年代,土耳其政府進行了一次很大的工程,為卡帕多西亞的居民修建房屋。在這之前,這里的居民當然不會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城里面,那么難道他們像他們的突厥祖先一樣露天扎帳篷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曾經(jīng)住在洞中,只不過不是地下的洞穴,而是在山中、在前面提到的那些酷似煙囪、樹樁的石柱中開鑿的洞穴里。
這種有點像中國陜北窯洞的住宅,主要集中在卡帕多西亞地區(qū)中部一個叫格雷梅的地方。這里是卡帕多西亞的歷史文化核心區(qū),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自然與文化雙世遺。這里的特色是,走不了幾步就會出現(xiàn)一根石柱,而每根石柱里都有洞穴。雖然現(xiàn)在格雷梅的居民已經(jīng)大多不住在洞里了,但是他們曾經(jīng)的家大多被改造成了餐廳、旅社和博物館。洞里面的樣子比陜北窯洞高級得多,地上有地板,墻壁和洞頂有彩繪,采光的窗戶建設得當,室內(nèi)一點也不覺得陰暗。有的石柱甚至還有上下多層住宅,中間用樓梯連接,仿佛空中樓閣。
20世紀初,法國的天主教神父兼考古學家(似乎那個時代的天主教神父多以兼職身份出名)紀堯姆?德-熱法尼翁到格雷梅旅行時,在此處的一些偏僻而無人居住的洞窟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基督教題材的壁畫。他將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寫成了書,于1925年一經(jīng)面世,立刻引發(fā)轟動。從那時到現(xiàn)在,卡帕多西亞成了全世界考古、歷史、美術愛好者,尤其是基督徒的重要旅行目的地,每年光是從歐洲來的就有幾十萬^次。
這些洞穴的起源,應該是和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差不多,也是為了避難。但是后來基督教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地下城的避難者走上地面,山洞里的避難者卻選擇留下。這是因為,基督教歷史上享譽盛名的教父――瓦西里(Basil ofCaesarea)。將來自北非沙漠中的基督教修道傳統(tǒng)帶到了這里。而他選擇卡帕多西亞,也不是因為看中了這里的石柱,而是因為他的家鄉(xiāng)就在卡帕多西亞最大的城市凱撒利亞。這座城市至今仍然繁盛、而且名字也還是凱撒利亞。
有了這樣的知識背景,再端詳格雷梅的這些洞窟,就不會想起陜北的窯洞了,而是聯(lián)想到甘肅的敦煌石窟,以及吐魯番的吐峪溝石窟。除了環(huán)境相似之外,用意也相似。深處民族與文化的交界之處、經(jīng)歷或面臨著信仰的劫難,帶著使命感的僧侶在洞中隱居、修行、藏經(jīng)、畫像,祈禱平安能夠持續(xù)更長的時間,祈禱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能夠在劫難中幸存下來。
基督教遺跡的洞窟最密集的地區(qū),如今已經(jīng)被保護起來,圈成了一個地質公園。園中有幾座洞穴因為位置比較隱蔽,至今內(nèi)部結構與壁畫都保護得非常好。這里有當年修道士的住宅、餐廳,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教堂。這些洞中教堂極力模仿普通的拜占庭式教堂形制,有穹頂、有石柱,平面上呈十字形,十字長臂的下端是大門,上端是司祭神父祝圣圣體圣血的祭壇。
不過,如今除了一座因奉獻給瓦西里而被定名為“圣瓦西里堂”的教堂外。其他大部分教堂都只有一個土耳其人給起的很“萌”的名字。例如有一座教堂的壁畫中,人物都穿著古羅馬樣式的披風和拖鞋,所以就叫“拖鞋教堂”;有一座在進門處的墻壁上畫著一棵蘋果樹,所以就叫“蘋果教堂”;還有一座畫著著名的“圣喬治屠龍”的故事,結果被起名為“蛇教堂”。這些名字雖然和壁畫的本意一點關系都沒有,不過倒是非常簡單易記。教堂的壁畫。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前面提到的“蛇教堂”里畫的圣喬治屠龍,完全無法和被文藝復興時畫家演繹了無數(shù)遍的圣喬治形象相提并論,筆觸簡樸,很像兒童涂鴉。而且有一些教堂甚至還畫著小鳥、小狗等和基督教崇拜對象沒有什么關系的形象,可能是一種單純的裝飾。這些畫作除了技法不高之外,所用的顏料也很簡單,都只有赭紅色一種。
與之相反的,是一些壁畫非常精美的教堂。其中的代表。是一座因為內(nèi)部非?;璋刀环Q作“黑暗教堂”的教堂壁畫。畫的內(nèi)容是耶穌的一生以及一些主要的圣人,是比較典型的12世紀拜占庭東正教風格,華麗而肅穆,留白較少。每個人物的頭部附近都寫有他們的名字。雖然和伊斯坦布爾圣索菲亞大教堂的馬賽克壁畫沒法媲美,但即便是沒有相關鑒賞能力的人,也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在神韻上的相通之處。
格雷梅很偏僻,巖洞里的教堂也都很狹小,顯然不是面向大眾的。正如前文所說,此處的各種設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
間內(nèi),是供在此處修道的出家人使用的。在希臘文中,“修士”這個詞的詞源是“獨自”、而“隱士”的詞源是“沙漠”,修道主義的誕生地,就是擁有很多“沙漠”便于“獨自”修行的埃及。最初的修士便是在沙漠中找一處臨近水源、可以蔽體的小地方獨自思索靈魂如何得救,甚至有人為了怕被打擾,爬到大石柱的頂上修行。這種離世、吃苦、專心祈禱的生活,為當時盛行奢靡之風的羅馬帝國注入了一針清新劑,很多人開始走向曠野學習這種生活方式。
前面提到的凱撒利亞的瓦西里。是修道主義的集大成者。他出生在羅馬帝國治下的卡帕多西亞,家境很好。成年后到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即今日的伊斯坦布爾)學習神學,取得優(yōu)異成績,很快就因為口才好、善于講經(jīng)而擁有了大批擁躉。當意識到因為粉絲太多而形成的驕傲情緒之后,他就變賣所有財物施舍窮人。自己來到北非和中東的沙漠中一邊尋訪隱修名師、一邊學習修行。多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將所學到的神學知識和修道方式帶給了生活在卡帕多西亞的基督徒。這些基督徒中有很多人在他的感召之下離開了家庭,躲人群山深處,在石柱上的洞穴里過起貧窮、守貞、勞動、苦行和祈禱的修道生活。
之所以說瓦西里是修道主義的集大成者,是因為他編創(chuàng)了甚多有關修道生活的理論體系和清規(guī)戒律,而且他將獨修者們聚到一起,以便于教導和互相監(jiān)督,免得陷入懶惰和怪異的行為。他明文規(guī)定,“雖苦行但不可過度,雖出家但勿忘行善”。他把修道院的一天分為祈禱、治學和勞動三部分,任何人只要健康狀況良好,都必須以手藝、耕作等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不可白吃白喝。在他的帶領下,卡帕多西亞的修道團體不但沒有成為社會的累贅與異類,反而開設救濟院和醫(yī)院等福利機構,幫扶老幼、施舍窮人,為俗世中人作出表率。
瓦西里于公元379年在卡帕多西亞離世,他可能料想不到,大約700年之后,他的家鄉(xiāng)會被從東方而來的突厥人席卷。從那時開始,卡帕多西亞,乃至整個安納托利亞,都成了突厥人以及伊斯蘭教的天下,曾經(jīng)繁盛的卡帕多西亞基督教社區(qū)消失了,即便如今土耳其已經(jīng)是一個世俗國家,這里的基督教也沒有復興的跡象。不過,也許真的像前面談到的那位美國記者所說的一樣,卡帕多西亞真的擁有一種保存遺產(chǎn)的能力。即便格雷梅大多數(shù)洞穴成了普通人的住所,但照樣還是有很多洞穴保留下了當年瓦西里的弟子們生活過的痕跡。即使很多畫上圣人的眼珠子都被摳了下來,研磨成了傳說能的,但站在穹頂之下,還是能感受到基督教堂里特有的那種肅穆之感。